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贴研究综述及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补贴研究综述及展望
摘要:财政补贴是近年国内外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本文从
企业获得政府补助的影响因素,以及其经济后果等角度,对财政补
贴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期能增进对财政补贴的认识,并为进一
步研究政府财政补贴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财政补贴;影响因素;经济后果
中图分类号:df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212-02
引言:政府实施财政补贴是为了能够实现其政治目的和经济目
的。财政补贴作为一种公共资源的再分配,历来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学者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考察,但由于财政补贴的制度环境以及经
济发展水平不同,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或者是占据的角度不同,学
者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一、理论研究
西方经济学界对于财政补贴的研究是从庇古(piguo)1912年的
《财富与福利》开始展开的,书中提出政府干预的重要性,通过政
府的政策指导可以让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以克服由于存在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美
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补贴形式与现在的货币补贴形
式相似,即政府对于以家为单位的所得低于某种特别的最低收入水
平者,给予一定金额的财政补贴或一定比例的补贴,这样变价格补
贴为收入补贴,通过货币供给的变化来改变社会经济主体的状况以弥补福利制度缺陷,缩小贫困差距。另外,让-雅克.拉丰提出,企业经营同政府激励建立联系,政府运用财政转移支付来促进企业不断加快自身发展,而同时政府也达到自身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的。中国对于财政补贴的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涉及到财政补贴的内容,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准则来规范,从最早将制定政府补助准则列入准则制定计划到2006年正式发布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助》。另外邓子基、林志远的《财政学》、潘明星与韩丽华的《政府经济学》、陈共的《财政学》等均得出一致结论,在一定的经济结构条件下,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能够改变资源的配置,从而有效地增加企业绩效与社会绩效,实现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二、实证研究
(一)财政补贴的动机及影响因素角度的研究
1、政治联系。faccio(2006)研究发现相对于非政治关联的公司,与政治联系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政府财政补贴,政治联系能够通过税收减免等方式,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从而提高企业绩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苏哈托的儿子经营的企业能够通过免除关税等
税收等途径,比同类企业减少至少一半的成本(fisman,2001)。adhikari(2006)研究发现,企业的实际税率与政治联系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uan(2008)等研究发现,当企业ceo为满足其政治目的
而解决地方政府的就业问题时,政府会对绩效不佳的企业提供财政补贴。陈冬华(2003)研究发现,具有地方政府背景的董事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地方政府的影响越大,上市公司就越可能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余明桂等(2010)发现有政治联系的企业确实比无政治联系的企业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同时在市场化程度低、政府支配资源多、产权保护差及法治水平低的地方,政治关联的财政补贴效应会越强。唐清泉、罗党论(2007)研究发现,政府的补贴比例与上市公司的员工、企业能够提供公共产品及企业的高税率等显著正相关,但是与企业是否是当地的重点企业却显著负相关,这种相关性在企业当地国有企业时会显得更为明显。
2、保牌和扭亏。为帮助本地企业取得上市资格、增发权和配股权,地方政府会与企业共同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方式就是给予企业政府财政补贴。陈晓等(2001)发现地方政府对企业实施财政补贴的动机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帮助上市公司取得配股资格或者保留上市资格。如果没有地方政府支持,许多上市公司将失去该资格。但刘浩(2002)研究发现不同,他认为国有股权和补贴收入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刘浩的结论也与陈晓等的研究结论相反,他认为地方政府并没用利用财政补贴进行盈余管理,政府给予企业的政府财政补贴只是由于帮助国有企业扭亏、配股和被st的刚性需求等原因导致的。对于*st公司而言,政府财政补贴也是拯救其濒临退市命运的重要手段。盛敏(2005)指出政府财政补贴对处于亏损与
暂停上市边缘的公司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龚小凤(2006)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补贴对于配股资格的影响逐步降低,但公司被*st 时,并不需要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这是由于地方政府会采用多种形式对上市公司进行财政补贴,这种措施在保持本地上市公司的壳资源,防止被特别处理方面发挥着作用。
3、成长性。申香华(2010)研究发现政府倾向于向成长性好、出现亏损和规模大地公司提供补贴。刘辉(2010)财政补贴金额和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率呈显著正相关。
(二)财政补贴的配置经济后果的角度的研究
1、企业绩效。沈晓明等(2002)发现补助会导致农业上市公司不能及时进行内部治理。邹彩芬等(2006)发现政府直接的财政补贴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偿债的能力,但是却导致了企业管理者的非生产性寻租行为,农业上市公司对于补贴的依赖程度也加强。唐清泉、罗党论(2007)的研究结果发现,政府补贴没有增强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余明桂等(2010)通过研究发现有地方政府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获得财政补贴越多,企业绩效反而越低;而无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获得财政补贴越多,企业绩效越大。
2、社会绩效。各国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论可以分为两类:效果不明显和在某些方面以某种形式发挥作用。fredrik bergstrom(2000)研究显示政府补贴可以影响增长;harris和trainor(2005) 研究了北爱尔兰制造业的政府补贴,发现很难对于
政策扶持产生的效应进行衡量;teresa garcia-mila 和therese j.mcguire(2001)认为政府补助并没有促进受补助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前几项研究结论有所不同的是,dimitris skuras et al(2006) 发现政府的财政补贴对于产出增长有影响,其作用方式是受补贴企业通过技术改变影响总产出,规模改变不显著。humphries jr(2003)研究发现在林业行业,政府财政补贴的存在确实能够促进林业的发展,但是政府的财政补贴却并没有激发土地所有者的积极性,效果也是不显著的;sourafel girma et al(2006)则认为爱尔兰政府补助对克服企业的财务危机和采用新技术是有效果的。王燕娜(2007)发现中国对于财政补贴的发放随意性比较大,财政补贴制度缺乏也相对缺乏透明度及约束力。赵书新等(2009)发现财政补贴对中国环保行业促进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申香华(2010)研究表明接受财政补贴的公司在税款缴纳、就业促进、提供社会捐赠及环保投入或支出增加等方面(即财政补贴的反哺效应)并没有显著的贡献。余明桂等(2010)研究发现具有地方政府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获得的政府财政补贴与企业的社会贡献负相关;但没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越多,社会贡献越大。
3、就业。从相关的研究文献来看,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尽相同的。主要的文献有:wren和waterson(1991)从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发现国家的财政补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行业的发展。harris (1991),jenkins et al(2006)均研究从就业效应方面研究财政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