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提取物

合集下载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纯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纯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纯化及抑菌活性研究一、引言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常见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其中盐酸小檗碱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对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纯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二、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纯化1. 提取盐酸小檗碱的提取通常采用乙醇提取法,即将黄连粉碎后,用乙醇浸泡,反复浸泡、过滤,收集提取液,然后蒸发乙醇,得到黄连提取物。

2. 分离黄连提取物中含有多种成分,因此需要进一步分离得到纯化的盐酸小檗碱。

常用的方法包括硅胶柱层析、凝胶层析、反相层析等。

硅胶柱层析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通过不同成分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实现了盐酸小檗碱和其他成分的分离。

3. 结晶得到纯化的盐酸小檗碱后,通过结晶、结晶重结晶等方法,可得到更纯净的盐酸小檗碱,提高药效。

三、盐酸小檗碱的抑菌活性研究1. 实验方法采用平板法测定不同浓度盐酸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

将分别制备不同浓度的盐酸小檗碱溶液加入琼脂平板,接种相应的细菌或真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对菌落的影响。

2.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随着盐酸小檗碱浓度的增加,抑菌效果也随之增强。

3. 分析盐酸小檗碱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表明其具有广泛的抗菌潜力。

四、结论通过对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纯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发现,盐酸小檗碱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并且其纯化技术相对简便有效。

这为盐酸小檗碱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由于盐酸小檗碱的毒性较大,临床上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其剂量和安全性,以实现更好的药用价值。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对盐酸小檗碱的活性、毒性、药代动力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黄连提取物(一清颗粒)质量标准

黄连提取物(一清颗粒)质量标准

XXXXXXXXX有限公司
一、目的:建立黄连提取物(一清颗粒)的质量标准,确保所用提取物的质量。

二、范围:本规定适用于黄连提取物(一清颗粒)的质量控制。

三、责任:
四、内容:
1. 标准来源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及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
2. 技术要求
3.贮存条件:密封,通风,干燥处。

4.相关标准操作规程:黄连提取物(一清颗粒)检验操作规程(SOP-ZL-JG(ZJP)-010)、物料取样操作规程(SOP-ZL-QA-001)。

5.企业统一指定的物料名称:黄连提取物(一清颗粒)。

6.内部使用的物料代码:无此项内容。

7.经批准的供应商:无此项内容。

8.包装形式:洁净内袋包装。

9.注意事项:无此项内容。

10.贮存期:24个月。

11.文件附件:共0份。

12.修订及变更历史:。

浸出法提取黄连操作流程(3篇)

浸出法提取黄连操作流程(3篇)

第1篇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黄连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类化合物,如小檗碱、黄连碱等。

浸出法是一种常用的提取方法,可以有效提取黄连中的有效成分。

以下是浸出法提取黄连的操作流程:一、材料与设备材料:1. 黄连药材2. 乙醇(体积分数95%)3. 水浴锅4. 烧杯5. 研钵6. 烘箱7. 滤纸8. 蒸馏装置(可选)设备:1. 电子天平2. 粉碎机3. 搅拌器4. 真空泵(可选)二、操作步骤1. 药材预处理1. 药材采集与干燥:选择新鲜、干燥的黄连药材,去除杂质。

2. 粉碎:将黄连药材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过筛,筛孔直径约为0.5mm。

3. 干燥:将粉碎后的黄连粉末放入烘箱中,于60-80℃下干燥2-4小时,直至水分含量降至5%以下。

2. 浸出溶剂的选择1. 乙醇浸出:选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作为溶剂,因为乙醇对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溶解度较好。

2. 水浸出:也可选用水作为溶剂,但提取率相对较低。

3. 浸出过程1. 配置浸出剂:根据药材量和溶剂的体积分数,配置一定浓度的浸出剂。

例如,以1:10的比例(药材:溶剂)配置。

2. 浸泡:将干燥的黄连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配置好的浸出剂,搅拌均匀,浸泡2-4小时。

3. 搅拌:在浸泡过程中,用搅拌器定时搅拌,以促进药材与溶剂的接触。

4. 提取:浸泡完成后,将混合物进行过滤,收集滤液。

4. 蒸馏(可选)1. 过滤:将滤液进行过滤,去除不溶性杂质。

2. 蒸馏:将滤液进行蒸馏,回收乙醇,得到浓缩的提取物。

5. 干燥与纯化1. 干燥:将浓缩的提取物放入烘箱中,于60-80℃下干燥2-4小时,直至水分含量降至5%以下。

2. 纯化:将干燥后的提取物进行进一步纯化,如柱层析、结晶等。

三、注意事项1. 药材预处理:药材的干燥程度和粉碎程度会影响提取效率,需严格控制。

2. 浸出剂选择:溶剂的选择对提取效率有较大影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黄连提取物对高饲养密度下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黄连提取物对高饲养密度下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DOI:10.15906/11-2975/s.20210611饲养密度一直是家禽养殖业严重关注的问题,其表示在一个特定饲养区域养殖的家禽数量。

蒋守群等(2004)报告,高饲养密度会降低肉鸡生长性能,增加死亡率和腿部患病风险,甚至影响胴体品质。

因为饲养密度过大,会对肉鸡产生应激,进而影响肉鸡免疫系统,降低对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抵抗能力。

Feddes等(2002)认为,高密度饲养可能导致肉鸡微环境中温度较高,最终导致氧化应激增加,微生物群和抗氧化状态失衡。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动物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受到饲养密度的影响。

近年来许多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胃肠炎、炎症、腹泻等疾病,其中黄连已被证明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包括增强免疫力、抗菌活性、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靳二辉等,2019)。

黄连提取物的主要活性物质为黄连素,Wang等(2008)研究发现,黄连素可以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长性能,可以降低高温环境下肉鸡氧化应激。

我们假设提高肉鸡饲养密度会导致应激,降低肉鸡生长性能,但这可能通过营养调控措施加以缓解或消除。

因此,本试验旨在研究高密度饲养条件下肉鸡日粮添加黄连提取物对其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分组与日粮设计 试验将640只平均体重为(42.12±0.16)g的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T1~T4),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

T1组肉鸡在高密度(20/m2)下饲喂基础日粮,T2组肉鸡在正常饲养密度(10只/m2)下饲喂基础日粮,T3组肉鸡在高饲养密度下饲喂基础日粮+20黄连提取物对高饲养密度下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杨仕群1,阳 刚1,舒 刚2(1.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宜宾 644003;2.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成都 611830)[摘要]文章旨在研究高密度饲养条件下肉鸡日粮添加黄连提取物对其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试验将640只平均体重为(42.12±0.16)g的肉鸡随机分为4组(T1~T4),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

黄连抗菌实验报告

黄连抗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连的抗菌作用,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对常见细菌的抑菌效果。

通过对黄连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测定,为黄连在临床应用中的抗菌活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

2. 黄连提取物:采用70%乙醇提取黄连粉末,浓度为100mg/mL。

3. 实验试剂:MHB肉汤、MHB琼脂、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无菌滤纸等。

4. 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物安全柜、比浊仪、微量移液器、无菌试管等。

三、实验方法1. 菌株培养:将实验菌株分别接种于MHB肉汤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备用。

2. 黄连提取物制备:将黄连提取物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不同浓度梯度(如:1mg/mL、2mg/mL、4mg/mL、8mg/mL、16mg/mL等)。

3. 抑菌实验:取无菌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连提取物和MHB肉汤,混合均匀。

将培养好的实验菌株用无菌棉签均匀涂布于MHB琼脂平板上,然后将含有黄连提取物的试管倒置在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4. MIC测定:根据平板上抑菌圈的大小,确定黄连提取物对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四、实验结果1. 黄连提取物对实验菌株的抑菌效果:黄连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实验菌株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菌效果逐渐增强。

2. 黄连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黄连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4mg/mL、8mg/mL、16mg/mL、32mg/mL、64mg/mL。

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和鉴定

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和鉴定

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和鉴定黄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中主要有效成分是小檗碱。

小檗碱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在医药、保健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提取黄连中的小檗碱,并进行鉴定,以了解其化学组成和性质。

一、实验材料1.原料:黄连(购自当地中药店)2.试剂:乙醇、浓盐酸、石油醚、乙醚、甲醇、氢氧化钠、醋酸铅、明矾、醋酸铜、硅胶G、三氯甲烷、甲酸、乙酸乙酯二、实验步骤1.提取:将黄连粉碎后,用乙醇浸泡24小时,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乙醇提取物。

将提取物溶于少量水中,用石油醚和乙醚分别萃取,得到石油醚和乙醚萃取物。

2.分离纯化:将石油醚萃取物用硅胶G进行柱层析分离,以三氯甲烷-甲酸-水(80:10:10)为洗脱剂,得到A组分。

将乙醚萃取物用硅胶G进行柱层析分离,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7:3)为洗脱剂,得到B组分。

3.鉴定:对A组分和B组分进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测试,确定其化学结构。

同时,进行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以确定组分的纯度和含量。

三、实验结果1.提取物得率:经过称重和计算,得到黄连乙醇提取物的得率为5.8%。

2.组分纯度:经过柱层析和洗脱剂洗脱,得到A组分和B组分。

经过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A组分的纯度为92%,B组分的纯度为85%。

3.鉴定结果:经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测试,确定A组分和B组分的化学结构分别为小檗碱和黄连碱。

四、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从黄连中提取并鉴定出了小檗碱和黄连碱。

实验结果表明,黄连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小檗碱,这为其在医药和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同时,实验中使用的柱层析方法能够有效分离纯化小檗碱和黄连碱,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实验建议与展望本实验中使用的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相对简单易行,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提取效率不高、分离纯度不够理想等问题。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提取和分离纯化工艺,提高小檗碱和黄连碱的提取率和纯度。

黄连不同提取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黄连不同提取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第29卷,第1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 129,No 11,pp 932962009年1月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January ,2009 黄连不同提取物的红外光谱研究武彦文1,肖小河2,孙素琴3,刘红霞31.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 100089 2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03931清华大学化学系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摘 要 中药提取物是传统中药融合现代制药技术的新型产品,具有广泛的国际市场。

建立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有助于中药提取物的实时质量监控。

文章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 2IR )对黄连药材、水提物和醇提物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黄连药材及其提取物有着各自稳定的光谱特征,谱图中位于1505cm -1的芳环骨架振动峰是判断盐酸小檗碱在不同黄连样品中含量高低的主要依据,而相应的二阶导数谱图可以大大提高原始谱图的分辨率。

黄连药材经过提取,以小檗碱为代表的主要活性成分得到有效富集,两种提取物中小檗碱的含量明显增高;黄连醇提物中小檗碱的含量又明显高于其水提物。

FTIR 能够简便、快速地提供中药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半定量信息,从而为后续的化学成分分析和中药提取分离工艺的改进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质量监控;红外光谱;黄连;盐酸小檗碱中图分类号:O6571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964/j 1issn 1100020593(2009)0120093204 收稿日期:2007209228,修订日期:20072122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01107)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0625042)资助 作者简介:武彦文,1973年生,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助理研究员 e 2mail :wuyanwenanal @hot mail 1com引 言 中药提取物是对中药材的深度加工,具有物理性状好,有效成分富集程度高的特点,并可应用现代制剂技术将其制成质量稳定、剂量小、服用方便的剂型。

从黄连中提取小檗碱实验报告

从黄连中提取小檗碱实验报告

从黄连中提取小檗碱实验报告
黄连是中草药中常用的一种,其提取物中含有小檗碱,是一种有
效的天然抗菌剂。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提取黄连中的小檗碱,探
究其抗菌性质与应用价值。

实验方法:
1. 准备材料:黄连粉末、甲醇、石油醚、白芷粉、蒸馏水、灭菌
无菌培养皿、灭菌细菌平板、细菌悬浮液。

2. 制备提取液:将10g的黄连粉末加入500ml的甲醇中进行浸泡,搅拌均匀后过滤取液,加入少量的石油醚进行分离,得到黄连中的小
檗碱提取液。

3. 检测小檗碱含量:将白芷粉与提取液混合,通过显色反应测出
小檗碱的含量。

4. 测试抗菌性:将细菌悬浮液涂于灭菌培养皿上,加入小檗碱提
取液后进行培养观察其是否有抗菌作用。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黄连中的小檗碱含量为10.2%,表明提取方法效果良好。

同时,小檗碱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对多种细菌具有
较强的杀菌作用,且对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有毒性作用,能抑制细胞
膜功能。

实验结论:
黄连中的小檗碱具有很高的抗菌作用,可以作为天然抗菌剂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等领域。

此外,提取小檗碱的方法简易,成本低廉,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朱顺劲, 殷瑛. 小檗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8, 24(2):201-203.
李芳, 何波, 马立文. 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方法及其抗菌性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5, 50(12):1047-1049.。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纯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纯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纯化及抑菌活性研究摘要本研究以黄连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分馏提取、硅胶柱层析等方法,从黄连中提取纯化出盐酸小檗碱,并通过红外光谱法进行结构鉴定。

同时,利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了盐酸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

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取出盐酸小檗碱,并确定了其结构,测定出了盐酸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引言黄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其中,黄连中的盐酸小檗碱是一种有效的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常见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在药物研究和生物制剂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1. 材料从市场上购买的黄连,乙醇,氯仿,正己烷,氢氧化钠,盐酸,石英砂,硅胶G,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 方法(1)黄连提取黄连粉末称取10 g加入100 mL乙醇中,浸泡24 h。

随后,使用分馏提取法,采用氯仿-乙醇-正己烷(2:2:1)混合溶剂进行提取,重复3次,将所有的提取物合并,过滤,蒸干。

(2)纯化盐酸小檗碱将得到的黄连提取物与少量氢氧化钠混合,加入足量的氯仿,振荡均匀,并离心分层。

取下氯仿层,再次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振荡均匀后离心分层,取下上层溶液,干燥。

(3)硅胶柱层析将硅胶G装填至石英砂柱中,将上述纯化得到的化合物溶解于甲醇后均匀注入石英砂柱中。

柱中累积出的单体混合液,使用正己烷-丙酮(3:1)混合溶剂进行洗脱,分别收集洗脱液,并测量其吸收率。

以较高吸收峰的液体浓缩,得到黄色结晶。

(4)结构鉴定使用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主要关注其红外谱中出现的氨基、羟基和质子化部分的吸收峰。

(5)抑菌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

将其溶解并滴于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琼脂平板上,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

黄连提取工艺

黄连提取工艺

黄连提取工艺
黄连是传统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黄连提取物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原料,具有易溶于水、易吸收等优点,常被用于制备口服液、注射液等药物。

然而,黄连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黄连素、蒲公英素、马钱子碱等,提取工艺对于提取物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黄连提取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选择、水提取、酒精提取等步骤。

其中,原料选择是关键,应选择新鲜、质量良好的黄连作为原料。

水提取是传统的提取方式,提取时间和温度对提取物的产量和纯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酒精提取可以提高黄连中黄连素的含量,但是提取时间和酒精浓度也需要控制。

此外,还可以采用超临界流体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先进技术,以提高提取物的纯度和产量。

总之,黄连提取工艺对于提取物的质量和功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提取工艺,以保证提取物的质量和功效。

- 1 -。

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实验报告

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实验报告

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习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方法;
2.探究提取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
3.掌握纯化黄连中小檗碱的方法。

实验原理:
黄连中含有大量小檗碱,而小檗碱是一种药效成分,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提取小檗碱的方法可以采用醇提法。

在适当温度下,黄连粉末与
乙醇溶液进行浸提,通过过滤、蒸干等步骤,可以获得小檗碱提取物。

为了进一步纯化小檗碱,可以采用乙醇溶液进行结晶。

实验过程:
1.取一定量的黄连粉末加入至适量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均匀;
2.将混合物进行浸提,保持适宜温度(约70℃)下反应一段时间;
3.将浸提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过滤液;
4.通过蒸干过滤液,得到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物;
5.将提取物加入适量的乙醇中,加热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结晶;
6.通过过滤分离得到纯化后的黄连中小檗碱。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条件的不同,提取率会有所差异。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对黄
连粉末与乙醇溶液的浸提,得到了一定量的小檗碱提取物。

通过纯化
的过程,得到了较纯净的黄连中小檗碱。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探究了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方法,并实验结
果近似地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黄连中小檗碱的提
取和纯化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我们还发现,实验条件对提
取率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本次实验为进一步研究
黄连中小檗碱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黄连中小檗碱的萃取技术

黄连中小檗碱的萃取技术

黄连中小檗碱的萃取技术微波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萃取方法,具有省时、高效和经济的优点。

标签:黄连小檗碱提取技术黄连是一种著名的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具有抑菌、消炎、健胃、降压和抗肿瘤等作用。

其中以小檗碱的含量最多,也是最有效的成分之一,其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具有良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

微波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萃取方法,具有省时、高效和经济的优点。

无论是萃取速度、萃取效率还是萃取物质量均优于常规工艺,并以其投资少、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选择性高、重现性好、无污染等特点而受人瞩目。

本研究采用微波技术,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研究黄连中小檗碱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黄连药材的充分利用奠定基础。

1 器材黄连为味连Coptic chinensis Franch;盐酸小檗碱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WP700型微波炉(乐金电子电器有限公司);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山东高密彩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 方法2.1 小檗碱标准曲线的制备以盐酸小檗碱标准品为对照,用95 %的乙醇定容于50 ml的容量瓶中,配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用分光光度计在348 nm下测定不同浓度的小檗碱溶液的吸光值。

2.2 传统稀酸浸提法提取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称取2 g黄连粉末于一个大烧杯中,按固液比(1∶30)加入60 ml 0.2 %的H2SO4溶液,泡1 h,过滤。

用石灰乳调pH 7~8,静止后抽滤,滤液再用10 %的盐酸调pH 2~3,最后加入滤液体积4 %~5 %的NaCl静止30 min,抽滤。

按标准曲线计算出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2.3 微波条件下单因素实验对提取率的影响先用单因素实验对影响黄连中小檗碱的几个因素微波功率、作用时间、料液比分别进行实验,以确定正交实验的最佳因素水平。

2.4 正交实验设计在单因素基础上,本实验选取3个有代表性且对小檗碱的提取率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正交设计的三因素,即功率、作用时间、加水量。

黄连水提取物药膜的制备及毒性实验

黄连水提取物药膜的制备及毒性实验
了 3 工 艺 验 证 试 验 , 得 数 据 表 明 该 工 艺 稳 定 , 应 于 工 批 所 适 业化生产 。
方 差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以野 黄 芩 苷 含 量 为 考 查 指 标 , 、 D 因 B C、
素具 有 显 著 性 意 义 ( < O 0 ) 提 出率 为 考 查 指 标 , P .5 ; B因 素 无显 著 性 意 义 ( >O 0 )C、 因 素 具 有 显 著 性 意 义 ( < P .5 , D P 0O ) 考 虑 到野 黄 芩 苷 含 量 的 重 要 性 和 企 业 大 生 产 成 本 , .5; 从 提 高生 产 效率 的 角 度 出 发 , 素 A 可 任 意 选 择 , 素 B 因 因 2与 B , 。 D 无 显著差 异 , 合 评 价认 为 A BCD 3D 与 。 综 z 。 。为 最 佳 工艺 , 即药 材 用 l O倍 量 7 乙醇 提 取 2 , 次 3 。 5 次 每 h 2 3 3工 艺 验 证 : 处 方 比 例 准 确 称 取 灯 盏 细 辛 2 0 、 参 .. 按 0g 人 4 g 五 味 子 4 g 麦 冬 7 . g共 计 33 3 , 6份 , 成 2 0、 0、 33 5.g各 分 组 。按 最佳 工 艺 A C D ( 1 a 3 3 用 4倍 量 8 乙 醇 提 取 3 , 5 次 每次 3) h 进行 提 取 , 三 份 以 优 选 工 艺 A B 3 z 用 1 另 2 D ( C O倍
3 讨 论
3 1 保 持 传 统 方 剂 的特 点 , 合 处 方 中 有 效 成 分 的理 化 性 .为 结
质 , 顾 水 溶 性 和 醇 溶 性 成 分 的提 出 , 择 了 7 乙 醇 提 取 兼有 效 成 分 野 黄 芩 苷 含 量 做 了 测 定 , 并 结 合 考 察 指 标 , 行 正 交 试 验 设 计 优 选 提 取 工 艺 , 明 显 提 高 进 可 灯 盏 生脉 颗 粒 中野 黄 芩 苷 的含 量 , 合 工 业 生 产 的经 济 因素 结

黄连不同提取物对柑橘采后贮藏效果的影响

黄连不同提取物对柑橘采后贮藏效果的影响

醛含量 的积累 ,降低其 P G和 P O D活性 ,其 中黄连醇提取物 的处理效果优于水提取物 ,且与咪鲜胺处理无显著差异 。 关键 词 :黄连 ;提取 ;柑橘 ;贮藏
中图分类号 :¥ 6 6 6 文献标 志码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i s s n . 1 6 7 1 — 9 6 4 6 ( X) . 2 0 1 3 . 1 0 . 0 3 0
b i o c h e mi s t r y ,a s we l l a s n u t r i e n t c o n t e n t a r e i n v e s i t g a t e d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e t h a n o l e x t r a c t s f r o m c o p i t s ,i t C a l l r e s ra t i n
he t e f e c t o f wa t e r e x t r a c t s f r o m c o p t i s r t e a t me n t ,a nd he t r e i s n o s i g n i i f c nt a d i f e r e n c e wi t h p r o c h l o r a z t r eo p t i s ;e x t r a c t i o n ;c i t r u s ;s t o r a g e
A }  ̄ e r t a c t  ̄T h e o b j e c t i v e o f t h i s s t u d y i s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e f e c t o f e t h a n o l e x t r a c t s nd a w a t e r e x t r a c t s f r o m c o p i f s t r e a t m e n t o n

一种双黄连提取物的提取方法

一种双黄连提取物的提取方法

一种双黄连提取物的提取方法
双黄连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如下:
材料:双黄连干品,酒精,水
步骤:
1.将双黄连干品研磨成细粉
2.将粉末置于瓶中,加入足量的酒精,使其浸泡
3.放置在阴凉处,定期搅拌混合物,重复操作至酒精提取物的颜色变为黄色
4.将混合物过滤,保留液体
5.将滤液中的酒精蒸发至少三分之二,加入适量水后再次搅拌混合
6.将混合物再次过滤,收集提取物
7.将提取物放至小瓶内,密封储存于冰箱内
注:以上操作必须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并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

黄连生物碱中药提取物

黄连生物碱中药提取物

黄连生物碱中药提取物黄连生物碱【提取来源】本品为毛莨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C.Y.Cheng et Hsiao、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根提取的生物碱类成分,总生物碱含量≥80%。

【主要成分】小檗碱Berberine,含量≥60%【随属成分】黄连碱Coptisine甲基黄连碱Worenine巴马亭Palmatine药根碱Tatrorrhizine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表小檗碱Epiberberine含量:20%【性状】本品为鲜黄色至橙黄色粉末,味苦,可溶于甲醇、乙醇、氯仿、热水。

【鉴别】取本品加甲醇制成0.3%溶液作供试液。

取标准品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加甲醇制成各成分含量为0.5mg/ml溶液作对照液。

取黄连标准对照药材0.5g加甲醇30ml,超声提取20分钟,滤液浓缩至1ml作对照液。

取上述三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三乙胺(3:3.5:1:1.5:0 5:1)展开,展开前氨气饱和,展后吹干,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标品斑点对应位置显相同颜色荧光斑点,比对标准药材斑点,对应率≥60%。

【检查】干燥失重:不得过3.0%(附录Ⅸ G)炽灼残渣:不得过0.5%(附录Ⅸ J)重金属:不得过10ppm(附录Ⅸ E)【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色谱条件C18柱流动相: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每100ml中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4g,再以磷酸调pH=4.0) 检测波长:345nm理论板数≥5000对照液:取盐酸小檗碱标品加甲醇制成90.5μg/ml 溶液备用。

供试液:取本品加甲醇制成180μg/ml溶液备用。

黄连制备实验报告总结

黄连制备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目的1. 学习黄连的制备方法;2. 掌握黄连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3. 了解黄连的药理作用。

二、实验原理黄连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止痢等功效。

其主要有效成分包括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等。

本实验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黄连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小檗碱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黄连粉末、甲醇、盐酸、乙醇、无水乙醇、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铜、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氨水等。

2. 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磁力搅拌器、电热恒温水浴锅、抽滤装置、旋转蒸发仪、容量瓶、移液管、烧杯、锥形瓶等。

四、实验步骤1. 黄连提取(1)称取5g黄连粉末,置于100mL锥形瓶中;(2)加入50mL甲醇,超声提取30min;(3)过滤,收集滤液;(4)旋转蒸发仪蒸干滤液,得到黄连提取物。

2. 标准曲线绘制(1)准确称取10mg小檗碱标准品,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甲醇溶解;(2)用甲醇定容至刻度,配制成0.1mg/mL的小檗碱标准溶液;(3)取0.1、0.2、0.4、0.6、0.8、1.0mL标准溶液,分别置于6个1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甲醇定容;(4)在51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5)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m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1)称取0.1g黄连提取物,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甲醇溶解;(2)用甲醇定容至刻度,配制成0.002mg/mL的黄连提取物溶液;(3)取1.0mL黄连提取物溶液,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方法测定吸光度;(4)根据标准曲线计算黄连提取物中小檗碱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在510nm波长下,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158x+0.0186,相关系数R²=0.998。

2. 样品测定:黄连提取物中小檗碱含量为0.012mg/mL。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黄连中的有效成分,方法简单、操作方便;2. 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小檗碱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3. 黄连提取物中小檗碱含量为0.012mg/mL,符合药典规定。

黄连口服液的功能主治

黄连口服液的功能主治

黄连口服液的功能主治简介黄连口服液是一种含有黄连提取物的中药制剂,通过口服的方式使用。

黄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黄连口服液以黄连为主要成分,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作用。

功能主治以下是黄连口服液的常见功能主治:1.抗菌作用:黄连口服液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抵抗多种细菌的侵袭,尤其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常用于治疗由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

2.抗炎作用:黄连口服液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症状和炎症程度。

适用于各种炎症引起的疾病,如肠炎、皮肤炎等。

3.清热解毒:黄连口服液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改善体内环境,促进身体康复。

常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疾病,如痈疽、口腔溃疡等。

4.促消化作用:黄连口服液能够促进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增加消化酶的活性,有助于消化食物,改善胃肠道功能。

适用于消化不良、胃胀、腹泻等疾病。

5.抑肝火作用:黄连口服液可以抑制肝火的作用,对于肝火旺盛引起的症状,如口苦、目赤、口干等,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6.抗病毒作用:黄连口服液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有助于防治病毒性感染疾病,如流感、水痘等。

7.抗过敏作用:黄连口服液能够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减轻过敏症状,适用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疾病。

8.促免疫作用:黄连口服液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和辅助治疗感染性疾病。

注意事项: - 遵医嘱使用,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生指导使用。

-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对黄连口服液过敏者禁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胆道梗阻等患者慎用或禁用。

结论黄连口服液是一种功能主治广泛的中药制剂,具有抗菌、抗炎、清热解毒、促消化、抑肝火、抗病毒、抗过敏、促免疫等作用。

适用于感冒、咽炎、扁桃体炎、肠炎、皮肤炎、痈疽、口腔溃疡、消化不良、胃胀、腹泻、口苦、目赤、口干、流感、水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疾病的治疗。

黄连提取物抗副溶血弧菌活性成分的鉴定及其作用机理

黄连提取物抗副溶血弧菌活性成分的鉴定及其作用机理

黄连提取物抗副溶血弧菌活性成分的鉴定及其作用机理
杨维琴;钱亮亮;张宗艺;刘洋;郭雷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添加剂》
【年(卷),期】2022(33)4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连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

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法测定黄连提取物抗副溶血弧菌的活性。

采用生长曲线法、紫外吸收法、电导率法和碱性磷酸酶法解析黄连提取物抗副溶血弧菌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黄连提取物中主要含表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等5种化合物,其中,小檗碱和表小檗碱为黄连提取物中主要的抗副溶血弧菌活性化合物。

黄连提取物对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0mg/mL和
2.0mg/mL。

黄连提取物通过增加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副溶血弧菌的增殖,且抑制效果同提取物浓度呈正相关。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黄连提取物作为天然生物防腐剂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总页数】7页(P181-187)
【作者】杨维琴;钱亮亮;张宗艺;刘洋;郭雷
【作者单位】江苏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连云港市质量技术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2.2
【相关文献】
1.抗副溶血弧菌IgY的制备及活性检测
2.海洋蛭弧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副溶血弧菌的作用
3.生姜提取物对副溶血弧菌抑制作用研究
4.生姜提取物对副溶血弧菌抑制作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连提取物
西安金绿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KinGreen]: 黄连提取物
[英文名称-KinGreen]: Chinese Goldthread Extract
[拉丁名称-KinGreen]: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原料别名-KinGreen]: 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姜汁炒川连、尾连等。

[产品来源-KinGreen]: 黄连提取物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原料形态-KinGreen]: 属多年生草本。

根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

叶全部基生;叶柄长5-12(-16)cm;叶片坚纸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cm,3全裂;中央裂片有细柄,卵状菱形,长3-8cm,宽2-4cm,顶端急尖,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表面沿脉被短柔毛。

花葶l-2,高12-25cm,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有花3-朵;总苞片通常3,披针形,羽状深裂,小苞片圆形,稍小;萼片5,黄绿色,窄卵形,长9-12.5mm;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
长5-7mm,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外轮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长;心皮8-12,离生,有短柄。

蓇葖果6-12,长6-8mm,具细柄。

种子7-8粒,长椭圆形,长约2mm,宽约0.8mm,褐色。

花期2-4月,果期3-6月。

根茎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

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

气微,味极苦。

[原料分布-KinGreen]: 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在四川东部。

湖北西部和陕西南部有较大量栽培。

[ Product—Brand ]: 西安金绿-Xi’an KinGreen
[化学成分-KinGreen]: 含小檗碱(berberine)5. 56%-
7.25%,黄连碱(coptisine),表小檗碱(epiberberine),小檗红碱(berberrubine),掌叶防已碱(palmatine),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甲基黄连碱(worenine),木兰花减(magnoflorine),阿魏酸(ferulic acid),黄柏酮(obakunone),黄柏内酯(obakulactone)。

[供应厂家-KinGreen]: 西安金绿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流程-KinGreen]: 选材,煎煮、渗漉、回流、蒸馏、沉淀、静置、过滤、浓缩、干燥等过程。

[药理作用-KinGreen]: 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

[产品配伍-KinGreen]: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

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

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

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

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名家论述-KinGreen]:①《本草图经》:"今医家洗眼汤,以当归、芍药、黄连等分停细切,以雪水或甜水煎浓汁,乘热洗,冷即再温洗,甚益眼目,但是风毒赤目花翳等皆可用之。

其说云:凡眼目之病,皆以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即行,故乘热洗之,用者无不效。

"
②《本草衍义》:"黄连,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

亦有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

若气实初病热
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

若虚而冷者,则不须眼。

"
③《注解伤寒论》:"苦入心,寒除热,大黄、黄连之苦,以导泻心下之虚热。

""上热者泄之以苦,黄连之苦以降阳。

""蛔得甘别动,得苦则安,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

"
④刘完素:"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盖治痢惟宜辛苦寒药,辛能发散,开通郁结,苦能燥湿,寒能胜热,使气宣平而已。

诸苦寒药多泄,惟黄连、黄柏性冷而燥,能降火去湿,而止泄痢,故治痢以之为君。

"
⑤李杲:"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凡诸疮宜以黄连、当归为君,甘草、黄芩为佐。

"
⑥《汤液本草》:"黄连苦燥,故入心,火就燥也,然泻心,其实泻脾也,为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

治血,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榆为下使。

"
⑦朱震亨:"黄连,去中焦湿热而泻心火,若脾胃气虚,不能转运者,则以茯苓,黄芩代之。

以猪胆汁拌炒,佐以龙胆草,则大泻肝胆之火。

下痢胃热噤口者,用黄连、人参煎汤,终日呷之,如吐,再强饮,但得一呷下咽便好。

"
⑧《韩氏医道》:"火分之病,黄连为主,五脏皆有火,平则治,病则乱,方书有君火、相火、邪火、龙火之论,其实一气而已。

故丹溪云,气有余便是火,分为数类。

凡治本病,略炒以从:邪实火,以朴硝汤;假火,酒;虚火,醋;痰火,
姜汁;俱浸透炒。

气滞火,以茱萸;食积泄,黄土;血癥瘦痛,干漆;俱水拌同炒,去萸、土、漆。

下焦伏火,以盐水浸透拌焙;目疾以人乳浸蒸,或点或服。

生用为君,佐官桂少许,煎百沸,入蜜空心服之,能使心肾交于顷刻。

入五苓滑石,大治梦遗。

以上、姜、酒、蜜四者为君,使君子为臣,白芍药酒煮为佐,广木香为使,治小儿五疳。

以茱萸炒者,加木香等分,生大黄倍之,水丸,治五痢。

以姜汁酒煮者为末,和霞天膏,治癫痫诸风眩晕疮疡,皆效,非彼但云泻心火,而与芩、柏诸苦药例称者比也。

"
⑨《本草蒙筌》:"黄连,久服之,反从火化,愈觉发热,不知有寒。

故其功效,惟初病气实热盛者,服之最良,而久病气虚发热,服之又反助其火也。

"
[保存方法-KinGreen]: 通风干燥,阴凉,避强光。

[产品包装-KinGreen]: 1KG/灭菌铝箔袋;25KG/纸板桶;西安金绿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可根据客户要求对产品具体包装。

[有效期限-KinGreen]: 24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