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作品创作特色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吐温作品创作特色探讨

摘要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小说大师,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充满幽默和讽刺的作品,给后世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学遗产,甚至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他的作品在全世界读者之中仍然散发着无穷魅力,本文仅就其独特的创作视角与艺术特色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马克·吐温创作视角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马克·吐温(mark twain)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samuel,langhorne clemens),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小说大师之一。他独特的创作视角、高超的语言艺术轰动了当时的美国文坛。马克·吐温最擅长的是通过对幽默和讽刺手法的精湛运用,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的描写,反映当时美国存在的社会问题,正因为如此,他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可见其著作在美国文学界的重要地位与重要文学价值。

马克·吐温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律师家庭,其所处时代正是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发展的阶段,他做过印刷学徒工、打印员、领航员、矿工等,艰苦的人生阅历对马克·吐温熟识各类人物、认识社会现实有巨大的帮助,同时他对人民群众口头语言及民间故事、传说的热爱,也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马克·吐温的创作视角

1 马克·吐温矛盾的宗教视角

首先,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宗教情结。马克·吐温早年对《圣经》的阅读使他的脑海中充满了圣经人物、事件和观点,而这些内容作为引喻、类比和主题反复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比如,《亚当夏娃日记》分别写于1893年和1905年,是马克·吐温遭受一系列人生挫折时期的作品。作家以《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夏娃的故事为支架,以亚当、夏娃各自写日记的形式,并以两人的名字为小说命名,反映了美国清教主义对马克·吐温的影响之深。小说中的亚当全神贯注、一门心思地工作,对自然界的美丽事物无动于衷,反映了清教徒不贪求享乐的生活方式以及对艺术、对任何感官上的美所持的讨厌态度。其中,对亚当、夏娃品尝禁果和离开伊甸园后经历的描述,体现出了浪漫主义色彩。在小说中,夏娃为了情,毫不畏惧困苦,最终摘下苹果与亚当一起品尝。之后,夏娃仍然把爱情作为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亚当也终于欣赏到夏娃的热情与活力,当夏娃先他而去以后,他意识到住在伊甸园外比他独自生活在伊甸园中要幸福得多。这表明人类的“堕落”其实是一种幸运的“堕落”,而不是宗教认为的“原罪”。其次,小说中的反宗教精神。作者虽然信奉宗教,但同时也对宗教持一定的反对,这在其作品中也有明确的体现。在马克·吐温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神秘来客》中,西奥多和他的小伙伴们没有做出任何有价值的事情,他们捏制的泥人、泥马最终变成荒唐可笑的跛子,捏制的枪炮也不能使用。实际上,他们没有做任何事情来反抗虚伪的成人世界和邪恶的宗教。就像马克·吐温所安排的那样,他们注定要成为撒旦虔诚的学生。同

样,在作家的小说作品《坐在黑暗中的人》中,作家严厉批评了在中国的美国传教士,无情地揭露了其盘剥中国农民的暴行,同时描述了中国人民对美国传教士的怀疑与反抗,从侧面反映了作者的反宗教精神。

2 充满争议的女性视角

马克·吐温在其作品中少有有个性、有张力、充满人格魅力的女性,这就使外界认为马克·吐温根本不了解女性或者憎恶女性,相反地,有些研究学者则认为女性形象在马克·吐温的小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男性角色所不能替代的,也是无法替代的。文学评论界对此的争论一直未停止,并延续至今。纵观马克·吐温的作品,的确不难发现,在其作品中鲜有有独特人格魅力之女性形象,经常出现的是老妇人和小姑娘这一对人物形象,如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小姑娘是贝茜(becky),这是一个乏味而无趣的小姑娘,同时,老妇人这一形象由波莉(polly)来扮演。波莉和贝茜在作者的笔下如同一个人,都是心地善良,但缺乏头脑,成为汤姆取笑的对象。不过,在马克·吐温其他的短篇小说中,也有许多成功的女性形象,如他的小说《傻瓜威尔逊》中的露西(roxy),以及他的短篇小说《一个真实的故事》中的拉锲尔姨妈。从这些作品的女性形象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的矛盾体,这种矛盾是社会矛盾在她们身上的集中反映。可以说,虽然马克·吐温没有写出不朽的女性人物,但他却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利用女性形象来反映光怪陆离的美国社会。

3 马克·吐温的儿童视角

马克·吐温是写作高手,通过细心阅读他的儿童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他细致地描写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摹仿心,多变而又丰富的想象力,对不平凡事物的追求以及逞强好胜等心理特点。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其对儿童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探究他的深刻思想及娴熟而成功的写作技巧。在塑造儿童形象时,马克·吐温善于捕捉儿童的内心世界,对儿童在不同场合的所思所想都描绘得细腻生动。1878年《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出版,标志着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创作进一步得到了发展。《汤姆·索亚历险记》以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密西西比河的一个小镇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们厌倦枯燥、刻板的生活,追求新奇、冒险生活的故事。通过描写汤姆和小伙伴追求冒险、寻找自由的经历,揭露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美国南方社会沉闷死板庸俗的生活现状,表达了孩子们本性希望获得自由、公正的美好人生理想,这是小说的独到之处。《王子与贫儿》从19世纪民主和平等的观点出发,描写了亨利八世统治下的英国。但实际上,小说要反映的却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的严酷社会现实。马克·吐温用出色的幽默夸张的手法刻画儿童人物性格,使一个栩栩如生、令人难忘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但其所取得的成就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儿童文学的范围,大大赋予了他们深刻的精神内涵和丰满的性格,同时深化了小说主题。

4 马克·吐温对自由的热爱

马克·吐温对自由的热爱能从其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集中反映出来。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展现了19

世纪中叶美国中西部社会的真实图景,揭露和批判了美国蓄奴制度的罪恶,表达了黑人追求自由和独立权利的强烈愿望。小说通过两个主人公哈克与吉姆的深厚友谊的描写,阐明了为自由而斗争不应该只是黑奴自身的事情,而应是一切被压迫人民共同的目标,进而唤起所有黑奴与普通民众对自由的热爱之情,以及与落后的专制的罪恶制度做坚决斗争的决心。为了更好地塑造作品的主人公并深化主题,作者大量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可以说,马克·吐温揭露和否定了美国的社会文明,表达了不论种族和肤色、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深化了反对种族歧视的主题,阐明了自己的种族观、自由观。

二马克·吐温作品的艺术特色

1 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口语化风格

马克·吐温的经历复杂而丰富,他做过农民、渔夫、伐木工人、金矿工人等等,这些经历使他广泛地接触社会,熟悉了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民间语言。因此,他的口语在写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独特的语言运用方式吸引着对美国新大陆好奇的欧洲人,也同时深深地影响了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在他的作品里,他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地方上独特的表达方式:他对民间口头语言加以提炼,创造出了一种富有深厚生活气息、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语言。《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吐温的最重要的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