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娄庆松杨静主编)教案

合集下载

统计学基础课件第1章 概述

统计学基础课件第1章 概述
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就应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 量特征。包括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以及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及其规律性。这里所说的数量方面是指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速度、比例关系、差别程度 、普遍程度、普及程度、发展速度、平均规模和水平、平均发展 速度等。
3.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是指利用综合指标对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和数量关系进行描述、研究和分析的方法。如前所述 ,统计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数量性,即研究社 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质量互变的 数量界限和规律性。而对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 特征的研究当然离不开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所以, 综合指标法理所当然地成为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
1.2.2 统计学的性质
统计学究竟是属于方法论科学,还是属 于实质性科学?
这个问题在理论界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 明确说法,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全面认识 这门学科和为以后的论述铺平道路具有 重要意义。国内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规律派:认为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即通过 研究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来揭示社会经 济发展规律的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第1章 概述
1.1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1.2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性质
1.3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1.4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 .广义上的统计
广义上的“统计”泛指国家经济中所有 为了解、研究经济状况所做的统计工作、 所取得的统计资料以及所形成的统计科学 理论。因此, “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含 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大量观察法的数学依据是大数定律。大数定律 是关于随机事件和随机变量分布规律的描述, 其基本含义是: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性试验中 的频率一般总是稳定在它的概率附近;随机变 量在多次观测中所得到的平均数也总会稳定在 它的期望值附近。

娄庆松版中专统计学原理课时第二章一课时

娄庆松版中专统计学原理课时第二章一课时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 1.准确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是指统计调查必须以客观 实际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现象,做到 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2.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统计调查完成收集各 项资料的时间要求,以便统计信息的及 时利用.
准确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是相辅相成的一个 整体,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统计调查的要求 准确性:要求调查资料必须客观真实 及时性:要求统计资料在时间上满足需 要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抽 样调查使用得及其广泛。即使在一些常 使用普查的场合如人口普查,也常常用 抽样调查作为辅助手段,以提高调查的 准确性和数据的间断性。
统计调查的种类
统计调查需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 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和方法
1. 按组织形式不同
定期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和 内容,定期地向各级领导机构报送统计资料 的一种形式。 专门调查:是为某一专题研究而组织的专项 调查,如普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等是专 门调查。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 第一节 统计调查
• 第二节 统计整理
问题:
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生活比原来更加 丰富多彩,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 改变,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也变得更 加复杂多样,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未 必是高中时代成绩的顺延。如何判断 和分析影响大学成绩的因素,哪些因 素是主要因素?
一家大连的商业银行打算拓展大连高校的 信用卡业务
(二)普查
• 普查是针对某问题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 面调查。 • 特点:1.一次性调查,即调查某一时点的 现象总量;2.全面调查。 • 作用:可以用来搜集不宜用经常调查搜集 的全面准确的资料。 • 具体方式:自上而下的登记和自下而上的 填报。 • 组织形式:组织专门普查机构和由被调查 单位填报

《统计基础知识》教案

《统计基础知识》教案

统计基础知识教案Ⅰ、导入新课、课程介绍、课程要求Ⅱ、讲授新课§1-1统计的含义与特点一、统计的含义1、含义: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方面的内容。

(1)、统计工作: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的单位对各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采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2)、统计资料:即统计信息,是统计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的总称。

(3)、统计学:是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人们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

2、三者的关系:(1)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2)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是以对客观事物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三、统计研究的特点(一)数量性(二)总体性(三)质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某事物的数量表现,而且是与一定的质密切结合起来的。

(四)社会性(五)变异性Ⅲ、课堂小结1、统计的含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3、统计研究的特点Ⅳ、课外作业1、简述统计的含义,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统计的三大职能是什么?3、统计总体的特点有哪些?【课后记】:本课程概念较多并且比较抽象,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理解,讲课时应该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多举例。

Ⅰ、课前复习1、知识点复习2、课前小测验•(1)统计的含义包括、和•————三方面的内容。

•(2)统计学属于科学。

Ⅱ、讲授新课四、统计的三大职能例如:我校为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学生体检,有一位同学的乙肝体检结果如下:项目结果参考范围乙肝表面抗体 + 阳(+)阴(-)(一)信息职能(二)咨询职能(三)监督职能五、统计工作的过程(一)统计设计(二)统计调查(统计数据采集)(三)统计整理(统计数据整理)(四)统计分析(统计数据分析)(五)统计预测(统计数据提供和管理)六、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一)大量观察法(二)统计分组法(三)综合指标法(四)经济模型法(五)统计推断法§1-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一)概念1、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

(完整word版)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娄庆松杨静主编)教案

(完整word版)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娄庆松杨静主编)教案

(完整word版)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娄庆松杨静主编)教案第一章概述学习目标知识点理解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和统计活动、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能力点能结合现实中所遇到的具体事例说明什么是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变量;能识别统计数据的类型本章结构图一、统计学和统计活动二、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统计学和统计活动教学目标;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3. 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4.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教学重难点: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3.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教学方法:知识讲解法、学生自学和引导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新课:一、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统计数据。

例如,教学班级每天都要统计出勤人数,同学们考试后要统计总成绩、平均成绩、及格率、优良率等;企业管理人员要统计供、产、销、利、税等数字;许多媒体要报道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证券股票指数等。

这些数字就是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室人们通过实际统计活动获得的。

统计就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技术。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也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学习统计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

一般地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理论与方法。

人们要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通过试验或调查来采集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以便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数量表现做出统计上的解释。

例如,统计需要哪一类数据,怎样去采集和加工这些数据,怎样从复杂纷繁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并解释这个结论,没有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是无法进行的。

所以说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

《统计》教学教案

《统计》教学教案

《统计》教学教案第一章:统计概述1.1 统计的定义与作用引出统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是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解释统计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如经济学、生物学、社会科学等。

1.2 数据类型介绍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的区别,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数据需要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1 数据收集方法介绍问卷调查、实验设计、观察法等数据收集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

2.2 数据整理与图表展示教授如何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以及如何使用图表来展示数据,如条形图、饼图等。

第三章:描述性统计分析3.1 频数与频率分布教授如何计算数据的频数和频率分布,以及如何使用频数分布表来展示数据。

3.2 统计量度介绍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等统计量度,让学生了解如何描述数据的一般特征。

第四章:概率与推断统计4.1 概率基础教授概率的基本概念,如随机事件、样本空间等,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

4.2 推断统计介绍推断统计的基本原理,如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让学生了解如何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

第五章: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5.1 统计软件介绍介绍常用的统计软件,如SPSS、R、Python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5.2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教授如何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导入、分析和管理,以及如何解读分析结果。

第六章:概率分布与统计推断6.1 离散型随机变量介绍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包括其概率分布的性质。

教授如何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例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

6.2 连续型随机变量介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包括其概率密度函数的性质。

教授如何计算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例如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

第七章: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7.1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介绍假设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包括单样本检验和两样本检验。

教授如何设置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以及如何选择适当的检验统计量。

最新统计学基础 第一章 统计概述备课讲稿

最新统计学基础  第一章 统计概述备课讲稿

第一章统计概述【教学目的】1.明确统计的含义、方法及职能2.能够灵活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3.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重点】1.能够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2.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难点为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时数】教学学时为4课时【教学内容参考】第一节统计的研究对象一、统计的含义【引言】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已经对这个时代的特征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这就是信息时代。

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信息,我们只有利用统计这一工具,才能理解世界的精彩,了解世界宏微观的经济运行状况。

为了管理好国家,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和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统计机构,或专门成立企业营销组织、营销策划等机构,由专门的统计人员或营销策划人员负责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工作,为国家和企业进行各项决策提供可靠、及时的统计信息。

【案例】据统计,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这些都是统计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

因此,我们将统计的含义概括为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情况和特征的数字及文字材料,称为统计资料;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总称,称为统计工作(或统计活动)。

统计基础知识教案

统计基础知识教案

第一章概述[教学目标]掌握统计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教学重点]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教学难点] 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的区别和联系[授课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6课时[教学过程]案例导入新课教学第一节统计的涵义与特点一、统计的涵义(一)统计的产生和发展1.“城邦政情”及“国势学派”阶段2.政治算术学派阶段3.数理统计学阶段(二)统计的涵义统计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处理、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种涵义。

二、统计的职能(一)统计的信息职能(二)统计的咨询职能(三)统计的监督职能三、统计的特点1.数量性2.总体性3.具体性课堂讨论:如何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现象的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第二节统计工作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一、统计工作过程(一)统计设计(二)统计调查(三)统计整理(四)统计分析(五)统计服务注意:统计工作各环节虽然有先后之分,但彼此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实践中,统计各环节的工作也是常常交叉进行的。

二、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试验观察法(二)大量观察法(三)统计描述法1.统计分组法2.综合指标法3.统计模型法课堂讨论:掷一枚硬币,观察并记录每次的试验结果,问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结论?第三节统计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性质相同的许多个体单位所构成的整体,简称为总体。

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基本单位,它是统计资料最原始的承担者,简称个体。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总体单位可以是人、物或事件。

统计总体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1.同质性2.大量性3.差异性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即总体有可能转化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有可能转化为总体。

二、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一)标志与标志表现1.统计标志的概念统计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统计初步知识》单元教案设计

《统计初步知识》单元教案设计

《统计初步知识》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统计的基本概念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数据的描述与分析4.统计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数据的描述与分析。

2.教学难点: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统计的基本概念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做铺垫。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统计的情况?谁能举例说明?2.教学新课(1)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如:总体、样本、样本容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2)通过实例介绍统计方法的起源和发展。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讲解答案,纠正错误。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统计方法的起源和发展,知道了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吗?2.教学新课(1)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文献查阅等。

(2)讲解数据整理的方法,如:表格、图表、文字描述等。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有效地收集和整理数据。

3.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讲解答案,纠正错误。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知道了如何有效地收集和整理数据。

第三课时:数据的描述与分析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描述和分析数据吗?2.教学新课(1)讲解数据的描述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2)讲解数据的分析方法,如: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等。

《统计学基础》教案

《统计学基础》教案

《统计学基础》教案《统计学基础》教案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考核方式:考试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统计学基础》是经济管理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也是未来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熟悉统计工作的基本程序,了解重要的统计指标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素质:1.熟悉并系统的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以后的社会实践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2.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联系现实,能正确认识和解读我国的重要统计数据;3.将统计学知识学以致用,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以下非专业素质方面得到提高:1.树立好做统计工作的信心;3.提高实事求是、用数据说话的能力;2.提高运用理论,观察了解、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统计概述一、教学要求1.了解统计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及中国统计学科的发展;2.理解统计数据的类型、统计学的特点、统计学的分科;3.掌握统计学的四种研究方法;4.掌握统计学总体、总体单位、样本等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1.统计数据及类型;2.统计学研究的四种方法;3.统计学总体、总体单位、样本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1.对不同类型统计数据性质的理解;2.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四、课时安排本章安排课时。

五、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课时)一、统计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一)政治算术学派1.创始人2.主张(二)国势学派1.创始人2.观点(三)数理统计学派1.创始人2.贡献(四)社会统计学派1.代表人物2.观点二、中国统计学的发展简史第二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性质(课时)一、统计数据及其类型(一)定类数据(二)定序数据(三)定距数据(四)定比数据二、统计学的特点三、统计学的分类(一)描述统计学(二)推断统计学四、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统计学与哲学的关系(二)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第三节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课时)一、大量观察法二、统计描述法三、统计推断法四、统计模型法第四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课时)一、总体、总体单位和样本(一)形成总体必须具备的四个特性二、标志和变量三、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一)统计指标的特点(二)统计指标的分类1.按内容分2.按作用和表现形式分3.按在管理上所起的作用分(三)统计指标体系六、主要概念1.统计学2.统计数据3.总体、总体单位、样本4.标志、变量5.统计指标6.指标体系第二章数据搜集一、教学要求1.了解统计数据的来源;2.理解桌面调查的特点;3.掌握原始数据搜集的方式、特点;4.掌握调查的三种方法;5.掌握调查方案的内容、调查问卷的结构;6.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程序;7.掌握调查问卷的提问方式、问题的排列顺序。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 概述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   概述

2
•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
• 本书阐述统计学中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所涉及的统计
工作指社会经济统计工作。
1
• 2、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
1
1
1
1
• 二、统计标志与指标
• (一)统计标志 • 1.统计标志的概念 • 统计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
• 统计指标由六个要素构成1、时间, 2、空
间, 3、指标名称, 4、计量单位, 5、计 算方法, 6、指标数值
1
• 2、统计指标的种类 • (1)数量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规模大
小和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
• (2)质量指标,是指用相应的数量指标进 行对比所得到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平均水 平或相对水平的指标。
1
• (三)标志、指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1、标志和指标的区别
• (1)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 表明总体特征的。 • (2)标志可以用数量表示为数量标志,也 可以用文字表示为品质标志;而指标只能
用数量来表示。
1
• 2、指标和标志的联系 • (1)统计指标是建立在相应的总体单位及 其标志值的基础上的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统计学和统计活动
• 一、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 1、统计的含义:统计是人们正确运用统计理论和 方法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 的实际操作过程,是人们从数据上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收
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 系列概念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 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

时间
16点 17点 18点 19点 20点 21点 22点 23点
上网比例
31.20% 27.70% 22.10% 31.30% 44.00% 43.90% 35.00% 22.20%
展示数据

互联网上各时间段的使用比例
分析数据: 晚上的八九点钟是上网的高潮,而清晨五六点钟则上网的人最少。 作出决策: 为高效率改变一下习惯,早点起就可享受到在网上飞驰的感觉
统计咨询职能是指统计具有提供咨询意见和对策建议的服务功能,也就是指统计部门利用 所掌握的大量的统计信息资源,经过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判断,为宏观、微观决策及科 学管理提供咨询意见和对策建议。统计咨询分为有偿咨询和无偿咨询两种。统计咨询应 更多地走向市场。
统计监督职能是指统计具有揭示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偏差,促使社会经济运行不偏离正常轨 道的功能,也就是统计部门以定量检查、经济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等手段,揭示社会经济 决策及其执行中的偏差,使社会经济决策及其执行按客观规律的要求进行。
统计工作过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统计设计阶段
统计调查阶段
统计整理阶段
统计分析阶段
统计数据提供与 管理阶段
统计的基本职能
统计信 息职能
统计咨 询职能
统计监 督职能
统计信息职能是指统计具有信息服务的功能,也就是统计通过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得 到统计资料,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再经过反复提炼筛选,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以数量描述为 基本特征的统计信息,为社会服务。它可以用文字、数字、字符、图形等形式表示。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统计学和统计活动
一、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三、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 四、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统计原理习题集娄庆松教学设计

统计原理习题集娄庆松教学设计

统计原理习题集娄庆松教学设计前言统计学作为当代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专业的研究当中。

而作为统计学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的统计原理,对于后续学科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就特别为大家整理了一份统计原理习题集,供大家复习、巩固、加深学习。

此习题集的教学设计由娄庆松教授负责,娄教授在教学实践中一直秉持“理解贯穿,应用导向”的原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统计原理的各个知识点,从而能够熟练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去。

一、简介本文共包含统计原理的基础内容,共计30道习题。

每道习题都包含了题目、答案和解析,力求做到全面、详细、易懂。

二、目录第一章统计学基本概念1.在统计学中,样本是指什么?母体是指什么?2.什么是统计法则?举例说明。

第二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1.什么是事件?什么是样本空间?举例说明。

2.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第三章参数估计1.什么是点估计?什么是置信区间估计?举例说明。

2.在一个样本容量为20、总体标准差为4的情况下,100个样本平均值的标准误差是多少?第四章假设检验与检验理论1.什么是假设检验?说说它的基本思想。

2.均值差异检验的零假设是什么?备择假设是什么?第五章单因素方差分析1.什么是单因素方差分析?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对于一个三组样本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平方和SSM、SST和SSE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三、结语以上就是统计原理的习题集,相信通过这份习题集的练习、总结和复习,大家对统计原理的各个知识点都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同时,娄庆松教授的教学设计也可以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联系娄教授进行沟通和交流。

最后,祝大家能够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认识统计——统计基本理论(教案).doc

认识统计——统计基本理论(教案).doc

【课题】认识统计一一统计棊木理论【教材版本】娄庆松,曹少华•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统计基础知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娄庆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参考书•北京:髙等教冇出版社,2006娄庆松,祝刚.中等职业教冇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统计基础知识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岀版社,2006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多媒体课件统计基础知识•北京:髙等教育出版社,2006【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统计的基本职能,理解统计和统讣学的含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掌握统计工作过程。

能力忖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总结能力;知道如何采用大虽观察法进行研究;知道开展统计活动的工作过程、用哪些方法,并能结合现实屮所遇到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态度目标:培养学牛做事认真的态度,要求学生自信、积极、主动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参考配套教学用书《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参考书》P1)教学重点:统计的含义、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统计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途径:通过一个实际生活屮的统计实例,引导学牛白己总结岀一些统计基本理论。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制作PPT、使用配套教学光盘第一章第一节和各种教学资源。

创设情境、探究教学、讲授法、讨论式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导入新淋(10分钟)[教师创设情境]统计看起来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生活屮处处有-统计,如我们要了解某班40名同学上学期期末数学成绩,都需要做哪些工作呢?[学生分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用幻灯片边演示边总结整个过程(1)采集数据:统计调查,搜集资料,成绩如下:54 60 62 97 85 52 83 79 95 80 89 85 77 68 86 93 70 81 78 8971 89 80 85 75 78 90 66 78 73 82 82 99 77 88 84 75 88 7680特点:分散、零乱、无规律(2)整理数据:某班40名学住按成绩分组衣按成绩分(分)人数(人)比重(%)60以下2560—7041070—801127. 580—90184590—100512.5合11-40100注意:A 80分等B表格画法(3)分析数据:计算总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扩展知识面:选拔考试(如注会)、过关考试等(4)提出建议:这就是我们身边的、简单的统计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学习目标知识点理解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和统计活动、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能力点能结合现实中所遇到的具体事例说明什么是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变量;能识别统计数据的类型本章结构图一、统计学和统计活动二、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统计学和统计活动教学目标;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3. 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4.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教学重难点: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3.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教学方法:知识讲解法、学生自学和引导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新课:一、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统计数据。

例如,教学班级每天都要统计出勤人数,同学们考试后要统计总成绩、平均成绩、及格率、优良率等;企业管理人员要统计供、产、销、利、税等数字;许多媒体要报道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证券股票指数等。

这些数字就是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室人们通过实际统计活动获得的。

统计就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技术。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也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学习统计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

一般地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理论与方法。

人们要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通过试验或调查来采集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以便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数量表现做出统计上的解释。

例如,统计需要哪一类数据,怎样去采集和加工这些数据,怎样从复杂纷繁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并解释这个结论,没有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是无法进行的。

所以说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

(二)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本书阐述统计学中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所涉及的统计工作指社会经济统计工作。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社会经济统计学从其性质来讲它是一种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认识活动,是一门研究方法论的社会科学。

因此,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三、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一)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工作过程是指统计工作的步骤。

统计工作的步骤有: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数据提供与管理。

(二)统计的基本职能统计的基本职能是指统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统计信息职能是统计的最基本的职能,是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职能能够发挥作用的保证,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职能的强化又会反过来促进统计信息职能的优化。

四、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一)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是指统计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中要从总体上加以观察,对现象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调查研究并综合分析,从而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二)统计分组法统计分组法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和现象的内在特点,按一定标志,把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部分或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分组,可以揭示现象的不同类型。

在分组的基础上,可以研究现象总体内部构成及内部的数量关系,统计分组与统计指标是结合运用的;对于统计分组来说,需要有一定的指标来反映分组的内容,才能揭示现象总体内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的数量关系;对于统计指标来说,有了科学的分组,才能计算出实在的而非笼统的统计指标,才不至于掩盖现象内部的矛盾和差异。

(三)综合指标法将大量观察所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汇总,就可以得到反映现象总体一般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

运用各种综合指标对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叫综合指标法。

常用的基本综合指标有三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在这三类指标的基础上展开统计分析的具体形式有:对比分析、平均分析、变异分析、动态分析、指数分析、经济模型分析(包括相关回归分析、平衡分析和预测分析)。

(四)统计推断法统计研究中,某些现象所包括的个体是有限的,另一些现象所包括的个体的量则非常大或无限,对于前者可用综合指标法进行分析,而对于后者,则采用统计推断法进行分析统计推断法是根据部分样本资料,按一定的置信标准,用样本数据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推断法广泛用于对总体数量特征的估计和对总体某些假设的检验。

五、课后作业:六、课后反思:第二节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2. 统计标志与指标3.统计指标体系4. 变异与变量5.统计数据的类型与度量教学重难点:1.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3. 变异与变量教学方法:知识讲解法、举例分析法、学生自学和引导课时安排:4课时讲授新课: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统计总体就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

总体所包括的单位的数目称为总体单位数。

(二)统计总体的特点构成一个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三方面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和差异性。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特征,才能形成总体。

有了总体,才能进行一系列的统计计算和统计分析。

(一)统计标志1.标志的概念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例如,全国人口总体,每个人是总体单位,每个人都有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重等。

这里的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重等在统计上称做标志。

这些属性或特征是统计总体各单位身上所共同具有的,都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标志。

2.标志的分类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标志名称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标志表现是统计调查的结果。

例如,“年龄”是标志名称,“16 岁”是标志的表现,它是经过调查后所得到的结果;“性别”是标志名称,“男”、“女”是标志的表现,它也是经过调查后所得到的结果。

(二)统计指标1.统计指标的概念各种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统计上称为统计指标。

可见,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简称指标。

例如,2011年某企业总产值为6 000万元,年末职工人数为100人。

按照这种理解,统计指标由六个要素构成:①时间限制;②空间限制;③指标名称;④计量单位;⑤计算方法;⑥指标数值。

这六个要素可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指标概念和指标数值。

这是实际统计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统计指标的含义。

它体现了统计指标质的规定性、具体性、数量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此外,在统计设计和统计理论叙述中,统计指标仅是一概念而无具体数值。

如,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劳动生产率等。

2.统计指标的种类(三)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三、统计指标体系(一)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统计指标是指单个的统计数字,一个统计指标只能反映总体某一方面特征。

客观现实中的现象是有许多侧面和特征的,并且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着。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采用具有相互联系的多个统计指标。

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一个整体,称为统计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能从多个不同的方面综合反映总体现象的状况和发展变化,以满足人们全面深入认识客观事物的要求。

(二)统计指标体系的两种形式统计指标体系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存在着确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利用算术表达式来表现,例如:总产量=产量*单价另一种是指标体系是框架式联系的指标体系,如国家统计局与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等部门于1995 年联合制定的“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指标体系就包括经济水平、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五大方面,其指标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水平、人均居住水平、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城乡交通状况、恩格尔系数、成人识字率、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教育娱乐支出比重、电视机普及率、森林覆盖率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以上县的百分比等13 个方面,共16 项分指标。

由于社会经济现象相互联系的多样性和人们认识问题的多视角,反映现象总体的统计指标体系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四、变异与变量(一)变异变异是指标志的具体表现在总体各单位间的差异,即标志(包括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在总体单位之间的不同具体表现。

严格地说,变异仅指品质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而数量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则称为变量。

变异一般描述性质上的变化,而变量则表示数量上的变化。

(二)变量变量就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这是数学上的一个名词。

在社会经济统计中,为简便起见,习惯上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

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

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只能取整数的变量是离散变量,例如,工人数、企业数、废品数、设备数等;在整数间可插入小数的变量是连续变量,例如,身高、体重、产值、利润、资金等。

离散变量的数值一般用计数方法取得;连续变量的数值只能用测量或计量的方法取得。

变量按其所受影响因素的不同,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量两种。

受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变量称为确定性变量,这种影响变量值变化的因素是明显的、可以解释的,是人为的或者受人控制的,其影响变量值变化的大小、方向都可以确定。

例如,产品总成本的变化,受产品产量和单位成本两个因素的影响,而这两者都是人为或可以控制的变量,并且对生产总成本影响的大小和方向也是确定的。

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变量称为随机性变量,所谓随机性因素是指各种不确定的、偶然性的因素,这种因素对变量值影响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确定的,且通常是微小的。

例如,某些机械零配件,即使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尺寸大小也总会存在差异,究其原因,可能与原材料的质量,电压的高低,气温、湿度的变化,操作者的情绪等多种不确定的、偶然因素变化的影响有关。

在客观现象中,既有确定性变量,也有随机性变量;影响变量变化的因素既有确定性因素,也有随机性因素。

变量的分类,如图1-1所示。

图1-1 变量分类五、统计数据的类型与度量(一)按计量尺度分类按照所采用的不同计量尺度,统计数据可以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五、课后作业:六、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