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第2课时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课件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课件2新版新人教版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 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 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 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 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 ”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 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 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 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 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 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原文欣赏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 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 间,不以千里称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全面总结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写食马者洋洋自得,以“知马者”自居的神情:
★执策而临之。
7.贯穿全文,点明中心: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的这篇短文表明有贤能的人 士只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发挥 专长。否则,即使才华出众,也 不免受辱、埋没。作者极言“伯乐” 的重要、可贵,对人才埋没深为 慨叹。韩愈在文中借题发挥,抨 击那些糟蹋“名马”的“食马者”,抒
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马说
千里马
人才
伯乐
赏识人才的人
托物寓意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
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 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话“伯乐与千里马”之佳话
刘 备——诸葛亮 周文王——姜子牙 唐太宗——魏征 党和政府——袁隆平
当堂训练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a.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通____ ____通____
才美,才能和美好的品质;见,通“现”,表现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尚且 8.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道,正确的方法 9.食之不能尽其材 : 通“才”,才能 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晓 11.执策而临之:执策,拿着马鞭子;临,面对 12.其真无马邪:通“耶”,相当于“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
托物寓意是一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它借客 观事物或景物来抒述主观的情思,蕴含文题的主 旨,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 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不合情理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翻译句子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其:难道 其:那是或大概 难道真的没有马吗?(他们)那是真的不懂马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思想感情
韩愈借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表达了自 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埋没、摧 残人才的讽刺和批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托物寓意
愤怒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感情变化:
惋惜→愤懑→愤怒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25岁考中进士后, 长期得不到任用,最初他在长安曾3次上书宰相请求 擢用(提升并任用),但结果是在家中等待了40多天。 后又三次登门拜访却被守门人拦住。经此挫折后,他 不得不依附宣武节度使董晋。董晋死后又去依附武宁 节度使张建封。韩愈仕途一路坎坷,又加上当时政治 黑暗,让他深感明主难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学课件精品PPT优秀公开课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学课件精品PPT优秀公开课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寓意,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重点)2.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不平的情感。

(难点)上节课我们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文章,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回顾精读课文分析讨论1.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是什么?①作用:提出中心论点,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②关系: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作用,千里马对伯乐有依赖性。

2.如果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用课文原句作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不以千里称也”中的“也”字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其根本原因谈谈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①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揭示了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反问,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的愤懑之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6.文中哪些语言体现出食马者不知马?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形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识千里马愚妄无知7.作者在结尾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这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不知马”这个结论有什么含义?①结尾“其真无马邪”是紧承上文“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其真不知马也”则是紧承结尾段前三句,因此结尾这一设问起到收束全篇的作用。

②“不知马”的结论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埋没和摧残,强调了识别选拔人才的重要性。

1.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人?合作探究千里马伯乐食马者人才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2.在作者看来,千里马的重要特性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特性?千里马的重要特性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部编版)第23课《马说》PPT课件(共51张PPT)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部编版)第23课《马说》PPT课件(共51张PPT)

说明本文寓意
千里马:人才 伯乐: 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领导者 食马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
的统治者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 揭露“食马者”“不知马”。 • 揭露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
埋没人才。
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首先提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 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 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 重要性。第三段对“食马者”进行辛辣 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 的原因,是“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主 旨,并与开头的论点照应。
3、元世祖忽必烈慧眼识英才:
• 元世祖看他处世练达,办事果断, 为人稳重,足智多谋,就决定破格 提拔他。安童知道后就推辞道: “现在大元虽然安定了三方,但江 南尚未归朝廷,臣年少资轻,恐怕 四方会因此而轻视朝廷,还请陛下 另请高明。”元世祖主意已定,毫 不动摇,说:“朕思之熟矣,无从 逾卿。”于是,元世祖就把安童提 拔为中书右丞相。安童一生都身居 要职,直到四十九岁因病去世,共 为元世祖效力三十一年,为元初国 家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宋八大家”之首 “文起八代之衰”
10
广东潮州 韩文公祠
11
广东潮州 韩文公祠
12
写 作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
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
背 景 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
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 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 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 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 以作《马说》,发出“伯乐 不常有”的感叹。
朗读正音: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 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 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pián lì zhǐ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马说》精讲优秀课件PPT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马说》精讲优秀课件PPT

3.这篇短文仅一百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
显得啰唆。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
具有怎样的效果?
(1)直称,如“千里马”。正面提及,表述严正。 (2)暗称,如“名马”“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 虽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 (3)代称,如“是马也”。表意简洁含蓄。
合作探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特色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❶托物寓意。
文章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对千里马
的重要作用,将发现人才的人比作“伯乐”,将愚昧浅
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
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
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例如,用“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指出千里马的遭遇,
知识备查
文体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 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它发表议论 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 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
预习检查 读一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千里马”与“常马”有什么区别?
一食或尽粟一石。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精读细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问句,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之情。
课堂小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课件(共23张PPT)
二、文体简介“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 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跟现代的“杂 文”大体相似。
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
莲 → 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检测预习zhǐ祗lì奴隶
三、初读课文cáo lì槽 枥
sì cè食马 者 执策
马之千 里 者 ,一 食或尽 粟 一 石 ,食马者定语后置标志 ,这种,这样 的人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代词,它能够顺接连词,来 即 使能,食不饱,力不足,才 美不外见,且欲与的能力 才能,美好的素质 想要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等同 怎么日行千里的马,有时吃一顿能吃完一石小米, 可是喂马的仆役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并按照 千里马)来喂养。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 才能,可是由于吃不饱,力气不足,能力和特长 表现不出来,要求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怎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翻译: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 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研读课文形象生动叙“马”1、文中的千里马有怎样的遭遇?(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
2 .疏通文意 常马、名马(千里马)
食马者
马儿档案
双马并驾
伯乐
槽枥
分类


1.伯乐: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2.祗 :只是。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 3.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4.骈 (pián) 死 :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5.槽(cáo) 枥 (lì) : 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6.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以,按照,介 词。称,称颂,称道。7.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8.一食(shí) : 吃一次食物。或:有时。9.尽粟 (sù) 一 石 (dàn) : 吃尽一石粟。尽,这里作 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一石,一石 约为120斤。10.食(sì): 通“饲”,喂养。以下除“食不饱”的 “食”念shí, 其余的“食”都念s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课件(共36张PPT)

拓展延伸
1、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 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 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 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 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 盛起来。
2、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 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 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文段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用原文回答)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 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者
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
无马。”
的 愚 妄
(主旨)
其真不知 马也
理解与思考
1、本文用“伯乐” “千里马”“食马 者”分别比喻什么?
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 “马”吗?
“伯乐”—— 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知人善用的有识之人
“千里马”—— 比喻的是有才华、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 比喻的则是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甚至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 / 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 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 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 / 不外见(xiàn ),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 求 / 其能千里也?
策之 /不以其道,食(sì)之 / 不能尽其材,鸣之 / 而不能通 其意,执策 / 而临之,曰:“天下 / 无马!” 呜呼! 其 / 真无马邪(yé)? 其 / 真不知马也。

马说说课稿PPT课件

马说说课稿PPT课件
《马说》说课步骤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反思 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说单元内容《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 册第五单元第23课的课文,该单元为文言文单 元,被定为“经典诵读”,所包括的篇目《与 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 送东阳马生序》和《诗词曲五首》,本单元的 学习要求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 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 、议论的艺术手法,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并运用 。
四、说教学反思
• 《马说》这篇课文篇幅短,可读性强,文字不算
艰深难懂,根据课文的特点,这篇课文我安排了 更多的朗读的方式,尤其是相互式译读,再通读 全文,掌握重要的字词句段做品析,以学生最喜 欢的活动方式提出问题探究解答问题,引导学生 对主旨和思想内涵的理解,课堂学生参与性高, 体现了教学中学生为活动的主体,老师为引导者 的身份,文言文教学变得有趣味性,从而也达到 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五环节: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思考问题: • 1、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联
系作者的背景,“千里马”是指?“伯乐”是指? 二者之间有何联系?寄 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2、韩愈眼中的“人才观”与当今时代的“人才观” 有何异同?怎样才能让人才不被埋汰,做到物尽 其材,谈谈你的想法? •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推举一位同 学发表本组的看法和见解,体现学生为主体,畅 所欲言)
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
才美不外见(xiàn)
其真无马耶(yé)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
(设计意图:听读注音,落实基础,示范朗读课文,引导 学生朗读,划节奏,圈点勾画出重点字词句段进行品析)
第三环节:交互式译读字词难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23《马说》课件 (4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23《马说》课件 (40张ppt)

其能/千里也 ! sì xiàn
shí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
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同“衹”(只),
只、仅。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擅长相马的人
日行千里的马
奴仆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⑴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 /千里也 !
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故虽( 即使)有名马 ⑵骈(并列 )死于槽枥之间 ⑶不以(因为)千里称也。 ⑷一食或(有时)尽粟一石 ⑸食(通“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⑹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 ⑺且(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⑻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 ⑼策(驾驭 )之不以(按照)其道 ⑽执策而临(面临)之 ⑾其(难道,表反问语气)真无马邪? ⑿其(大概,表推测语)气真不知( 识别 )马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23《马说》课件 (4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 版课件 优质课 课件免 费课件 PPT伯乐千马 Nhomakorabea里
千里马 马




食马者
小结
祗辱于······称 痛惜 也
食马者······外 愤怒 见
策之不······无 嘲讽 马
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cáo枥lì之马间之,千不里以者/,s千h一í里食称/也或。/尽sù粟一shí石;s食ì马者/不pi知án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 马说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 马说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疏通文意
5.翻译下列句子。 (1)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顿有时要吃掉一石粮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千里马叫唤的时候,马夫却不能通晓它叫的意思。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而喂养它。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深入探究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二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 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 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3.齐读第二段。
预习诊断
3.“说”文体。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
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 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说” 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通常采 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 明事理,即“托物寓意”。
初读感知
1.指导朗读。
初读课文
3.课文中哪几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其真无 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的感慨? 作者之所以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的感慨,主要是因为作者韩愈长期不得志,屡遭贬谪, 而且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是封建社会的一大弊端。
其他同学纠错。 4.第四遍:根据纠错后的译句,生独自大声朗读课文,大
声翻译语句。
疏通文意
(二)重点梳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23课《马说》教学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23课《马说》教学课件

23
作者相关
托物 寓意
0
Purport(主旨)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 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人才
赏识人 才的人
千里马
伯乐
24
作者相关
主旨
10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一个“其”:难道 第二个“其”:恐怕
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 千里马的命运,那么作为 统治者应该怎么做?
韩愈
马说
导入
0
说 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导入
0
说 鹅
3
课文分析
马 说
0
“说”: 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是一些文 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愁闷, 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如爱莲说。 “马说”即谈马、论马。
4
课程结构
马 说
课程结构(三阶段)
课文解析 拓展探究
作者相关
千里马
人才
0
TimeLine
5
0
第 一 阶 段 课 文 解 析
食马者 形象
而:表修饰 临:面对 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食马者有眼无珠
18
课文分析
故事 链接
0
伯乐相马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 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 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 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巨吃力 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 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 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开端来长鸣, 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 且体贴它啊。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优质PPT课件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优质PPT课件

探究
策之不以其道(表现)→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知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表现) →力不 (结论) 足,才美不外见→欲与常马等不
可得(被埋没)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探究
作者在结尾运用设问这一修辞方式, 自问自答,这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 “不知马”这个结论有什么含义?
结句收束全文
探究
韩愈资料(一): ①25岁中进士。 ②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③有大量诗文作品:《马说》《师说》《进学解》《早 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是一代语言巨匠,其语句形成成语的有:一视同仁、 异曲同工、垂头丧气、袖手旁观、弱肉强食、落井下石、 牢不可破、杂乱无章、名存实亡、再接再厉…… ⑤留下大量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祗辱骈槽枥邪

xiàn
lè sì
策 外 见 伯 乐 食马者
shí sù
一食或尽粟一石
诵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 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里也?
艺术特色
千里马 伯乐
托物寓意
寓指有才能的人。 寓指识才的人。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 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板书设计
伯乐决定千里马的命运
第1段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人才常有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常无

食马不知马马被埋没
第2段 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精选-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第2课时)课件

精选-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第2课时)课件

考考你:
分 5、本文表面虽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 析 人才,那麽文中以“伯乐”、“千里马”
“食马者”各比喻哪几类人? 简析:
课 文中的“伯乐”实际上比喻的是 文 善于识别人才,知人善用的有识之
人;“千里马”比喻的是有才华、 有才能的人;“食马者”比喻的则 是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甚至于 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自学指导三: 总结本文的主题及写作方法。
•主题: •全文寄托作者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 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写法: 《马说》托物寓意,以千里马不遇伯乐, 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 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马说
千里马
人才
伯乐
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托物寓意
—Yes , it ________. A.am B.i ) 10、—______this? —It’s a monkey. A.What B.What’s 六、从右栏中选出左栏句子的正确译 文。(1 0分) ( )1. What’s this? A.这是一只狗吗? ( )2. Is this a rabbit? B.很好 ( )3. Is this a dog? C.这是一只兔子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 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 “说”的文体特点。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 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 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 黑暗现实。。
自学指导一:回答问题
1、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么观点?突出强调
6.B 7.B 8.A 9.B 10.B 六、1.D 2.C 3.A 4.E 5.B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课件(第2课时)(共15张PPT)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课件(第2课时)(共15张PPT)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 年8月7 日星期 六下午8 时14分 23秒20 :14:232 1.8.7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 021年8 月下午 8时14 分21.8.7 20:14A ugust 7,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8 月7日 星期六8 时14分 23秒20 :14:237 August 2021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 才的不满和愤慨。
延伸赏析
关于马的诗句和成语有很多,你都知道哪些呢?
诗句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武判官归京》
马说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疏通文意 课文朗读 课文探究 拓展赏析 课堂小结
课文探究
整体感知
(1)一开篇作者就亮出了他的什么观点?你同意 他的观点吗?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深层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14: 2320:1 4:2320: 14Satur day, August 07,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1.8.7 21.8.72 0:14:23 20:14:2 3Augus t 7, 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旦而马价十倍。
1234、、、、1因2识、、解 翻 阅划而,有名释译读停需它的家顿加句本要的的人点子文:有身确赏词,人像 价:伯有识: 你有伯 就乐真很得卖乐 会比还才重到骏这 加三而实要了马样 倍旦视学。怎者的 增立∕之,真样比人长于,但正的三来。市去不好启旦发接而一的示立现连顾定东:市和之能西∕伯人举。得,乐莫荐一到又还之。旦赏得知而而识到∕往视马和名见之价重家伯环十用赏乐绕倍,。
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文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文段中能揭示全文的主旨:“其真不知 马也”。
第三自然段蕴藏着对驭马者无 知、傲慢的憎恶、鄙视与嘲讽, 请大家来试一试:
怎样读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内养情感;外修语调、快慢、轻 重、紧张舒缓;读时物我两忘, 管他那般与这般;
用排比修辞刻画了驭马者的愚妄。
自学指导四:拓展延伸
1、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 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 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 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 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 盛起来。
2、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 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 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一 段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 马
正面论证 千里马常 有,而伯 乐不常有
反面论证
故虽有名 马…... 不以千里 称也。


进一步 从反面

论证:
指出千里马被埋没 的原因食马者不知 其能 千里而食也”
反面论证,得出结论: 其真不知马也(主旨)
段三第
那为什么韩愈还要如此肯定自 己的观点?结合背景来思考。
让我们再来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吧, 记住我们千里马的不幸……
? 要读出对这些饲马者的谴责与 不满。
? 请注意句式的选择:许多“不” 字的使用,表达出了强烈的否 定语气。
考考你:
分 4、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
、被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文段中
析 哪句话能揭示全文的主旨?
简析:

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三个方

简析: 文段一告诉我们,当千里马没有

遇到伯乐时它的遭遇只能是“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考考你:
3、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 分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简析: 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句子是:“食不饱,力不足,才 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文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 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马
人才
伯乐
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托物寓意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
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 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马说》托物寓意,以千里马不遇 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 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 充分发挥才能。
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 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 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类人?
1、 2、 3、 4、 5、
考考你:

1、课文பைடு நூலகம்先为我们摆明了什么观点?突出 强调了什么问题?

简析: 摆明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
课 后有千里马”。突出强调了伯乐 能识马,如果没有伯乐的慧眼,
文 千里马就会被埋没,即伯乐对千 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考考你:

2、请在第一段中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 时会有怎样的遭遇?
分 了什么问题?
2、请在第一段中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会有怎
样的遭遇?
析 3、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
原因。

4、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 现在哪三个方面?文段中哪句话能揭示全文的主
旨?
文 5、本文表面虽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那
麽文中以“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
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 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 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 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 奥秘
3、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 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 做?
①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 作者想通过千里马的遭遇,暗 示封建统治阶级既不识人才又 不重视人才,致使大批人才终 生被埋没。抒发了作者怀才不 遇,渴望被赏识、重用的心理。
自学指导三: 总结本文的主题及写作方法。
? 主题: ? 全文寄托作者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
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写法: 《马说》托物寓意,以千里马不遇伯乐, 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 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②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
③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 光。
当堂训练:扩展阅读
马价十倍
《战国策》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
“伯臣乐有接骏受马了欲这卖个之请,求比,三就旦去绕立着于马市儿,转人几莫圈与,言看。了愿一子看还,而 顾离之开,时臣再请回献过头一去朝看之一贾了。眼”。这伯匹乐马还的而价视钱之立,刻去涨而了顾十之倍。。
自学指导二:
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首先提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 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 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 重要性。第三段对“食马者”进行辛辣 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 的原因,是“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主 旨,并与开头的论点照应。
课文分析
第 提出论点:
考考你:
分 5、本文表面虽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

人才,那麽文中以“伯乐”、“千里马” “食马者”各比喻哪几类人?
简析:
课 文中的“伯乐”实际上比喻的是
善于识别人才,知人善用的有识之
文 人;“千里马”比喻的是有才华、
有才能的人;“食马者”比喻的则
是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甚至于
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 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 “说”的文体特点。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 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 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 黑暗现实。。
自学指导一:回答问题
1、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么观点?突出强调
3、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
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