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介绍

合集下载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习如何识别和分析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 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寻求第三方帮助
了解在必要时如何寻求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 的帮助,以妥善处理复杂的人际冲突。
05
压力应对与挫折承受能力 提升
压力来源及影响分析
学业压力
来自课程学习、考试、论文等方面的压力。
经济压力
由于经济困难或对未来就业的担忧而产生的 压力。
焦虑症
表现为过度担忧、紧 张、害怕,常常无法 控制自己的担忧情绪。
抑郁症
持续的情绪低落、失 去兴趣、疲劳、睡眠 障碍、食欲改变等。
强迫症
反复出现强迫性的思 维或行为,导致显著 的不适或困扰。
社交恐惧症
对社交场合感到强烈 的恐惧或焦虑,担心 被他人评价或嘲笑。
精神分裂症
出现幻觉、妄想等症 状,导致思维、情感、 行为等方面的障碍。
THANKS
感谢观看
有效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
了解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如面部表情、肢 体语言等,以增强沟通效果。
情绪管理
学会识别、理解和适当表达情绪,以促进更 有效的沟通。
尊重与包容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容纳差异、求 同存异的态度。
处理人际冲突策略
协商与妥协
掌握协商技巧和妥协策略,寻求双方都能接 受的解决方案。
分析冲突来源
情绪识别
01
03 02
情绪识别与表达技巧
01
情绪表达技巧
02
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03
使用“我”语句,避免指责和攻击。
04
注意非言语表达,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情绪调节策略及方法
认知重构
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看法和评价。
注意力转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与作用1、课程性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而开设的一门全院公共基础课。

是遵照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精神要求,也是为了适应大学生自我成长的迫切需要而开设的。

旨在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及时给予大学生积极的心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2、课程作用本课程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影响因素,获得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能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特点进行一定的分析;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并能将其与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紧密联系,能有效的自我调节。

同时,在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互动活动,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相关的基本知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学会评价个人心理健康状况。

(2)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健康观,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心理健康问题。

(3)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帮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适,更好地认识自己促进自我心理健康的发展。

(5)能处理一些常见的如:情绪、人际交往、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在紧密结合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同时针对以往课程偏重理论知识传授的模式下。

我们提出了"以知识应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人性发展为宗旨"的理念。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培养学生未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让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乐学、好学、善学、学出成效。

把心理健康的理念融入学习,融入生活。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2011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2011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编号:学时数:理论20学时,实训20学时学分数:2学分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讲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

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以及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二是帮助学生增进自我认知,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三是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如学习发展技能、人际沟通技能、情绪管理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的表现,能够初步的识别和诊断;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以及拥有自主求助意识。

教学重点: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其应对4.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教学难点:1.大学生异常心理的识别和诊断2.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第二部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讲授2学时,实训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与掌握自我意识的内涵、结构和特征,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以及常见的困扰;掌握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途径与方法,学会正确评价自我、积极接纳自我;能够有效调控、不断努力发展与完善自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2. 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有效沟通与合作。

4. 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保持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重要性。

2. 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巧。

3. 人际交往与合作:教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有效沟通与合作。

4. 情绪调节与压力应对:介绍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

5. 心理危机干预:介绍心理危机的基本概念和应对方法,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机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心理健康知识。

2. 实践训练: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参与互动式学习,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心理测评:利用心理测评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

4. 讲座与互动:邀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活动参与度等,占总成绩的30%。

2. 作业:完成心理健康相关作业,占总成绩的20%。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50%。

六、课程资源1. 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2.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网站、公众号等,供学生自主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3. 实践教学:组织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提供实践机会。

七、课程设置原则1. 科学性原则:课程内容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规律,准确无误地传达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自我,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掌握自我认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应学会自我评估,制定心理健康计划,通过积极思考、行为调整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与沟通、压力应对、心理危机应对、心理疾病预防与康复等。

三、教学要求与方法1.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反思。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2.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心理测验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应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与评估1.考核方式:考核应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来评定;期末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口试或操作等形式进行。

2.评估标准:评估标准应包括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度和积极性等方面。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有改善,是否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五、师资要求与资源条件1.师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背景,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同时,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下面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设置(一)课程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必要课程。

它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和应对方法,熟悉心理健康的标准和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应对和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其心理调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体验式教学和互动式学习。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成长。

二、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选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和影响因素,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大学生自我意识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自信。

3、大学生情绪管理讲解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大学生人际交往探讨人际交往的原则、技巧和常见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5、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分析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特点和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观念。

6、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32计划学分:2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用专业:本课程可作为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可作为社会相关心理学从业人员的参考课程。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促进学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切实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发展为主线,内容设置涵盖心理健康导论、适应心理、自我意识、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爱情与性心理、压力应对、情绪调节、网络应用、人格发展、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等专题,从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到大学生活的种种应对,再到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以及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内容设计上既完整清晰,又遵循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内在逻辑。

三、课程教学要求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一)学习方法建议1.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增强的团队交流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等等。

2.通过思考,加深自己的兴趣,巩固知识点。

3.进行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应用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潘俊勇主编,2021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又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生的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7060011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分:1.0总学时:18学时理论学时:18学时适用对象:本科所有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掌握现代社会人类健康新理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

理解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大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适、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求职与择业的心理准备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大学生活适应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促进青年大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和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努力推进大学生健康成才,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本课程旨在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所涉及的基本内容,懂得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和行为方式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材:1.马建青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出版社。

参考教材:1.胡凯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2.汪海燕主编:《走进阳光地带——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航》,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樊富珉著:《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

北京出版社,2002年;4.黄希庭,郑涌著:《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介绍(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介绍(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介绍(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介绍作为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转折期,面对各种学业和生活压力,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运而生。

1.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认识并面对各种压力和情绪,掌握一定的心理调控技能,增强自我调适的能力,防范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学习和生活质量,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健康的基础。

2.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1)心理健康概述:介绍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的重要性,什么是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2)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指导学生认识、理解、接受和应对各种压力,掌握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3)人际交往:探讨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了解人际冲突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4)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介绍学生如何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如何处理自我认同和自尊问题,如何建立良好的自我调控机制。

(5)其他:针对性强的课题,如恋爱与婚姻、性与情感、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心理健康与亲子关系、心理健康与环境保护等。

3.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1)课堂讲述: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理论和技巧,为学生提供知识基础。

(2)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分析和讨论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应对问题的能力。

(3)个案辅导和团体辅导:通过恰当的辅导方式,对学生个体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帮助其解决不适应的行为和情绪问题。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如心理测评、游戏、角色扮演、健身课程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4. 总结与传统的大学教育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不是学生的认知能力,而是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介绍一、课程简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涵盖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评估方法以及应对策略等内容,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评估方法;2.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3. 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4.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基本概念: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影响因素等基础知识;2. 自我认知:通过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价,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个性特征,培养自我认知能力;3. 情绪管理: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技巧等,提高情绪管理能力;4. 社交技巧: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沟通技巧、冲突解决技巧等,提高社交能力;5. 应对压力和挫折:学习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如自我调节、寻求帮助等,提高自我适应能力;6. 心理危机干预: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自我保护意识;7. 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介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基本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技能;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应对方法;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增强人际交往能力;4.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如心理游戏、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体验心理调节技能;5. 个案咨询: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和指导。

五、课程评价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课程信息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面向全院各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和团体动力学的有关原理,把抽象的心理知识和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情境中体验、领悟其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提高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的一种新型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教学设计上分8个专题展开,每一专题有突出的主题,通过案例、故事、图片、测试、访谈节目等进行,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让学生在探索心理学奥秘的同时掌握心理知识,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

四、课程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二)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三)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

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四)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自觉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与优化,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实现与环境、社会的积极适应。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须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有简单实用的团体辅导游戏用具,无其他设施要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3学期总学时:32(2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是一门结合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理论实践课程。

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和心理调适技能,促进个人成长,为以后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能够具有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自身个性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本课程在设计理念上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核心,以提升高素质艺术人才心理健康素质为目标,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为主线,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提升维护和增进自身心理健康能力,应对心理危机,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在设计思路上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课堂行为训练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典型案例、心理测试和课堂活动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切实提高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理论适度,内容洗练,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情理性、针对性、生动性、可读性和实践性并重视方法论指导,以实现本课程培养目标。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通过课程教学,使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念、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情绪,不断增强自信心、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养。

(二)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能正确面对生活中出现的自我意识、学习、人格、情绪、挫折、人际关系、恋爱、职业选择等心理问题,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能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够预防和缓解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升增强心理健康水平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介绍
学时:24 学分:1
执笔人:宋大力审定人: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面向全系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在泰安校区尚属首次。

本门课程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和环境,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保健意识;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受挫能力和适应能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2.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
1.基本内容
课程由八个专题组成:新的心理健康观;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健康的恋爱观;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大学生情绪健康;挫折、压力及应对;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2.教学方式方法
尝试适合本课程特点的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情景模拟+新概念作业+心理影片+心理测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通过课堂讲授传授基本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通过情景模拟实践心理调适的方法;通过“新概念作业”,鼓励学生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通过心理影片评析,艺术再现有关的心理学经典理论,并探索人的心理世界的奥妙。

同时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综合测评,使心理辅导建立在更科学客观的基础之上,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关注自我,
关注心理健康。

三:课程考试的方法
本课程考试采用随堂作业(课堂模拟练习)、新概念作业等形式测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识运用能力。

兽药用法及配伍禁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