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目的:1.掌握反射弧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了解反射弧的调节和适应性作用3.分析反射弧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特点实验设备及材料:实验动物:蛙用具:刷毛、细针、滴管、显微镜、荧光灯实验药品:冰盐水、鸦片碱实验操作:1.取一只清醒的蛙放入冰盐水中,待蛙失去反应性后进行解剖。
2.将蛙头放在解剖盘上,取一根细针轻轻固定颈部,用刷毛清洁头皮,定位头神经与动眼神经的位置。
3.用滴管将鸦片碱滴在头部,使神经张开。
4.用荧光灯照亮实验区域,将显微镜对准头神经和动眼神经交叉点的下方,调节显微镜视野,使两个神经交叉处的跨越小型“桥梁”清晰可见。
5.用细针刺破蛙的背部,刺激背面的皮肤,观察眼球的反应。
6.将刷毛轻轻地在蛙的侧面滑动,观察眼球的反应。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蛙的眼球反射。
在刺激背部皮肤时,眼球会向反侧移动,而在刷毛刺激时,眼球则会向刺激侧移动。
这表明反射弧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应反应。
实验分析:反射弧是物理和生理通路相结合形成的机体功能,它的形成需要感觉器官、突触、运动神经元和肌肉组织的相互作用。
反射弧的作用是调节机体的反应,使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轻微的刺激来刺激蛙的肌肉组织,观察了反射弧的反应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刺激下,反射弧产生了不同的反应,这是反射弧的适应性特点之一。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反射弧的反应速度较快,表明反射弧能够迅速地调节机体的反应。
综上所述,反射弧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功能,能够在机体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调节机体的反应。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刺激蛙的肌肉组织,观察了反射弧的反应特点,对反射弧的形成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本次生理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反射弧的分析,深入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反射活动的机制。
具体包括:1、观察反射活动的表现,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反射发生的基础。
2、分析不同反射弧组成部分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3、学习和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只有当反射弧的结构完整且功能正常时,反射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如果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或发生功能障碍,反射活动就会减弱或消失。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1、实验动物:健康的蟾蜍若干只。
2、实验器材:手术器械(剪刀、镊子、探针等)、蛙板、棉球、培养皿、硫酸溶液(05%)、任氏液。
3、实验仪器:刺激器、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1、制备蟾蜍标本双毁髓:用探针从蟾蜍枕骨大孔处插入,破坏其脑和脊髓,使其失去痛觉和反射能力。
仰卧位固定:将蟾蜍仰卧固定在蛙板上,剪开右侧大腿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
2、观察屈肌反射用蘸有 05%硫酸溶液的棉球接触蟾蜍右后肢的脚趾,观察其是否出现屈肌反射(即右后肢收缩)。
3、分析感受器在反射中的作用切除右后肢脚趾皮肤,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4、分析传入神经在反射中的作用剪断右侧坐骨神经,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5、分析神经中枢在反射中的作用捣毁蟾蜍的脊髓,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6、分析传出神经在反射中的作用剪断右侧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纤维,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7、分析效应器在反射中的作用损伤右后肢的肌肉,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五、实验结果1、正常情况下,用硫酸溶液刺激蟾蜍右后肢的脚趾,可观察到明显的屈肌反射,右后肢迅速收缩。
2、切除右后肢脚趾皮肤后,再次刺激,屈肌反射消失。
生理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引言反射弧是一种生理反应,它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快速、无意识的响应。
反射弧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保护机体免受潜在危险。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验来探讨反射弧的机制和功能。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射弧,了解反射弧的特点和机制。
实验材料:实验室小白鼠、实验台、小木锤实验步骤:1.将实验台放置在室内安静的环境中。
2.准备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
3.让小白鼠处于自然状态,观察其行为。
4.用小木锤轻轻敲击实验台,观察小白鼠的反应。
5.将小白鼠放入一个略微不舒适的环境中,例如放入一个空旷的箱子中。
6.再次用小木锤敲击实验台,观察小白鼠的反应。
实验结果在自然状态下,小白鼠对实验台的敲击没有特别的反应。
然而,在不舒适的环境中,小白鼠对实验台的敲击产生了明显的反应。
它会立即停下当前的活动,转过头来,甚至可能发出嘶嘶声。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反射弧是一种无意识的生理反应,它能够快速地保护机体免受潜在危险。
2.不同的刺激条件会引发不同的反射弧,这表明反射弧的机制是灵活和适应性的。
3.反射弧的产生可能涉及多个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参与,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探究。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小白鼠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射弧,揭示了反射弧的特点和机制。
反射弧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反应,能够保护机体免受潜在危险。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究反射弧的神经机制和调控过程,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1] Smith, J. K., & Johnson, L. M. (2018). The role of reflex arcs in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Journal of Physiology, 596(12), 2477-2488.[2] Brown, A. R., & Jones, C. C. (2019). Neurotransmitters involved in reflex arc modulation. Neuroscience Letters, 705, 169-175.。
反射弧分析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2. 掌握反射弧分析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通过实验验证反射弧各部分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反射弧是机体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快速、自动、有规律的反应。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进行分析和综合,再通过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到效应器,使效应器产生相应的活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滤纸片、剪刀、镊子、探针、酒精、生理盐水等。
2. 实验仪器:手术显微镜、手术器械、蛙板、蛙嘴夹、蛙腿夹、玻璃皿、记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取蟾蜍一只,将其置于蛙板上,用蛙嘴夹固定头部,剪开右侧皮肤,暴露坐骨神经。
2. 感受器分析:用滤纸片轻轻擦拭蟾蜍的足底皮肤,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
重复擦拭,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减弱或消失。
3. 传入神经分析:用剪刀剪断坐骨神经,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4. 神经中枢分析:用探针对蟾蜍的脊髓进行刺激,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5. 传出神经分析:用剪刀剪断坐骨神经,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6. 效应器分析:用剪刀剪断足底皮肤,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感受器分析:在擦拭足底皮肤时,蟾蜍的足底皮肤会出现搔扒反应,说明足底皮肤是感受器。
2. 传入神经分析:剪断坐骨神经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传入神经是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神经中枢分析:刺激脊髓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神经中枢在反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4. 传出神经分析:剪断坐骨神经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传出神经是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效应器分析:剪断足底皮肤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六、实验结论1. 反射弧是机体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快速、自动、有规律的反应,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20]、关锐[28]、覃淑萍[16]、杜亚楠[22]、王晨阳[27])【实验日期】XX/5/9【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实验目的】(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实验步骤】(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 (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
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
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4)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doc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20]、关锐[28]、覃淑萍[16]、杜亚楠[22]、王晨阳[27])【实验日期】XX/5/9【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实验目的】(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实验步骤】(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 (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
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
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4)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
生理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反射弧分析人体的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它负责传递信息、控制身体各个部分的活动。
而反射弧则是神经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使身体迅速做出反应,以保护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对反射弧进行分析,探讨其机制和作用。
一、反射弧的定义和组成反射弧是指当感觉器官受到刺激时,信息通过神经元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再由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相应的肌肉或腺体,从而引起相应的反应。
它由五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
感受器是指能够感受外界刺激的器官,例如皮肤上的触觉感受器、眼睛中的视网膜等。
传入神经元负责将感受器接收到的刺激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这些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感受器附近的神经节。
中枢神经系统是指大脑和脊髓,它接收到传入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传出神经元将中枢神经系统处理后的信息传递到相应的肌肉或腺体,从而引起相应的反应。
效应器是指能够对传出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息做出反应的器官,例如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二、反射弧的传导过程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感觉器官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通过传入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这些信号会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最终产生出相应的反应。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感受、传导、处理、传出和反应。
感受阶段是指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电信号的过程。
传导阶段是指传入神经元的轴突将电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
处理阶段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这一过程发生在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元之间。
传出阶段是指传出神经元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递到相应的肌肉或腺体的过程。
反应阶段是指效应器对传出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息做出反应的过程,例如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三、反射弧的作用和意义反射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使我们的身体迅速做出反应,以保护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例如,当我们的手触到热物体时,反射弧会使我们的手迅速离开热物体,以避免烫伤。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弧是一种生理现象,它是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自动反应。
在生理学实验中,研究反射弧对于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生理实验报告的分析,探讨反射弧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其在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反射弧的特点是自发性和快速性。
在实验中,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特定的感觉器官时,神经元会迅速传递信号,引发相应的肌肉收缩或放松,从而产生自动的反射动作。
这种自发性和快速性的特点使得反射弧成为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及时反应的重要机制。
其次,反射弧的影响因素包括刺激强度、刺激部位和个体差异等。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刺激强度或刺激部位来观察反射弧的变化,从而探讨其受到的影响。
此外,不同个体的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存在差异,这也是影响反射弧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反射弧在生理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反射弧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反射弧还被广泛应用于运动控制、康复训练和神经科学研究等领域,为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之,通过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反射弧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应用价值,为人体神经系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也为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引言:反射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一种自动性、无意识的反应。
而反射弧则是指从刺激到反应的整个过程,包括感受器、传导器、中枢神经系统和效应器四个部分。
本文将通过生理实验报告,对反射弧的分析进行探讨。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来研究反射弧的形成和机制。
实验使用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光、声、触觉等不同刺激的实验观察,并记录下其反应时间和强度。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小白鼠对光刺激的反应时间最短,约为0.2秒;对声刺激的反应时间稍长,约为0.5秒;而对触觉刺激的反应时间最长,约为1秒。
此外,实验还观察到不同刺激强度对反应的影响,刺激强度越大,反应时间越短。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刺激对反射弧的形成和反应时间有一定的影响。
光刺激作为一种强烈的外界刺激,可以迅速引起动物的反应,说明光感受器对光刺激的感知和传导速度较快。
声刺激相对于光刺激而言,传导时间稍长,可能是因为声波需要在空气中传播,所以会有一定的延迟。
而触觉刺激的反应时间最长,可能是因为触觉感受器的感知和传导速度较慢。
此外,实验还观察到刺激强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刺激强度越大,反应时间越短,这可能是因为刺激强度的增加会引起感受器的更强的刺激,从而加快了信号的传导速度。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日常经验相符,当我们碰到烫手的东西时,会迅速将手缩回,而碰到温度较低的东西时,反应较慢。
结论:通过对生理实验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反射弧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自动性反应,其形成和反应时间受到刺激类型和强度的影响。
光刺激引起的反应时间最短,声刺激次之,触觉刺激反应时间最长。
刺激强度越大,反应时间越短。
这些结果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神经系统和反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反射弧的形成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反射弧是一种自动性、无意识的反应,其形成和反应时间受到刺激类型和强度的影响。
反射弧分析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反射弧的基本概念。
2. 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及其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3. 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反射弧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当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至反射中枢,反射中枢处理后,通过传出神经将指令传递至效应器,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生理盐水、刀片、镊子、注射器、电极等。
2. 实验仪器:生物显微镜、刺激器、放大器、示波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蟾蜍:将蟾蜍放入生理盐水中浸泡,使其适应环境。
2. 切割:在蟾蜍的坐骨神经和股神经之间切断,暴露出神经。
3. 连接装置:将刺激器、放大器和示波器连接好,确保实验过程中信号的准确传递。
4. 检查反射弧完整性:通过刺激传入神经,观察反射中枢至效应器的反应。
5. 检查反射弧阻断:在传入神经和反射中枢之间阻断,观察反射活动的变化。
6.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刺激次数、反射时间、反射幅度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1. 在刺激传入神经时,反射中枢至效应器产生明显的反应。
2. 在阻断传入神经和反射中枢之间的联系时,反射活动消失。
六、分析与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反射弧的完整性对于反射活动的发生至关重要。
当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发生障碍或受到破坏时,反射活动便发生紊乱或不能出现。
2.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阻断传入神经和反射中枢之间的联系,观察到反射活动消失,进一步验证了反射弧的完整性对于反射活动的重要性。
3.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反射弧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即从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至效应器。
这种单向传递保证了反射活动的准确性。
七、结论1. 反射弧是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的结构基础。
2. 反射弧的完整性对于反射活动的发生至关重要。
3. 反射弧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保证了反射活动的准确性。
生理学反射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生理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理解反射弧的组成及其在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2. 分析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3. 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当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至反射中枢,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产生新的兴奋(传出神经冲动),冲动沿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生理盐水、玻璃针、镊子、剪刀、手术刀、酒精棉球、纱布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放大镜、生理信号记录仪、刺激器、记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蟾蜍的麻醉与固定:将蟾蜍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容器中,使其麻醉,然后取出蟾蜍,用剪刀剪去头部和四肢,暴露脊髓。
2. 反射弧的观察:用玻璃针将蟾蜍的脊髓固定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结构。
3. 反射活动的验证:a. 用玻璃针轻轻刺激蟾蜍的皮肤,观察其反应。
b. 切断传入神经,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c. 切断传出神经,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d. 切断反射中枢,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e. 切断效应器,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4. 反射弧的完整性验证:a. 切断传入神经,刺激蟾蜍的皮肤,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b. 切断传出神经,刺激蟾蜍的皮肤,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c. 切断反射中枢,刺激蟾蜍的皮肤,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d. 切断效应器,刺激蟾蜍的皮肤,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结构:a. 感受器:皮肤、肌肉、内脏等。
b. 传入神经:神经纤维。
c. 反射中枢:脊髓、脑干等。
d. 传出神经:神经纤维。
e. 效应器:肌肉、腺体等。
2. 反射活动的验证:a. 刺激蟾蜍的皮肤,蟾蜍出现跳跃反应。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本次生理学实验旨在通过对反射弧的分析,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反射活动的机制。
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反射现象,探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及其在神经传导中的作用,从而加深对生理学中神经反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当感受器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中枢,经过中枢的整合和处理,再由传出神经将冲动传至效应器,引起相应的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动物:健康的蟾蜍若干只。
2、实验器材: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剪刀、镊子、探针等)、支架、蛙板、培养皿、棉球、纱布、小烧杯、05%硫酸溶液、1%普鲁卡因溶液、毁髓针。
3、实验仪器:电子刺激器、示波器、张力换能器。
四、实验步骤1、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双毁髓法处死蟾蜍:用毁髓针从枕骨大孔处刺入椎管,捣毁蟾蜍的脑和脊髓,使其完全失去反应。
剥离皮肤:将蟾蜍仰卧固定在蛙板上,用剪刀从其背部后端剪开皮肤,然后向两侧剥离,暴露出背部肌肉。
分离坐骨神经:在蟾蜍的大腿后侧,用剪刀沿坐骨神经走向剪开肌肉,小心分离出坐骨神经,尽量保持神经的完整性,并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游离腓肠肌:在膝关节下方将腓肠肌与跟腱分离,用线结扎跟腱并剪断,游离出带有坐骨神经的腓肠肌标本。
2、连接实验装置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在支架上,坐骨神经放在刺激电极上,腓肠肌的肌腱与张力换能器相连,张力换能器与示波器相连。
3、观察屈肌反射用蘸有 05%硫酸溶液的棉球轻轻触碰蟾蜍一侧后肢的脚趾,观察其是否出现屈腿反射。
4、分析反射弧的完整性感受器破坏:用手术剪刀剪去触碰脚趾的皮肤,重复刺激,观察屈腿反射是否消失。
传入神经破坏:在坐骨神经的中段用手术剪刀剪断,分别刺激剪断处的外周端和中枢端,观察屈腿反射的情况。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结果(一)反射时的测定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表1.蛙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反射弧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
表2.蛙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结果续表2二、分析与讨论(一)反射时的测定本次实验通过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三次刺激,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短,原因可能是蟾蜍对硫酸开始习惯。
(二)反射弧的分析剥净长趾皮肤后用硫酸刺激没有发生反射现象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反射现象,证明了反射需要感受器。
分离出坐骨神经后,在细棉条上滴普鲁卡因溶液后用硫酸刺激有皮肤的最长趾,刚开始有屈反射,但马上就消失了,说明传入神经已被麻醉。
当屈反射不再出现时,将1%硫酸滤纸片贴在蟾蜍右侧腹部,每隔1 min重复1次,还会有抓反射,不一会后也消失了,说明传出神经也已被麻醉。
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在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不在坐骨神经,而且髓鞘在不同的神经厚度也不同,在传入神经较薄,在传出神经较厚,所以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所以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
若捣毁脊髓,即毁坏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蟾蜍对任何刺激都完全没有反应。
三、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
篇二: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专业班级:组别:实验日期:生理学实验报告姓名:组员:实验室:学号实验题目: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目的:本实验利用脊蛙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和验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做的适应性反应称反射。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20]、关锐[28]、覃淑萍[16]、杜亚楠[22]、王晨阳[27])【实验日期】XX/5/9【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实验目的】(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实验步骤】(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 (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
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
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4)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
生理学实验实训报告反射弧的分析doc
生理学实验实训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doc生理学实验实训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析和研究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功能及其在神经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加深对生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反射弧是生物体内基本的神经反射单元,它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递至神经中枢,经过神经中枢的处理和加工,再由传出神经纤维传至效应器,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动物:本实验以青蛙为实验动物,因其神经系统较为简单,易于操作。
2.构建反射弧:分别在青蛙的腿上找到感受器(皮肤)、传入神经纤维(脊髓)、神经中枢(脊髓灰质)、传出神经纤维(脊髓)和效应器(肌肉)。
3.刺激感受器:用针刺激青蛙的腿皮肤上的感受器,观察并记录反射弧的传导过程。
4.记录结果:观察青蛙腿部的收缩反应,记录反射弧的传导时间和强度。
5.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绘制反射弧传导过程的图表。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反射弧的各组成部分传导时间和强度存在差异。
其中,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纤维的传导时间较长,这可能与它们所处的生物组织环境和传导介质有关。
而神经中枢的传导时间较短,这可能与它对神经信号的处理和加工效率有关。
此外,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的传导时间和强度也略有差异,这可能与它们所处的生物环境和生理功能有关。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反射弧是一个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神经反射单元,它可以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和反应。
在反射弧中,感受器起着关键作用,它能够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并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递至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加工后,再由传出神经纤维传递至效应器,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
这一过程迅速且具有时效性,反映了生物体内神经调节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反射弧的基本组成、功能及其在神经调节中的作用。
生理学:反射弧分析
斯一结扎 次/分 次/分 次/分
斯二结扎 次/分 次/分 次/分
思考与探讨
➢ 在静脉窦和心房交界部的窦房沟处结扎,心脏各 部分的节律性活动有何变化? ➢ 在心房和心室间结扎,心脏各部分的节律性活动 有何变化?为什么? ➢ 能否先做斯二结扎,后做斯一结扎?为什么?
思考与探讨
➢ 左右后肢的反射时是否相等?反射时的长短与哪些 因素有关? ➢ 剥去趾关节以下皮肤,如不再出现原有反应,是损 伤了反射弧的哪一部分? ➢ 剪断右侧坐骨神经后,动物的反射活动发生了什么 变化?这是损伤了反射弧的哪一部分? ➢ 全未发生反应,是损伤了反射弧的哪一部分?
二、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观察项目
➢ 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 ➢ 分别在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刺 激心室,观察能否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
注意事项
➢ 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要完全 ➢ 应该在心室舒张期用蛙心夹夹住心尖 ➢ 蛙心夹与张力换能器之间的连线应有一定张力 并保持垂直 ➢ 注意滴加任氏液,以保持蛙心适宜的环境
结果与讨论
方法和步骤
➢ 破坏蟾蜍的大脑和脊髓 ➢ 剪掉胸骨,剪开心包,暴露心脏 ➢ 在静脉窦和心房间的窦房沟做“斯一结扎” ➢ 在心房和心室间的房室沟做“斯二结扎”
注意:首先认清解剖结构静脉窦,心房,心室,静 脉窦与心房间有白色半月形的窦房沟,心室壁 比较厚,只有一个心室,但有两个心房。还可 以通过观察收缩的先后顺序来区分
➢ 在心脏的收缩期给予心室一中等强度的阈上刺 激不能引起期前收缩 ➢ 在心脏的舒张早期给予心室一中等强度的阈上 刺激不能引起期前收缩 ➢在心脏的舒张早期之后给予心室一中等强度的 阈上刺激能够引起期前收缩
思考与探讨
➢ 在期前收缩之后一定会出现代偿间歇么?为什 么? ➢ 心肌的较长不应期有何生理意义? ➢ 为何心肌有期前收缩,而骨骼肌不会出现期前 收缩?pensatory Pause
生理学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
.
生理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组别:组员:
实验日期:实验室:
实验题目: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目的:本实验利用脊蛙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和验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做的适应性反应称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发生障碍或受到破坏时,该反射活动便发生紊乱或不能出现。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步骤:1.制备脊蛙
2.连接装置
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发生障碍或受到破坏时,该反射活动便发生紊乱或不能出现。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
篇一:蟾蜍的反射弧的分析和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及分析表:
蟾蜍的反射弧的分析和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及分析表:蟾蜍心脏的神经支配实验结果表
图1
刺激:无
现象:正常心搏曲线是否滴加阿托品:否图2
刺激:低频低强现象:迷走效应
是否滴加阿托品:否
图3
刺激:中频中强
现象:先迷走,后交感是否滴加阿托品:否图4
刺激:无
现象:滴加阿托品后的心搏曲线是否滴加阿托品:是
图5
刺激:低频低强现象:交感效应
是否滴加阿托品:是
篇二:反射时的测定--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
1.实验的对象和材料
1.1.实验对象:蛙(frog)或蟾酴(toad)
1.2.实验材料: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金冠剪、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玻璃分针)、蜡盘、蛙板,玻璃板、固定针、锌铜弓、培养皿或不锈钢盘、污物缸、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2%普鲁卡因、0.5%及1%硫酸溶液、滤纸片支架、蛙嘴夹、小烧杯、秒表、神经屏蔽盒powerLab10T、刺激线、usb线、电脑2.实验方法和步骤2.1.手术
脊蛙(只毁脑),分离右侧股部坐骨神经穿线备用2.2.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2.2.1.将脊蛙的上颌夹在支架上,右后肢最长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2~3mm( 2.2.5.麻醉坐骨神经,加药后每隔2min重复步骤(4)(记录加药时间)2.2.6.屈反射什么时候停止?立即重复步骤(4),每隔2min重复一次步骤(4)直到抓反射消失,记录时间。
2.2.7.左侧后肢最长趾反射时有无变化。
2.2.8.毁坏脊髓后重复实验2.2.7。
2.
3.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2.3.1.洗干净实验动物
2.3.2.双毁髓->剥制后肢->分离两后肢2.3.3.分离坐
骨神经到踝关节附近
2.4.连接实验装置,设置ch3bioAmp和stimulator,按照仪器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并且记录好相关时间和图像变化。
3.实验结果
3.2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以及双相和单相动作电位的观察
3.2.1.双相电位
Delay:200msDural:10msAmpl:2V图一3.2.2.单相电位
Delay:200msDural:10msAmpl:2V图二
4.分析与讨论
4.1.反射时的测定和反射弧分析
4.1.1.从刺激开始至反射出现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射通过反射弧的时间,称为反射时。
随着施加刺激次数的增多,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长,原因可能是青蛙对硫酸开始习惯化,经过多次浓硫酸刺激后,皮肤上的感受器已经对该刺激有了一定的适应性,所以敏感度也下降,使得反射时逐渐变长。
4.1.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当环剥长趾皮肤后用0.5%硫酸刺激蛙时,无屈反射现象发生,这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剥了皮肤后反射弧中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屈反射现象,而刺激其它趾,由于无损伤,仍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屈反射。
测右侧背抓反射时,虽然长趾皮肤受损,但背侧的的皮肤完好,所以也是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抓反射。
4.1.3.测左右两后肢最长趾屈反射时,理论上两后趾的反应时间应该相当,但是本实验中明显测得的结果是左肢比右肢灵活,本小组采取的蛙脚趾都是完好的,这可能因为左右后肢的最长趾对硫酸的敏感度不同而导致的实验误差。
4.1.4.右侧坐骨神经滴加普鲁卡因,然后用0.5%硫酸刺激有皮肤的最长趾理论上来说一开始是有反应的,因为传入神经是由多根神经组成的,细的先被麻醉,粗的后麻醉,一段时间后屈反射才会消失。
而当屈反射不再出现时,擦或抓反射仍存在,这是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在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不在坐骨神经,为脊神经,而且髓鞘在不同的神经厚度也不同,在传入神经较薄,在传出神经较厚,所以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所以理论上是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
但是本实验刚滴进普鲁卡因,蛙就没有了屈反射和抓反射,本小组分析原因是麻醉剂即普
鲁卡因的浓度太高了,以至于对神经的麻醉作用过强,因此会测不出有相关的反应,从而得不到反射时。
若捣毁脊髓,即毁反射弧的神经中枢,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所以蛙对任何刺激都完全没有反应
4.2神经干的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
4.2.1.神经在受到有刺激以后可以产生复合动作电位,标志着神经发生兴奋。
如果在离体神经干的一端施加刺激,从另一端引导传来的兴奋冲动,可以记录出双相动作电位。
经过本小组的调试,最终采取的是以
“Delay:200msDural:10msAmpl:2V”来对蛙的坐骨神经进行刺激,记录双相动作电位如上图一。
这里的双相动作电位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是因为所测的不是单个细胞,而是神经干。
在神经干上记录到的动作电位,是组成神经干的各种神经纤维的总和,称复合动作电位。
4.2.2.在引导的两个电极之间将神经干麻醉或者损坏,阻断其兴奋的传导能力,这时候记录出的动作电位就是为单相动作电位。
神经纤维兴奋传导要求保持生理完整性,包括结构和功能两方面的完整性。
本小组采用棉线缠住神经,其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神经冲动的传导受到阻滞。
当缠住两电极之间的神经时,冲动无法到达后一个电极,只能记录到单相动作电位。
但实际上本小组在测第一第二次时测到的都为双相动
作电位,分析为绑得不过紧,没有吸干任氏液,都有可能导致神经冲动出现双向传导。
5.实验结论
5.1完整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只有这五部分都完整才能保证反射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生理结构遭到破坏都会使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5.2.神经干细胞外记录的动作电位波形呈双相,神经干细胞外记录的动作电位波形呈双相。
篇三:【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反射时测定及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
实验1:反射弧分析,反射时测定及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
实验人:同组人:
【实验目的】
1.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并探讨各部分对反射活动的作用。
2.掌握测量反射时的方法,了解刺激强度与反射时的关系。
3.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4.熟悉并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实验原理】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
激的规律性应答。
其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在自然条件
下,反射活动一般都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一环节中断(结构或功能受到破坏),则反射不能发生。
从刺激开始至反射出现所需要的时间即是反射通过反射弧的时间,称为反射时(或称潜伏期)。
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反射时越短;刺激越弱,反射时越长。
两栖类的立体组织或器官生理条件易于控制,两栖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由
于具有神经较粗易于观察,离体后活性好等特点而成为研究神经冲动和肌肉收缩的最佳材料。
【实验器材和试剂】
实验动物:
黑眶蟾蜍实验器材:
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铁支架,肌夹,玻棒,小滤纸片,纱布,培养皿,小烧杯,棉花,秒表,滴管,铜锌弓,纱布,医用缝合线,玻璃分针,眼科剪,解剖针实验试剂:盐酸(0.2%,0.5%,1%各200mL),2%普鲁卡因,清水,任氏液
.
任氏液的配方为:nacl6.5g
Kcl0.14gcacl20.12gnahco30.2g
nah2po40.01gglc(可不加)2.0g加h2o至1000mL
【实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