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

四、津液的生理功能
1、 2、 3、 4、 5、 滋润和濡养功能; 化生血液; 排泄代谢产物; 运载作用; 调节机体阴阳平衡。
第六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一)气为血帅 1、气能生血——补气生血——当归补血汤 2、气能行血——补气行血——补阳还五汤 ——行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3、气能摄血——补气摄血——独参汤 (二)血为气母 1、血能养气—补血生气—八珍汤 2、血能载气—气随血脱—补气固脱—独参汤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能生津——气阴两伤——益气养阴
2、气能行津——补气行水(气虚水肿) ——行气利水(气滞水肿) 3、气能摄津——补气固汗—玉屏风散 (自汗) 4、津能生气——补气生津 5、津能载气——气随津脱——补气固脱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二)津血同源互化 “ 夺汗者无血 ”: 大汗之人不可 再用放血或破血疗法。 “ 夺血者无汗 ”: 大出血之人不 可再用发汗之法。
二、血的生成
(一)化生之源 营气 水谷之精
物质基础 构成成分

津液
基础
肾 精
相关脏腑功能
1.脾胃
运化
化生
营血
组成
水谷精微
化生
血液
津液
血虚 治疗
2.心肺
清 气
营气和津液

注于

化赤为血
脾向上升输于心肺
在心气的作用下
血虚 治疗
3.肾
精生髓,精髓化生血液 肾 藏 精 肾气充沛,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三、血的运行 —— 与肾无直接关系
血的运行正常的基本条件:
1、血液的充盈
2、脉道的通利; 3、各脏腑功能的正常 (心主行血. 肺朝百脉. 脾主统血. 肝主藏血)。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
后天之精,经脾的转输 ,布散至脏腑, 成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与各脏的血、津 液相互化生,促进脏腑功能正常发挥 先天之精,化生元气,以三焦为通道,布 散全身,推动和激发各脏腑功能活动,为 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2、精的施泄:
(2)生殖之精,施泄有度,繁衍生命
①生殖之精的化生:生殖之精,由先天之精
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在天癸的促发作用

行于脉外的具有保卫作用的气。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慓悍滑利部分化生。 行于脉外运行全身,水谷之悍气,不受脉道之约束。 ①温养脏腑、肌肉、皮毛 ②护卫肌表 ③控制腠理的开合
5.主要功能
营 营 气 别名 别名
营 阴
卫 气 气
卫 阳
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 行于脉外,具有保护作用 含义 概念 之气 之气
元气是人体的根本之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若元气不足——生长发育迟缓,各脏腑组织功能低下 的病变。 《景岳全书》“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 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生成
含义——原气,是人体的原始之气,根本之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来源于先天——禀受父母肾中之精气 生成—— 充养于后天——脾胃吸收的水谷之精气
气的运动通畅无阻,协调平衡称之气机调畅
气滞——气阻滞于局部或郁而不散 气逆——气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机失调 气陷——气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气外出运动太过,大量外脱而不 能内守 气闭——气出入运动受阻,不能外达而郁 闭于内
气的功能
推 动 调 控 作 用
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
激发和推动
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 活动 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二、津液的代谢
生成

第二章 气血津液文档

第二章 气血津液文档

第三章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仍由脏腑功能活动所化生,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因此,气、血、津液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气的基本概念气在古代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

古代哲学家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问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

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被引进医学领域.逐渐形成了中医学中气的基本概念。

(一)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人和万物一样,都是天地自然的产物。

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自然万物的原始材料。

人和自然万物一样,其形体构成也是以气为物质基础的。

[二)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生存于自然界中,人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如:需要从自然界中摄取饮食水谷(水谷之气),从自然界中吸取氧气(呼吸之气)等。

这些自然之气被摄人人体,经过代谢能够发挥各种生理功能,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所以,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此外,中医理论中,气还有其他的含义,如前已讨论的脏腑之气.即心气、肺气、脾气、肝气、肾气、胃气等,专门指代各脏腑的功能活动烃络学说中将要讨论的经络之气,专门指代经络的功能;病因中讨论的六气,专门指代正常气候;邪气,专门指代致病因素;温病学中讨论的气分.专门指代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病理阶段等。

这些“气”与气血律液学说中所研究的气的内涵不同,故不在本章t批。

二、气的生成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主要来源于凛受父母的先天精气、饮食物中的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

通过肺、脾胃、肾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将三者结合起来而生成。

肺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不断的呼浊吸清,保证了自然界的清气源源不断地进人体内,参与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胃纳脾运,将饮食水谷化生为水谷精气,靠脾的转运和散精作用,把水谷精气上精于肺,再由肺通过经脉而布散全身,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气血津液的形成及作用

气血津液的形成及作用

气、血、津液参考资料:气血津液的生成都是来源于水谷的精微,但又各有其特殊的本质。

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全靠脏腑的功能活动,而脏腑功能的正常活动,又依赖气血津液为其物质基础。

这些营养物质由于脏腑机能活动而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得到补充与滋生。

它们之间是互为消长,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气(一)气的生成及其作用气的含义有二:一是指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一是指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

气的生成来源:一是与生俱来的,称“元气”,藏之于肾,又称“先天之气”。

一是吸入自然之气和水谷所化生的精气,两者结合于肺,称“宗气”,藏之于胸,又称“后天之气”。

先天和后天之气,是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二者结合起来,名为“正气”,亦称“真气”。

由于气的活动范围及其作用不同,而气的名称,亦因之而异。

“正气”为诸气之本。

各种不同名称之气,都是在正气支配下发挥作用的。

人体各部的功能以及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过程,无不体现于气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气有温胸、保卫、化生、固摄及动力等作用。

“元气”受于父母,为先天之精所化生,元气通行于全身,能激发和推动脏腑功能活动,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

“宗气”上出气道以司呼吸,下注心脉以推动血液的循环。

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和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生理活动机能等,都和宗气的盛衰有关。

宗气中具有营养作用的部分,经肺入血,称为“营气”。

行于脉道之中,运行于周身上下,表里各部,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宗气输布于体表,行于脉外的部分,称为“卫气”。

宣发于体表,充盈于肌肉、膜理、皮肤之间。

具有温养肌肉、皮肤,滋润废理,管理毛孔开阔和防御外邪的作用。

另有把脏腑的机能活动,称为脏腑之气,简称“脏气”。

如肺的呼吸机能称为“肺气”;胃的饮食消化机能称为“胃气”。

还有心气、肝气、脾气、肾气等。

脾胃居于中焦,故脾胃的机能活动除称脾胃之气外,又称为“中气”。

它具有增强消化、吸收,升清降浊,统摄血液等作用。

(二)气的病证气来源于脾肾,出入升降于肺,疏散发泄于肝,帅血贯脉行于心。

中医学中气血津液的关系

中医学中气血津液的关系

中医学中气血津液的关系
中医学中,气血津液是四种重要的生命物质,它们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共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气(Qi)是人体的生命能量,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的运行能够推动血液循环、促进津液的产生和运输,同时也调节气血津液的运行,保持身体的正常机能。

血(Xue)是人体内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液体。

血液的运行
依赖于气的推动,气血循环相互影响并维持身体的营养供应和废物排泄。

津(Jin)是水液的一种形式,主要涵盖体液和分泌物质。


液的生成和分泌需要气的推动,血液则提供津液的养分和水分。

津液的充盈与否直接关系到身体的润滑、解渴和代谢等功能。

液(Ye)是体内的滋润物质,包括关节液、眼泪、唾液等。

液的生成和运输同样依赖于气的推动和血液的提供养分,液的存在保持了身体的润滑和保湿。

在中医学理论中,气血津液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

它们的生成、运行和调节紧密相连,失衡或者不足则会出现各种疾病和身体不适的症状。

因此,中医学中重视调节气血津液的平衡和协调,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中医学导论四

中医学导论四


饮食 脾胃
肾阳暖脾
(一)津液的生成
脾胃运化、小肠主液、大肠主津。
胃、小肠、大肠所吸收的水谷精微一起上
输于脾,通过“脾气散精”作用而布散全
身。
(二)津液的输布
1.脾气散精 2.肾主津液 3.三焦决渎 4.肝主疏泄 5.肺主行水
(三)津液的排泄
1.汗、呼气 2.尿
3.粪
三、津液的功能
(一)滋润和濡养的作用 津滋润作用明显。液其营养作用明显。 (二)化生血液 (三)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凝而留止。”
与视、听、言、动等机能相关:“宗气者, 动气也。凡呼吸言语声音,以及肢体运动, 筋力强弱者,宗气之功用也。”
(三)营气
1.基本含义: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之 气。由于营气行于脉中,化生为血,营气 与血可分而不可离,故常称“营血”。营 气与卫气相对而言,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在外者属于阳,在内者属于阴,故又称 “营阴”。
清气所组成,积聚胸中,以贯心脉。
分布:宗气积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
其向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向下
注于丹田(下气海),并注入足阳明之 气街而下行于足。其贯入心者,经心脏 入脉,在脉中推动气的运行。
3.主要功能
走息道而司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
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贯心脉而行气血:“宗气不下,脉中之血,
第一节

气是不断运动的、极其细微的物质。生命的 基本物质,除气以外尚有血、津液、精等, 但血、津液和精等均是由气所化生的。
一、气的基本概念
(一)气是构成机体生命的物质 1.机体是天地之气交感的产物 《素问》:“言人者求 之气交”。“人以天地 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合气,命之曰

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及其濡养功能减 退的病理状态。 常见面色萎黄、唇舌爪甲色淡无华、 神疲眩晕、心悸不宁、经少或经闭、脉 细等临床表现。
主症为面色萎黄无华及月经量少等。 血虚在脏腑主要有心血虚和肝血虚。
津液不足,是指津液亏少及其滋润等 功能减退而出现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 状态。 常见于吐、泻、发热之后,可出现目 陷、螺瘪、尿少、口干舌燥、皮肤干涩 而失去弹性,甚则见目眶深陷、小便全 无、精神萎顿、转筋等症。 主症是皮肤、口鼻干燥及大便干燥等。 津液不足主要见于肺、胃和大肠。
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道理,阴虚日久, “无阴则阳无以化”,可出现“阴损及阳” 的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阳虚日久,“无 阳则阴无以生”,可出现“阳损及阴”的以 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此时的阴阳两虚都兼有气虚的表现,只 是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故都可在滋阴 或补阳的基础上兼以补气,如生脉散或参附 汤之类。
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与气虚的 关系如何? 这在以往的教科书上一般不讲, 也是同学们难以理解的问题。下面我 们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她们之 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解决阴虚、阳虚、阴 阳两虚中,到底是“什么”不足了? 是精虚了,血虚了,津液不足了,还 是气虚了? 若以精血津液不足为“阴虚”而气 不足是“阳虚”,自然与已有的精虚、 血虚、津液不足与气虚等中医学固有 概念相重复,因而失去了其存在的意 义。
阴气


阳气
人体之气以其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分 为阴气与阳气两部分: 阴气具有凉润、抑制、宁静、沉降 等作用; 阳气具有温煦、兴奋、推动、升发 等作用。 阴气与阳气之间既对立制约,又互 根互用。
阴气虚不能制约阳气,阳气相对 偏亢,可出现阴虚内热、阴虚阳亢、 阴虚火旺等虚热性病证; 阳气虚不能制约阴气,阴气相对偏 胜,则出现阳虚内寒、阳虚阴盛等虚 寒性病证。 虚热性与虚寒性病证的出现是阴虚 与阳虚病机的初始阶段。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第7套)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第7套)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1、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有A.气能生津B.津能化气C.气能摄津D.津能化血E.血含津液【答案】A B C D E2、心衰喘脱危证当A.苏合香丸B.参附龙牡汤C.生脉散D.独参汤E.炙甘草汤【答案】B3、癃闭与关格的鉴别点有A.小便不通B.小便减少C.小便无力D.有无伴吐逆E.有无伴小便涩痛【答案】C4、患者自觉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作时止,脘胁胀闷,纳呆食少,常随情志变化而加重,舌质淡红,苔薄,脉弦。

治宜首选A.平胃散B.柴胡疏肝散C.六磨汤D.逍遥散E.越鞠丸【答案】D5、引起呕吐的原因有A.外邪侵袭B.饮食不节C.情志失调D.脾胃虚弱E.命门火衰【答案】A B C D6、消渴病并发视瞻昏渺的机制是A.阴虚热炽,痰阻经络B.肾阴亏损,精血不足C.阴虚内热,脉络失养D.燥热伤阴,络脉瘀阻E.阴损及阳,脾肾衰败【答案】B7、痫证的病位在A.脑B.心C.肝D.脾E.肾【答案】A8、消渴病的病理主要是A.劳累过度,伤肺损脾B.劳欲过度,损伤元气C.饮食不节,食积化热D.燥热偏胜,阴津亏损E.气郁化火,消灼阴津【答案】D9、以下不属于疟疾的辨证要点的是A.病情轻重B.寒热的偏胜C.正气的盛衰D.病程的长短E.预后的良好【答案】E10、首先将淋证分为8类的医籍是A.《金匮要略》B.《医灯续焰》C.《诸病源候论》D.《中藏经》E.《千金要方》【答案】D11、下列哪项不属于风湿头痛的临床表现A.头痛如裹B.肢体困重C.脉濡D.舌淡苔白腻E.头痛而胀【答案】E12、以下属于瘿病早期出现眼突者,证属肝火痰气凝结所选用的药是A.夏枯草B.菊花C.青葙子D.石决明E.丹参【答案】A B C D13、以下哪一项不是辨别风寒和风热两类感冒的主要依据A.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B.舌苔黄与白C.脉浮与不浮D.渴与不渴E.咽喉肿痛与否【答案】C14、遗精病位在肾,还与哪些脏器密切相关A.心B.肺C.脾D.肝E.膀胱【答案】A C D15、下列哪项不是惊悸与怔忡的鉴别要点A.致病多由内因或外因引起B.病性属实或属虚C.诱因常与惊恐.恼怒或劳累有关D.病位在肝或心E.全身情况较好或较差【答案】D16、中风.昏迷.痫证.厥病共同的主要症状为A.语言不利B.口眼歪斜C.突然仆倒D.四肢抽搐E.昏不知人【答案】E17、痴呆痰浊蒙窍应使用B.天麻钩藤饮C.苓桂术甘汤D.半夏白术天麻汤E.归脾汤【答案】A18、王某,男,65岁。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

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①气能生血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

由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

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

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②气能行血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心气的推动,B肺气的敷布,C肝气的疏泄。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

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A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B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③气能摄血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

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

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

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时必须用益气的方法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二)、血为气之母。

血是气的载体,并为其提供充分的营养。

气血津液精的相互关系

气血津液精的相互关系

02 03
调节生理功能
气血津液精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如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 和固摄等作用,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可以调节体温、滋润皮肤等。
维持内环境稳态
气血津液精的平衡与稳定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如 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可以调节体内的水液平衡,防止水湿泛滥或水火不济 等病理状态的出现。
气血与津液的关系
气血是津液的生成和输布的物 质基础,津液是气血的载体和 组成部分。
津液通过渗入血脉,成为血液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血液 的正常容量和质地具有重要作 用。
当人体气血充盈时,津液的生 成和输布也会相应增加,从而 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气血与精的关系
精是生命之源,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 的基本物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 进。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深入研究气血津液精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虽然我们已经对气血津液精之间的 相互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它们的相互作用机制仍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 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例如,气与血之间的转化机制、津液与血之间的互化过 程等都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 拓展应用领域:气血津液精的理论不仅在中医临床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 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例如,在运动医学、营养学、心理学等领域 都可以借鉴和应用气血津液精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和研究。
化生精
津液通过气化作用,可以化生为精, 以补充精的不足。
调节精的浓度
津液可以调节精的浓度,维持精在 体内的平衡。
精对津液的作用
促进津液生成
温化津液
精能够促进气的生成,从而推动津液 的生成。
精能够温化津液,促进津液的流动和 气化,维持津液的正常生理功能。
固摄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讲课文档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讲课文档
(血者,神气也)
1.面色红润
2.肌肉丰满壮实
3.肌肤毛发光滑 4.甚至活动正常
现在十页,总共四十二页。
五、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
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分泌物,如胃液、肠液、
涕、泪、唾等。
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

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渗注于
血脉,起滋润作用。
血为气之母
病理:大出血时,气随血脱
现在十二页,总共四十二页。
七、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对津液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临床应用:①津液不足时,滋阴+补气;②水液停滞时, 利水+行气③气虚津液流失时,补气+固津
津液对气
津能载气
病理:津液大量丢失时,气随津脱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现在十三页,总共四十二页。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之清气
A.元气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现在七页,总共四十二页。
A.元气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具有推动人体生 长发育和生殖,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 、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 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积聚于胸中。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 脉以行气血;资助元气;与人体的视 听言动等机能相关。
2.血瘀
概念:指血液运行迟缓,或流行不畅,甚则血液瘀结
停滞成积的病理状态。
现在二十九页,总共四十二页。
形成:
气滞、气虚
寒凝、痰阻
热结、外伤 产后
血液运行郁滞 不畅或瘀积
瘀血证
临床表现:(示瘀血病例) 疼痛(呈持续性、部位固定、得寒温不减) 肿块(持续存在,位置固定)
望诊(肌肤甲错,唇舌紫暗或见瘀点,瘀斑、 血缕。)

中医与诊断—3.4气血津液相互关系

中医与诊断—3.4气血津液相互关系

3.4气血津液关系同学们好,我们来学习气血津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气血津液的性状和功能各有特点:气是最活跃的物质,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的功能。

血液,是红色的液体,具有滋润和营养的作用。

津液是人体内正常的水液的总称,具有滋润和濡养的功能。

三者都是人体内最基本的物质,因为这三者在生成中,均离不开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以气血津液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关系。

因此,无论在生理上和病理上,气血津液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气血津液的关系,可概括成为气血同源,津气同源,以及津血同源。

首先我们来看看气和血之间的关系。

气属阳,血属阴,气和血之间存在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关系。

它具体表现为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以及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下面我们具体学习一下这些气血关系如何在实际中的运用。

首先我们来看气血的第一个关系:气能生血。

是指,血液的化生,需要气作为动力。

气能生血的理论,主要运用于血虚证的治疗。

血虚证,我们通常采取补血药物来进行治疗,比如:当归、枸杞子、桂圆等等,这都可以补血虚。

但是,如果针对血虚,只用补血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是不够的。

因为气能生血的理论告诉我们,在治疗血虚的时候,常常需要配合补气的药物。

比如:黄芪、党参,以及淮山等。

所以,针对于血虚进行治疗时,我们只有配上了补气的药物,才能使补血的效果达到最好。

下面我们来看看气血的第二个关系,气能行血。

是指血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血,如果不能够运行表现出来的血瘀证。

治疗当然用活血化瘀的方法。

然而这还不够。

针对于血瘀治疗,我们需要配合补气、行气的药物,增强活血化瘀的效果。

在治疗瘀血病时,我们会选择用,比如:田七、丹参等等活血药物。

不过,在活血化瘀的同时,还需要配合补气的药物,比如:西洋参等;或者是行气的药物,比如:枳壳等,补气行气,增强活血化瘀的疗效。

这一点,我们特别要强调一下就是,血瘀证常见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

精气血津液(2)_OK

精气血津液(2)_OK

三是与人的视、听、言、动等有关。
31
• 3、营 气
概念
生成
分布
生理功能 32
• (1)营气的概念:营气是行于脉中有丰富营养作用的气,又称“荣气”。 • (2)营气生成:营气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 • (3)营气的分布:营气布于血脉之中,作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
布散到全身各脏 腑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的功
以三焦为通道
能为人活体动生命活动的
在后天水谷之精的资助下 肾气充盛,天癸至
原动力
化为生殖之精
有度地排泄以繁衍
生命
肾气封藏
生殖之精的化生与施泄 肝气疏泄
密切相关
有度,与
脾气运化
6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 1.繁衍生命

2.濡养

3.化血

4.化气

5.化神
7
• 繁衍生命:
• (4)卫气的功能: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 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三是开合汗孔、调 节体温;四是影响睡眠。
35
• (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 1、生成 • 来源于先天之精、水谷之精和自然界的清气。 • 2、分布 • 脏腑之气和经络主气是全身之气的一部分,人体
之气分布到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即成为某一脏腑 或某一经络之气。 • 3、生理功能 • 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活力很强,其不断的运动是 推动和调控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动力,并使脏腑经 络的功能的发挥达到协调有序的状态。
推动、兴奋、升发 (宁静阳、气抑)制、肃降
人体功能活动协调平衡
(阴气)
21

2. 温煦与凉润作用
• (1)含义: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通过运动变化能够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血的功能 失调
面色不华或萎黄,肌肤干燥,肢 体或肢端麻木,运动不灵活。或
惊悸,失眠,多梦或烦躁,恍惚, 甚至昏迷等。
面色萎黄
第三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 在体液及其正常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涕、泪、唾等。
分类 质地 分 布
津 清稀 肌表、孔窍、血脉
(二)温煦作用 1、含义:气对机体的温暖、熏蒸作用,这种作 用是通过阳气而实现的。 2、作用:维持体温的恒定
维持肝脏经络的生理活动 维持血液、津液等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
四、气的生理功能
(三)防御作用
1、含义:气护卫肌肤,抗御邪气的作用。
2、作用: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邪正交争,驱邪外出 自我修复,恢复健康
气血津液学说是研究人体基本生命物质的生 成、输布及其生理功能的学说。
第一节 气
一、气的概念 二、气的生成、运动 三、 气的功能 四、 气的分类及其各自的功能
一、气的基本概念
哲学——构成世界的本源,运动着的客观存在——抽象

人体之气(人气)
医学 —————— 生命的最基本物质
气血津液系统之气
(一)气的含义: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二)人体之气的存在形式:
1、气聚而成形者——人的形体,如脏腑、肢体、官窍等。 2、弥漫而流动不息者——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
二、气的生成
(一)气的来源
先天精气 —— 父母之精气
后天精气
呼吸之清气 水谷之精气
人体之气
(二)气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五脏系 肺—自然界之清气 统综合
宗气
(2)分布:积于胸中 其上者—出于肺,循喉咙,走息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

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①气能生血
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

由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

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

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②气能行血
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 心气的推动,B肺气的敷布,C肝气的疏泄。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

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A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B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③气能摄血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

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

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

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时必须用益气的方法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二)、血为气之母。

血是气的载体,并为其提供充分的营养。

气是活力很强的物质,容易逸脱,所以要依附于血和津液才能在体内存在。

如果气失去依附,就会
浮散无根而出现气脱现象。

所以血虚气亦虚,血脱气亦脱,在治疗上多用益气固脱之法。

临床上常见到大出血时,气亦随之而丧失,称为“气随血脱”,说明血为气之母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在性质、形态和功能活动等方面有许多不同,而在生成、运行和输布等方面,则又有不少共同之处,它们均来源于水谷精微,都能运行全身。

(一)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依靠于气的运行,离不开肺、肝、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气化功能。

如果有关脏腑气化功能失司,就可导致津液的病变,①或为化源不足,②或为水液的停聚,③或气虚不能固摄而致津液流失过多。

(二)另一方面,如果津液的停聚,也会阻碍气的流通,影响有关脏腑的气机;津液大量耗损,也可使气随之而散脱。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血与津液①都是液体,②都以营养,③滋润为主要功能。

所以二者都属阴。

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中的一部分,如渗出脉外,也就成为津液。

由于津液和血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有津血同源之说。

在病理上
①,如果失血过多或突然大出血,血管外的津液可渗入到血管中,补充血液容量;同时由于血管外的津液大量渗入血管内,则会导致津液不足,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

②严重的伤津脱液,也会影响血液的化源,则可见血脉空虚、津枯血躁之象。

所以,在治疗上,①对于出血病人不宜使用发汗的方法,②对于多汗津亏的病人,不宜使用破血和放血的治疗方法。

《灵枢·五禁》说:“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出汗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

明确指出:在针灸临床上对形气不足,气血津液大伤者不可不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