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经验-绝对实用,不看后悔哦
中医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中医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从中医临床实践的角度,总结一些常见病症的治疗经验。
1. 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病症,中医认为感冒属于"风寒"或"风热"侵袭所致。
在治疗感冒时,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决定采取何种治疗方法。
一般而言,对于寒性感冒,可采用温阳解表的中药,如麻黄汤等。
而对于热性感冒,则可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银翘散等。
此外,中医还倡导患者休息、饮食清淡、少食辛辣等方法,以促进康复。
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是由于气血不和、肝阳上亢等原因所致。
中医治疗高血压一般采用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丹参、川芎、天麻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压的作用。
此外,中医强调调节饮食与生活习惯,如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适量运动,有助于控制高血压。
3. 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中医认为颈椎病多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颈椎病中,中医常采用经络穴位按摩、拔罐、针灸等方法来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
经典的治疗方剂包括四神汤、活络丸等。
中医还推荐患者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等不良习惯,以预防和缓解颈椎病。
4. 痛经痛经是许多女性经期时常遇到的问题,中医认为痛经多与经血不调、气血亏虚、寒湿内阻等有关。
治疗痛经时,中医常用调经活血、温经散寒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桂枝生姜汤、猪苓汤等。
此外,中医还推荐患者运动身体,如散步、做瑜伽等,有助于调理经络、舒缓经痛。
5. 失眠失眠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中医认为失眠多与心脾不和、肝郁气滞等有关。
治疗失眠时,中医常采用调理心脾、疏肝解郁的方法。
草药方剂中的养心安神汤、逍遥散等对于缓解失眠症状有效。
此外,中医还提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以维持健康的睡眠。
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干货分享,也许对你有用
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干货分享,也许对你有用止咳常用麻黄(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缩尿益智桑蛸(个人感觉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在平和)疏肝莫忘麦芽(治疗乳癖习用生麦芽、丝瓜络)闭经还须归芍(行气活血当然重要,补血调血是治病求本)崩漏海蛸茜草(二药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到器质性损伤病变,都可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造成的损伤。
同时配合引经归经药使用。
久病必瘀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医给自己老慢支开中药方的时候,用了丹参和当归,我当时不解,问及老医生的时候,他就说了这四个字,很受用。
其实,现在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长时间的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去观察患者有无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药或放血疗法,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久病入络百病挟痰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脾气喜升胃气喜降脾喜燥而恶湿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百病生于气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久病先针足三里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上下交损,当治其中.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师实践经验与案例分享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师实践经验与案例分享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之一,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中医师作为中医学的从业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不断总结和总结经验,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和满意的治愈率。
本文将就中医行业中的中医师实践经验与案例分享进行探讨。
一、中医诊断与辨证论治经验分享1. 辨证施治:中医强调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来全面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和病机,并根据辨证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例如,在中医治疗失眠症中,一位中医师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和精神状态,辨别出病程较久的失眠属于肝阴不足引起,因此采用滋阴清热的方法来治疗。
2. 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个体化的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史和环境等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例如,在治疗消化不良时,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寒还是体热、脾气虚还是痰湿内阻等特点,采用温中散寒或燥湿理气的方法进行治疗。
二、中医中药运用经验分享1. 药物组方:中医师在实践中对各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作用和相互配伍等都有深入的了解。
在治疗病症时,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辨证施治结果,选用适当的中药组方。
例如,在治疗咳嗽病时,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咳嗽痰稠或稀薄、痰黄或白等情况,选择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作用的中药进行组方。
2. 配伍应用:中医师在运用中药时注重中药的配伍应用,通过合理的配伍可以增强中药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例如,在治疗妇科炎症时,中医师通常会采用黄连、黄柏等清热解毒药物与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草药相配合,以增强药效。
三、中医技术与疗法经验分享1. 针灸疗法:中医师在针灸疗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例如,在治疗颈椎病时,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和针刺方法,如风池、天柱等穴位的针刺方法,以达到舒筋活络、疏通经络的目的。
2. 拔火罐疗法:中医师在拔火罐疗法中也有独到的经验。
例如,拔火罐疗法在治疗肩周炎中有良好的效果。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和拔火罐的力度,通过负压作用刺激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和恢复肩关节功能。
中医行业的临床案例与经验分享
中医行业的临床案例与经验分享一、病例分析: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验分享在中医行业,治疗过敏性鼻炎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
过敏性鼻炎患者常常出现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成功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病例。
该病例患者,女性,年龄32岁。
她的主要症状是鼻塞、流涕和频繁的喷嚏。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综合的中医辨证分析,我得出了她是属于“风热袭表”的证候类型。
根据中医的理论,风热袭表会导致鼻腔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所以她会出现鼻塞、流涕的症状。
基于这个分析,我给她开了一副中药方剂,包括黄芩、连翘等清热解毒的药材。
同时,我还建议她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温开水,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等。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鼻塞、流涕明显减轻,喷嚏也减少了很多。
她对我的治疗效果非常满意,感谢了我的帮助。
二、经验分享:治疗子宫肌瘤的中医疗法子宫肌瘤是中医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给女性朋友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成功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
该患者女性,年龄40岁,已婚。
她的主要症状包括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综合的中医辨证分析,我得出了她是属于“肝郁气滞、血瘀互结”的证候类型。
根据中医的理论,肝郁气滞、血瘀互结会导致子宫血液循环不畅,形成子宫肌瘤。
基于这个分析,我给她开了一副中药方剂,包括当归、川穹等活血祛瘀的药材。
同时,我还建议她注意情绪调节,避免过度劳累等。
经过数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月经问题明显改善,子宫肌瘤的大小也有所缩小。
她对我的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对中医的疗法充满了信心。
三、案例分享: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疗法抑郁症是现代社会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中医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也有独特的疗法。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成功治疗抑郁症的案例。
该患者男性,年龄45岁。
他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食欲减少以及睡眠障碍等抑郁症状。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综合的中医辨证分析,我得出了他是属于“气滞血瘀”的证候类型。
【中医经验】一名普通中医的用药经验细谈
【中医经验】一名普通中医的用药经验细谈中医用药心得,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平平淡淡才是真。
一,淋巴结炎: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久病化痰祛瘀,扶正祛邪,临床以辩证为主。
年前治疗一个慢性淋巴结炎,病史2年,常服抗生素,反复发作。
我的处方是:黄芪80当归20地龙20白僵蚕20海藻30白芥子15皂角刺20乳香10没药10双花30蒲公英30连翘30蚤休20。
二,阳痿早泄1,红参,肥胖,体力差等证见气虚阳虚者,红参可以大补元气,对阳痿症状也有很明显的效果,我通常是在常规治疗效果不显时才加,起绝招之用,剂量在20到30.(养殖)2,枸杞,对房劳过度引起的精血不足比较适宜,古语有离家千里,勿服枸杞,说明它有强阳道之功。
虽然它的作用很平和,但却很实用,一可以补肾填精以起痿,二可以与补阳药相伍,抵制补阳药之燥烈。
枸杞用量到50以上,效果会很明显。
3,淫羊藿,对性事淡漠的病人,此药为首选,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羊食贪合,增欲望。
用于临床,效果的确明显,若符合肾阳不足,其剂量一般用20到50.此药是我治疗肾虚阳痿的最常用药。
4,阳起石,几年前治疗一10年病史的病人,诸多治疗方法无效,我以此药为主,剂量达到70,佐以枸杞防其燥烈,病人于用药第2日获得成功房室。
取效后减量巩固治疗一些时日,2年来未复发。
中医之密在于量,在此处可见一斑。
通常情况,它的剂量只是15到30G,随病情调节药量。
此药过量会引起咽干等,但未发现其他不适。
5,蜈蚣,我个人认为不用辩证分型的有效药,一,精神忧郁引起的,它可以疏通肝络以起痿,二,脉络瘀阻(动脉硬化)引起,它可以化瘀通脉以起痿,三,蜈蚣本身也有强壮之功。
有一问题顺便提及一下,蜈蚣和枸杞开始时经过几例治疗发现,水煎的效果比吞服的好,原因至今未明,但为取效,一直就用水煎的方法至今。
6,滑石,早泄遗精用,可能有的朋友感觉很奇怪,是这样,早泄和遗精都属于尿窍闭,精窍开,不兼用利水以开尿窍而仅以涩精之品固精门,很容易越涩越不利,所以在用五味子,桑螵蛸,金樱子等涩药的基础上加一味滑石,取其用涩于利之中,用补于遗之内,此为用药之密。
中医临床治疗经验与技巧
中医临床治疗经验与技巧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经验。
中医临床治疗经验和技巧是中医师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对于提高中医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医临床治疗经验与技巧的一些重要方面。
一、辨证施治中医的治疗方法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质,辨明病因病机,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施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能有效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恢复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师需要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舌苔、脉搏等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状态的指标,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通过辨证施治,中医不仅能够针对症状进行缓解,还可以根本调整机体,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
二、个性化治疗中医注重个性化治疗,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特点,个别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将病人分为先天体质和后天体质,不同体质的人对疾病的表现和治疗反应不同。
因此,中医师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病人的体质特点,合理安排治疗方法和药物的使用。
只有根据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三、结合中西医疗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临床治疗经验与技巧也在与西医疗法进行结合。
中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可以选择结合中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发挥两者的优势。
例如,对于某些疑难杂症,中医师可以通过中药配伍、针灸治疗等方法缓解症状,然后再辅以西药进行进一步治疗。
这种综合治疗方法能够发挥中西医的互补优势,提高疗效。
四、患者与中医师的交流与信任中医临床治疗经验与技巧还与患者与中医师之间的交流与信任有关。
中医注重从患者的言行举止中获取病情信息,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患者对中医的信任程度,也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中医师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只有患者与中医师相互信任,治疗效果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中医临床治疗经验与技巧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临床医生的治疗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
中医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在中医领域,临床实践经验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中医师对疾病诊疗的实践总结和经验积累。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师通过不断探索和学习,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为临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本文将对中医师的临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为广大中医师及医学爱好者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一、病因辨识与辨证施治在临床实践中,病因辨识是中医师首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与治本思路,通过辨别病因来确定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中医师通过综合患者的病史、症状、舌诊、脉诊等,辨别疾病的病因,从而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寒湿体质的人,中医师在治疗时会采用祛寒湿的方法,而对于气滞血瘀的人,则会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这种辨证施治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
二、个体诊疗与辨证论治的结合中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注重个体化诊疗。
中医师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饮食、生活习惯等,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是中医师诊疗的核心方法,通过辨别疾病的证候特点,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师在结合个体化诊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证候特点,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并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如饮食调理、运动等,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和预防。
三、药物运用的灵活性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临床应用经验。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证候特点,选用不同的中药和药物组合进行治疗。
中药的选择要考虑到其性味、归经归药、配伍禁忌等方面的因素。
中医师在使用中药时,注重运用药物的灵活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同一疾病,不同的患者可能会选用不同的中药,这体现了中医药的个体化特点,也增加了治疗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四、预防为主与调理养生的关系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防治。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师注重通过调理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而不仅仅是单纯地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
中医医术心得分享中医师的医术经验交流
中医医术心得分享中医师的医术经验交流中医医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有幸与许多同行交流学习,积累了一些医术心得。
本文将分享一些中医医师的医术经验,希望能够为读者们带来一点启发和帮助。
一、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在中医中,辨证施治被视为核心。
中医师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辨别出患者的证候归属,然后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和疗法进行治疗。
我曾遇到过一个患有头痛和恶心的病人,通过辨证施治,发现其证型属于肝阳上亢,选用透疹饮和柴胡疏肝汤进行治疗,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辨证施治,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
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化,即治疗应因人而异。
同样一种疾病,不同患者的将会出现不同的证候,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制订治疗方案。
例如,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有的血压偏高是由于肝火偏旺引起,这时可以使用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而有的患者是由于肾阳虚引起的,这时可以使用杞菊地黄丸进行治疗。
因此,中医师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体质和证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三、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中医与西医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融合。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而西医则注重病变的解剖和生理机制。
两者结合,可以互补优势,提升临床疗效。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可以采用中医的健脾益胃法;而对于溃疡病患者,西医的抗酸药物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临床实践中,我经常将中西医结合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四、病人与医师的沟通病人与医师的沟通是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沟通可以让患者愿意主动配合治疗,也可以让医师更容易获取患者的病情信息。
作为中医师,我在与患者交谈时会耐心倾听,了解他们的主诉和病史,同时也会向他们详细解释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增加他们的信任感。
通过良好的沟通,患者和医师可以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迈向康复之路。
五、严谨的医术修养医术修养是每一位医生都应该注重的方面。
中医的临床应用和实践经验
中医的临床应用和实践经验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一种医学思想和治疗方式,中医在近年来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传统中医理论体系在通过数千年的实践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疗体系,天然理论、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等学说。
中医不仅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而且可以辅助改善患者健康,从而有效地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一、中医的临床应用中医能够对人体健康进行全面的调节和治疗。
在传统中医理论体系中,补气、补血、行气、活血、祛湿、散热、调脾胃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疾病治疗中。
例如,中医可以用针灸、推拿等手段缓解身体不适,针灸通过针刺经络,刺激人体某些穴位的特定区域,从而发挥调节人体生命体征的作用。
推拿则借助手法和按摩的易学技法,对身体的肌肉、关节和软组织进行推压,从而促进身体放松,加速血液循环,有助于治疗风湿病、肌肉疼痛等症状。
还有中药,是中医的另一大特色。
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中医会根据中药配方的药性、口感特点和适应病症来调配药物的比例和数量,通过引导人体生命能量的流动、加强人体抵抗力、抑制病菌代谢,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的实践经验中医的实践证明,它在临床上的应用是成功的,其中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中医的实践中,出现各种疾病时,中医师经常会通过调整患者的脉象、舌苔和症状来诊断疾病。
这种诊断方法被称为望闻问切法,它强调对患者身体状况的全面考虑和全面分析,而不是那些只关注特定疾病症状的西医诊断方式。
此外,中医强调“治病与治人”,即治疗的基础是全面了解患者的身心特征、生活习惯等多个因素,以便在治疗时进行精准干预。
对于某些疑难杂症,中医师尝试采用综合中西医学的方法提供更完善的治疗方式,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中医理论,并不断文献研究。
总结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世界环境和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我们越来越需要一种可以调节和疗愈身体不适的医学理念。
这就足以说明中医的重要性。
中医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宝贵文化资源,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而且可以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医临证心得
中医临证心得
完整的中医临证心得,但可以给你提供一篇中医临证心得示例供你参考:
中医临证心得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在临证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要点:
1.四诊合参: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
在临床实践中,要综合运用四诊,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
2.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不同的病证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辨证过程中,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病因、病机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3.整体观念: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临证过程中,要从整体出发,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4.因时因地制宜:中医强调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季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调整治疗方案。
例如,夏季炎热潮湿,容易出现湿热病证,治疗时要注意清热利湿;冬季寒冷干燥,容易出现寒凝
血瘀病证,治疗时要注意温经散寒。
5.重视预防保健: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和保健。
在临证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预防疾病的发生。
6.与患者沟通: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是临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解答患者的疑问,让患者对治疗有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中医临证需要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
中医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中医医学是我国宝贵的传统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经验。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辨证施治医理中医治疗着重于辨证施治,也即对疾病的病机进行辨证分析,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在实践中,不同的疾病可能有不同的病机,因此对病情进行全面细致的辨证对治疗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我通常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全面了解病情,辨明病机,进而针对病机进行治疗。
二、方剂有效应用方剂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实践中,我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剂,并根据需要进行加减。
通过方剂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调和人体阴阳、平衡气血,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三、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经典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和人体的阴阳气血,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实践中,我在结合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并按照针刺手法和疗程进行操作。
针灸疗法在一些慢性病、疼痛疾病以及部分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四、中药煎煮技巧中药煎煮是中医疗法中重要的一环。
煎煮技巧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中药的药效。
在实践中,我注重掌握中药的煎煮技巧,包括煎煮时间、火候掌握、水量等。
同时,对于某些病情复杂的患者,我还会根据患者的体制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调剂和煎煮方式。
五、膏方外敷、草药熏洗法外治法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实践中,我常常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膏方外敷或草药熏洗法进行治疗。
膏方外敷可通过皮肤吸收药效,达到治疗的目的。
草药熏洗法则通过热力和药效的共同作用来改善疾病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主要涉及辨证施治医理、方剂有效应用、针灸疗法、中药煎煮技巧以及膏方外敷、草药熏洗法等多个方面。
这些实践经验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有效应用,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良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水平,为患者健康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条珍贵中医临床经验,每一条都是干货
200条珍贵中医临床经验,每一条都是干货传统文化阁,经典传承分享国学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点击上方名片添加关注1、舌苔白腻且厚的病人,用香薷就可化掉。
往往用平胃散加香薷,白腻的舌苔便退得很快。
表汗赶走外寒,香薷发汗行水,相当到位。
2、牵牛牛黄丸,治腰痛如神:黑牵牛半生半炒,研末,用水做成梧桐子大的丸子,用硫磺末做外衣,空腹用盐水和酒,一次送服50丸。
服用下去,排出黑便,腰骨轻松3、关脉主中焦,关脉独大独小,都说明中焦有问题。
独大为中焦瘀滞。
4、引火下行,跺脚跺到脚步发麻、发热、发胀,效果才好。
长痘痘,虚火上冲,每天坚持跺脚,有助于痘痘消除;跺脚后气不足,搓脚心,帮助肾气恢复。
5、《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心胸内关摩,头脑涌泉搓。
6、脉弦细,太在意细节东西,针尖一样大小的事,别老惦记在心上,对身体不好。
7、《内经》说“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乃致和平”百病皆生于气,气血能够调和,百病不治而愈。
8、在人身体,肠道的浊气要下降为地,清阳要上升为天,中间脾胃气机要斡旋起来,像一个枢纽一样。
9、腰椎间盘突出症:杜仲25g、桑寄生20g、川续断30g、五加皮15g、火麻仁20g、鸡矢藤40g、金荞麦40g、红藤15g、黄芪30g、当归尾20g、桂枝15g、白芍20g、生姜15g、大枣5枚、炙甘草10g、葛根30g、牡蛎20g、猪鞭3条,5剂。
杜仲、寄生、川断、五加皮,补腰府肾精,火麻仁、鸡矢藤、金荞麦、红藤,通前面肠腑。
凡治疗腰肾问题,都必须兼顾到这个前后思想。
这前后是一个杠杆,前面的肠腑向下通畅,后面的肾精就能向上荣养,形成圆圈循环。
所以说治肾不忘治肠,治肠不忘治肾。
红藤能把肠积通开,鸡矢藤能把肠积化开。
桂枝汤加葛根作为向上升清阳之用,再用牡蛎作为向下降浊阴之用。
用药要符合人体气机,不能一味过亢。
《黄帝内经》说:“亢为害,承乃治。
” 治疗腰椎键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疼痛,往往都会加入民间一味良药,这也是草医郎中传给老师的,叫做猪鞭。
中医临床经验病例20篇
中医临床经验病例20篇1. 偏头痛 (Migraine)患者:女性,35岁主诉:反复发作的头痛临床经验:采用针刺治疗,结合中药调理,有效缓解头痛症状。
2. 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患者:男性,60岁主诉:颈部疼痛、头晕临床经验:采用中药熏洗结合推拿,缓解疼痛,改善颈椎病症状。
3. 失眠症 (Insomnia)患者:女性,45岁主诉:难以入睡、易醒临床经验:采用中药调理,配合冥想和舒缓音乐,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睡眠。
4. 高血压 (Hypertension)患者:男性,50岁主诉:血压偏高、头晕、心悸临床经验:采用艾灸和中药调理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控制血压,并改善患者不适症状。
5. 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患者:女性,55岁主诉:心绞痛发作频繁临床经验:采用中药调理,结合针灸治疗,减轻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6. 痛经 (Dysmenorrhea)患者:女性,20岁主诉:月经来潮时腹痛较重临床经验:采用中药调理,结合腹部温灸疗法,缓解经期腹痛,调整月经周期。
7. 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患者:女性,30岁主诉:尿频、尿急、尿痛临床经验:采用中药疗法,结合饮食调理,有效杀菌、消炎,并帮助恢复正常尿路功能。
8. 肝炎 (Hepatitis)患者:男性,40岁主诉:肝功能异常、乏力、腹胀临床经验:通过中药调理和针刺治疗,帮助患者提高肝功能,减轻相关症状。
9. 私密处瘙痒 (Genital itching)患者:女性,25岁主诉:私密部位瘙痒、糜烂临床经验:采用中药药物洗液外用,结合中药药膏局部敷贴,减轻瘙痒症状,并对糜烂部位进行修复。
10. 痤疮 (Acne)患者:男性,18岁主诉:面部青春痘严重临床经验:采用中药调理,结合中药面膜外用,缓解面部痘痘,并改善皮肤质量。
11. 口腔溃疡 (Oral ulcer)患者:女性,30岁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临床经验:采用中药口服液含漱,结合中药草药敷贴,加速溃疡愈合,缓解患者不适。
中医临床经验总结
病案分析一肺炎喘嗽1.定义: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临床主要特征。
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
2.病例:患儿,女,4岁,2010年12月30日就诊。
患儿于2010年10月底出现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遂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静点药物治疗1周(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症状好转后未再治疗。
停止治疗三天后咳嗽较前略重,咯痰不利,遂在当地诊所口服中汤药治疗一月余,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且出现间断发热,随后就诊于“县人民医院”,并住院治疗18天,好转后出院,出院后1周因受凉后咳嗽再次加重,咯痰不利,伴发热,为进一步诊治,于2010年12月28日就诊于我院,由门诊以“支气管肺炎”收住院。
入院证见:咳嗽,呈阵发性呛咳,间断发热,给予退热药后热可退,咯少量白稀痰,喉中痰鸣,无口渴,纳差,大便干,小便调。
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痰鸣音,右下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心腹(—)。
舌质淡,苔薄白,脉浮。
胸片示:右下肺纹理增粗;支气管肺炎。
3.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有外因、内因之分。
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感冒、咳嗽等疾病转变而来;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卫外不固。
小儿外感风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肺气失司,化热灼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清宣肃降功能失职,以致肺气闭郁,出现咳嗽、气喘、痰鸣、鼻煽等证候,发为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内窜心肝。
外感风邪、内蕴痰虫,导致肺气闭塞是本病的主要机理,痰热是其病理产物。
本病多见于发病的初期,常在寒冷季节发生。
本病迁延日久,反复不愈者,小婴儿或新生儿患此病,也多致危重,须特别留心。
4、辩证分析:肺主皮毛,风寒之邪外侵,由皮毛而入,寒邪犯表,肺卫失宣,产生风寒表证,故见无汗,咯痰白稀等表证;寒邪束肺,肺气闭郁,失于宣降,其气上逆,则致呛咳气急;肺主气功能失职,水液输化无权,凝而为痰,则见痰涎色白而清稀。
临床老中医总结的经方应用经验
临床老中医总结的经方应用经验月经期感冒—小柴胡汤还有要记得女孩子在月经的时候得到感冒,所有的处方都不能用,什么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都不能用,只能用一剂药,叫小柴胡汤。
因为月经来的时候,月经往下走,走到子宫的时候,正好得到感冒,感冒的病毒从你外表直接进到子宫,根本不停留于肌表,这时候桂枝麻黄发不到,只有用和解的方法,小柴胡汤一剂下去,感冒的滤过性病毒跟着你的月经小便一起排出去。
我们有大青龙,小青龙,一个是寒咳,一个是热咳。
感冒以后咳了好多黄痰出来,胃口很好,就用麻杏甘石汤,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四味药。
里热表寒—大青龙如果是咳嗽黄痰,胃口不好,外面发冷,代表肺也得到了,表症还有,黄痰代表肺里面是热的,叫做里热表寒,病人发冷,发烧,头痛,咳嗽,这时麻黄汤不适合,要用麻杏甘石汤,加上桂枝,生姜,大枣,七味药合在一起,叫大青龙。
大青龙汤治表寒里热。
表寒里寒—小青龙还有一种感冒的时候咳嗽,但咳的是清痰,不口渴,全身痛,叫里寒表寒,痰是白的,清的,这时候要服小青龙。
所以并不是说大青龙比较强,小青龙比较弱,小青龙是表寒里寒时用,大青龙是表寒里热时用。
里热里寒很简单,看病人口渴不口渴,口渴就是热,不口渴就是寒。
痰是黄色的就是热,痰是白色的就是寒。
阳明经热—白虎汤如果你的病进入阳明的时候,有阳明经热和腑热两种情形发生。
经热就是全身发热,阳明无寒症,全是热症。
这时候有两种,一种是便秘,一种是没有便秘。
只有发热,没有便秘,就用白虎汤。
阳明腑证堵在胃里—大黄甘草汤再者阳明有腑症,如果便秘,第一种叫大黄甘草汤,大黄甘草汤是在胃的下方有屯积东西的时候,便秘,肚子痛,病人呈现的症状是朝食暮吐,早上吃进的烧饼油条,到了傍晚吐出来还是烧饼油条,就代表说这个东西堵在胃里面,这时候大黄甘草两味药就可以治好。
堵在十二指肠—调味承气汤如果是堵在十二指肠的时候,我们就用调味承气汤,就是炙甘草,大黄,芒硝,堵在十二指肠,病人会便秘,恶心,排气很多,肚子中间的地方会痛。
中医技术的实操经验与案例分享
中医技术的实操经验与案例分享中医技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技术在治疗疾病和保健方面的作用也逐渐受到认可。
本文将分享一些中医技术的实操经验和案例,以期为读者提供实用的参考。
【经验分享:针灸】针灸作为中医技术的重要分支,通过刺激穴位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临床医生需要严格掌握穴位定位、刺入角度和深度等技巧。
同时,根据病情和病机,合理选用针刺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提高疗效。
在实际操作中,针灸师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专注力和耐心,确保每次针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合理的穴位组合和配伍是提高针灸疗效的关键。
举个例子,对于内脏疾病,常常需要同时刺激脏腑经络及相关的与之相连的穴位,以促进气血循环和调节内分泌系统,发挥综合治疗效果。
【案例分享:中医草药的应用】中医草药是中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中药的药性和药理作用,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起到治病的作用。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成功的中药治疗案例。
某患者因患有慢性胃炎多年,一直以来食欲不振,胃部不适。
经过中医诊断,发现该患者属于脾胃虚弱型胃炎,气血不足,脾胃功能低下。
根据中医药理论,中医师给予该患者一副以党参、黄芪、白术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以温补脾胃,健脾开胃。
在经过数个疗程的中药治疗后,该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食欲增加,胃部不适感减轻。
体检结果也显示,慢性胃炎的炎症指标明显降低。
通过中医草药的应用,该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改善。
【经验分享: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中医技术,通过按压、推动和揉捏等手法来调理人体的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畅,舒缓疲劳和缓解疼痛等症状。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医师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和力度。
推拿按摩在实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确保患者的身体放松,保持良好的姿势;其次,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病机,选择适当的穴位和手法进行推拿按摩;最后,医师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应注意自己的操作力度和节奏,以免造成患者的不适或安全问题。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临床实践经验与分享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临床实践经验与分享作为中医行业从业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积累和分享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中医临床实践经验与分享的角度,探讨中医行业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一、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是中医工作者职业生涯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临床实践,中医工作者能够不断地总结和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分享:1. 病历记录精细化: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工作者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记录。
这包括患者的病史、主诉、症状表现、舌像、脉象等等。
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可以帮助中医工作者更好地分析和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辨证施治:中医临床实践中,辨证施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中医工作者可以判断出患者的证候类型,并根据不同的证候类型进行针灸、中药、按摩等治疗。
这种辨证施治的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治疗患者的疾病。
3. 运用中药: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工作者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的运用需要考虑到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等因素,以及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分享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分享是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通过分享经验,中医工作者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在工作中更加规范和有效地开展临床实践。
以下是一些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分享方式:1. 学术交流会议:中医行业经常会举办学术交流会议,医生可以在会议上分享他们的临床实践经验。
在这种交流中,医生可以向其他医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自己的实践经验,并从其他医生的经验中获得启示和帮助。
2. 学术期刊发表:医生可以将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成文章,并发表在中医学术期刊上。
在这种方式下,医生可以更加详细地描述自己的实践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其他医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习和借鉴作者的经验和观点。
中医经验与临床实践 从医生角度的案例分享
中医经验与临床实践从医生角度的案例分享中医经验与临床实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例一:针对慢性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中医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通过医生的案例分享,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在慢性病治疗方面的经验和实践。
患者李先生,年近50岁,长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他经常感到乏力、头晕,并且食欲不振。
之前,在西医的治疗下,他服用了一系列的药物,但效果不佳。
在就诊中,中医医生综合分析了李先生的症状和体质,并结合中医的理论,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医生建议李先生坚持锻炼身体,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力和改善心脏功能。
其次,医生给予李先生中药调理,主要药材包括黄芪、山楂和苦瓜等,以调理气血和降低血糖。
此外,针灸也被纳入治疗方案,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
李先生按照医生的指导积极治疗,坚持锻炼身体并按时服用中药。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症状逐渐缓解,血压和血糖也得到了控制。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中医经验在慢性病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药物、运动和针灸等手段综合治疗,以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例二:中医草药治疗皮肤病的实践中医经验在皮肤病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应用。
以下是一个医生从自身经验出发的案例分享。
我是一名中医医生,曾经遇到一位患有顽固性湿疹的女性患者。
她的皮肤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
在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皮肤检查后,我结合中医的理论和我的经验,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我采用了中药煎剂的形式,主要包括黄芩、连翘和地黄等具有清热、解毒的草药,以清除体内热毒。
其次,我通过针灸疗法,刺激相关的穴位,以平衡体内的能量流动。
此外,我还建议患者注意饮食,避免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
患者在我指导下积极治疗,坚持服用中药并接受针灸治疗。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临床实习经验分享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临床实习经验分享在中医行业工作中,临床实习是医学学生及从业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实习,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还能够培养临床技能和经验。
本文将分享一些在中医临床实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和体会。
一、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在正式实习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实习机会。
首先,我们应该复习并巩固自己在中医理论方面的知识,包括经络学、脏腑学等。
其次,了解实习的具体课程安排和实习场所的规定,以便在实习开始之前做好准备。
另外,了解和熟悉实习期间可能遇到的常见病症和治疗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注重观察与记录在临床实习中,观察病人的病情和反应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仔细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信息,以便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和辅助诊断。
同时,我们应该记录下每位患者的病史、主诉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和效果。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病情,还可以为日后的治疗提供参考。
三、与医生和患者的交流在实习过程中,与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虚心向医生请教,学习他们的临床经验和技巧。
同时,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病情陈述,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四、锻炼临床技能临床实习是我们提高临床技能的重要机会。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操作,如望、闻、问、切等,从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医诊疗方法和常用药物的熟悉程度,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五、保持理性和谦虚在临床实习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各种疑难杂症和治疗挑战。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谦虚。
不要过分自信或轻视病情,要时刻保持对患者的尊重和关心。
如果遇到难题,可以请教更有经验的医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中医行业的临床实习经验分享主要包括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注重观察与记录、与医生和患者的交流、锻炼临床技能以及保持理性和谦虚。
临床应用中的中医药治疗经验分享
临床应用中的中医药治疗经验分享在临床应用中,中医药治疗经验的分享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分享几个临床中的中医药治疗经验,旨在为医学界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经验分享中医药的独特之处在于辨证论治的理念,即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对症下药,倡导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例如在肝阳上亢的证型中,常见症状为头晕目眩、面色红赤、口苦便秘等,中医药治疗经验表明可以选用清热泻火的药物,如黄连、黄芩等。
通过对不同证型的辨证论治,可以更好地实现治疗的针对性和个体化,提高疗效。
二、配伍禁忌的经验分享中药在应用时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关系。
中医药治疗经验告诉我们,一些中药具有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用的特点,因为它们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减低疗效。
例如,黄连与半夏不宜同用,否则可能引起胸闷、呕吐等不适反应。
因此,临床中需要重视药物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三、中医药的辅助治疗经验分享在诸多疾病治疗中,中医药常常被用作辅助治疗的手段。
例如在癌症治疗中,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化疗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身体的免疫功能等方面。
中医药治疗经验表明,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的应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在大剂量药物或毒副作用明显的情况下,要慎重决定中医药的使用。
四、中医药的个体化治疗经验分享中医药的治疗是基于个体化的原则,因此针对不同人的不同体质、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中医药治疗经验告诉我们,同样一种疾病,在不同人身上可能会呈现不同的症状,因此需要针对个体差异进行调节。
例如在治疗失眠症时,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选用不同的中药组方,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总结中医药治疗经验的分享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享了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经验、配伍禁忌的经验、中医药的辅助治疗经验以及个体化治疗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它既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疗效,中医通过人体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原则,历经百代,流传千古,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民族医学的传统疗法,中医中药是我国中医文化的国粹,中医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等特点,我们应当努力的去挖掘它,并加以提高。
传统中医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不管是在辩证上,还是在治疗方法上,都不能完全的适应病人的需要,应该进行进一步完善,添加新的内容使中医学得到更大的发展。
人体内科的发病的基本原理有两个概念:(一)百病从虚而入,(二)百病由气而生。
中医内科病的治疗范围极广,由五脏六腑导致的内科病患者众多,发病率极高,病人层出不穷,处处皆是。
人体内科病的发病几率在人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占人群总发病率的70%以上。
(1)百病从虚而入俗话说:体虚多病,体弱多病。
体虚就易病,虚病有四种(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临床上有些病人的只占一虚,有些病人占二虚,还有些病人占二虚以上,四虚占全,即全虚。
虚的越少,病越轻,虚的越重、越多,病越重。
人体一虚,病人就失去抵抗力,病邪就容易侵犯人体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我发现每个病人的病都有虚的一面,其所谓不虚不病,有病就虚。
正所谓中医学所讲正不胜邪。
(1)气虚人体的五脏都有气化的功能,即肺主气,肺有肺气,脾有脾气,胃有胃气,心有心气,肝有肝气,肾有肾气。
五脏气化功能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抵抗能力的强弱。
各个脏器出现气的不足或者气虚,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那个脏器气的功能下降,那个脏器就要发病。
气虚有以下几种:1.脾气虚的病人:胸闷气短,肢体浮肿,多汗易感冒。
2.中气虚的病人: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3.胃气虚的病人:消化力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
4.心气虚的病人:心悸气短。
5.肝气不和的病人:急躁易怒,心胸胀满,两肋胀痛。
6.肾气虚的病人:腰膝酸软,肢倦乏力。
(2)血虚血是人体生命的源泉,血是生命重要的物质基础。
人体缺血或失血过多,就有生命的危险。
通常上说的缺血,贫血,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大脑供血不足,大脑缺血,都属于血虚的范围。
血虚,即人体的血少,就是人体的血液达不到一个正常人的血容量。
血虚容易患病。
血虚的人脉象大都细小,皮肤颜色都呈黄色,面色萎黄。
血少不能充盈血管,就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大脑供血不足,还会导致心脏缺血,大脑缺血,还会导致其他器官供血不足。
又能引发人体各个组织细胞的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噩梦、盗汗、肢倦无力等,更有甚致血虚生风、肢颤麻木出现虚脱等症,危害人的生命安全。
(3)阴虚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阴阳是代表各个器官的属性,阴阳平衡是人体的关键。
人体阴阳平衡,人就不会发病。
反之,脏器就要发生毛病。
中医所讲的阴,是指人体的精液,血液,养料等有用物质,这些东西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东西。
这些物质就相当于机器的机油,一个机器有了机油,就能开响发动机。
然后发动机就发热,产生动力,为人类造福生产。
人有了血液,津液,养料就会有温度,就有生命。
人就能工作,劳动。
这些都是阴的气化功能。
人体没有阴的内在基础,也就没有生命,没有人类。
不光是人离不开阴的滋养,世界上所有的有机体都是这样,没阴就不能存活。
所谓中医理论中讲到阴平阳和,阴平阳秘的说法是非常科学的。
阴虚,就是人体的血液、津液、营养处于相对减少的状态,则必然会出现阴虚生内热,阴虚生火,阴虚阳亢的现象。
病人便出现一系列发热上火,引发多出炎症的发生。
(4)阳虚阳是热的代名词,动为阳,静为阴,阳刚之气,阳刚之躯,阳是人体外在的表现。
一个人的阳气充足则精神饱满,精神焕发,劲头十足,这些都是阳的作用。
阳的生存是以阴做内在基础的,没有阴做内部给养,阳的外在形象就无法存在,人体阴阳至关重要,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平阳和,缺一不可。
当一个人出现阳虚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阳虚生寒。
也就是说阳虚会导致寒症的出现。
如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手足发凉,肢倦无力,风寒湿痹,肢体浮肿,畏寒冷痛,肠寒腹痛,肠鸣泄泻,宫寒不孕,宫寒小腹痛,痛经,心率过缓,血压下降,阳痿早泄,甚至还会出现四肢厥冷,脉微昏迷,大汗淋漓等亡阳危症。
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非常科学的论断,阴阳学说不但用于说明人体的内部结构,生理功能,还应用于人体的病理变化,辩证和施治。
求得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病的最终目的。
阴阳学说还能应用于说明宇宙间的任何问题,阴阳学说是一门伟大的学说,中医阴阳学说是一门伟大的科学。
(2)百病由气而生气大伤肝,怒则气上,悲则气下,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惊则气伤,恐则气逆,忧则气郁,即七情,即人体的七种情志,内因七情都能导致人体发病。
本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由怒、气导致的病人的发病率极高,有一半以上内科病人的病患大多由气而产生。
可是这些由气而产生的病患西医的仪器却无法查出,西药更没有解气的药物。
人体的虚证仪器也无法查出。
仪器只能找有形的病变,然而仅靠仪器查病是不完全的,不完善的。
一个人的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书中也曾说过,人生是艰难的,道路是曲折的。
每天当中有顺心的事情,也有不顺心的事情。
顺心的事情,人的心情就好。
反之,人的心情就差。
工作上的压力,事业上的挫折,婚姻上的不幸,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斗争。
家庭的不和,经济学习上的压力等时有发生。
这些事情,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免。
性情开朗的人就较少生病,反之思想上,精神上受到压抑,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肝主情志,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的情志受阻,气机就不能畅达,这样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气滞血瘀,引起疾病的发生。
临床上肝气不和、肝气不舒、肝脾不和、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这些病症都是由气而生。
西医中所讲的精神分裂症,精神抑郁症,神经官能症,多虑症,狂躁症等病症的发病机理都与气有关。
食道癌,胃癌,乳腺癌,子宫癌,子宫肌瘤,息肉等其他各种癌症,肿瘤的发病机理也与气息息相关。
气滞血瘀,气血不通,血瘀成瘤。
同时,我发现,由气导致的肿瘤、癌症发病率极高。
中医内科病的5个特点:普遍性,规律性,多发性,关联性,季节性中医内科病的发病存在着普遍性,很多病人的发病机理大致相同,都出现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症状。
疾病的发展还有一定的规律性,往往一个器官有病,能导致多种病候的出现。
而且多种病侯群的出现,又有着相互关联的因果关系。
有些病的发病则与季节有关,如春季多风症,夏季多热病,秋季多燥症,冬季多寒证。
1 普遍性--------普遍性指许多人患同一种病,而这一类的病患为数众多,并层出不穷。
老少皆有。
例如:肾阴虚——肝火大——胆囊炎——胃炎——咽炎等;肾阳虚——脾阳虚——胃寒——脾虚泄泻(肠鸣痛)患这两种病的患者非常多见,存在着普遍性。
2 规律性--------相同疾病出现相同的症状,其病理也大致相同,病人反映出来的外在现象也基本相似,这就是疾病的规律性。
如阴虚火旺反应出来大都是火盛,怕热,多汗等体征。
阳虚寒大的病人多出现怕冷畏寒,四肢不温。
肝气不和型的都出现胃胀,心胸胀满,急躁易怒。
3 多发性--------多发性是指一个疾病能导致多种症候的发生,例如:4 关联性-------关联性是指人体患病有着相互牵连的因果关系。
一个器官的发病,紧接着又能引起另一个器官的发病,从而引起多个器官的发病,这就是疾病的关联性。
5 季节性-------季节性,有很多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
如夏季来看病的多以热病上火为多,病人以炎症大为主要特征。
冬季的病人寒症比较常见,春季以风湿,风寒温热为主,秋季以燥病伤阴为多。
中医内科病的四大类型;1阴虚火旺型、2阳虚生寒型、3阴阳两虚型、4肝气不和型。
(一)阴虚火旺型阴虚火旺型的病人最常见,发病极高,人数众多。
以中老年人患病为主,青少年患这种类型的病也较为多见,具有普遍性。
阴虚生内热,阴虚火旺,阴虚阳亢,阴虚生火,这些病名是中医理论上常讲的病名。
阴虚则热,就是阴虚了病人就会表现出热的症候,热就是火,火大就生炎症。
中医讲火,西医讲炎症,都是同一个发病机理。
但就具体来讲,火有两种性质,一种是真火,一种是虚火。
两种火的说法是截然不同,两种火的性质也不一样。
真火-----真火是指病人出现高烧,神志不清,长疮,长疔。
如皮下组织炎,蜂窝组织炎,关节部位红肿发炎,肺痈,肠痈,淋巴结肿大,脑膜炎,各种急性炎症等的发病机理都是真火,是细菌导致的,还有流行感冒,病毒性感冒所引起的发烧也是真火。
这些病用西药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都效果好、见效快,比中医的清热药治疗效果要好的多、快得多。
对于以上出现的这些病症,西医疗法最佳。
虚火-----甲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心烦不眠,血象不高的发烧病人;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糜烂,红斑渗出性胃炎,胃充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甲乙型肝炎,胆囊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增生;膀胱炎,尿道炎,妇科炎症以及慢性咽炎食管炎等都是由虚火形成的。
其发病机理不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而是由阴虚火旺而形成的。
这些病的治疗必须采用中医滋阴降火的方法,治愈率才高。
很多阴虚火旺而引发体内多出炎症的病人常年吃西药,抗生素治疗,花费不少金钱,病还是没治好,甚至有的越来越严重。
或是有点效果,却易于反复。
阴虚火旺这类病型的发病机理。
平常好吃辛辣,失血过多,熬夜过多,好生气急躁,手术过多,刮宫引产过多,过度疲劳,性生活过度,久病体虚,出汗过多,营养不良等原因多引起。
致使体内血液津液丧失过多,导致阴虚。
阴虚则阳偏盛,出现一系列火旺的症候。
对于这类病症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滋阴降火,滋阴潜阳。
阴虚,通常以肾阴虚为主。
肾藏精,肾生精,肾藏真阴。
肾主水,五脏都离不开水养,这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生存。
肾阴一虚,五脏失养。
肾阴不虚,五脏充养。
“阴平阳和,阴平阳秘”。
阴虚必生火。
肝属阳刚器官,本性属木,木能生火。
肾阴一虚,肝木失去给养,肝火失去节制,便出现火旺,随即胆囊发炎。
木能克土,脾胃属土,便可导致胃火大引发胃炎。
十人九胃,目前人群中得胃病的人数众多,西医光治胃,不知道胃炎是由肝火引起,肝火是本质。
胃炎是标,治标不治本,久治不愈。
有的人胃病喝了几年西药,甚至十几年,花了很多钱,也没能治好。
根据中医治本的原理,滋阴降火,则胃病很快能治愈。
本人每天接触的胃病患者极多,用中医治胃病,疗效快时间短,花钱少,深受广大患者的称赞和好评。
以上讲的只是举例说明,由阴虚火旺导致其他病症则更多,如下图。
下面本人要说的是由阴虚火旺引起多种病的治疗原则。
本人在几十年的医疗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对内科病的治疗方法,虽然用的都是古代医家的方剂,但本人发现光靠单方或者复方治疗内科病还远远不够,对于一些复杂的症候群如疑难杂症,更年期综合症,老年期综合症,久治不愈症等,必须采取多方治病,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