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清洁消毒方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
低水平
+
-
-
+
注:“+”表示正确使用时,正常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可以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表示较弱的杀灭作用或没有杀灭效果。
a部分双长链季铵盐类为中效消毒剂。
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
消毒产品 使用浓度(有效成分) 作用时间 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 400mg/L~700mg/L
>10min 擦拭、拖地 细菌繁殖体、结核杆 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对金属
8.隔断防护 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
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 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内环境表面的措施。
术语和定义
9 人员卫生处理 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
洁与消毒过程。
10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 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与消毒的处理过程。
5 医疗机构应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 门与人员,促进清洁与消毒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管理与要求
6 承担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或部门,应符合以下要求:
a)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在环境清洁服务的合同中充分 体现环境清洁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b)基于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建立健全质 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开展清洁与消毒质量审核, 并将结果及时报告至院方。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 管理规范解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 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 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 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消毒方案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消毒方案结合目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根据 WS/T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等相关文件,特制定我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相关要求如下:一、普通门诊、医技科室、普通病房1、空气消毒:(1)开窗通风,每次三30min,每日至少2次;(2)不能开窗通风的房间在无人情况下,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每次1小时,每日2次;(3) 使用紫外线循环风或等离子体等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以上三种方式选择其一。
2、环境物体表面和地面:采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含有效成分(如75%酒精、双链季铵盐等)的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每日至少2次。
注:根据具体措施由科室内医务人员或指导保洁人员完成。
二、重点科室(包括发热门诊、儿童发热门诊、核酸门诊、急诊、儿科急诊,各病区的缓冲/隔离病房、接诊阳性感染者的诊疗房间)1、空气消毒:(1)开窗通风,每次>30min,每日至少2次;(2)不能开窗通风的房间在无人情况下,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每次1小时,每日3次;(3)有人的情况下使用紫外线循环风或等离子体等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2、环境物体表面和地面:采用 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含有效成分(如75%酒精,双链季铵盐类等)的消毒湿中进行擦拭消毒,每日至少3次(核酸门诊2次)。
3、终末消毒:发热门诊/儿童发热门诊,急诊/儿科急诊,以及各病区缓冲/隔离病房的阳性患者转科成出院后,需对其床单元进行彻底终末消者:接诊阳性感染者的诊疗房间每日结束诊疗后需对房间进行彻底终末消毒(见第三部分)。
注:由科室内保洁人员完成,消毒落实情况及时进行登记。
三、终末消毒1、空气消毒:关闭门窗和排风系统,开启紫外线灯和/或循环风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作用1小时。
在无人条件下可选择3%过氧化氢消毒剂,按照 10 ml/m3~20ml/m3的用量,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
2、环境物体表面和地面消毒: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含有效成分(75%酒精,双链季铵盐类等)的消毒湿巾进行彻底擦拭消毒。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操作要点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操作要点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的操作要点,以
确保医疗场所的卫生与安全。
操作要点
以下是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的操作要点:
1. 预防措施
- 工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以保
护自己和患者。
- 定期培训工作人员,提高对清洁与消毒操作的认识和技能。
- 保持充足的通风,确保空气流通,减少病菌传播的风险。
2. 清洁操作
-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根据不同表面的要求进行清洁。
确保所选用产品具有消毒效果,并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 清洁操作时,按照正确的方法和顺序进行,包括先清除可见
的脏污,再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 定期更换清洁用具,以保持其有效性。
3. 消毒操作
- 根据不同区域的风险级别和使用频率,制定消毒操作计划,并执行记录。
- 选择适当的消毒剂,根据相关规定和产品说明正确使用。
- 注意要点部位的消毒,如常接触的手柄、开关等。
4. 病房和手术室的清洁与消毒
- 根据不同区域和设备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清洁与消毒计划,确保彻底清洁和有效消毒。
- 关注风险高的区域,如手术台、监护设备等。
5. 定期评估与改进
- 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清洁与消毒操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升清洁与消毒工作质量。
结论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操作是确保医疗场所卫生与安全的关键环节。
通过遵循本文档提供的操作要点,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并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培训和教育
定期开展清洁与消毒方面的培训 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
意识,推动工作的持续改进。
定期更新管理规范
根据实际情况和监管要求,定期 更新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 毒的管理规范,确保其始终能反
映当前的最佳实践。
06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 消毒的培训与教育
对医务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
医务人员应接受关于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的培训,包括但不限于清洁 和消毒的原则、方法、频率、注意事项等。
培训方式
培训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课程、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确保医务人 员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对保洁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
保洁人员应接受关于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的培训,包括清洁剂的选择和 使用、消毒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个人防护措施等。
培训方式
培训可以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指导、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确保保洁人员能够熟 练掌握清洁与消毒技能。
对患者的宣传教育
宣传内容
医疗机构应向患者宣传环境表面清洁 与消毒的重要性,提醒患者注意个人 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宣传方式
宣传可以通过宣传册、海报、电子屏 幕等多种形式进行,同时可以在医生 和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口头宣传和教育 。
医疗机构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工作是医疗机构正常运行的重要 保障。
清洁和消毒工作可以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维护医疗环 境的整洁和卫生,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03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 消毒的基本原则
清洁与消毒的频次
每日清洁与消毒
对于经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 、床栏杆、椅子等,应每日进行 清洁与消毒。
诊疗器械
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洁,根据需要消 毒。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准则(最新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准则(最新版)前言本准则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感染控制规范》(WS/T 313-2009)制定,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工作,提高医疗卫生质量。
一、适用范围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工作。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室、病房、门诊、配药间等各类场所及物品的清洁与消毒。
二、清洁与消毒原则1. 环境表面应保持干燥、清洁,无明显污物或污垢。
2. 消毒前必须先进行清洁,使用中性洗涤剂,遵循“清洁先、消毒后”的原则。
3. 消毒应选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浓度应符合规定。
选用消毒剂时应考虑材质、表面状态、污染程度、感染风险等因素。
4. 环境表面的消毒频率应根据功能区域确定,一般情况下无菌区域应在每次使用前、中、后消毒,半无菌区域应每日消毒,一般环境应每周消毒。
三、清洁与消毒步骤清洁步骤1. 普通表面的清洁:使用抹布或扫帚清除灰尘和垃圾,然后用中性洗涤剂喷洒在表面,并用湿抹布擦拭干净,最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并晾干。
2. 污染表面的清洁:先用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将污染物清除后,再按照普通表面清洁的步骤进行清洁。
消毒步骤1. 选用消毒剂:根据不同情况选用适当的消毒剂。
2. 准备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配比准备消毒剂。
3. 进行消毒:喷撒消毒剂或者用湿抹布浸泡、擦拭消毒剂,保持表面湿润时间不少于规定时间。
4. 消毒结束:将消毒剂及时擦拭掉,并用清水将表面彻底擦拭干净,晾干。
四、清洁与消毒记录1. 清洁与消毒记录应该真实准确,记录内容包括清洁、消毒时间、地点、消毒方法,以及执行人员等信息。
2. 记录内容应保存至少3年,以便监督部门定期检查。
五、应急处理1. 污染物泼溅或者散落在地面时,应先用干净的布将污染物清除掉,再进行消毒。
2. 消毒剂误涂或者溅入眼部、口腔、呼吸道等处时,应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治疗。
六、引用标准- WS/T 313-2009《医疗机构感染控制规范》。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医院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医院一、总则为了保障医院环境的清洁与安全,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院内的清洁消毒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病房、手术室、门诊部、诊疗室、检验室、急诊室等区域。
三、清洁消毒人员1.清洁消毒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清洁消毒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2.清洁消毒人员应按照医院规定着装,佩戴口罩、手套和其他防护用品。
3.清洁消毒人员应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不得患有传染性疾病。
四、清洁消毒设施和设备1.医院应配备清洁消毒设施和设备,确保其功能完好,定期维护和保养。
2.清洁消毒设施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检修。
3.医院应制定清洁消毒设备使用规范,明确每种设备的使用范围和操作方法。
五、清洁消毒流程1.病房清洁消毒流程:(1)在患者出院后,清洁消毒人员应按照规定流程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包括床铺、地面、家具等物品。
(2)清洁消毒人员应按照规定使用清洁消毒剂,保证清洁消毒效果。
(3)清洁消毒人员应定期对病房进行彻底清洁消毒,确保卫生安全。
2.手术室清洁消毒流程:(1)手术室应在每次手术后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保证手术室内无污染。
(2)手术室清洁消毒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手术室无菌。
3.门诊部、诊疗室、检验室、急诊室清洁消毒流程:(1)门诊部、诊疗室、检验室、急诊室应每天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2)门诊部、诊疗室、检验室、急诊室清洁消毒应定期进行彻底清洁,保证环境无菌。
六、医疗废物处理1.医院应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和处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得到有效清洁消毒处理。
2.医疗废物处理应遵循相关规定,确保医疗废物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3.医院应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七、交叉感染防控1.医院应建立健全交叉感染防控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医疗器械消毒等方面。
2.医院应组织开展交叉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制度内容
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制度内容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的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
2. 各科室设立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员,负责本科室的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
3. 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部门负责全院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三、卫生消毒与清洁标准1. 医院环境整洁,无杂物、无积水、无异味。
2. 地面光滑、平整、无破损,易于清洁。
3. 墙壁无脱落、无污渍、无裂缝。
4. 门窗、窗台、窗帘干净整洁。
5. 卫生间、浴室、洗手间等区域无积水、无污渍、无异味。
6. 医疗器械、设备、家具等物品表面干净、无污渍、无破损。
7. 医院公共场所(如电梯、楼梯、走廊、大厅等)保持清洁、无杂物、无异味。
四、卫生消毒与清洁程序1. 每天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扫、拖洗,保持地面干净整洁。
2. 定期对墙壁、门窗、窗台、窗帘等进行清洗、消毒。
3. 定期对卫生间、浴室、洗手间等区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无积水、无污渍、无异味。
4. 定期对医疗器械、设备、家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5. 定期对医院公共场所(如电梯、楼梯、走廊、大厅等)进行清扫、拖洗,保持干净整洁。
五、卫生消毒与清洁方法1. 采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2. 清洁工具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
3. 清洁、消毒工作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不得擅自改变。
4. 清洁、消毒工作要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员、所用清洁剂和消毒剂等。
六、卫生消毒与清洁监督检查1. 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科室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2. 各科室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员对本科室的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 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部门对全院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清洁消毒工作制度内容
清洁消毒工作制度内容一、总则第一条清洁消毒工作制度是为了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提高医疗质量,防止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的。
第二条清洁消毒工作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科室、部门和工作人员。
第三条清洁消毒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做到全面、细致、及时,确保医疗机构环境及物品的清洁卫生。
第四条清洁消毒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二、清洁消毒内容和要求第五条清洁消毒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诊疗区域、病床、卫生间、电梯间、楼梯扶手、门把手、桌面、椅子、床头柜、医疗设备等。
第六条清洁消毒工作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 先清洁后消毒,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2. 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3. 对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4. 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5.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6. 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
7. 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如计算机键盘、口腔科工作台),建议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8. 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9. 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第七条清洁消毒工作应在医疗机构正常运行时间内进行,避免影响患者诊疗。
三、清洁消毒用品管理第八条清洁消毒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采购时应选择正规渠道,确保产品质量。
第九条清洁消毒用品应妥善存放,标识清晰,注意有效期,确保其在有效期内使用。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
对每次应急处理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问题并提 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应急处理体系。
CHAPTER
05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 管理常见问题与对策
清洁不彻底问题
总结词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不彻底,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滋生,增加交叉 感染的风险。
详细描述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不彻底,可能是由于清洁剂选择不当、清洁频次不足、 清洁工具不卫生等原因造成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定期 进行清洁,并确保清洁工具的卫生状况良好。
清洁用品管理
选择合适的清洁用品,并确保 清洁用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清洁过程监督
对清洁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清 洁工作按照计划进行,并及时
纠正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清洁频次与标准
01
02
03
每日清洁
对医疗机构内的病房、诊 疗室、卫生间等区域进行 每日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
每周深度清洁
对医疗机构内的墙面、地 面、家具等区域进行深度 清洁,去除顽固污渍和灰 尘。
清洁标准
制定明确的清洁标准,如 表面无污渍、无尘埃、无 异味等,并对标准进行定 期评估和调整。
清洁效果评估
定期检查
对医疗机构环境表面进行 定期检查,确保清洁效果 符合标准。
患者与员工反馈
通过患者和员工的反馈, 了解清洁效果的实际效果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 进。
第三方评估
邀请第三方机构对医疗机 构环境表面进行评估,客 观地了解清洁效果,并借 鉴其专业意见进行改进。
智能消毒机器人
智能消毒机器人能够自动识别和消毒医院内的污 染区域,减少人工消毒的误差和遗漏。
3
紫外线消毒技术
紫外线消毒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未来可 能在医疗机构环境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医疗机构是人们就医、治疗的重要场所,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对于防止交叉感染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不仅关乎医院内部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安全,也关系到医疗机构整体形象和声誉。
因此,建立健全的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二、清洁与消毒的区别与重要性清洁是指去除物体表面的污物和污染物,而消毒则是通过杀灭病原微生物来保持表面无菌状态。
清洁是消毒的前提,它能有效降低消毒杀菌的难度,确保消毒效果。
三、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1. 制定清洁与消毒计划•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清洁与消毒的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合理安排清洁与消毒的时间和频率。
2. 选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根据表面类型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效果,同时不会对表面材质造成损害。
3. 规范操作流程•制定清洁与消毒的操作流程,包括清洁前的准备工作、清洁与消毒的步骤、消毒剂的配制与使用方法等,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规范要求。
4. 建立清洁与消毒记录•对每次清洁与消毒的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清洁与消毒的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便于追溯和监督,同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5. 定期检查与评估•定期对医疗机构的环境表面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持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状态。
四、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1. 清洁与消毒效果不佳•原因分析:清洁人员操作不当、清洁剂和消毒剂未正确使用等•应对措施:加强清洁员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定期检查评估等2. 消毒剂残留•原因分析:消毒剂未正确配制或未经彻底清洗•应对措施:加强消毒剂使用指导、定期温和水冲洗等五、结论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对于医院内部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建立规范的清洁与消毒制度,加强培训和监督,持续改进工作方法,并定期检查评估,势必可以提升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与消毒
日常保洁
定期消毒
对公共区域进行日常保洁工作,包括走廊 、楼梯、电梯间等公共区域的清扫和擦拭 。
对公共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物品表面进行定 期消毒处理,如扶手、门把手、开关等。
通风换气
健康宣教
保持公共区域通风良好,减少空气中的微 生物含量。
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卫生 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清洁与消毒设备及用品管理
受污染。
污染源多样
医疗机构内存在各种污染源,如病 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 医疗器械、敷料等也可能成为污染 源。
感染风险高
由于医疗机构内存在大量易感人群 和污染源,因此感染风险较高。
清洁与消毒重要性
保障患者安全
清洁与消毒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 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减少医院 内感染的发生。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与消毒
演讲人: 日期:
1
目 录
contents
• 医疗机构环境概述 • 清洁与消毒原则及方法 • 常见污染区域清洁与消毒措施 • 清洁与消毒设备及用品管理 • 人员培训与操作规范 • 效果监测与持续改进
医疗机构环境概述
3
医疗机构环境特点
人员流动性大
医疗机构是患者、医护人员等人 员流动频繁的场所,因此环境易
选型原则
根据消毒需求和消毒对象 选择适宜的消毒设备,如 紫外线灯、臭氧发生器等 ,确保消毒效果达标。
使用操作
对消毒设备进行规范操作 ,确保消毒过程安全有效 。
维护保养
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维护 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提高消毒效果。
清洁剂、消毒剂选择及储存管理
选择原则
根据清洁和消毒需求选择适宜的 清洁剂和消毒剂,确保产品质量
3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洗与消毒规范(最新版本)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洗与消毒规范(最新版本)1. 引言本规范旨在确保医疗机构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工作符合最高标准,以保障医疗设施的安全和健康。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和研究实验室等。
2. 清洗与消毒原则2.1 清洗与消毒应基于科学依据和最佳实践,确保有效去除污垢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2.2 清洗与消毒应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根据不同表面的特性和材质进行选择。
2.3 清洗与消毒应遵循适当的程序和时间,以确保彻底清洁和杀菌。
2.4 清洗与消毒应定期进行,并记录相应的清洗和消毒活动。
3. 清洗与消毒步骤3.1 准备工作- 确保清洗和消毒所需的设备、工具和消毒剂齐全。
- 预先清除物品表面上的可见污垢。
3.2 清洗-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对表面进行彻底清洗,去除污垢和油脂等。
- 按照清洁剂的指示进行操作,注意保护自身安全。
3.3 消毒- 根据表面的特性和材质,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 将消毒剂稀释到合适的浓度,确保其有效性。
- 按照消毒剂的指示进行操作,注意安全使用。
3.4 后续处理- 擦拭清洗和消毒后的表面,确保干燥。
- 清洗和消毒所使用的工具需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4. 监测与质量控制4.1 建立清洗与消毒的监测和质量控制机制,确保工作的有效性。
4.2 定期检测清洗和消毒效果,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4.3 记录清洗和消毒活动的结果和过程,进行档案管理。
5. 培训与教育5.1 医疗机构应开展相关人员的清洗与消毒培训,确保操作规范和技能合格。
5.2 培训内容应包括清洗与消毒原则、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
5.3 定期组织培训,更新知识和技能。
6. 结论本规范为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洗与消毒提供了具体的规范和指导,有助于确保医疗设施的安全和卫生。
医疗机构应根据本规范执行清洗与消毒工作,并不断监测和改进,以提高清洁和消毒效果,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规范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规范1 总则:医院清洗、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均遵循卫计委《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与江苏省《江苏省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暂行规定》。
2 消毒、灭菌基本要求2.1 医院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2.1.1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2.1.2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2.2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已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2.3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消毒或灭菌处理。
2.4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第十一章规定。
2.5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消毒与清洁。
2.6 医院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消毒隔离具体要求3.1 医务人员上班时应着装整洁,一律穿工作服,工作场所不得进食和对方食物,手部皮肤清洗和消毒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条例》。
3.2 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方法参照《隔离预防分类、措施》)接触特殊感染和隔离病人前必须戴手套、穿隔离衣,并及时更换;严禁将污染手套、隔离衣接触其他物品;离开隔离区域应使用手消毒剂。
3.3 抽血、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洗手,或戴手套(不同病人之间要更换手套),被体液、血液污染的一切物品必须放入黄色污物袋,废弃的锐利器械应放入锐器盒中。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医疗机构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对于环境的清洁与消毒管理尤为重要。
在医疗机构中,各种病原体、细菌和病毒都可能存在于环境表面,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因此,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科学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方案,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首先,医疗机构应对环境表面进行定期清洁。
环境表面是指各种平面、物品和设备的外表面,如桌面、床铺、椅子、灯具和医疗设备等。
定期清洁应包括日常清洁和定期消毒两个方面。
日常清洁主要是对环境表面进行灰尘、污渍的清除,可以使用专业的清洁剂和工具进行清洁,避免使用含氨或含漂白剂的清洁剂,以免对环境表面造成损害。
定期消毒则需要根据环境表面和接触程度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处理,例如使用酒精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或过氧化氢消毒剂等。
定期消毒的频率应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可以按照每天一次或每周一次的频率进行。
其次,医疗机构应对特殊区域进行重点清洁与消毒管理。
特殊区域包括手术室、产房、ICU和感染病房等高风险区域。
这些区域是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地方,如果清洁和消毒不到位,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对于特殊区域的清洁与消毒管理,应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并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
清洁和消毒的频率也应根据特殊区域的特点和病情的不同来确定,可以按照每班清洁一次或每天清洁一次的要求进行。
另外,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对清洁与消毒操作的监督与评估。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并明确责任人和监督机制。
每位工作人员都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清洁与消毒的操作规范和要求。
医疗机构还应定期对清洁与消毒操作进行评估和监督,通过抽查、检查和评价等方式,确保清洁与消毒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最后,医疗机构还需做好消毒产品的管理与保养工作。
医疗机构需要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产品,并储存于指定的地方,防止受潮或变质。
对于消毒产品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来操作,避免误用或过量使用。
医疗机构的清洁与消毒
清洁与消毒原则
先清洁再消毒(朊病毒、气性坏疽、新冠病毒污染物品和环境应采用先消毒/灭菌再清洁再消毒 方式),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避免清洁过程的扬尘现象 ,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要求)。 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选择有效的消毒剂。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多名患
➢ 医院需高度关注环境清洁质量,建立 健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明确各部 门与人员的职责。
➢ 医疗机构环境保洁工作外包服务,不 等于责任外包,应加强保洁服务公司 的指导和监管。
日常清洁与消毒
日常清洁与消毒
强化清洁与消毒
➢ 发生感染暴发、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时、新发病原体感染流行 时、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流行时等。
清洁与消毒督查要点
➢ 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 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 患者生活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 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 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 室内通风及空气消毒
重点督查内容
名词术语
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区域
➢ 普通区域:低度风险区域(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
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各点位消毒管理清单
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各点位消毒管理清单
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各点位消毒管理清单
依法管理 依规监督
GB 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WS/T 510-2016《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WS/T 511-2016《经空气传播痰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内新冠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医疗机构清洁消毒方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方案(拟定)1。
地面与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
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2.。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其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地面消毒采用400mg/~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
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3。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4。
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擦拭物体表面的布巾,不同患者之间和洁污区域之间应更换;擦拭地面的地巾(拖布)不同病房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抹布擦拭时,按照“S”型走势,勿重复擦拭已经清洁过的区域.当擦拭两个不同的物体表面或抹布变脏时,必须更换抹布,忌反转用另一面擦拭或重新浸泡使用.5。
污点的清洁与消毒(1)对于含小量血液或体液(通常〈10ml)等物质的溅污,可先用吸湿材料,如布类、纸类、棉球等将其清除,如污渍已干涸,可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消毒湿巾或75%乙醇棉球擦去,然后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的抹布或消毒湿巾,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分钟。
(2)对于被血液、体液(通常>10ml)等污染的物体表面,建议采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消毒液的抹布或消毒干巾覆盖污染物上,用覆盖物吸附清除污染物,后采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浸泡的抹布或消毒湿巾以污染表面为中心,由外向内擦拭物体表面,作用30分钟。
6.有特殊感染患者周围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选择有效的消毒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方案(拟定)
1.地面与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
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2..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其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地面消毒采用400mg/~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
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
3.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4.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擦拭物体表面的布巾,不同患者之间和洁污区域之间应更换;擦拭地面的地巾(拖布)不同病房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抹布擦拭时,按照“S”型走势,勿重复擦拭已经清洁过的区域。
当擦拭两个不同的物体表面或抹布变脏时,必须更换抹布,忌反转用另一面擦拭或重新浸泡使用。
5.污点的清洁与消毒
(1)对于含小量血液或体液(通常<10ml)等物质的溅污,可先用吸湿材料,如布类、纸类、棉球等将其清除,如污渍已干涸,可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消毒湿巾或75%乙醇棉球擦去,然后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的抹布或消毒湿巾,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分钟。
(2)对于被血液、体液(通常>10ml)等污染的物体表面,建议采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 消毒液的抹布或消毒干巾覆盖污染物上,用覆盖物吸附清除污染物,后采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浸泡的抹布或消毒湿巾以污染表面为中心,由外向内擦拭物体表面,作用30分钟。
6.有特殊感染患者周围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选择有效的消毒剂。
7.清洁结束后,清洁工具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地巾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8.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同区域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应符合规定。
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
9.在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注意事项
1.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所用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2.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参考WS/T 367执行。
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3.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4.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性,防止损坏仪器,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5.强化清洁与消毒
(1)下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3-内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
(2)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具体参照WS/T311 执行。
(3)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和消毒方法见附录C。
(4)对感染朊病毒、气性坏疽、不明原因病原体的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措施应参照WS/T367 执行。
(5)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并关注引发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在环境表面的污染情况。
6.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
宜按病区或科室的规模设立清洁工具复用处理的房间,房间应具备相应的处理设施和储存条件,并保持环境干燥、通风换气。
清洁工具的数量、复用处理设施应满足病区或科室规模的需要。
本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