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策略探究体验式作文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作文教学策略探究----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全市“体验式作文教学”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福建省去年高考作文给了两幅图,左边是一个圆,旁边写着“我规范,我稳定,周长短,面积大”。右边画着一个不规则多边形,旁边写着“我新颖,我多变,周长长,面积小”。有一位考生作文得了满分,题目是《8,18,28》。大体意思是这样:8岁那年,我图画不及格,老师说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你怎么全画成绿的呢?我心里不服气,因为我戴着爸爸的绿色眼镜呢。但是我听老师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一定都是真理。18岁那年,我经过高考的打磨,已经没有任何棱角,我变成了一个规范的圆。现在我28岁,我去幼儿园接我的女儿,女儿哭着跑过来说:“老师说我画的不好,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你怎么全画成黄的了,可我戴着爸爸的黄色眼镜呀。”我不禁潸然泪下,为我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读过这篇文章,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所反映的不正是我们当前作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吗?当我们批评学生作文无病呻吟的时候,当我们感叹学生的作文缺乏创意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造成这种局面,给学生思维上锁的不正是我们自己吗?

我们究竟该怎样教作文?

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一定有多种途径。体验式作文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但不管采取哪种思路和方法,都只是切入点和侧重点不同,其中所蕴含的作文教学的规律应是相通的。

一、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当写出这句话时,我突然觉得有点尴尬,试看当今世面上流行的各种中考满分作文集,有多少是真正来自生活的呢?不是屈原投江,就是荆轲刺秦王,要么就是堆砌上一

些华丽的词藻,大段地引用古诗词,空发感慨和议论。为什么中学生不喜欢写生活?究其原因,是老师对作文的审美标准出现了偏差。很多老师都认为写历史人物和引用古诗词的学生,一定读了不少书,有所谓的文化底蕴,作文中显示出一定的文化色彩,应当得高分。而写生活的作文,取材往往千篇一律,要么是与同学闹别扭,要么是生病父母送自己去医院,往往缺少新意,不容易拿高分。而初中生是最善于模仿的,于是就出现了对这种所谓的“文化作文”趋之若骛的现象。殊不知,任何一种作文一旦形成模式之后,就缺少生机与活力了。评委如果接连看上几百篇风格雷同的文章,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审美疲劳,也就很难给高分了。作文原本是个性化的思维产物,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将学生的写作置于模式化的桎棝之中,势必要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作文教学也就走进了死胡同。

中国文学传统里向来主张书写生活,杜甫、白居易都堪称这方面的典范。《语文课程标准》也有“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样的表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体验式作文教学把观察和体验生活作为写作的起点。

生活是无限广阔的,外出旅游、上网浏览、看电视、参加各种活动、逛公园、爬山郊游等都能开拓学生的视野;生活又是琐碎的,妈妈的一句唠叨、邻居的一声问候、朋友的一个眼神、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也都会给学生带来一丝心灵的颤动。但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无话可说呢?《语文教学通讯》上曾发表过黄本荣老师的一篇文章----《作文,魂系何方》,他在文中说:“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发掘出他们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去感悟体验

它们的动人之美;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做老师的没有手把手地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本领。”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可能产生出最好的作品来。”这是老舍先生的经验之谈,正如他在《想北平》中写道:“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头上看水中的小蝌蚪和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激情,一种语文的本色,是我们同学写作文的一种正常心态,考场作文也不例外。

下面这篇作文中的情节可能大多数人都遇到过:

我到学校的浴室洗澡,里面黑漆漆的,“停电了,不是灯坏啦?”没人回答,人们在脱在穿,在整理衣物,全摸着黑,我不吱声了,也摸黑脱衣服,解鞋带。“哟,怎么不开灯呀?”再后面进来一位问。没人吭声,人们都在忙着各自的事----黑着灯,得倍加小心。突然,“啪”的一声,灯亮了,晃得人眼有点儿晕眩。“你们这些人,摸着黑怎么不开灯?”刚进来的那个初二的小丫头尖着嗓子喊,原来灯并没有坏,只是一茌茬的人来人去,纳闷、询问,就是没人去试一下。我想着,不禁哑然失笑。生活中不是常有类似的事吗?一次见到人们都推左边一扇门进出,便以为右边一扇锁着;不经意触到右边一扇:哟,原来它只是虚掩。

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释了一个哲理----生活中的思维定势往往使我们只能打开一扇门,而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遇。作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用各种自以为有效的作文教程去指导学生的时候,是不是也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二、感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

在写作的三个要义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表达形式中,认识水平是同学最弱的环节。

现在很多老师都注重学生的阅读和积累,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也阅读了许多的时文佳作,这是非常好的。但有了积累不一定就能写出好文章,有些善于思考的学生在读过之后,从中汲取了作者的观点,提升了认识,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地上去了。但大部分学生只是在脑子里堆积了一些素材而已,只要不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这些素材只是一些死的知识。如许多学生在读了《小故事,大智慧》这套丛书之后,将里面的故事整个搬到自己的作文中,唯独没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认识。

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就要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习惯,探索深化感悟的途径,开浚思维能力的通道。也就是以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窗口,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丰富感情,深刻思想,锤炼思维和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做人的品味。这是我们作文教学应遵循的规律。例如写感恩,可以感恩自己喜欢的一部经典、感恩熟悉的大自然,感恩母亲做的布鞋,感恩父亲灯下无言的陪伴,感恩祖父那没有兑现的承诺,感恩生活给予的那根鱼刺……无论写什么都必须是你熟悉的,只有熟悉才能写的深刻。

对话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初中生人生阅历尚浅,对生活也往往缺少深刻的感悟,老师的点拨至关重要。体验式作文教学中的交流环节就是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来提升学生的认识,加深学生的感悟。当学生对父母的呵护视而不见的时候,你是否能拨动他们感动的心弦;当落叶飘零、秋虫呢喃的时候,你是否让他们意识到时光悄悄流逝,秋来春已归去;当他们吟经诵典、赏读名著时,你是否引导他们把经典当作镜子,从中照到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认识。这样的对话才是有启迪意义的对话,教师的作用也就在于此。

具体地说,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换一种角度认识事物,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有位同学从吃鱼这件小事中选取一个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