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痢疾的诊断与防治

猪痢疾的诊断与防治
猪痢疾的诊断与防治

猪痢疾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猪痢疾的发生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对该病进行及时的诊断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我们针对该病的诊断要点、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临床上可行的方法和措施,相信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能起到明显的成效。本次我们针对其诊断要点和预防以及治疗等方面问题分别进行研究,并做出如下综述。

关键词猪痢疾;诊断;防治

猪痢疾是猪饲养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生后病猪多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食量下降等症状,有的病猪无明显临床症状;该病确诊后,如果不对病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隔离,可以导致部分病猪死亡,同时,可能会出现相互传染的现象。这样,就会给养猪场和养猪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如果在病猪未得到及时检出或治疗的情况下出栏,则可能对公共卫生产生威胁。因此对于该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预防,就能从根本上防治此病。

1 病原

本病主要病原体为猪痢疾密螺旋体,属于螺旋体科密螺旋体属。猪群疾密螺旋体为严格厌氧菌,本菌在结肠和盲肠固有厌氧微生物可协助本菌定居和导致病变严重化,所以猪痢疾密螺旋体口服感染健康猪或无特定病原体猪可以产生症状和病变,而口服感染无菌猪则不发生症状和病变。猪痢疾密螺旋体在粪便中5℃存活61天,25℃存活7天,在土壤中4℃能存活18天。纯培养物在厌氧条件下4℃-10℃最少存活102天。对消毒液的体抗力不强,对高温、氧、干燥等敏感。

2 猪痢疾的症状

猪痢疾发生后,病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现象,其精神状态明显较正常的猪差,且饮食量明显下降,且在未得到及时干预和治疗的情况下病情会持续发展;而后病猪的粪便呈现异常颜色,多数表现为灰色或发白,有的病猪的粪便夹杂着一定量的胶冻样物质,此时病猪明显消瘦直至出现死亡现象;同圈的正常猪如果未进行及时隔离,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被传染现象。

3 猪痢疾的诊断

猪痢疾发生后病猪的表现多数从排便异常逐渐发展,因此,对于其诊断也应该从粪便、消化道、大肠等部位开始入手。病猪若以精神不佳,饮食量下降,腹泻且逐渐消瘦等症状为基础,则可以定为疑似病例,此时应该及时进行进一步分析。如病猪的大肠出现一定的炎症情况,部分表现为肠粘膜坏死或粘膜出血,此时的诊断则应该通过粪便和大肠检验完成,即取适量肠粘膜和粪便进行制片,同时,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发现致病菌蛇形螺旋体基本可以确诊,但是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判断,此时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学检测,一旦检查的结果呈现阳性即可进行明确诊断。

4 猪痢疾的治疗

对于已确诊的病猪,治疗则主要是对致病菌蛇形螺旋体进行杀灭,杀灭方法可以从两方面展开。

4.1 中医治疗。生石膏90g、甘草18g、栀子18g、赤芍18g、桔梗18g、板蓝根30g、茯苓18g、玄参18g、黄芩18g、连翘30g、丹皮18g,药物混合煎熬后对病猪进行灌服,1天20ml,连续灌服1周后,根据其症状改善决定是否继续服用,如果病猪的症状已经得到良好的缓解,则可以减少其用药剂量直至病情消失,如果病猪已经完全恢复正常,则可以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本次所用药物主要是通过对病猪的抵抗力进行提高,达到消炎抗菌的目的,而通过灌服的方法给药,则能够较好的确保其吸收良好,继而快速发挥药效。

4.2 西医治疗。将100mg林可霉素和1g杆菌肽加入猪饲料中让其食用,连续用藥10天,加入猪饲料中的目的同样是使药物快速到达病猪的消化道或大肠,直至渗透到全身发挥较好的抗炎、杀菌等作用,同时,加用庆大霉素对病猪进行治疗,其剂量为20mg/Kg,用药时间4天左右即可。而是否决定停止用药则需要根据病情决定,如果症状尚未完全消失可加用1-2天,同时选用痢菌净对病猪进行肌肉注射,剂量为2ml/ kg[1];连续用药5天即可,后根据病猪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用药,如果病猪的症状完全好转即可停止用药,如果出现好转的迹象,但是症状尚未消失,再连续用药1-2天病猪基本能够痊愈。

5 猪痢疾的预防

针对猪痢疾病情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明确其病情发生多数是由于病菌感染所致,因此,对于其预防也应该从控制病菌感染入手。

5.1 在猪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药剂,改善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以期减少发病。方法可以选用杆菌肽锌0.5-1.0g/kg加入饲料中。

5.2 在清理猪圈时,一定要杀菌彻底,防止出现病菌残留的现象。

5.3 要对猪圈进行通风干预,尽可能保持猪圈内空气清新,防止出现空气过于浑浊而为病菌的残留提供空间。

5.4 重视仔猪的选择。在建栏的过程中,要严格选择健康的仔猪进行养殖,最好不在曾发生过猪痢疾的养殖场选择仔猪。同时,在仔猪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出现类似于猪痢疾的症状,则需要尽早诊断其是否为猪痢疾,并针对病猪或疑似发病的猪进行隔离,防止其将病情传染给正常的仔猪。

猪痢疾是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断奶的仔猪中,这和仔猪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较差有直接关系,因此,成年猪很少发生猪痢疾,这也为我们的防控工作提供了一定参考。

5.5 表现出相关病情的病猪,如果是断奶的仔猪则有很大可能为猪痢疾,此时需要按照诊断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方法对病猪及时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及时按照相关的治疗方法对其治疗。如果病猪为成年猪,可及时进行隔离,然后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治疗,防止发生传染的现象。为减少猪痢疾的发生,应保证猪喂食和饮水的健康。同时,注意圈舍及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对其进行彻底消毒。

参考文献:

[1]赵丽.猪痢疾的诊断与综合防治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3,33(4):158-159.

[2]白其松.猪痢疾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探讨[J].当代畜牧,2014,(7):52-53.

感谢您的阅读!

几种猪常见疾病防治

几种猪常见疾病防治 文章作者:绿叶公司点击次数:1078 录入时间:2008-9-22 18:30:10 来源:中国畜牧兽 医报 关键字:猪病 猪瘟 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病。猪瘟可分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分猪种、年龄、性别都可感染本病。本病大多由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症状本病的一般症状患病猪表现为发烧,体温达40.5~41℃,精神萎顿,被毛粗乱,畏寒打抖,食欲减退,喜喝脏水,常钻垫草。皮肤有红色出血点.揩压时不褪色。患病猪先便秘,后下痢,恶臭,带有粘液和脓血;有脓性眼屎;有的猪出现神经症状。 防治猪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发病初期可对患病猪注射抗猪瘟血清。预防此病最重要的措施是注射猪瘟冻卡苗。 猪丹毒 猪丹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呈高度发热的败血症,夏秋两季发生较多,一般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急性死亡率高。本病多由消化道感染。 症状本病一般潜伏期为3~5天,4~9月龄的猪发病多。发病突然,患病猪体温急剧升高至42℃以上,精神沉郁,呕吐,怕冷,不食,先便秘后腹泻。发病不久在

耳后、颈部、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的红斑,逐渐变为暗红色,指压时褪色,放开手指后即复原。 防治每年春、秋季注射"三联苗",或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未注射的猪可随时补注射进行预防。发生猪丹毒后,立即报告当地兽医站,并隔离病猪。治疗猪丹毒以青霉素疗效为最好,1~2万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直至猪体温恢复正常后1~3天;或用链霉素10~15毫克/千克体重,20%磺胺嘧啶钠液0.1~0.2 克/千克体重,用法同青霉素。 猪肺疫 猪肺疫又称锁喉风,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中、小猪容易感染,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本病多经呼吸道感染。 症状患病猪体温在41℃以上,不吃食,被毛粗乱,呼吸困难,张嘴喘气,呈犬坐姿势。皮肤出现暗红色斑块,手指按压时不能完全褪色。眼结膜紫绀(呈紫蓝色)。急性猪肺病若治疗不及时,往往窒息(闭气)而死亡。 防治每年春、秋季注射"三联苗。或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未注射的猪可随时补注射进行预防。治疗猪肺疫可肌肉注射青霉素20~100万单位,链霉素50~100万单位,每日2次或20%磺胺嘧啶钠液O.1~0.2克/千克体重或内服土霉素或四环素,每次0.5克。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终审稿)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 治论文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辽宁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系(分院)动物科学系 专业班级牧医0651 姓名李红阳 指导教师姓名王丽娟 职称 日期 2010/3/18 辽宁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专业班级:牧医0651 学生姓名:李红阳 题目: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上交论文(报告)日期:年月日 答辩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王丽娟 2011年月日 辽宁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评审与答辩材料 题目: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指导教师:王丽娟 成绩: 系(分院):动物科学系 专业班级:牧医0651 学生姓名:李红阳

附带材料:表1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老师评阅表 表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登记表 表3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2010 年 3 月 18 日 本人声明 我声明:本论文及其设计工作是由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学生姓名:李红阳 2011年 3 月 18 日 目录 1流行病学 2病原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5 诊断 6 综合防治 7 分析讨论 8 参考文献

“摘要 摘要:猪链球菌病是猪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人也可感染该病,它能引起猪的败血症、脑膜脑炎、关节炎、化脓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脓肿)等,该病在我国已流行多年,近年有上升趋势,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损失,本文结合我市养猪现状,从流行病学,临床变化,即诊断于治疗等方面作了详细的综述,逐步探讨了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关键词”猪链球菌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生化试验药敏试验

猪常见疾病防治

猪常见疾病防治 实用养猪技术,请见哈尔滨华达饲料制造有限公司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b12573452.html, 猪只发病不可避免,发病并不可怕,最怕的是不知道发病的原因。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提高猪只免疫力,关注生物安全,刻不容缓。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牢记原则:传染性强者不治;无法治疗者不治;费事费工者不治;愈后无价者不治;费用昂贵者不治。 (一)仔猪红痢 红痢,即魏氏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广泛存在于猪群。二类传染病,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1~3日龄仔猪高度致死性的毒血症,也见5~7日龄仔猪发病。仔猪腹泻,粪便有气泡,后驱沾满血样稀粪,销售,脱水,最后死亡。该病有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病畜及其代谢产物、垫料是主要传染源。目前本病治疗效果较差。 剖检:小肠严重出血,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肠腔充满含血的液体,以坏死性炎症为主,脾边缘有小点出血,肾灰白色有出血点,腹水增多。 防治:1注射疫苗;2加强消毒,母猪进产房前洗刷乳房等;3新生乳猪注射或口服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4血清治疗。 (二)仔猪黄痢、白痢 仔猪黄痢、白痢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疾病。当肠管内细菌平衡失调时,大肠杆菌增多而引起大肠杆菌病流行。血清型很多。以幼龄猪最易感。最后患猪因机体脱水、酸中毒而致死亡。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以早春、严冬、盛夏发病较多。尤其以气候骤变是发病率显著上升。黄痢于产后一星期左右发生,粪便黄色,死亡率几乎100%。白痢于产后2~3星期发生,粪便白色,死亡率较低。它们均有粪便沾附肛门、消瘦、脱水、死亡的共征。 剖检:肠道鼓起,肠壁薄,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出血,肝肾有凝固性坏死灶。 防治:1注射疫苗(K88、K99、987P、F41、LT—B);2母猪产后注射抗生素、鱼腥草液、冲洗子宫;3一般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药物和中草药均有疗效;4给患畜补液(口服、静注);5用鸡蛋清(含异原蛋白)向患猪腹腔注射或口服,每头每次3~6ml,每日两次,效果良好;6加强饲养管理及卫生、保温工作。 (三)水肿病 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分泌的VT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另外缺硒(饲料、环境)、饲养密度高也能引起该病的发生。多发于5~15周龄健壮的仔猪,每窝仅发1~2头,突发又突然停止,死亡率高,有特殊的规律性。体温不高,个别40.5℃,共济失调,眼睑和头颈部出现水肿,触之惊叫,身毛稀处有红紫斑,麻痹,呼吸困难,口鼻流沫,抽搐死亡。注意与脑炎型链球菌区分。发病日龄的区别:脑炎型链球菌病各年龄猪均有发生,规模化猪场多见20日龄左右发生;水肿病仅断奶前后到断奶后3~4周发生。体温区别:链球菌病的体温升高到41~42℃,而水肿病自始至终体温正常。神经症状的区别:链球菌病病死猪死前四肢划动,而水肿病死前全身麻痹。

猪养殖技术和各疾病预防及冶疗

冬春季猪群腹泻病的防控 这些年来,猪痢疾、增生性回肠炎、沙门氏菌病一直是猪最常见的腹泻病。这些传染病引起养猪生产的经济损失仅次于呼吸性疾病。它们与呼吸性疾病相同,慢性或亚临床的肠道病比急性病引起的损失还要大。 猪痢疾 临床症状和诊断:临床上病猪大便首先变为黄色至灰褐色软粪,逐渐混有黏液和血液。粪便也可能变为水样,内含不等量的血液,夹带纤维组织样物质。许多感染猪发热,无食欲,被毛粗乱,脱水,虚弱,行走不稳。慢性感染猪可能排出黑色柏油样粪便,这种粪便特征性污染病猪后躯。在一次发病中只有10%~15%或更少的猪出现腹泻症状。 治疗:卡巴氧、林可霉素、硫黏菌素通常是治疗有临床症状猪痢疾的首选药物。泰乐菌素、新霉素和杆菌肽也可用来预防猪痢疾,但治疗急性暴发时常无效。林可霉素和硫黏菌素饮水中给药比饲料中给药好,因腹泻猪脱水后喜欢饮水而不想吃料。水中药物浓度应尽量高,因为病猪腹泻其饮水量也减少。在饮水给药的同时饲料中也应投入治疗水平的药物。林可霉素每吨饲料中添加100克,连喂3周,然后每吨添加40克,直至猪上市。治疗不吃不喝的重病猪可注射林可霉素或泰乐菌素。 增生性肠炎 临床症状和诊断:猪增生性肠炎的临床症状开始时排出棕黄色松软粪便,如果不治疗,症状断断续续持续几天至数周。猪通常仍活跃,但很快消瘦,甚至很快露出脊柱骨。大部分猪几天后自动痊愈,但有少量猪(1%~10%)可能转为慢性,消瘦最终死亡。某些

猪腹部膨大,犹如直肠狭窄猪。大体病变十分常见,但不仅局限于小肠下段,还包括结肠襻的上1/3和盲肠。在正常肠道浆膜面上看到的网状结构,由于浆膜下和肠系膜水肿更加明显。黏膜增生或增厚的程度在不同病例间差异很大,有些病例回肠下段明显增厚,像橡皮水管一样。更多的猪增生性肠炎是出血性的,粪便呈黑色柏油状,回肠腔内充满凝血块。 治疗:饲喂治疗量的抗菌素直至症状消失,然后降至预防量。治疗可用卡巴氧、新霉素、泰乐菌素和硫黏菌素,但疗效不一。抗菌素在最初2周~4周似乎是有效的,然后又出现症状。该病对饲料添加剂变化有反应。症状明显的病猪可注射泰乐菌素以加速康复。 病毒性腹泻 临床症状和诊断:有些病毒也是引起腹泻的重要病原:如伪狂犬、猪瘟、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等。从目前来看,病毒性腹泻病的病源主要为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及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发病猪只表现为拒食、呕吐、拉稀,体温有时偏高。对于该病的治疗,一般采取保守疗法,即抗菌消炎,强心补液。对大群猪可用口服补液盐自由饮水,并加入预防剂量的抗生素。限制饲喂,以减少胃肠功能负担,加快恢复。饲料中可加入少量涩肠收敛剂如腐植酸钠等。对个别重症猪只可在大群治疗的基础上肌肉注射抗病毒Ⅰ号注射液(黄芪多糖)、大力士(丁胺卡那)等,有一定的疗效。极个别严重猪只采用输液治疗。 治疗与控制:该病应以预防为主。由于该病多发生于当年12月至次年的3月~4 月间,因此首先应当考虑用疫苗进行预防。目前常用的疫苗多为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

常见的猪皮肤病诊断及防治

常见的猪皮肤病诊断及防治 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流能渠道的增多,饲养密度的增大,为疾病流行创造了客观条件。历此,疾病越来越成为养猪业发展的重大障碍,皮肤病也不例外。为此,我们对目前猪场常见皮肤病进行归纳与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一、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1、口腔坏死杆菌病;此病是仔猪皮肤受伤而断发感染坏死梭状杆菌(Fusiformis necrophorus)引起,常见病变为双侧脸颊或口腔溃疡。本病主要因缺乏经验的养猪人员未能正确断齿、仔猪吮浮时相互争斗受伤被感染而致。另外窝产仔数较多时,其中瘦弱仔猪常发生面部坏死;母猪无乳或乳汗减少时仔猪常发。 治疗时先将痂皮刮除,以3%过氧化氢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再涂上抗生素药膏。严重的病例,应同时注射抗生素如青链霉素连续3天。防制措施为出生的后24小时内,剪掉仔猪高出牙床部分的犬齿和侧切齿。断牙器械必须严格消毒。大窝仔猪分散饲养,以避免吮乳时相互抢争乳头。并同时注意产房卫生和防制母猪射乳缓慢等疾病。 2、猪油皮病;此病常发生于1-4周龄猪只,由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所引起。此病通过打架咬伤,粗糙地面磨擦及患疥螨发痒抓伤等伤口感染而引起。其发病率10%-90%,死亡率为5%-90%(平均为20%)。主要症状为逐渐形成厚膜皮肤变得黏湿及呈油脂状,随后形成龟裂硬层,皮毛粗刚,另外四肢蹄上还有创伤。本病治疗效果不一,病发早期,以针剂抗生素治疗可收良效,感染的部分可彩局部皮肤防腐剂如碘制剂冲洗,大量发生时用阿莫西林、土霉素或TMP增效磺胺群体拌料或饮水给药治疗。疾病暴发时,应注意搞好卫生,尤其是产房和仔猪舍卫生。增加每日粮锌和B族维生素(尤其是生物素)的含量有利于该病的治疗。仔猪为断奶后混群饲养时连续3天喷洒皮肤消毒剂可避免断奶后因争斗引起的油皮病暴发。控制疥螨对防制该病也是有必要的。此外,打耳号的器具不干净、剪除犬齿不合理,地面粗糙及分娩栏不卫生等也可引起。 3、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所引起的传染病。急性猪丹毒的特点为败血症和突然死亡。亚急性猪丹毒患猪的皮肤则可能出现红色疹块。亚急性猪丹毒为良性,主要症状为颈、背、胸、臀及四肢外侧出现多少不等疹块;疹块方形,菱形或圆形,稍凸于皮肤表面,紫红色、稍硬。疹块出现1-2日体温逐渐恢复,经1-2周痊愈。急性或亚急性猪丹毒耐过后常转变成慢性型。慢性型以跛行和皮肤坏死为特征。发病初期为关节疼痛和发热,随后变成肿胀和僵硬。 治疗方法: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推荐远征药业)治疗,每天1次,连续3-5天。病情较重的猪两次注射时装间隔为12小时。目前猪丹毒菌苗用于预防有良好效果。

猪的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b12573452.html, 猪的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 作者:李丽 来源:《农家科技》2020年第01期 摘要:猪的养殖技术与养殖户的收益直接挂钩,同时也会影响到养殖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文结合实例,针对猪的养殖和疾病防治来探讨,以供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分析。 关键词:猪;养殖技术;疾病防治 养殖人员需要关注猪的健康,加强病毒的防治工作。通过猪的养殖来保障市场上猪肉的供应,同时增加养殖工作者的收入。在猪养殖过程中,根据猪的生长发育过程,树立健康养殖的理念。 一、猪的养殖 1.品种的选择。目前,我国猪的品种很多,根据繁殖力、适应力等特点不同,可以分为地方猪和引进的国外品种。猪的类型主要是瘦肉型、脂肪型和肉脂兼用型三种,在养殖前,充分考虑到养殖设施,选择一些反馈良好,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品种。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2019年上半年,黔南州生猪养殖情况如下:生猪一共245.3万头,出栏204.33万头,猪肉产量18.5万吨,生猪总产值56亿元人民币。全州每日消费猪2360头左右,在“不进不出”的情况下,能够供应全州需求,对于维护市场的稳定秩序,起到很大的帮助。 2.养殖环境的要求。在猪养殖过程中,需要为猪提供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考虑猪场的选址,选择一个较好的养殖地点,远离居民,猪场内部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有利于异味的消散。在养殖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光照,做工好杀菌工作,有效减免细菌的滋生,对猪肉的质量带来不好的影响。养猪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良好的水和电力的供应,选择一个交通便捷的地方,远离工厂,根据猪的习性,保持环境卫生。尤其是地面,需要经常清洗,为猪的养殖带来良好的条件。 3.饲养环节的要求 (1)猪饲料。饲养过程中,需要合理使用饲料,确保猪的营养能够得到充足供应。猪饲料的品质直接影响到猪肉质量的好坏,在选择饲料的时候,挑选天然有机的饲料,确保猪在饲养过程中,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在给猪提供饲料的过程中,需要添加一些有益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提高猪在养殖过程中的免疫力。

猪的常见疾病(最新整理)

1.猪瘟: 流行特点:猪瘟是一种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高度 传染性,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会发生。 症状:急性型,病猪高度沉郁,减食或拒食,怕冷挤卧,体温持续升高至 41℃左右。先便秘,粪干硬呈球状,带粘液或血液,随后下痢,有的发生呕吐, 两眼有多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步态不稳,后期发生后肢麻痹。常见耳、四肢、腹下及会阴等处皮肤常先充血继而变成紫绀,并出现许多小出血点,指按不褪色。少数猪出现惊厥、痉挛等症状,病程10~20天死亡。慢性型病猪症状轻微,病性发展缓和,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 发生。 防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预防:20日龄60日龄时各免疫一次。当疫病流行时应及时封锁疫区,淘汰病猪,紧急预防,并对病猪舍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2.猪丹毒: 流行特点:是由红斑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架子猪。主要通 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 症状:(1)败血症型:急性性多见于初期,个别健康猪突然死亡。多数猪食欲减退,眼有分泌物,病初粪便干结,呈球状附着粘膜,随后下痢,耳、胸、颈、腹部皮肤出现指压易褪色红斑,多呈菱形或方性、病猪3—4天后死亡。 (2)疹块型:精神不振,皮肤出现方形或菱形、圆形等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到发病后期逐渐形成痂皮脱落。 (3)慢性形: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来的。四肢关节肿胀,常呈犬坐势,行动困难。有的发生心内膜炎,呼吸短促增快,食欲不定,眼、鼻、口腔等处呈青 紫色。 防治:(1)预防:定期进行猪丹毒疫苗免疫注射。(2)治疗:青霉素每公斤 体重5000-10000单位,肌肉注射,每天3次,到体温正常后再注射2—3次。(3)抗血清治疗;23公斤以下的猪5-10毫升,45公斤以上的猪20-40毫升。 3.猪肺疫 流行特点: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猪呼吸道病。本病多发于春 初秋末季节。 症状:(1)最急性型:多见流行初期。俗称“锁喉风”食欲废绝,口鼻粘膜发紫、流出带血泡沫,耳根、颈部、腹部等处常会出现出血性红斑,有的初期便秘后 期拉稀,往往最后窒息而死。 (2)急性型:是常见的病型除了败血症还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皮肤出现血红紫斑。 (3)慢性型:多表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肠炎。 防治:(1)预防:与45日龄接种一次疫苗,免疫期为半年。(2)肌肉注射 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单位,每日两次,(3)全群猪饲料加泰乐 菌素125克/吨料 4.猪流行性腹泻:

推荐-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 10页 精品

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 有效状况:已实施发布部门:农业部 代号:农医发[20XX]20号——————————————————————————— 农业部文件 农医发[20XX]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动物卫生监管)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做好猪链球菌病防控工作,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我部组织制定了《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 二〇〇五年七月二十八日

附件: 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 猪链球菌病(Swine streptococosis)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该病是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疾病。 为指导各地猪链球菌病防治工作,保护畜牧业发展和人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猪链球菌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从事生猪饲养、屠宰、运输和生猪产品加工、储藏、销售、运输,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等作出诊断。 2.1流行特点

猪、马属动物、牛、绵羊、山羊、鸡、兔、水貂等以及一些水生动物均有易感染性。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猪均易感。 猪链球菌也可感染人。 本菌除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外,也常存在于正常动物和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感染发病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内脏器官及关节内均有病原体存在。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对病死猪的处置不当和运输工具的污染是造成本病传播的重要因素。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可呈暴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老疫区多呈散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2.2临床症状 2.2.1本规范规定本病的潜伏期为7天。 2.2.2可表现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等类型。 2.2.2.1败血型: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类。

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与诊断

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与诊断 腹泻是猪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仅给猪场带来猪只死亡的直接损失和大量医药费用的支出,还影响到幸存猪的生长发育。近年来,该病在一些地区和猪场的流行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养猪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各种类型的腹泻中,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它们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继发感染,而寄生虫和管理不当、营养缺乏等引起的普通内科病则往往是腹泻性疾病的诱发因素。 1、仔猪红痢 流行特点:主要侵害1日龄—3日龄的初生仔猪,病程短,死亡率高,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 特征症状及病变:突然排血痢或红褐色稀便,偶有呕吐,体质虚弱,很快死亡。特征性病变主要在空肠,外表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有时病变可扩展到回肠,但十二指肠一般没有病变。 实验室检验:仅分离出病原意义不大,因外界环境普遍存在本菌,关键是作血清中和实验,确定病猪肠道内存在C型魏氏棱菌的毒素。 防治:本病发生急,死亡快,往往来不及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主要依靠平时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 2、仔猪黄痢 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1周内特别是3日龄左右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7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较少,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特征症状及病变:突然发病,排出黄色粘液状的稀粪或水样粪,混有凝乳状小片和气泡。肠内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脂肠最严重,空肠和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实验室检验:采取小肠前段的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有条件的猪场可作肠毒素的测定。 防治:采用以改善饲养管理,加强卫生防疫为主的综合性措施。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防治,或使用微生态制剂。也可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于产前分两次免疫母猪进行预防。 3、仔猪白痢 流行特点:通常发生于10日龄—30日龄的仔猪,以10日龄—20日龄最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是该病发生的外因。 特征症状及病变:排出灰白色、浆糊样稀粪,有腥臭味。肠内有不等量的食糜和气体,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 实验室检验:由小肠分离出大肠杆菌,用血清学方法鉴定。 防治:基本同仔猪黄痢,但影响本病发生的因素更多,应进行临诊调查分析,找出诱因,并克服之,在此基础上开展治疗,方能奏效。 4、猪痢疾 流行特点:最常见于2月龄—3月龄断奶后正在生长发育的猪,发病率高,病死率较低,仔猪和成猪较少发病。无季节性,传播缓慢,流行期长,易复发,各种应激因素可促进本病的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减少疾病的关键步骤,早知道早预防 在我国养殖行业中,猪是主要的物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以及食用价值。因此加强对猪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能够降低猪疾病发生的风险,提高猪养殖的效率,促进养殖户经济收入的提升。从我国当前猪养殖的过程来看,加强对常见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探讨发病的原因,同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1、饲养管理因素 在对猪的饲养管理方面,也会对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猪养殖过程中,在饲料、饮水以及环境等方面,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所以要想降低生猪感染呼吸道疫病的几率,养殖户们需要保证生猪养殖环境的干净整洁,加强对生猪养殖的管理,提高猪舍中空气的流动性。尤其在猪呼吸道疫病的高发期,也就是在夏季或者秋季,更需要加强对猪

舍的通风,避免出现闷热、潮湿的环境。在饲养管理中,养殖户还需要提高对生猪饲养的重视,防止出现猪呼吸道疫病的可能。 2、季节和环境因素 导致猪呼吸道疫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季节和环境因素。从猪呼吸道疫病发生的时间上来看,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在春秋季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季节中,空气中粉尘较多,再加上气候相对干旱,因此容易导致生猪出现呼吸道疾病。除了季节因素之外,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也与生长环境有很大的联系。通常来说如果养殖场内有生猪,感染上了呼吸道疫病,那么将会通过空气的形式,使得其他生猪也发生感染。在季节和环境方面,人们可以通过猪舍的管理,来营造出有利于生猪生长的环境。 3、传染因素 传染因素也是猪呼吸道疫病方式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猪呼吸道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病毒可以借助于空气的流动,在区域之间进行传播。因此养殖户们需要从传播途径角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猪呼吸道疫病的防治。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止生猪感染其它类型的病症,比如肺炎等。如果任何一个猪出现了呼吸道疫病,那么我们就需要做好猪舍的消毒工作,防止出现大面积的感染。在传染方面,如果发现有生猪,出现了感染呼吸道疫病的情况,首先需要对其进行隔离,防止其他生猪感染上该病。 二、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1、做好生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生猪的免疫力

猪的常见疾病及其诊治

常见疾病及其诊治 (仅供参考) 猪病的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病如果预防不好,会给猪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实行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 要控制猪病的发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科学饲养管理 (1)实行分群饲养;(2)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3)加强哺乳期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2.自繁自养; 3.引进种猪时,要做好检疫; 4.制订合理的防疫制度; 5.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6.认真按免疫接种方案做好免疫工作; 7.有计划地进行药物预防。 一、猪 瘟 病原:病原体为盖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全身和体液中,其中淋巴结、脾 和血液中含毒量最多。病毒对不利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和一些消毒药作用下易于死亡。发病猪舍及污染的环境在干燥和较高温度下经1~3周下即失去传染性。2%~3%火碱经30min可使病毒失去活性,5%漂白粉经营1h 可将病毒杀灭。 流行病学: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野猪也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通过粪、尿和各种分泌物排出病毒。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门户是扁桃体,后进入血液循环。此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无季节性。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10天。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症状急剧,体温升高到42℃ ,精神极度沉郁,卧地不起,病猪皮肤粘膜紫绀,出血。急性型:本型最多见,突然发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体温持续高热在40~42 ℃ ,病猪寒战,鸣叫,喜喝冷水,结膜潮红发炎,有些病猪有神经症状,震颤、痉挛抽搐,病程初期粪便呈干球状,后期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急性和慢性型:病程较缓和,病程可达20~30天以上,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能不表现症状,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儿木乃伊化,或产下的仔猪体质虚弱,出现震颤,最后死亡。 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暗紫色,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

生猪疾病防治技术

生猪疾病防治技术 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我省近年来屡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极大损失。该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播和发病迅速,死亡率较高,可达到40%。 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废绝、精神沉郁,高热和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腹式呼吸),部分病猪耳部出现蓝紫色。妊娠母猪对在妊娠后期发生流产,分娩出死胎、弱仔、木乃伊胎儿。本病病因复杂,病猪一般愈后不良,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前保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对症治疗等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防治: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保温以及降低猪舍内的氨臭可有效地控制本病和呼吸道病。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较好的办法,但对发病猪和疑似感染猪不要接种任何疫苗,否则死亡率会更高。对未感染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应选择经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定点生产企业生产的疫苗。 2、猪流感 该病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冬季为多发季节,传播迅速,当猪群中发现此病后数天内会波及全群,但死亡率低,一般会自行消失。

症状:常突然全群发病,体温可达40.5~41.5℃或更高。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废绝、卧地、厌动、跛行;呼吸急促、流鼻涕,眼结膜潮红肿胀、流泪;粪便干燥,病程3~7天。 防治:临床上很难防治,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可注射解热镇痛药物降热,注射抗菌素防治激发感染 3、猪气喘病 冬季是猪气喘病常发季节,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猪传染病。 症状:主要为咳嗽,初期次数少而轻,后期加剧,咳嗽时病猪站立不动,背弓起,颈伸直,头下垂至地,直至呼吸道的分泌物排除为止,当夜间寂静尤其是凌晨气温下降或冷空气刺激时,咳嗽更为明显。 防治:主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重点做好猪舍保暖工作,保持舍内干燥的环境;其次可注射猪气喘病灭活苗,使用安全,效果较好。目前治疗猪气喘病的药物较多,如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疗程一般5~7天,可在兽医指导下使用,预后良好。

猪常见细菌性疾病

生猪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一、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一)综述 又称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等,病原有嗜血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 急性病猪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一般在50%左右,慢性常可耐过。 感染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季节,以3月龄左右(6周~6月龄)的仔猪最易感,4、5月份和9、10月份最易发。 诱因为运输、气候骤变、通风不良、拥挤、环境突变及其他应激或加重病情。(二)临症 高热,41.5℃以上;咳嗽,张口呼吸,后期呼吸困难,犬坐;有时见口鼻流淡红色泡沫样分泌物;鼻、耳、腿、体侧皮肤发紫;临死前口鼻腔流出血样泡沫样分泌物;个别猪呕吐,少数猪伴有下痢;有的关节肿胀;跛行。 (三)病理 气管、支气管内充满血性泡沫样分泌物;胸腔内有浅红色渗出物。 肺炎,肺间质充满血色胶样液体,明显的纤维素性胸膜炎有时见肺与胸膜粘连(充血、水肿,开始肺炎区有纤维素性附着物,并有黄色渗出液渗出,后期肺脏实变区较大,表面有结缔组织机化的粘连物附着,再后来肺炎病变区的病灶硬结或成为坏死灶。 有时见渗出性纤维素性心包炎。 (四)防治 氨苄:4~15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 卡那:10~20mg/kg体重,肌注,2次/日,3~5天; 磺胺: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

复方新诺明: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 氟甲砜:0.1ml/kg体重,肌注,2次/日; 支原净:100~150mg/kg拌料 (个别症状严重的猪注射、大群采取拌料给药) 免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油佐剂灭活苗,母猪产前1个月注射2ml;种公猪2次/年,每次注射2ml;仔猪4~5周龄注射0.5~1.0ml,间隔7~14天加强一次。 二、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 (一)综述 简称萎鼻,本病的主要病原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次是产毒素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其它病原微生物如绿脓杆菌、防线菌、嗜血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猪鼻炎霉形体、毛滴虫及猪细胞巨化病毒等也参与感染。 本病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打喷嚏、鼻塞等鼻炎症状和颜面部变化,主要造成猪的生长发育迟缓,饲料报酬低,出栏期延长。 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也无季节性。 没有临床症状的带菌母猪从呼吸道排毒感染仔猪,再由仔猪扩大感染的传染现象比较普遍。 本病传播缓慢,散发。另外,本病也能感染犬、猫、牛、马、羊、鸡、兔和人,引起慢性鼻炎和化脓性支气管肺炎。 (二)临症 鼻炎、喷嚏,呼吸不畅;粘性、脓性、带血的鼻液;流泪,“半月形”泪斑。鼻、颜面变形;歪曲,变短或上翘。 (颜面部变形多发生在小猪,30~40Kg猪症状轻微或无,大猪多为无症状的带

猪场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场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制 呼吸道疾病一直是困扰猪场的一类重要的病症,其病因复杂,病原多样,流行性广,防治困难,给猪场带来很大损失。影响猪呼吸道系统的主要病原有: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毒,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应从猪场饲养管理,生物安全和防疫,疫苗免疫,药物预防等方面综合控制。 1.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发病特点及诊断防治: 猪瘟病毒(CSFV): 猪瘟引起的疾病病症包括急性型,慢性型和迟发型。急性猪瘟病猪体温高至℃,呈稽留热,畏寒打堆,腹泻后便秘,病猪鼻端,耳尖,四肢内侧,腹下,外阴等处出现出血变化。母猪可见流产,产死胎等症状。慢性猪瘟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体温时高时低,生长发育不良,常常成为僵猪。猪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引起呼吸道的卡他性,纤维性和出血性炎症反应,引起免疫抑制并继发其它疾病感染。猪瘟病毒的血清型单一,绝大多数猪场进行了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使得典型的猪瘟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目前猪瘟主要表现出非典型性,温和性和散发性,使得猪瘟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由于各个猪场疾病控制手段存在差异,猪瘟免疫也存在免疫耐受,抗体整齐度和滴度的不一致等,猪瘟的防控仍然存在较大的压力。 猪瘟的主要病理解剖特点有:肾脏表面出血;脾脏边缘出现出血性梗死;回肠和盲肠粘膜上有纽扣状溃疡。确诊还须借助实验室诊断,包括:免疫荧光试验、ELISA、反向间接血凝等,RT-PCR是借助于分子诊断技术对病毒核酸进行

快速诊断的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目前猪瘟防控主要通过疫苗免疫,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通过检测各阶段猪群的抗体水平,对免疫程序做出相应的调整。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又名蓝耳病毒,传播迅速,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是目前造成猪场生产不稳定的重要病原,蓝耳病毒属于动脉炎科,是一种RNA病毒,由于病原核酸存在变异性并在不同的毒株间存在抗原漂移,使得本病的防控存在很大难度。PRRSV有两个基因型,欧洲型(LV)和美洲型(VR2332)。在我国主要流行美洲型毒株。PRRSV主要通过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内增殖而感染机体,引起各阶段猪群呼吸障碍,肌肉震颤,共济失调,腹式呼吸,耳部及四肢末端发紫等病症,并能引发严重的免疫抑制。在母猪引起怀孕后期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儿,或弱仔等。 本病的原发性感染只造成轻微的肺损害,而大部分呼吸症状和病变是由原发性感染后的继发感染所致。主要病理变化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卡他性肺炎区。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血清中和试验(SN);ELISA检测抗体;病毒分离鉴定;RT-PCR方法等。防制主要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消毒措施,对引进的种猪进行隔离,待检测结果表明不携带病毒时方可引入基础群。目前,国内外对控制PRRS也研制出了相应的疫苗,但灭活苗激起不了机体免疫应答,弱毒苗又存在的散毒的危险,并且有事实已证明,由于病毒本身的变异性使得疫苗在防控蓝耳病所起的作用上存在很多疑问,专家学者争论不已。但至少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是绝无坏处的。 猪圆环病毒2型(PCV-2):

猪常见疾病防治分析

猪常见疾病防治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猪疫病控制的基本方针。在养猪业兴旺发达的同时,一些过去已经控制了的疫病死灰复燃,新的猪病又有所增加,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抗病力,实行全进全出制、超早期断奶和多点生产技术三者有效地结合,对于猪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都具有重大意义。全进全出技术包括猪群全部转出、空舍彻底清刷消毒、再全部转入新猪群等技术环节。超早期断奶技术和多点生产技术则是以控制疾病为目的,切断疾病在不同猪群间的传播途径。现就常见猪病介绍如下。 一、猪瘟 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病。猪瘟可分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分猪种、年龄、性别都可感染本病。本病大多由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症状:本病的一般症状患病猪表现为发烧,体温达40.5~41℃,精神萎顿,被毛粗乱,畏寒打抖,食欲减退,喜喝脏水,常钻垫草。皮肤有红色出血点.揩压时不褪色。患病猪先便秘,后下痢,恶臭,带有粘液和脓血;有脓性眼屎;有的猪出现神经症状。 防治:猪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发病初期可对患病猪注射抗猪瘟

血清。预防此病最重要的措施是注射猪瘟冻卡苗。 二、猪丹毒 猪丹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呈高度发热的败血症,夏秋两季发生较多,一般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急性死亡率高。本病多由消化道感染。 症状:本病一般潜伏期为3~5天,4~9月龄的猪发病多。发病突然,患病猪体温急剧升高至42℃以上,精神沉郁,呕吐,怕冷,不食,先便秘后腹泻。发病不久在耳后、颈部、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的红斑,逐渐变为暗红色,指压时褪色,放开手指后即复原。 防治:每年春、秋季注射"三联苗",或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未注射的猪可随时补注射进行预防。发生猪丹毒后,立即报告当地兽医站,并隔离病猪。治疗猪丹毒以青霉素疗效为最好,1~2万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直至猪体温恢复正常后1~3天;或用链霉素10~15毫克/千克体重,20%磺胺嘧啶钠液0.1~0.2克/千克体重,用法同青霉素。 三、猪肺疫 猪肺疫又称锁喉风,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中、小猪容易感染,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本病多经呼吸道感染。 症状:患病猪体温在41℃以上,不吃食,被毛粗乱,呼吸困难,

猪常见疾病典型症状和诊断

猪常见疾病鉴别诊断及防治简表(一) 一、常见消化系统传染病 病名病原流行情况典型症状病理变化诊断 仔猪 黄痢 致病 性大 肠杆 菌发病日龄一般为 1-7日龄,新生仔 猪最易感, 排出黄色稀粪和 急性死亡为特征 剖检有肠炎和 败血症变化 依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细菌涂片镜检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无芽孢,有的有荚膜 细菌分离与鉴定取新鲜死猪小肠前段内容物,接种于麦康培养基上,挑取红色菌落作溶血试验和生化试 验,或用大肠杆菌因子血清鉴定血清型。形态和培养特征致水肿病和新生仔猪腹泻的大多数菌株可 呈溶血,在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伊红美蓝琼脂上为中心暗蓝黑色并有绿色金属闪光的菌落 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 龄仔猪, 下痢、排出灰白 色粥状粪便 卡他性胃肠炎 变化。 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于断奶 后1-2周的仔猪, 病程数小时或1-2 天。 头部、眼睑或结 膜水肿、神经症 状。 胃壁粘膜水肿, 肠系膜水肿,全 身淋巴结水肿。 仔猪副伤寒沙门 氏菌 常发生于6月龄以 下仔猪,特别是 2~4月龄仔猪多 见 急性者为败血 症 慢性者为坏死 性肠炎 急性型主要表 现败血症的病 理变化 亚急性和慢性, 大肠粘膜有溃 疡和坏死灶,盲 肠、结肠和回肠 粘膜上附着假 膜,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初步诊断需采取肝、脾等病料做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等实验 室检查才能确诊 实验室检验:病料涂片镜检,将被检材料制成涂片,自然干燥,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沙门氏菌呈两端钝 圆或卵圆形,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和荚膜,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鉴别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将病料直接划线接种选择培养基(SS琼脂)和鉴别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各一 平板,置37 ℃培养24h。沙门氏菌为无色透明或半透明,中等大小,边缘整齐、光滑、较扁平的菌 落。挑取沙门氏菌可疑菌落接种于双糖铁斜面,置37 ℃培养18~24h,观察底层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 气,产生硫化氢而变棕黑色,上层斜面乳糖不分解、不变色则可初步判定为沙门氏菌。 血清学凝集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猪痢疾(血痢)猪痢 疾密 螺旋 体 经消化道传播,各 种猪均易感,但以 7-12周龄猪易发 急性型以出血 性下痢为主,亚 急性和慢性以 粘液性腹泻为 大肠粘膜发生 卡他性、出血性 及坏死性炎症。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进行判定作出诊断。 涂片镜检取病猪新鲜粪便或大肠粘膜涂片,用姬姆萨、草酸铵结晶紫或复红色液染色、镜检,高倍 镜下每个视野见3个以上具有3-4个弯曲的较大螺旋体,即可怀疑此病; 分离培养需在厌氧条件下进行。选择性培养基培养,镜检或进一步做肠致病性试验和血清学试验进

小香猪疾病防治技术

小香猪疾病防治技术 一、猪瘟 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病。猪瘟可分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分猪种、年龄、性别都可感染本病。本病大多由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1.症状本病的一般症状患病猪表现为发烧,体温达40.5~41℃,精神萎顿,被毛粗乱,畏寒打抖,食欲减退,喜喝脏水,常钻垫草。皮肤有红色出血点.揩压时不褪色。患病猪先便秘,后下痢,恶臭,带有粘液和脓血;有脓性眼屎;有的猪出现神经症状。 2.防治猪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发病初期可对患病猪注射抗猪瘟血清。预防此病最重要的措施是注射猪瘟冻卡苗。 二、猪丹毒 猪丹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呈高度发热的败血症,夏秋两季发生较多,一般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急性死亡率高。本病多由消化道感染。 1.症状本病一般潜伏期为3~5天,4~9月龄的猪发病多。发病突然,患病猪体温急剧升高至42℃以上,精神沉郁,呕吐,怕冷,不食,先便秘后腹泻。发病不久在耳后、颈部、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的红斑,逐渐变为暗红色,指压时褪色,放开手指后即复原。 2.防治每年春、秋季注射"三联苗",或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未注射的猪可随时补注射进行预防。发生猪丹毒后,立即报告当地兽医站,并隔离病猪。治疗猪丹毒以青霉素疗效为最好,1~2万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直至猪体温恢复正常后1~3天;或用链霉素10~15毫克/千克体重,20%磺胺嘧啶钠液0.1~0.2克/千克体重,用法同青霉素。 三、猪肺疫 猪肺疫又称锁喉风,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中、小猪容易感染,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本病多经呼吸道感染。 1.症状患病猪体温在41℃以上,不吃食,被毛粗乱,呼吸困难,张嘴喘气,呈犬坐姿势。皮肤出现暗红色斑块,手指按压时不能完全褪色。眼结膜紫绀(呈紫蓝色)。急性猪肺病若治疗不及时,往往窒息(闭气)而死亡。

猪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分析

猪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 1.猪瘟 2.猪丹毒 3.猪肺疫 4.猪轮状病毒病 5.猪链球菌病 6.仔猪副伤寒 7.猪水肿病 8.口蹄疫 9.流行性腹泻10.传染性胃肠 炎 11.仔猪黄痢12.仔猪白痢13.猪气喘病 14.伪狂犬病 15.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16.猪细小病毒病17.流行性乙型脑炎 18.痢疾 19.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20.先天性肌阵疼 21.仔猪梭菌性肠炎 1.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美国称猪霍乱,英国称猪热病,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稽留和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病变。 [病原]病原为猪瘟病毒。 猪瘟病毒对寒冷抵抗力较强,病毒在冻肉中可存活数月,但不耐热。一般常用消毒药,对本病毒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病初便秘,粪便常带有脱落肠鼓膜和血丝,继后不久呈现腹泻,粪便呈灰黄色、恶臭。公猪阴鞘积尿,用手挤压后,流出浑浊灰白色恶臭液体。哺乳仔猪发病较少,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如磨牙、痉挛、转圈运动、角弓反张或倒地抽搐等,死亡率颇高。 慢性型:主要由急性型发展而来,常见于老疫区或流行后期的病猪。猪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步态缓慢无力,体温不稳定,可在40~41度之间反复。常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腹泻时有的可见粪便中带有黏液和血液。体表淋巴结肿大。 温和型:病情发展缓慢,体温在40度左右,呈稽留热,腹下皮肤有瘀血和坏死,有时见耳朵、尾干发干,粪便时干时稀,食欲尚有,但食量减少,病程可达1~2个月,病猪瘦弱。大猪大多 能耐过,但生长发育差,仔猪死亡率较高。 [诊断] ①流行特点:体病只感染猪,流行无季节性,任何品种、类型、年龄的猪均易感。 ②症状:潜伏期2~21天,平均5~7天。临床上可分几种类型。 最急性型:多流行于初期,尤在新流行区多见。表现突然发病,高热稽留,精神沉郁,眼结膜充血,颈、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发钳和出血。有的呈现抽搐和痉挛,病程一般不超过3天,病死率可高达100%。 急性型:最为常见。体温可升高到41度,稽留热。病猪表现寒颤、困倦、行动缓慢、共济失调、拱背、头尾下垂、废食,常伏卧一隅或钻入垫草内嗜睡。病早期有眼结膜炎,眼角聚有脓性分泌物,将眼险粘连。在鼻盘、嘴唇、下颁、四肢、腹下及外阴等处皮肤可见到紫红色斑点。 [防治] ①治疗:药物治疗无效。对病猪,尤其是种猪,可应用抗猪瘟高免血清进行治疗,对部分猪有效果,未发病猪也可用此血清作紧急预防。②预防:免疫接种是预防猪瘟病的主要手段。我国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一般在免疫后3天左右,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