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管理试题与答案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应急管理试题与答
案一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质量管理环境应急管理标准课程(第一套)
姓名:工作单位:考试日期:年月日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适合的答案,填到空格中。

每题2分,共计60分。


1.《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
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

A.预防为主 B. 属地管理为主 C. 政府主导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EMS审核员的能力要求的是:()
A. 具有足以判断组织是否已经识别了潜在的紧急情况并针对向大
气、水体和土地的事故排放和(或)泄漏的事件,策划相关响应
措施的知识;
B.具有足以判断组织是否已经识别了潜在的紧急情况并针对事故排放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所造成的特定影响的事件,策划相关响应措
施的知识;
C.具有环境绩效管理效果评价方面的知识,包括环境绩效参数,足以判定组织的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并能够指出组织管理者存在的
问题。

D.适用时, 具有足以评价组织在试验其应急响应措施,以及紧急情况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措施的有效性方面的知识。

3.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专项
应急预案和()。

A.地方政府总体应急预案
B. 基层预案
C. 临时预案
D. 以上都

4.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后期工作
不包括:( )
A.损害评估
B. 事件调查
C. 善后处置
D. 预案修订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
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红、橙、黄、蓝
B. 红、黄、橙、绿
C. 红、黄、绿、蓝
6.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环境事件不包括:
()
A.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B. 重污染天气
C. 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
D. 辐射环境污染事件
7.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以最高额度( )以下的罚款。

A.五万元
B.十万元
C.十五万元
D. 二十万元
8.下列关于突发环境事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突如其来,一旦爆发其破坏性迅速释放,影响快速扩大,难以控制,还具有连带效应;
B.形式单一、行业领域集中、影响因素可测、相互关系明朗、差别较小,对于预防、准备、处置和善后我们已经积累了相关规律;
C.近年突发环境事件数量呈现居高不下的态势,不具有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特点;
D.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因素较多,持续时间短,短时间内可恢复等特点。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
物的单位,应当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A.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
B.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
C.产生、收集、运输、利用、处置
D.以上都是
10.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将其危险
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备案。

A.环境保护主管部 B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 公安部门
D. 消防部门
11.突发环境事件分类中,下列属于重大环境事件的是:()
12. A.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B.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C.盗伐、滥伐、聚众哄抢森林、林木数量达100—1000立万米(幼树5000—50000株)的事件,毁林开垦、乱占林地、非法改变林地用途属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50一500亩,属其他林地100—1000亩的事件;
D.发生3人以下死亡;
13.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环境污染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
发布有关信息。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D.国务院
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A.环境影响评估
B.风险评估
C.风险控制
15.环境应急预案体系的核心要素是:()
A风险防控体系应急预案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恢复评估体系
B 政策法律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应急资源体系应急预案体系
C应急预案体系指挥协调体系恢复评估体系风险防控体系
D组织管理体系应急资源体系风险防控体系指挥协调体系
16.一案三制是指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A.法制 B 法规 C体系
16.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保障要素包括:政策法律体系、()和应急资源体系
A.应急预案体系
B. 组织管理体系
C. 通讯联络体系
17.应当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包括:()
A.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
B.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品的企业事业单位
C.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事业
D.以上都是
18.企业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包括:()
A.综合预案
B. 专项预案
C. 处置预案
D. 以上都是
1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编制的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
下内容:()
A.总则, 本单位的概况、周边环境状况、环境敏感点,应急组织指挥
体系与职责, 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后期处置、附则附件等
B.总则,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后
期处置、应急保障等
C.总则,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后
期处置、应急物资储备等
D.以上都对
20.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从应急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
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一个()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

A.相对独立
B.紧密联系
C.有机联系
2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和相关应急预案,按照相应的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由()后发布实施。

A.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B.评估小组评估 C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
22.企业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评估小组成员包括:
A.预案涉及的相关部门应急管理人员、相关行业协会、相邻重点风险
源单位代表、周边社区(乡、镇)代表、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
B.单位主要负责人、预案涉及的相关部门应急管理人员、相邻重点风
险源单位代表、周边社区(乡、镇)代表、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
C.预案涉及的相关部门应急管理人员、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代
表、相邻重点风险源单位代表、周边社区(乡、镇)代表、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
D.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代表、相关行业协会、相邻重点风险源单位代
表、周边社区(乡、镇)代表、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

23.工程建设、影视拍摄和文化体育等群体性活动的临时环境应急预案,
主办单位应当在活动开始()个工作日前报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A.2
B.3
C. 5
D. 7
24.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实施之日起()日内报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A . 30 B.45 C.60 D.75
25.受理备案登记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报备材料之日起()
日内,对报送备案的环境应急预案进行审查。

A . 30 B.45 C.60 D.75
2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每年至
少组织一次(),通过各种形式,使有关人员了解环境应急预案的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预案。

A.预案演练工作
B. 预案培训工作
C.预案评审工作
D.以上都

27.环境应急预案应当至少()年修订一次。

A.2年
B. 3年
C. 1年
D. 4年
28.应急终止后的行动不包括:()
A.应急过程评价
B. 预案修订
C. 事故损失调查与责任认定
D. 报告环保部门
29.当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时,应急预案()。

A.应当重新编制
B. 应当及时修订
C. 免于重新备案
D. 及时
演练
30.应当编制或者修订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事业单位不编制环境应急预
案、不及时修订应急预案或者不按规定进行应急预案评估和备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A.责令限期改正 B. 依据有关法规给予处罚 C.责令停业整顿
二、判断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括号中划“√”,错误的划“×”。

每题
2分,共计40
分)
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
作,包括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事故所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海上溢油事件、船舶污染事件等。

(F)
2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T)
3.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分为重大环境事
件(Ⅰ级)、较大环境事件(Ⅱ级)、一般环境事件(Ⅲ级)。

(F)
4.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是一般环境事件。

(F)
5.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
毒或重伤的属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F)
6.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
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T)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
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有关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F)
8.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将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备案。

(F)9.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在环境应急预案草案编制完成后,组织评估小组对
本单位编制的环境应急预案进行评估。

(T)
10.只有通过评估的预案才能提交备案。

(T)
11.企事业单位编制的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在实施之日起45日内报所在
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F)
12.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预案的演练。

(F)
13.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
避免造成大气污染损失的,企业事业单位应承担剩余责任。

(F)
14.企业可以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

(T)
1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有效
形式,开展环境应急预案的演练,普及突发环境事件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环境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F)
1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每年至
少组织一次预案演练工作,通过各种形式,使有关人员了解环境应急预案的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预案。

(F)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矿山、建筑
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但是并没有涵盖所有具有环境风险的企业,并且在法律责任部分并没有针对应急预案作出规定。

(T)
18.受理备案登记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报备材料之日起60日
内,对报送备案的环境应急预案进行审查。

(T)
19.《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和责
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应在一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

(T)
20.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突发环
境事件后,可以越级报告。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