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整理-中学教育-中学生发展心理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中学生发展心理

了解
1、情绪的分类
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3、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理解
1、情绪理论
2、人格的特征
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掌握
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2、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
3、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4、人格的结构
5、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应用
1、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2、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3、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识记部分1、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5、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二、理解部分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他把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思维也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l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l~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第四章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1、过渡性:从幼稚期走向成熟期
2、闭锁期: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不轻易将内心世界表露出来
3、社会性:活动社会性增强,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关注,同时与社会环境的接触越来越多,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4、动荡性:思想敏感,精力充沛,性格还未定性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心里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是指个体发展起始时间和发展速度的差异
三、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一)性意识的出现
1、渴望了解性知识
2、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
3、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
4、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
(二)性情感的发展变化
1、疏远异性阶段
2、接近异性阶段
3、异性眷恋阶段
4、择偶尝试阶段
四、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一)自我意识增强
1、关注自己身体形象
2、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及在同伴中的行为表现影响着自我评价
3、对自己的人格特征与情绪情感过分关注
(二)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1、与同伴关系的变化特点:与之前相比变成了更为亲密的、支持性的沟通关系
2、与父母关系的变化特点:通过反抗期走向自主自立,对父母的信赖减少,反抗性情绪增加
3、与教师关系的变化特点:学生不再盲目接受教师,开始对教师评头论足
五、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
1、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
2、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
3、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备考初高中通用 第5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备考初高中通用 第5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①过渡性——半幼稚、半成熟②闭锁性——不轻易表露内心世界③社会性——关注社会生活,社会化④动荡性情绪波动大⑤独立性——成人干、独立意识⑥不平衡性——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中学生思维发展呢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3.形式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位4.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认知发展的机制①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物,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②同化—是指个体把新的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得原有图式和扩大的过程。

③顺应—是指个体不能利用原有的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会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④平衡—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平衡化(3)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还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皮亚杰把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儿童在9-12个月时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2-7岁)①泛灵论(月亮走我也走)②自我中心(重复、独白、集体独白)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④思维具有不守恒性⑤做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中形成了守恒概念;【例如,8岁左右的儿童去过几次别的小朋友的家,就能够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而五六岁的儿童无法无法做到】思维具有可逆性;能进行具体逻辑推理【例如,向七八岁的儿童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定A>B,B>C,A与C哪个大一些”,他们可能难以回答。

但换一种说法:“张老师比李老师高,李老师又比王老师高,问张老师和王老师哪一个更高?他们就能回答”】;思维具有去自我为中心;能理解原则和规则;具有多维思维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钟摆实验处于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有以下特征:①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②进行假设-演绎推理③具有抽象逻辑思维④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会依次经历这四个阶段,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结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不同的儿童虽然会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这几个阶段,但是都不可能跳跃某一发展阶段。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第二章中学生的情绪发展一、情绪情感的概述★★(一)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1、区别:(1)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形式,而情感则更多的跟社会需要相联系(2)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3)情绪更多具有情境性、表浅性积暂时性;情感不仅具有情境性,更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4)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2、联系:(1)情绪情感是由生理唤起、主观体验和外显行为三部分组成的(2)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3、两极化情绪和情感的两极化是指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情绪和情感(1)在动力性方面,两极为“愉快—不愉快”(2)在紧张度方面,两极为“紧张—轻松”(3)在激动水平方面,两极为“激动—平静”(4)在强度方面,两极为“强—弱”两极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每一方面的两极也不是绝对不可相互转化的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一)情绪的分类1、从生物进化角度,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1)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并且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四种基本情绪:喜、怒、哀、惧(2)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2、情绪状态分类(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2)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3)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3、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2)理智感: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3)美感: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三、情感情绪的功能(一)信号功能:个体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态度通过一定的情感表达方式传递给别人并加以影响(二)调节功能: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保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

新整理教师资格师《中学教育知识》考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新整理教师资格师《中学教育知识》考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师资格师《中学教育知识》考点:中学生的身心发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1.过渡性
2.闭锁性
3.社会性
4.动荡性
二、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一)性意识的出现
1.渴望了解性知识
2.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
3.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
4.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
(二)性情感的发展变化
1.疏远异性阶段
2.接近异性阶段
3.异性眷恋阶段
4.择偶尝试阶段
三、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
(1)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2)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3)指导行为。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1。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也叫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自我体验——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
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
2、自我意识的发展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中。
高中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好的发展。 (三)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中学生思维逻辑从总体上讲处于优势地位。
高中生的思维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更高的抽象 概括性、反省性、监控性特点
(四)中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中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
高中生想象的特点表现在创造成分的增加和想象的形成、 发展方面。
5.汤姆金斯和伊扎 德的情绪理论
6、艾里斯的情绪 ABC理论
内容
一、情绪的发生来自环境; 二、情绪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 三、情绪是一种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 情绪理论的核心概念——评价。个体评价所遇 到的各种刺激,评价与其个体之间的关系和意 义。
情绪具有适应性和动机性的功能,他从整个人格 系统出发,建立了情绪——动机的体系,情绪 是这个动机系统的核心。
③黏液质
④抑郁质
气质的分类
特征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 刺激的干扰,可塑性较低。表现为:急躁、直率、 热情、容易冲动等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 刺激的干扰,可塑性较高。表现为:活泼、好动、 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低,不易受外 界刺激的干扰,可塑性较差。表现为:稳重、安静、 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整理-中学教育-中学生心理辅导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整理-中学教育-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考点 1:心理健康:无心理疾病;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考点 2: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始终;意志品质健全;人格稳定协调;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考点 3:心理健康问题。

(1)自我概念发展问题(2)人际交往问题:亲子关系方面;师生关系方面;同伴关系;异性交往方面。

(3)学业发展问题◆考点4: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1)抑郁症:持久性的心情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2)恐惧症: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单纯恐惧症。

(3)焦虑症: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体不适感。

(考试焦虑)(4)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神经官能症。

(包括起那个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5)网络成瘾◆考点 5:压力产生的来源:(2015 下简答)(1)躯体性压力源: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

(2)心理性压力源: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3)社会性压力源:造成个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4)文化性压力源:要求人们适应和应付的文化变化问题。

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考点 1:心理辅导的目标(1)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基本目标);(2)寻求发展(高级目标)◆考点2: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1)强化法(操作条件疗法):鼓励—积极性高;批评—改正)、(2)系统脱敏法:三步,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建立焦虑层次;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景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元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

(3)认知疗法(改变不良认知):四步,建立求助动机;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改变有关自我认知。

(4)来访者中心疗法(5)理性—情绪疗法:情绪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引起,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中学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中学发展心理

中学生发展心理1.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答:(1)要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做斗争的能力(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做到:(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要做到:(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答:(1)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情绪多具有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

3.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答: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认为,对外部环境影响的评价与估量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

同一刺激情境,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映。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包括机体内部器官和骨骼肌的变化,对外周变化的反馈是情绪意识基础。

阿诺德强调情绪反应序列是情境—评估—情绪,即对情境的评估引出了情绪,且这种评估是一个皮层过程,因此,皮层的兴奋直接影响着情绪反应,所以,阿诺德的学说被称为评估—兴奋学说。

4.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答:(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5.简述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答:(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观。

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②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其他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内化学说(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6简述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及其教育意义。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点串讲之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点串讲之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点串讲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题型: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核心考点考点1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中学生感觉发展的特点: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中学生知觉发展的特点: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又来新的发展。

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1.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①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②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③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2.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①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②注意的广度接近成人;③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④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注意力培养的方法:1.要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做斗争的能力,具体措施有:①要求学生对干扰他们的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②加强注意的目的性;③加强锻炼学生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①培养学生养成随时能把注意集中于一定事物的习惯;②要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心理状态;3.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①能不能使注意集中,自信心是关键;②心情愉快有利于注意集中;③心情平静有益于注意集中4.培养学生养成稳定而广泛的兴趣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3.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5.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短时记忆的特点:1.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比瞬时记忆长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 1 分钟。

2.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7±2 个组块。

3.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听觉编码,还有视觉编码。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里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一)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的心里特征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2、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3、具有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二、中学生发展的阶段特征①乳儿期(0~1岁);②婴儿期(1~3岁);③幼儿期(3~6、7岁);④童年期(6、7~11、12岁);⑤少年期(11、12~14、15岁);⑥青年期(14、15~25岁);⑦成年期(25~65岁);⑧老年期(65岁以后)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主要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一)少年期:主要指初中阶段(11、12~14、15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其抽象思维已经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开始出现了反省思维。

思维的独立性、判断性也有所发展,不过仍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自己概括出一般伦理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但自我控制力不是很强,经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

(二)青年初期:主要指高中阶段(14、15~17、18岁)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向成年人接近的时期。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成为占主要地位的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且能比较客观的看待自我,明确的表现自我,敏感的防卫自我,珍重自我。

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学习准备学习准备,又可以称为“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美国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实验表明,个体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认为的刻意提前训练,会给一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一章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概念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稳定乐观3、意志品质健全,具有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反应适度4、人格稳定协调、统一完整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中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1、自我概念发展问题:自我意识高涨、人格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独立意识日趋强烈2、人际交往问题(1)定义:人际交往也称为人际沟通。

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2)分类:①亲子关系②师生关系③异性交往方面④同伴关系: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3、学业发展问题(1)学习动力问题:学习动力不足、厌学厌学的心理主要表现:①缺失内部学习动力②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③逃避学习(2)学习能力问题:①学习计划性差②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③呈现出无意义学习状态(二)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1、抑郁症: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2,恐惧症: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在会场上演讲、在公共场合进餐时交谈)3、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性神经障碍的脑机能不适感,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4、强迫症:(1)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2)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3)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4)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方法5、网络成瘾5、网络成瘾(1)网络成瘾的含义中学生网络成瘾是指中学生由于过度地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并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网络成瘾的原因①网络自身的诱惑②网络的相关法规不健全③家庭环境的影响④上网者自身因素(3)网络或瘾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心理干预的手段①强化干预②厌恶干预法③转移注意力法④替代、延迟满足法⑤团体辅导法【补】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单选题]1.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江南博哥)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形式运算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认知发展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在具体运算阶段之后,从大约11岁~15岁。

[单选题]4.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A.思维的可逆性B.具体逻辑推理C.以自我为中心D.守恒概念的形成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守恒概念的形成是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

[单选题]5.尼尼认为,因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个人都和她一样喜欢狗。

这说明尼尼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思维不可逆。

这是指这个时期的儿童思考问题时不能既从正面想,又从反面去想,既从原因看结果,又从结果分析原因,进行顺向与逆向兼顾的思维。

[单选题]6.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称之为()。

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先行组织者D.互动协作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单选题]7.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单选题]8.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表现的最为明显。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有如下特征:(1)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教师资格证(中学)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证(中学)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证(中学)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
•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重点) • 2.维果斯基的理论与教育 • 3.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
2020/8/3
2
皮亚杰的认阶段理论
• (一)发展的实质
• 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基础(记住)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
2020/8/3
9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 1)场独立型:对外界环境依赖低 威特金 2)沉思型:速度慢准确度高 卡根
• 场依存型:对外界环境依赖高
冲动型:速度快准确度低
• 3)复合型:唯一答案
• 发散性:多种答案 吉尔福特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
2020/8/3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
2020/8/3
8
• 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对教学的意义 • 1)儿童通过外部的对话加以内化来学习(内化学说) • 2)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对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教学要走在发展前面) • 3)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构建 • 支架式教学——布鲁纳提出(建立在维果斯基的理论上)
3.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
2020/8/3
5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 1.不要把孩子当成“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
2020/8/3
6
维果斯基的理论与教育
• 1.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2)心理发展观(低—高) • (3)内化学说(语言符号) • (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重点)

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生发展心理

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心理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 伸手够的到的和跳一跳够得到的之间的距离 • 教育启示:支架式教学在儿童试图解决超出它们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使学生
顺利通过发展区,最终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第一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心理
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知觉事物的有意性、目的性、精确性、概括性提高。
第二节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心理
六、中学生情绪问题 (二)抑郁 抑郁是人的一种持续的情绪低落的心理状态, 表现:经常性的情绪低落、敏感、多愁善感;少言寡语,或者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也不 愿主动与他人交往;兴趣减弱,成绩下降;容易灰心沮丧,受一些话语或事件的刺激会 产生不符合事实的想法,容易疲倦、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等。 原因:明显的精神创伤,家庭变故、父母离异、学业负担过重、人际交往问题等。 应对:可以通过咨询的方式,从咨询老师那里得到开导和缓解,也可以采用认知疗法、 宣泄法、娱乐(听音乐、运动等)疗法来缓解抑郁情绪。
主观体验只有个人内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或意识到。 2、生理唤醒
(1)呼吸 (2)血液循环 (3)皮肤电反应:出汗 (4)脑电反应:青筋暴起 (5)内外分泌腺的反应 3、外在行为——姿势、表情
第二节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心理
二、情绪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的分类 1.从生物进化角度,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2.从情绪状态的角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第一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心理
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二)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形记忆要优于词语; 3、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4、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5、抽象记忆的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考点 1: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1)感觉的发展;
(2)知觉的发展;
◆考点2: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1)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2)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考点3:中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2015下简答)
(1)要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力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具体措施:①对干扰他们的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
②加强注意的目的性;③加强锻炼学生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做到:①培养随时把注意力集中于一定事物的习惯;②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心态。

要做到:①能不能是注意集中,自信是关键。

②心情愉快有利于注意集中;③心情平静有益于注意集中。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中学生记忆、思维发展的特点。

◆考点 4: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1)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
(2)智力基本达到成熟;
(3)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

◆考点 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认识的发展机制:
(1)图式;
(2)同化和顺应;同化: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加强和丰富的主体动作。

顺应: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3)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认知发展的阶段:
◆考点 6: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1)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
心理机能)
(2) 心理发展观
(3) 内化学说
(4
) 教育和发展关系---“最近发展区”
儿童两种发展水平: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启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二节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考点 1:情绪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1.2.情绪状态分类:
(1) 心境: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2) 激情:一种爆发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型。

(3)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3.人的社会性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考点 2:情绪理论
(1) 詹姆士-格兰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

情绪是源于身体的反馈,
刺激引起身体 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2) 坎农-巴德学说:情绪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产生。

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同时产生,
受丘脑控制。

(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的情绪“评定-兴奋”学说。

强调情绪的产生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

三个主要观点:
①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情境的
评估,情绪的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

②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团组织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
重要条件。

③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
过内导神经,经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再次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

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4)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5)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人接受环境中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6)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

◆考点 3: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青春期是“疾风怒涛”时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

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3)外露性和内隐性(掩饰性)
(4)心境化和持久性
◆考点4: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1)敏锐察觉情绪;
(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3)有效表达情绪
(4)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考点 5: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指导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为题;
4.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1)合理宣泄法;2)转移注意法;3)意志调节法;4)幽默法;5)补偿法;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考点 1:人格
1.人格是在适应的环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考点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
(2)稳定性: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3)整体性;
(4)功能性;
(5)社会性;
◆考点 3:人格的结构:
1)气质类型
2)性格: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是人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的核心意义。

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
①性格的态度特征:个体对自己、他人、机体、社会、工作等态度特征。

如谦虚、粗心、利他或利己;
②性格的意志特征:顽强拼搏,当机立断;
③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持久性和主导心境;
④性格的理智特征:个体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

3)认知风格: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

①场独立性(对内部参照依赖倾向,心里分化水平高)和场依存性(对外部参照依赖倾向,心里分化水平低)
②冲动型(反应快,易出错)和沉思型(深思熟虑,错误少)
③同时性(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宽视野方式)和继时性(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提出的假设有时间前后顺序。


4)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考点 4: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分三类--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
式。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考点 5: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遵循必要原则,实施途径和方式如下:
(1)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2)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
(3)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4)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
(5)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
(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7)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考点 6:人格发展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结构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原始的无意识的本能,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代表理想的部分,追求完美,遵循“道德原则”。

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口腔器,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2)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2012 上简答)
(1)婴儿期(0-1.5):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婴儿在本阶段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西王的现实。

(2)儿童早期(1.5-3):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儿童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该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现实感。

(4)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现实。

(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现实。

(6)成年早期(18-25):亲密感对孤独感。

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感。

(7)成年中期(25-50):繁殖感对停滞感。

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现实。

(8)成年晚期(50-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的冲突。

3)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
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分: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4)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该模型分为四个层次:个别特质和共同层次,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第四节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1.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2.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阶段性与连续性;
(2)定向性和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3.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