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行业)第七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精编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206d60c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7.png)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然而,中国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中国开始致力于可持续利用这些资源。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自然资源以及可持续利用的相关问题。
1. 中国的自然资源情况中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繁多,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
中国境内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如黄河、长江等,这些河流为中国的农业和工业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
森林资源在中国的生态保护和木材供应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土地资源则广泛用于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然而,中国的自然资源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在水资源方面,中国存在着地区性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一些地区常年缺水。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频繁出现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现象。
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土地资源被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开发,导致土地退化和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因此,中国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
2. 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可持续利用使得资源的供需平衡得以维持,同时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对于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如中国,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环保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和防止生态系统的退化。
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管理,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
3. 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为了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水法》、《矿产资源法》等,以规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行为,并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07第七章生态产业建设
![07第七章生态产业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6a7b7992af45b307e87197c3.png)
PA R TTWO源自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概念
综合运用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措施,将生产过程中剩余的 能量和产生的物料,传递给其他生产过程使用,形成企业内 或企业间的能量和物料传输与高效利用的协作链网,从而在 总体上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废物 和污染物产生量的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
贵州的世界自然遗产
荔波森林喀斯特
贵州的世界自然遗产
遵义赤水丹霞
贵州的世界自然遗产
施秉云台山
生态旅游区分类
山地型
适合开展可靠、登山、探险、攀岩、 观光、漂流、滑雪等活动。
生态旅游区分类
森林型
适合开展科考、野营、度假、温泉、 疗养、科普、徒步等活动。
生态旅游区分类
草原型
适合开展体育娱乐、民族风情等活动。
生态旅游区分类
湿地型
适合开展科考、观鸟、垂钓、水面 活动等活动。
生态旅游区分类
海洋型
适合开展海洋度假、海上运动、潜水 观光等活动。
生态旅游区分类
沙漠戈壁型
适合开展观光、探险和科考等活动。
生态旅游区分类
人文生态型
适合开展历史、文化、社会学、人 类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以及适当的特种 旅游项目及活动。
02 04
20世纪90年代
95年开始重视生态旅游,召开第一届“中 国生态旅游研讨会”,之后逐年召开。 99年定为生态旅游年,将生态旅游推上高 潮
21世纪10年代
10年,颁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 营规范》 11 年 , 发 布 《 国 家 生 态 旅 游 示 范 区 管 理 规 程 》 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平分 实施细则》 14年,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成立生态 旅游分会 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发展 生态旅游”,并制定、印发了《全国生态旅游 发展规划(2016-2025)》
农业自然资源概论
![农业自然资源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5d0a1afe45c3b3566ec8ba1.png)
1. 自然资源:指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可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即只有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才能称为自然资源。
★2.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 .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空间范围内,由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地质,水文等基本自然要素构成,同时也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资料和环境。
4.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输送表层,具有生物活性和结构。
5. 土地资源分类:就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各种性状的地域差异性和相似性规律,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土地资源进行人为划分6. 土地资源评价:又叫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7. 土地适宜性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确定土地对某种土地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8.水资源:广义上是指自然资源的一个普通分支,一切正在利用和将来可能被利用的水都属于广义水资源;狭义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是逐年可以恢复的淡水量。
9. 供水水质评价:根据不同用户对水质的要求,对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与卫生条件进行综合评价10. 地表水资源量:指河川天然径流的年径流量11. 地下水资源数量: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12. 气候资源:是指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为人们所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气候系统要素或气候现象的总体,通常包括光能、热能、降水、风速、气体等。
13. 热量资源:农业生产上可利用的热量称为农业热量资源14. 三基点温度:任何一种作物的生命过程,都有三基点温度:即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15. 农业界限温度:指示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农事活动开始和终止的温度16. 活动积温:是指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个发育时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有效积温:是指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个发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
精编【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精编【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e4d39babcd126fff6050b5f.png)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农业农业是人类的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有机体,都依赖一定的环境条件而生长繁殖。
人类通过社会劳动,对它们的生长繁殖过程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进行干预,从而取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国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在其所撰《汉书·食货志》中,就有“辟土殖谷曰农”之说。
这反映了古代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以种植业为主的朴素的农业概念,亦即当今所称的“狭义农业”。
其实,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狩猎野生动、植物的活动孕育而产生的。
后来,种植业和畜牧业也相依发展,至今仍以种植业和以它为基础的饲养业作为农业的主体。
天然森林的采伐和野生植物的采集、天然水产物的捕捞和野生动物的狩猎,主要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生物资源;但由于这些活动后来仍长期伴随种植业和饲养业而存在,并不断地转化为人工的种植(如造林)和饲养(如水产养殖),故也被许多国家列入农业的范围。
至于农业劳动者附带从事的农产品加工等活动,则历来被当作副业。
这样,就形成了以种植业(有时称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为其结构的广义农业概念。
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专业分工和相互依存,同时也促进了农业与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的密切联系,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从而形成了多专业、多方面联系的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体系。
生态学的发展,还揭示了农业的每一构成部分实际上都是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农业的认识还必然会进一步拓宽、深化。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在人类的一切生活资料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食物。
中国有句古语,叫“民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传)。
马克思的论断是“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
按营养学的基本知识,人只有从食物中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才能维持生命、从事劳动和繁衍后代。
《农业概论》农业自然资源
![《农业概论》农业自然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61e9d7a3be23482fb5da4c2f.png)
农业自然资源农业资源:指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土壤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资金、化肥、农药、农机具、科学技术和信息等。
二、农业自然资源的现状(一)土地资源与土壤资源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km2,其中71%为水所覆盖,陆地面积仅为1.48亿km2。
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土壤的总称,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全世界的耕地为14.14亿hm2(公顷),呈逐年下降趋势。
1公顷=10000平方米=15亩土壤性能差别明显:如东部土壤与西部土壤性能差异大,一个性能好,肥力高,产出多,一个肥力低,产出低。
我国尚有1/3的土壤属低产土壤(如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急需改良。
贵州省土地资源▪喀斯特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少。
山地面积为10.8万km2 ,丘陵面积为5.4万km2 ,分别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61.7%和31.1%;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32万km2 ,仅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7.5%。
▪2002年底,贵州省实有耕地面积176.94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05公顷,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
(二)气候资源农业生产对由光、热、水等构成的气候资源有着特殊依赖性。
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的土壤资源构成和性质,水资源分配,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
热量资源我国的热量资源丰富,但地域差异大,季节变化悬殊。
≥10℃积温,在海南省的南端达9000℃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为5000℃左右(湖南4400-5300℃),而黑龙江省的北部不足2000℃。
水资源广义的水资源:地球水圈中各个环节不同形态的水均可称为水资源。
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淡水(河川、湖泊)和地下淡水的动态径流水量。
大气降水是陆地上淡水的基本来源。
我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28 mm。
降水量的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经济特点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经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aae39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1.png)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经济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经济特点密不可分,这些资源在推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需求以及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回顾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并讨论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一、土地资源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据统计,中国的土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约7%。
这种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国成为农业大国。
农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不可忽视,它为国家提供丰富的粮食、纤维和能源作物等。
此外,土地资源也为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用于建设住房、工厂和基础设施。
二、水资源中国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大湖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多年来,水资源一直被广泛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压力。
因此,中国政府将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采取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矿产资源中国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大量的煤炭、稀土、铁矿石和石油等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满足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同时,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矿产资源也是一项重要的出口商品,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四、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煤炭、油气和水电等。
在过去几十年里,煤炭一直是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但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加大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了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新能源,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五、经济特点中国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为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城乡差距。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
《农业自然资源》课件
![《农业自然资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a6702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2.png)
水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适宜的水分供应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 质,同时也可以调节气候。
空气对农业的影响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同时空气中的氧 气也是植物呼吸作用的必要条件。
气候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保护气候资源的意义
气候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保护气候资源可以维护生态 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
《农业自然资源》ppt课件
目录
• 农业自然资源概述 • 农业土地资源 • 农业水资源 • 农业气候资源 • 农业生物资源 • 农业自然资源的管理与政策
01
农业自然资源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农业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够 为农业生产提供原材料、能量和 环境的所有物质和条件。
分类
农业自然资源可分为土地资源、 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等。
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 理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 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合理利用和管理农业自然资源 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 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02
农业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分类
按利用类型划分
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按所有权划分
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
按地形划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居民生活用水
居民生活用水包括饮用水、洗澡水、 洗衣水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
民生活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
工业用水
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主要 用于冷却、洗涤和制造等。
生态用水
生态用水主要用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如湿地、河流等地的生态补水。
7第七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7第七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c0c3562f5335a8102d22022.png)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内容简介:20世纪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是以各种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耗费和环境大范围污染、生态严重失衡为代价的。
进入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认识发展的含义,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
这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将是伟大而深远的。
本章将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学习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以及分类,掌握“租”的概念;了解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掌握增长极限论的提出以及主要观点,并得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结合理论和资料了解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其长远意义。
重点难点:1.自然资源租(重点、难点)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重点)3.增长极限论(重点、难点)4.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原则(重点)5.可持续发展指标及其构建(难点)6.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知识点:1.自然资源与环境2.从增长的极限到可持续发展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节自然资源与环境7.1.1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理解)自然资源是指处于自然状态或没有被加工过状态的有经济价值的物质。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水平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7.1.2自然资源租(重点、掌握)“租”(Rent)在资源经济学中常表现为资源价格与边际或平均开采成本的差。
资源租根据其产生的条件可区分为不同类型:(1)稀缺租金,它指供给没有弹性的自然资源相对于需求不足而获取的收益。
(2)差异资源租金,指由于资源品位差异或开采难易程度差别而产生的收益。
(3)垄断租金,这种资源租与自然资源储量无关,它是由自然资源的垄断性开采活动产生的。
7.1.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理解)肯尼亚环境保护主义者获2004诺贝尔和平奖7.1.4环境保护的对策(掌握)环境属于“公共物品”,它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首先,课征惩罚性的纠偏税,通过惩罚性课税使产生外部负效应的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等于该行为的社会边际成本。
(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精编
![(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089d5675551810a6f4248637.png)
(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关于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做好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结合农业事业单位的特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壹、适用范围1.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乡镇企业、饲料、农垦、农村运营管理、农村能源和农业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举办,或者利用国有资产按照规定程序设立、从事公益性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农业事业单位,都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2.农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范围。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农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农业社会团体,参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农业事业单位,各类企业所属的农业事业单位和农业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及已转制为企业的农业单位,不适用本指导意见。
5.农业教育、科研、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单位,适用相关行业的指导意见。
二、岗位类别6.农业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
7.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
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农业事业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8.专业技术岗位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农业工作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适应事业发展和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9.工勤技能岗位是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农业系列职称评审的有关政策精编
![(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农业系列职称评审的有关政策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a43e285b76c66137ef061924.png)
(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农业系列职称评审的有关政策(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农业系列职称评审的有关政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文件新人发[2003]65号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艺(农经)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事局、农业局,各地、州、市人事局、农业局,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人民团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人事(职称)部门,中央驻疆单位人事(职称)部门:现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艺(农经)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望及时告知我们。
原《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艺(畜牧、兽医、农经)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新人职字[1993]344号)、《关于评聘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务的通知》(新人职字[1995]164号)及《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破格"评审农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暂行条件>的通知》(新人职字[1995]165号)停止执行。
附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艺(农经)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试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厅二OO三年九月二十九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艺(农经)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试行)第壹条适用范围本条件适用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园艺、植保、土肥、种子、农业,环保、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运营管理、农村能源、农产品加工和储藏、农业信息服务、水产养殖等工作的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的推荐、评审。
第二条思想政治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维护祖国统壹,反对民族分裂,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承担且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为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条参加职称外(汉)语考试,成绩达到自治区职称主管部门公布的合格标准。
第四条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达到自治区职称主管部门公布的合格标准。
第五条参加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且取得继续教育证书。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b10d0b8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a.png)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得它拥有多样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及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1. 水资源中国是全球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之一。
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广阔。
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
这些河流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支持了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矿产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来源,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和城市能源供应提供了基础。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铁矿石、铜、锌、铝等金属矿产资源,为国家的工业生产和国内消费提供了重要支持。
3. 林业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森林覆盖面积广阔,主要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竹类资源。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木材供应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林业资源还为中国提供了木材、竹材、草药等重要的经济资源。
4. 农业资源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土壤肥沃,气候条件适宜,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和养殖业。
中国的农业资源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基础支持。
同时,农业资源还支撑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计。
5. 生物资源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
动植物种类繁多,有许多特有种。
这些生物资源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科学研究和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也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
6. 再生能源资源中国在能源领域还拥有丰富的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这些资源对推动中国的清洁能源转型、减少矿产能源消耗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结起来,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物资源和再生能源资源。
这些资源在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中国的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d8d54f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0.png)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在其经济发展中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性、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第一,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分布广泛,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储量最多的国家,这为国家的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中国还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满足了国内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的需求。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这为农业生产、能源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二,自然资源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中国地处亚太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
例如,中国的煤炭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煤炭的提取和利用为国家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
此外,水资源的利用也为农业和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亟需改变。
这就需要中国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措施,保护和优化利用自然资源。
首先,中国需要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
保护自然资源不仅仅是在经济发展中简单地实行节约,也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可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
其次,中国还需要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自然资源的使用寿命。
例如,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推进科技创新也是中国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勘探、开采和利用的技术水平,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也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需要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共同应对全球环境和资源挑战。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互利共享,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32e595a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d.png)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和水资源方面具有优势。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自然资源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治理。
一、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多个方面。
这些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土地是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农业对土地的需求非常大。
保护好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至关重要。
另外,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用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和水污染问题,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保障人民饮水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此外,矿产资源是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中国是矿产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稀土等资源,为国家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可持续利用矿产资源,推动资源型经济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最后,森林资源是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对水土保持、气候调节、防风固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好森林资源,加强森林的种植和绿化,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环境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在快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长期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但在实际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本较高。
由于一些企业忽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中国的地理与自然资源
![中国的地理与自然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b9ed7db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c.png)
中国的地理与自然资源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地理和自然资源。
这些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地理特点以及相关的自然资源。
一、地理特点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连接亚洲大陆。
它的边界与13个国家接壤,包括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
中国的地理特点十分多样化,包括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等。
1. 山脉中国拥有众多山脉,其中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天山、昆仑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界,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其中包括珠穆朗玛峰,被誉为“地球之顶”。
天山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的重要山脉之一,其冰川和高山草甸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持。
2. 平原中国的东部地区主要由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等平原组成。
黄河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是中国农业的主要基地之一。
长江流域也是中国经济和农业的重要地区,其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势。
3. 河流和湖泊中国拥有众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如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最重要的河流,它不仅连接了中国东部的各大城市,还提供了水运和水力发电的重要资源。
黄河则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中国的文明和农业。
二、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这些资源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但也面临着合理管理和保护的挑战。
1.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力资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中国也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
2. 矿产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资源拥有国之一,拥有丰富的矿藏储量。
其中包括稀土、铁矿石、铝矾土等。
稀土是中国的特色矿产资源之一,在科技、军事和绿色产业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3. 水资源水资源在中国的经济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畜牧业经济管理》教案
![《畜牧业经济管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25c24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7d.png)
《畜牧业经济管理》教案《畜牧业经济管理》教案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本科使用肖文渊一、教材《畜牧业经济管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韩俊文丁森林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12月二、参考书:1、陈文宽、谭静:农业产业化概论,2000.08.12、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经济基础理论与相关知识,19993、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19994、刘祥武等:哈佛商学院MBA总经理学,2000。
065、刘光起:A管理模式,2001.086、李兴山:现代管理学(观念过程方法),现代出版社,1998.127、世界著名企业研究组:世界著名企业管理模式—经济管理,珠海出版社,2002.03。
8、世界著名企业研究组:世界著名企业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珠海出版社,2002.03。
9、世界著名企业研究组:世界著名企业管理模式—组织决策,珠海出版社,2002.03三、教学内容:绪论【时间安排】4.0学时【讲授内容】第一节管理学概论一、什么是管理二、生活中的管理事件三、企业的管理四、开办企业的必备条件第二节管理的基本理论一、古典管理理论(学生自学为主)二、行为科学理论(学生自学为主)三、现代管理理论(学生自学为主)四、管理的主要职能第三节畜牧业经济管理的概念一、什么是经济管理?二、什么是畜牧经济管理第四节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畜牧业是人类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经济部门二、畜牧业是改变人们食物构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不可少的经济部门。
三、畜牧业是轻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四、发展畜牧业可吸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是农牧民实现致富达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畜牧业是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六、畜牧业生产为工业产品和粮食生产提供市场。
第五节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特点(学生自学为主)一、畜牧业生产是以第一性植物生产为基础的第二性生产。
农业和畜牧业互为促进,动物生产是植物生产实现生态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二、畜牧业经济再生产过程是与畜禽是活的有生命的动物,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三、自然因素对畜牧业生产有重大影响四、畜牧业生产是以生产鲜活商品为主的经济部门五、我国畜牧业生产力的多层次决定着生产关系多种经济形式的格局。
中国的农业地理种植业与畜牧业
![中国的农业地理种植业与畜牧业](https://img.taocdn.com/s3/m/ddfdfb7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4.png)
中国的农业地理种植业与畜牧业农业地理种植业与畜牧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种植业和畜牧业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的农业地理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问题。
一、种植业发展现状中国的种植业以粮食种植为主,稻谷、小麦、玉米等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此外,种植业还涉及蔬菜、果树、棉花、油料作物等。
种植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粮食的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不同地理区域的种植业发展水平和作物品种有所不同,北方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南方主要发展稻谷和蔬菜种植。
然而,中国的种植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土地资源的限制使得农业生产面临着不断的压力,农业用地的减少导致了种植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其次,农业生产的经营模式和技术手段相对滞后,农民缺乏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出现,造成了农作物减产和损失。
二、畜牧业发展现状中国的畜牧业主要包括家禽养殖和牲畜养殖两个方面。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畜牧业的需求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猪肉、牛肉、鸡肉成为了中国人主要的肉食品种。
畜牧业不仅仅提供了丰富的肉食资源,同时还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机肥料和劳动力。
然而,畜牧业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环境污染是畜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废弃物的处理和畜牧场的管理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其次,畜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养殖密度大大影响了动物的生长和健康,也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
三、农业地理对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影响农业地理是研究农业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土壤、地形等地理因素对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气温、降水量和光照等气候因素决定了不同地区适宜发展的作物种类和产量。
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对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地形的起伏和水文地理条件也会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养殖方式和规模存在较大差异。
第七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调控(新高职)
![第七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调控(新高职)](https://img.taocdn.com/s3/m/7dd9f222ccbff121dd368380.png)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系统的构成组分 二是组分在系统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 三是组分间的联系特点和方式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1.多样的复合型物种结构 由于构成农业生态系统环境组分包括自然 环境和人工环境,在不同区域,气候、地 藐、土壤、动植物群落和水文等自然因素 差别很大,加上人工形成的各种生产、加 工、贮存设备和生活设施,如温室、畜舍、 水库、渠道、鱼塘、防护林,加工厂,仓 库和住房等,都直接和间接影响农业生态 系统的物种构成,通过引种和选种育种方 式调整农业物种结构。
(3)技术成熟性原则。农业新技术具有较大 的变异性和不稳定性,不同年份可能得到不 同的技术效果,因此在选择新品种时要分析 种植技术的可靠性、成熟性和稳定性。 (4)农产品延伸产业连,提高附加值的原则。 农业结构调整要按照农业系统是生态经济连 加环原理,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 鲜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
稻萍鱼 农田种菇
水体立体种模式
鱼的分层放养 鱼牧结合 基塘系统
养殖业立体模式
分层立体养殖 林鱼鸭立体种养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调整
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生物紧密联系起来, 称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或 食物链结构
1.食物链加环的作用
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延长食物连,增加多样性和系统 组分,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 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 一般农作物只有20%---30%的主 产品可供人类直接食用,而70%--80%则为副产品。
暖温带
水稻 800 玉米 700 谷子 250 小麦 300
温带
甜菜 450 马铃薯 400 大麦 250 扁豆 200
第七章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第七章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68fc2a8cd4d8d15abf234e0e.png)
第七章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一、本章学习目标:重点掌握:中国主要农业生态失衡问题;保持生态平衡的途径一般掌握:农业资源的特性及合理利用原则;生态平衡的基本特征;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和原因识记:农业资源的分类;生态平衡与生态失衡的概念二、本章主要内容根据资源的直接来源,农业资源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即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
自然资源: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水平下,能够产生生态效益或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或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
社会资源:指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有助于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人工资源。
农业资源按其重复利用程度分类,可分为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两类。
恒定性资源:这类资源不论怎样利用,都可以年复一年地比较恒定数量被再(周而复始)利用,能够自然更新。
可更新资源:亦称再生资源,这类资源在合理经营管理条件与适宜的自然环境中可以更新、繁衍被人类继续利用,反之也可衰退、减少甚至灭绝。
不可更新资源:亦称流失性资源,是指不能连续地或周期性地被产生、补充和更新或者其周期相对人类的经济活动来说太长的一类资源。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农业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农业资源的特性及合理利用原则(一)农业资源的整体性及综合利用(二)农业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及其经济利用(三)资源的可更新性及其合理适度利用(四)社会资源的不可更新性及有效利用(五)农业资源的变动性及其科学利用(六)农业资源的区域性及其因地制宜的利用生态平衡与生态平衡失调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适应所维持着的一种协调状态。
它表现为生态系统中生物组成、种群数量、食物链营养结构的协调状态;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基本相等;物质贮存量恒定;信息传递流通;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或各对应力量之间,各自保持一定的状态,达到正负相当、协调吻合。
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畜牧行业)第七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农业
(农业畜牧行业)第七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农业
第七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农业、工业
第壹节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授课教师:仇丽燕
授课班级:北京市顺义区第五中学初壹(4)班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CAI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体会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的提高。
2.通过学生实践调查、自制课件等活动,使学生体意识到水资源短缺现状,学会和别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3.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采取的措施。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合理利用和节约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水资源观,把节约用水的正确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整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
检测题:
1、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点是____、时间分布特点是___、___
2、我国是壹个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为改变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状况,国家采取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修建____________工程。
为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能够修建________。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要注意___________,保护水源,防止污染。
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的是()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气候资源
D、煤炭资源
4、南水北调工程
我国是壹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平衡。
规则中
的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从水量充沛的长江流域向干旱缺水的北方诸流域输入的大型跨流域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以解决京、津、冀用水为主要目标。
这壹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区,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12%,而水资源仅占1.5%。
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是:从南至北,途径鄂、豫、冀、苏、鲁、津、京七个省市,调水距离1000多千米,供水目标为黄淮平原、京津、华北、西北地区。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
目前东线、中线工程实施方案基本敲定,西线方案正在抓紧规划。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京、津、冀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何在?
(2).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路线垢规划是:东线方案计划从长江_______游扬州市江都段取水,利用_______大运河及大致和其平行的河道作主干线,通过13级抽水台阶提水64米到东平湖,再采取隧洞虹吸方式穿越________河进入天津。
中线方案计划从长江支流_________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加高水库大坝,沿京广线以西的伏牛山、太行山引水到北京。
西线方案计划从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调水至黄河______游,供宁厦、内蒙古、陕西、山西。
(3).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各自采取的措施是:()
A.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
B.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
C.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D.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4).反映壹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
要指标。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__位,但人均水资源值仅占世界人均值的__________。
人均水资源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____,最少的洲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
2、南水北调;修建水库;节约用水;
3、A
4、(1)工农业发达,人口周密,河流的径流量小(2)下京杭黄汉江上(3)A(4)多年平均径流总量61/4大洋洲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