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布局 的竞争优势分析 Microsoft Word 文档
产业一体化逻辑
产业一体化逻辑产业一体化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它通过整合不同产业的资源、技术、市场等要素,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增长潜力。
产业一体化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产业一体化的逻辑是基于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
在传统的产业链中,每个产业都有自己的供应链和价值链,相互之间独立运作。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单一产业的竞争力逐渐减弱,而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却能够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优势。
产业一体化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各个产业之间的资源互补性较强。
通过产业一体化,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农业产业和制造业可以通过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的价值提升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也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
产业一体化可以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和融合可以促进技术的交流和创新的合作。
通过产业一体化,可以打破传统产业之间的壁垒,实现技术和知识的共享,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加快。
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之间的融合成为可能,通过共享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传统产业可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
产业一体化可以扩大市场和提高竞争力。
通过产业一体化,不同产业之间可以形成更大的市场规模和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这不仅可以带动产业发展,还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例如,汽车产业与电子产业的融合,可以实现智能汽车的开发和生产,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化出行的需求,扩大汽车市场规模。
产业一体化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产业一体化,可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例如,中国的珠三角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例子。
珠三角地区通过发展电子、制造、金融等产业的融合,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一体化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SWOT分析表格WORD模板
SWOT分析表格WORD模板篇一:SWOT分析模型 Word 文档SWOT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SWOT Analysis)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
SWOT 分析模型简介在现在的战略规划报告里,SWOT分析应该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工具。
来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并让企业的战略变得更加明朗。
[编辑]SWOT模型含义介绍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即优劣势)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
1、机会与威胁分析(environment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过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企业所处的环境更为开放和动荡。
这种变化几乎对所有企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环境分析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企业职能。
环境发展趋势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示环境威胁,另一类表示环境机会。
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公司的竞争地位受到削弱。
环境机会就是对公司行为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该公司将拥有竞争优势。
对环境的分析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产业链优化与布局
产业链风险识别与防范
产业链风险监控与更新
1.持续风险监控:定期对产业链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及 时发现新的风险点或已有风险的变化。 2.风险信息更新:根据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数据,及时更新对产 业链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措施。 3.风险应对调整:根据风险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防范策略, 确保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还需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调整优化。
产业链优化与布局
产业链风险识别与防范
产业链风险识别与防范
产业链风险识别
1.风险分类识别:首先需要明确产业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类型,如供应风险、需求风险、财务风险 、技术风险等。 2.风险源头追溯:通过分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找出风险的源头,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范 。 3.风险量化评估:利用数据模型和统计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以便更准确地了解风 险的大小和影响。
1.绿色环保技术引入:积极推广环保技术,提高产业链环保水平,降低能耗和排放。 2.循环经济发展:加强资源回收再利用,实现产业链内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绿色产业链构建: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环保产业链,推动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还需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整理。
1.横向整合:同行业企业间的合并或合作,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资源共享。 2.纵向整合:上下游企业间的整合,以确保供应链稳定,降低成本。 3.跨界整合:不同行业间的企业合作,以创新商业模式,开拓新的市场机会。
产业链协同与整合机制
▪ 产业链协同与整合的成功因素
1.企业间需建立信任机制,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2.需具备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 3.政府部门需提供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 产业链的重要性
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例分析
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例分析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例分析产融联盟吴志岗1.产业链整合的提出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由于廉价劳动力丰富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外资进入,中国逐步成为跨国企业的生产基地。
而单纯的产品制造本身不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以及品牌建立,因此中国走上一条以单纯产品制造为主的制造业发展之路。
然而正是因为产品制造的低技术复杂度和无品牌纯代工的策略,使得生产制造成为整个产业链中中利润最小的环节。
例如“代工帝国”富士康的母公司,台湾上市公司鸿海集团的利润率,从2006年的%降到2011年第二季度的%水平1。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制造利润的不断走低,如何摆脱中国制造业的产业格局困境,成为近年来不断被讨论的话题。
其中有不少人认为产业链整合是制造业的出路,而支持这一观点的郎咸平教授则了提出“6+1产业链”2理论,认为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整体垂直整合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困境摆脱欧美企业控制的出路。
但产业链整合是否真的是拯救中国制造业的一剂良药本文阐述中国制造业的整整困境所在,以及产业链整合策略为企业带来的利弊。
2.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例分析产业链整合思想的核心是企业从初期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物流配送,以及最后的批发与零售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做垂直整合,形成“全产业链”。
产业链整合力求解决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如下问题:(1)摆脱低利润的制造环节,整合后拥有更多创造利润的空间;(2)摆脱过去对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塑造的忽视,增加产品和企业的附加价值;(3)通过整合前端供应商和物流,把握更多的成本控制筹码;(4)打破国外品牌在定价策略上的垄断,控制零售渠道,让企业享有定价权;可见产业链整合策略若能实施,将大为加强企业和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拥有2000亿美元和15%年增长率的零售巨头沃尔玛集团,并非只是一家零售企业,其在中国就拥有1800种以上的自有品牌产品,范围涉及食品,电器,家居用品,服装等。
芯片行业的产业链布局与竞争优势
芯片行业的产业链布局与竞争优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芯片作为现代电子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全球高技术产业中的关键领域之一。
芯片行业的产业链布局和竞争优势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芯片行业的产业链布局和竞争优势进行讨论。
一、芯片行业的产业链布局芯片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中游的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以及下游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和终端用户。
在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1. 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主要提供芯片制造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硅片、掩膜、化学品等。
这些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芯片的品质和性能,因此在芯片行业的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
2. 中游的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中游的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是整个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它们负责芯片的设计、研发和生产。
芯片的设计是关键一步,它决定了芯片的功能和性能。
而制造环节则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工艺,确保芯片的质量和稳定性。
3. 下游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和终端用户下游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和终端用户是芯片行业的最终消费者。
他们将芯片作为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进行集成和组装,进一步生产出各种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等。
终端用户则是使用这些电子产品的个人或企业。
二、芯片行业的竞争优势芯片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上。
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芯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芯片制造商需要不断进行研发和创新,推出具有更高集成度、更低功耗和更高性能的芯片产品。
技术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帮助其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2. 规模效应由于芯片行业的研发和制造需要巨大的投资,拥有规模效应的企业可以平摊固定成本,降低芯片的生产成本。
同时,规模较大的企业还可以通过采购优势和供应链优势获取更好的原材料和设备价格,提高整体竞争力。
3. 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是芯片行业的一大竞争优势。
(完整word版)案例11.宝洁公司和沃尔玛联盟
宝洁公司和沃尔玛的产销联盟案例分析1.内容提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流通产业链中的主导权从生产方转移到了零售商‚宝洁公司的垄断地位开始动摇。
同时‚沃尔马由于销售和配送成本过高‚很难单独应对国外企业的挑战。
于是双方建立起紧密的产销合作‚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共享及交易的自动化‚同时宝洁公司改革原有的品牌管理制度‚建立起价值管理制度。
通过合作‚双方降低了费用和风险‚宝洁还建立起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本案例重点体现了产销结合供应链的以下优势:①通过信息共享及信息系统的采用‚降低了供应链的成本和不确定性;②MMI管理策略的实行‚提高了制造商的生产柔性‚使零售商专营核心业务;③通过单环节交易制度的建立‚缩短了供应链的长度‚在降低牛鞭效应的同时‚节省中间环节费用‚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2. 背景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前‚宝洁公司作为美国大型生产商‚拥有强大的经营实力和销售队伍‚在销售政策上也一直采取强硬的态度‚常常利用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垄断地位和权力严格地控制下游的经销商和零售商‚并迫使后者在日常经营中贯彻自己所制定的营销战略和各种相应的规定。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流通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的背景是随着大规模零售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连锁店的规模和实力大为增强‚同时由于零售企业形成了完备的流通信息网络‚从而相对于商品供给方逐渐拥有了信息上的优势。
因此‚整个流通产业链中的主导权已经从生产方转移到了零售商‚其结果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生产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供给全国品牌( National Brand )的大型生产商与拥有强大销售力和商品调达系统的大规模连锁零售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对峙关系‚这无疑给整个社会经济和流通产业带来了动荡和不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企业的竞争力。
在上述背景和原因下‚宝洁公司再像以前那样采取压迫式的销售方式显然已经行不通‚其结果只能是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因此企业的长远发展面临挑战。
供应链中的企业竞争力
供应链中的企业竞争力让我们先来定义一下供应链。
它不仅仅是从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制造到分销,以及最终产品交付给消费者的整个过程,它更是企业运营、财务和市场等多方面综合协调的结果。
因此,供应链管理并不仅仅是物流管理,它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企业管理。
在我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曾参与过多家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工作。
我发现,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够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竞争优势:1. 成本的降低:通过优化供应链,企业能够降低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从而提高整体的盈利能力。
例如,通过集中采购、长期合同和批量采购等策略,企业能够获得更低的采购价格,减少库存成本和物流成本。
2. 效率的提升: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物流效率,缩短产品从设计到交付的时间,满足客户对交期的要求。
例如,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等手段,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规划物流路线、提高运输工具利用率、缩短运输时间等方法,企业能够提高物流效率。
3. 质量的保证: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确保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例如,通过严格供应商评价和选择、建立原材料质量追溯体系等手段,企业能够确保原材料的质量;通过加强生产过程监控、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等方法,企业能够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
4. 市场的响应能力: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如需求波动、供应中断等,从而减少潜在的业务风险。
例如,通过建立灵活的产能调整机制、多元化供应商体系、库存管理策略等手段,企业能够应对需求波动和供应中断的风险。
5. 客户满意度的提升: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交期和服务水平,企业能够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加市场份额。
例如,通过提供定制化产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等手段,企业能够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1. 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包括采购、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
心得体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安全性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安全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落地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等加速了全球价值链重构,有效管理和应对产业链风险成为各国的重要关注点。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关系到我国更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新趋势,必须把增强产业链竞争力和安全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间断深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个是产业链供应链朝着区域化、近岸化、本土化方向调整。
回溯过去几十年,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布局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为基本逻辑,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优生产方案。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产业安全渐渐上升为各国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跨国公司日益重视产业就近生产和布局,以控制产业链过长带来的“断链”风险,区域内贸易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
第二个是全球制造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制造业带来了深刻变革,不间断改变着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对设计、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全过程进行赋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是各国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以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
高技术制造业代表着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是引领经济增长、维护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各国积极布局高技术制造业,力图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实现产业不间断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攀升,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当前,我国制造大国地位不间断巩固,体系完整优势更加凸显,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具备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能,部分产业在国际市场的质量、品牌等方面已具备明显竞争优势,市场份额一直不间断扩大。
最全产业链的优势
最全产业链的优势
上期内容我给大家说了最全产业链的优势,总结起来就两点:一是低成本,二是高效率。
不过我们不说日美企业会不会搬走,我们说这些企业为什么会来。
第一,为了低成本
制造业并不是什么暴利行业,当然有少部分实现技术垄断的除外,大部分都是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既然是这样,低成本对企业来说就非常重要。
一直有一种说法,说是我国人力成本、土地价格不断上涨,所以低成本优势已经不存在了。
其实低成本优势还在,只不过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因为企业的经营成本不仅仅包括人力成本,还有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各种税费、地租、物流成本等等。
所以一两项上升,我们可以努力降低其他几项,反正就是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这项不行我们就降其他项,整体保持住优势就可以了。
这几年我国一直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且做的还挺不错,所以才吸引不少外资来国内建厂。
第二,为了高效率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为了满足市场需要企业生产的商品就越来越小量多样,这就要求企业经常调整生产,调整生产的速度就决定了企业生产新产品的速度,也就决定了企业赚钱的速度。
而这个速度绝不是由企业自己决定,原材料企业的反应速度,下游分销渠道的反应速度,物流的速度,这些外部因素影响也很大。
这些企业既然来了我国,让他们走有没有可能?有,那这些企业走了之后必然就失去了成本和效率两个优势,企业的竞争力必然下降,大家都知道制造业现在有多难,这些企业还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吗?
实际上我倒是认为,这些企业不但不会走,更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会从日本、美国搬来我国,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下期再说。
区域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解析
区域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解析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地区之间的产业竞争日益激烈。
区域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产业链和政策支持等方面解析区域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首先,人力资源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数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
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了地区的竞争力。
此外,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选择投资地时也会考虑当地的人力资源,因此一个地区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能够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投资。
其次,技术创新是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竞争优势之一。
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一个地区如果能够培育和吸引创新人才,并且拥有研发机构和科研基地,将能够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优势。
此外,技术创新还能够为地区吸引投资提供竞争力,因为跨国公司通常愿意将研发中心设立在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
产业链是区域产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竞争优势。
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生产商、组装制造商和销售商等各个环节。
一个地区如果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各个环节之间形成紧密的配合和合作关系,将能够实现规模效益和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
此外,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还有利于构建地区的产业生态系统,促进创新和产业升级。
最后,政策支持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竞争优势之一。
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和措施来引导和支持产业的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能够提供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条件,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此外,政府还能够通过培训人才、改善基础设施、提供专业服务等方式,提高地区产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产业链和政策支持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竞争优势。
一个地区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和优势,将能够实现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目标。
然而,不同地区之间的优势不同,因此每个地区都需要深入分析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以实现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word精品文档7页
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引言:经济全球化,数年前就冲击着我们的耳膜,已经不再陌生。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推动了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使各国从中获得规模效益和国际分工的利益,可以说,它是“一艘不得不乘坐的船”。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然而,居安思危,冷静下来思考,我们在这股浪潮中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世界工厂外资人口坎昆会议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一、持续高增长的背后——面临“南北”两方的夹击1979-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9.5%,为世界之最,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贸易地位也由1979年的世界第27位上升至目前的第4位,并在2019年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进口国,吸引外资自1993年以来连续处在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的首位,截至2019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5015.76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在这如此骄人的“硕果”中所起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我们在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分得了经济利益的“蛋糕”。
然而,辉煌的背后我们却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南北两方的夹击。
自2019年尤其是9.11事件以后出现了世界性通货紧缩,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济滞胀甚至出现下滑,就业压力增大,而中国却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发达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市场,加大了对国外产品的歧视力度,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采用了更为隐蔽的方式如环境保护措施、技术认证与安全标准、反倾销、保护知识产权等。
作为始作俑者的发达国家将矛头大多对准发展中国家,近几年发达国家对中国提起了多起涉及倾销、环保、技术标准的出口贸易的诉讼案,这是我们不得不应对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已有大批发展中国家走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发展战略,从而导致了一般制造业生产的生产能力过大和激烈竞争,这一发展战略走到了一个困难的阶段。
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供应链的优化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在企业竞争中的优势,并分析实现这些优势的关键因素。
一、灵活响应灵活响应是供应链优势的核心。
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挑战,而供应链的灵活性能够使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灵活响应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降低库存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实现灵活响应的同时,企业还需通过信息共享、合作协调等手段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密切联系。
二、全球化布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
通过合理布局,企业能够利用全球资源的优势,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同时,全球化布局还可以加强企业与市场的联系,拓展市场份额,提高品牌影响力。
但是,实施全球化布局也需要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如文化差异、供应链安全等问题,需谨慎考虑。
三、供应链协同供应链协同是实现供应链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必须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高效运营和卓越绩效。
通过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方式,企业能够有效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供应链协同还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供应商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在提升供应链竞争优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收集、分析和利用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实现实时的供应链管理。
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供应链管理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可见性、可靠性和灵活性,从而增强竞争优势。
五、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企业获得供应链竞争优势的基础。
通过识别和降低供应链中的各项成本,企业能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产品价格,增强市场竞争力。
成本控制还需要企业与供应链各环节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寻求成本降低的机会,如合理采购、优化运输和仓储等。
供应链竞争优势分析
供应链竞争优势分析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
一个高效、灵活的供应链不仅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还能够增强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供应链竞争优势,并探讨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一、供应链整合与协同供应链整合是指企业将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如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通过有效的协调和合作,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
这种整合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降低库存成本,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1. 供应商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供应商的信誉、质量、价格和服务等方面,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内部流程优化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内部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包括改进生产计划、优化生产线布局、提高员工培训等方面。
通过内部流程的优化,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3. 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企业需要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还应该注重客户的反馈和意见,以便不断改进供应链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供应链创新与技术应用1. 物联网(IoT)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时监控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状态,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通过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实时了解库存水平、物流状态等信息,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2. 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企业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在供应链管理中,大数据分析可以用于预测市场趋势、优化库存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等方面。
三、供应链风险管理1. 多元化供应商策略为了避免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企业应该采取多元化供应商策略。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与多个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以降低供应链风险。
2. 应急计划与灾难恢复企业需要制定应急计划和灾难恢复方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对供应链的影响。
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例分析
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例分析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例分析产融联盟吴志岗1. 产业链整合的提出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由于廉价劳动力丰富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外资进入,中国逐步成为跨国企业的生产基地。
而单纯的产品制造本身不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以及品牌建立,因此中国走上一条以单纯产品制造为主的制造业发展之路。
然而正是因为产品制造的低技术复杂度和无品牌纯代工的策略,使得生产制造成为整个产业链中中利润最小的环节。
例如“代工帝国”富士康的母公司,台湾上市公司鸿海集团的利润率,从2006年的5.9%降到2011年第二季度的2.0%水平1。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制造利润的不断走低,如何摆脱中国制造业的产业格局困境,成为近年来不断被讨论的话题。
其中有不少人认为产业链整合是制造业的出路,而支持这一观点的郎咸平教授则了提出“6+1产业链”2理论,认为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整体垂直整合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困境摆脱欧美企业控制的出路。
但产业链整合是否真的是拯救中国制造业的一剂良药?本文阐述中国制造业的整整困境所在,以及产业链整合策略为企业带来的利弊。
2. 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例分析产业链整合思想的核心是企业从初期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物流配送,以及最后的批发与零售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做垂直整合,形成“全产业链”。
产业链整合力求解决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如下问题:(1) 摆脱低利润的制造环节,整合后拥有更多创造利润的空间;(2) 摆脱过去对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塑造的忽视,增加产品和企业的附加价值;(3) 通过整合前端供应商和物流,把握更多的成本控制筹码;(4) 打破国外品牌在定价策略上的垄断,控制零售渠道,让企业享有定价权;可见产业链整合策略若能实施,将大为加强企业和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拥有2000亿美元和15%年增长率的零售巨头沃尔玛集团,并非只是一家零售企业,其在中国就拥有1800种以上的自有品牌产品,范围涉及食品,电器,家居用品,服装等。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链布局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链布局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末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种全球性分工和合作的新模式。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在于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科技交流和文化融合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它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和问题。
国际产业链布局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整合,是国际贸易中垂直分工的反映。
国际产业链布局是全球化的核心动力之一,它反映了世界经济向着更加紧密的分工和协作方向发展。
做好产业链布局,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进行国际产业链布局时,我国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投资和制度环境的改善投资是国际产业链布局中重要的环节,因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技术和资金是关键的生产要素。
为了吸引外资和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我国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和制度安排,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同时实施更多的改革,增强国际投资的可持续性和吸引力。
二、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升级国际产业链布局需要优化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产业链结构,充分利用和整合全球的生产要素,提高效率和质量。
我国需要加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应用能力,推进中高端技术和产业链构建,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
三、推进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共同发展国际产业链布局需要大力推进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共同发展,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我国可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和交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贸易和投资合作,共同塑造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新格局。
四、服务贸易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服务贸易和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产业链布局的新趋势。
我国可以进一步加强服务贸易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全球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链布局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国际产业链布局是全球化的核心动力之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际产业链布局中,我国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注重资源优化和产业升级,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全球产业链中,推动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市场竞争优势分析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并取得成功,就必须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具备的能够超越竞争对手、吸引消费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特质。
了解和分析市场竞争优势对于企业制定战略、优化运营、提升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常见的一种优势。
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和提供产品或服务,从而在价格上具有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实现成本优势的途径多种多样。
首先,规模经济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当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时,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会降低,采购原材料的成本也可能因为批量采购而获得优惠,从而降低总体成本。
例如,大型制造企业能够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在价格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其次,优化供应链管理也能够降低成本。
与优质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优惠价格。
同时,通过高效的物流和库存管理,减少库存积压和运输成本。
再者,提高生产效率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环节中的浪费和低效,能够有效地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二、产品或服务差异化优势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能够使企业独树一帜。
差异化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产品功能和性能的差异化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企业通过不断研发和创新,为产品赋予独特的功能和卓越的性能,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
比如,某款智能手机具有超强的拍照功能,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高质量摄影的需求,从而在众多手机品牌中脱颖而出。
品牌形象的差异化也是一种竞争优势。
企业通过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传递品牌价值观和文化,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
一个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企业,能够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信任和忠诚度。
服务的差异化同样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提供超出消费者预期的优质服务,如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解决方案、完善的售后服务等,能够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产业链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竞争优势分析概述本文旨在分析产业链竞争中的优势,并提供一些建议。
产业链竞争优势产业链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特定产业链环节中相对其他竞争对手具备的优势。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产业链竞争优势:1. 成本优势:企业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技术创新或资源整合等手段实现成本优势,从而在产业链中获得竞争力。
2. 技术领先: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专利,可以在产业链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3. 品牌影响力:企业在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拥有忠诚的消费者群体,从而在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
4. 渠道控制:企业控制了产业链中的关键渠道,可以更好地分销产品或服务,从而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拥有产业链竞争优势对企业至关重要,它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 提高市场份额:通过在产业链中具备优势,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业务合作伙伴,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2. 提高利润率:产业链竞争优势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而提高利润率。
3. 提升企业形象:在产业链中拥有竞争优势可以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声誉,提升企业形象和价值。
提升竞争优势的建议为了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企业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1. 不断创新:保持技术领先,并持续进行产品或服务的改进和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
2. 加强合作:与其他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知识,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3. 完善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确保产品或服务的稳定供应。
4. 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活动,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认可度。
结论产业链竞争优势是企业在特定产业链环节中相对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通过实施相关策略可以提升竞争优势,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和利润的提高。
企业应该认真分析自身所处的产业链环节,并制定相应的竞争优势提升策略,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全面分析行业产业链的优势和劣势
全面分析行业产业链的优势和劣势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各个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
了解行业产业链的优势和劣势对于企业及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分析生产、供应和销售环节,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战略定位、判断市场趋势,从而有效规划经营策略,并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将从一二级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全面评估行业产业链的优势和劣势。
一级产业链一级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
首先,考虑到原材料供应商数量有限以及价格波动性大,从自身拥有可持续且稳定来源的供应商采购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其次,在产品生产环节中,大型制造厂商具备规模优势,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此外,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公司可以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来增加市场份额,并借此巩固其在一级产业链中的地位。
然而,在一级产业链中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依赖特定供应商可能面临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价格波动等风险。
其次,大型制造厂商容易受到政府监管、劳工纠纷和环境规范等问题的影响,增加了运营风险。
最后,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巨大的研发项目并不能保证一定能成功推出市场,并可能导致资源浪费。
二级产业链二级产业链是指以一级产业链上企业生产的产品为基础,经过加工、包装、物流等环节,最终将产品传送给消费者的整个过程。
首先,优势在于通过高效的加工和包装过程,可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并满足个性化需求。
其次,在物流环节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库存情况、优化配送路线、提高交付速度。
然而,二级产业链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在加工和包装环节中需要投入相应设备和人力资源,并需要进行持续更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其次,在物流环节中需要充分考虑供应链管理和仓储管理等问题,以确保产品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消费者手中。
此外,二级产业链还需要承担退货、维修等售后服务的责任,增加了企业运营的难度。
结论通过全面分析行业产业链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级产业链中的规模优势、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可持续供应链给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而在二级产业链中,高效的加工和包装过程以及现代物流管理能力则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产业链合作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产业链合作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一、产业链合作的概述产业链合作是指在一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协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合作关系。
其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是关键。
在产业链的合作中,企业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更多地与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合作关系。
这种形式的合作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产业链合作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在产业链合作中,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以下分别从成本降低、品质提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成本降低在产业链合作中,企业可以通过与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来减少成本。
通过共享资源,企业可以获得更优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基于产业链合作的优势,企业可以集中购买和生产,采用规模化生产的方式,减少生产成本。
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通过与上游企业进行合作,不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降低风险。
(二)品质提升在产业链合作中,企业可以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共享信息、技术、管理经验等资源,提高产品品质。
通过与上游企业的合作,可以确定原材料的质量标准,从而提高产品品质,并增加产品附加值。
同时,通过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可以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性,进而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技术创新在产业链合作中,企业之间共享技术和知识,可以创造出更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与上游企业合作,企业可以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工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开发出更加适宜市场的产品。
特别是在跨国产业链的合作中,企业之间可以共享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所在国家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市场拓展在产业链合作中,企业可以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拓展市场。
通过与上游企业合作,企业可以得到实际上游市场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市场环境和需求。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与下游企业的合作,了解终端用户的真实需求,进一步强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布局的竞争优势分析更新日期: 2015年03月24日作者: 于宝池张海军【字体:小大】摘要:我国是水泥、骨料、混凝土的生产大国。
2013年,我国混凝土总量约达80亿立方米,全国水泥产量24.14亿吨,而用量最大的砂石骨料产能超过150亿吨。
虽然产量规模居世界第一,但就整个水泥、骨料、混凝土产业链来讲,依然处在各自为战、无法统一协调健康发展的状态,尤其是骨料和混凝土,全行业缺少龙头企业,缺少强势的引领示范的大企业,受运输距离限制,区域特性较强,这就导致了市场的无序竞争以及品质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众多重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我国是水泥、骨料、混凝土的生产大国。
2013年,我国混凝土总量约达80亿立方米,全国水泥产量24.14亿吨,而用量最大的砂石骨料产能超过150亿吨。
虽然产量规模居世界第一,但就整个水泥、骨料、混凝土产业链来讲,依然处在各自为战、无法统一协调健康发展的状态,尤其是骨料和混凝土,全行业缺少龙头企业,缺少强势的引领示范的大企业,受运输距离限制,区域特性较强,这就导致了市场的无序竞争以及品质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众多重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水泥、骨料、混凝土如何转型升级,赢得“新机遇”?其产品质量及产业结构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厘清及科学表达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当前形势下,水泥企业又该何去何从?鉴于以上情况,本文重点论述水泥、骨料、混凝土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布局的必然趋势,并对其竞争优势进行分析。
1混凝土是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龙头目前我们所说的混凝土,通常是指商品混凝土,既然称之为商品,那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商品特性,其中包括了成本、品质以及服务等多方面内容。
受区域性的制约,商混价格较为透明,而成本则是商混企业利润的核心,品质的优劣、稳定性以及服务意识是影响商混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商品混凝土是与下游的建筑市场紧密结合的一种产品,建筑结构施工标准对该产品的品质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如何保证商品混凝土的品质,这就要充分了解它的生产流程、原材料。
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其实是一种物理搅拌过程,它把骨料、水泥以及不同的外加剂按照一定的配合比进行添加搅拌。
而与此同时,我国的商品混凝土生产又不仅仅是一个生产过程,而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
这是由于骨料、水泥、外加剂等原材料的供应渠道不稳定,导致原材料品质不稳定,众多不可控因素,对于商品混凝土的品质,产生了不确定影响。
就正常的市场规律来讲,应该是由商混企业对原材料提出品质要求,由水泥、骨料、外加剂等生产企业保证原材料品质,这样就可以生产出性能稳定的商品混凝土。
因此,就整个产业链来讲,商品混凝土占据着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
2水泥企业发展骨料、商品混凝土是建材企业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强劲的固定资产投资,建筑材料行业的产能得到了快速的扩充。
由于骨料、混凝土企业初期投入少、建设期短、土地可租赁、设备及原材料可赊销、普通产品技术含量低等原因,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进入这些领域。
据统计,全国有资质的商混搅拌站约有7800多个,同时无资质生产的企业还有很多,而无资质的骨料生产企业更是不计其数。
正是这么多骨料、商混企业的存在,使得这些行业竞争无序,品质也难以保证。
这就给了水泥企业整合骨料、混凝土市场的契机。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GDP为核心转向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我国骨料、商混市场也逐渐由市场拉动型转向资源推动型。
骨料、商混企业的竞争也由“方案提供”转向“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不同的市场环境,骨料、混凝土企业的竞争模式也不相同,其效果更不相同。
水泥企业选择水泥、骨料、混凝土一体化发展战略成为建材行业发展的必然。
3水泥、骨料、混凝土的“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模式3.1“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所谓水泥、骨料、混凝土的“三位一体”经营模式,就是指大型建筑材料企业在发展业务的选择上要完整建立水泥、骨料、混凝土的产业链,共同协调发展。
混凝土是旗舰,是航母,是水泥和骨料的销售渠道,是整个产业链的“龙头”,控制整个市场运营。
而骨料和水泥,是“护卫舰”,保卫“航母”,消除混凝土市场竞争的不和谐因素,是完整产业链的“骨架”和“血肉”。
3.2“三位一体”发展的具体实施在水泥和骨料供应市场选择优势区域,建设覆盖全市场的混凝土供应企业,高价向全社会供应水泥和骨料,低价向市场供应混凝土。
水泥、骨料的竞争对手可采取跟随上涨的水泥、骨料价格,或不跟随而保持原价格策略运行,但混凝土竞争对手就不得不跟随降低混凝土价格。
其结果是:1)混凝土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到亏损,混凝土竞争对手率先退出;没有客户,也就没有了市场,水泥、骨料的竞争对手后退出,建材市场九九归一。
2)如果水泥、骨料竞争对手跟随建设混凝土企业,群雄混战,建材市场三分天下。
3)假以时日,建材行业进入成熟市场,混凝土将永远低利润运行,水泥和骨料盈利。
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大型水泥企业由于“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控制住了区域商混的供应,从而控制住了下游建筑工程施工市场。
更有利的是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压缩过剩产能,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4水泥、骨料、商品混凝土的联系与区别4.1水泥、骨料、商品混凝土产品结构的不同,决定了其行业特性的区别1)商品混凝土直接与下游建筑工程市场接轨,是产品提供与服务型行业。
该行业重点突出的是服务。
服务中包括了物流运输、产品品质和施工方法等多个方面。
2)水泥是将矿产资源经过物理化学等复杂的加工手段所生产出的产品。
该行业重点突出的是加工工艺以及对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将不同品味的矿石,经过搭配后进行破碎、粉磨、选粉等物理手段以及预热、煅烧、冷却等化学变化加工出合格的水泥产品。
3)骨料是将矿产资源经过多级破碎筛选等物理加工手段所生产的产品。
骨料生产对于矿石品位的要求与水泥矿石不同,要求矿石具有一定的物理特性指标,如抗压强度、压碎值、含土量、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以及颗粒级配等相关要求。
这些指标都可以通过破碎、筛分等物理手段实现,属于矿产资源利用类生产。
4.2水泥、骨料、商品混凝土行业的高度关联,形成了完整产业链1)混凝土作为产业链龙头,紧密结合下游市场,并带动上游产业发展混凝土企业紧密结合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下游市场,其市场售价、供应量直接影响到上游水泥、骨料发展。
混凝土对其原材料品质提出了不同要求,水泥、骨料的品质要求,是基于混凝土性能所提出的,因此,要生产出高性能的混凝土,就必须要有高品质的水泥、骨料。
2)水泥企业拥有生产骨料的先天条件众多水泥集团占领了国内大多数的水泥矿山,且拥有完备的破碎系统。
石灰石品位较高,如果生产骨料,将有先天优势,另外良好的石灰石生产出的骨料,用于混凝土配置时和易性较好,因此,水泥企业在进军骨料行业之前,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3)骨料生产可使得矿山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矿业开发理念骨料生产,更加有利于水泥矿山资源的无废化。
水泥矿山的岩石种类主要是石灰石,而骨料矿山则可利用多种矿石。
从产品的角度来讲,水泥对石灰石的品位、化学成分要求较苛刻,而骨料则对矿石的物理指标、粒型有一定的要求。
相对于水泥矿山而言,骨料矿山的破碎更系统化,对粒径、级配要求严格,这也决定了骨料矿山比水泥矿山资源利用率要高,更能物尽其用。
因此,充分利用水泥矿山的排废矿石进行骨料生产,有利于水泥矿山的资源有效利用,有效摊薄矿山成本,提高水泥企业利润。
5科学客观看待水泥、骨料、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及产品结构现状5.1水泥行业的发展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人均年消耗水泥1.775吨(按可比水泥产量计,折算成42.5普通水泥,人均年消耗水泥也达1.61吨),远超发达国家高速发展时期人均年消耗700公斤左右的水平,除了大规模建设因素外,不科学、不合理地使用是造成浪费导致高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
5.2骨料行业的发展砂石骨料是一个特殊的资源型行业,其低附加值的特点往往在业界人士心中留下“难登大雅之堂”的印象。
.被严重低估的骨料产量由于缺乏正规科学的统计渠道,中国的骨料年产量一直被严重低估,行业官方组织在2012年、2013年对骨料产量的估算分别是100亿吨和120亿吨。
但基于高速公路路基铺设、沥青搅拌站以及民用骨料等方面的原因分析,我们认为骨料产量被低估了30-40亿吨左右。
.缺乏认知度的产业建材领域中,骨料一直是一种无法与钢铁、水泥等行业相提并论的行业。
产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质量要求较低、投资回报不理想等传统的落后观念依然停留在行业内外人士的思维中。
究其缘由,主要有三点:一、传统骨料生产缺乏统一规范;二、骨料市场容量没有得到有效的披露,骨料在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性研究认识滞后;三、在中国砂石骨料网上线之前缺乏一个高端、及时有效的行业资讯平台,导致行业传播发展不足。
.被水泥企业盯上的产业在水泥业务增长放缓,不确定因素加强的情况下,水泥企业开始把触角延伸至邻近的骨料行业。
伴随着水泥企业的进入,骨料战场的帷幕慢慢被拉开。
冀东、华润、台泥、海螺、红狮等水泥集团纷纷挺进,据行业最新消息,冀东水泥2014年计划围绕“三北”战略在全国打造年产2亿吨的骨料生产基地,以冀东为代表的水泥企业瞄准骨料行情,重兵布局骨料产业的决心已经非常明显。
.规模化、现代化成趋势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新型工业化背景倡导下的基调下,骨料产业开始沿着规模化、现代化的轨迹发展。
产能过小、生产分散、管理混乱、生产粗放、环保不达标的生产模式将受到摒弃。
从全国各地正在打造百万吨级乃至千万吨级以上规模的骨料生产基地的趋势来看,骨料行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式已成定局。
5)行业规范加快行业洗牌骨料市场看不见的手在加快行业洗牌的同时,行业规范这只看的见的手也加大了行业洗牌的力度,坚决关闭和取缔设备落后、资金不足、规模弱小、环保不达标、资源严重浪费、安全无保障、生产不稳定的“脏、乱、差”骨料企业。
市场和政府双管齐下,势必加剧骨料行业洗牌。
5.3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混凝土的发展,经历了现场搅拌到预拌的过程,这也是由一种现场施工材料转变为商品的过程。
引言中所提到的高性能混凝土,已经被众多的建筑工程以及施工单位所认可,也得到了众多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实践论证。
因此,研究和生产高性能混凝土,对于当前我国的城市公用设施建设、高铁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混凝土行业呈现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以往的混凝土企业,纷纷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不同规模的产能、投资、管理模式,不同的区域市场,不同的原材料供应渠道,不同的配合比等多个方面,导致了混凝土区域性质量和技术发展的不均衡。
2)混凝土行业面对下游建筑工程市场,回款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单体混凝土企业,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原材料如水泥、骨料、外加剂等不愿赊销,尤其是骨料,必须现金提货,而面对下游建筑工程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商,往往都要赊销,无法及时快速的回款,成为困扰这些单体混凝土企业主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