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届新高三语文精品专项测试题 19 写作(任务驱动类) 学生版

合集下载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逐梦奋斗 明朝有我》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逐梦奋斗 明朝有我》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逐梦奋斗明朝有我》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发射,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三人乘组开启6个月的太空生活。

11月7日,翟志刚和王亚平身着中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仓。

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触与思考?请你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给中国太空出差三人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写一封信,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介绍了“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成功及身着中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出仓和太空授课等热点话题。

任务要求是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给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写一封信。

无论是“神舟十三号”成功升空,还是翟志刚和王亚平身着中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出仓,以及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这些成就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因此写信开头建议先表达对我国航天新成就的骄傲,表达对三名航天员的问候,并致以敬意;每一次航天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航天人的努力,因此接下来可以列举我们取得的航天成就,分析成就取得的原因,赞美航天人的航天精神;当然,每一次成就的取得也离不开航天人的付出,因此可以对三名航天员的付出,以及所有科研人员的付出表达敬意;最后回到自己的身份上来,作为青年,我们应学习航天精神,在学习上,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和生活中继承并发扬航天精神,努力增长本领,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注意书信的格式,另外注意写作身份,语言要得体。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Word版+答案+解析)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Word版+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2题;共35分)1.(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

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

最新的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题(5篇)

最新的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题(5篇)

最新的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最新的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题(5篇)高考高分作文当然也包括书写工整,卷面分虽然没有体现在评分标准中,但是卷面书写整洁会让人眼前一亮。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的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题(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的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精选篇1说来这蜜蜂也真是够可恶的,把我们家的梨子吃坏完了。

我们家门口有棵梨树,可不知为什么这梨子每年到了半生半熟时,就拼命的往下掉。

我一直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想要弄清楚,于是决定上树看看情况。

可是是这梨子也太不经摇动了,还没到半腰上,那些梨子就像是飞石般的向我身上砸。

虽然被砸的很痛,可是想要明白真相的心一直鼓励着我向上爬。

忍着痛终于来到了有果实的地方,突然之间有许多的蜜蜂飞了出来。

原以为是碰到了蜜蜂窝可找了又找,始终找不到蜜蜂窝在哪里。

原来这蜜蜂不是在这里安家,而是在这里偷吃梨子。

梨子也是因为这样才往下掉的,当时就有一种想把这蜜蜂碎尸万段的冲动。

可在当时的情况下不要说是收拾它了,就是它不蛰我就要谢天谢地了。

也许是它良心发现是在做贼,并没有蛰我。

只好带着对蜜蜂的仇恨下了树。

到了地面上,忽然来了灵感,它不是喜欢吃梨子吗?那我就给它吃,并且给它吃的。

于是我用几个梨子做成了水果沙拉,放在我的房间门口,等待着那该死蜜蜂的到来。

也许是还没多久蜜蜂还没有发现这里有美食在等着它们吧。

过了几分钟竟然一只也没有来报到。

原以为这个计划失败了,回房间睡觉了。

等我醒来时,那水果沙拉上全是蜜蜂。

拿起事先准备好的武器向蜜蜂发起了攻击。

这些小东西也真是够自信的,没有那么一点的防范意识。

没有打身上就不会离开,这样对我收拾它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收拾此时的蜜蜂比踩死一只蚂蚁一样不费吹灰之力。

忽然觉得这样一拍就把它拍死了太对不起我的梨子,心想把它们抓起来慢慢的折磨死那才叫过瘾呢!你应该想不到怎样抓这样凶悍的动物吧?而我就是抓住了它们不打在身上就不会飞走的弱点。

找来了一个塑料瓶,把口小的地方距掉。

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Ⅰ语文及参考答案(江苏考生用)

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Ⅰ语文及参考答案(江苏考生用)

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Ⅰ语文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菜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奥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

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

2021新高考1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1新高考1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1新高考1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适用省份:海南、辽宁、重庆。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

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

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

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

但需要有什么样的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

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

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任,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

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

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

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

广东2021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

广东2021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

写作专题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12月)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60分)今年国庆巧過中秋,国人纷纷出游。

人们出游的目的地五花八门,从古都到小村,从高原到大海,祖国大地到处都有游客的身影。

节后,高三(1)班乐珙同学做了一次以“美,无处不在”为主题的课前演讲。

在演讲中,乐珙同学介绍了她搜集的一些游客的说法。

有人说:“我看了一位网友上传的抖音视顷,介绍这里的一片古银杏树林,秋天分外灿烂,我就带着家人走进深山来了。

”有人说:“李子栄的视频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慢生活,小时候觉得又脏又累的劳动也富有了诗き。

”还有人说:“央视有一个《航拍中国》的纪录片,我发现自已有些地方去过很多次,但都和ー些羡景擦肩而过了,我要利用难得的长假弥补一下这个遗憾。

”乐珙同学最后评价说:“我们宣传美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了,这体现了时代和文明的进步。

”而静怡同学听完演讲后却说:“这只能说明我们对美的感知カ在下降,只能靠越来越多的方式来刺激。

”这两位同学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位?请你以同学文佳的身份继续发言,并结合材料进一步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複,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60分)参考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广东省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12月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为了让高一新生顺利开启嶄新的学习生活,南粤中学将办成长分享会,拟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学生,做主体为“新起点,新未来”的发言。

该校高三年级学生会提出了三名人选。

文佳,进入高中后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她与同学合作的模拟政协提案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表现出色,被带到了全国“两会”,倍受社会瞩目。

刘江,痴迷于程序设计,在学习高中课程道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成功申请了一项国家专利,多所高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2021届高三普通高中学科兴趣测试语文试题(二)

2021届高三普通高中学科兴趣测试语文试题(二)

2021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科兴趣测试(二)语文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8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卷型适用于新高考I卷(山东)地区考生。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该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故所选文段文字较多,阅读量较大,还请同学们耐心作答。

5、原创题目,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第1~5题(共19分)材料一客观而言,“黄色浊流”岂止在网络文学泛滥,传统文学如今也是“黄浪滚滚”。

一些小说不但书名色,而且内容也色。

什么《风流组织部长》、《欲罢不能》等等。

朋友向我推荐了一部反腐败的小说《政治生命》。

我翻了翻却大呼上当。

谁也想不到,这个书名很严肃的小说居然写得很色情。

而且与“政治生命”这个严肃的主题毫不搭界,整个故事情节都是写一个女人和几个男人的性爱,并且有些细节写得非常“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说它比《金瓶梅》还“金瓶梅”一点也不过分,但是它却没有《金瓶梅》那样高的艺术水准。

与其说它是一部小说,倒不如说它是一堆文字垃圾。

可以这样说,以“下半身写作”来招徕读者,现在成了一些网络写手和作家的常规创作“武器”,色情泛滥因此成为当今小说的一个丑恶现象。

以此而言,说当今文学是垃圾文学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老祖宗有这么一句话,叫做“食色性也”。

人离不开性,性是生活中的一道“主食”。

作为现实生活反映的小说当然不能没有性。

然而,不能动不动就写到“性”,将“性”成为小说的一大卖点,更不能把“性”当成色情来写,或者是写成了“色情”。

“性”与“色情”是有着很大距离的。

《红与黑》写了性,《廊桥遗梦》更是写了性,但是写得含蓄,写得浪漫,写得凄美,写得人性。

(11)2021年新高考浙江省语文试题(解析版)

(11)2021年新高考浙江省语文试题(解析版)
B.“承担起调动各种文化力量、科技力量以及市场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为中国价值更受世人尊重”是错误的。“承担”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最后加上“的重任”。
C.“扩大宣传精准性”是错误的。“扩大”和“精准性”搭配不当,可将“扩大”改为“提高”。
故选D。
5.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D.那些或坐落于安静的小镇古街、或藏身在喧嚣的商业密林的个性实体书店,在充满竞争的时代执拗(niù)生长,规模不大却洋溢着审美情趣,足以让灵魂片刻栖(qī)身。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摇曳”的“曳”读音错误,应为“yè”;
B.“摒弃”的“摒”读音错误,应为“bìng”;
B.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自觉承担起调动各种文化力量,科技力量和市场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为中国价值更受世人尊重而砥砺前行。
C.近期,公安部联合主要媒体网站持续推出反诈骗系列报道,不断加强社会宣传,扩大宣传精准性,构建立足社区、覆盖全社会的宣传体系,掀起全社会共同反诈骗的热潮。
A.使用公筷广告:长筷短筷,筷筷都是你我的爱。
B.论文答辩致谢语:感谢聆听,敬请专家评委指教。
C.垃圾分类宣传语:各得其所,细微处的文明之光。
D.经典阅读推荐:智慧火源,值得为之付出热忱。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B.“聆听”是错误的。聆听是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家和评委听自己的论文答辩,使用错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温度的传统工艺家具与器物,除了留存在一些宫殿、宅第、民居中,还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家手中不断传承。【丙】家具、器物、雅玩里不仅仅蕴藏着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且不断革新的丰富技法;更折射出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虔诚态度。

(答案详解)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

(答案详解)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
“黄门画者”作“画”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错误,汉代官吏每工作五天休息一天,称为“休沐”,是假期,不是请假休息。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
B.“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错误,上官桀弟弟的女儿成为婕妤,算皇亲国戚,但桑弘羊不是,原文只说“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不能看出他是皇亲国戚。
由“‘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但其言行查考起来,还是传闻居多”可知传统小说的特点是传闻居多。
由“清末民初所谓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等等的分类多指长篇,短篇的叫作笔记小说,把唐人宋人的一些短文有点故事的都算进去,不论所记是真是假,外国到了现代,小说的体裁也够包罗万象了”可知传统小说体裁包罗万象。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简要说明材料二使用的论证手法,作答本题要掌握论证方法有哪些,然后从文中找出文句加以说明。
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对比论证:
第一段,“人类智能不过是文明的成果,源于社会与历史的心智积淀,而文学正是这种智能优势所在的一部分。文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娱乐(比如下棋和转魔方),就在于文学长于传导价值观”“好作家之所以区别于一般‘文匠’,就在于前者总能突破常规俗见,创造性地发现真善美,守护人间的情与义”“技术主义者恰恰在这里严重缺陷,他们一直梦想着要把感情、性格、伦理、文化以及其他人类表现都数据化,收编为形式逻辑,从而让机器的生物性与人格性更强,使其创造力大增,最终全面超越人类”,材料二将技术主义与人类智能做对比,指出技术主义的缺陷。

【最新试题】新高考湖南省三湘名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试题】新高考湖南省三湘名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试题】新高考湖南省三湘名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的热议话题。

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

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

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 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

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有利于焚烧,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受技术和工艺制约,焚烧垃圾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

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

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在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存在很大困难。

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倒,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民间自发的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摘编自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材料二: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

高三语文写作指导:权衡选择类“多选一”任务驱动型作文

高三语文写作指导:权衡选择类“多选一”任务驱动型作文

高三语文写作指导:权衡选择类“多选一”任务驱动型作文(一)为了规避大家猜题、押题、套作、宿构、抄袭,高考全国卷考查作文题和考查语言文字运用题(非选择题)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相同或类似的题型往往隔两三年或三五年之后又考查一次,“杀一个回马枪”,让人“防不胜防”、感叹不已。

像权衡选择类“多选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2015年高考全国卷考查了,时隔五年,今年高考全国卷又考查了(虽然题目中没有“权衡与选择”字样),都是“三选一”的题型。

请看这两年的高考真题。

【2015年高考全国卷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展评】越平凡,越有风采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当这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相信很多人都会踌躇难决。

三个人各有各的风采,同时,他们其实也代表了三种迥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和生活态度,当然也取得了各自不同的成绩和收获。

大李,代表的是锐意创新,属于高层次的科学人才。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D.文章同时肯定计算机远读和人的细读的作用,有助于避免人们对远读的误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文研究的主体,在数字人文中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个人向计算机的转变。
B.远读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
C.数字人文的价值,在于将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都进行数据化并做研究。
6. 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概括说明。
【答案】4. B 5. D
6.(1)都立足自身实际,结合土地特点制定相应的增产措施;(2)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解决水电路等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3)都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文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据,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是有挑战性的。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是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

2021届高三联考作文“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1届高三联考作文“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1届高三联考作文“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秋季高一学生将使用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

在新的高中《语文》课本编写过程中,设定哪些单元主题、选择哪些作品,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曾引起广泛讨论。

有网友列出以下主题,供大家探讨:生命赞歌家国情怀审美鉴赏科学之趣文化传承英雄情结思辨创新自然之美请从中选择两个主题,并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以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身份,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署名为“辛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提示】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第一段为写作材料。

材料选择了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编写过程中教材单元主题及作品选择的问题,罗列出网友提出的八个单元主题,从不同的层面体现当今时代高中教育、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要求。

材料由三句话组成。

第一句话构建写作情境的大背景,以高三考生熟悉的新课程这一热点现象,引导学生进入试题情境。

第二句话对第一句话构建的情境进行细致的介绍和限定,引出写作方向“怎样的单元主题与作品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的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

第三句话,提供了八个单元主题的写作内容选择的具体范围。

材料中的这八个主题词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立意空间,共同指向了现代人类应该具有的各种素养,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课文,这不仅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次回顾,更是对学生未来成长发展的指引。

这些主题词之间也存在着内涵上的交又重叠,因而能够形成一定的有机关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辨的空间,“从中选择两个主题”的任务要求,能够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

这些主题词的组合,可以是并列方式,也可以是递进方式。

第二段为引导语,只有两句话,规定了写作任务,可分为四个层次:1.“选择两个主题”:考生必须从第一段材料中列举的八个主题中选择两个;不能多选也不能少选,这是对数量的严格要求。

2021届广东省高三_新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一)(解析版)

2021届广东省高三_新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一)(解析版)
“污名化中国”危害全球抗疫。美国作为头号经济科技强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科研能力、领先的医疗水平,理应在有力有效控制国内疫情的同时,承担更多国际义务,帮助更多防控薄弱国家和地区。美国一些政客的拙劣表演,只会破坏全球合作抗疫的努力,破坏命运与共的共识,破坏守望相助的家园。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各国提供援助。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中国向遭受疫情的国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为国际社会树立了良好典范。
C. 美国一些政客污名化中国的行为是徒劳无益的,也是不堪一击的,这种行为对全球团结互助抗击疫情不会产生消极影响。
D. 世卫组织正因为秉持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积极推动抗击疫情国际合作,才得到更多的国际主流组织的支持与响应。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美国政府启动“曲速行动”,推动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国防部等多部门加速研发新冠疫苗。
5. 中国:①疫情防控行动快,规模大,效果显著。②不惜一切代价抗击疫情,以牺牲正常生活的方式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③中国向遭受疫情的国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美国:①在疫情防控方面存在种族歧视。②在疫情初期,白宫没有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③没有承担更多国际义务,没有帮助更多防控薄弱国家和地区。
【解析】
【1题详解】
B. 目前,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感染病例数已超过500万,死亡病例数超过17万。
C.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说自己有“大量证据”证明新冠病毒源自武汉,却又拿不出任何证据。
D. 中国的专家学者,通过互联网与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了70多场疫情防控视频. 中国和美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各有怎样的表现?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C 3. A

新高考新题型 语言运用专项训练(五)

新高考新题型 语言运用专项训练(五)

新高考新题型语言运用专项训练2021届高三各地最新试题汇编(五)1.广东省汕头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自己不易对付,因为对付自己的道理有一个模棱性。

从一方面看,( ①),不可无人格。

从另一方面看,他不可有________心,不可执着,不可任私心成见支配。

总之,他自视不宜太小,却又不宜太大,难处就在调剂安排,________。

自己不易对付,( ②),正如有力不能自举,有目不能自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对于自己我们是当局者而不是旁观者,我们自囿于“我”的小圈子,不能跳开“我”来看世界,来看“我”,没有透视所必需的距离,不能取正确观照所必需的冷静的客观态度,也就要执迷,认不清自己,只任私心、成见、虚荣、幻觉种种势力支配,把自己的真实面目弄得完全________。

我们像蚕一样,________。

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实在不多见。

“知人则哲”,自知或许是哲以上的事。

“知道你自己”这句古训所以被称为希腊人最高智慧的结晶。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熟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妄自尊大恰到好处颠倒错乱作茧自缚B.妄自尊大恰到好处面目全非作茧自缚C.妄言妄听恰如其分面目全非自作自受D.妄言妄听恰如其分颠倒错乱自作自受19.上面文字节选自美学家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谈谦虚》,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我”改成“自己”好不好?为什么?(4分)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2.湖北省黄石市六校2021届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乡情像一条坚韧而绵长的丝线,无论走到哪里,它总是伴着我一同前行。

山,隔不断_甲水,剪不断。

在城市住久了,思念故乡的心越发殷殷的了,这一叠重重的乡情该怎样寄托呢?哦,托给那一脉幽幽的月光吧——那湿漉漉_乙晶莹莹的月光,会翻过山岭,跨过河流,穿过翳密的林薮,把我一缕缕厚甸甸的情思,一个个鲜润润的吻,一声声热乎乎的问候,给我的小河,给白杨林,给梨园,给场院,给每一朵野花,给每一根小草_丙_ 啊,给我那像按在平原上一枚图钉大小的乡村。

新高考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语言文字应用类题】精炼卷三附答案解析

新高考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语言文字应用类题】精炼卷三附答案解析

新高考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语言文字应用类题】精炼卷三(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读着董华先生《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这本书,我就会钢筋水泥般的城市,逃离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

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五光十色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

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河流。

童年的生活虽然,但是充满了乐趣。

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所以,我时常感恩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让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

(),早已成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忘却漫无目的贫苦触手可及B.遗忘漫无目的清贫垂手而得C.忘却漫不经心清贫触手可及D.遗忘漫不经心贫苦垂手而得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童年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因为故乡是不可复制的B.故乡是不可复制的,因为童年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C.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但是童年是不可复制的D.童年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帆船远去,夕阳西下,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河流纵横交错。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语众号①近百年的发展,②中国考古学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

2021届新高考高三语文作文“中国文化符号”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

2021届新高考高三语文作文“中国文化符号”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

2021届新高考高三语文作文“中国文化符号”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对于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中国的概念非常简单:我的祖国,我自豪。

他们从小在这个环境里长大,对国家有种天然的认同感。

当然,等他们更成熟时,他们也会意识到要向世界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但是,“中国”这个词,以及背后那一整套文化符号,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2020年,淘宝上好几家汉服店,销售额不声不响过了亿;600年的故宫成了文创产业的头号IP,故官IP带火了一批网红爆款;李子柒中国古风美食文化视频在海外“圈粉”无数;华为科技公司,注册下一代商标时,操作系统叫鸿蒙,实验室叫玄武,还有昆仑、浩天、灵豸等商标,均出自《山海经》,这些字词读起来总让我们内心澎湃。

你该怎样解释这种内心感受呢?只有一个解释,因为它们是我们文化的根,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符号。

你认为的中国文化符号是什么?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中国的文化符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审题指导】看到作文,我们都知道要精准审题。

何谓精准?就像,一道数学题所给的题设条件都不是白给,必将运用到推导之中。

写作文读材料时,必须将关键词圈画出来,作为“已知条件”;然后,找出关键词之间的内在逻辑。

行文时,要做到像数学排列组合一样“不重不漏”。

关于此题,我的“破解”过程如下:“年轻人:天然的认同感;更成熟后:1.向世界学习 2.一整套文化符号。

”这是我从第一段中提取出来的几个关键词。

本段体现随着年龄增长,中国人对文化的理解更深入,视野从国内到世界,情感由热烈到客观、深沉,具有递进性。

“汉服——网店;故宫(建筑)——文创;李子柒(美食)——视频;鸿蒙——科技”这是我从第二段提取出来的关键词。

本段为重要的写作提示,给出了几个文化符号供学生参考。

21年语文高考试卷

21年语文高考试卷

21年语文高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

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

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

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

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

“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远期威胁与人工智能可否产生意识和感情有关。

就像科幻电影中所展示的,人工智能的“觉醒”和“反叛”并非完全不可想象。

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它已经能自如地与人对话,甚至能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我们却很难说清它是如何产生这些意识和感情的,更无法确定它的意识和感情与人类的意识和感情有何异同。

这时候,人工智能就有可能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

人工智能如果发展到极致,就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成为一个新的“物种”。

到那时,人类将面临怎样的命运?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的“终结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工智能会与人类融合,成为人类的一部分。

但无论哪种情况,人类的主导地位都将被改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挑战。

我们应以底线思维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

所谓底线思维,就是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从底线思维出发,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既要积极鼓励,又要谨慎对待。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这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善人类生活;另一方面,要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保持警惕,预先制定应对策略,防患于未然。

材料二:人类智能不过是文明的成果,源于社会与历史的心智积淀,而文学正是这种智能优势所在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2021届高三特前班精准提升语文专项测试题
19 写作(任务驱动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0年8月2日,广东佛山南海警方接到一位母亲报警称,7岁女儿在商场偷了玩具。

一开
始无论女孩妈妈和店员怎么问,小女孩就是不愿承认。

妈妈于是想到了报警,给女儿一个教训。

在民警劝说教育下,小女孩终于承认。

这个新闻引起了网友热议,有不少人支持这位妈妈的做法:“我觉得这样是对的,让孩子知道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有部分网友认为母亲的做法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还可能会给孩子留下阴影;还有网友说:“要教育,并赔钱,不要轻易找警察,没必要。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从上述观点中选择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9年1月1日起,《法制晚报》《生活周刊》《京华时报》《春城地铁报》《江西商报》《华商晨报》《消防周刊》等全国10多家始终宣传典型、激扬士气的纸质报刊宣布休刊。

他们熬过了2018年,却等不到2019春天。

在告别一栏中,有的引用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有的说“今日告别,不诉离殇”;有的说,我们永远在追梦的路上……尽管很旷达,但也隐含着种种无奈。

磁带消失了,音乐还在;报纸消失了,新闻还在;消失的是媒介,而不是内容。

换一种不同的形式,或许会发展得更好。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启发?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9年3月,一种名为“夸夸群”的社交群组在各大高校兴起。

所谓“夸夸群”,就是一种微信群,“夸”即“夸赞、赞赏”。

在“夸夸群”内,被人夸奖是家常便饭。

没有规则,直接夸,随意夸,怎么夸都行。

例如:某大学社会学院一个大三学生,一次不小心把啤酒倒在了书包上,在“夸夸群”内求夸,得到的夸赞让他意想不到:“背上带酒味的包去上课,你就是整条街最醉人的仔。

”那么,对于“夸夸群”现象,到底是应该支持,还是应该反对?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

审题:材料主要讲广东佛山一位母亲,用报警的方式,教育女儿。

这个事件引起了网友热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有支持的,有反对的。

题干问的是“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可以结合材料内容,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立意。

可以持反对观点。

如亲妈报警,并非最佳教育方式。

可能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

家庭教育不是“公主、公子式教育”,也不是“公安式教育”,而是公民教育。

其实,家长平常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

让孩子知道,如果违背了契约,要受到父母的批评,给受损的对方相应的补偿以弥补过失。

也可以持赞同观点。

“亲妈报警”是家教的一股清流。

“亲妈报警”,这种“大义灭亲”的方式似乎有些残酷,却不失为一种理性。

家长真的应该学会从娃娃抓起,而不是等她长大了,犯了错,再追悔莫及。

父母的责任心很重要等。

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参考立意:亲妈报警,并非最佳教育方式;“亲妈报警”是家教的一股清流;父母的责任心很重要;亲妈报警,是一堂生动的课;从“亲妈报警”反思家庭教育等。

1.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写作能力。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时评类材料作文考查。

时评类材料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引导学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作文。

考查方向: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

写作要求:1.整体特点:真实情境,就事论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用型写作);说理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围绕时评事件)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2.基于材料的意识:第一点是用材料的意识,命题中的原材料在写作时“一定要用”,而且非用不可。

第二点是观点基于材料的意识,即写作时所论述的观点一定要源于材料(切合作文的“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的要求),所以必须正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得出与材料相关的观点。

第三点是论述中结合材料的意识。

材料是作文的起点,也是作文的范围,材料为作文提供多个角度与广阔的空间的同时,也为写作划定了边界,超出了这个边界就可能导致断章取义、身体偏颇、走向大而化之的空谈,而抛开材料或者轻视材料就会滑向话题作文的泥潭。

因此,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有基于材料的意识,做到观点源于材料,论述围绕材料,迁移回到材料,紧紧抓住材料,紧紧结合材料。

本题材料首先指出2019年1月1日起,《法制晚报》《生活周刊》等全国10多家始终宣传典型、激扬士气,深度挖掘的报道纸质报刊宣布休刊,然后指出“磁带消失了,音乐还在;报纸消失了,新闻还在;消失的是媒介,而不是内容”。

这些纸质报刊休刊并不是这些刊物不行,材料也指出这些刊物“始终宣传典型、激扬士气,深度挖掘”,但是他们却休刊了,他们休刊可能是调整方式,寻求更好的发展,也可能是纸质刊物不适应时代发展,休刊进行创新,转变,寻求适合时代的发展方式。

但是不管刊物形式怎么变,但是文化是永恒的
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时可以参考一下立意:①换种方式,寻求更好的发展;②顺应时代,方能始终;③形式和内容的关系;④推陈出新,顺势而为;⑤然处之与学会转变;等等。

行为结构安排:
具体作文时,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标题——“换种方式,更好发展”,由题目所给的材料引出中心论点——换种方式,更好发展。

然后从“与时俱进才能求得发展”“换一种先进器具更高效”“创新快捷方式更成功”
“学习借鉴先进理念,会更好发展”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换种
方式,更好发展。

结尾指出穷则思变,变则能通,通则能顺。

一个方法行不通,就要换另一种方法,往往能解决问题,更快捷,更有效,再次强化观点,做到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2.
【写作指导】(一)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

材料中提到“夸夸群”现象。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从正向、反向和综合三个角度思考立意。

正向立意,可以认可“夸夸群”,认为遇到压力的时候特别需要支持,在沮丧的时候需要“夸夸群”的鼓励,反映了当代年轻人脆弱和渴望被肯定的心理。

反向立意,可以认为“夸”没有实质作用,只会营造一种虚假的表象,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等。

综合立意,可以写不要过分在意“夸夸群”的“夸”,要有定力,坚守自己的原则;思考“夸”现象背后的社会本质,分析这种群落文化流行的原因,分析它的利弊,思考对策,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还可以写夸夸群提供了低成本的减压方式,满足了快节奏现代生活的需求……
要注意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注意行文要符合选择的人物身份,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二)立意:1.认可“夸夸群”,认为遇到压力的时候特别需要支持;2.正面评价学会夸奖他人,能够给自己带来帮助;3.不要过分在意“夸夸群”的“夸”,要有定力,坚守自己的原则;4.学会夸奖他人,不为虚荣求夸奖;5.夸奖他人值得赞许,购买夸奖应该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