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缓冲区代码设计
队列的介绍和利用环形队列实现STM32进阶之串口环形缓冲区的概述
队列的介绍和利用环形队列实现STM32进阶之串口环形缓冲区的概述队列的概念
在此之前,我们来回顾一下队列的基本概念:队列(Queue):是一种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 ,简称FIFO)的线性表,只允许在一端插入(入队),在另一端进行删除(出队)。
队列的特点
类似售票排队窗口,先到的人看到能先买到票,然后先走,后来的人只能后买到票
队列的常见两种形式
普通队列
在计算机中,每个信息都是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比喻一下吧,上图的一些小正方形格子就是一个个存储单元,你可以理解为常见的数组,存放我们一个个的信息。
当有大量数据的时候,我们不能存储所有的数据,那么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时候,只能先处理先来的,那么处理完后呢,就会把数据释放掉,再处理下一个。
那么,已经处理的数据的内存就会被浪费掉。
因为后来的数据只能往后排队,如过要将剩余的数据都往前移动一次,那么效率就会低下了,肯定不现实,所以,环形队列就出现了。
环形队列
它的队列就是一个环,它避免了普通队列的缺点,就是有点难理解而已,其实它就是一个队列,一样有队列头,队列尾,一样是先进先出(FIFO)。
我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来对队列进行排序。
队列头 (Head) :允许进行删除的一端称为队首。
队列尾 (Tail) :允许进行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
环形队列的实现:在计算机中,也是没有环形的内存的,只不过是我们将顺序的内存处理。
linux 管道的环形buffer(缓冲区) 实现原理
linux 管道的环形buffer(缓冲区)实现原理标题:Linux管道的环形缓冲区(缓冲区)实现原理在Linux系统中,管道(Pipe)是一种常用的进程间通信方式,主要用于在父子进程之间或者同时运行的进程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而在管道的实现中,环形缓冲区(Buffer)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Linux管道的环形缓冲区的实现原理。
一、环形缓冲区的概念环形缓冲区,也称为循环缓冲区,是一种数据结构,其特点是当数据写入或读取到达缓冲区的末端时,新的数据可以继续在缓冲区的开始处写入或读取,形成一个循环。
这种数据结构在管道、队列等场景中广泛应用。
二、Linux管道的环形缓冲区实现原理1. 缓冲区分配:Linux系统为管道分配一个环形缓冲区,大小由管道的大小参数决定。
缓冲区通常以字节为单位进行操作。
2. 数据传输:当一个进程通过管道向另一个进程发送数据时,数据首先被写入缓冲区。
进程间通过特定的系统调用(如read和write)进行数据传输,这些调用会检查缓冲区是否有可用的空间,如果有,则从缓冲区读取或写入数据;如果没有,则等待直到有空间可用。
3. 缓存溢出处理:为了避免数据丢失,当缓冲区已满时,新写入的数据会被丢弃。
Linux系统会根据一定的策略(如最近最少使用算法)来决定丢弃哪个数据。
同时,如果读进程无法从缓冲区读取数据,Linux系统会触发一个信号(信号处理函数通常会重置读指针并通知进程)通知读进程缓冲区已空。
4. 线程安全:Linux系统中的管道通常是由内核线程管理的,因此环形缓冲区的操作通常是线程安全的。
多个进程可以同时读写同一个管道,而不会出现数据竞争或冲突的情况。
5. 内存管理:环形缓冲区的内存通常由操作系统进行管理。
当一个进程不再需要使用一个环形缓冲区时,它应该将其释放以供其他进程使用。
三、环形缓冲区的优化为了提高性能和效率,Linux系统对环形缓冲区进行了许多优化:1. 缓存预取:当一个进程将要写入大量数据时,Linux系统会预先从磁盘读取缓冲区所需的数据,以减少磁盘I/O操作。
stm32串口环形缓冲区开发实例代码
1. 引言在嵌入式开发中,stm32系列是非常常用的微控制器芯片之一。
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串口通信是非常常见的需求,而串口环形缓冲区的开发在串口通信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如何在stm32中开发串口环形缓冲区,并提供相应的实例代码,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2. 串口环形缓冲区概述在串口通信中,特别是在高速串口通信中,往往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
而传统的串口接收方式往往会遇到数据丢失、溢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会采用串口环形缓冲区来缓存数据。
串口环形缓冲区可以很好解决数据处理不及时导致的数据丢失问题,并能够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
3. stm32串口环形缓冲区的开发在stm32中,开发串口环形缓冲区的关键是要理解串口接收中断的机制,并结合环形缓冲区的原理来实现对接收数据的缓存和处理。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用于说明如何在stm32中实现串口环形缓冲区。
```c#include "stm32f4xx.h"#define BUFFER_SIZE 100uint8_t buffer[BUFFER_SIZE];volatile uint8_t head = 0;volatile uint8_t tail = 0;void USART1_IRQHandler() {if(USART1->SR & USART_SR_RXNE) { buffer[head] = USART1->DR;head = (head + 1) % BUFFER_SIZE; }}int main() {// 初始化串口// ...// 使能串口接收中断USART1->CR1 |= USART_CR1_RXNEIE; NVIC_EnableIRQ(USART1_IRQn);// ...while(1) {if(head != tail) {// 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并进行处理// ...tail = (tail + 1) % BUFFER_SIZE;}}}```4. 实例代码解析以上示例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长度为100的缓冲区buffer,并使用head和tail两个指针来分别指向缓冲区的头部和尾部。
环形缓冲区 c语言 实现
环形缓冲区 c语言实现环形缓冲区是一种用于缓存数据的数据结构,在C语言中可以通过数组实现。
其主要特点是它可以像一个循环队列一样重复利用空间,有效地节约内存。
实现一个环形缓冲区的方法如下: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结构体来表示缓冲区。
这个结构体包含以下几个元素:1. buf :代表缓冲区的数组;2. head :代表缓冲区的头指针,也就是缓冲区中最早添加的元素的位置;3. tail :代表缓冲区的尾指针,也就是缓冲区中最近添加的元素的位置;4. size :代表缓冲区的容量,也就是能够存储的元素个数。
代码如下:```typedef struct {int *buf; // 缓冲区的数组int head; // 缓冲区头指针int tail; // 缓冲区尾指针int size; // 缓冲区大小} CircularBuffer;```接下来,我们需要实现缓冲区的几个基本操作,包括初始化、添加元素、取出元素、判断缓冲区是否为空和是否已满等。
具体实现如下:初始化操作:```void circularBufferInit(CircularBuffer *cb, int size) {cb->buf = (int *)malloc(size * sizeof(int));cb->head = 0;cb->tail = 0;cb->size = size;}```添加元素操作:```void circularBufferAdd(CircularBuffer *cb, int data) { cb->buf[cb->tail] = data;cb->tail = (cb->tail + 1) % cb->size;if (cb->tail == cb->head) {cb->head = (cb->head + 1) % cb->size;}}```取出元素操作:```int circularBufferGet(CircularBuffer *cb) {if (cb->head == cb->tail) {return -1; // 缓冲区为空} else {int data = cb->buf[cb->head];cb->head = (cb->head + 1) % cb->size;return data;}}```判断缓冲区是否为空:```bool circularBufferIsEmpty(CircularBuffer *cb) {return cb->head == cb->tail;}```判断缓冲区是否已满:```bool circularBufferIsFull(CircularBuffer *cb) {return (cb->tail + 1) % cb->size == cb->head;}```最后,需要在使用完缓冲区后,释放分配的内存:```void circularBufferDestroy(CircularBuffer *cb) {free(cb->buf);}```至此,一个简单的环形缓冲区就实现完成了。
环形生产线缓冲区配置及设备布局集成优化
环形生产线缓冲区配置及设备布局集成优化环形生产线是指产品流转在一个闭环的生产线上,通常由多个工位组成,每个工位负责不同的生产工序。
在环形生产线中,合理配置缓冲区和优化设备布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生产成本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环形生产线缓冲区配置及设备布局集成优化的相关内容。
一、环形生产线缓冲区配置1. 缓冲区的作用在环形生产线中,缓冲区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平衡生产节拍,二是应对突发情况。
通过合理配置缓冲区,可以在不影响整体生产节拍的情况下,应对生产中的突发事件,如设备故障、物料短缺等。
在环形生产线中,常见的缓冲区类型包括:时间缓冲、空间缓冲和物料缓冲。
时间缓冲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设置适当的等待时间,以平衡生产节拍和缓冲生产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
空间缓冲是指在生产线上设置一定的空间,用于存放待处理的产品或组件,以应对生产中的突发情况。
物料缓冲是指在生产线上设置存放原材料或半成品的区域,以供及时提供给下游工序使用。
在环形生产线中,缓冲区的位置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缓冲区应该设置在不同工序之间或者生产线的末端,以平衡工序间的生产速度差异,避免产生生产瓶颈。
二、设备布局集成优化1. 设备布局的原则在环形生产线的设备布局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实现设备的集成优化。
设备之间应该尽量减少物料搬运距离,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交通时间和交通成本。
设备的布局应该考虑生产过程的流程和节拍,合理安排设备的位置,避免形成生产瓶颈。
设备的布局还应该考虑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安全,合理安排设备之间的通道和工作空间,确保人员可以安全、高效地操作设备。
(1)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以评估不同的设备布局方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选择最优的设备布局方案。
(2)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技术,以减少人力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3)采用柔性制造系统,以实现设备的灵活调度和生产流程的优化。
(4)合理安排设备的位置和通道,以确保设备之间的物料流转和人员操作的顺畅。
disruptor源码解析(超详细注释)
disruptor源码解析(超详细注释)《Disruptor源码解析(超详细注释)》引言:Disruptor是一种高性能的并发编程框架,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无锁的环形缓冲区来实现线程间的高效通信。
本文将对Disruptor的源码进行详细解析,并加上适当的注释,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原理和实现。
一、Disruptor的基本概念1.1 环形缓冲区Disruptor通过环形缓冲区来实现线程间的数据交换。
环形缓冲区由一组预分配的元素(Event)组成,每个元素都包含一个具体的数据项。
生产者(Producer)可以将数据写入缓冲区的空闲位置,而消费者(Consumer)则可以读取缓冲区中的数据。
1.2 序列(Sequence)序列用于标识缓冲区中的某个位置,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会维护一个序列。
生产者使用序列来记录其下一个要写入的位置,而消费者则使用序列来记录其下一个要读取的位置。
序列的更新是通过CAS原子操作来实现的,因此可以避免使用锁。
1.3 生产者序列(Producer Sequence)生产者序列用于记录生产者的当前位置。
当生产者将数据写入缓冲区后,会更新其生产者序列,表示数据已经被写入。
1.4 消费者序列(Consumer Sequence)消费者序列用于记录消费者的当前位置。
当消费者读取缓冲区中的数据后,会更新其消费者序列,表示数据已经被消费。
二、Disruptor的核心组件2.1 RingBufferRingBuffer是Disruptor的核心数据结构,它是一个环形缓冲区,用于存储数据。
RingBuffer的大小是固定的,一旦初始化就不能改变。
RingBuffer内部使用数组来存储元素,通过序列来标识数组中的位置。
2.2 SequenceBarrierSequenceBarrier用于保证消费者读取数据的顺序性。
当生产者写入数据时,消费者需要等待所有生产者的数据都被写入后才能读取。
SequenceBarrier内部通过监控生产者序列和消费者序列来实现等待机制。
stm32串口环形缓冲区开发实例代码
stm32串口环形缓冲区开发实例代码【STM32串口环形缓冲区开发实例代码】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在嵌入式系统中,串口通信一直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
而在使用串口通信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即数据接收和发送的速度不匹配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环形缓冲区来进行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本文将以STM32单片机为例,介绍如何开发串口环形缓冲区,并给出相应的实例代码。
一、环形缓冲区的原理环形缓冲区是一种循环队列,它具有固定的大小,并且在填满数据后会自动循环覆盖之前的数据。
这种数据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数据接收和发送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在串口通信中,我们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到环形缓冲区中,在发送数据时,则可以从环形缓冲区中取出数据进行发送。
二、环形缓冲区的实现在STM32单片机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指针和数组来实现环形缓冲区。
我们需要定义缓冲区的大小,然后创建两个指针,分别指向缓冲区的头部和尾部。
当接收到新的数据时,我们将数据存储到尾部指针所指向的位置,并将尾部指针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当需要取出数据进行发送时,我们则从头部指针所指向的位置取出数据,并将头部指针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当头部指针和尾部指针相遇时,表示缓冲区已满,此时需要进行循环覆盖操作。
下面是一个基于STM32的串口环形缓冲区的实例代码:```c#include "stm32f4xx.h"#define BUFFER_SIZE 256volatile uint8_t rx_buffer[BUFFER_SIZE];volatile uint8_t tx_buffer[BUFFER_SIZE];volatile uint16_t rx_head = 0, rx_tail = 0;volatile uint16_t tx_head = 0, tx_tail = 0;void USART2_IRQHandler(void){if(USART_GetITStatus(USART2, USART_IT_RXNE) != RESET) {rx_buffer[rx_head] = USART_ReceiveData(USART2);rx_head = (rx_head + 1) % BUFFER_SIZE;}if(USART_GetITStatus(USART2, USART_IT_TXE) != RESET) {if(tx_head != tx_tail){USART_SendData(USART2, tx_buffer[tx_tail]);tx_tail = (tx_tail + 1) % BUFFER_SIZE;}else{USART_ITConfig(USART2, USART_IT_TXE, DISABLE); }}}void send_data(uint8_t data){tx_buffer[tx_head] = data;tx_head = (tx_head + 1) % BUFFER_SIZE;USART_ITConfig(USART2, USART_IT_TXE, ENABLE);}```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两个缓冲区rx_buffer和tx_buffer,并分别设置了头部指针和尾部指针rx_head、rx_tail和tx_head、tx_tail。
环形生产线缓冲区配置及设备布局集成优化
环形生产线缓冲区配置及设备布局集成优化环形生产线是一种常见的生产线布局形式,在这种生产线布局中,产品在不同的生产工序之间依次流转,最终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为了保证生产线的稳定运行和提高生产效率,通常会在生产线中设置一定的缓冲区来平衡不同工序之间的产能差异和提高生产灵活性。
缓冲区的配置及设备布局对于环形生产线的集成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缓冲区配置可以降低生产线的停机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
设备的布局也直接影响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和操作人员的工作条件。
对环形生产线的缓冲区配置及设备布局进行集成优化,是提高生产线整体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
1. 缓冲区容量优化合理确定缓冲区的容量是环形生产线缓冲区配置的首要问题。
缓冲区的容量应根据生产线上的工序产能、生产节拍和产品种类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产能比较密集的工序,缓冲区的容量可以适当增加,以应对突发的产能需求波动。
而对于产能较弱的工序,缓冲区的容量可以适当缩减,以避免过度备料和库存的浪费。
2. 缓冲区位置优化在环形生产线上,合理确定缓冲区的位置可以有效地平衡不同工序之间的产能差异,并减少生产线上的等待和停机时间。
通常情况下,缓冲区应该设置在产能较大的工序之间,以吸收产能差异并保证生产线的连续稳定运行。
3. 缓冲区控制策略优化缓冲区的控制策略直接影响生产线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在环形生产线上,可以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和技术,如Kanban系统、拉动生产控制等,来实现缓冲区的精细控制和管理。
通过优化缓冲区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库存和等待时间,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
1. 设备布局的规划和设计在环形生产线上,合理的设备布局可以有效地减少生产线上的物料和人员的运输距离,提高生产效率和操作人员的工作条件。
设备布局的规划和设计应该考虑到工序之间的物料流动和人员流动,避免交叉干扰和冲突,提高生产线的运行效率。
2. 设备布局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在环形生产线上,设备布局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以应对不同生产批次和产品变种的生产需求。
STM32进阶之串口环形缓冲区实现
STM32进阶之串⼝环形缓冲区实现队列的概念在此之前,我们来回顾⼀下队列的基本概念:队列 (Queue):是⼀种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 ,简称 FIFO)的线性表,只允许在⼀端插⼊(⼊队),在另⼀端进⾏删除(出队)。
队列的特点类似售票排队窗⼝,先到的⼈看到能先买到票,然后先⾛,后来的⼈只能后买到票队列的常见两种形式普通队列在计算机中,每个信息都是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喻⼀下吧,上图的⼀些⼩正⽅形格⼦就是⼀个个存储单元,你可以理解为常见的数组,存放我们⼀个个的信息。
当有⼤量数据的时候,我们不能存储所有的数据,那么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时候,只能先处理先来的,那么处理完后呢,就会把数据释放掉,再处理下⼀个。
那么,已经处理的数据的内存就会被浪费掉。
因为后来的数据只能往后排队,如过要将剩余的数据都往前移动⼀次,那么效率就会低下了,肯定不现实,所以,环形队列就出现了。
环形队列它的队列就是⼀个环,它避免了普通队列的缺点,就是有点难理解⽽已,其实它就是⼀个队列,⼀样有队列头,队列尾,⼀样是先进先出(FIFO)。
我们采⽤顺时针的⽅式来对队列进⾏排序。
队列头 (Head) : 允许进⾏删除的⼀端称为队⾸。
队列尾 (Tail) : 允许进⾏插⼊的⼀端称为队尾。
环形队列的实现:在计算机中,也是没有环形的内存的,只不过是我们将顺序的内存处理过,让某⼀段内存形成环形,使他们⾸尾相连,简单来说,这其实就是⼀个数组,只不过有两个指针,⼀个指向列队头,⼀个指向列队尾。
指向列队头的指针(Head)是缓冲区可读的数据,指向列队尾的指针(Tail)是缓冲区可写的数据,通过移动这两个指针(Head) &(Tail)即可对缓冲区的数据进⾏读写操作了,直到缓冲区已满(头尾相接),将数据处理完,可以释放掉数据,⼜可以进⾏存储新的数据了。
实现的原理:初始化的时候,列队头与列队尾都指向0,当有数据存储的时候,数据存储在‘0’的地址空间,列队尾指向下⼀个可以存储数据的地⽅‘1’,再有数据来的时候,存储数据到地址‘1’,然后队列尾指向下⼀个地址‘2’。
51 串口收发程序源代码 环形缓冲区实现
“STC_NEW_8051.H”volatileunsignedcharUART_TxBuf[UART_TXBUF_SIZE];vo
latileunsignedcharUART_TxBuf_Index=0;volatileunsignedcharUART_TxBuf_Lengt
(unsignedchar)(F_CPU/UART_BAUD/32+0.5);//设定定时器重装值ET1=0;//禁止
定时器1中断TR1=1;//启动定时器1ES=1;TI=0;EA=1;//使能总中断}
volatileunsignedcharUART_Sending=0;voidUART_TxByte(unsignedcharbyte){EA=
artemp=0;voidUART_ISR(void)interrupt4{EA=0;if(TI){TI=0;if(UART_TxBuf_Len
gth==0){UART_Sending=0;}else{if(UART_TxBuf_Index>=UART_TxBuf_Length)
SBUF=UART_TxBuf[UART_TxBuf_Index-
0;if(UART_Sending){EA=1;while(UART_TxBuf_Length>=UART_TXBUF_SIZE);
//等待数据发送,不丢失EA=0;if(UART_TxBuf_Length=UART_TXBUF_SIZE)
UART_TxBuf_Index=0;}}else{SBUF=byte;UART_Sending=1;}EA=1;}unsignedch
h=0;volatileunsignedcharUART_RxBuf[UART_RXBUF_SIZE];volatileunsignedcha
linux 管道的环形buffer(缓冲区) 实现原理 -回复
linux 管道的环形buffer(缓冲区)实现原理-回复Linux管道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在不同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
它使用了环形缓冲区的实现原理,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原理。
一、环形缓冲区的定义环形缓冲区,又叫"环形队列"或"循环缓冲区",是一种用于存储和传输数据的数据结构。
它的特点是固定大小,一旦缓冲区被填满,写入数据会覆盖最早的数据,使得缓冲区可以继续存储新的数据。
环形缓冲区常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和实时数据处理,流水线处理等场景。
二、管道的基本原理1. 管道的创建当我们在Linux中创建一个管道时,实际上会创建一个环形缓冲区,并返回两个文件描述符:一个用于读取数据,一个用于写入数据。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不同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了。
2. 管道的读写操作在管道中,写入操作和读取操作是互斥的,即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进程进行写入,另一个进行读取。
当一个进程写入数据到环形缓冲区时,数据会被保存在缓冲区的尾部,同时尾指针会指向下一个可以写入的位置。
当另一个进程读取数据时,数据会从缓冲区的头部开始读取,同时头指针也会指向下一个可以读取的位置。
这样,读取的数据会被删除,腾出空间给新的数据。
3. 管道的容量限制由于环形缓冲区有固定的大小,因此管道的容量也是有限的。
当缓冲区已满时,写入操作就会阻塞,直到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写入数据。
同样地,当缓冲区为空时,读取操作也会阻塞,直到有新的数据被写入。
三、管道的实现细节1. 管道的数据结构在Linux内核中,管道被实现为一对相互连接的文件描述符。
这对文件描述符分别代表了管道的读取端和写入端。
它们通过文件系统的抽象接口进行通信,但实际上并不涉及真实的磁盘读写操作。
2. 管道的缓冲区管道的缓冲区是由内核在内存中分配的一段连续空间,用于存储数据。
在创建管道时,内核会分配缓冲区,并初始化两个指针:头指针和尾指针。
头指针指向缓冲区的起始位置,尾指针指向缓冲区的末尾。
双环形缓冲区c语言
双环形缓冲区c语言1.引言1.1 概述双环形缓冲区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在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开发中被广泛应用。
它是一种循环缓冲区的变体,用于解决数据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数据交换场景。
比如,一个音频播放器接收音频数据并将其传输到声卡进行播放,这里音频数据的生成来源于音频文件或者网络的实时传输;又比如,一个多线程程序中的生产者线程将数据写入缓冲区,而消费者线程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进行处理。
在这些情况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需要一个中间缓冲区来存储数据,并且要保证数据的顺序和完整性。
双环形缓冲区通过使用两个指针来管理数据的读写操作,即一个读指针和一个写指针。
这两个指针按照环形的方式在缓冲区中循环移动。
当数据被写入缓冲区时,写指针向前移动;当数据被读取时,读指针也向前移动。
这种环形的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缓冲区的空间,使得数据的读写操作相对高效。
双环形缓冲区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在实时媒体处理领域,如音频和视频编解码、流媒体传输等,双环形缓冲区可以解决数据源和目标之间的数据传输延迟问题,保证数据的实时性。
在网络通信中,双环形缓冲区可以用于实现网络协议栈的接收、发送缓冲区,处理网络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此外,双环形缓冲区还可以应用于并发编程,如多线程、多进程等场景中,保证数据的同步和互斥访问。
综上所述,双环形缓冲区作为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在数据传输和存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提高了数据的读写效率,还能有效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数据交互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双环形缓冲区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我们可以期待它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的结构如下:引言:本节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标,介绍双环形缓冲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正文:本节将详细介绍双环形缓冲区的定义与原理,包括其数据结构和操作方法。
同时,还将探讨双环形缓冲区的应用场景,说明其在实际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内存环形缓冲区ringbuffer
内存环形缓冲区ringbufferRealTouch评估板RT‐Thread入门文档版本号:1.0.0日期:2012/8/14修订记录日期 作者 修订历史2012/8/14 bloom5 创建文档实验目的❑快速了解ringbuffer相关背景知识❑掌握了解ringbuffer相关API硬件说明本实验使用RT-Thread官方的Realtouch开发板作为实验平台。
涉及到的硬件主要为❑串口3,作为rt_kprintf输出,需要连接JTAG扩展板具体请参见《Realtouch开发板使用手册》实验原理及程序结构Ringbuffer的数据结构struct rt_ringbuffer{rt_uint16_t read_index, write_index;rt_uint8_t *buffer_ptr;rt_uint16_t buffer_size;};环形Buffer的特点:通常包含一个读指针(read_index)和一个写指针(write_index)。
读指针指向环形Buffer中第一个可读的数据,写指针指向环形Buffer中第一个可写的缓冲区。
通过移动读指针和写指针就可以实现Buffer的数据读取和写入。
在通常情况下,环形Buffer的读用户仅仅会影响读指针,而写用户也仅仅会影响写指针。
环形Buffer的原理:首先在内存里开辟一片区域(大小为buffer_size),对于写用户,顺序往Buffer里写入东西,直到写满为止;对于读用户,顺次从Buffer里读出东西,直到读空为止。
有效存储空间与buffer_size的区别:有效存储空间是指那些没有存放数据,或者以前存放过但已经处理过的数据,就是可用的空间大小;而buffer_size指的是总大小。
通过上面介绍可知,环形Buffer 在物理上仍然是一块连续的内存Buffer,只不过其空间会被循环使用而已。
示意图如下,根据读写指针的位置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中阴影填充部分为数据/已用空间,空白区域为可用空间,即有效存储空间。
RingBuffer源代码分析
RingBuffer源代码分析看到⼀篇写的⾮常详细的帖⼦,为防⽌楼主删帖后找不到,果断转载过来⼤家都知道,环形缓冲区是⽐较常⽤的数据结构,正好机智云“微信宠物屋源代码v2.3”中也⽤到了。
下⾯给⼤家分析⼀下。
⾸先是数据结构:“RingBuffer.h”注意是head指向了读区域,tail指向了写区域!注意是head指向了读区域,tail指向了写区域!注意是head指向了读区域,tail指向了写区域!typedef struct {size_t rb_capacity; //缓冲区容量char *rb_head; //⽤于读出的指针char *rb_tail; //⽤于写⼊的指针char rb_buff[256]; //缓冲区实体}RingBuffer;下⾯分析他的⼏个函数:“RingBuffer.c”//⽤来⽐较最⼩值的宏#define min(a, b) (a)<(b)?(a)b)//新建RingBuffer,给成员赋值//MAX_RINGBUFFER_LEN 这个宏,被定义为"P0数据最⼤长度"的2倍//head/tail 两个指针,都指向缓冲区实体(数组rb_buff)的⾸地址void rb_new(RingBuffer* rb){rb->rb_capacity = MAX_RINGBUFFER_LEN; //capacity;rb->rb_head = rb->rb_buff;rb->rb_tail = rb->rb_buff;};获得缓冲区总容量Capacity:size_t rb_capacity(RingBuffer *rb){return rb->rb_capacity;}获得缓冲区可读区域,返回可读区域⼤⼩:三种情况:1、head与tail都指向同⼀个地⽅时,可读区域⼤⼩为0【这种情况只会在缓冲区还未使⽤时出现,开始使⽤之后,不会出现head/tail重合的现象,即tail永远不会等于head,否则head指向的数据还未读⾛就被覆盖了!】2、head < tail ,说明tail没有写到缓冲区末尾,从缓冲区开头重新开始。
环形生产线缓冲区配置及设备布局集成优化
环形生产线缓冲区配置及设备布局集成优化环形生产线是一种特殊的生产线布局方式,它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在环形生产线中,产品在一条环形传送带上进行运动,每个工位上进行特定的生产操作。
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平衡性,环形生产线通常会设置缓冲区。
本文将讨论环形生产线的缓冲区配置及设备布局集成优化的问题。
一、环形生产线的缓冲区配置在环形生产线上,每个工位的生产速度可能不一致,而且瓶颈工位的生产速度会决定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工位生产速度不一致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每个工位之间设置缓冲区。
缓冲区的作用是暂时存储待生产的产品,以平衡工位之间的生产速度差异。
缓冲区的数量和大小需要根据工位的生产速度和生产线的平衡性来进行配置。
一般来说,瓶颈工位需要设置较大的缓冲区,以便能够容纳足够多的待生产产品。
其他工位的缓冲区可以设置较小,以减少生产线的占地面积。
缓冲区的布局也需要考虑到生产线的物料流动和人员操作的便利性。
缓冲区与工位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方便产品在生产线上的流动。
缓冲区的入口和出口应设计合理,方便操作人员对产品进行装配和拆卸。
二、设备布局集成优化在环形生产线上,设备的布局对生产线的效率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优化设备布局可以减少物料的运输时间和人员的移动距离,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
设备布局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瓶颈工位位置的优化:瓶颈工位是决定整个生产线效率的关键。
将瓶颈工位布置在环形生产线的合适位置,可以缩短物料在生产线上的运输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 设备布局与人员工作站的集成:将设备布局与人员工作站的布局集成在一起,可以减少人员的移动距离,提高工作效率。
还可以提供更好的人机工程学条件,减少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疲劳程度。
4. 设备安全和环境因素的考虑:设备布局还需要考虑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设备之间的布局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还要考虑设备的噪音、振动、排气等对工作环境的影响,做好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环形缓冲区队列(FIFO)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环形缓冲区队列(FIFO)51单片机串口通信环形缓冲区队列最近在做毕业设计刚好涉及到51单片机,简单的研究一下发现51单片机串口只有一个字节的缓存,如果遇到单片机串口中断没有及时处理SBUF的值或者串口中断长时间未退出很容易照成数据丢失,于是就自己写了个缓冲区,代价就是消耗一部分内存空间,时间-空间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想减少串口通信中数据丢失问题只能牺牲部分空间,来减少数据通信过程中的丢失问题。
1.核心代码如下所示:/**用途:小内存环形缓冲区(FIFO模式)作者:南栀<********************>*/#define BUFFER_MAX 16 //缓冲区大小typedef struct _circle_buffer{unsigned char head_pos; //缓冲区头部位置unsigned char tail_pos; //缓冲区尾部位置unsigned char circle_buffer[BUFFER_MAX]; //缓冲区数组}circle_buffer;circle_buffer buffer;void bufferPop(unsigned char* _buf){if(buffer.head_pos==buffer.tail_pos) //如果头尾接触表示缓冲区为空*_buf=0xFF;else{*_buf=buffer.circle_buffer[buffer.head_pos]; //如果缓冲区非空则取头节点值并偏移头节点if(++buffer.head_pos>=BUFFER_MAX)buffer.head_pos=0;}}void bufferPush(const unsigned char _buf){buffer.circle_buffer[buffer.tail_pos]=_buf; //从尾部追加if(++buffer.tail_pos>=BUFFER_MAX) //尾节点偏移buffer.tail_pos=0; //大于数组最大长度制零形成环形队列if(buffer.tail_pos==buffer.head_pos) //如果尾部节点追到头部节点则修改头节点偏移位置丢弃早期数据if(++buffer.head_pos>=BUFFER_MAX)buffer.head_pos=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考虑到看到此博文的人可能有很多小白并不知道如何使用,在此简单的说一下,假设你已经能进行简单的串口发送接收了,然后串口中断部分可以这样写void serial1(void) interrupt 4if(RI){bufferPush(SBUF);RI=0;}if(TI){TI=0;}}•1•2•3•4•5•6•7•8•9•10•11•12在主程序中我们只需要调用函数就行了如:void main(){unsigned char dat ;//读取缓冲区一个字符,如果dat=0xff表示缓冲区为空,所以接收的字符不能有0xff。
cb内存代码
cb内存代码我不确定你想要的是什么类型的CB 内存代码,CB 可以指"Circulating Buffer",也可以指"Code Block",以下分别给出两种类型的代码供你参考。
1. "Circulating Buffer"这里给出一个简单的利用循环数组实现的循环缓冲区(CB)的代码,可以用于缓存串口数据、音频数据、图像数据等连续流式数据。
```c++#define CB_SIZE 1024 // 缓冲区大小char cb[CB_SIZE]; // 缓冲区,可以是 char、int、float等任意类型int cb_head = 0; // 缓冲区头指针int cb_tail = 0; // 缓冲区尾指针int cb_push(char data) // 向缓冲区中写入一个字节{int next = (cb_tail + 1) % CB_SIZE; // 计算下一个位置if (next == cb_head) return -1; // 缓冲区已满,写入失败cb[cb_tail] = data; // 写入数据cb_tail = next; // 更新尾指针return 0; // 写入成功}int cb_pop(char *data) // 从缓冲区中读取一个字节{if (cb_head == cb_tail) return -1; // 缓冲区为空,读取失败*data = cb[cb_head]; // 读取数据cb_head = (cb_head + 1) % CB_SIZE; // 更新头指针return 0; // 读取成功}```2. "Code Block"这里给出一个简单的用于 CB 内存清除的 C++ 代码块。
```c++{// 在这个代码块中申请的对象、变量、指针等都将在代码块结束后自动释放和销毁// 可以用于临时分配内存、避免内存泄漏等场景char *cb = new char[1024];// 使用 cb 操作 CB 内存// 带有 RAII 的对象可以让代码块结束时自动执行析构函数,比如下面这个用于关闭文件描述符的类class AutoCloseFile{private:int _fd;public:AutoCloseFile(int fd) : _fd(fd) {}~AutoCloseFile() { close(_fd); }};// 在代码块中创建一个 AutoCloseFile 对象,将在代码块结束时自动关闭文件描述符 fd{AutoCloseFile acf(fd);// 对 fd 进行读写操作}}```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代码块和 CB 内存没有直接关系,也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代码。
ring编程语言 python
ring编程语言 pythonPytho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编程和数据分析的编程语言,它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和可扩展性强的特点。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库和模块来实现各种功能,其中之一就是ring库。
ring库是Python中的一个第三方库,它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环形数据结构的方法。
环形数据结构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它可以在固定的空间中循环存储数据。
在很多应用中,环形缓冲区被广泛用于实现数据的存储和传输。
在Python中使用ring库,我们首先需要安装该库。
可以通过pip 命令来安装ring库,命令如下:```pip install ring```安装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在Python中引入ring库,并开始使用它提供的功能了。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ring库的常用功能和用法。
1. 创建环形缓冲区使用ring库可以很方便地创建一个环形缓冲区。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缓冲区的大小,然后使用RingBuffer类来创建一个环形缓冲区的实例。
例如,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大小为100的环形缓冲区,代码如下:```pythonfrom ring import RingBufferring_buffer = RingBuffer(100)```2. 向环形缓冲区中添加数据使用ring库,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向环形缓冲区中添加数据。
可以使用append方法向缓冲区中添加单个数据,也可以使用extend方法向缓冲区中添加多个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向上述创建的环形缓冲区中添加一些数据,代码如下:```pythonring_buffer.append(1)ring_buffer.extend([2, 3, 4])```3. 从环形缓冲区中读取数据使用ring库,我们也可以很方便地从环形缓冲区中读取数据。
可以使用get方法来获取缓冲区中的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从上述创建的环形缓冲区中读取一些数据,代码如下:```pythondata = ring_buffer.get(3)print(data) # 输出[2, 3, 4]```4. 获取环形缓冲区的大小使用ring库,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取环形缓冲区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形缓冲区设计文档
目录
1.任务概述 (3)
1.1 任务描述 (3)
1.2 功能需求 (3)
1.3 开发环境及工具 (3)
2.总体设计 (3)
2.1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3)
2.2 循环缓冲区数据变化过程及读写指针变化过程 (4)
2.3 系统流程图 (6)
3.数据结构设计 (7)
4.接口设计 (8)
5.测试用例 (10)
6.修订记录 (10)
1.任务概述
1.1 任务描述
环形缓冲区设计。
环形缓冲区是嵌入式系统中一种常见的重要的数据结构。
主要用于生产者——消费者环境。
生产者往缓冲区中生产数据,消费者从缓冲区中消费数据。
本设计缓冲区有一个读指针和一个写指针。
读指针指向环形缓冲区中可读的数据,写指针指向环形缓冲区中可写的数据。
通过移动读指针和写指针实现缓冲区的数据读取和写入。
1.2 功能需求
环形缓冲区的读用户(消费者)仅仅影响读指针,写用户(生产者)仅仅会影响写指针。
当仅仅有一个读用户和一个写用户,那么不需要互斥保护机制就可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但当有多个读写用户是,需要有相应的互斥保护机制来确保缓冲区的互斥访问及数据的安全性。
1.3 开发环境及工具
编辑工具:Source Insight
编译及运行系统环境:linux操作系统
2.总体设计
2.1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本设计主要是通过读写指针的移动来实现缓冲区的环形化。
环形缓冲区与传统缓冲区相比缓冲区的利用率更高。
缓冲区的大小是手动输入的,即大小可变。
缓冲区的读写位置是通过基地址加偏移量来计算的,偏移量即为读写指针的值。
互斥访问存在于多个读用户或者多个写用户之间;读写线程之间本应该是不存在互斥关系的,但因为读写数据的大小是手动输入的,所以本设计在读写线程之间设计了一个终端访问互斥量。
对于写缓冲区用户线程来说,线程的正常结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源文件读到末尾;另一种是等待超时;但正常情况下一般都是第一种情况。
读缓冲区用户来说,线程的正常结束只有等待超时,因为此时可能写缓冲线程已经结束,缓冲区长时间处于为空的状态下。
等待分写缓冲区线程等待和读缓冲区线程等待。
当缓冲区满的时候,写缓冲线程就会阻塞,等待缓冲区可写的条件信号的发生。
当缓冲区空的时候,读缓冲线程就会阻塞,等待缓冲区可读的条件信号的发生。
写缓冲线程在每写一次数据到缓冲区之后,都会发送一次缓冲区可读的条件信号,读缓冲线程在每从缓冲区读一次数据之后,都会发送一次缓冲区可写的条件信号。
主程序将会在所有子线程结束之后,才会结束。
2.2 循环缓冲区数据变化过程及读写指针变化过程
dataLen = (writeldx – readldx + bufLen) % bufLen;
初始化后: dataLen = 0
写1 读0 后: dataLen = 1
写8 读0 后: dataLen = 9 (该状态判定为buf满,即dataLen = bufLen – 1时)
写0 读3 后: dataLen = 6
写5 读3 后: dataLen = 8
写0 读6 后: dataLen = 2
写0 读2 后: dataLen = 0 (该状态判定为buf空,即dataLen = 0 时)
2.3 系统流程图
3.数据结构设计
bufLen
环形缓冲区示意图
说明:
END_OF_FILE 是源文件的文件结束标志,当写缓冲区用户读到源文件末尾的时候,则将END_OF_FILE 置为1,表示源文件已经读完,其将作为读写用户线程结束的判断信息。
write_mutex 是多个写缓冲区用户间的写互斥量。
read_mutex 是多个读缓冲区用户间的读互斥量。
write_cond 是写缓冲区用户条件变量,当缓冲区满的时候,则写缓冲区用户解锁阻塞等待条件write_cond 的发生,该条件由读缓冲区用户发送。
read_cond 是读缓冲区用户条件变量,当缓冲区空的时候,则读缓冲区用户解锁阻塞等待条件read_cond的发生,该条件是由写缓冲区用户发送的。
4.接口设计
5.测试用例
按要求测试为:一个线程写入一个固定文件内容、一个线程读取数据并写入到另一个文件。
测试:
源文件路径:"/mnt/hgfs/ubuntu_share/Yan2Task/sourcefile.txt"
目的文件路径:"/mnt/hgfs/ubuntu_share/Yan2Task/newfile.txt"
6.修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