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物的沸点比较 PPT

合集下载

卤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递变规律

卤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递变规律

卤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递变规律说到卤族元素氢化物,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话题有点深奥,但其实它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咱们的聊天也可以轻松一点。

想象一下,卤族元素就像一群有趣的小伙伴,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它们的氢化物,沸点变化就像过山车一样,有高有低,挺刺激的!1. 卤族元素的大家族卤族元素主要包括氟(F)、氯(Cl)、溴(Br)、碘(I)和氩(At)。

这五位小兄弟,个个性格迥异,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们就像不同风格的明星,有的活泼,有的沉稳。

比如,氟是个小女生,超级活泼,总是喜欢“抢风头”;而碘则显得稳重,给人一种老成持重的感觉。

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氢化物,比如氟化氢、氯化氢、溴化氢和碘化氢。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像化学界的明星大咖聚会?1.1 沸点的“故事”沸点嘛,简单来说,就是液体变成气体的温度。

我们都知道,水的沸点是100°C,喝开水的时候,看到水蒸气冒出来,那种感觉就像是小精灵在跳舞。

那卤族元素的氢化物沸点又是怎么回事呢?首先,随着元素原子量的增加,氢化物的沸点也会相应提高。

这就像咱们在聚会上,越是沉稳的人越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

氟化氢的沸点低得可怜,只有19.5°C,简直就是个“冰娃娃”;而碘化氢的沸点却高达36.8°C,算得上是个“高冷”的角色。

1.2 变化的原因那么,为啥会这样呢?这就得说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了。

小朋友们,大家知道,氟化氢里氟元素的电负性很强,能把氢原子抓得死死的,形成的氢键让它很“乖”,不容易沸腾。

而到了溴化氢和碘化氢,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变强了,沸点自然就高了。

这就像在聚会上,氟化氢不太喜欢跟人聊天,结果总是“冷冷清清”;而碘化氢则能和大家打成一片,自然更容易引起注意。

2. 沸点的奇妙变化说完了大体的规律,接下来咱们来看看具体的变化。

有趣的是,虽然总体趋势是沸点随原子量增加而上升,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个规律会“打折”。

就拿氟和氯来说,氟化氢的沸点明显低于氯化氢。

氢化物的沸点比较

氢化物的沸点比较

沸点规律的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
理论研究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深入研 究氢化物沸点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为实验研究提 供理论指导。
实验验证
通过精密的实验手段,如差热分析、蒸气压测定等, 对理论预测的沸点规律进行验证,不断完善和修正理 论模型。
对环境友好型氢化物的探索
绿色合成方法
探索环境友好的氢化物合成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和破坏,为氢化物沸点比较研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
02
氮族氢化物中,氨的沸点最低, 为-33.5℃,而磷化氢的沸点最 高,为87.4℃。
03
氮族氢化物的沸点随着原子序 数的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随 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分子间的 范德华力逐渐增强。
氧族氢化物
01
氧族氢化物是指氧、硫、硒、碲等非金属元素与氢元素形 成的化合物。
02
氧族氢化物中,水的沸点最高,为100℃,而硒化氢的沸点 最低,为-60.7℃。
氢化物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组成元素的性质,氢化物可以分为金属氢化物和非金属氢化物两类。
详细描述
金属氢化物是由金属元素与氢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如NaH、LiH等;非金属 氢化物则是由非金属元素与氢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如NH3、PH3等。
氢化物的性质
总结词
氢化物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这是因为氢化物分子间存在 较强的范德华力。
02
范德华力是指分子间的偶极相互作用,对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范德华力 对沸点的影响是不同的。极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较强,因此其沸点较高。
03
色散力是由于分子间的瞬时偶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对所有分子都有一定的 影响,但在非极性分子间的影响更为显著。
分子量与分子结构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氢化物是一类有机化合物,由非金属原子与氢原子组合而成。

它们在溶剂中容易溶解,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化学反应中,氢化物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用于水的溶解,生成有机物,促进酸-碱反应等。

而氢化物的沸点,是用来判断氢化物的种类及其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

文章将探讨简单氢化物的沸点,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简单氢化物,可分成一元氢化物、二元氢化物和多元氢化物。

其中,一元氢化物由单一非金属原子与单一的氢原子组成,通常是无色的气体,无论是碱金属还是非金属,包括氢氟酸、氯气、氢气等。

二元氢化物则是指由两种非金属原子与一个氢原子组成的有机物,最常见的是水和硫酸。

而多元氢化物是指由三个以上非金属原子与一个氢原子组成的有机物,最常见的是醇类化合物。

一般来说,同类简单氢化物的沸点,大小与其分子量成正比。

这是因为随着分子量的增加,氢化物的分子间力会增大,而吸引程度也越大,从而使得沸点升高。

但是,如果决定沸点的仅仅是分子量大小,实际上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为此,提出了Berthelot-Ziegler沸点计算公式,用以计算简单氢化物的沸点,并且与实际的沸点值相符。

其公式为:沸点(K)=A×C-B,中A、B、C分别为常数,具体取值见下表: | A | B | C || - | - | - || -1.6 10 | 3.2 10 |子量 |以一元氢化物为例,以氢氟酸HF为例,其分子量为20.01u,按以上公式计算其在标准大气压(101.325kPa)下的沸点为:沸点(K)=A×C-B =(-1.6×10)×20.01-(3.2×10)=19.65K 实际上,氢氟酸的沸点为20.4K,偏差小于1K,可见Berthelot-Ziegler沸点计算公式的精度较高。

而以二元氢化物和多元氢化物为例,其沸点与一元氢化物一样受分子量的影响,但随着结构或组成元素的变化,其沸点也会发生变化。

卤素氢化物的熔沸点

卤素氢化物的熔沸点

卤素氢化物的熔沸点
化学卤素的氢化物,又称卤素氢化物,是指一类以氢原子和其中一种或多种钠、铵或铵类阴离子为基本成分的其它成分的特殊化学物质。

它们主要通过氢化反应生成。

卤素氢化物具有高熔点、高热容、抗烧结性好等特点,在日常生活、耐火材料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卤素氢化物的熔沸点是由其构成成分决定的。

大体上,由于硝酸盐氢化物中包含更多的氢键和油脂,其熔沸点相对较高,在400-700℃之间,如氢氯化钠的熔沸点为589℃,氢氟酸盐的熔沸点为600℃,亚硝酸盐的熔沸点在250-400℃之间。

而碳酸盐氢化物中,基数较小的碳酸盐的熔沸点较低,常在180-200℃,例如碳酸钠的熔沸点约为18.5℃;而碳酸质量比较大的碳酸盐的熔沸点较高,尤其是由于滞碳酸盐类无法水解,它们的熔沸点可以达到1000℃,例如钙碳酸的熔沸点为1350℃。

此外,卤素氢化物熔沸点还受到卤素的影响。

作为像NaCl和CaCl2等卤素水合物的实例,卤素杂环的特性会影响到它们的熔沸点。

例如盐酸类的熔沸点在180-250℃之间,钙氯化物的熔沸点大概在1300℃。

因此,卤素氢化物的熔沸点一般在180-700℃之间。

卤素氢化物的熔沸点取决于它们所含有的氢化物种类、水合物种类及其他不同构成成分,它们的熔沸点可以介于这两个温度之间。

最简氢化物沸点

最简氢化物沸点

最简氢化物沸点最简氢化物是指由氢和另一种元素构成的氢化物,其中氢的电负性比其他元素低。

由于氢的电负性较低,使得这类氢化物呈现出一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其中,最简氢化物的沸点是一个重要的性质之一,它反映了氢化物在一定温度下由液态转为气态的温度。

最简氢化物的沸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分子量、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形状等。

一般来说,分子量较大的最简氢化物其沸点会较高,因为分子间的引力作用力增强,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克服这种引力,使得氢化物转变为气态。

另外,分子形状也会影响最简氢化物的沸点,比如线性分子通常具有较高的沸点,而环状或分枝状分子则可能具有较低的沸点。

在氢化物中,最简的氢化物之一是氢气(H2),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是地球大气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氢气的沸点为-252.87°C,这说明在这个温度以下,氢气会凝结成液态。

由于氢气的分子量较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因此其沸点相对较低。

另一种常见的最简氢化物是氨(NH3),它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氨的沸点为-33.34°C,比氢气高得多。

氨分子是三角锥形,具有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因此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使其转变为气态。

除了氢气和氨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最简氢化物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主要存在于天然气中。

甲烷的沸点为-161.5°C,由于其分子量较小,其沸点相对较低。

最简氢化物的沸点不仅受分子量和分子作用力等因素影响,还受外界压力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增加外界压力会提高氢化物的沸点,减小外界压力则会降低氢化物的沸点。

这是由于压力的增加会增加氢化物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其更难转变为气态。

另外,最简氢化物的沸点还与所处环境的特性密切相关。

比如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压较低,氢化物的沸点会相应减低;而在低海拔地区,气压较高,氢化物的沸点会相应增高。

这也说明了最简氢化物沸点的变化是一个综合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氢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判断标准

氢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判断标准

氢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判断标准
氢化合物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度,通常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因素来判断:
1. 分子量:分子量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沸点也越高。

2. 建立氢键的能力:能够建立氢键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因此沸点也较高。

3. 极性:具有极性的分子通常具有较高的沸点,因为它们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

4. 分子结构:分子的形状和结构也会影响沸点。

例如,分子呈现三维结构的化合物,其中分子间作用力通常比较强,沸点也比较高。

综上所述,分子量、建立氢键能力、极性、分子结构是判断氢化合物沸点高低的主要标准。

氢化物的沸点与非金属性的关系

氢化物的沸点与非金属性的关系

氢化物的沸点与非金属性的关系氢化物是包含氢原子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例如氢氧化钠(NaOH)和硫化氢(H2S)。

这些化合物通常是液体或气体,并且具有较低的沸点。

与非金属元素相关的沸点通常较低,因为这些元素的原子间电子分布不均匀,导致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这使得它们的分子更容易运动,并且更容易在升温时汽化。

举个例子,硫化氢(H2S)的沸点约为−60°C,而氢氧化钠(NaOH)的沸点约为318°C。

相比之下,金属元素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沸点,因为金属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使它们的分子难以运动并汽化。

总之,氢化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这与它们所含非金属元素的性质有关。

简单氢化物沸点

简单氢化物沸点

简单氢化物沸点简单氢化物是指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氢化合物,通常是指烷烃类化合物。

烷烃类化合物是碳和氢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因其分子结构简单,化学性质稳定,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汽油、润滑油、煤气、烷基化合物等。

烷烃类化合物的沸点是其物理性质之一,对于其性质和用途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烷烃类化合物的沸点与其分子量、分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较小的分子量的烷烃类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由于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其沸点较低。

随着分子量的增加,烷烃类化合物的沸点也逐渐升高。

这是因为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分子间作用力也逐渐增大,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使分子脱离液体,进入气态。

烷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也对其沸点产生影响。

分子结构中碳原子的数量、分子链的长度、分子中是否含有支链等因素都会影响分子间作用力,进而影响沸点。

一般来说,分子链越长,支链越少,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也越高。

但是,当分子链过长时,由于分子间作用力过强,分子间距离缩小,分子束缩成一团,分子间无法自由移动,导致沸点降低。

下表列出了一些简单氢化物的分子式、分子量和沸点。

可以看出,随着分子量的增加,沸点逐渐升高,但也存在着一些例外情况。

| 分子式 | 分子量 | 沸点(℃) || ------ | ------ | ---------- || CH4 | 16.04 | -161.6 || C2H6 | 30.07 | -88.6 || C3H8 | 44.1 | -42.1 || C4H10 | 58.12 | -0.5 || C5H12 | 72.15 | 36.1 || C6H14 | 86.18 | 68.7 || C7H16 | 100.21 | 98.5 || C8H18 | 114.23 | 125.6 |除了分子量和分子结构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烷烃类化合物的沸点。

在大气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化合物沸点也会升高。

高三复习-卤族元素氢化物熔沸点

高三复习-卤族元素氢化物熔沸点

卤族元素氢化物熔沸点
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卤族元素氢化物的熔沸点逐渐升高;但是HF的熔沸点反常,由于分子间有氢键,HF的熔沸点较高。

除了H2O,NH3等等很强极性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都是以色散力为主,而H2O,NH3本身就有氢键,所以也就不考虑了,所以决定分子熔沸点的还是色散力,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卤族元素是什么卤族元素指周期系ⅦA族元素。

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石田(Ts),简称卤素。

它们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

卤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的改变都是很有规律的,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卤素分子间的色散力逐渐增强,颜色变深,它们的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

卤素都有氧化性,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

卤族元素和金属元素构成大量无机盐,此外,在有机合成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熔沸点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熔沸点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熔沸点
一、熔沸点规律:
对单质而言: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从上而下,熔沸点依次降低.因为金属键,金属键减小,熔沸点降低.
非金属单质,从上而下,熔沸点依次升高.因为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升高.
对氢化物而言:从上而下,熔沸点一般是增大的,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增大.
但是,第二周期的氢化物(如氨气、水、氟化氢因为分子间有氢键)熔沸点比同主族的氢化物熔沸点高的多.
二、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同主族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规律是:从上而下,氢化物热稳定性依次减弱.因为化学键依次减弱.。

最简氢化物沸点

最简氢化物沸点

Boiling Point of the Simplest HydrideThe boiling point of the simplest hydride, hydrogen gas (H2), is very low, at -253°C (-423.4°F). This is because hydrogen molecules have very weak intermolecular forces due to their small size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The low boiling point of hydrogen gas makes it difficult to liquefy and store at room temperature, which is why it is typically stored as a compressed gas.The boiling points of other simple hydrides, such as methane (CH4) and ammonia (NH3), are higher due to the presence of stronger intermolecular forces. Methane has a boiling point of -161.5°C (-258.7°F), while ammonia has a boiling point of -33.34°C (-28.01°F). These higher boiling points allow these hydrides to exist as liquids or gases at room temperature, depending on the pressure.In general, the boiling points of hydrides increase as the size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hydride increase, due to stronger intermolecular forces. However, there are exceptions to this trend, as factors such as hydrogen bonding can affect boiling points.最简氢化物氢气(H2)的沸点非常低,为-253°C(-423.4°F)。

卤族元素氢化物熔沸点排序

卤族元素氢化物熔沸点排序

首先,明确一下,卤族熔沸点从上至下递减是错误的。

HF的熔沸点比HBr高,因为分子间氢键作用。

所以沸点高低是HCl<HBr<HF。

氢键反常。

因为分子晶体熔沸点的影响因素是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这个现象推断,也就是说氢键比质量影响更大。

其次,极性越大熔沸点越大,是在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接近,甚至相等的时候用的。

比如:CO和N2比较熔沸点。

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

质量相同,极性上,C和O之间的极性(电负性差值)比N和N直接大。

所以CO熔沸点比N2高。

也就是说,比较分子熔沸点有这样的做题流程:
分子间氢键>质量大>质量小>极性大>极性小
1.比分子间氢键,有氢键里面熔沸点水最高(毕竟常温下水是液体,HF和NH3都是气态)
2.比质量,质量和熔沸点正相关
3.比极性,可以认为是电负性差值,与熔沸点成正相关。

最后补充一点,为什么强调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能帮助分子与分子间连接,提高熔沸点。

还有分子内氢键,一个分子间-H和-OH结合会使两个分子间连接更困难,所以反而会降低熔沸点。

这种题型会给结构式或者题中说明。

氟氯溴碘氢化物的沸点排序

氟氯溴碘氢化物的沸点排序

氟氯溴碘氢化物的沸点排序氟氯溴碘氢化物是一类含有氟、氯、溴、碘和氢元素的化合物,它们的沸点是根据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不同的。

沸点是指在常压下,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所需的温度。

在本文中,我将按照氟氯溴碘氢化物的沸点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介绍。

首先是氢氟化物(HF),它是由氢和氟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氢氟化物的沸点相对较低,约为19.5摄氏度。

这是因为氢氟化物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力,使得分子间的吸引力较强,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克服这种相互作用力,使其转变为气态。

接下来是氯化氢(HCl),它是由氢和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氯化氢的沸点约为-84摄氏度,比氢氟化物的沸点更低。

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分子间的吸引力相对较小,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够转变为气态。

第三个是溴化氢(HBr),它是由氢和溴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溴化氢的沸点约为-67摄氏度,比氯化氢的沸点更高。

这是因为溴化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氯化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强,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够克服这种相互作用力,使其转变为气态。

最后是碘化氢(HI),它是由氢和碘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碘化氢的沸点约为-35摄氏度,比溴化氢的沸点更高。

这是因为碘化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溴化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强,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够克服这种相互作用力,使其转变为气态。

氟氯溴碘氢化物的沸点从低到高依次为:氢氟化物(19.5摄氏度)< 氯化氢(-84摄氏度)< 溴化氢(-67摄氏度)< 碘化氢(-35摄氏度)。

这是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所导致的。

了解氟氯溴碘氢化物的沸点有助于我们对这些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引言在化学元素中,氢化物是指与氢原子形成化学键的化合物。

其中,某些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具有较高的沸点。

本文将介绍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氢化物,并解析其原因与应用。

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沸点是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虽然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氢化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但仍有一些例外。

氟化氢(HF)被公认为具有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氢化物。

氟化氢(HF)氟化氢是由氟与氢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HF。

它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由于氢键的强烈相互作用力和电负性差异,HF分子间形成较强的静电吸引力,这导致了氟化氢具有较高的沸点。

氟化氢的沸点为19.5°C(67.1°F),相对于其他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如氯化氢(HCl)和溴化氢(HBr),其沸点要高出许多。

此差异主要是由于氟元素的较小原子半径和较大电负性所致。

氟化氢的应用氟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工业用途氟化氢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

其中,最主要的用途之一是作为制造氟聚合物(例如聚四氟乙烯)和氯化乙烯的中间体。

这些聚合物在制造塑料、涂料、润滑剂、密封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

金属表面处理氟化氢可用于酸洗金属表面,以去除表面氧化物和杂质。

这种氟化氢酸洗过程可以有效地改善金属表面的质量和精确度,适用于金属加工和电子组装等领域。

半导体制造氟化氢在半导体制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用于清洗和腐蚀半导体材料的表面,如硅和氮化硅。

此外,氟化氢还可以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etching和腐蚀步骤。

医学和生物学应用氟化氢是一种强烈的酸,可以用于医学和生物学实验室中的多个应用。

例如,氟化氢可以用于制备药物、杀灭病原体和清洗实验室仪器。

结论氟化氢是非金属元素形成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一个。

其高沸点主要是由于氟原子与氢原子间的强静电吸引力。

氟化氢在工业生产和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包括塑料制造、金属表面处理、半导体制造以及医学和生物学实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内或晶体内
分子间
分子间(HF、H2O、 NH3)
较强
主要影响物质 的化学性质
很弱
较化学键弱,较分 子间作用力强
①影响物质的熔沸点、
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②组成的结构相似的 物质,随着相对分子 质量的增大,物质的 溶沸点逐渐升高
分子间氢键的存 在使物质的熔沸 点升高,在水溶 液中溶解度增大
温度/℃
250 200 150 100 50
离子键与共价键对比
阴、阳离子间的静电 作用
静电作用 阴、阳离子(种类) 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 盐、强碱、铵盐
离子键越强,熔沸 点越高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 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共用电子对
原子间
非金属原子间(化合物、单质(稀 有气体单质除外)、某些金属与非 金属原子间)
极性键、非极性键
共价键越强,单质或化 合物的稳定性越好
0
-50 -100 -150 -200
-250
100
50 Cl2 Cl2
F2 F2
150 Br2 Br2 200
沸点
I2
熔点
I2
250 相对分子质量
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与 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一些氢化物的沸点
⒈ AB型: NaCl: Na+ Cl KBr: K+ Br
MgO: Mg2+ O 2- CaO:Ca2+ O 2-
共价键
相同 相当 不偏移(居于中央)
不相同 不相当 偏移(倾向一侧)
不显电性
均为0价 同种元素原子之间
相对带部分正电或负电
出现正价或负价 不同种元素原子之间
(元素符号相同)
(元素符号不相同)
HOH O CO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
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肯定有离子键、 可能有共价键 较高 较大
一般易溶于水
氢化物的沸点比较
一、化学键
❖概念: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 互作用
❖理解重点:①相邻 ②原子间 ③强烈作用 ❖分类:离子键
共价键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Na +11 2 8 1
+17 2 8 7
Cl
Na+ +11 2 8
Na+ Cl-
Cl- +17 2 8 8
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H +1 1
7 2 +17 Cl
O
Na+ Cl Na+ Cl Mg2+ O 2-
③ MgCl2: Cl + Mg + Cl
Cl -Mg2+ Cl
④ K2S:
K+ S +K
K+ S 2-K+
H2
H +H HH
Br2
Br + Br
Br Br
O2

HF
H+ F
HF
H+3H
HN H
H
1.下列粒子的电子式错误的是: B 2.下列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D
特别说明:
①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②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③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④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⑤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是含有共价键
物质中存在的作用力比较
相邻的原子间强 烈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存在的微 弱的相互作用
某些强极性键的氢 化物分子间的相互 作用(静电作用)
⒉ AB2型: MgCl2:
Cl -Mg2+ Cl
CaBr2: ⒊ A2B型:
Br -Ca2+ Br
Na2O:Na+ O 2-Na+ K2S:K+ S
NaOH:
Na+
-
OH
2-K+
H Cl
HOH
O CO
HN H H H
HC H H
① NaCl: Na
或 Na +
② MgO:
Mg +
+ Cl Cl
熔融或水溶液导电
一般破坏离子键, 可能破坏共价键 强碱、大多数盐、 活泼金属的氧化物
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
分子内只存在共价键
一般较低,个别很大 一般较小,个别很大
部分溶于水 熔融时不导电、水 溶液部分导电
一般不破坏共价键
酸、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的氢化物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