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雪山草地
欣赏《过雪山草地》示范教案

欣赏《过雪山草地》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过雪山草地》,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
2. 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过雪山草地》是毛泽东诗词中的一首,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雪山、穿越草地的艰苦场景。
2. 作品欣赏: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过雪山草地》,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革命精神。
2.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认同和敬仰。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过雪山草地》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欣赏《过雪山草地》,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艺术特点。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感悟。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过雪山草地》的作品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基本情况。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过雪山草地》的音频,让学生在音乐中进入课堂。
2. 欣赏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节,分析作品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特色。
3. 解读作品:讲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阐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强调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过雪山草地故事

《勇敢的征程》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过雪山草地的故事哟!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勇敢的战士,他们要走过非常艰难的雪山和草地。
雪山好高好高,上面都是白白的雪,特别冷。
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风呼呼地吹着,像刀子一样刮在他们脸上。
可是战士们没有退缩,一直向前走。
小朋友们,他们是不是很勇敢?
《艰难的跋涉》
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看看战士们在草地里的经历呀!
草地里到处都是泥潭和沼泽,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
战士们饿着肚子,背着重重的行李。
有时候走了很久都找不到吃的东西。
但是他们互相帮助,手拉着手,一起努力往前走。
就算再累再苦,也没有放弃。
小朋友们,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坚持哟!
《胜利的信念》
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说一说战士们过雪山草地的决心哦!
战士们心里一直想着要完成任务,要取得胜利。
虽然遇到了那么多困难,但是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终于,他们走过了雪山,穿过了草地。
他们的勇敢和坚强,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这些勇敢的战士呀!。
翻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翻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勇敢的登山者叫做李明。
他一直梦想着能够征服雪山,于是决定挑战自己,翻越那座被白雪覆盖的雪山。
李明准备了必备的登山装备,并聘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他们一同开始了这次挑战。
他们穿过茂密的森林,攀爬陡峭的山峰,经历了许多艰辛和困难,但他们一直坚持着。
当他们终于来到雪山的脚下时,他们看到了一片广袤的草地。
这片草地在雪山的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
然而,他们意识到要继续前进,必须翻过这片草地。
草地看似平坦,但实际上隐藏着许多挑战。
一些地方的积雪融化后变成了湿滑的泥地,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还有一些地方有着隐藏的坑洞和凹陷,需要小心地避开。
李明和向导小心翼翼地迈出每一步,维持着平衡,寻找着稳定的支撑点。
他们互相鼓励,给予信心和力量。
即使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他们也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努力前行。
终于,他们成功地翻越了这片草地,来到了雪山的另一侧。
他们感受
到了胜利的喜悦和成就感。
李明凝望着草地,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挑战的勇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困难。
就像翻越雪山的草地一样,我们需要勇气、耐心和决心去面对并克服这些困难。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互支持和鼓励,我们才能成功地攀登到更高的山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过雪山草地》词曲及标准唱法范例

过雪山草地是一首具有浓厚藏族风情的歌曲,是我国民族音乐的杰作之一。
它以深厚的情感、细腻的音乐和动人的旋律,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在各种场合,无论是庆典、婚礼、晚会还是音乐会,都能听到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曲。
本文将介绍过雪山草地的词曲及标准唱法范例,希望能够为热爱音乐的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参考。
一、《过雪山草地》的词曲特点1.1 词曲简介过雪山草地一曲,由著名作曲家XX作曲,歌词也是由著名作词人XX填词。
这首歌以其深情的旋律和唯美的词句,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
歌词中以藏族的独特视角,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以及藏族人民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1.2 旋律特点过雪山草地的旋律优美悠扬,深情动人。
整首曲子的编曲简洁大方,以传统的藏族音乐元素为基础,加入现代的流行乐器编曲,使得旋律更加富有质感和层次感。
在歌曲的编排上,以清新的音调和简单的旋律吸引听众,同时加入了一些高潮部分,使得整个曲子节奏多变,极具吸引力。
1.3 歌词表达在歌词的表达上,过雪山草地以婉转细腻的文字描绘了草原的壮美景象,以及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歌词中的意象生动,用词恰当,能够让人们感受到那种恢弘的大自然之美,以及藏族人的纯朴情感。
二、《过雪山草地》的标准唱法范例2.1 发声技巧在唱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曲时,要求歌手能够运用自己的发声技巧来展现出歌曲中蕴含的情感。
在演唱时,应注重声音的质感和表现力,不论高低音部分都要有适当的掌控,使整体声音显得圆润丰满,充满感染力。
2.2 情感表达过雪山草地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歌曲,在演唱时,要求歌手能够深情演绎,将自己的情感与歌词中所描述的内心世界相融合,用心去唱,用歌声传递出藏族人民深深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2.3 艺术表现在演唱过雪山草地时,歌手要求能够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极致,通过细腻的唱腔和出色的演唱技巧,将整首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引起听众共鸣,赢得观众的喝彩。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爬雪山、过草地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爬雪山、过草地秦为胜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以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
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那么红军长征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是什么山,经过的充满死亡陷井的草地又在哪里?中央红军飞夺泸定桥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叫夹金山。
红军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觉得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夹金山位于四川雅安市宝兴县,这里是通往著名的四姑娘山的必经之路,说来也巧,夹金山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大雪山,平均海拔4500余米,主峰高达4930米,山顶终年积雪。
当地流传“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畜不敢攀,要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的歌谣。
到了夹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雪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和雪的世界。
风雪刺得红军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在这样高寒缺氧的环境下,又缺医少药,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在长征期间,夹金山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看夹金山风景,恶劣的气候让国名党军队的飞机大炮在此都无用武之地,“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就是夹金山留给红军最深刻的感受。
不过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一座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茂密的原始森林,旖旎的自然风光,晶莹的雪峰,构成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山水画卷。
,主峰海拔为4930米,是青衣江的发源地,逆流而上,两岸悬崖陡峭,谷幽峡深,湖泊明净,瀑布飞溅,野生动植物随处可见,如今大雪山早已没有当年那般令人胆寒,很多游客对夹金山的美景倒是赞不绝口。
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

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引言长征组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长征时期创作的一首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歌曲。
这首歌词激昂激励人心,饱含浓厚的革命情感,成为了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中的一句歌词:“过雪山草地快走过”,也成为了这首歌曲中的亮点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创作背景、歌词赏析和影响等方面来探讨长征组歌中的“过雪山草地”。
一、历史背景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壮举之一,从1934年10月开始,历时两年余,累计行程达到2万5千里,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长征组歌是在长征途中创作而成的,旨在激励士兵们坚持不懈地前进,战胜一切困难。
过雪山草地是长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表达了长征士兵们一路过雪山草地的艰辛和奋斗精神。
二、创作背景长征组歌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1936年。
当时,红军正处于痛苦而危险的战略转移时期,红军前方的进攻已经歇顶,这时需要一首歌曲来鼓舞士气,激励士兵们继续前进。
于是,部分红军将士开始创作这首歌曲,通过歌词的方式来表达对红军将士的鼓励和赞美。
三、歌词赏析长征组歌的歌词中,“过雪山草地快走过,人民解放军打下草地天”这句歌词是其中的一句。
这句歌词形象地描绘了红军士兵们在长征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由于长征途中的环境极其恶劣,许多地方经常下雪,尤其是雪山草地一带。
这里的雪顶天,寒风呼啸。
红军士兵们为了胜利而勇往直前,一路奋战过去,充分体现了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
四、影响长征组歌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内涵,使得这首歌曲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长征组歌鼓舞了当时的红军士兵们,激励他们坚持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其次,长征组歌也成为了革命歌曲的经典之作,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
这首歌曲在民间长期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投身革命事业,表达了人民对解放军的无限赞美和支持。
结论长征组歌中的“过雪山草地”是一首充满革命情感和奋斗精神的歌曲,表达了长征期间红军士兵们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1935年6月中旬,在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从四川宝兴进入阿坝州,横穿阿坝州出境,历时3个月。
途中,翻越夹金山、梦笔山、垭口山、仓德山和打鼓山等5座海拔在4000多米以上的高原雪山。
红二方面军从滇西进入甘孜地区之后,沿途也翻越数座大雪山后进入阿坝州,横穿阿坝州北部出境。
红四方面军在阿坝州的雪山草地中更是几番辗转,往返进退,历经无数艰难险阻。
红军翻越数座大雪山后,8月进入川西北草地。
川西北草地方圆数百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
红军被迫避开被敌人已占领的大道,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草地前进。
由于地理环境恶劣,昼夜温差惊人,加上食物饮水严重缺乏,不少红军战士在茫茫草地献出宝贵的生命。
经过六天六夜的行军,红军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走过茫茫“魔毯”草地。
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简介

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简介
好呀,以下是关于“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嘿,你知道吗,当年红军那可真是经历了一番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啊!他们就像一群无畏的勇士,向着那看似不可逾越的雪山进军。
那雪山高耸入云,冰冷得好像能把人瞬间冻僵,这不就像是个巨大的白色怪兽嘛!
“同志们,加把劲啊!”彭德怀大喊着。
战士们相互扶持着,一步步艰难地往上爬。
有个小战士冻得直哆嗦,旁边的老战士赶紧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给他披上,说:“小家伙,可别冻坏了!”
好不容易翻过了雪山,等待他们的又是那望不到边的草地。
草地里泥潭密布,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这多像是个隐藏着无数陷阱的大迷宫啊!
“哎呀,我的脚陷进去了!”一个战士惊慌地叫起来。
旁边的战友们赶紧七手八脚地把他拉出来。
大家饿着肚子,但还是坚定地往前走。
在这艰苦的过程中,有战士因为饥饿和疲惫倒下了,但更多的人咬着牙继续前进。
这爬雪山过草地的经历,不正像我们人生道路上的那些艰难险阻吗?红军战士们都能闯过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过雪山草地历史事件简介

过雪山草地历史事件简介
过雪山草地历史事件主要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境内的青海、西藏和四川地区发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事件。
以下是具体介绍:
1. 1895年,清政府为了控制海外势力,开始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地设立边防军。
同时,清政府也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
2. 1904年,英国侵入西藏,占领拉萨。
随后,清政府决定向西藏出兵,并在雪山草地上与英军交战。
最终,清军击败了英军,但对西藏地区的控制也得到了英国的牵制。
3. 1912年,清政府灭亡,西藏宣布独立。
随后,西藏成立了一个由达赖喇嘛领导的政府。
4. 1931年,国民政府成立。
国共内战期间,国民政府曾向西藏派出军队进行统治,但未能有效控制。
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此后,中央政府开始向西藏派遣部队,以统一和控制该地区。
6. 1950年代,中央政府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发展计划。
同时,西藏地区也经历了一系列政治打击和文化破坏。
7. 1959年,达赖喇嘛在拉萨发起了反对中央政府的起义,但最终失败,达赖喇嘛流亡印度。
8. 1965年,中央政府通过实施自治政策,开始了对西藏地区的和平稳定统治。
以上是过雪山草地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所发生的事件和变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雪山草地》歌曲解读

《过雪山草地》是一首著名的藏族民歌,反映了西藏地区的美丽风景和牧民生活。
以下是对这首歌曲的解读:
"过雪山草地"描述了一个群体穿越雪山、跋涉草地的场景。
它展现了西藏高原地区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牧民们艰辛的生活方式。
通过歌曲,我们可以感受到西藏独特的风土人情和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
这首歌以朴素而悦耳的旋律为基础,歌词简单直接。
它通过重复的动词和形容词,如“过”、“走”、“白”、“青”、“红”,巧妙地传达了穿越雪山草地的辛劳和壮丽景色的感受。
同时,歌曲中还融入了许多藏族独特的音乐元素,如声音的起伏和变化,给人一种神秘而激动人心的感觉。
除了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这首歌曲还展示了牧民们勤劳、坚韧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劳作,过着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
歌曲中的歌词描绘了牧民们跋涉雪山草地、奔向新的生活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
《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曲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西藏高原地区的壮丽景色和牧民生活的真实面貌,同时传递出勇敢、坚韧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
它不仅是藏族音乐的瑰宝,也是人们了解和感受西藏文化的窗口之一。
《过雪山草地》教案

分析《过雪山草地》在长征历史和文 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蕴含 的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
《过雪山草地》创作背景
阐述《过雪山草地》的创作背景,包 括作者肖华在长征途中的亲身经历和 感受,以及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 感。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红军长征的 历史背景,理解《过雪山 草地》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内容概述
红军长征背景
简要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 原因,包括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党内错误路线的干扰以及自然条
件的恶劣等。
过雪山草地经过
详细叙述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雪 山、穿过草地的艰苦历程,包括 遇到的自然障碍、敌人的围追堵 截以及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奋斗。
胜利意义与影响
阐述红军过雪山草地胜利的意义 和影响,包括打破了敌人的围剿 计划、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 量以及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
胜利场景的描绘
阐述文章中对红军过雪山草地胜利场景的描绘,如红旗飘 飘、欢声笑语等,展现红军指战员在胜利时刻的喜悦和自 豪。
写作风格与特点
01
朴实无华的语言
分析文章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进行叙述的特点,通过简洁明快的文字展
现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形象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02
生动形象的描绘
探讨文章运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手法表现自然环境恶劣和人物形象鲜明的
运用,营造出了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氛围。
审美体验:感受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
自然之美
作品通过描绘雪山、草地的壮丽 景色,让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神 奇与美丽,从而引发对自然的敬 畏与热爱之情。
人性之美
作品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 勇敢、坚韧和乐观精神,彰显了 人性的光辉与伟大,让观众感受 到人性的美好与力量。
过雪山爬草地活动方案

过雪山爬草地活动方案1. 活动背景过雪山爬草地是一项户外活动,旨在鼓励参与者锻炼身体、接触大自然,并提供一个机会让大家放松心情,享受美丽的自然风景。
这个活动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参加,无论是家庭、朋友还是公司团建,都能够找到乐趣。
2. 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过雪山爬草地活动一般在春季和秋季举行,避开夏季炎热、冬季严寒的天气。
具体的活动时间根据天气情况来决定,一般会提前一周公布。
活动地点活动地点位于雪山脚下的草地,这个草地地势平缓,适合骑行、徒步和野餐等活动。
草地周围环绕着山、林、水等自然风景,视野开阔,空气清新。
3. 活动内容过雪山爬草地活动将提供以下内容:3.1 骑行和徒步参与者可以选择骑行或徒步两种方式来爬雪山。
骑行者需自备自行车,徒步者则可以借用组织方提供的登山杖。
活动开始时,所有参与者会按照不同能力水平分组,并由专业导游带领,确保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2 野餐在草地上,准备了丰盛的野餐食品和饮料,供参与者享用。
参与者可以自带食物,也可以从指定野餐供应商处购买食品。
在野餐期间,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分享美食,并欣赏美丽的草地风景。
3.3 自由活动时间安排了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参与者可以自由选择在草地上进行休息、聊天、欣赏自然风景或者进行一些自愿参与的小型游戏和娱乐活动。
3.4 活动结束活动结束时,所有参与者会集中到指定地点,由专业导游带领返回原处。
活动结束后可以自由离开,或者选择参加组织方提供的其他旅行活动。
4. 活动注意事项为了保证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参与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4.1 装备准备•骑行者需自备自行车,并保证车况良好。
•徒步者可以自备登山杖或借用组织方提供的登山杖。
4.2 注意安全•参与者在活动期间需要遵守组织方的安排和指示。
•参与者需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3 防护措施•参与者需自备防晒霜、帽子、太阳镜等防晒用品,以防止日晒。
•参与者应穿着合适的运动鞋,以确保行走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八年级上册语文过雪山草地教学设计过雪山草地

八年级上册语文过雪山草地教学设计过雪山草地《过雪山草地》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语文课文!为了方便语文教师讲解好这一课,下面了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过雪山草地教学设计以供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的知识,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2、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学习重点:了解有关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的知识,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学习难点: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导学过程(一)、背景介绍:过雪山: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红军翻越了位于川西的大雪山。
红军通过的草地,绵延数百公里,到处是死水潭,很多地方水深过膝,有些地方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颌。
不少红军陷入死水潭牺牲了。
过草地时,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
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带、破牛皮鞋用水煮着吃。
(二)、课文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相结合。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
(三)、整体感知1、“雪皑皑……炊断粮”,这四行歌词用的都是三字短句,意在渲染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
2、“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这两句点明红军是由特殊材料铸成的,他们经受了千锤百炼的考验,从而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3、“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高的雪山踩在脚底下,而是用“雪山低头迎远客”的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以草为毯、以泥为毡,扎起军营,古往今来,又有哪一支军队能够这样做!4、“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衣,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寒交迫牺牲在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简述长征的主要经历

顺序依次为过雪山、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红军过草地。
1、过雪山1933年9月至1934年夏天,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屡败,中国工农红军根据地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红军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觉得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夹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
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夹金山。
总之,夹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
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夹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雪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和雪的世界。
风雪刺得红军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
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向中央索取更多权力。
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党中央于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2、四渡赤水时间在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过雪山草地教案初中

过雪山草地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过雪山草地》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
2.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红军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1. 课文的背景知识和历史意义。
2. 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
2. 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过雪山草地》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艰苦卓绝。
2. 展示一些与长征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文《过雪山草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互相对课文进行解读,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解读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分析课文(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2. 学生通过分析,理解课文中对红军长征的描写和表达,感受红军的艰苦卓绝和革命精神。
四、讨论和表达(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
2.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表达,分享组内的讨论成果。
3. 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强调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革命精神。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改进的措施。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下查找更多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加深对长征的理解和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红军长征的历史遗址,感受长征的艰苦卓绝和革命精神。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过雪山草地》,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过雪山草地教学设计与反思

过雪山草地教学设计与反思引言:过雪山草地是一座位于高海拔地区的著名山脉,其景色壮美、气候独特,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户外教学中。
本文将结合过雪山草地的特点,设计一节针对中学生的户外教学活动,并对活动进行反思,以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类似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过雪山草地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了解过雪山草地的地理特点、气候情况以及生态环境,并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过雪山草地的地理特点:高海拔地区的地貌、植被分布等;- 过雪山草地的气候情况:温度变化、季风影响等;- 过雪山草地的生态环境: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生态平衡等。
3.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 引入过雪山草地的概念,并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向学生展示其美景和特点;- 在导入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思考。
步骤二:实地考察(6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不超过5人;-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名教师或指导员,负责带领小组进行实地考察;- 小组成员之间应相互合作,彼此协助,确保安全;- 实地考察期间,教师或指导员应对过雪山草地的地理特点、气候情况以及生态环境进行解说和说明。
步骤三:整理资料(30分钟)- 每个小组需整理所收集到的资料,包括照片、笔记等;- 整理过程中,小组成员可相互讨论,共同完善资料;- 教师或指导员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步骤四:分享交流(20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所整理的资料;-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并交流彼此的观点和体验;- 教师或指导员应对学生的分享和交流进行点评和总结。
二、教学反思:1. 教学优点:- 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过雪山草地的美景和特点,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 设计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享交流的环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雪山草地
1教学目标
分析《过雪山草地》了解词曲作家及组歌这种音乐体裁
通过欣赏《长征组歌》体验长征的艰辛,通过分析歌词画旋律线等方式进一步理解作品。
回顾长征这项伟大壮举,使学生感悟长征精神,进一步在音乐的影响下发扬长征精神,同时了解长征历史充分体现音乐与历史学科的渗透。
2过程与方法
欣赏讲解为主这节课我还运用了体验式、启发式、创设情景兴趣引入式,在整个环节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一目了然,感官上更加丰富
3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第六乐章《过雪山草地》,搭配教材第一乐章,《告别》第二乐章《突破封锁线》第三乐章《遵义会议放光辉》第十乐章《大会师》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长征组歌》又名《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肖华为纪念红军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以提问方式师生共同回顾长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1、导入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以提问方式师生共同回顾长征
2、介绍《长征组歌》的作者
3、欣赏《长征组歌》前三个乐章《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
4、重点赏析第六乐章这一乐章我一共欣赏了三遍,每遍问题都不同第一遍欣赏歌曲,请学生谈感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分析歌词,在教师的讲解提示下引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第二遍欣赏歌曲时,对歌曲进行曲式分析。
我运用连接音符的方式使学生更形象的看到音乐旋律走向,而且运用多媒体把歌谱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然后我对两部分音乐分别进行范唱,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同时感知旋律的变化。
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融合长征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加以创编,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
第三遍欣赏歌曲时,我请学生随音乐哼唱,共同感悟长征精神。
5、欣赏第十章乐章《大会师》共同感受长征胜利的喜悦。
6、《标准》里指出“使学生能够结合所听音乐,简单评析音乐体裁”。
所以在本节课最后我让学生自己总结组歌定义,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了解世界上不同组歌的形式。
7、师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加深印象,并请学生谈感受,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请学生谈感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分析歌词,在教师的讲解提示下引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并请学生谈感受,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感情,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