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课件
合集下载
运用PDCA降低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ppt演示课件
制定措施计划
总结成功经验 制定标准
把未解决的/ 新出现的问题 转入下一个 PDCA循环
PDCA循环的特点
• 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推动大循环
A C
P A D C P D
A C
P D
天津汉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PDCA循环的特点
7
• 2、PDCA循环是爬楼梯上升式的循环,每转动一周, 质量就提高一步
.
16
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D、实施
1. 统计出每月我科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号。 2.备待查病历。 3.组织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各相关的临床科室医师每月对我科出 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作出点评。
.
17
住 院 制度 人员 患 无送检率达标 医生使用抗菌药物 者 相关规定、奖惩 未开具送检医嘱 使 无多部门联 用 合监管机制 多部门未联合监管 抗 菌 标本阳性率低 检验人员检验 药 医生积极性降低 技术正确性 护士采集标本 物 方法正确性 标本容器 标本留取后转运 送 培养皿质量 培养过程中环境 检 环境 方法 材料 率 低
正确标本送检、细菌培养
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 效果确认 八月份我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
19
2016年我科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月份 抗菌药物使用 率(%) 使用强度 (DDDs)
1月 45.2
2月 47.2
3月 38.8
4月 47.8
5月 40.9
6月 46.4
7月 51.9
运用PDCA降低骨科住院患者抗 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提
纲
一 二 三
• PDCA循环基础知识 • PDCA循环案例分享 • 今后管理的启示
骨科规范用药的ppt课件
骨科常用药物不良反应特点
骨科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消炎止痛药、抗肿瘤药等,其不良反应 特点各不相同。
预防和处理原则
针对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医生需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原则,确 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药物过敏反应及处理措施
药物过敏反应定义
药物过敏反应是指患者对某种药物产 生异常的免疫反应,通常表现为皮疹 、瘙痒、荨麻疹等,严重时可引起过 敏性休克。
骨折后,骨折断端周围的组织 会形成血肿,这是骨折愈合过
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炎症反应
血肿形成后,炎症反应随即开 始,白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 以清除坏死组织和促进修复。
骨痂形成
在炎症反应的基础上,成骨细 胞开始分泌骨基质,形成骨痂 ,这是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一个 重要环节。
骨痂改建
随着时间的推移,骨痂逐渐改 建,使骨骼的结构和功能逐渐
骨科规范用药的ppt课件
• 骨科常见疾病及药物治疗概述 • 骨折愈合过程与药物治疗 • 骨关节炎的药物治疗 •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 骨科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 骨科合理用药原则与建议
01
骨科常见疾病及药物治疗概述
骨科常见疾病
骨折
包括但不限于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等。
过敏反应处理措施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过敏 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如使用抗组 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若出现过敏性 休克,需紧急抢救。
药物相互作用及处理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定义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在体内相互影响,导致药效增 强或减弱,或者产生不良反应。
相互作用处理措施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了解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药物 联用。如必须联用,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骨科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消炎止痛药、抗肿瘤药等,其不良反应 特点各不相同。
预防和处理原则
针对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医生需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原则,确 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药物过敏反应及处理措施
药物过敏反应定义
药物过敏反应是指患者对某种药物产 生异常的免疫反应,通常表现为皮疹 、瘙痒、荨麻疹等,严重时可引起过 敏性休克。
骨折后,骨折断端周围的组织 会形成血肿,这是骨折愈合过
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炎症反应
血肿形成后,炎症反应随即开 始,白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 以清除坏死组织和促进修复。
骨痂形成
在炎症反应的基础上,成骨细 胞开始分泌骨基质,形成骨痂 ,这是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一个 重要环节。
骨痂改建
随着时间的推移,骨痂逐渐改 建,使骨骼的结构和功能逐渐
骨科规范用药的ppt课件
• 骨科常见疾病及药物治疗概述 • 骨折愈合过程与药物治疗 • 骨关节炎的药物治疗 •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 骨科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 骨科合理用药原则与建议
01
骨科常见疾病及药物治疗概述
骨科常见疾病
骨折
包括但不限于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等。
过敏反应处理措施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过敏 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如使用抗组 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若出现过敏性 休克,需紧急抢救。
药物相互作用及处理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定义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在体内相互影响,导致药效增 强或减弱,或者产生不良反应。
相互作用处理措施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了解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药物 联用。如必须联用,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骨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03
二重感染
04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可导致菌群失 调,引发二重感染。防治措施包 括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用药 剂量和疗程,同时加强口腔卫生 护理。
抗菌药物后效应
指抗菌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降至最 低抑菌浓度以下时,仍能抑制细 菌的生长繁殖。防治措施包括根 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原理合理 选用抗菌药物,避免盲目超剂量 或长疗程用药。
骨折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骨折感染的病原体多为金黄色葡 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治疗 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
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对于骨折感染,全身应用抗菌药 物是必要的,同时应结合局部治 疗,如手术清创、冲洗等,以彻
底清除感染源。
预防骨折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也 是重要的,特别是在手术前后, 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感染
提高医生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
培训教育
医院应定期组织抗菌药物合理使 用的培训和讲座,提高医生对抗 菌药物的认识和合理使用意识。
临床实践指导
医院应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实践指南, 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合理 地使用抗菌药物。
案例分析
医院应收集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的典 型案例,组织医生进行案例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医生的判断力 和处理能力。
慢性感染
考虑感染的长期性和病原体可能存在 的耐药性,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注重药 物的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 。
根据抗菌药物的PK/PD选择给药方案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应采用较高的给药剂量和较短的给药间隔,以提高血药浓度 ,快速控制感染。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应延长给药时间,保证药物在感染部位的有效浓度维持时间 较长。
05
骨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的处方审核与监管
骨科抗生素使用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总结词
预防性抗生素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为预防感 染而使用的抗生素,其使用原则包括预防用 药指征、预防用药时机、预防用药品种选择 等。
详细描述
预防性抗生素主要用于预防手术后切口和手 术部位感染,预防术后可能出现的全身性感 染。预防用药指征包括手术时间长、手术涉 及重要脏器、异物植入手术等。预防用药时 机一般是在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首次
骨科抗生素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预防和治疗感染
01
骨科手术,特别是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等,存在较高的感染风
险,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
治疗急性骨髓炎
02
急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疾病,抗生素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
一。
控制严重创伤或烧伤引起的感染
03
严重创伤或烧伤易引发感染,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控制感染,促
患者教育内容包括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等。
通过宣传册、视频、讲座等形式向患者传递正确的抗生素使用观念,提高患者的认 知水平。
社会宣传与监管
社会宣传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抗 生素合理使用的意识。
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途径传 播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知识,引 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
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抗生素 使用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法 规和政策,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和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骨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手术类型、患者情况 、感染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在术前应进行严格的评估 和准备,包括完善相关检查、控制基础疾病、改善营养 状况等。术中应遵循无菌原则,减少手术暴露时间,合 理使用止血带。术后应定期换药、观察切口情况,及时 处理并发症。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抗 生素使用时间,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同 时,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依从性和自我管理 能力。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ppt课件
ppt课件 6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背景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政策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医发 【2009】38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卫医发【2011】56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年卫生部第84号令,2012年8月1 日实施)史上最严的“限抗令”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同时废止。
注: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 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3.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 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 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 古霉素预防感染。
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要抗 菌药物预防的重要依据
Ⅲ类切口 (污染手术)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 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 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 胸心脏按压者
[4]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
[5]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
ppt课件
13
手术切口分类--2015版
切口类别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背景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政策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医发 【2009】38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卫医发【2011】56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年卫生部第84号令,2012年8月1 日实施)史上最严的“限抗令”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同时废止。
注: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 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3.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 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 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 古霉素预防感染。
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要抗 菌药物预防的重要依据
Ⅲ类切口 (污染手术)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 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 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 胸心脏按压者
[4]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
[5]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
ppt课件
13
手术切口分类--2015版
切口类别
骨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PPT课件
基本概念
2.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drugs):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
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属于化疗药,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 和抗生素。 3.化学治疗药物(chemotherapeutic drugs):用于治疗病 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 真菌、病毒)寄生虫以及恶性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 简称化疗药。
不同类型关节炎常见致病菌
➢ 类风湿性关节炎:金葡菌 ➢ 糖尿病患者:B型链球菌 ➢ 成人化脓性关节炎:金葡菌(60~70%) ➢ 关节穿刺、关节镜检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老年人、慢性疾病:革兰阴性菌
不同类型骨科植入物感染常见致病菌
感染类型 早期感染
迟发感染 晚期感染
常见致病菌
金葡菌,需氧革兰阴性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
➢ 根据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 (二)氨基苷类抗生素及多粘菌素类 (三)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四)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五)人工合成抗菌药 (六)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七)抗结核病及抗麻风病药
抗生素抗菌药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细菌的结构
核质 菌毛
合成D丙氨酸-D乳 万古霉素 VRE
酸,万古霉素不能与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ppt课件
ppt课件 20
氨基青霉素
氨苄 金葡、链球、大肠 相似 阿莫 相似 强 2倍 稍强、快 5 10~20 10 高
ppt课件
流感杆菌、厌氧菌
肠球、沙门 杀菌作用 峰浓度(0.5) 生物利用度 皮疹等(%)
稍强
5
21
头孢菌素分类
• 一代:对青霉素酶稳定,但被β内酰胺酶 水解,主要用于敏感G+/G-菌(金葡、大肠、 肺克) • 二代:对β内酰胺酶稳定,绿脓耐药 • 三代:对β内酰胺酶稳定,组织分布好, MRSA、肠球菌耐药,对肠杆菌科抗菌活性 加强,但不动杆菌常耐药 • 四代:对β内酰胺酶,尤其是AmpC酶稳定, 对细菌细胞膜穿透力增强
噻肟
哌酮
++++
++
+
+++
耐
不耐
肾
肝胆
肝内代谢
出血倾向
曲松 他定
++ ~ +++ +++
++ ++++
耐 耐
肝胆 肾
半衰期长,
入CSF多
免疫缺陷
者感染
ppt课件
27
第四代头孢菌素
广谱,四代,对绿脓有效 对广谱b-内酰胺酶稳定,亲和力↓,膜穿透↑ 对金葡,肠杆菌与枸橼酸杆菌( I 型酶)作用↑ T1/2b 2h,蛋白结合率<5% 每日2~4g,分2次 主要用于耐三代头孢的菌株(G-为主)所致感染
ppt课件 5
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紫色(复染颜色)的细菌 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 革兰氏阳性菌:主要成分为肽聚糖,许多抗 生素主要抑制细胞壁上的肽聚糖的合成而起 抗菌作用。
氨基青霉素
氨苄 金葡、链球、大肠 相似 阿莫 相似 强 2倍 稍强、快 5 10~20 10 高
ppt课件
流感杆菌、厌氧菌
肠球、沙门 杀菌作用 峰浓度(0.5) 生物利用度 皮疹等(%)
稍强
5
21
头孢菌素分类
• 一代:对青霉素酶稳定,但被β内酰胺酶 水解,主要用于敏感G+/G-菌(金葡、大肠、 肺克) • 二代:对β内酰胺酶稳定,绿脓耐药 • 三代:对β内酰胺酶稳定,组织分布好, MRSA、肠球菌耐药,对肠杆菌科抗菌活性 加强,但不动杆菌常耐药 • 四代:对β内酰胺酶,尤其是AmpC酶稳定, 对细菌细胞膜穿透力增强
噻肟
哌酮
++++
++
+
+++
耐
不耐
肾
肝胆
肝内代谢
出血倾向
曲松 他定
++ ~ +++ +++
++ ++++
耐 耐
肝胆 肾
半衰期长,
入CSF多
免疫缺陷
者感染
ppt课件
27
第四代头孢菌素
广谱,四代,对绿脓有效 对广谱b-内酰胺酶稳定,亲和力↓,膜穿透↑ 对金葡,肠杆菌与枸橼酸杆菌( I 型酶)作用↑ T1/2b 2h,蛋白结合率<5% 每日2~4g,分2次 主要用于耐三代头孢的菌株(G-为主)所致感染
ppt课件 5
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紫色(复染颜色)的细菌 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 革兰氏阳性菌:主要成分为肽聚糖,许多抗 生素主要抑制细胞壁上的肽聚糖的合成而起 抗菌作用。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幻灯片课件
Ⅲ类切口 (污染手术)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 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 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 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器穿孔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截肢术 开放骨折内固定术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Ⅱ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Ⅱ 革兰阴性菌,厌氧菌
[5]甲硝唑
12
❖ 图标注解:
❖ [1]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有前述特定指征时使用。 ❖ [2]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术、阑尾手术、Ⅱ或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原《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同时废止。
7
新、旧版临床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区别
8
区别解读
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旧版包括了术后可能出现的全身性感染,而新 版则并不将其囊括其中。 可以说术后可能出现的全身性感染并不是预防 用药能够避免的,从某种程度上,这可理解为对 医生的保护。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革兰阴性菌
关节置换成形术、截骨、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骨内固定术、腔隙植骨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术、脊柱术(应用或不
用植入物、内固定物)
外固定架植入术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 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 万古霉素
Ⅲ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 林霉素+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硫酸依替米星)+甲硝唑。 ❖ [3]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 主要为头孢呋辛。 ❖ [4]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 ❖ [5]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定稿版
两个概念
(peri-operative period)
围手术期
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 心,包含手术前、手 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 时间,具体是指从确 定手术治疗时起,直 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 治疗基本结束为止, 具体时间长短可因不 同疾病及手术方式而 有所不同。
这并不等同于一个外 科病人的全部住院期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
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2015版
❖ 图标注解: ❖ [1]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有前述
特定指征时使用。 ❖ [2]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
术、阑尾手术、Ⅱ或Ⅲ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 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林霉素+氨 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硫酸依替米星)+甲硝唑。 ❖ [3]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 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目的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
----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手术涉及的器 官和腔隙感染。 ----不能预防术后其他部位感染,如:术后肺部感 染、尿路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与手术部位感染
(SSI)
手术部位感染 指围手术期发生 在切口或手术深 部器官或腔隙的 感染,如切口感 染、脑脓肿、腹 膜炎。
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 ❖ I类清洁手术预防用药不超过24h,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h。 ❖ II类清洁-污染手术和III类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h,III类污染
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h。
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 48h,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短程预防用药的优点
骨科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非限制级
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克林霉素
多西环素
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 替硝唑、甲硝唑
磷霉素
氟康唑(口服)
限制级
莫西沙星
利福平 利福霉素 氟康唑(注射)
特殊级
多粘菌素B 两性霉素B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30% 微生物送检率>30%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灶症状完全控制或完全消散;用药2-3天不缓解改换药物或调整计量。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联合用药指正:
✓ 严重感染 ✓ 混合感染 ✓ 长期慢性感染 ✓ 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
特殊人群的抗菌药物应用
一、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选用及给药方案调整:
1. 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 2. 肝胆系统或者肝肾双通道排泄:不变或略减。 3. 主要经肾排泄,药物本身无肾毒或仅有轻度肾毒: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调整给药方案。 4. 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应根据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对药物的清除情况调整给药方案。
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非手术患者预防用药的原则
1. 1种或2种特定菌 2. 某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 3. 原发疾病可能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尽量不用或少
用。对免疫缺陷患者,一旦出现感染征兆,在送标本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4. 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
主管医师填写申请单,科主任签字
医院药事组织委员会会诊,讨论 决定品种,用法,时间,用量等
和患者及家属沟通签字,并由科 主任开具相应处方
初级职称 轻度与局部感染者首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类药物包括 恶唑烷酮类(利奈唑胺)、糖肽类(万古霉
素)、克林霉素和阿奇霉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Time kill curves for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27853 with exposure to tobramycin, ciprofloxacin, and ticarcillin at concentrations from one fourth to 64 times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研究 药理作用的强度变化过程,C-E关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抗菌药物药时曲线模式
mg/ L
10 血 药 浓
Cmax Cmax/MIC
细菌与抗生素短时间 内接触后,将残留的 抗生素清除后,细菌 生长仍受到抑制。
20
40
60
80
100
Time above MIC (%)
Craig.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1996; 25:213–21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具有中PAE)
临床用药目的 抗菌药物AUC24/MIC>125,增加给药量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G) 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氯唑西林) 广谱青霉素(氨基青霉素类:哌拉西林、美洛西林) 第一代(头孢唑啉、头孢硫脒、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头孢替唑) 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第三代(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头孢噻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Mortality after 4 days of therapy (%)
Penicillins
Cephalosporins
100 80 60 40 20 0 0
Mortality of animals infected with pneumococci was 100% when T>MIC = or less than 20%; Survival was 90% - 100% when T>MIC exceeded 40%-5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主要内容
简介抗菌药物根据PK/PD 的分类 简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手术预防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PK与PD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 系应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 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 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 态变化规律。C-T关系。
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无PAE)
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与药物浓度关系不密切, 与抗菌药物浓度维持MIC之上的时间有关,即 当药物浓度达到较高水平后,在增加药物浓度, 并不能增加杀菌作用。
临床用药目的 T > MIC 40%-50%,增加给药次数
这类药物包括 ß-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 烯类
Aminoglycoside Pharmacodynamics in Vivo
Initial serum peak level
< 5μg/ml >= 5 μg/ml
Died
21% 2%
Survived
79% 98%
Moore et al, J Infect Dis 149: 443, 198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这类药物包括 氨基糖苷类1,2、喹诺酮类
1.Ali MZ, Goetz MB. Clin Infect Dis 1997; 24: 796–809. 2.Hatala R, et al. Clin Infect Dis1997; 24: 810–1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头孢克肟、头孢唑肟、头孢他啶、头孢地尼、头孢他美酯) 第四代(头孢吡肟)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 单环类(氨曲南) 头霉素类(头孢米诺、头孢美唑、头孢西丁)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
帕尼培南、比阿培南) 头孢烯类(拉氧头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Craig WA, Ebert SC. Killing and regrowth of bacteria in vitro: A review. Scand J Infect Dis. 1991;74:63–7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度
(
AUC/MIC
)
MIC
1 T>MIC
0
Sub-MIC 12
PAE
post-antibiotic-effect
24 时间(h)
抗菌药物 药时曲 线模式
3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抗菌药物的PK/PD分类
根据PK/PD的特性,可将抗菌药物分为三大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具有长PAE)
药物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 临床用药目的
抗菌药物Cmax/MIC >10或AUC24/MIC>125,获 得高血清药物浓度
意义 提高抗菌活性,降低耐药性,降低药物 毒性
注射用头孢菌素分代比较
分代 代表性药物
第一代
头孢 唑林
第二代 第三代ຫໍສະໝຸດ 头孢 呋辛头孢 噻肟
第四代
头孢 吡肟
抗菌活性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 +
++ +
++
++ +++ ++++
对β-内酰 胺酶稳定性
素)、克林霉素和阿奇霉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Time kill curves for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27853 with exposure to tobramycin, ciprofloxacin, and ticarcillin at concentrations from one fourth to 64 times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研究 药理作用的强度变化过程,C-E关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抗菌药物药时曲线模式
mg/ L
10 血 药 浓
Cmax Cmax/MIC
细菌与抗生素短时间 内接触后,将残留的 抗生素清除后,细菌 生长仍受到抑制。
20
40
60
80
100
Time above MIC (%)
Craig.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1996; 25:213–21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具有中PAE)
临床用药目的 抗菌药物AUC24/MIC>125,增加给药量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G) 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氯唑西林) 广谱青霉素(氨基青霉素类:哌拉西林、美洛西林) 第一代(头孢唑啉、头孢硫脒、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头孢替唑) 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第三代(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头孢噻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Mortality after 4 days of therapy (%)
Penicillins
Cephalosporins
100 80 60 40 20 0 0
Mortality of animals infected with pneumococci was 100% when T>MIC = or less than 20%; Survival was 90% - 100% when T>MIC exceeded 40%-5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主要内容
简介抗菌药物根据PK/PD 的分类 简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手术预防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PK与PD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 系应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 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 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 态变化规律。C-T关系。
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无PAE)
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与药物浓度关系不密切, 与抗菌药物浓度维持MIC之上的时间有关,即 当药物浓度达到较高水平后,在增加药物浓度, 并不能增加杀菌作用。
临床用药目的 T > MIC 40%-50%,增加给药次数
这类药物包括 ß-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 烯类
Aminoglycoside Pharmacodynamics in Vivo
Initial serum peak level
< 5μg/ml >= 5 μg/ml
Died
21% 2%
Survived
79% 98%
Moore et al, J Infect Dis 149: 443, 198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这类药物包括 氨基糖苷类1,2、喹诺酮类
1.Ali MZ, Goetz MB. Clin Infect Dis 1997; 24: 796–809. 2.Hatala R, et al. Clin Infect Dis1997; 24: 810–1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头孢克肟、头孢唑肟、头孢他啶、头孢地尼、头孢他美酯) 第四代(头孢吡肟)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 单环类(氨曲南) 头霉素类(头孢米诺、头孢美唑、头孢西丁)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
帕尼培南、比阿培南) 头孢烯类(拉氧头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Craig WA, Ebert SC. Killing and regrowth of bacteria in vitro: A review. Scand J Infect Dis. 1991;74:63–7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度
(
AUC/MIC
)
MIC
1 T>MIC
0
Sub-MIC 12
PAE
post-antibiotic-effect
24 时间(h)
抗菌药物 药时曲 线模式
3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抗菌药物的PK/PD分类
根据PK/PD的特性,可将抗菌药物分为三大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具有长PAE)
药物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 临床用药目的
抗菌药物Cmax/MIC >10或AUC24/MIC>125,获 得高血清药物浓度
意义 提高抗菌活性,降低耐药性,降低药物 毒性
注射用头孢菌素分代比较
分代 代表性药物
第一代
头孢 唑林
第二代 第三代ຫໍສະໝຸດ 头孢 呋辛头孢 噻肟
第四代
头孢 吡肟
抗菌活性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 +
++ +
++
++ +++ ++++
对β-内酰 胺酶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