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特征
发展中国家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地理特征
03
经济发展
04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05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机遇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1
地理特征
章节副标题
02
地理位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多数发展中国家位于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和水文条件等都有其独特性
不同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经济增长
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增加量
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
影响因素:投资、出口、消费、政府支出、技术进步等
政策措施:促进投资、扩大出口、提高生产率等
投资政策:发展中国家政府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吸引外资
投资风险:发展中国家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需要谨慎评估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章节副标题
04
基础设施落后
交通设施不完善,影响物流和贸易
电力供应不足,制约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通讯设施薄弱,影响信息传递和交流
水利设施老化,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人才短缺
资源环境压力
资源短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资源短缺的挑战,如水、土地和能源等。
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如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等。
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导言1、发展中国家的定义: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指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2、发展中国家的界定:详见书P43、发展中国家的特点:1人均收入水平低2生活水平低贫困,教育,卫生医疗3高出生率和高赡养负担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的现象15-24岁的劳动力失业率为30%5发展不平衡,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4、购买力评价法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来的,即两国间的货币交换,实际上是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一种对比关系.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计算出来的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进行合理比较.购买力平价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统计计算,找到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实际对比关系,而不是汇率所表示的对比关系.思考题1、中国具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①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是非常的均衡,在一些地方会有生活水平低、贫困现象严重这一特征②在我国的有些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仍比较低.③在我国仍处于二元经济结构,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④我国存在着人口问题严重这一特征,劳动力不得其用,高出生率与高赡养负担⑤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存在市场欠发达的特征.2、结合当前情况,分析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利: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继续保持有利条件.我国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其中不乏优质人才.我国有着充足的自然资源.地域广阔,气候带多样,利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不利:部分地区市场欠发达.有些地方比较贫困.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教育投资低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缺乏先进的节能技术,资源储量不容乐观.二元经济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6个特点:政府宏观调控效率低下环境破坏严重农业保护力度小,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收人水平低3、如何理解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何才能从落后形态过度到现代化形态的发展过程,其影响因素如何,以及为此而应采取的战略和政策.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资本形成,人力资本,技术知识,对外贸易.第一章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概念上的区别+衡量上的区别.详见发展经济学课件和教材.2、基尼系数重点:提出、概念、数值范围、我国的基尼系数.详见课件3、绿色GDP概念思考题1、依据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如何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成人识字率,人均国民生产+ 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经济总量2、分析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生产要素方面的制约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积累自然资源方面,我国虽然资源丰富,但是随着环境的恶化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的情况下,我国在资源资源方面的储量并不乐观.人力资源方面,我国存在着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人口素质偏低的情况.结构型制约因素,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失衡,现在有着结构性经济过剩.有效需求制约,存在着一些,结构性过热、消费市场疲软、投资需求不足的状况.3、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人口问题:①人口众多,整体素质偏低②人口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2资源的利用问题: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衡,有些开发难度大,制约了我国的.3环境问题:环境破环日益严重,且国家环保资金投入不足.4缺乏适应技术(5)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6市场发育程度不足4、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加大可持续发展教育力度,加大相关教育科研投资,培育可持续发展创新型人才;2建立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培育有效工业品的回收与再利用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3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 制定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宏观政策;切实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和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继续推动气候变化的务实合作;加强舆论引导,倡导低碳消费;5、如何治理北京雾霾1政府进行角色转换,实行多主体、网格化的治理模式.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和能源结构改革.我们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低碳产业,调整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比例,通过政策、税收手段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与支持力度,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产业的技术投入力度,完成创新技术对传统高耗能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清洁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3合理规划城镇,控制城镇人口密度:吸引人们向中小城市迁移,以此控制北京城市规模,同时也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预有效防和控制空气污染.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带来城市大规模建筑的增加,使得原本地理位置三面环山,空气流通较差的北京空气流通状况更加恶劣.4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鼓励和刺激市场企业与个体参与治理雾霾.5合理引导国民的生活方式.政府应引导国民选择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大力提倡低碳出行、低碳生活,旗帜鲜明地反对铺张浪费.积极发展绿色交通,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6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实现区域协同共治.京津冀地区已经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十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第二章1、人力资本理论:提出: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和贝克尔,美国经济学家两个核心观点:①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②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2、钱纳里“两缺口模型”①提出:②三个“约束”:③等式I-S=M-X,I-S是投资与储蓄差额即“储蓄缺口”X-M是进口和出口差额即“外汇缺口”.④积极调整和消极调整.3、外资的利用与发展、引用外资的利弊:详见课件4、其他各种理论简单了解思考题1、联系实际,运用经济学理论,结合案例,对中国引进外资进行利弊分析.引进外资的益处:1、解决了国内发展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方面的短缺2、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增加了国民收入3、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升级了产业结构4、扩大了社会就业5、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6、促进要素合理流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7、促进企业技术创新8、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9、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引进外资弊端:(1)造成对国外资源的技术依赖、阻碍了国内企业的竞争与技术创新(2)导致利润外流,国民财富流失(3)引进外资导致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威胁(4)“超国民待遇”的外资引进政策导致外资对内资产生挤出效应,国内投资需求不足(5)加剧了国内收入分配不均(6)导致国内消费结构畸形发展,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制造业过重,农业、服务业过轻和地区结构失衡(7)对中国生态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一些发达国家会将一些资源型、耗能型、污染型加工制造业向我国进行转移.(8)外资利润汇出,加大了我国的外汇缺口2、如何有效利用外资1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引进核心技术,扩大技术溢出效应.要严格限制外商投资高耗能、高污染和对资源环境影响大的产业以及房地产产业.2改善外商投资区域分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落实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的各项政策,适度放宽中西部地区外资准入条件,推动东中西北部加强协作,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机制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深化沿边开放政策.3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要更加注重完善政府监管,鼓励公平竞争,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防范垄断并购,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4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改善外商综合投资环境.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健全投资促进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金融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创新投资促进方式,实现投资促进工作制度化、机制化.5强化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企业、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倡导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依法经营、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技术转让水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积极作用.6进一步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创新优势.继续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形势下的龙头示范作用,促使开发区逐步从生产制造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引导和鼓励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再形成若干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带.7积极预防外资风险,提高利用外资有效性.控制外资经济规模,防止国民经济对外资的过分依赖;关注外资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加强相关政策出台,预防外资造成行业垄断.3、分析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1、教育深化:概念2、知识失业:概念3、智力外流:最初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如工程师、科学家、医生、教授等迁移到发达国家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也被称为“智力反向外援”.后来人们把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接受高级专门教育的留学人员滞留不归也划入智力外流的范畴.思考题:1、人口增长劳动力智力与创造力好处多还是坏处需求压力多好处:1带来廉价劳动力2巨大的市场3形成规模经济,促进劳动分工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弊端:1人才亟缺,存在大量低素质劳动力,教育投入增长难以赶上人口增长速度.2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少3环境压力大,由于不断扩大的物质需要,破坏生态系统2、教育在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生产知识和技能—劳动力;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知识化过程3、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和最主要投入,应当如何有效利用1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充分发挥社会中每一份子的潜力;2社会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使更多人能够就业,为社会创造价值.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初次配置,地区配置,部门和产业配置,职业配置;4实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增强知识技能,进行人才培训5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教育投资质量效益5加大奖励机制,采取激励措施,促进人才回流4、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作答不可再生资源环境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人口素质社会财富分配城市化投资率与储蓄率第四章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1、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消费规律是什么答: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的比重.根据提出的标准:个人或家庭生活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50-60%为,40-50%为水平,20-40%为富裕,低于20%为最富裕.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农村居民家庭为%.总体上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恩格尔消费规律:当人均收入很低时,总支出中用于食物和必需品的比例很高,而用于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比例很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食物和必需品的消费支出比例下降,而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消费支出比例上升.食物和必需品基本上是农业部门生产的,而舒适品和奢侈品是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的.需求引导生产.因此,在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必然发生变化,生产食物的农业部门相对变小,而生产工业品和服务的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逐渐加大.为了生产更多的工业消费品,资本品工业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经济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所在,而经济结构转变又是直接由工业化推进的.2、为什么在工业或过程中要采取支持农业发展的措施我国的农业支持政策有哪些效果怎样答:支持农业的原因:1、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工业需要反哺农业,以协调其原材料,保障原材料的供应.工业与农业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持,所以工业化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农业的发展.2、说的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 3农民承受的双重风险4农业生产的外部性5农业生产沉淀成本高6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我国支持农业的政策:1、农民承受的双重风险自然与市场方面:加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互助组和专业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品销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农业生产的外部性方面:对农民实行资金支持减免税收和直接补贴和信贷支持3、农业生产的沉淀成本高方面:稳定土地使用权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提高基础教育普及率.做的不好的:加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发展不充分,由于农民组织化的发展受到许多体制制约,所以近年来,即使中央和各地方十分重视推进农民组织化,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3、为什么要实现工业化工业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答: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的份额连续上升的过程.它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实现工业化原因:1、工业化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是成正相关的,工业化过程是伴随经济不断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所以实现工业化,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物质条件更丰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有效率的运行轨道.2、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3、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受发达国家剥削的不利地位.为了摆脱贫困和受剥削的境地,发展中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以代替进口的工业品.4、工业化使得一部分劳动生产率很低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中去,最终整个社会生产力增加.工业化的理论基础:1、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把一部分劳动生产率很低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中去,整个社会生产力就会增加.2、贸易条件恶化论在国际商品交换中,初级产品的价格与工业品价格相比有长期下降的趋势.在国际贸易中,工业出口品主要是由发达国家生产的,而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受发达国家剥削的不利地位.为了摆脱贫困和受剥削的境地,发展中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以代替进口的工业品.4、概述进口替代型和出口导向型,并评价.进口替代型: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代表国家: 智利、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和秘鲁等.做法:1、出口自然资源原材料,进口资本品,用以发展民族工业和替代非耐用消费品的进口.2、实行高关税壁垒、进口许可和外汇管制等强制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3、建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等特点的工业体系,对资本品和耐用消费品的进口加以控制.优点:1、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的巨大转变2、增强了拉美经济的自主性3、积累了知识和技术,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缺点:1、忽视了劳动资源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就业受到限制,大多数劳动者因工资水平低下而无法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得不到抑制.2、国内市场保护过度,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从而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3、由于现代部门实行资本密集型技术,降低了该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导致就业率降低.4、实行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使得农业发展停滞,萎缩.出口导向型:以来带动本国的发展,净出口占本国GDP较大比重,经济的发展主要由来推动.代表国家:韩国.具体做法:1、从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入手,积累起重工业所需的巨额资本,在此基础上,实现基础工业产品的国际化.2、通过出口实行补贴,培植大型企业,以求降低成本,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优点:在资本稀缺的工业化初期阶段,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用较少的资本既能实现较高的工业增长速度,又能在现代工业部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的时候,城市人口就会超过农村人口,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彻底改造.5、运用工业化理论,分析为什么走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优先发展的道路可以促进工农协调发展而走资本密集型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使得二元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变一:在人均资源不足,资本稀缺,农业人口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落后国家,走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优先发展的道路,可以1较快地通过出口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取重工业发展所需的外汇,从而更快的积累起工业化所需的资本.2轻工业的发展对农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农民购买力上升,市场扩大,促进轻工业发展,使经济发展更稳健.3在资本稀缺的工业化初期阶段,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用较少的资本既能实现较高的工业增长速度,又能在现代工业部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4在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的时候,城市人口就会超过农村人口,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彻底改造.二:在经济落后,资本稀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绝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走资本密集型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其代价是高昂的:1、由于农业长期投资不足,导致农业发展落后,不能为工业人口提供廉价的食品和轻工业所需的原料,轻工业的停滞不利于积累重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本.2、农业落后,必须进口部分粮食,从而挤占了重工业发展所需的外汇.3、农村人口购买力低下,工业品的国内市场狭小,工业品产品滞销,企业设备开工不足,设备利用率低.4、由于现代部门实行资本密集型技术,降低了该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导致就业率降低.长期以来,二元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变,农业发展长期滞缓,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后劲不足.6、总结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及模式,分析我国城镇化道路选择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理论界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发展大中城市,一种是发展小城镇.前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走以大城市为主的城镇化道路是因为大中城市基础好,政策实施方便,而且还能起到规模效益的作用,能有效地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受上述观点的影响,我国实际上实施了四种不同的城镇化模式,这就是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中小城市模式、小城镇模式.目前,在实践中,四种模式有并行的趋势,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城镇化模式.后一种观点认为,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破除,城乡间各种生产要素还不能有效地流动.代表模式:苏南模式依靠集体资金和地方政府,乡镇集体工业占主导地位,以发展轻工业为主,形成了外资带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温州模式由善于经商的人力资本和轻、小型的工业结构组成了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小城镇、供销员四位一体的市场经济模式珠江模式依靠外来资金和优惠政策,依靠合资、合作和外资占大多数的乡镇企业来推动城镇化的模式1、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市场推动与政府引导下的城镇化道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前提;2、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是区域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3、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统筹的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4、保护资源环境、集约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推进集约型的城镇化,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内容;5、社会和谐发展的城镇化道路,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基本要求.6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是制定规划包括体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理念,城市总体形象设计、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三是以定的资金投入;四是协调各。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特征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特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特征发展中国家是指那些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
这些国家通常面临着贫困、经济不稳定、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和医疗水平低下等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发展中国家展现出了一些独特的发展特征。
首先,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规模庞大且快速增长。
由于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这导致了对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的巨大需求压力。
同时,庞大的劳动力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但也带来了人口红利难以充分利用的问题。
其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
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地区,依靠农业为生。
农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但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技术落后,生产方式陈旧。
这导致农民的收入大多较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较差。
另外,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虽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某些领域表现出了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整体上来说,发展中国家在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相对滞后。
这限制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使他们难以实现科技和产业升级。
同时,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贫困和不平等问题。
相对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了广泛的贫困现象。
大量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机会。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和机会不均衡分配,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不平等现象严重。
这不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隐患。
此外,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过程较为迅速,但却忽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工业污染、资源过度开采等问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破坏,这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也对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特征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庞大且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科技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贫困和不平等问题突出以及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发展中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善教育和医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贫困减少和不平等缩小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第八章亚非拉国家现代化道路
发展中国家,又称“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因其在现代化进程中起步较晚、发展程度较低,大多 被称为发展中国家。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二元性。一方面传统的农业经济依然存在,另 一方面现代的工业经济也已发展起来。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决定着社会结构的 二元性,传统社会因素与现代社会因素的并存和互动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 程的必经阶段。 第二,产业结构单一。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中,少数几种农矿原料类初级产品 的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劳动力也集中在这些产业部门。 第三,市场化程度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尚处于从简单商品经济向社会化商 品经济过渡的进程之中,市场发育不全。 第四,贫困问题严重。据世界银行1992年统计,1990年高收入国家人均GNP在 7620美元以上,低收入国家在610美元以下,最穷国人均不到400美元。
经济的高速增长改变了他们的经济结构四小龙由原来依赖农业或转口贸易的传统型落后经济变为拥有现代先进技术装备的比较发达的工业经济他们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从过去严重依赖外部资本的边缘地区跃进到具备输出资本能力的接近于体系中心的准发达区域
第八章 亚非拉国家现代化道路
一、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与类型
一、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与类型
(一)发展中国家的类型
如果按经济结构和现代化程度进行划分,发展中国家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1)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 这些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低收入国家和绝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 均在此列。据1982年统计,除石油外,以农矿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占其出口总额 90%以上的国家有40个左右。国际市场上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的上下波动,将制约这些国 家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 这类国家是从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中划分出来的一个组别。目前,以出口石油为 主的发展中国家约有20多个,除分布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利比亚 等国外,还有印尼、文莱、尼日利亚、加蓬、刚果、安哥拉、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国。 70年代,由于石油价格提高、出口增加,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 提高。然而这些国家的生产结构并不合理,单一经济和畸形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从现 代化的综合指标来看,依靠石油致富的国家在发展层次上明显低于经济结构转型较为全 面的新兴工业国。 (3)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 主要指那些经济增长较快,在工业化和现代化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国家和地区,如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新加坡、韩国和我国的香港、台湾省等。它们主要兴起于60年 代中期到80年代。此期间它们在世界工业产量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墨西哥几 乎增加了50%,巴西约85%,新加坡100%,香港300%,台湾400%,韩国600%。除上述几国 外,还有一些国家,如智利、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也正向新兴工业国家发展。
发展经济学 知识点
第一章一.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1.收入水平低下2.生产效率低下3.就业率低4.分配不公5.技术落后6.二元机构二.什么是经济增长,什么事经济发展,简述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
经济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优化,社会文明进步和制度更加完善。
联系与区别:1.经济发展内涵较广,既包括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突出表现在结构优化 2.经济增长是经济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3.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4.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要考虑经济增长成果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意义三.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用一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的死亡率,识字率等三项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数1为最坏,100为最好四.人类发展指数HDI代表人类发展三个指标的平均成就包括寿命(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知识(承认识字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收入(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0为最坏,1为最好第三章一.简述亚当斯密的发展思想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经济运行。
1.国民财富增长是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的函数原因:1.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进,2.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3.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才可能。
2.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增加工人数量,增加国民财富。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地租和利润。
斯密认为经济增长的状态不会被打破。
二.简述大卫李嘉图的发展思想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他在1817年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严谨的理论体系。
他强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
由此,他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
此外,李嘉图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的比较成本学说等等。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第一章导论自40年代以来,各种各样的经济发展理论相继问世,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 economics ).它是二战后从西方经济学体系中分离出来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一、发展中国家及特征1、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 欠发达国家[LDC].[less developed countries](P19)麦克格罗-希尔:“发展中国家是这样一种国家,它的人民正在开始利用可获得的资源,以实现产品和劳务人均生产的持久增长。
一般地说,发展中国家是一个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实际收入水平,而且正在做到这一点的国家。
”2、发展中国家基本特征:比较完整地描述发展中国家特征的发展经济学家是托达罗(Todaro, M. P.)(P20)(1)收入水平低下。
(2)生活水平低下:住房,医疗,受教育程度低,精神状态差。
(3)生产率水平低下。
(4)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
(5)失业问题严重,劳动不得其用,平均在10%——15%。
(6)农业部门和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
(7)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
(8)二元经济结构显著。
(9)在国际关系中处于脆弱地位。
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刘易斯(Lewis, W.A .)“发展经济学研究人均产出低于1980年美元价值2000元的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行为。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主要研究:第一,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第二,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应采取什么政策来推进经济更快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和采取的发展政策有哪些借鉴意义,也成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经济增长理论;(2)收入分配理论;(3)资本积累理论;(4)人力资本理论;(5)工业化道路理论;(6)技术进步理论;(7)人口转移理论;(8)平衡与非平衡理论;(9)国际贸易理论;(10)宏观调节理论;(11)环境与经济关系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分类与特点
经济综合发展国家。如印度、巴西等经济大国,它们拥有资金、人力、资源和市场等优越条件。
发展中国家特征
(1)生产力不发达。农业在国民收入中占很大比重甚至占主要地位。生产技术原始落后,生产率低。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现代工业不发达。
②中等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小国家。面积小、人口数量少、经济规模小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4)发展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按照经济结构和资源可分为:农矿原料生产国、石油输出国、出口加工国、综合发展国。
农矿原料生产国,占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属单一原料出口型经济。
石油输出国。它们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大量生产和开采石油,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0%以上。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份多种多样,形成沿海城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内陆、边远农村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存的二元结构。
(3)市场体系不完善,尚未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市场机制不健全,甚至经常被扭曲。
(4)对世界经济的依赖性。 发展中国家独立后,发展中国家按照本国的利益和愿望,制定经济发展战略。
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领域,发展中国家经济依然不同程度的受到发达国家的控制。
(5)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逐渐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如亚洲“四小龙”1996年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以上。
而非洲和南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相对迟缓。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上是不平等的。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贸易的类型,决定着国际关系的规则和形势。而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水平低,国内储蓄不足,经济建设只能靠出口初级产品取得外汇。同时,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引进必要的技术、外援和外资,而这些资源的国际转移条件也是由发达国家控制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受发达国家支配,依附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特征
发展中国家特征虽然发展中国家各国之间在历史、文化、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差异很大,但这些国家却拥有某些共同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1)低下的生活水平。
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
生活水平的低下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些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很低。
其次,在发展中国家,作为人口大多数的穷人与少数富人生活水平的鸿沟也较发达国家大。
最后,大范围的贫困。
所谓贫困是指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力资源素质、资本存量、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生产率水平比较低下。
2002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23。
(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一般都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出生率,同时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传染病的控制,两类国家在死亡率上的差别要小得多,这便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快速增长。
人口快速增长的一个结果是在发展中国家儿童占总人口的比率较高,因此从业劳动力抚养的儿童和老人的数目也多,这就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赡养负担。
(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却未得其用。
劳动力利用不充分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公开失业,指有劳动力和劳动意愿的人们得不到工作机会;另一种是低度就业或不充分就业,指劳动者形式上虽然就业,但得到的工作时间比他们能够工作的时间少,或指劳动者虽然在形式上得到充分就业的工作时间,但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却非常低,甚至接近于0。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从生产结构看,低收入国家(中国和印度除外)农业在G D P 中份额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从就业结构看,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在发展中国家多达50%~70%左右;从城市化水平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要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和地区。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上是不平等的。
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贸易的类型,决定着国际关系的规则和形势。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8、收入分配的两种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收入分配有两种类型:功能性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功能性收入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传统指之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直接的分配。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的经济活动。个人收入分配是由功能性新收入分配演变而来的,功能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收入的功能性分配决定着个人收入分配
洛伦茨准则:如果一条洛伦茨曲线的每一点均落在另一条洛伦茨曲线的右侧,那么前者比后者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
假设曲线L(X)上的每一点都落在曲线L(Y)的右侧,根据洛伦茨准则,前者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高于后者。但可以发现,通过一个收入转移,L(X)曲线可以由L(Y)曲线得到,而这种收入转移是累退性转移。根据达尔顿准则,如果一种收入分配状态是由另一种收入分配状态经过一系列的累退性转移得到的,那么前者的不平等程度一定要比后者高。以上分析表明,洛伦茨准则与达尔顿准则是完全一致的。(P68页第三段)
物质资本是投资过程的结果,投资过程也叫资本形成过程,投资结果即为资本形成。 高储蓄率为资本形成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但是否会形成资本,这主要是取决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渠道是否通畅,而这个转化机制又决定于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完善程度,经济金融体制等在市场机制充分作用的条件下,产品市场总是均衡的,那时就有储蓄等于投资。资本形成的来源:
第十三章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特征
第十三章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特征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进口替代型经济发展战略最不发达国家转型国家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休克疗法渐进式改革模式国际经济秩序二、简答题1、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是什么?2、“东亚模式”有哪些主要特点?三、论述题1、试比较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
四、思考题1、试比较经济转型的不同模式。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指原来经济落后,正处在由传统的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过渡的发展过程中的国家。
这些国家大多数过去都是受帝国主义直接统治或控制的殖民地或附属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后获得政治上的独立,当前正在为实现经济的独立自主发展,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而努力。
广义上发展中国家是指除经济发达国家之外的世界上其余一切国家和地区。
2.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取得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总体目标、实行目标的方式以及相应的经济政策。
它对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方向性、长远性和总体性的指导作用。
3.进口替代型经济发展战略进口替代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内向型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本地区)的制造业,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以达到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减少对外国经济依附性的目的。
4.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为外向型发展战略,其主要特点是一国(地区)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整体或地区经济整体的发展。
5.最不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是某些国际机构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所划分的发展中国家类型之一,指经济上最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1981年规定的标准是:(1)按1976到1978年间平均价格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250美元;(2)在GDP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低于10%,(3)人口识字率在20%以下。
6.转型国家70年代末开始,苏联、东欧国家、中国等一些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先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取向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答: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着;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着;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2、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答: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二战后两种制度竞赛、国际机构的成立、发达国家经济的繁荣等;3、发展经济学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分别有什么特点答:三个阶段:①形成与繁荣时期,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特点有:强调物质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等少数几个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具有反新古典主义的倾向、强调内向发展战略、受结构主义的影响、热衷建立宏大的理论体系;②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特点有:关注贫困和不平等问题,重新确定发展目标、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重新强调和论证了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强调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国别研究;③新制度主义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特点有:影响发展的制度因素受到重视和强调、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应用、新增长理论的兴起、生态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关注社会资本的作用;预测为A卷的论述题4、试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答: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之外,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和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分配状况的改善和贫困的下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取得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即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发展包括生存、自尊和自由,它比经济发展包含的内容更广;5、应该怎样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答: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维持人类健康;促进生产率的提高;给人们带来舒适,从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从反面来说,环境恶化则对人类的健康、生产率和舒适造成了破坏;6、罗默的新增长理论与索洛新古典增长模型有什么不同它是怎样发展新古典模型的答:一.索洛模型只考虑了两种要素,资本与劳动,假定技术是不变的,这样规模报酬是不变的,但罗默考虑了三种要素,资本,劳动,技术,这种规定下,规模报酬是递增的;二.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因为人口增长使资本积放慢,因此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成反比关系,但罗默模型中,人口增加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因为人口增长使潜在的思想生产者即发明家和创新者人数增加,而思想的增加带来经济的增长,所以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成正比关系;三.新增长理论放弃了新古典模型中技术外生的假定,强调大部分技术是生产者和个人旨在追去利润最大化时的投资产物,对技术给出了一个微观环境;7、新增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什么意义它的缺陷是什么答:意义:1 新增长理论认为人口增长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2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与它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由此,对当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增长的趋异的现象做了一个解释;3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是由发达国家发明创造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实现追赶,但前提条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具备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工人的技能水平;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发展教育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才能使后发均衡优势发挥出来;缺陷:1 新增长理论仍然以固定要素替代弹性和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2新增长理论的理论限制了新增长理论的应用,新增长理论仍然依赖传统的新古典的假定,而这些假定对第三世界经济往往是不适合的;8、按照罗默增长与发展理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什么答:罗默认为生产要素应包括四方面: 资本、非技术劳动、人力资本按接受教育的年限来衡量和新思想按点子和专利权的数量来衡量;四个要素中以特殊的知识即新思想为最重要, 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知识能提高要素的收益, 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 从而使经济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所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积累;9、什么是后发优势当今后发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后发优势答:后发优势:指后进国家相对于先进国家在发展中所具有的各种有利条件;后发展国家存在的后发优势:1 资本后发优势;2技术后发优势;3人力后发优势;4制度后发优势;5结构后发优势;10、罗斯托“起飞”的经济条件以及主导部门的选择依据是什么答:经济条件有:1、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题,但工业增长必须有农业作为基础,同时需要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供使用;2、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3、要建立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主导部门的建立是经济增长的必然性促成的,因为经济增长始于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率先出现一个或几个部门,然后扩散到其他部门;11、什么是库兹涅茨假说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它得到经验支持了吗答:库兹涅茨假说:在经济增长的早期贫穷阶段,收入分配较为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的后期阶段富裕阶段,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下降;该假说的理论依据是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目标和阶层力量的变化;经验支持:①阿德尔曼与莫里斯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关于收入不平等同人均国民收入的回归方程,支持了该假说;②鲍克特以基尼系数为收入不平等指标对56个国家进行研究,支持了该假说;③阿鲁瓦利亚利用6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对收入水平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证明了该假说成立;12、收入分配的两种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收入分配两种类型:功能性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功能性收入分配指的是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个人家庭收入分配是由功能性收入分配演变而来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要素收入的流向取决于家庭是否拥有这一生产要素、拥有多少,以及生产要素的价格;由于每个人拥有的资源不同,于是,从社会中得到的收入和财富就不一样,而且会有一个累积性效应,即掌握资源多的人获得的收入和财富会越来越多,掌握资源小的人获得的收入和财富会越来越少;13、度量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匿名原则;2人口比例原则;3相对收入准则;4达尔顿准则;14、什么是绝对贫困什么是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答:绝对贫困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消费低于某个最低标准;收入贫困主要指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匮乏;能力贫困是指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的不足,即挣钱能力的缺乏;权利贫困则是指社会成员应享受的政治和文化权利的丧失;15、早期发展经济学家是怎样强调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他们强调资本积累重要性的共同依据是什么答:1 哈罗德提出了哈罗德-多马模型,可知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资本—产出比假定是稳定的;因此,经济增长唯一决定于储蓄率;储蓄率被假定全部转化为投资,因此,资本积累在此模型中至关重要的;2 刘易斯强调资本积累在劳动力转移和工业扩张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资本积累,劳动力转移就好停滞,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3 纳克斯提出:”贫困循环理论”,供给来说“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需求来说:”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 想走出只能扩大投资,而且要同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大规模投资;4 纳尔逊构建低水平均衡陷阱模型;认为人口增长率对于人均国民收入很敏感;快速上升的人类增长率会使人均收入落回原来的水平;要跳出来,只能大规模的投资,使提高人均收入的力量超过降低人均收入的力量,是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5 罗斯提出:起飞理论; 把资本积累率看做是起飞的首要条件 6 罗森斯坦提出“大推进”理论,认为投资必须一次性达到一个较大的规模;而且要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进行投资才能实现关于化;他们的共同依据都是资本匮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障碍,而同时加大投资改善了经济增长的居面;16、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基本命题是穷国之所以穷是因为它穷;基本内容:从供给方面来看,资本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从需求方面看资本形成的恶性循环: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17、物质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吗结合发展理论和中国实际,谈谈你自己的一些看法;18、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为什么要高于发达国家试用消费者均衡方法来分析;19、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20、答:1、高速人口增长对粮食供给产生了重大的压力;2.沉重的赡养负担耗费了大量可用于发展的资源;3.人口增长迅速加剧了环境的恶化,4.加重政府提供的基本社会服务的负担;21、什么是人力资本为什么说教育是一种主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答:人力资本体现在人的身上、反映人的质量和能力的非物质资本,主要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教育具有双重的功能:它是一种消费品,可以为受教育者提供终身的文化上,精神上的满足;其次,教育是一种投资,她可以提高劳动者或未来劳动者赚取收益的能力;对于社会而言,教育能够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增加了人际信任,同时它也增进了全体劳动者的技能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率;22、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是什么答:1.数量发展较快,质量还比较低下;2.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3.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严重;4.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5.智力外流;对策:1、调整教育体制的投资方向,减少对高等教育的补贴,大力发展中小学教育;2、改革各记学校教育体制,改进教学目标、方式和内容,以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3、改变教育体制之外的各种刺激;4、实施公平的教育原则,消除城乡之间教育失衡和性别之间的教育歧视;5、鼓励企业实施各项技能培训;6、动员社会民间力量投资教育,创办私立学校;7、重视智力外流问题;23、什么是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后果是什么预测只考名词解释答:教育深化:教育数量的扩张必须与教育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否则将造成教学质量下架;知识失业:随着教育的迅猛发展,学校培养的知识劳动者人数越来越超出正规部门所能够提供的新就业机会,结果一部分受过教育的劳动者必定找不到工作;在发展中国家,有许多因素导致教育的私人收益远高于私人成本,从而刺激了公众对教育的需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大、中学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实行免费或近似于免费,因此,个人教育支出并不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多少;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让她的孩子尽可能多的受教育是其最优的决策 ;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无限增长的原因所在;当面临无限的教育需求时,发展中国家政府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不得不提供尽可能多的教育机会,结果是教育发展异常迅猛;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不仅在城乡之间,在城市地区也普遍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现代的正规部门和传统的非正规部门,前者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比较高,工作比较稳定,一般是一些大公司或者政府部门;后者的工作没有保障,报酬低下,大多是些个体小企业;通常而言,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情愿在非正规部门就业,他们都挤在正规部门寻找工作,而正规部门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是有限的;24、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功能对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答:对于一个社会来讲,如果有文化的人增加了,则社会的信任度就会提高,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交易费用就会大大降低;2.妇女接受教育后对社会的贡献很大;3.教育能使劳动力的流动性大大提高;4.教育能使人们信息丰富,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力提高,对政治的参与度增强,从而有利于国家与社会良好政治文明的建设进程;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育是培养适合经济发展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关系十分紧密;它既是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更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一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决于该国资本形成能力的大小,也就是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应当同国家资本形成能力相适应,量力而行,才能保证教育和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25、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为什么要高于发达国家的教育收益率答: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所要求的技能没有发达国家那么高,只要受过一些教育出来就能取得高的回报,而发达国家要求的技能较高,所以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要比发达国家的教育收益率高;26、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是如何分割的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有什么区别答: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不是统一的,而是呈现出分割状态;城市劳动力市场通常分割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同正规部门相比,非正规部门的劳动者的特点是没有受到过多少正规教育,文化和技术水平较低,属于非熟练工人,其劳动生产率和收入都比较低,而且他们既不能享受正规部门依法提供的劳动保护措施,又不能享受舒适的工作条件和老年退休金;27、什么是技术进步什么是体现的技术进步和非体现的技术进步答:技术进步是指一定量的投入能生产更多的产出,或者一定量的产出只需要更少的投入;体现的技术进步是指伴随着新要素质量的提高而产生的技术进步,如劳动质量的的改进而产生的技术进步;非体现的技术进步是指不依赖于要素质量提高的外部因素作用产生的技术进步,例如管理水平的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28、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答:劳动、资本等全部生产要素的每单位投入的产量,或者总产出量与将全部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的投入量之比;29、技术进步有哪几种类型试用要素比例方法和边际产品比例方法来说明;这两种方法是一致的吗答:技术进步可以分为中性型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或劳动使用型的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或资本使用型的技术进步三种类型;要素比例法:假设只有两种收入:劳动和资本,且其价格比率不变;如果技术进步导致资本-劳动比上升,则此类技术进步就是劳动节约型和资本使用型的;如果技术进步引起资本-劳动比下降,则此类技术进步就是资本节约型和劳动使用型的;如果技术进步使资本-劳动比不变,即资本与劳动同比例下降,则该种技术进步就是中性的;边际产品比例法:假定资本-劳动比不变,若技术进步导致资本边际产品的增加相对地大于、小于或等于劳动边际产品的增加,则该技术进步可以分别称为劳动节约型、资本节约型或中性型;假定市场竞争是完全的,要素的边际产品等于要素的价格,于是,边际产品比例的变动等于要素价格比例的变动;两种表述方式虽然形式上不同,但是内容上是一致的;30、怎样测算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何答:技术进步的测算建立在增长核算方程的基础之上,用技术进步率除以经济增长率就可以得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积累,或者说,资本积累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只作出较小的贡献,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甚至完全没有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大的;31、技术引进对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好处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中存在哪些问题答:好处:1、研究与开发新技术所花费的成本比引进别人现成的同类技术所花费的成本要多得多;2、科技研究和开发能力较低、资金有限,短期内难以研制出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来弥补本国的不足,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而且也能节省大量的资源;3、发展中国家缺乏促进技术进步机制,内源技术进步十分缓慢;引进先进技术可以加快市场机制发育和创新活动发展;4、技术引进还促进外贸发展,加速引资国的对外开放和加入全球经济的步伐;问题:1、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普遍处于受支配的地位;2、由于发展中国家国内技术创新机制不完善,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普遍较弱,结果技术引进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回促进国内技术进步的作用;3、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对技术适应性考虑不周,盲目引进的问题非常普遍,导致稀缺资源和外汇的大量浪费;32、发展中国家从国外引进技术的方式有哪几种技术引进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吗答:1、以商品贸易的方式引进技术;2、许可证贸易;3、外国政府和私人企业的技术援助;4、外国直接投资;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是发展中国家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主要途径,被认为是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部分;33、资源诅咒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应该是正面的,但是自然资源同时也会对经济增长的其他决定性因素产生挤出效应,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的负面影响,这个负面影响可能会超过其正面影响,因此导致了资源丰富国家经济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停滞;34、环境有哪些经济功能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经济功能 :生命支持、自然资源供给、废弃物吸收和舒适服务的提供;四种功能并不可以完全分割开来,有些环境资源可能同时提供一种以上的功能;环境的各种功能之间可能是竞争性的,也可能是互补的;3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应该遵循什么原则答: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遵循4个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36、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36、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是传统的吗答: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有:1技术水平长期不变;2商品化程度低,专业分工粗疏;3风险厌恶的经营目标;4贫穷的永久化;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之中,而且是传统的,落后的农业基本上居于支配地位;37、什么是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要经历几个阶段答:现代农业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的技术手段和物质手段,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提供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手段,把封闭的、自给性的、停滞的农业转变为开放的、市场化的、不断增长的农业;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混合的多种经营农业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专业化、现代化、商业化农业阶段;38、什么是绿色革命有何影响答:绿色革命是种子改良运动;绿色革命的有利影响:1、绿色革命大大缓和了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隐蔽性失业问题;2、粮食生产的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的穷人是有利的;3、绿色革命的发生还大大缓和了物价上升的幅度;绿色革命的负面影响:1、收入分配不均现象恶化了;2、导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3、土壤肥力下降和环境的污染;39、为什么说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答:因为在经济发展早期尤其是中期阶段,一国的总生产率的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是由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和产值的快速增长引起的;这就是说,一国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部门的增长速度;40、工业部门内部演进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为什么要经过这些阶段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何特征。
第十四章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种种历史条件的制约,其迈向现代化步伐的时间大大晚于发达国家。
在社会学有关现代化的研究中,人们使用了两个概念来表述这种区别,即“早发内生型”和“迟发外生型”现代化。
前者是指在世界范围内,主要由于社会内部因素的作用,较早进入现代化过程的社会,例如英、法等国。
后者是指主要由于社会外部因素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较晚开始现代化进程的社会,例如俄罗斯、日本、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等。
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表现出许多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殊性。
了解和研究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推动这些国家现代化的发展。
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发展中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起点之时,所面临的历史条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
(1)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曾经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帝国主义在这些国家的殖民统治,虽然为这些国家带来了一定的现代经济和文化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破坏了这些国家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不仅掠夺了大量财富,还给它们带来了无穷的经济、社会、政治、民族灾难。
(2)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本国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这些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迈向现代化时,经济基本上都处于十分贫穷落后的状态之中,现代工业基础薄弱,政治腐败,文盲率极高,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业已形成,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体系中占有优势地位。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历史和现实的国际环境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
它们不仅在世界经济关系和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平等地位,而且在保持政治独立和稳定方面,也面临巨大困难。
由于存在这些特殊的历史制约条件,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就表现出特殊性。
二、“迟发展效果”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
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A.Gerschenkron)将这些特殊性称为“迟发展效果”。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概况
完整ppt课件
1
发展中国家概念
▪ 在国际关系领域,发展中国家 也被称为第三世界、民
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泛指亚非拉和其他地区原处 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民族,在独立建国后所形 成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和。这是二战后逐步形成 和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这些国家在地域上 多位于南半球,因而也常常被称为“南方国家”。
完整ppt课件
10
▪ 第三阶段:
–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方 向发展。在此期间,非洲的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 亚比绍、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舌尔、吉布提和津巴布 韦等殖民地获得独立。1990年3月,非洲最后一块殖民 地纳米比亚摆脱南非的殖民统治而宣布独立。与此同 时,拉丁美洲又有8个殖民地相继独立。值得注意的是, 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逐渐从单纯争取政治上的独 立地位转向巩固民族独立的成果,摆脱西方国家在政 治和经济上的种种控制,以实现完全的独立。同时, 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局面下,这些新独立 的国家大多没有加入到任何一方,而是高举反对霸权 主义的旗帜,形成国际社会的第三种力量。
们的成员国; – 4)它不应当同任何一个大国签定双边协定,建立带有
军事性质的联盟; – 5)它不允许大国在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
完整ppt课件
3
▪ 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 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召开,有25个国家参加。
▪ 会议通过的宣言提出:与会各国全力支持为争取和维 护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各国人民,要求撤出一切设在别 国领土上的军事设施,消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
完整ppt课件
14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杰出的 贡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P2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3。
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Dependency Burden)4。
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5。
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
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P2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P2 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 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 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
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二、区别与联系: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GNP或GDP;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
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社会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情况。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时序动态化)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1、农-工业结构(工业化)2、城-乡结构(城市化)3、收入分配结构4、制度的结构性变迁5、预期寿命(健康)6、文盲-识字率(教育)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P51、无工作的增长(jobless growth)在巴基斯坦,1975-1992年间,实际GDP每年增长6。
第2章-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12/67
第二章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2、经济结构中,二元结构特征明显 、经济结构中, • 所谓二元结构特征,是指的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中, 传统的、落后的但占据经济主体位置的农业部门,与新兴 的、先进的但发展不足的工业部门,分化并立的情形。由 于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城市,而农业则占据广大农村地区, 工业与农业部门之间的分化,又往往反映在城乡之间的分 化上。二元结构的存在,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失 衡的现实,也进一步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的难度。 这里面的道理在于:现代国家的发展,都依赖于工业化和 城市化,但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与本国农业 发展的现代化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广大的农村摆脱落 后面貌的动力机制严重不足。而且,由于农村发展不足, 它又会拖缓整个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二元结构对 发展问题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8/67
第二章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针对发展中国家数量多,差异大的特点,IMF还提供 了几种分类方式:第一是按照按地区分组。这可以分为 ①非洲、②亚洲发展中经济体、③欧洲/④中东/马耳他和 土耳其⑤西半球等地区组;第二是按照分析指标分类。 这其中常用的是出口收入来源标准以及对外融资标准分 类,按照出口收入来源指标可以将发展中国家分为可分 为燃料生产国、工业品制造国、非燃料初级产品生产国、 服务收入与民间转移国家(即服务出口国家海外收入汇 入国)等和出口收入来源多样化国家共五类。而按照外 融资标准分类,可以将发展中国家分为净债务国和净债 权国。此外,IMF还提供了其他一些分类指标:如我们前 面介绍的HIPCs,LDCs等。
13/67 第二章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
知识点梳理归纳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答: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2、什么是后发优势?当今后发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后发优势?答:后发优势:指后进国家相对于先进国家在发展中所具有的各种有利条件.后发展国家存在的后发优势:1)资本后发优势;2)技术后发优势;3)人力后发优势;4)制度后发优势;5)结构后发优势。
3、罗斯托“起飞"的经济条件以及主导部门的选择依据是什么?答:经济条件有:1、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题,但工业增长必须有农业作为基础,同时需要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供使用;2、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3、要建立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主导部门的建立是经济增长的必然性促成的,因为经济增长始于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率先出现一个或几个部门,然后扩散到其他部门。
4、什么是库兹涅茨假说?其理论依据是什么?答:库兹涅茨假说:在经济增长的早期(贫穷阶段),收入分配较为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的后期阶段(富裕阶段),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下降.该假说的理论依据是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目标和阶层力量的变化。
发展中国家特征
发展中国家特征虽然发展中国家各国之间在历史、文化、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差异很大,但这些国家却拥有某些共同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1)低下的生活水平。
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
生活水平的低下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些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很低。
其次,在发展中国家,作为人口大多数的穷人与少数富人生活水平的鸿沟也较发达国家大。
最后,大范围的贫困。
所谓贫困是指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力资源素质、资本存量、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生产率水平比较低下。
2002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23。
(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一般都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出生率,同时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传染病的控制,两类国家在死亡率上的差别要小得多,这便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快速增长。
人口快速增长的一个结果是在发展中国家儿童占总人口的比率较高,因此从业劳动力抚养的儿童和老人的数目也多,这就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赡养负担。
(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却未得其用。
劳动力利用不充分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公开失业,指有劳动力和劳动意愿的人们得不到工作机会;另一种是低度就业或不充分就业,指劳动者形式上虽然就业,但得到的工作时间比他们能够工作的时间少,或指劳动者虽然在形式上得到充分就业的工作时间,但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却非常低,甚至接近于0。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从生产结构看,低收入国家(中国和印度除外)农业在GDP中份额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从就业结构看,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在发展中国家多达50%~70%左右;从城市化水平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要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和地区。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上是不平等的。
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贸易的类型,决定着国际关系的规则和形势。
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1) 历史上有着相同的遭遇。
(2) 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均获得了政治独立。
(3) 发展中国家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4) 发展中国家都十分珍惜本国得来不易的独立。
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对外政策,尊重各国人民的自决权,反对外来干涉和强权政治,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不诉诸武力威胁,努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积极维护世界和平。
它们深受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之害,主张推进南北对话,发展南南合作,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5)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
发展中国家是推动世界车轮前进的动力,是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基本力量。
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第三世界是在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联合的产物。
万隆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是第三世界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重要标志。
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
民族独立运动首先从亚洲兴起,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这一时期新独立的亚非国家有13个,加上原有的独立国家,亚非地区独立国家已达30个左右。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有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一次亚非会议”,是亚非国家在历史上第一次自己发起和组织的国际会议,表明亚非国家开始独立自主地商讨和处理自己的事务,标志着西方国家主宰亚非国家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它是发展中国家崛起的第一个里程碑和重要标志。
万隆会议极大地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自信心,从此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运动由分散到集中,由各自为政到联合斗争。
1960年因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而被称为非洲年。
1961年6月,在埃及的开罗召开了不结盟运动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确定了参加不结盟运动的五个条件。
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有25个国家参加,形成了以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为基本原则的不结盟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中国家特征虽然发展中国家各国之间在历史、文化、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差异很大,但这些国家却拥有某些共同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1)低下的生活水平。
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
生活水平的低下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些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很低。
其次,在发展中国家,作为人口大多数的穷人与少数富人生活水平的鸿沟也较发达国家大。
最后,大范围的贫困。
所谓贫困是指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力资源素质、资本存量、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生产率水平比较低下。
2002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23。
(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一般都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出生率,同时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传染病的控制,两类国家在死亡率上的差别要小得多,这便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快速增长。
人口快速增长的一个结果是在发展中国家儿童占总人口的比率较高,因此从业劳动力抚养的儿童和老人的数目也多,这就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赡养负担。
(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却未得其用。
劳动力利用不充分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公开失业,指有劳动力和劳动意愿的人们得不到工作机会;另一种是低度就业或不充分就业,指劳动者形式上虽然就业,但得到的工作时间比他们能够工作的时间少,或指劳动者虽然在形式上得到充分就业的工作时间,但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却非常低,甚至接近于0。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从生产结构看,低收入国家(中国和印度除外)农业在GDP中份额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从就业结构看,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在发展中国家多达50%~70%左右;从城市化水平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要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和地区。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上是不平等的。
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贸易的类型,决定着国际关系的规则和形势。
而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水平低,国内储蓄不足,经济建设只能靠出口初级产品取得外汇。
同时,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引进必要的技术、外援和外资,而这些资源的国际转移条件也是由发达国家控制的。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受发达国家支配,依附于发达国家。
(7)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
由于长期遭受殖民掠夺和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以及独立后政府干预不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运行不灵且受到严重扭曲,无法发挥作为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功能.第一节发展中国家的概念⏹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指原来经济落后,正处在由传统的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过渡的发展过程中的国家。
这些国家大多数过去都是受帝国主义直接统治或控制的殖民地或附属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后获得政治上的独立,当前正在为实现经济的独立自主发展,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而努力。
⏹广义上发展中国家是指除经济发达国家之外的世界上其余一切国家和地区。
经济发达国家,主要是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大部分成员国。
OECD是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国际组织。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和地中海地区,一般又通称为南方国家。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已加入联合国。
发展中国家的分组⏹发展中国家独立有先后,各国国内外条件和独立后实行的经济政策不同,发展速度和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也很大,一些国际机构往往按照自己的任务和需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组统计。
⏹世界银行每年发表《世界发展报告》。
1989年版的世界发展报告,世界发展指标的国家分类在1988年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
主要变化是,1988年版中的“发展中国家”组由现在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替代。
现在,发展中国家是指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为方便起见,也包括从中央计划经济转轨的国家。
⏹世界银行对世界各经济体分类的主要标准是人均国民总收入(GNI)。
每一个经济体被列入低收入、中等收入或高收入三组,中等收入的经济体又分为下中等收入和上中等收入两个亚组。
⏹根据收入作出的分类并不一定反映发展的状况。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入组别的国别构成会发生变化。
⏹由于情况变化,《世界发展报告》不同年份对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2002年,各收入组别按照2000年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划分,使用世界银行图表集方法计算。
各组为⏹低收入国家:755美元及以下⏹下中等收入国家:756美元至2995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2996美元至9265美元⏹高收入国家:9266美元及以上⏹1997年中国人均GNI为860美元,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1998年中国人均GNI为750美元,属于低收入国家,同年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人均GNI为3051美元。
1999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780美元,属下中等收入国家。
2003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1100美元,现在,中国仍然属于中下等收入国家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点⏹对于发展中国家中资本主义的特点,国内外学者都有研究。
有人强调民族主义,称把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为民族主义的资本主义。
有人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二元性”出发,把它称之为“二元性资本主义”;有人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着眼,把它称之为“依附性资本主义”等。
我们把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义概括为“不发达的资本主义”,以与发达资本主义相区别,而把上述各种特点,包容在“不发达”的概念之中。
⏹一.生产力不发达。
⏹(一)农业在国民收入中占很大比重或主要地位,生产技术原始落后,生产率低。
⏹(二)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现代工业不发达,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比重增长幅度不大。
⏹(三)科技水平较低,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科研经费很少。
⏹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份多种多样,形成沿海城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内陆、边远农村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存的二元结构。
⏹三.市场体系不完善,尚未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市场机制不健全,甚至经常被扭曲。
⏹1.就市场要素来说,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市场已有一定发展,但尚未形成现代市场经济所必需的市场体系,尤其是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发育水平更低。
不少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几乎是空白,对经济发展造成“金融抑制”。
⏹2.不少发展中国家过份强调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国营经济的垄断地位,不仅影响了其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结构的完善,而且扭曲了市场运行机制,使市场无法发挥其自身扩张、收缩和协调的功能。
⏹四.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占重要地位,官僚性、垄断性相结合的国家资本主义已经越来越成为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对于发达国家具有依附性。
⏹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的依附性⏹中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外围:发展中国家⏹“中心”对“外围”进行剥削,“外围”成为“中心”资本积累的源泉第三节各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条件多种多样,在不同的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十分突出,在战后几十年里,已经发生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战后初期,在发展中国家中,拉美国家的资本主义最发达,非洲国家的资本主义最落后,亚洲国家的资本主义刚刚起步,处在中间状态。
⏹现在,非洲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义依然落后,拉美国家的资本主义危机重重,亚洲国家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最兴旺的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最不发达国家越来越多,资本主义在这些国家中没有取得多少进展。
一.“亚洲四小”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向发达资本主义经济迈进。
⏹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特别是亚洲已出现了四个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国家和地区),即韩国、新加坡、中国的台湾省和香港,它们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富活力的国家和地区,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79年6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冲击》的报告,提出了“新兴工业化国家(NICS)的概念,当时是泛指亚洲的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和南斯拉夫。
⏹后来,由于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韩国和新加坡发展迅速,成就突出,并且其中并非全都是独立国家,因此,在1988年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使用了”新兴工业化经济体“(NIES)的概念,以取代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概念。
⏹在许多场合,NIES特指习惯上所称的“四小龙”。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实践看,亚洲“四小龙”(除中国香港地区外),首先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而后则逐渐转向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取得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总体目标、实行目标的方式以及相应的经济政策。
它对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方向性、长远性和总体性的指导作用。
从经济发展战略与国际经济的联系的角度看,经济发展战略一般分为两大类型,即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进口替代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内向型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和本地区的制造业,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以达到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减少对外国经济依附性的目的。
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主要措施:⏹对需要替代的工业品主要是消费用工业品和奢侈品,实行保护关税和进口限额。
⏹实行外汇管制。
⏹提高本国货币的汇率。
⏹对实行进口替代的新兴工业给予各种优惠,如减免生产设备和中间产品的进口关税,发放低息贷款,一定时期的所得税减免等。
进口替代政策实行的效果⏹使各经济体的民族工业均有较快发展。
⏹但由于保护程度过高,进口替代工业部门的生产能力急剧膨胀,本地市场狭小,开工不足,难以获得规模经济;而由于技术落后,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
⏹汇率高估使农产品出口受阻,外汇收入减少。
⏹发展工业的设备、技术、零部件需要进口,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
⏹进口替代战略的效果不理想,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转向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为外向型发展战略,其主要特点是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和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整体或地区经济整体的发展。
实施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做法⏹(1)普遍放松贸易保护,提供出口信贷和补贴,减少关税和外汇管制,由保护国内市场转向开拓国际市场。
⏹(2)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起步,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选择和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拳头产品”出口,逐渐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
⏹(3)实行由政府指导管理、民间组织负责联系、协调企业直接经营的外贸体制,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销售体系,建立海外情报网和推销网,以美国市场为主要目标,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4)开辟出口加工区,利用境外资金,技术、原材料或中间产品,与当地的廉价劳动力有效结合和合理配置,从事委托加工制造业,为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