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2超级计算机存储系统介绍
超级计算技术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教程详解
超级计算技术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教程详解超级计算技术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技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复杂计算任务。
它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天气预报、医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级计算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提供一个使用教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超级计算技术的基本原理:1. 并行计算:超级计算机通过同时运行多个处理器来实现并行计算。
它将复杂的计算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每个处理器负责处理其中一个小任务,然后将计算结果合并得到最终结果。
这种并行计算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和计算能力。
2. 分布式存储:超级计算机通常拥有庞大的存储系统,将数据分布存储在多个硬盘中。
这种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可以提高数据的读写速度,并且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3. 高速网络:超级计算机通过高速网络连接各个处理器和存储设备,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
高速网络的使用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和通信瓶颈,提高计算效率。
4. 并行编程模型:为了充分发挥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需要使用并行编程模型来编写并行程序。
常用的并行编程模型包括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和OpenMP(Open Multi-Processing)。
通过这些编程模型,程序员可以将复杂的计算任务分解成多个并行的子任务,进而提高计算效率。
超级计算技术的使用教程:1. 了解计算需求:在使用超级计算技术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计算需求。
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计算的规模是多大,所需的计算资源是多少等。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超级计算机和并行编程模型。
2. 选择超级计算机:根据计算需求选择合适的超级计算机。
可以通过查询超级计算机的性能指标、计算能力和可用资源等信息,来进行选择。
对于大规模的计算任务,需要注意超级计算机的并行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是否足够。
3. 编写并行程序:选择合适的并行编程模型,根据计算需求编写并行程序。
了解超级计算技术的基本构建模块
了解超级计算技术的基本构建模块超级计算技术是现代计算机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它利用高性能计算平台来进行大规模、复杂问题的计算和模拟。
超级计算技术的基本构建模块是超级计算机系统,它由硬件架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三个主要方面组成。
首先,超级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架构是超级计算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
超级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是处理器和存储器。
处理器是超级计算机系统的计算引擎,通常采用高性能的多核心处理器,可以同时执行多个计算任务。
存储器用于存储和访问大量的数据,包括高速缓存、内存和外部存储器。
此外,超级计算机系统还包括高速互联网络,用于连接处理器和存储器,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通信。
其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系统软件是支撑超级计算技术运行的关键。
操作系统是超级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调度计算资源、处理任务提交和分配、实现并行计算和通信等功能。
此外,系统软件还包括编译器、调试器和性能分析工具等工具,用于帮助开发人员编写和优化高性能计算程序。
最后,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软件是超级计算技术的核心应用。
超级计算技术在科学研究、工程仿真、天气预报、基因组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应用软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开发和优化,以实现高并行计算和高性能计算能力。
常见的超级计算应用软件包括分子模拟软件、天气模拟软件、地震模拟软件等。
总体而言,超级计算技术的基本构建模块包括硬件架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三个方面。
硬件架构由处理器、存储器和互联网络组成,提供高性能计算和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辅助工具,用于管理和调度计算资源,并帮助开发人员编写和优化高性能计算程序。
应用软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开发和优化,实现超级计算技术在科研和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
超级计算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提供强大的计算和模拟能力,超级计算技术能够加速科学发现的进程,解决复杂问题和挑战。
随着硬件技术和软件算法的不断发展,相信超级计算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超级计算机
维护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与我们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超级计算机也大量的投入到对大 数据的应用当中,但由于超级计算机系统受虚拟性特点的影响,容易出现故障问题,给单位和用户带来不便。为 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延长超级计算机的使用寿命,那么就需要对超级计算机定期进行维护。
在进行超级计算机的维护工作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以此来提升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及工作效率, 进而延长超级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超级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分为硬件维护和软件维护。其中硬件维护是指对超级计 算机的硬件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进行适当的清洁,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移动设备,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坏。软件 维护指的是对超级计算机软件进行备份,将无用的文件定期进行清理,注意尽量避免病毒感染超级计算机,以免 对超级计算机的系统造成破坏,对公司、研究机构及个人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
超级计算机在维护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故障:开机问题、硬件问题及软件问题。针对超级计算机的故障问题 需要相关人员能及时采取维护措施对超级计算机进行维护。首先当超级计算机出现故障时要对其进行合理判断, 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超级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不能盲目地对超级计算机进行修理,加强对机器自身以及周边环 境的检查。其次在确定超级计算机出现故障之后,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原因进行设想以及应该如何对该故障进行处 理,明确对故障维护的整体思路,以便后续的维修工作能顺利进行,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
超级计算机
处理大量资料与高速运算的电脑
01 简介
03 组成结构
目录
02 发展背景 04 维护
05 应用介绍
07 超算排名
目录
06 发展前景
超级计算机(Super computer),是指能够执行一般个人电脑无法处理的大量资料与高速运算的电脑。就超 级计算机和普通计算机的组成而言,构成组件基本相同,但在性能和规模方面却有差异。
超级计算机工作原理简析
超级计算机工作原理简析超级计算机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它能以极高的速度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
本文将简要分析超级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介绍其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
一、超级计算机的概述超级计算机是指性能超出一般计算机的巨型计算机系统。
它具有巨大的计算能力和高度并行的特点,能够支持海量数据处理、模拟仿真和复杂计算等应用。
二、超级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超级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并行计算超级计算机通过并行计算技术实现高性能计算。
它采用了多处理器和多核心的设计,每个处理器或核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提高了计算速度。
并行计算技术包括共享内存和分布式内存两种模式,它们可以实现任务的分配和协同计算,充分利用系统的计算资源。
2. 高速互连技术超级计算机采用高速互连技术实现处理器之间的通信。
这些通信技术包括光纤互联、高速总线、互联网络等,能够提供低延迟和高带宽的数据传输能力。
高速互连技术在超级计算机中起到了将各个节点连接起来的重要作用,以保证数据的高效传输和计算任务的协同处理。
3. 大规模存储系统超级计算机拥有大规模的存储系统,用于存储海量的数据和计算任务。
存储系统一般分为磁盘存储和内存存储,可以提供高速的数据读写能力。
超级计算机的存储系统还会采用高可靠性的设计,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超级计算机的关键技术超级计算机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1. 并行算法超级计算机需要使用并行算法来实现任务的划分和并发计算。
并行算法通常是指将一个大问题划分为多个小问题,由多个处理器或核心并行计算,最后将结果合并得到最终结果。
并行算法的设计需要充分利用系统的并行计算资源,以提高计算速度。
2. 优化编译器超级计算机需要使用优化编译器来将程序代码转化为高效可执行的机器指令。
优化编译器可以对代码进行静态分析和优化,如循环展开、向量化优化等,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3. 超级计算机操作系统超级计算机需要具备高性能的操作系统,以管理和调度系统资源。
超级计算机的原理和架构
超级计算机的原理和架构超级计算机,又称为高性能计算机,是一种用于处理大量数据和计算复杂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它具有极速的计算能力、高度的系统可靠性和部件容错性以及优异的性能表现,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工程、医学研究,天气预报,金融分析等领域。
超级计算机的原理和架构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着手,逐一简要介绍。
一、硬件架构超级计算机的硬件架构与一般的计算机不同,为了保证其高效率和高可靠性,超级计算机采用了以下特殊的硬件架构:1.并行架构并行处理是超级计算机的主要特点之一。
它采用多处理器系统,将任务分成若干个小部分,由多个处理器并行处理。
这种方式大大提升了计算效率。
超级计算机的核心部分是由成千上万个处理器和大量的存储器组成的,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2.存储系统存储系统是超级计算机的核心部分之一。
传统的存储器由CPU 和存储媒介组成,超级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则采用了分布式存储、高速缓存等多种技术。
超级计算机的存储器容量很大,以满足海量数据的需求。
3.互连网络超级计算机中的处理器和存储器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这个网络被称为互连网络。
互连网络采用高速公共总线、高速交换机等架构,以达到高带宽、低延迟、高吞吐量的数据传输。
二、软件架构超级计算机的软件架构是由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组成的。
在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与普通计算机是完全不同的,需要特殊的软件支持。
超级计算机采用了以下几种软件架构:1.操作系统超级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一个特殊的操作系统,它必须支持并行处理,并能在高速互连网络下提供高效传输服务。
同时,操作系统还必须能够有效管理大规模的任务和资源,保证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2.应用软件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通常是科学计算、工程仿真等任务型应用。
这些应用程序通常需要十分严密的算法和数值计算,因此需要特殊的高性能计算库和数值分析库支持。
此外,应用程序还需要与计算机的硬件架构相适配,才能达到最优性能。
3.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超级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级计算机作业管理系统概述
多媒体技术数码世界 P.40超级计算机作业管理系统概述张健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摘要:超级计算机的资源调度、作业管理、记账数据统计是通过作业管理系统实现的,目前比较流行的作业管理系统有Slurm、PBS和LSF,未来为了应对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挑战,作业管理系统需要加强对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
关键词:作业管理系统 Slurm PBS LSF1.引言超级计算机是通过高速互联网络连接并由多个独立计算节点组成的超大型计算机。
高速互联网络是计算节点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通道。
每个计算节点包含独立的CPU、内存和操作系统,所有计算节点通过挂载分布式共享存储的方式使用同一套存储。
超级计算机的这种结构,使得既可以满足单机用户的小规模串行任务需求,也可以满足科研、企业用户的大规模并行任务需求。
在超级计算机上给用户提供资源调度、作业管理、记账分析等功能的软件,就是作业管理系统。
2.作业管理系统超级计算机上有成百上千的用户,假设每个用户提交十个作业,那么作业的规模就会成千上万,这些作业有串行的、有并行的,有交互式的、有批处理的,有计算密集型的、有I/O密集型的,这些作业都会对超级计算机的资源造成争抢。
所以,超级计算机需要一种管理软件,用于对用户的作业进行实时响应、调度以及管理,同时,为了保障超级计算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应该具有作业监控、作业记账、作业统计和历史作业查询的功能,这个软件就是作业管理系统。
一个好的作业管理系统不仅要求保证计算集群有高的吞吐率、高的响应速度,还应提供调优过的作业调度策略来提高用户作业响应速度和执行时间。
目前在超级计算机上使用较多的作业管理系统有Slurm、PBS和LSF。
3. SlurmSlurm是LLNL等开发的一种开源作业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支持细粒度资源选择的资源分配、基于综合优先级的作业调度、提供快速加载大规模并行任务的加载命令、基于检查点的自动作业容错、节点空闲后自动降低功耗等。
超级计算机原理
超级计算机原理超级计算机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其原理和结构与普通计算机有着很大的不同。
超级计算机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解决复杂的科学和工程计算问题,通常用于气象预报、地震模拟、核能研究等领域。
超级计算机的原理包括硬件结构、并行计算、存储系统等多个方面。
首先,超级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是其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普通计算机相比,超级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更为复杂,通常包括多个处理器、大容量内存、高速互联网络等。
这些硬件组件的协同工作,使得超级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任务。
其次,超级计算机的并行计算原理是其高性能的关键。
并行计算是指将一个大的计算任务分解成多个小的子任务,然后由多个处理器同时进行计算,最后将结果合并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
这种并行计算的原理使得超级计算机能够大幅提高计算速度和效率。
另外,超级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也是其原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级计算机通常配备了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包括高速磁盘阵列、大容量磁带库等。
这些存储设备能够满足超级计算机对大规模数据存储和访问的需求,保证了计算任务的顺利进行。
除了硬件结构、并行计算和存储系统,超级计算机的原理还涉及到操作系统、编程模型、算法优化等多个方面。
操作系统需要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调度超级计算机的硬件资源,编程模型需要能够充分发挥并行计算的优势,算法优化需要能够提高计算任务的效率和精度。
总的来说,超级计算机的原理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领域,涉及到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只有深入理解超级计算机的原理,才能够充分发挥其高性能计算的优势,解决更加复杂和挑战性的科学和工程计算问题。
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将继续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超级计算技术的硬件基础介绍
超级计算技术的硬件基础介绍超级计算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技术,用于解决复杂的科学、工程和商业计算问题。
在超级计算中,硬件基础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超级计算技术的硬件基础,包括处理器、内存和网络互联等。
处理器是超级计算的核心组件之一。
常见的超级计算机处理器包括多核处理器和向量处理器。
多核处理器将多个处理核心集成在一个芯片中,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线程,提高计算效率。
向量处理器则通过扩展指令集和并行计算来加速向量化和矩阵运算等科学计算任务。
除了处理器,超级计算机还需要大容量的内存来存储计算数据和运行程序。
超级计算机通常使用高速缓存和主存储器来满足高性能计算的需求。
高速缓存是位于处理器和主存储器之间的中介存储器,用于加速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主存储器则是计算机的主要存储空间,存储着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网络互联技术是超级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超级计算机通常由多个计算节点组成,这些计算节点通过高速的网络互联起来,共同协同工作。
高性能计算网络需要具备低延迟和高带宽的特点,以实现节点之间的快速数据传输和通信。
超级计算技术的硬件基础还包括存储系统和输入/输出设备。
存储系统用于存储大规模的数据,包括中间结果和计算结果。
超级计算机通常采用并行文件系统来提供高效的文件存取。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用户交互和实现数据输入输出操作。
超级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通常采用高速网络、磁盘阵列和高性能存储器等技术。
除了以上提到的硬件组件,超级计算技术还需要专门的操作系统和编程模型来支持高性能计算。
超级计算机使用的操作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可扩展性和并行性,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调度计算资源。
编程模型则是开发超级计算应用程序的基础,它提供了并行计算和任务调度等功能,使得程序可以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实现高性能计算。
总结起来,超级计算技术的硬件基础包括处理器、内存、网络互联、存储系统和输入/输出设备等。
这些硬件组件相互协同工作,通过高性能的硬件设计和优化,使得超级计算机能够实现高速、高效的科学计算。
超级计算机工作原理简析
超级计算机工作原理简析超级计算机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具有极强的计算能力,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天气预报、空气动力学等领域。
本文将对超级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分析。
一、超级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超级计算机由多个处理节点、内存、存储器和通信网络构成。
每个处理节点都包含多个处理器核心,能够并行处理大量的任务。
内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用于大规模数据的长期保存。
通信网络负责处理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二、并行计算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来源于其在多个处理器核心上同时执行任务的能力,即并行计算。
并行计算通过将任务分解成更小的子任务,并将这些子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处理器核心同时执行,从而提高计算速度。
在并行计算中,存在两种主要的并行模式:数据并行和任务并行。
数据并行将数据分割成不同的部分,交给不同的核心并行处理,而任务并行则是将不同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核心同时执行。
这两种并行模式可以同时应用于超级计算机中,实现更高效的处理能力。
三、并行编程模型为了实现并行计算,超级计算机采用了一种称为并行编程模型的方法。
并行编程模型指定了开发人员在编写程序时如何将任务分解并分配给不同的处理器核心。
常见的并行编程模型包括MPI(消息传递接口)和OpenMP(开放多处理)等。
MPI用于实现分布式内存的并行计算,开发人员需要将任务划分为不同的进程,并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和协调。
而OpenMP则适用于共享内存的并行计算,开发人员可以使用指令注释来指定并行任务,并利用共享内存进行数据共享和同步。
四、超级计算机的挑战虽然超级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但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超级计算机的能耗较高,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
其次,超级计算机的维护和管理成本也很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
此外,超级计算机的应用也面临着编程复杂性和可扩展性的问题。
并行编程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开发人员需要具备并行编程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加,超级计算机的性能扩展也面临一定的限制。
魔方内存盘
大家会看到,主界面上方就2个按钮,一个是创建(导入)内存盘,一个是界面的刷新////////创建内存盘:点击“创建内存盘”,选择是打开已经存在的内存盘还是新建一个,这里我们选择新建~指定一下内存盘保存的路径(为啥要保存呢?因为如果有时候需要在盘里存储些东西,而不是默认的,重启后内存盘里的东西都还原到空盘状态)指定下内存盘的大小,内存宽裕的,可以大一点(比如1G+),内存小的,也可以用128M+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机制原因,32位系统的,无法创建大于2G的内存盘。
你32位了,也别指望用太大的内存盘啦~目前魔方内存盘还不支持32位系统里,提取3.25G左右以外的内存来使用)最后指定一下盘符,比如Z盘,选择创建即可////////初始化内存盘:创建完内存盘后,默认是加载了该内存盘~就犹如你多加了一块新的硬盘分区,系统会提示你进行初始化(格式化)此时在弹出对话框里选择格式化即可~(FAT32格式的,格式化后,初始的磁盘占用比较少,NTFS初始化后会占用几十兆空间,NTFS格式支持单个文件大于4G,FAT32不支持,不过一般创建的内存盘也没这么大哈)这样一来,内存盘就创建完了~如果遇到重启后提示再次格式化的,可以在格式化后,点击一次“保存”////////内存盘的应用:(A)内存盘有啥用?还记得魔方的移动系统文件夹功能吗?打开魔方优化设置大师====》系统设置====》系统文件夹设置====》如果内存宽裕的可以把哪些临时文件夹转移到内存盘来~如果内存不宽裕的,可以少转移一些,比如IE的缓存啥的~(需要注意的是,建议在创建的时候,勾选开机自动加载内存盘,否则如果转移了系统文件,开机时系统找不到内存盘的话,可能会报错啥的)12.30更新补充:转移后,请到内存盘里查看一下文件夹是否已经移动,如果生效了~点击一下保存按钮,把当前的初始化状态保存一下即可,否则可能会在重启后,丢失移动的目录(B)如果你有张千兆网卡和千兆交换机,想在2台电脑中传输数据~普通的硬盘无法达到千兆网卡的理论值,写入数据100M/S,而如果采用了内存盘,保存到内存盘中,那么轻而易举的可以瞬间提高传输(上传/下载)的速度~(C)如果你经常在网上下东东,比如电影啥的~又不想在自己的电脑里留下痕迹(比如被数据恢复),也可以在下载的时候,直接保存到内存盘,一来可以减少磁盘读写的速度(一次性保存到电脑上),二来可以不留痕迹(重启后消失,由于存储在内存中,重启后就找不到,也无法采用数据恢复了)(D)大家自己扩展吧~////////内存盘的状态:加载:内存盘加载到系统,开始使用卸载:内存盘从系统中卸下,停止使用保存:保存当前内存盘中的文件卸载并移除:卸载后,从列表中移除该内存盘,从系统中删除内存盘的镜像文件////////提示:如果遇到点击了加载、卸载、保存后,列表中的项目无变化,可以点击刷新列表进行刷新列表中的内存盘,带有右键功能,基本的设置也可以在右键中完成~加载完后,可以关闭内存盘程序,无需将程序驻留在系统中~魔方内存盘完全支持32位系统和64位系统内存盘加载后会占用空闲内存,比如你有6G内存,使用了3G,还有3G闲着咋办?创建了1G内存盘后,已用内存会变成4G,空闲内存会变成2G~=================================================感谢古之刃补充:如果遇到重启后,仍然提示需要格式化的,可以在格式化后,进行保存一次。
魔方-2高性能计算平台应用环境
魔方-2高性能计算平台应用环境1.简介魔方-2高性能计算平台是基于集群概念设计的大型计算机系统,由416台双路刀片式服务器组成,其整体计算能力理论峰值为399.36T flops (1Tflops即为每秒1012浮点计算)。
魔方-2系统每台服务器包含2颗英特尔志强E5-2680 v3处理器,每颗处理器包含12个处理器核心,计算主频2.50GHz,全系统合计9986颗处理器核心。
全系统包含三套内部互联网络,一套线速互联的Infiniband网络,一套千兆管理网络和一套IPMI网络。
2015年9月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完成安装后投入试运行。
本文主要介绍在魔方-2高性能计算平台上部署的应用软件和机器的使用方法及环境。
2.硬件环境计算节点的硬件配置如下:两路十二核Intel(R) Xeon(R) CPU E5-2680 v3 @ 2.50GHz Haswell处理器(每节点合计24核)每节点合计128GB内存Mellanox InfiniBand光纤网络魔方-2系统的存储分为两种:每个计算节点配备的本地硬盘和由存储节点建立的高速并行文件系统。
其中本地硬盘用于计算节点操作系统使用,用户的所有操作都应该在帐号所对应$HOME(该$HOME所在的位置为高速并行文件系统)下进行,用户登录时,会自动被引导到自己帐号的$HOME下面。
鉴于存储空间有限和数据安全的考虑,请用户务必做到及时下载计算结果文件并清理空间。
3.软件环境3.1.操作系统魔方-2系统的计算节点和前端接入节点的操作系统均为CentOS release 6.6 (Final),提供了一个标准的64位Linux操作环境(内核:2.6.32-504.el6.x86_64),用户需要事先适当熟悉命令行方式的基本Linux操作,特别是文件目录操作,并应该会熟练使用一种编辑器(vi或者emacs等)。
3.2.作业调度系统对于大规模超级计算机系统,为了有效利用众多处理器核心所提供的计算能力,必须有一个统一的作业管理系统,统一地跟用户交互,接收提交的各类计算任务,统一地分配计算资源,将各种各样的用户作业具体指派到节点上执行。
超级计算机的架构及其应用
超级计算机的架构及其应用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计算机的性能也在迅速提升,而超级计算机也因此应运而生。
超级计算机是一种拥有极高运算能力的计算机,可以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和计算复杂的问题。
那么,超级计算机的架构是怎样的呢?它又有哪些应用呢?下面就来一一探讨。
一、超级计算机的架构超级计算机通常由大量的处理器及相应的存储器组成。
这些处理器可并行工作,共同完成计算任务。
超级计算机的架构分为共享内存型和分布式内存型两种。
共享内存型超级计算机的处理器与存储器是共享的,所有的处理器都可以访问存储器,并且可以共享同一份数据。
这种架构适用于计算密集型任务,因为处理器可以同时访问同一份数据,并进行并行计算,从而提高运算速度。
而分布式内存型超级计算机则采用分布式计算的方式,每个处理器都有自己的存储器,相互之间并不共享数据。
这种架构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处理。
二、超级计算机的应用1. 天气预报超级计算机在天气预报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由于地球的气候系统非常复杂,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计算复杂的方程式,超级计算机才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
这些计算任务包括气象资料的采集和预测模型的建立,以及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2. 医学研究超级计算机在医学研究方面也有重要应用。
医学研究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进行复杂的计算,这些计算不仅可以帮助医学研究人员更好地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还可以为开发新药物提供重要参考。
3. 汽车工业在汽车工业方面,超级计算机可以模拟汽车的冲击测试,以及气流的流动和油耗等方面的计算。
这可以使汽车制造商更好地了解汽车的性能和设计,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 航空航天技术超级计算机在航空航天技术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模拟和分析飞机的性能和安全性,以及预测和排除各种可能发生的飞行事故。
总之,超级计算机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其强大的运算能力和高效的计算速度,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超级计算技术的存储和文件系统介绍
超级计算技术的存储和文件系统介绍超级计算机广泛用于处理大规模和复杂的科学和工程计算任务。
为了应对这样的工作负载,超级计算机需要高效的存储和文件系统。
存储和文件系统在超级计算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介绍超级计算技术中的存储和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架构和一些常见的技术。
存储系统是超级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的硬件和软件组成的集合。
存储系统需要具备高性能、高可用性和高容量的特点,以适应大规模计算任务所带来的巨大数据负载。
超级计算机通常使用分布式存储系统,其中数据分布在多个存储节点上,以提供更高的并行性和容错能力。
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一个关键的组件是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用于组织和管理存储系统中的文件和目录结构的软件。
文件系统提供了对数据的访问接口,允许用户和应用程序读取和写入数据。
在超级计算机中,文件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超级计算技术中常见的文件系统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并行文件系统:并行文件系统是一种针对超级计算机设计的高性能文件系统。
它允许多个计算节点并行地读写文件,以实现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低的访问延迟。
并行文件系统通常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其中文件数据被分散存储在多个存储节点上。
2. 数据布局和分配策略:超级计算机中的文件系统需要考虑数据的布局和分配策略,以保证数据的均衡访问和高并行性。
通常使用的策略包括条带化(striping)和副本(replication)。
条带化将文件分成多个条带,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存储节点上,以实现并行读写。
副本策略将文件的副本保存在多个存储节点上,提供冗余和容错能力。
3. 缓存和缓存一致性:为了提高文件系统的访问性能,超级计算机中常常使用缓存技术。
缓存允许将频繁访问的数据存储在高速存储介质中,以提供更快的访问速度。
缓存一致性则是指保证缓存中的数据与后端存储的一致性。
超级计算技术中常用的缓存一致性协议包括写回(write-back)和写直达(write-through)。
超算使用说明
超算使用说明超级计算机是一种高性能、高速度的计算设备,它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科学、工程和商业问题。
超级计算机的使用说明对于用户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种先进的计算技术。
用户在使用超级计算机之前需要了解它的基本特点和工作原理。
超级计算机拥有大量的处理器和内存,能够同时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任务。
它的运算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计算任务。
用户需要明确自己的计算需求,并选择合适的超级计算机来满足这些需求。
在使用超级计算机之前,用户需要准备好自己的计算任务。
这包括准备好输入数据、编写好计算程序等。
用户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完成的计算任务是什么,并将其转化为可以被超级计算机理解和执行的计算程序。
在编写计算程序时,用户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则和原则。
首先,用户需要使用适当的编程语言来编写计算程序。
常见的编程语言包括C、Fortran、Python等。
用户需要熟悉所选择的编程语言,并使用其提供的功能和特性来实现自己的计算任务。
用户需要注意编写高效的计算程序。
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非常快,但如果计算程序本身效率低下,就无法充分发挥超级计算机的性能优势。
用户需要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和数据传输,优化计算程序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以提高计算效率。
在编写计算程序时,用户还需要考虑并行计算的问题。
超级计算机通常拥有多个处理器,可以同时执行多个计算任务。
用户可以通过并行计算来提高计算速度和效率。
用户需要了解并行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计算程序中。
在使用超级计算机进行计算之前,用户还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用户需要将自己的计算程序和输入数据上传到超级计算机上。
用户可以使用超级计算机提供的文件传输工具或命令来完成这一步骤。
用户需要设置计算任务的参数和选项。
超级计算机通常提供了丰富的选项和参数供用户选择。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设置这些选项和参数,以获得最佳的计算结果。
在计算任务开始之后,用户需要关注计算的进展和结果。
超级计算机解密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系统
超级计算机解密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与性能也在快速提升。
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其中一种被誉为“超级计算机”。
本文将探讨超级计算机的定义、发展背景、运行原理以及其在解密方面的应用。
一、超级计算机的定义与发展背景超级计算机是一种硬件性能和运行速度超过普通计算机的高级别计算机系统。
其主要应用于解决复杂问题、进行大规模数据分析和模拟等计算密集型任务。
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被用于军事、天气预报和核武器研究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加,超级计算机逐渐成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气候模拟等领域的必备工具。
二、超级计算机的运行原理超级计算机的高性能与运行速度源于其独特的硬件结构与运算方式。
与普通计算机相比,超级计算机通常拥有更多的处理器核心、更大的内存容量和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
此外,超级计算机还采用了并行计算和分布式存储等技术,将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并同时执行,从而实现了更快速、更高效的计算过程。
三、超级计算机在解密方面的应用由于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处理速度,超级计算机在解密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
其中,破解密码是超级计算机解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密码是一种用于保护信息安全的方法,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密码算法逐渐暴露出不足。
超级计算机通过穷举、破译算法等手段,可以快速尝试各种可能的密码组合,并找到正确的密钥,从而突破密码保护,进而解密受保护的信息。
此外,超级计算机还能够应用于解密其他加密算法和编码系统。
例如,在网络安全领域,超级计算机可以分析和破解各种加密传输协议,如SSL/TLS。
通过对通信数据的拦截和解析,超级计算机可以识别加密数据背后的信息内容,从而帮助安全机构发现潜在的威胁和漏洞。
值得一提的是,超级计算机在解密领域的应用不仅限于攻击与破解,还包括防御与保护。
通过利用超级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研究人员可以开发更加安全和复杂的加密算法,从而提高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确保敏感信息不被未授权方访问。
超级计算机模型简介及其未来预测能力评估
超级计算机模型简介及其未来预测能力评估超级计算机是当今计算机领域的顶级装备,它们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优越的性能而闻名于世。
超级计算机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天气预报、医学科学、材料研究等,为人们提供了突破世界认知的机会。
本文将介绍超级计算机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其未来的预测能力评估。
超级计算机模型是一种专门设计用来处理复杂计算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它们由超过数万个处理器和大量存储器组成,采用并行计算的方式,使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庞大的计算任务。
与普通计算机相比,超级计算机模型能够运行更为复杂的算法和模型,以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计算结果。
超级计算机模型的核心原理是并行计算。
并行计算是一种将计算任务分配给多个处理器同时执行的计算方式。
通过将计算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并由多个处理器同时计算,超级计算机模型可以极大地加快计算速度。
这种并行计算的方式使得超级计算机模型成为解决复杂问题和进行大规模数据分析的理想工具。
超级计算机模型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计算任务,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和精确的模型。
超级计算机模型可以模拟大气运动、海洋流动等多个复杂的气象过程,并结合海量的观测数据,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天气预测。
这对于减少自然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超级计算机模型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科学领域。
通过模拟人体器官的运作过程,超级计算机模型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并优化治疗方案。
超级计算机模型可以模拟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帮助研发出更为安全和有效的药物。
此外,超级计算机模型还可以帮助解析基因组,促进基因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虽然超级计算机模型在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级计算机模型将会在计算速度、存储能力和算法设计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例如,新一代的超级计算机模型可以引入量子计算技术,以更快的速度进行计算。
超级计算机的数据存储与访问优化
超级计算机的数据存储与访问优化超级计算机是一种高性能、高速度的计算机,它在科研、工程计算和商业用途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这些应用中,数据存储与访问的性能对超级计算机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因此,为了实现超级计算机的最佳性能,必须优化数据存储与访问。
首先,超级计算机的数据存储方案应合理有效。
对于超级计算机而言,数据量通常非常巨大,因此需要采用高效的存储系统。
传统的硬盘存储在读写速度上相对较慢,因此,使用闪存或固态硬盘(SSD)来替代传统硬盘是一种常见的优化手段。
SSD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和更低的访问延迟,可以提高超级计算机的存储性能。
其次,超级计算机应使用高带宽的存储网络连接。
存储网络连接超级计算机与存储系统之间的通信,因此带宽对数据存储与访问的速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优化存储网络连接,可以使用高速以太网或光纤通道等高带宽的网络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从而加快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超级计算机的性能。
此外,合理的数据分布策略也是数据存储与访问优化的关键。
超级计算机往往由数千个处理器和存储单元组成,因此数据的分布方式会直接影响到计算和访问的效率。
为了优化数据的存储与访问,可以使用数据局部性原理,即将相关数据存储在物理上相邻的存储单元中,以减少数据的远程访问和网络通信。
此外,还可以使用数据预取技术,根据计算任务的特点提前将可能需要的数据加载到缓存中,以提高访问效率。
最后,在超级计算机中使用适当的数据压缩算法也可以提高数据存储与访问的性能。
数据压缩可以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并减少数据在存储系统之间的传输量,从而提高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效率。
选择合适的数据压缩算法是一项关键的决策,需要权衡存储空间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超级计算机的数据存储与访问优化是实现其最佳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有效的数据存储方案、高带宽的存储网络连接、合理的数据分布策略和适当的数据压缩算法等手段,可以提高超级计算机的存储性能,从而为科研、工程计算和商业应用等提供更高效的计算支持。
超级计算机的架构与应用领域
超级计算机的架构与应用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计算能力的不断追求,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的一种重要趋势和方向。
超级计算机的诞生对于人类的科技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本文将从超级计算机的架构和应用领域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深入探究超级计算机的各个方面。
超级计算机的架构超级计算机的架构是决定其性能和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超级计算机的架构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包括计算单元、内存和存储系统。
计算单元是超级计算机的核心,负责进行各种计算和处理的任务。
内存是记录数据和程序的临时存放地点,存储系统则是将数据长时间储存的地方。
超级计算机的计算单元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向量计算器和并行处理器。
向量计算器是一种能够高效执行向量计算的计算单元。
向量计算器能够同时执行多个浮点数字的乘法和加法操作,具有很高的计算速度。
而并行处理器则是一种能够将复杂计算任务分成多个小任务同时进行处理的计算单元。
并行处理器可以将任务划分成多个部分,然后分配给多个处理器同时处理,提高了计算速度和效率。
超级计算机的内存分为主存储器和高速缓存。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存储器,是指计算机运行中暂时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存储设备。
高速缓存是主存储器的一种延伸,是一种类似于副本的存储器,分布在计算单元和主存储器之间,用于存储最近被使用的数据和程序。
超级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可以分为磁盘存储和磁带存储。
磁盘存储是指通过磁盘或固态硬盘等设备进行存储。
磁带存储则是一种容量较大、价格低廉、存储介质长时间保存的存储方式。
超级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超级计算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气象学、地震学、流体力学、分子生物学、计算化学、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
其中,气象学和地震学是超级计算机的两个主要应用领域。
气象学是指研究大气现象、气候变化和气象预报等科学领域。
超级计算机能够对全球范围的气象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为气象预报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预测。
llama2 结构
llama2 结构Llama2 结构是一种高效的计算机处理架构,它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表现出色。
本文将介绍Llama2 结构的原理、特点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Llama2 结构的原理Llama2 结构是基于分布式内存的计算机处理架构,它采用了多层次的存储结构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Llama2 结构的核心是一个主内存,它由多个存储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存储单元和处理单元。
在Llama2 结构中,数据被分割成多个块,并分布在不同的存储节点上。
当需要进行计算时,计算任务会被分发到各个存储节点上的处理单元进行并行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传递回主内存。
二、Llama2 结构的特点1. 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Llama2 结构采用了并行计算和分布式存储的技术,能够同时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2. 灵活的扩展性:Llama2 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存储节点,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和计算需求。
3. 高可靠性:Llama2 结构采用了冗余存储和数据备份的机制,即使某个存储节点发生故障,数据也可以从其他节点进行恢复。
4. 低延迟:Llama2 结构通过减少数据的传输距离和增加计算资源,可以实现低延迟的数据处理。
5. 易于管理和维护:Llama2 结构提供了集中式的管理界面,可以方便地监控和调整系统的状态和配置。
三、Llama2 结构的应用1. 大数据分析:Llama2 结构在大数据分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并行计算和分布式存储,可以快速处理海量的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
2. 人工智能:Llama2 结构在人工智能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并行计算和分布式存储,可以加速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任务的训练和推理过程。
3. 云计算:Llama2 结构可以作为云计算平台的基础架构,为用户提供高性能、可扩展的计算和存储服务。
4. 科学计算:Llama2 结构可以应用于科学计算领域,加速复杂的模拟和计算任务,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高性能计算发展与应用》 2015年第三期 总第五十二期
测试软件: iozone3.43 测试参数:持续读、写以1M为单位的块,大小 为256G的文件
3.1 单节点读写性能测试:
/public/software/benchmark/iozone/3.430/gnu/iozone
= 989887.85 kB/sec
Min throughput per process
= 99435.57 kB/sec
Max throughput per process
= 109623.20 kB/sec
Avg throughput per process
而Lustre等并行文件系统的元数据IO节点也支持 冗余配置,但只支持一主一备的热备模式,正常工 作时只有主节点响应并行文件系统元数据请求,另 一台完全闲置,无论主节点负载多高备节点都无法 帮助分担;当主节点故障时,元数据服务切换到备 节点,切换时间通常达到5-10分钟,切换期间文件 系统服务停止,会造成计算节点上正在运行的程序 报错退出。
= 981319.53 kB/sec
Min throughput per process
= 94513.81 kB/sec
Max throughput per process
= 105813.58 kB/sec
Avg throughput per process
此外,管理员也可以通过命令行方式, ParaStor200存储系统对健康状态进行查询。
图3 ParaStor200存储系统健康状态,读写IO,存储使 用率情况
5. 小结
ParaStor200存储系统在上海超算装机完成至今已 有约2个月时间,期间除磁盘故障外,没有发生过其 它故障,运行稳定。
从ParaStor200存储系统的底层硬件架构来看,因 采用了多台X86服务器插硬盘的架构来替代传统的磁 盘阵列+机头的架构,较多的节省了成本,可尽一步 降低存储系统的预算。
2.2 多副本及纠删码数据保护技术 ParaStor200存储系统采用N+M:B纠删码数据保护
技术(可以理解成跨设备节点的RAID校验技术), 既能实现数据的高可用保护,又能提高存储系统的 利用率。N+M:B,N代表数据对象个数或数据分布磁 盘数量;M代表校验对象个数或容忍故障的磁盘数 量;B代表容忍故障的节点数量。
图2 ParaStor200存储系统的N+M纠删码数据保护示意 本次ParaStor200存储系统采用8+2:1的保护策
略,即8个数据对象匹配2个校验对象,这10个对象 根据哈希算法分布在不同数据控制的不同硬盘上, 这10块硬盘为一组,可以容忍2块硬盘同时失效而不 至于数据丢失;整套存储系统可以容忍1台数据控制 器失效而不至于数据丢失。在这种配置下,存储系 统空间利用率可达到80%。
70
《高性能计算发展与应用》 2015年第三期 总第五十二期
魔方-2超级计算机存储系统介绍
薛刚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 上海 201203 gxue@ssc.net.cn
前言
随着近年来数据的爆炸性增长,PB规模级的存 储系统已经越来越常见。而在高性能计算领域中, 90%以上的数据是非结构化数据。从目前来看,传统 的 SAN 和 NAS 存储架构已经无法满足高性能计算对 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的密集型 I/O 及海量并发访问 的需求。
由于采用8+2:1保护策略,ParaStor200存储系 统可以容忍2块硬盘同时失效。实际上2块硬盘“同 时”失效的概率非常低,因为当ParaStor200的1块硬 盘失效后,系统会在很短时间内在其它硬盘上自动 完成数据重建,重建完成后,ParaStor200又可以容 忍2块硬盘同时失效。数据修复过程完全无人值守。 用户只用定期更换故障硬盘即可,更换新硬盘后, ParaStor会自动进行底层数据迁移,平衡容量。
= 98155.82 kB/sec
Min xfer
Hale Waihona Puke = 3749888.00 kB
测试结果:
总进程数
4
写kB/sec
1048032.43
读kB/sec
981558.17
3.2 16节点读写性能测试: nohup /public/software/benchmark/iozone/3.430/gnu/
为解决传统存储架构成为高性能计算的性能 瓶颈,此次魔方-2超级计算机使用了基于对象集 群文件系统存储架构,曙光ParaStor200存储系统。 ParaStor200存储系统,打破了传统的存储软(文件系 统)、硬(磁盘阵列)分离的模式,将后端磁盘与 分布式文件系统融为一体,提供面向文件级别的存 储服务。
oStor介绍:用于提供数据存储空间,内嵌高性 能数据存取引擎,并行处理所有客户端的数据访问 请求,支持以多个oStor节点间冗余方式进行数据保 护;oStor配置:双路Intel Xeon E5-2620 v2处理器 /64GB内存/56 Gb IB网络
oApp介绍 :向应用提供符合 POSIX语义数据访 问接口。
a112 /public/a public/software/benchmark/
iozone/3.430/gnu/iozone
……
测试结果:
总进程数
64
写kB/sec
11618754.77
读kB/sec
6359492.03
4. ParaStor200存储系统的监控管理
ParaStor200存储系统提供基于WEB的图形化 监控管理界面,提供系统配置管理、监控告警等功 能,方便用户实时监控系统的状态,简化了安装和 维护过程,提高了管理效率。
2.4 全冗余架构,无单点故障 ParaStor200存储系统为非对称多集群架构设计,
系统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采用集群架构设计,能够 确保整套存储系统在任何组件失效时,都能够保持 业务的连续性和用户的正常数据访问。当单台索引 控制器oPara、管理控制器MGR、数据控制器及磁盘 (2块)同时发生故障时,ParaStor200存储系统仍然 可以正常使用。此外,ParaStor200存储系统的数据传 输网络也支持冗余网络结构,多套数据网络支持故 障切换(IB网络、万兆以太网络、千兆以太网络)和 负载均衡。
-r 1m -s 256g -i 0 -i 1 -+n -w -t 4
Children see throughput for 10 initial writers =
1048032.43 kB/sec
Parent sees throughput for 10 initial writers
与传统磁盘阵列RAID保护技术相比,使用
71 交流之窗
N+M纠删码技术,ParaStor200存储系统可以实现数 据重建无人值守,比如深夜磁盘出现故障,传统 RAID要立即人工更换磁盘,而ParaStor200只要有剩 余空间就可以自动进行数据重建;ParaStor200的数据 重建并发进行,1TB数据半小时内重建完成,而传统 RAID的重建时间可能长达10小时到1天以上,而且 RAID在数据重建期间磁盘负载很重,很容易出现雪 崩效应,即继续出现磁盘损耗,导致RAID降级甚至 数据丢失。
2.1 采用元数据和数据分离的结构 ParaStor200存储系统的元数据结构采用元数据和
数据分离的非对称式结构,这也是国际主流的并行
存储系统架构,元数据和数据分离有助于提升存储 系统的性能和扩展性。
ParaStor200存储系统可以同时支持多台元数据 控制器(索引控制器)组成元数据集群(目前配置 2台),每台元数据控制器均为Active在线状态,正 常工作时负载均衡并行文件系统客户端的元数据访 问请求,一台元数据控制器出现故障时,其它元数 据控制器分担其工作负载,接管时间非常短,且为 在线切换,不中断正在进行的IO请求,不影响并行 文件系统的业务运行。元数据存储采用RAID6保护的 SSD高速磁盘以提高元数据访问性能。
2.3 Scale-out 扩展方式 Scale-out扩展方式是指性能随容量增加而线性增
长。在ParaStor200存储系统中,可以通过添加数据控 制器oStor的数量,来获得更大的存储容量,及更高 的IO聚合带宽。
ParaStor200存储系统的横向动态扩展特性打破 了传统架构的扩展限制,系统容量可以动态扩展至 EB级。按需购买存储容量,减少了的一次性投资成 本。在增加了新的数据控制器oStor后,条带化技术 将 I/O 操作均匀分布到多个数据控制器,为数据提供 了多个并行传输通道,并行化的I/O有效地提高了存 储系统的读写带宽和IOPS,从而实现最高达数百GB/ s的吞吐量。系统聚合IO带宽随系统容量的增加呈线 性增长,可满足由于用户应用规模的不断增长而带 来的容量和性能的需求。
我们在使用中也发现在一些小的问题,比如用 户磁盘限额quota的精确度不够,有时会偏痉20%左 右;替换故障磁盘后,需要人工执行命令等,这需 要曙光公司进一步解决。
= 104803.24 kB/sec
Min xfer
= 3804160.00 kB
Children see throughput for 10 readers
= 981558.17 kB/sec
Parent sees throughput for 10 readers
iozone -s 256g -r 1m -c -i 0 -i 1 -t 64 -+n -+m /public/ a/ma >& iozonetest &
a111 /public/a public/software/benchmark/
iozone/3.430/gnu/iozone
……
图1 ParaStor200存储架构图
2. ParaStor200存储系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