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8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整合])1.区位含义(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3.区位选择的实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深度思考])1.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续表2.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
3.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题 组 递 进])1.(2013·海南地理,4~5)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要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
武都(位置见下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 ②海拔较高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年温差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便B.人力成本上升C.土质退化D.种植面积扩大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
根据题目中的叙述:花椒的生活特征为:喜光,耐寒,耐旱。
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云量多,太阳辐射弱。
而武都根据图示: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所以气温较低,光照较强。
所以本题选择A 项。
第(2)题,根据题目叙述花椒的果实需人工采摘,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的成本上升,花椒的生产成本上升。
所以本题选择B项。
答案(1)A(2)B2.(2010·山东文综,1~2)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农业、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复习
容理论性较强 ,理解性要求比较高 ,所 以建议教师要联
系实际分析 ,得出 “ 工业联系一工业集聚一工业地域” 这样一条主线 ,然后再对其进行一一分析 ,并且结合实
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冷 扩 大了农产 品的销 售范围, 藏 延 长 了销 售 时 间
农业区位 因素分析与选择必须综 合考虑 各种区位
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习,假设 自己是周边某个熟悉的大 型企业 ( 或工厂 )的老板 ,自己会将厂址选择在什么地 方?为什么?
在讲到 “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时 ,教师应该采
( )“ 1 分析农业区位 因素 ,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 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 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学
生 了解 该 种 农 作 物 的 生长 习性 ,根 据 所 学 农 业 区 位 理
工农业区位 因素与区位选择是核心考点 ,在讲述 “ 农业 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时,教师可采用 自主学 习 和探究式教学方式。首先教师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阅读课本内容 ,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进行案例探究 ,教 师展示某一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有关资料 ,让学生分小组 进行讨论 ,根据所学农业区位理论 ,进行案例剖析;最 后布置课外作业进行理论巩固 ,学生搜集 的自己周边某 种农业生产活动有关信息 ,并结合所学理论分析某一 种 自己熟悉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或 区位选择;在
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工农业生产对资源、能源的需求 巨大 ,而地球的资源和能源又是有限的 ,两者的矛盾势 必对地理环境造成影响。第二 ,人类对资源 、能源的不 合理利用会对地理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第三 ,工农业
生产会或多或少地改变地理景观 。学生可以选取 自己熟
悉的某一种工农业生产的例子 ,学会从以上三个方面去 分析它是如何影响地理环境的。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地理,2-3-1
必修二 第3章 第一讲
人 教 实 验 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
答案:一、1.(1)地理位置 2.(1)合理利用 3.(1)自然 (2)气候
(2)地理环境 地形 市场 交通运输
人 教 实 验 版
社会经济 地域差异 经营方式 高 围栏 2.因地制宜 发展方向 豆科
二、1.动植物 3.条件 4.西南部 结构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二
第3章 第一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材料二
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呈现郊区供应和
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冬季北京市场的蔬菜交易品种大多 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为了丰富北京 的“菜篮子”,北京市政府明确扶持温室、大棚等农业设 施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 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 3 000元。
必修二
第3章 第一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政府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 政策 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
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
生产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 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社
人 教 实 验 版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良种 使单产量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
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
A.调节大气温度 C.增大空气湿度 B.提高土壤肥力 D.增加日照时数
)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二
第3章 第一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解析:第(1)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根据题干
中的信息判断,增施肥料对农作物增产影响不大,而将山 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则增产显著,说明地形因素影响农业 增产。因此,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坡度 太大,不利于水土保持。第(2)题,考查梯田的作用。将山 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土层厚度,提高 土壤肥力。大气温度、大气湿度、日照时数与将坡地改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及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及土地制度的演变【知识梳理】一、农耕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农业的起源)(1)起源:距今约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农耕逐渐取代采集(2)农作物:北方旱地(黄河流域)——粟、麦;南方水田(长江流域)——水稻(3)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4)生产工具:石斧、石铲、石镰、木耒、骨耜等(5)特点:①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②生产力水平低下;③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6)影响:①使人们生活开始走向定居;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演变(1)形成:春秋时期(2)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小农经济(规模),自然经济(属性)。
(3)生产工具的发展①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使用直辕犁)。
②汉朝:发明犁壁、藕犁(直辕犁);铁犁牛耕广泛推广,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隋唐:长江下游出现曲辕犁(江东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步犁就是使用畜力的曲辕犁)(2)耕作方式的发展①商周:集体农耕(即千耦其耘或十千维耦;工具太简陋,单个家庭难以完成稼穑)。
②春秋战国:出现个体农耕(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延续到三大改造时期。
(3)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①春秋:芍陂(楚国,淮河流域)②战国:都江堰(秦,长江流域)、郑国渠(秦,黄河流域)③秦朝:灵渠(解决军粮运输问题,广西,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④汉朝:a.汉武帝时修建了漕渠、白渠及大规模治理黄河;b.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c.西域(今新疆)修建了具有地方色彩的坎儿井。
⑤灌溉工具:三国时曹魏的马钧改制的翻车(人力);唐朝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水力)。
二、小农经济1.出现:春秋时期2.形式:自耕农经济(主体);佃农经济;均田农户经济。
(中等及以上的地主自留土地的生产属于小规模集体生产;小地主生产也属于小农经济)3.条件: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推广使用,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高考地理新大一轮复习重点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31)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
考
向
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与特点
2.世界著名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点是 A.地广人稀、地租低,经济效益低 B.干旱、半干旱区域广,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 C.国内市场小,对外依赖弱
D.离海远,降水少,运输不发达
解析 世界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南非、阿根廷等,这些
第22讲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必修②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KECHENGNEIRONG
课程内容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其农业区位因素。
SIWEIDAOTU
思维导图
NEIRONGSUOYIN
内容索引
考点 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图形突破之十 农业地域类型图
课时作业
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9.该岛生产优质乳品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气候适宜,环境优越 √ B.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 C.经济落后,地广人稀 D.科技发达,工艺先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该岛乳品生产集中于北部地区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①土地租金低 ②海运便利 ③距本土市场近 ④工资水平低 A.①② 解析 B.①③ C.②③ √ D.②④
7.图甲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偏低 √
1
B.降水偏少
2 3 4 5 6 7 8 9
C.乳牛大量繁殖
10 11 12 13 14
D.鲜草供应偏多
8.该地乳畜业发达,既生产新鲜牛奶,也外销不易变质的其他乳制品。该地可 能位于 C.澳大利亚 √ 解析 A.意大利 B.阿根廷 D.美国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农业
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 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若水源得到满足则限 制因素变为主导因素。
[例1]
(2011·新课标全国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
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 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 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 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 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 D ) 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壤盐碱化
( A )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
④湿地萎缩,牧
增强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1)大范围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要从农产品生产特点、 质量要求和营销的特殊需求条件来分析。具体分析
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 社会 、 经济 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 业生产地区。 2.特征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 结构 、 经营方式 、
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特点: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3)形成条件:
D.劳动力较充足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 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C.劳动生产率较高 ( D ) B.科技投入较大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10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10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①农业和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
②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少,区位有多种选择。
③商业和服务业: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2)区位选择的因素、目的。
①农业a主要区位特征: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条件优越的地区。
b原因: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布影响农业生产地域分布。
c目的:合理利用土地优势,获取更多的农副产品。
②矿业a主要区位特征:矿产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
b原因:矿产开采活动的前提是矿产资源的存在,同时经济效益与矿业矿产数量、品位、埋藏条件及周围环境密切相关。
c目的:利用区域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③工业a主要区位特征:受自然条件限制少,更注降重社会经济条件等优势明显的区位。
b原因: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和劳动力来自四面八方,选择机会多。
c目的: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④商业a主要区位特征:消费水平高,消费人群密集的区位。
b原因:消费对象是人,并由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数量决定生产效益。
c目的:接近最大消人群,增大商品销量。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1)由于产业活动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不同区域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多种地域联系。
3.因地制宜,扬长避短(1)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
(2)发展方向:与当地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相适应。
(3)布局要求:尽量发挥当地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劳动力、科技人文等方面优势;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
4.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1)区位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位置要素;自然区位要素;社会、经济区位要素。
(2)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①某个区域的区位。
②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a包括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
b这些对象有点状的、线状的、面状的。
必修二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在图中A、B、C三地填出下列数字所代表 的农业地域类型(填序号): ①混合农业 ②商品谷物农业 ③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2)B处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哪些? 地势平坦;人口密集,粮食需 求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雨热 同期,种植历史悠久。 (3)与A处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地域类型 西北 和_____ 东北 地区。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______ 在世界上A类型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 家? (4)A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位置为 美国中部平原 ,主要特征有 ______________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丙——亚洲水稻种植业 D.甲——城郊乳畜业 9.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读某市城郊农业分布模拟图,回答10~11题。
13. ①长江的双季稻种植 ②河套平原的粮棉种植 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 ④济南郊区的乳畜业。决定上列农业区 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①热量 ②水源 ③光照 ④市场 B.①水源 ②地形 ③热量 ④市场 C.①地形 ②国家政策 ③土壤 ④科技 D.①土壤 ②热量 ③地形 ④国家政策
14、读下Leabharlann 回答下列问题。读下图,回答3~4题。
3.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4.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 不包括( ) 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新人教版必修2)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两类农业区位(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______。
(2)相对区位:农业与______________的相互联系。
2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一定地域和一定__________阶段,在______、经济、科技和______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1)分布:国土的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
(3)区位因素⎩⎪⎨⎪⎧ 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 土地肥沃 程度高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强度可以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2.不利影响:不合理生产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土地盐碱化、土壤板结、生物多样性破坏等。
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据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具体总结如下。
2.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对应演练1〔2012·大纲全国文综,36(1)(2)(3)〕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
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
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第8章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识记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理解不同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2.学会举例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3.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综合思维: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某地区或某农作物分布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3.人地协调观: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是指什么?(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有何变化特点?主要方面变化特点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变化较快[易误点拨]__气候因素中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不同影响农业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
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不一定好。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什么是农业地域?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的成因与实质是什么?(1)形成原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
(2)实质: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区位条件是什么?(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特点: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区位: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暖湿,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特别提醒](1)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农业地域不等同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地区。
(2)我国农耕区饲养家畜、家禽只是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很小,因而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不能算作混合农业,属于谷物家畜农业。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学共36张PPT含教学设计及作业 (共3份打包)
课后练习
读“我国某种水果栽培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水果栽培区的分布反映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整体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
2.①地区栽培条件优于同纬度②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充沛 B.热量丰富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读香港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图(下图),回答3-4题。
3.1955年,香港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地域类型属于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乳畜业
4.1975年至1998年,香港地区弃耕地比重大幅上升的原因有
①城市不断发展,土地买卖日益兴旺②政府限制农业的发展
③全球变暖,不利于香港农业发展④农民进人市区寻找高收人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3)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自然条件上具有什么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复习课教学设计考纲要求】1、农业区位因素;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趋势分析】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本单元中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现代农业、农业发展方向等内容均是命题的热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把握好内容和方向。
【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内容,但不少同学没有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对世界比较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因而,通过高三的复习,不但要求学生通过“温故” 唤醒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还要求学生“知新” ,学会通过分析某个案例,推理出地理分析的规律。
然后学会将分析这个案例的方法加以推广,进行知识迁移来分析其它区域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及其特点。
【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区位因素的关系;4、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5、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6、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过程与方法复习农业区位因素要围绕核心原理的概念图展开,区位因素要细分各类区位有可能出现的表现形式及其在农业区位选择中是处于有利还是不利的地位。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掌握区位理论学习的一般方法。
然后,通过课堂训练,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特点的复习,可通过将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和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进行对比;将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进行对比,更有利于学生对农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特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了解以下的基本地理思想:1、自然环境是农业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2、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要因时因地制宜,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3、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区域内的地理因素发生变化,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0讲 农业地域类型
【图解思路】
铁路
高 高 优良品种
【尝试解答】 自然方面:位于东部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降水适宜;土壤肥 沃;牧草茂盛。(任答四点即可) 人文方面:畜牧业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草场管理现代化,围栏放牧; 重视牧业科学研究,培育优良牧种;铁路与港口的交通条件便利,便于畜产品的运输; 市场广阔,畜产品远销国外。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建立了全国农业科技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
研究和推广系统)
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
(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比较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相比,既有相似区位条件,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灌溉水源;地广人稀,
之处
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微点 3 我国与发达国家商品谷物农业的区别 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国营的;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一般为家庭经营。
微点 4 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 (1)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如澳大利亚、南非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美国西部的 温带草原气候区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亚热带草原气候区。 (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为大规模商品化经营提供可能性。 (3)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化经营。 微点 5 西欧和北美五大湖地区乳畜业区位因素的异同 (1)相同点:经济发达,城市集中,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 (2)不同点:西欧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北美五大湖地区纬度较高, 气候冷湿,土壤贫瘠,不适宜谷物种植。
(2)根据分布判断 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域性明显,首先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 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联系其分布范围,确定该区域的具体农业地域类型。下 图是美国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根据分布位置可判断 A 为大牧场放牧业、B 为商品 谷物农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A卷
第九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A卷新题基础练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春见柑又称“耙耙柑”原产日本,在我国四川、重庆、湖南、福建等地均有分布,其果实肥大,没有籽,水分充足,果肉鲜嫩,入口即化,一般12月份结果成熟。
2020年3月4日,西藏林芝市察隅县(雅鲁藏布江河谷,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引进的首批耙耙柑试验田今年迎来了收获,上市的2000多斤以十元一斤的价格销售,市场供不应求,几日内全部售空。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不属于西藏林芝地区引种耙耙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原产地气候类似,气候适宜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C.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品质好D.在当地具有稀缺性,市场广阔效益好2.影响耙耙柑在当地很快销售一空的因素有()①青藏高原交通不便②首批试验田水果产量较低③耙耙柑口感好品质优④当地购买力高A.①②③B.②③④B.C.①③④D.①②④读世界某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国家中部小麦区发展小麦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高温多雨,自然条件优越B.劳动力数量多且廉价C.人口稠密,城市众多,靠近消费市场D.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以及化肥、农药、电力等4.关于图中乳畜业的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农经营B.靠近市场C.劳动力丰富D.农业科技落后下图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2005—2013年,江苏省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耕地面积扩大B.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C.农业科技投入增加D.粮食主产区人口减少6.苏州市粮食增产较其他地级市低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展快,农业劳动力少B.地势起伏较大,耕地面积少C.农业重视程度差,投入不足D.城市化进程快,农业结构调整安徽省霍邱县位于淮河中游,沿河沿湖洼地众多,素有“淮上粮仓”之称。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4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讲义
第24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最新考纲】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知识体系导引域类型的分布、区位条件、生产特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认知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形成原因,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考点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选择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农业区位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因素。
南方的等亚热带水果;北方的等温带水果;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业利用玻璃温室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条件,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条件进行调节适宜发展业和适宜发展业,农作物分布有垂直变化,缓坡(小于25°)适宜发展梯田东南亚砖红壤区的人工培育形成的耕作土壤,如黑垆土、土河西走廊的农业;新疆的□10农业(1)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大小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有关。
(2)对农作物品质造成影响的是气温日较差,而不是气温年较差。
(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的改造或对、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1.农业区位的选择(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①②③④(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分析下图中,①适合发展小麦种植;②适宜发展花卉种植;③适宜饲养乳牛;④适宜种植果树。
2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1)整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即从有利、不利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关键因素法①主要因素: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完整、全面地列出。
②主导因素: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2课时)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中图版
答案 (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人口密集,劳动 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 经验丰富 (2)不可行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 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 足的可行方法)
【万能模板】 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 评价某地农业地域类型,一般可从该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 生产特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采取的措施等方 面进行思考。要注意生产条件与特点、问题与措施具有相 互对应的关系,并注意借鉴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功经验, 现举例如下: (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两大优势:优越的气候条件,季风气 候区的水热组合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 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图所示:
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 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图所示:
(3)农业生产特点的成因分析 ①商品率高低——区域人口与土地的对比关系(人多地少, 农业生产商品率低;地广人稀,农业商品率高);市场(市 场距离的远近影响农业生产的商品经营)、交通运输条件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扩展农产品的销售区域,促进农业 的商品经营)等。 ②机械化程度——地形平坦,土地集中,生产规模大,机 械化程度高。如美国的小麦区、玉米带,阿根廷潘帕斯草 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地势起伏大,地块小,生产规模小, 机械化水平低。
因此C项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要求。
答案 C
2.(2015·福建文综,1~2)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 产模式。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答案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答案
选择题
1A2B3D4D5C6B7C8A9C10D11C12B13A14D15B16B17C18A19B20A21A22D
综合题
23.(1)不利气候条件: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降水少。
覆盖地膜可起到保温、保水和减少病虫害等作用,同时延长大蒜的生长期,使大蒜增产和提高质量。
(2)劳动力价格低,土地租金低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大蒜质量好具有品质优势。
(3)政府可根据市场需求调控大蒜的种植面积;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建立农产品专项补贴基金,健全农产品储备制度;禁止人为炒作等。
24、混合农业家庭农场经营;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农业布局
课时49农业布局一、农业布局1.含义: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原则(1)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2)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主要类型:水稻种植业、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商业型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商业型谷物种植业、畜牧业、商业型乳酪业等。
3.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从“小而全”到专业化;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1.农业区位选择(1)大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①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农业类型区位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业山地、丘陵地区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池塘、沿岸浅海滩涂海域②农作物的区位选择农作物区位选择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平原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2)小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与合理布局单位面积产值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业>乳牛业>塘渔业>蔬菜种植业>果园业>粮棉业地价因地价较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种植业等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业、蔬菜种植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交通运输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花卉业、乳牛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且交通便利的地方2.亚洲水稻种植业(1)区位优势条件分析(2)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答题角度规范答题术语经济可持续发展增产: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②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③加强科研投入,培育良种,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④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度大于25°就不利于发 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 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 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 得发展种植业(不修建 梯田),宜发展牧业或 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 植业
2、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区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位因素
对农业区位选 择的影响
土壤的酸碱性、肥力、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
麦正当时。”(季节性、周期性)
1、农业生产活动概况
(6)农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加大科技投入(如培育良种、 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成为提高农业产 出的重要手段。
1、农业生产活动概况
(7)分类: ❖ 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畜牧业; ❖ 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 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2、农业的区位因素
(5)农业的区位选择 ❖ 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B乳牛
主要公路
城镇
C 花卉
A 小麦
如何在城镇 周围的不同 地区发展乳 牛、花卉、 小麦三种农 业。
2、农业的区位因素
(6)农业的区位评价 ❖ 评价优点与缺点
东北 平原
华北 平原
南方 平原
西北 地区
青藏 高原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地广人稀 利于机械化
社__会__经__济__因素。
2、农业的区位因素
(8)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
❖ 定义: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规划、 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要求合理调整土地结构,在农业规划 和生产过程中,有效培育资源,优化生态结构,实现可持续 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地统一。
(3)“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
的差异
概念说明
举例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 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 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主导 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 因素 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
农业在该区域的分布。
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 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 如果没有这种地势低洼的地 形,而是地形平坦,当地的 农业生产可能就是水稻种植 业。因此,地形是珠江三角 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
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 一般来说,首先根据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该地的 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或其他地图中的信 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并结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2、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类型或农作物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甘蔗 甜菜 柑橘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
市场 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
社
模
会
经 交通 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
济
运输
此类农业必须有快捷便 利的交通
条
件 政府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 政策 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对农业区位选 择的影响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 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 种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 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 快捷的地方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 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 农业生产
产成本越高,应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例如 花卉、乳牛、蔬菜等。 ❖ 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值大小:从单位面积产值看,花卉、 蔬菜较高,棉粮较低。 ❖ 农作物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分布在接近河流、 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 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粮棉较大、花卉较小。 ❖ 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蔬菜需要保鲜,应分布在靠 近城市及交通便捷的地方。
2、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区 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 择的影响
社
机械代替人力和畜力,
机械
会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 展和改进,通
经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过影响自然条
济 良种
使单产量提高
件和社会经济
条
条件而影响农
件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业区位的选择
2、农业的区位因素
(3)“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
种植业和畜牧业。 ②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的显著优点: ❖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地,充分保持 麦田的肥力。 ❖ 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 ❖ 灵活的生产选择。 农民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素 土壤
土壤肥沃
水源
灌溉条件较好
2、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方法
区位条件
区位优势
人口 密度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社 交通 会
交通发达、便利
经 市场
面向国际市场
济 机械化 因
机械化水平高
素 科技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策
政府鼓励扶持
2、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方法
(3)生产特点: ①混合农业一般特征: ❖ 家庭经营、规模大、效益高、机械化水平高、混合经营
奶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 ; ❖ 荷兰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基地
2、农业的区位因素
(7)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 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条件是_自__然___因素。但它对农业区
位的影响并非决定性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
※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改造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 从现代农业的区位选择角度看,其主导因素应该是
高三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的形 成与发展
考试 说明
考情 播报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以文字材料或模式图切入,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分 析。 2.结合区域图考查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进而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多以区域图的形式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 特点。 4.以案例为信息载体,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及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农业的区位因素
(3)“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 的差异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
限 条件才能进行,如果 制 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 性 能满足,唯有一个条
件不能满足,这个缺
因 乏的条件就成为了该 素 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
性因素。
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 件优越,但缺少水源,因此,水 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 制性因素。当这个限制性因素得 到满足,该因素就变成当地农业 生产的主导因素。如河西走廊由 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能够进行 粮棉生产,当地水源就成了农业 发展的主导因素。
苹果、梨、桃 棉花 水稻
自然条件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山地或丘陵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湖泊或水库 高温多雨的热带和亚热带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 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2、农业的区位因素
②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进行分析与判断 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
例:密集农业的特点是 ①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较少; ②以扩大土地面积为增加农业产出的主要手段; ③主要用提高单产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 ④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较多。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农业的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业 区位
指农业生产所 选定的
地理位置
农业的 区位因素
2、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区 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
择的影响地形
气 自候 然 条 件
地 形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种 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 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 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 生物江的西生省长泰发和育县要的求千的烟水洲——种立、体耕农作业制度 分“条丘件上不林同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
2、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方法
(1)分布特点: ❖ 分布: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2、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方法
❖ 集中分 布在东 南、西 南部;
❖ 以种植 小麦和 饲养绵 羊为主。
2、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方法
(2)区位因素:
区位条件
区位优势
气候暖湿,光热充足,
气候 自
降水相对较多
然 因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混合农业
混合农业
1、农业地域的成因及种类
(4)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
分类
农业地域类型
粗放农业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游牧业
投入
种植园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
多少 密集农业 业、园艺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混合农业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水稻种植业、游牧
自给农业 产品
业
用途
种植园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园艺
1、农业地域的成因及种类
1、农业地域的成因及种类
(4)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
分类
农业地域类型
原始农业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生产 传统农业
水稻种植业、游牧业
力性
质
现代农业
种植园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 放牧业、乳畜业、园艺业
生产 对象
种植业 畜牧业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种植园农业、水 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园艺业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 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 选择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 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 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及 其变化
农业地域的形成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