中国英国美国生活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美生活对比
各国文化因为地域差异都有很大区别,每去一个国家,就像在参观一个大型展览,那么我就以观后感的方式,讲述我在英国和美国的见闻。
先是16年暑假我去了美国西部。小时候外出旅游都是跟着爸妈,自己的知识面也不够,没办法很好地体验当地文化;现在自己成年了终于可以以自己的眼光看看世界,好好体验当地生活。美国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自由,生活极具个性化。国家有着全世界最强的资本,可以给人民提供大量便利的条件。在美国的商场,可以买到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各种商品,并且价格还比产地要便宜,比如很多大品牌的衣服虽然都是中国制造的,但却没有在中国售卖,有一些在中国售价很贵的衣物,在美国价价格只有中国的60%-70%。在当地人家里住了一段时间,能感受到他们生活幸福指数也挺高的:白领平时工作不用怎么加班,工资满足吃喝之余还够经常出去消费,周末一家人外出野餐,开车到近郊骑行等等都是家常便饭;美国蓝领的工资相对于中国来说工资相当高,勤劳一点,挣的钱可以超过白领,吃喝玩乐也完全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不会感到特别辛苦,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之前听别人描述的:美国是靠吸其它国家的血发展起来的,现在看来是没有错的。从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经济逐渐放弃实物生产,脱离开实体经济。美国人把实体经济的低端制造业、低附加值产业叫做垃圾产业或者叫做夕阳产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尤其是向中国转移,所以在美国很少本土制的加工产品,这类商品大都产自东南亚。而美国除了留下所谓高端的产业,IBM、微软等企业外,70%左右的就业人口都陆续转向了金融和金融服务业,通俗来说就是脑力活动。所以现在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就像古代监督劳工的工头,劳工不但工作辛苦,创造出来的价值还要被工头压榨一轮。要是这么分析的话美国听起来有点卑鄙,但其实在国际关系上大家本来就是对立的,大家都是为了自己本国的利益在发展,哪个国家能从其它国家身上占到便宜,并没有卑鄙与否的说法,更多来说这恰恰是该国强盛的体现。
18年的春假我又坐不住地到大英帝国转了一转,感受到的又是与美国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英国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懒。在伦敦这种全球排名前三的城市,商店周六晚上营业时间就会缩短,周日很多店只开12:00-18:00,甚至整天不营业,麦当劳等一系列为人熟知的快餐也在此列,商店不营业的时间想买东西就只能去种类少的可怜的便利店。看惯了一周工作七天的中国人,我不禁替他们担心挣到的钱是否够用。答案是完全足够,与当地人慵懒生活作风极度不符的是其高昂的物价,正是这种差异使得他们可以用较少的工作时间换区更多的金钱。相对于美国利用世界霸主的地位为人民提供便利,我觉得英国人之所以能如此休闲,靠的是其前世界霸主的地位。19世纪上半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称霸了世界近一个世纪,期间与殖民地签订的大量条约和掠夺而来的海量资源,令英国人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坐享其成。虽然现代已经废除了殖民地政策,但是很多习惯保留下了下来,比如说国际贸易方面,原殖民地与英国的来往已经衍生出了一套完整的运输、交接、管理体系,那么在利益还过的去的情况下很多原殖民地还是会选择与英国建立流量较大的商业往来。这在确保英国国力强盛的同时,还能创造出很多劳动岗位,减轻社会竞争,所以英国人才会如此悠闲。说起英国不得不提的还有他们在全世界著名的绅士风度。在这一点上,我承认英式英语是比美式英语听起来更有腔调,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多了很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也催生出了一条歧视链。相信大家经常能在电影里看到因为口音不正而受到歧视的情节,这种情况在英国发生的尤其多。英国由于采用的是君主立宪制,产生了很多贵族,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英国人总是自视甚高的想法。在旧时代,贵族确实掌握着很多社会资源,处于绝对主动位置;但是在信息交换如此发达的现代,贵族高高在上的地位已经被动摇了,很多信息,很多资源,群众都可以自己找途径得到,可是英国人似乎还处在世界霸
主的幻象中不能自拔:排挤进口品牌,尽管本土品牌并不比它们优秀;抗拒外来食物,尽管英国食物种类少且不好吃(其实是很难吃);更重要的是,经常看不起外来人口,尽管英国已经不是世界霸主了。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限制自身发展后,又迅速把美元跟石油挂钩起来;在欧元发售之际,又赶紧用贸易战打压欧元汇率。可以说美国能保持世界霸主靠的是其不断进取居安思危的精神。但是在英国,却并没有感受到任何危机气息。依旧我行我素,脱离欧盟,这给英国经济造成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可却浑然不觉,还喊着要公投爱尔兰独立。尽管英国现在在国际社会上还处于领先位置,但就像在一个班级里,聪明的学生如果每天荒废自己的才能,最后也无法名列前茅,希望英国有一天能明白这个道理。
最后还是要说回我一直生活的中国了。我觉得作为千禧一代,伴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我们可以说是中国快速崛起的见证人了。记得在我小时候,家里大人用的手机都还是小灵通,买东西还是用的实体货币,最先进的支付方式也只是刷卡而已。04年第一次去香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高楼大厦,才知道原来购物中心一个城市不止一个,才知道地铁原来可以有这么多条线路。然而在后来短短几年里,中国实现了一系列以前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同是在2018年,在中国的大城市里已经可以靠着一台手机独步江湖,从工资到存款再到消费,你甚至可以不用摸到银行卡,更不用说现金了;可在欧美许多国家,网上支付只停留在网购,而且规模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阿里巴巴在去年“双11”这天,其淘宝网、天猫网的网购销售额一天达到507亿人民币,而在相隔不久的感恩节三天的假期里,美国网上销售和地面上的商场销售总额才相当于407亿人民币,不及阿里巴巴一家。而中国还没有算上网易、腾讯、京东,更没有算其他商场的营业额。),出门还是要揣着钱包(货币面值大的国家还有携带很多硬币)。所以在中美贸易战爆发初期,很多民粹主义者叫嚷着我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大不了关起门来就行了,因为中国最近十年的超高速发展蒙蔽了一部分人的双眼。然而我们不能只看到自身长处,无视自身短板。也是在2018年,在我老家,一个叫新丰的韶关小县城,快递只有中通一家,顺丰都不敢入驻,因为时效无法保证。有能力网购的也只有城里最好的楼盘里的住户,其他的居民虽然已经基本摆脱了务农,但收入水平根本无法支撑他们去消费,整个县城里没有一家电影院。虽然很多出国留学的朋友出发的时候都说自己又回村了,可是美国的村和中国的村完全是两个水平:一个有房有车,没事儿就出去郊游;一个生意难做,每天只能抽烟喝酒打麻将。十年间北上广深变化巨大,可是中国的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变化只有更加恶劣的生活环境,都是上的同一班车,但他们却中途被甩下车了,还换来一身灰头土脸。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是事实,我国社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仍然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