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基础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清单(思维导图+核心知识+考点梳理)(33页)(第3套)
(思维导图+核心知识+考点梳理)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思维导图】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思维导图】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思维导图】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思维导图】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核心观点】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3.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
4.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5.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6.青少年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考点梳理】1.1 我与社会1.我们通过哪些方式感受社会生活?①阅读图书报纸,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查询;②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③参观博物馆,观光旅游,观看升旗仪式;④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2.感受社会生活有哪些意义?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为之分忧。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③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④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⑤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主要的社会关系有哪几种?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1.2 在社会中成长1.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八年级上册各科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各科必背知识点各位八年级的同学们,你们好!你们是否曾经因为不理解学科知识而感到迷茫呢?下面就为大家总结出八年级上册各科必背的知识点,相信对你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语文1.《离骚》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创作背景2.《庐山谣》和《长歌行》的相关内容3.《诗经》中的诗歌类型及特点4.诗歌鉴赏时关注的四个方面:意境、文学语言、诗歌体裁、诗歌结构5.文言文阅读时需要注意的六个方面:词语、句子、篇章结构、文言文的语气、修辞手法、文化内涵二、数学1.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征2.各种角度的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的作用3.三角形中角平分线的性质4.勾股定理的含义及使用场景5.二元一次方程、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三、英语1.基础语法知识:时态、语态、句型、从句、短语、冠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2.常用词汇及短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基础词汇和短语3.阅读技巧:划词法、猜词法、猜测上下文法等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4.听力技巧:听力模拟、边听边写等各种听力技巧和方法5.口语表达:日常用语、各种表达方式、交际用语等口语表达技巧和方法四、物理1.杠杆原理及应用范畴2.功率、机械效率和摩擦力的相关概念和公式3.电路基础知识:基本电路元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公式4.热学知识:内能、温度、比热容等相关概念和公式5.光的基础知识:折射、反射、色散、透镜等相关概念和公式五、化学1.基础概念: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状态、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基础概念2.物质的结构:原子、分子、离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等相关知识3.反应原理: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反应原理及其应用4.溶液浓度计算:摩尔浓度、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等相关的计算方法5.常见化学元素的鉴定:氢、氧、氮、碳等常见化学元素的特点和鉴定方法六、地理1.地球的分层和结构2.重要自然地理现象: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等自然地理现象3.地球环境的变化:气候、地形、生态环境等地球环境的变化影响4.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发展、工业化、资源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5.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相关措施和方法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各科必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学习、理解并牢记这些基础知识,更好地掌握各科知识。
八年级上册全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全部知识点总结1. 整数与有理数:
正整数、负整数、零及其运算规则;
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概念和相互转化;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绝对值。
2. 平方根与立方根:
平方数和完全平方根的概念;
立方数和立方根的概念;
计算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方法。
3. 代数基础:
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公式的运用和推导。
4.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概念和解的含义;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5. 几何基础: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角的概念及角的分类;
相关角的性质和计算。
6. 图形的认识与运动:
二维图形的命名和性质;
图形的旋转、平移和翻折等基本变换;
利用坐标进行图形的描述和判断。
7.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
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
数据的分析和判断。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及必背诵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及必背诵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地理基础知识:从中国看世界第一节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4、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5、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6、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
7、我国大陆濒临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8、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近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众多岛屿。
我国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
此外,我国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9、我国有(2)个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10、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11、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
第二节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2、2、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数为(13.40亿)。
3、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
5、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6、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黑河——腾冲)。
第三节民族1、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一、我国的疆域、人口与民族1.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东西跨经度约62°,最东端与最西端时间相差4个多小时,时间差异明显;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约50°,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显著。
(2)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琼州海峡和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3)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领土四至点(1)东至点: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2)西至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
(3)北至点: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4)南至点: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3.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陆上国界线长2.2万多千米。
4.邻国、主要岛屿及群岛(1)邻国:我国共有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2)岛屿:主要有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钓鱼岛等。
(3)群岛:舟山群岛(我国最大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等。
5.我国的行政区划(1)我国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
(2)省级行政区划:共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省级行政区域及行政中心(1)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自西向东):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2)省区之最:①内蒙古自治区跨经度最广。
②海南省跨纬度最广、位置最南。
③黑龙江省位置最北和最东。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陆地面积最大、邻国最多(8个)。
⑤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相邻省份最多(8个)。
7.我国的人口(1)现状: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2)分布特征: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3)人口分布界线: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考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考点一、常见句式1.主谓宾:句子中最基本和最简单的句型,一般都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三部分构成。
例句:他看见了一只小狗。
2.主谓:省略宾语,句子意义完整。
例句:我爱你。
3.主谓宾宾补:宾语后加宾语补足语。
例句:他认为他是班里最聪明的。
4.主系表:系动词+表语。
系动词是“是、在、有、感到、看起来等”,表语通常是名词、形容词或代词。
例句:小狗很可爱。
5.主谓宾宾补补:句子中既有宾语也有宾语补足语,又有主语。
例句:他让我看懂了这道数学题。
6.并列句:由并列连词连接,具有并列关系,句子之间含义相对独立。
例句:我喜欢唱歌,他喜欢跳舞。
7.复合句:由主句和从句组成,从句又分为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和副词性从句。
例句:他说他不会游泳。
二、常见修辞手法1.比喻: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例句:此刻,她的眼泪已成为一条条漫延的小溪,汇聚成一股深深的思念。
2.拟人:将非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生命,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例句:雨点打在窗户上,像是有无数只小精灵跳着舞。
3.排比:连续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使句子之间有韵律感和力度感。
例句: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潜心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4.夸张:对某种事物进行过度描述和强调,使之更加生动、有力和印象深刻。
例句:场上的球员就像是活生生的疯子,不停地奔跑、拼搏。
5.比较:用“像、如、似”等词语将相似物进行类比,强调相似与不同之处。
例句:她的笑容像是清晨的阳光,温暖而持久。
三、常见修辞方法1.反问:提出一个问题,但回答该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用于加强说服力。
例句:难道人类的未来不是应该更加美好吗?2.引证:引用名人名言、典故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例句:如同《红楼梦》中所说:“人生何其短暂,珍惜当下方能不负时光。
”3.比喻:用一个比较通俗易懂的物体来比喻一个抽象的概念,使读者更易理解。
例句:五脏六腑如同人身中的建筑物,维系着人体的正常运转。
八年级上册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实数》知识点梳理及题型解析一、知识归纳(一)平方根与开平方1. 平方根的含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 的平方根。
即 , 叫做 的平方根。
2.平方根的性质与表示⑴表示: 正数 的平方根用 表示, 叫做正平方根, 也称为算术平方根, 叫做 的负平方根。
⑵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 (根指数2省略) 0有一个平方根, 为0, 记作 , 负数没有平方根 ⑶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⑷a 的双重非负性例: 得知⑸如果正数的小数点向右或者向左移动两位, 它的正的平方根的小数点就相应地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
区分:4的平方根为 的平方根为 4开平方后, 得 3.计算a 的方法⎪⎪⎪⎩⎪⎪⎪⎨⎧精确到某位小数 =非完全平方类 =完全平方类 773294 *若 , 则(二)立方根和开立方1. 立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 呢么这个数叫做 的立方根, 记作 2.立方根的性质任何实数都有唯一确定的立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
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
0的立方根是0. 3.开立方与立方开立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
()a a =33a a =3333a a -=- (a 取任何数)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0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0本身。
(三)推广: 次方根1.如果一个数的 次方( 是大于1的整数)等于 ,这个数就叫做 的 次方根。
当为奇数时, 这个数叫做的奇次方根。
当为偶数时, 这个数叫做的偶次方根。
2.正数的偶次方根有两个:;0的偶次方根为0:;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正数的奇次方根为正。
0的奇次方根为0。
负数的奇次方根为负。
(四)实数1.实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实数的分类:①按属性分类: ②按符号分类2.实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表示一个实数.的画法: 画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通常有两种情况:①尺规可作的无理数, 如②尺规不可作的无理数 , 只能近似地表示, 如π, 1.010010001……思考:(1)-a2一定是负数吗?-a一定是正数吗?(2)大家都知道是一个无理数, 那么-1在哪两个整数之间?(3)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 则a= , b=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详细梳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详细梳理一、从世界看中国1. 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纬度位置: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无寒带。
2)领土面积与范围-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最大岛屿:台湾岛;第二大岛屿:海南岛。
-领土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
3)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北的省级行政区:黑龙江省。
4)邻国与隔海相望的国家-陆上邻国:14个(如俄罗斯、蒙古、印度等)。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如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
2. 人口与民族1)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2)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民族构成-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其余为55个少数民族。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1. 地势与地形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地形类型-多样,包括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
-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 气候1)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温度带与干湿区-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以及一个青藏高原区。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
质与特征。
6/10
立体几何
• 体积计算:通过公式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常用公式包括长方体体积 = 长 × 宽 × 高。 • 立体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具有三维空间的特征,如面、边和顶点的关系。 • 表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需要考虑各面的面积求和,如立方体的表面积 =6× 边长 ²。
9/10
Thank you!
• 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加法、乘法等操作,影响解的方向,理解这些性质对 解决不等式问题至关重要。
• 解题策略:常用的解题策略有转化为方程、画数轴等,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以应对不同的数 学问题。
5/10
几何知识
平面几何
• 图形的基本性质:涉及图形的特点,如角、边、对称性等基本属性,影响图形的分类及计算。 • 周长与面积计算:学习不同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公式及应用进行实际问题求
8/10
概率基础
• 概率的定义: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常用 0 到 1 之间的数字表示,0 表示不可能发生, 1 表示必然发生。
• 简单事件与复合事件:简单事件是一次试验中可能发生的单一结果,复合事件是由多个简单 事件组成的事件。
• 概率计算方法:概率可以通过实验法、经典概率和几何概率等方法计算,常见的计算公式包 括频率法和对称性概率。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梳理
Overview
1. 数学课本结构 2. 基础知识点 3. 几何知识 4. 数据与概率
2/10
数学课本结构
数学课本结构
• 单元主题:数学知识单元按照特定主题划分,便于学生系统学习各个知识点。 • 章节安排:每个单元下设不同章节,内容逐步深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 习题设置:章节后附习题,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生理解及应用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初二语文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课藤野先生一、字音烂(màn)漫芦荟(huì)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绯(fēi)红宛(wǎn)如驿(yì)站解剖(pōu)油光可鉴(jiàn)畸(jī)形杳(yǎo)无消息凄(qī)然教诲(huì)瞥(piē)见抑扬顿挫(cuò)深恶(wù)痛疾二、词义烂漫:①颜色鲜明而美丽。
②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摸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标致:漂亮。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斗乱:飞腾杂乱。
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模胡: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
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名。
匿,隐藏。
犹言:如同说。
诘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适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疾,痛恨。
美其名曰: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三、课文解析选自《朝花夕拾》本文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第二部分:在仙台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关心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了解裹脚——求实精神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惯性和帮助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肯定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竟:饱含了对先生的歉意和自责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哀其不辛,怒其不争日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一、字词基础1《新闻两则》鄂è:湖北省的简称。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 知识点归纳一、知识网络⎧⎧⎨⎪⎩⎪⎪⎧⎪⎪→⇒⎨⎪⎪⎪⎨⎪⎪⎪⎪⎪⎪⎩⎩⎧⎨⎩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二、基础知识梳理(一)、基本概念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二)灵活运用定理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①夹边相等(ASA)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①夹角相等(SAS)②第三组边也相等(SSS)(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①任一组角相等(AAS 或ASA)②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1。
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2.回顾三角形判定公理,搞清还需要什么;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八年级上册基本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八年级上册基本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初二语文阅读知识点归纳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3、记叙顺序(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4、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5、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6、描写景物的角度(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7、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8、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9、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0、人物中主人公的判定:文章主题由谁体现谁就是主人公11、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还有:序幕、尾声)1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A以景衬情;B渲染气氛;C为全文定下---的感情基调;D为下文做铺垫;E推动情节发展13、修辞手法(2个字):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修辞的判定及作用方法:A、比喻:生动形象B、拟人:赋予某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把它人格化,生动地表现------C、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层层递进D、反问:强调突出------增强语言的气势E、设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思考及阅读的兴趣F、夸张、对比、反复:突出强调------G、引用:(诗句)诗情画意;(神话传说)增添文章的文学性、神秘性、人文性,激起阅读的兴趣如:春花图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看花,赶趟儿似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14、说明方法(3个字):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列图表、引资料说明方法的标志性词语A、打比方:像、好像、仿佛------(相当于比喻)B、作比较:比、相当于、有两种事物、------C、列数字:约数、确数、注意表年分的时间数字D、举例子:比如、例如、如、随便举个例子、------(举例子往往有实实在在的例子)E、下定义:科学的解释,往往专业而全面,是判断句F、作诠释:解释但可以不全面G、分类别:分类、分点、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一种---另一种等H、引资料:引用诗句、格言,往往有出现引号如: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拓展: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所有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声。
知识点3:声速知识提炼: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每秒(m/s),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拓展:(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空气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3)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经介质直接传入人耳而听到的声音叫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人耳的声音叫回声,要想将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或等于0.1秒,若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加强。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知识点1:听到声音的过程:知识提炼: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传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就听到了声音。
拓展: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部分发生障碍,都会引起人听力下降或失去听觉,形成耳聋。
耳聋分两种,一种是传导性耳聋,是由于传导部分出现了障碍引起的,(如外耳道闭锁畸形、外耳道被异物堵塞、中耳积液、鼓膜破裂、耳垢、耳硬化致使声音无法由外耳道、耳膜或中耳传导至耳蜗神经)听觉神经并未损坏,可以治疗或通过其他途径听到声音:另一种是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听觉神经损伤而引起的,这类耳聋不易医治。
知识点2:骨传声知识提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八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一、语法知识1. 时态英语语法中时态是重要的语法结构之一,八年级上册语法中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基本时态的用法,如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2. 语态英语语法中语态是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掌握英语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形式。
3. 省略省略是指在句子中有些单词或成分可以被省略,八年级上册语法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省略的用法和规则。
4. 倒装倒装是指把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或者将助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现象,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倒装语法。
5. 连词英语语法中的连词是连接各种语言单位的重要词汇和语法结构之一,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连词的作用和用法。
二、词汇知识1. 同义词同义词是指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单词,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近意义单词的用法和区别。
2. 反义词反义词是指正好相反的词,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反义词的用法和表达方式。
3. 词根、词缀词根是一个词基础,词缀是一个前缀或后缀,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英语单词的缀和缀的用法和组合方式。
4. 词组英语中的词组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英语词组及其表达方式。
三、句型知识1. 简单句简单句是指只含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的句子,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英语简单句的构成和用法。
2.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组成的句子,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用并列句的构成和用法。
3. 复合句复合句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构成的句子,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复合句的构成和用法。
四、写作知识1. 段落段落是指文章中自成一段的一部分,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写好一个段落和段落之间的过渡。
2. 修辞修辞是指演讲或文学作品使用的技巧,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修辞和使用方法。
3. 写作类型写作类型是指不同种类的写作方式,例如叙述、说明、议论等,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写作类型并能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写作。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5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5
篇)
新学期已经开始,同学们即将进入紧张的学习生活。
以下是白话文编写的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5篇精选),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和帮助。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篇一
1、二元一次方程
①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②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直线y=kx+b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kx- y+b=0的解
线性函数与二元线性方程组的关系:二元线性方程组的解可以看作是两个线性函数之和的像的交集。
当函数图象有交点时,说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解;
当函数图像(直线)平行,即没有交点时,说明对应的二元线性方程组无解。
数学初二上册知识点篇二
乘法和除法,因式分解和三角形的分数,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和代数表达式。
(1)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中考命题中的重点。
中考试题分值约为18-24分,以填空,选择,解答题,也会出现一些证明题目。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笔记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笔记一、代数基础1. 代数表达式:代数表达式是用代数符号表示数的式子,通常由变量、常数、运算符和括号组成。
例如:3x+5。
其中,3和5是常数,x是变量。
加号是运算符,表示二者相加。
括号可以改变运算次序。
2. 代数式的分类:单项式:只有一个项的代数式,例如:3x、-2y³。
多项式:有两个或多个项的代数式,例如:4x+2y、x²+y-1。
3. 展开与因式分解:展开:把一个带括号的代数式按照运算法则计算得到的结果。
因式分解:把一个代数式表示成若干个因子的乘积。
例如:(x+2)(x-3)=x²-x-6,x²-5x+6=(x-2)(x-3)。
4.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含有未知数(变量)、等号和常数的代数式。
例如:2x+3=9。
求解方程的过程就是找到未知数的值,使等式成立。
不等式:含有未知数、不等号和常数的代数式。
例如:2x+3≥9。
求解不等式的过程就是找到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使不等式成立。
5. 代数运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是代数运算的基本内容。
同时,还有乘方、开方、绝对值、倒数、相反数等运算。
例如:x²+y²=4,化简得y²=4-x²,再开平方得y=±√(4-x²)。
二、数的四则运算1. 整数:整数是指正整数、负整数和0,可以表示为-3,-2,-1,0,1,2,3……等。
整数的加减法:符号相同的两个整数相加,符号不同的两个整数相减。
例如:-5+2=-3;-5-2=-7。
整数的乘法:符号相同的两个整数乘积为正数,符号不同的两个整数乘积为负数。
例如:-2×-3=6;-2×3=-6。
整数的除法:约定正除以正、负除以负,都得正数;正除以负、负除以正,都得负数。
例如:-6÷2=-3;6÷-2=-3。
2. 分数:分数是指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为单位,其他份的数量为分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新国际学校八年级8—10课基础知识点梳理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1.学校生活中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竞争的存在对我们个人有什么影响?答:学校的竞争主要是学习的竞争,当然还有体育、纪律、品德、卫生等方面。
竞争对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
2.竞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分别是哪些?答:积极作用:竞争能使人树立目标,赋予动力,激发潜能,提高效率;客观地评价自己,让集体富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消极作用:一是使一些胜者骄、败者馁;二是给人们带来紧张和焦虑;三是有人不能正确对待竞争的结果,产生忌妒心理。
3.忌妒心理的危害有哪些?答:忌妒是竞争的副产品。
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对我们的发展有很大危害。
4.良好的竞争意识包括的内容有哪些?(第91页“相关链接”)5.竞争要遵守哪些规则?答:竞争是基于一定规则进行的,规则对每一个竞争者一视同仁,这就是公平。
竞争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道德和法律。
6.竞争的目的是什么?答: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7.合作与共享有什么关系?答: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8.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9.合作的重要性是什么?答: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有合作精神的人受人欢迎;精诚合作会取得更大胜利。
10.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合作与竞争,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1.合作中竞争的内涵?(第95页第二段)答:1)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
2)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12.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意义?(第95页第三段)答: 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才能达到充分地合作和合理地竞争。
竞争与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使我们每个人更快地进步。
13.怎样在合作中竞争?答:①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对手学习。
合作的过程就是互帮互学、互相提高的过程。
②竞争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对我们来说要善于找准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于与他人竞争。
③在合作中竞争,不以成败论英雄。
14.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竞争关系?答: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对手学习。
合作的过程就是互帮互学、互相提高的过程。
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15.怎样在竞争中合作?答:①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的原则。
②在竞争中合作要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虚心向别人学习。
③“在竞争中合作”要形成上下一致、相互支持、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
16.竞争中合作应体现什么原则?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是什么?答: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的原则。
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
17.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答:1)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他人学习;2)要学会理解和谅解别人;3)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考虑,以诚相待。
18.什么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答:含义: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
核心: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对的利益。
19.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答:具有合作意识是我们终身受益的精神。
第一,有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
第二,心胸开阔,不过分计较个人得失。
第三,第三、想人所想、急人所急。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1.什么是宽容?宽容合作的基础是什么?答: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宽容合作的基础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2.为什么要宽容?答: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境界,宽容能带来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3.宽容他人与自己的原则没有?答:宽容是有原则的,要讲究策略。
宽容自己就是接纳自己,即实事求是地面对真实的自我,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惭形秽;既不要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实质?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5.“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含义?实质?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我们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6.“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答: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7.换位思考的含义和要求?实质?答: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换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8.我们以欣赏的眼光去对待他人和周围事物的意义是什么?答: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
我们要学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这样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
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份爱心。
9.怎样认识平等?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是什么?答:认识: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尊重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表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
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10.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答:人与人之间总有差异,这种差异正是我们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
11.哪些人属于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我们能做些什么?(第111页)答: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孕妇、病人等。
12.怎样尊重他人?答:受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同时也要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13.尊重社会的具体表现?答:尊重社会,就要遵守社会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维护公共秩序,饯行道德,遵纪守法等,这些是我们应当履行的义务,也是我们尊重社会的具体表现。
(遵守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14.尊重自然的核心?答: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1. 诚信的含义是什么?答: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
“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的含义与生活启示是什么?答:含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启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3.诚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4.不讲诚信的危害是什么?答:①交往中不讲诚信,就会产生信任危机;②欺骗不能长久,会使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是既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
5.如何做到“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答: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慎重对待承诺,大事小事都要讲诚信。
6.诚实和信任的关系?答: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
诚实与信任是一棵并蒂莲,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7.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答: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
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①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不能以一己私利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②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③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诚信所维护的不是私情,而是国家法律。
8.如何处理对人诚实与尊重隐私的关系?答: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实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
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9.为什么说你“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答: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
但是,在特定的交往环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
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
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10.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答:诚信的核心是善。
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诚信原则、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