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监督规范

合集下载

行政诉讼监督规则

行政诉讼监督规则

行政诉讼监督规则
行政诉讼监督规则的宗旨是为了建立健全司法监督体系,保障行政诉
讼能。

建设性、规范性、有效地开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司
法的廉洁和高效的实施。

行政诉讼监督规则的主要内容有:
1、完善行政诉讼申请办理和审查程序。

行政诉讼申请受理、审查程
序应合法公正,不得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加强对审判程序的监督和考核。

行政诉讼应严格遵守审判程序,
不得有任何违法行为,及时并准确依法裁判;
3、提高审判质量。

审判有效期限应严格控制,审判结果应公开透明,以确保公众对审判结论的信任;
4、完善行政诉讼复议、上诉及再审程序。

行政诉讼复议、上诉及再
审程序应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素,以确保裁决的公正性;
5、建立行政诉讼质量检查机制。

行政诉讼应建立质量检查机制,定
期对诉讼过程中的审判、复议、上诉及再审等情况进行检查,以保障司法
质量。

行政诉讼监督规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行政审判质量,
确保司法公正,促进行政司法的廉洁和高效的实施,更好的维护当事人的
合法权益,有利于建立健全司法监督体系。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履行过程与监督机制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履行过程与监督机制

公务员内部监督
公务员之间的相互监督,通过内部检举、控告等方式实现。
外部监督机制
立法机关监督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同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 ,通过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实现 。
司法机关监督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通过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进行监督。
政党监督
强化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合作
加强行政机关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行政机关内部管理制度,规 范行政行为,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
强化外部监督机制
加强人大、政协、监察机关等对行政 机关的监督,同时鼓励社会公众和媒 体参与监督,形成多元化的监督体系 。
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
推进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行政诉 讼和行政复议信息化平台,实现案件 受理、审理、执行等全过程的信息化 管理。
行政复议的履行情况,导致监督难以有效进行。
03
追责机制不完善
对于行政机关不履行或不当履行相关决定的行为,目前的追责机制尚不
完善,难以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案例分析:典型问题剖析
案例一
某市政府因城市规划调整需要拆除一批违建房屋,但在拆除过程中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导致部分居民提起行政 诉讼。法院最终判决市政府违法,要求其重新制定拆迁方案并赔偿居民损失。然而,市政府在判决生效后拖延履 行,导致居民权益持续受损。
行政复议定义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 法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 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性质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都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制度,具有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 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性质。

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规则》的通知

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规则》的通知

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规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05.09•【字号】普市监法制〔2020〕29号•【施行日期】2020.05.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诉讼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规则为了规范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普陀区市场监管局)行政诉讼应诉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上海市普陀区行政应诉工作规定》(普府〔2019〕58号)的有关规定,建立分工明确、运转顺畅的行政诉讼应诉机制,提高应诉工作水平,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规则。

一、应诉职责分工(一)法制科主要职责1.牵头组织、指导、协调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应诉工作;2.组织召开应诉准备会;3.派员担任代理人;4.指导代理人出庭应诉;5.协调、监督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的执行;6.负责行政诉讼案件的统计和分析,根据分析研究应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6.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执法人员旁听审理。

(二)与涉诉行政行为有关的业务科室主要职责1.参加应诉准备会,全面审查、研判涉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出审查意见和业务指导意见;2.业务科室如果是涉诉行政行为承办单位的,需派员担任代理人;3.对明显违法的涉诉行政行为提出撤销、变更或者停止执行的方案和具体措施;4.对应诉中发现的执法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涉诉行政行为承办单位主要职责1.提供涉诉行政行为的证据材料;2.参加应诉准备会并准备会议材料;3.派员担任代理人;4.落实法制科、业务科室提出的整改措施。

涉诉行政行为承办单位包括作出涉诉行政行为的普陀区市场监管局业务科室以及普陀区市场监管局执法大队、市场监督管理所。

二、应诉准备(一)应诉通知的流转收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书和行政起诉状等起诉材料后,法制科应当统一登记,于当天将起诉材料复印件转送涉诉行政行为承办单位,并向负责人报告。

浅析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

浅析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

浅析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摘要与民事诉讼检察监督一样,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检察制度,是通过法律确定了的检察机关的监督权。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按照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行政检察要围绕行政诉讼监督展开,或者说,行政检察的核心是行政诉讼监督。

需逐步完善对行政诉讼被告的检察监督机制、抗诉制度及检察机关的监督调查权,本文对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对象、范围等提几点自己的意见和期望。

关键词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范围;完善自从1989年《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得到了有效的完善和一定的发展,但当前仍然面临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仅就检察机关自身而言,对于这项工作,无论是人力、物力的投入,还是实际开展的情况都差强人意。

因而,进一步加强对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化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对于完善相关立法规定,推动司法实践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现状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中各方主体和诉讼过程依法进行法律监督的诉讼法律制度。

这一监督制度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为基础,以检察机关为监督主体,以行政诉讼各方主体和诉讼过程为监督对象,主要应该以参与行政诉讼,制发检察建议和抗诉来进行。

承担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工作的主要机构是检察机关内设的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内设机构改革完成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单设第七检察厅统筹全国行政检察工作,然而到基层人民检察院,绝大部分基层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与民事检察部门、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生态检察部门四部合一,一套人马将检察机关的四大检察业务全部包办,并且绝大部分基层院的行政检察人员配置可以用“凄惨”一词容毫不为过,行政检察部门作为检察业务边缘业务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与检察机关长时间以来的重刑轻民息息相关。

行政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由于行政部门的地位与起诉人的地位严重不符,也导致了行政诉讼案件数量不多,检察机关可以进行监督的线索相应变少。

《关于对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

《关于对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

《关于对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高检会〔20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为落实中央关于“完善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诉讼实施法律监督的范围和程序”的改革任务,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各地在执行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二零一一年三月十日第一条为了完善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范围和程序,维护司法公正,根据宪法和法律,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三条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一)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二)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或者行政诉讼的原告、第三人在原审中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而未调查收集的;(三)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第四条当事人在一审判决、裁定生效前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告知其依照法律规定提出上诉。

当事人对可以上诉的一审判决、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提出申诉的,应当说明未提出上诉的理由;没有正当理由的,不予受理。

第五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经过立案审查,发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符合抗诉条件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之规定,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开展行政诉讼监督工作总结

开展行政诉讼监督工作总结

开展行政诉讼监督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行政诉讼监督工作也得到了更加重视和加强。

行政诉讼监督工作是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诉讼权进行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和法治权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监督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行政诉讼监督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建立健全了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审查和裁判机制,确保了行政诉讼程序的公正、公平和及时。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行政诉讼案件的督促执行,严格执行裁定和判决,保障了诉讼权利的有效实现。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行政诉讼工作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了公民对行政诉讼权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行政诉讼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周期长,司法救济效率不高,导致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保护。

二是一些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诉讼权时存在滥用职权、违法裁量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和规范。

三是一些公民对行政诉讼程序和法律知识的了解不足,导致了部分合法权益难以维护。

为了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监督工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管理,优化审理程序,提高审理效率,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护。

二是加强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诉讼权的监督,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防止滥用职权和违法裁量。

三是加强对公民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对行政诉讼程序和法律知识的了解和保护意识,使其更加有效地行使行政诉讼权。

总之,行政诉讼监督工作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和加强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动行政诉讼监督工作向更加规范、高效、公正的方向发展,为建设法治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的实施问题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的实施问题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的实施问题《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是为保障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施监督而制定的法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实施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和实施程序:该规则由人民检察院制定,并经过内部审批、公开发布正式文件等程序方能生效。

2. 监督范围:该规则明确了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的适用范围和程序,包括对人民法院受理、审理、执行和监督等过程的监督。

3. 监督方式:该规则规定了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的具体方式和程序,包括对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审核、调查、提出异议、建议和批评等。

4. 监督效果:该规则明确了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的效果评估标准和方法,并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纠正措施进行了相关规定。

5. 监督责任:该规则明确了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工作人员的职责和纪律,并对违法失职行为进行了相关规定。

6. 实践应用:该规则的实施对于保障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的监督力度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该规则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的实施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满足行政诉讼监督的需要。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81条第一款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81条第一款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81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人民法院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立案,依法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对当事人依法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一律接收起诉状。

能够判断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当场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接收起诉状后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七日内仍不能作出判断的,应当先予立案。

起诉状内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应当一次性全面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补充的材料及期限。

在指定期限内补正并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当事人拒绝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不予立案,并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第二条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三项规定的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一)请求判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

(二)请求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

(三)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

(四)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无效。

(五)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予以赔偿或者补偿。

(六)请求解决行政协议争议。

(七)请求一并审查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

(八)请求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

(九)其他诉讼请求。

当事人未能正确表达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释明。

第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经立案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一)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

(二)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

(三)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规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

(六)重复起诉的。

(七)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

(八)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明显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九)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所羁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诉条件的。

人民法院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迳行裁定驳回起诉。

第四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提起诉讼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研究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研究
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 , 不受行政机关 、 社会团体和 个人的干涉 。《 行政诉讼法 》 第1 0 条规定 , 人 民检 察 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上述法律规 定搭 建 了我 国行政诉讼 检察监督 制度 的基本 框 架 ,也明确了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基本属性和定
[ 关键词 ] 行政诉讼 ; 检察监督 ; 对 象; 范围; 方式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第2 9 卷第 1 期 2 0 1 4年 1月
J oURNAL oF GUANGXI ADM Ⅱ I s TRATⅣ E
CADRE l NS TI TUTE OF p OLI TI CS AND LAW
Vo L 2 9 . No . 1
1 9
( 二)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特殊性 行政诉讼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 了行政诉讼 检察监督的特殊性。 其一 ,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特 殊性 。与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不 同, 行 政 诉讼 中原告 是行 政 相对 人 , 而 被告 则恒 定 为行政主体 , 双方当事人地位天然具有不对等性 , 这就决定 了人 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 ,遇到干 扰和阻力的可能性 比民事审判工作更大。同时, 行 政诉讼 中实行当事人处分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原 则, 当事人权利和权力不能随意处分 , 比如被告不 能反诉 、 不适用调解等等。其二 , 行政诉讼对象 的 特殊性。 行政诉讼 的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 由于具 体行政行为是公权力行为 ,其违法行使不仅侵犯 的是行政相对方 的个体利益 ,也侵害 了国家管理 关系即国家 、 社 会的利益 , 即不仅侵害私益也侵害 了公益。因此 , 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重点 是行政权行使 的合法与否 ,即围绕行政行为的合 法性进行审查 。其三,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特殊 性 。《 行政诉讼 法》 第5 2 条规定 , 人 民法院审理行 政案件 , 以法律和行政法规 、 地方性法规为依 据。 地 方性法规适用 于本行政 区域 内发生 的行 政案

行政诉讼法全文1998年版

行政诉讼法全文1998年版

行政诉讼法全文1998年版一、引言行政诉讼法是我国用以规范行政诉讼活动的一部基本法律。

1998年版的行政诉讼法对于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1998年版行政诉讼法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梳理,以期为大家提供实用的法律参考。

二、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应当遵循法定程序,作出的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2.先行复议原则: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提起行政诉讼。

3.书面审理原则:行政诉讼应当以书面形式进行,但在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听证、调查取证等方式审理。

三、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法规定,下列案件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案件;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案件;3.行政机关作出的不予行政许可、驳回行政许可申请的案件;4.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水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案件;5.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其他案件。

四、行政诉讼的管辖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按照以下规定进行:1.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2.当事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当事人双方所在地不一致,可以选择其中一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3.涉及不动产的案件,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五、行政诉讼的当事人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包括:1.原告: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2.被告:被诉行政机关;3.第三人:与行政诉讼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六、行政诉讼的证据和程序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的证据包括: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鉴定结论;6.勘验笔录。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的理解与适用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的理解与适用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的理解与适用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分类】司法解释解读正文《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的理解与适用张相军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厅长、一级高级检察官张步洪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副厅长、二级高级检察官马睿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二级检察官助理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以下简称《行政诉讼监督规则》)经2021年4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六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于9月1日正式施行。

《行政诉讼监督规则》系统规定了检察机关履行行政诉讼监督职责的各项程序,是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实施法律监督的基本遵循。

学习掌握并贯彻执行好《行政诉讼监督规则》,是各级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便于正确理解和适用,现就修订的背景过程、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解读如下。

一、修订的背景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需求在行政检察工作中越来越多地得到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行政检察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对行政检察工作有新的部署,最高检党组关于“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重大部署对做实行政检察提出新的课题,行政检察工作面临不少新形势新任务。

2016年最高检发布的《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已失效,以下简称《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对于检察机关正确贯彻落实2014年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规范和加强行政诉讼监督,提高行政检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已不能完全适应相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检察机关建议修订完善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最高检《2018—2022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均将修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列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中央第四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对此也提出明确要求。

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

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

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
我国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是由中国检察机关行使监督职能,对行政诉讼案件进行监督的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主体:中国检察机关是我国行政诉讼检
察监督的主体,其职责是依法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涉诉决定进行监督,保障行政诉讼公正、公平、合法进行。

2. 检察监督的内容:中国检察机关实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内
容包括,对行政机关的涉诉决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符合国家
政策和社会公共利益进行监督,并可以提出抗诉或检察建议。

3.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程序和方式:检察机关可以通过提起抗
诉或检察建议的方式进行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在监督的过程中,还
可以调取有关文件、资料,进行调查核实。

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可以保障行政诉讼的公正、公平、合法
进行,有效维护行政诉讼的法律权益。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行政诉讼作为一种重要的诉讼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作为国家机关的检察院,其在行政诉讼中的监督作用尤为重要。

为了规范和加强人民检察院在行政诉讼中的监督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5年颁布了《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并于2017年修订完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规则》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规则》的出台背景《规则》的出台,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加强行政诉讼监督,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法制统一。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在行政诉讼中具有特殊的监督职责和权利,其监督作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对于维护法制的权威和公正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规则》的主要内容1.监督范围《规则》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在行政诉讼中的监督范围,包括对行政诉讼案件的立案、调查、审理、执行等各个环节的监督。

同时,还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机关和行政法院的行政诉讼活动进行的监督,以及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

2.监督方式《规则》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在行政诉讼中的监督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监督意见:人民检察院在行政诉讼中可以提出监督意见,要求行政机关或行政法院改正其违法行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检察院在行政诉讼中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维护社会公正和法制统一。

(3)出具监督建议:人民检察院在行政诉讼中可以出具监督建议,对行政机关和行政法院的行政诉讼活动进行指导和建议。

3.监督程序《规则》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在行政诉讼中的监督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立案审查:人民检察院在行政诉讼中对案件的立案申请进行审查,确保行政诉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2)调查取证:人民检察院在行政诉讼中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收集相关证据材料,为监督提供充分的证明。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21.07.27•【文号】高检发释字〔2021〕3号•【施行日期】2021.09.01•【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检察机关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告《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已经2021年4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六十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2021年7月27日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2021年4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六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高检发释字〔2021〕3号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回避第三章受理第四章审查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调查核实第三节听证第四节简易案件办理第五节中止审查和终结审查第五章对生效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监督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和提请抗诉、提出抗诉第三节出席法庭第六章对行政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的监督第七章对行政案件执行活动的监督第八章案件管理第九章其他规定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和规范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行政诉讼监督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人民检察院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通过办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监督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和执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第三条人民检察院通过提出抗诉、检察建议等方式,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四条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依法全面审查,监督和支持人民法院、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行政诉讼附带审查规范性文件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行政诉讼附带审查规范性文件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行政诉讼附带审查规范性文件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8.10.30•【分类】新闻发布会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行政诉讼附带审查规范性文件典型案例10月3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行政诉讼附带审查规范性文件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黄永维、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王振宇、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审判员梁凤云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有关情况,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林文学主持发布会。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大家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正式发布第一批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附带审查规范性文件典型案例。

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第5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这一条赋予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的请求权,也赋予了人民法院就规范性文件是否合法的判断权。

2018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并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详细规定。

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对促进公民权益保护、推动行政执法的“源头治理”、监督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以及促进法治政府“科学立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规范性文件作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一种方式,对于加强行政管理,完善行政法制和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党的十九大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但在现实生活中,规范性文件损害公民合法权益,影响法制权威统一的现象并不少见。

如规范性文件之间发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部门、地方受利益驱动,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抢权力、争利益,乱发文件,违法规定审批、发证、罚款、收费,严重损害了公民的权利,群众反映强烈。

据统计,2016年1月到2018年10月,全国一审行政案件收案中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约为3880件。

行政诉讼的行政监督规定

行政诉讼的行政监督规定

行政诉讼的行政监督规定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产生的纠纷,通过司法机关审理解决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

行政诉讼的核心是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法律审查,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行政监督是行政诉讼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就行政诉讼中的行政监督规定进行探讨。

一、法院的行政监督在行政诉讼中,法院作为第三独立的审判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律审查和行政监督。

法院主要行政监督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 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主要审查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法律规范的规定,包括是否超越职权、是否违法、是否违背程序等。

2. 撤销或改变行政行为:法院可以根据审理情况,对被诉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裁决,如果认定行政行为违法,法院有权撤销或改变该行政行为。

3. 追究行政机关责任:如果行政行为严重违法,法院可以依法追究行政机关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二、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监督行政机关自身对行政行为采取内部行政监督机制,以确保其本身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合法、公正、透明。

行政机关的行政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查自纠:行政机关严格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行为中的问题,确保行政行为合法性。

2. 内部审查:行政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核和审查,确保行政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3. 行政规约: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约,明确其行政行为的条件、方式和结果,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透明性。

三、监察机关的行政监督监察机关是独立于行政机关的特殊机构,它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监察,以维护行政机关的公正性和廉洁性。

监察机关的行政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纪律监察:监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纪律遵守情况进行监察,发现违反纪律行为及时处理。

2. 廉政监察:监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廉洁作风进行监察,发现腐败行为及时处理,维护行政机关的廉洁性。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人民检察院是检察机关的基点,它在行使司法权力的同时,也在行使行政诉讼监督的职能。

为此,《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近日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控制行政诉讼监督的法规,为人民检察院的行政诉讼监督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规则的主要内容1、规定检察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或者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2、规定人民检察院参与行政诉讼的权限、审查期限和行使方式;3、规定检察机关控告(不起诉)在行政诉讼中的权利与义务;4、规定检察机关行政诉讼监督的程序与责任;5、规定有关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的其他条款。

二、规则的细则1、规定行政机关违法行为的行政复议机构、仲裁机构和诉讼机构的职责和权力;2、规定由检察机关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审判和处理的职责;3、规定检察机关对行政案件不予立案的规定和标准;4、规定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诉讼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和漏洞(如法定授权尚未行使等)的职责以及维护公众权益的责任;5、规定行政诉讼监督的制度安排和机构职责。

三、作出的规定1、为加强行政诉讼的监督,要求检察机关依法积极参与行政案件的审理,对行政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2、要求检察机关及时发现行政诉讼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和漏洞,及时采取控告(不起诉)等措施,维护公众权利;3、要求人民检察院实行案件审查期限制度,加强行政诉讼的工作机构,并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4、要求检察机关定期向人民检察院报告行政诉讼的情况,及时发现、整改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行政诉讼的管理水平。

发布《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将为人民检察院行使行政诉讼监督职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也为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便利。

在行政诉讼中,检察机关将依照规定,积极参与行政案件的审理,纠正行政诉讼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公众权利,努力推动有效实施行政诉讼监督。

行政诉讼的行政命令规定

行政诉讼的行政命令规定

行政诉讼的行政命令规定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一种法律途径。

行政命令则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通过行政行为所做出的一种命令性规定。

行政命令规定了行政行为的要求和限制,对行政机关的权力运行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

在行政诉讼中,行政命令作为一种权力行使形式,也受到法院的监督和制约。

本文将探讨行政诉讼中行政命令的规定和适用。

一、行政命令的法律性质行政命令作为行政机关的一种权力行使形式,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行政命令的法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授权性质:行政命令的制定须依据法律授权,法律规定了行政机关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通过行政命令来实施管理和调控。

行政机关的行政命令应当依法合规,不得超越授权范围。

2.强制性质:行政命令通常是具有强制力的,即行政机关通过行政命令对特定行为做出明确的要求,被命令对象应当按照要求执行,不得违反。

一旦违反行政命令,可能会导致相应的法律后果。

3.约束性质:行政命令对行政机关本身也具有法律约束力。

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命令时,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不得滥用权力或超越权限。

法院可以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命令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其合法有效。

二、行政命令的制定和适用行政命令的制定和适用是行政诉讼中的重要环节,在行政命令的制定和适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依法合规:行政机关在制定行政命令时,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授权,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合理、适当地制定命令内容。

同时,行政命令的制定需符合程序要求,如听取民意、进行公示等。

2.明确性和具体性:行政命令应当具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程序,被命令对象能够清楚理解命令要求,并依此进行操作。

模糊不清或抽象的行政命令可能导致执行困难或产生争议。

3.适用性和灵活性:行政命令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度调整。

在特定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对行政命令进行解释或调整,以满足行政管理的需要。

4.行政命令的合法性审查:行政命令的合法性可以通过行政诉讼程序进行审查。

行政诉讼的行政监察规定

行政诉讼的行政监察规定

行政诉讼的行政监察规定一、引言行政诉讼作为行政法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制衡行政权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而行政监察作为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机制,对行政诉讼起到了重要的补充和监督作用。

本文将从行政监察规定的形成背景、现行规定的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形成背景行政监察规定的形成,是为了解决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并进一步保障行政诉讼的进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行政机关的权力日益扩大,因此需要一种独立的监督机构来限制和制衡行政权力的滥用。

行政监察规定的出现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以确保行政机关的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现行规定的主要内容1. 行政监察的范围行政监察的范围包括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确认行政机关是否滥用职权、违法行使职权。

具体而言,行政监察可以涉及行政机关的人事任免、财务管理、行政执法等方面。

2. 行政监察的程序行政监察的程序包括立案审查、调查取证、听证程序等环节。

行政监察机关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采取相应的程序进行调查,确保程序的公正、公平。

3. 行政监察的结果行政监察的结果可以包括对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进行纠正、责令改正等措施,以及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此外,行政监察还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1. 行政监察机关的独立性不足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行政监察机关的独立性不足,容易受到行政机关的干预和影响,导致监察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受到质疑。

2. 行政监察的效能有待提升由于行政监察机构的资源有限以及行政机关内部的复杂关系,一些行政监察案件的处理进展较慢,效果不够理想,难以满足公众对行政监察的期待。

3. 行政监察规定的修订需要加强行政监察规定的修订需要与时俱进,与实际需求相适应。

其内容应更加完善,涵盖更多行政行为,以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五、结论行政诉讼的行政监察规定在维护行政法治、保障公民权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2016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四十九次会议通过。

2016年4月15日公告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受理第三章审查第四章对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监督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再审检察建议和提请抗诉、抗诉第五章对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的监督与对执行活动的监督第六章其他规定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和规范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行政诉讼监督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人民检察院通过办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监督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和执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第三条人民检察院通过抗诉、检察建议等方式,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四条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行监督,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合法性审查,监督和支持人民法院、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第二章受理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一)人民法院对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驳回再审申请或者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二)认为再审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三)认为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存在违法行为的;(四)认为人民法院执行活动存在违法情形的。

第六条当事人依照本规则第五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向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应当在人民法院作出驳回再审申请裁定之日或者再审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对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应当在再审申请审查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当事人以下列理由申请监督,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再审判决、裁定的;(二)再审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系伪造的;(三)据以作出再审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四)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当事人依照本规则第五条第三项、第四项向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审判人员违法行为或者执行活动违法情形发生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本条规定的期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延长的规定。

第七条当事人向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不予受理:(一)当事人对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未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或者申请再审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的;(二)人民法院正在对再审申请进行审查的,但无正当理由超过三个月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除外;(三)人民法院已经裁定再审且尚未审结的;(四)人民检察院已经审查终结作出决定的;(五)判决、裁定、调解书是人民法院根据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或者再审检察建议再审后作出的;(六)申请监督超过本规则第六条规定的期限的;(七)当事人提出有关执行的异议、申请复议、申诉或者提起诉讼后,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并正在审查处理的,但超过法定期间未作出处理的除外;(八)其他不应当受理的情形。

第八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向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的,由作出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级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部门受理。

当事人认为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存在违法行为或者执行活动存在违法情形,向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的,由审理、执行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级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部门受理。

同级人民检察院不依法受理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诉讼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依职权进行监督:(一)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二)审判、执行人员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违法行为的;(三)其他确有必要进行监督的。

第三章审查第十条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负责对受理后的行政诉讼监督案件进行审查。

第十一条人民检察院对审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区分情况作出下列决定:(一)再审检察建议;(二)提请抗诉;(三)抗诉;(四)检察建议;(五)不支持监督申请;(六)终结审查。

第十二条人民检察院受理当事人申请监督的案件,应当在三个月内审查终结并作出决定,但调卷、鉴定、评估、审计期间不计入审查期限。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检察长批准。

第十三条人民检察院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一)判决、裁定、调解书可能存在法律规定需要监督的情形,仅通过阅卷及审查现有材料难以认定的;(二)审判人员可能存在违法行为的;(三)人民法院执行活动可能存在违法情形的;(四)其他需要调查核实的情形。

人民检察院不得为证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调取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未收集的证据。

人民检察院通过阅卷以及调查核实难以认定有关事实的,可以向相关审判、执行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听取意见。

第四章对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监督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十四条申请监督人提供的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基本事实或者裁判结果错误的,应当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第二项规定的情形,但原审被告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除外。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第三项规定的“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一)认定的事实没有证据支持,或者认定的事实所依据的证据虚假、缺乏证明力的;(二)认定的事实所依据的证据不合法的;(三)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第四项规定的“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一)适用法律、法规与案件性质明显不符的;(二)适用的法律、法规已经失效或者尚未施行的;(三)违反法律适用规则的;(四)违反法律溯及力规定的;(五)适用法律、法规明显违背立法本意的;(六)应当适用的法律、法规未适用的;(七)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第五项规定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一)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二)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三)未经合法传唤缺席判决的;(四)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的;(五)遗漏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六)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上诉权等重大诉讼权利的;(七)其他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

第二节再审检察建议和提请抗诉、抗诉第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发现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一)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二)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四)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五)原判决、裁定遗漏诉讼请求的;(六)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第十九条符合本规则第十八条规定的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抗诉:(一)判决、裁定是经同级人民法院再审后作出的;(二)判决、裁定是经同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作出的;(三)其他不适宜由同级人民法院再审纠正的。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发现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抗诉:(一)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二)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第二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发现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也可以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抗诉。

第二十二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第九十三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第二十三条人民检察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应当制作《再审检察建议书》,在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将《再审检察建议书》连同案件卷宗移送同级人民法院,并制作决定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通知书》,发送当事人。

人民检察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应当经检察委员会决定,并将《再审检察建议书》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

人民检察院依照前款规定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等规定审查回复。

第二十四条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应当制作《提请抗诉报告书》,在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将《提请抗诉报告书》连同案件卷宗等材料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并制作决定提请抗诉的《通知书》,发送当事人。

第二十五条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应当制作《抗诉书》,在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将《抗诉书》连同案件卷宗移送同级人民法院,并制作决定抗诉的《通知书》,发送当事人。

第二十六条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再审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

第二十七条人民检察院认为当事人的监督申请不符合监督条件,应当制作《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书》,在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发送当事人。

下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的案件,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委托提请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将《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书》发送当事人。

第五章对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的监督与对执行活动的监督第二十八条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判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一)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但不适用再审程序纠正的;(二)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的;(三)当事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未按该规定处理的;(四)审理案件适用审判程序错误的;(五)保全、先予执行、停止执行或者不停止执行行政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六)诉讼中止或者诉讼终结违反法律规定的;(七)违反法定审理期限的;(八)对当事人采取罚款、拘留等妨害行政诉讼的强制措施违反法律规定的;(九)违反法律规定送达的;(十)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的;(十一)审判人员实施或者指使、支持、授意他人实施妨害行政诉讼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十二)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形。

第二十九条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执行裁定、决定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一)提级管辖、指定管辖或者对管辖异议的裁定违反法律规定的;(二)裁定受理、不予受理、中止执行、终结执行、恢复执行、执行回转等违反法律规定的;(三)变更、追加执行主体错误的;(四)裁定采取财产调查、控制、处置等措施违反法律规定的;(五)审查执行异议、复议以及案外人异议作出的裁定违反法律规定的;(六)决定罚款、拘留、暂缓执行等事项违反法律规定的;(七)执行裁定、决定等违反法定程序的;(八)对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的行政行为作出准予执行或者不准予执行的裁定违反法律规定的;(九)执行裁定、决定等有其他违法情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