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禁毒教育主题班会课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社区不良环境是诱惑青少年吸毒的温床
按照社会学的划分,中学生一般生活在这样三种环境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因此,社区也被称之为“第三环境”。
有一个年轻人吸毒成瘾,很快就家徒四壁了,为了能继续吸毒,他先把海洛因白送给邻居四个12岁左右的孩子品尝。四个孩子上瘾后,每次不得不从他那里高价买毒品,而那个年轻人用这种卑鄙的手段满足了自己的毒瘾。
从前年开始,国家禁毒委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禁毒知识一堂课”活动,在全国大、中、小学校举行专门的禁毒教育课,使每一位公民在走向社会前都接受毒品预防教育;同时,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主管部门编印了毒品预防教育读本及适合学生阅读的禁毒系列丛书,并将之列为中学生课外读物;去年,团中央、国家禁毒委、民政部、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共青团和妇联分别组织开展了禁毒青年志愿者行动和“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动员广大青少年参加到禁毒行列中来;针对近年来新型毒品“摇头丸”、冰毒的泛滥,国家禁毒委今年2月至7月开展的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中,联合有关部门,重点整治了歌舞娱乐场所,把对青少年吸毒的预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4)不健康的逆反心理有的孩子对老师、家长的告戒置若罔闻,越说毒品不能沾,他就越要去尝尝,最后是自食其果。
(5)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父母吸毒的不良环境使子女吸毒者明显增加,小小年纪便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6)寻求解脱有些人因承受不住环境的压力,便想用毒品来麻醉自己,结果落进万丈深渊不能自拔。
在一个社区中,只要发现有一个吸毒者,追下去,往往就能发现若干个吸毒者。许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吸毒者比较集中,其实,这很简单。吸毒者都知道,吸毒是违法的,而贩毒是犯罪。吸毒的人,一般经济上是不堪重负的,他上了瘾,要吸下去,就要发展新的吸毒者,把毒品以高价卖给其他人。如此滚雪球一样,吸毒者的队伍就越来越庞大。但他知道“吸毒违法,贩毒犯罪”,所以他发展新的吸毒者首先要在同一个社区内的朋友圈里寻找,这就是“直销”。因此,有吸毒者的社区往往就是最值得警惕的社区。在这样的社区里生活,更要提高对毒品的自我抵制能力,稍一不慎,就会被“以贩养吸”的吸毒者拉下水,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
在这样的社区内生活,只有一种方法是可取的:远离“毒朋友”,一旦发现了吸毒者,就告发他。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你自己,也是为了保护你的家人和朋友。
有这样的家长,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他说:“我开始以为这不关我的事,我管它干嘛!”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的上中学的儿子已成了毒品的俘虏。
二、认识毒品
什么是毒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
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
疗价值,那就是药品;从社会属性讲,如果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是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类物质就成了毒品。
五、预防——社会共同的行动
据有关专家介绍,禁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吸毒,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使青少年能够主动地拒绝毒品。目前,一个共识已在社会各界达成:教育——加强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才是根本途径和出路。
专家指出,青少年禁毒应该是一个社会综合治理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禁毒。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公安部部长贾春旺在去年的中国禁毒报告中说,各级禁毒部门重点开展了对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全社会禁绝毒品的氛围更趋浓厚。
云南南部的一个村寨,几乎全村人都吸毒,而且,有20%的人已经进入“注射阶段”,其他人都是海洛因和鸦片混合成瘾者。他们个个身体消瘦,精神萎靡,再也拿不起镰刀、扛不起锄头,全村土地荒芜,死气沉沉。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但如果我们都把禁毒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旦发现毒品之火,哪怕是一个苗头,就紧紧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尽自己的力量去扑灭它,这就会造福于你的家人,也造福我们的国家。
(2)经受不住他人、特别是“朋友”的劝诱,青少年易受群体影响,盲目结成“哥们儿”或“姐们儿”关系,相互效仿。吸毒亦是如此,许多吸毒的青少年都说:“我是看见别人吸,自己才吸的。”或:“他们吸都没事,我就尝一点,以为不会出问题的。”
(3)寻求刺激原重庆市号称“百万富姐”的李某,为寻求刺激,追求不良时尚而染上毒瘾,吸光了全部家产。昔日重庆市家喻户晓的“第一火锅女”,如今流浪街头,一无所有。
一个年仅14岁的吸毒者说:“我根本不懂什么是毒品,没有人告诉我毒品有多可怕,我认为吸毒和吸烟一样。”
有一名年轻的医生,接触了很多吸毒者,对他们既憎恨又不解,他认为:凡事都能戒断,戒不成是因为没有毅力。他要以身试毒,为他人作出“榜样”。没想到,他吸食毒品后,同样戒断不了,成了海洛因的俘虏。最后,他自杀了,留下一句话:“别学我!”
毒品是我国的习惯性讲法,这里指的毒品,不包括砒霜、敌敌畏、氰化物等可直接致人于死亡的剧毒药品,是特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而国际上习惯称之为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禁毒斗争,提出“有毒必肃,贩毒必惩,吸毒必戒,种毒必究”的方针,采取一系列“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四禁并举的措施,种毒、制毒有罪,贩毒、吸毒违法。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班会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和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毒品的图片,教育中学生远离毒品的意识。
3、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防微杜渐,远离毒品。
二、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多媒体:(大麻)(鸦片)
三、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三、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
据国家禁毒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吸毒者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全部吸毒者的85.1%。
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复杂多样,如不健康心理、好奇、同伴和朋友的劝诱、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但对毒品无知,是他们误入毒海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此外,还有医源性因素等。
(1)对毒品无知、好奇有一个初三年级的学பைடு நூலகம்,为考个好高中,每天学习、复习到很晚,感觉很疲劳。这时,有人拿来一点“白粉”,告诉他:“吸了这个就能精神百倍。”孩子信以为真就吸了。结果,没有几天便染上了毒瘾,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身体也全跨了,最后他没有走进理想的中学,而是进了戒毒所。
按照社会学的划分,中学生一般生活在这样三种环境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因此,社区也被称之为“第三环境”。
有一个年轻人吸毒成瘾,很快就家徒四壁了,为了能继续吸毒,他先把海洛因白送给邻居四个12岁左右的孩子品尝。四个孩子上瘾后,每次不得不从他那里高价买毒品,而那个年轻人用这种卑鄙的手段满足了自己的毒瘾。
从前年开始,国家禁毒委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禁毒知识一堂课”活动,在全国大、中、小学校举行专门的禁毒教育课,使每一位公民在走向社会前都接受毒品预防教育;同时,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主管部门编印了毒品预防教育读本及适合学生阅读的禁毒系列丛书,并将之列为中学生课外读物;去年,团中央、国家禁毒委、民政部、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共青团和妇联分别组织开展了禁毒青年志愿者行动和“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动员广大青少年参加到禁毒行列中来;针对近年来新型毒品“摇头丸”、冰毒的泛滥,国家禁毒委今年2月至7月开展的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中,联合有关部门,重点整治了歌舞娱乐场所,把对青少年吸毒的预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4)不健康的逆反心理有的孩子对老师、家长的告戒置若罔闻,越说毒品不能沾,他就越要去尝尝,最后是自食其果。
(5)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父母吸毒的不良环境使子女吸毒者明显增加,小小年纪便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6)寻求解脱有些人因承受不住环境的压力,便想用毒品来麻醉自己,结果落进万丈深渊不能自拔。
在一个社区中,只要发现有一个吸毒者,追下去,往往就能发现若干个吸毒者。许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吸毒者比较集中,其实,这很简单。吸毒者都知道,吸毒是违法的,而贩毒是犯罪。吸毒的人,一般经济上是不堪重负的,他上了瘾,要吸下去,就要发展新的吸毒者,把毒品以高价卖给其他人。如此滚雪球一样,吸毒者的队伍就越来越庞大。但他知道“吸毒违法,贩毒犯罪”,所以他发展新的吸毒者首先要在同一个社区内的朋友圈里寻找,这就是“直销”。因此,有吸毒者的社区往往就是最值得警惕的社区。在这样的社区里生活,更要提高对毒品的自我抵制能力,稍一不慎,就会被“以贩养吸”的吸毒者拉下水,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
在这样的社区内生活,只有一种方法是可取的:远离“毒朋友”,一旦发现了吸毒者,就告发他。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你自己,也是为了保护你的家人和朋友。
有这样的家长,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他说:“我开始以为这不关我的事,我管它干嘛!”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的上中学的儿子已成了毒品的俘虏。
二、认识毒品
什么是毒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
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
疗价值,那就是药品;从社会属性讲,如果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是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类物质就成了毒品。
五、预防——社会共同的行动
据有关专家介绍,禁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吸毒,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使青少年能够主动地拒绝毒品。目前,一个共识已在社会各界达成:教育——加强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才是根本途径和出路。
专家指出,青少年禁毒应该是一个社会综合治理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禁毒。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公安部部长贾春旺在去年的中国禁毒报告中说,各级禁毒部门重点开展了对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全社会禁绝毒品的氛围更趋浓厚。
云南南部的一个村寨,几乎全村人都吸毒,而且,有20%的人已经进入“注射阶段”,其他人都是海洛因和鸦片混合成瘾者。他们个个身体消瘦,精神萎靡,再也拿不起镰刀、扛不起锄头,全村土地荒芜,死气沉沉。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但如果我们都把禁毒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旦发现毒品之火,哪怕是一个苗头,就紧紧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尽自己的力量去扑灭它,这就会造福于你的家人,也造福我们的国家。
(2)经受不住他人、特别是“朋友”的劝诱,青少年易受群体影响,盲目结成“哥们儿”或“姐们儿”关系,相互效仿。吸毒亦是如此,许多吸毒的青少年都说:“我是看见别人吸,自己才吸的。”或:“他们吸都没事,我就尝一点,以为不会出问题的。”
(3)寻求刺激原重庆市号称“百万富姐”的李某,为寻求刺激,追求不良时尚而染上毒瘾,吸光了全部家产。昔日重庆市家喻户晓的“第一火锅女”,如今流浪街头,一无所有。
一个年仅14岁的吸毒者说:“我根本不懂什么是毒品,没有人告诉我毒品有多可怕,我认为吸毒和吸烟一样。”
有一名年轻的医生,接触了很多吸毒者,对他们既憎恨又不解,他认为:凡事都能戒断,戒不成是因为没有毅力。他要以身试毒,为他人作出“榜样”。没想到,他吸食毒品后,同样戒断不了,成了海洛因的俘虏。最后,他自杀了,留下一句话:“别学我!”
毒品是我国的习惯性讲法,这里指的毒品,不包括砒霜、敌敌畏、氰化物等可直接致人于死亡的剧毒药品,是特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而国际上习惯称之为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禁毒斗争,提出“有毒必肃,贩毒必惩,吸毒必戒,种毒必究”的方针,采取一系列“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四禁并举的措施,种毒、制毒有罪,贩毒、吸毒违法。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班会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和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毒品的图片,教育中学生远离毒品的意识。
3、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防微杜渐,远离毒品。
二、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多媒体:(大麻)(鸦片)
三、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三、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
据国家禁毒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吸毒者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全部吸毒者的85.1%。
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复杂多样,如不健康心理、好奇、同伴和朋友的劝诱、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但对毒品无知,是他们误入毒海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此外,还有医源性因素等。
(1)对毒品无知、好奇有一个初三年级的学பைடு நூலகம்,为考个好高中,每天学习、复习到很晚,感觉很疲劳。这时,有人拿来一点“白粉”,告诉他:“吸了这个就能精神百倍。”孩子信以为真就吸了。结果,没有几天便染上了毒瘾,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身体也全跨了,最后他没有走进理想的中学,而是进了戒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