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00001)
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怎么写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后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在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文献综述撰写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一、前言部分前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研究者和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其撰写的主要关键点:研究的目的、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等等有关信息,当然,并不是一一列举出所有关键点,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有所强调即可。
在撰写实践当中,这一部分内容经常被遗漏,为了强化这一部分撰写的要求,我们通过几个案例的分析,进一步理解与把握。
例一:《集体备课》文献综述的前言集体备课是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集体备课日益受到学校、教师、研究者的关注。
在应用这一教研模式过程中,很多问题凸现出来。
关于集体备课的讨论也日益激烈起来(以上提出了研究的需要)。
为了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们对国内现有的有关集体备课的文献进行了阅读、筛选、分析、归纳,试图从集体备课的概念、集体备课的操作模式、集体备课的争议、集体备课的研究动向等方面将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综述如下……(提出了综述的范围)这个文献前言部分主要概括了“研究意义、综述范围”。
例二:《转化学习困难学生对策研究》文献综述的前言《转化学习困难学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都开展了比较充分、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形成原因、“矫治”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详尽的论述……这篇文献综述的前言虽然简短,但扼要说明了研究现状及焦点问题。
例三:《区域学校发展性督导服务机制研究》文献研究综述的前言内容在以往发展性督导工作中,督导为学校发扬成绩、改进不足、解决困难、提高办学水平作出了不少有益学校发展的服务工作,得到了基层学校的好评。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
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文献综述有两种,一种是“大综述”,就一个领域的文献的总结,经常会发在专门发Review的杂志上,或者是在Handbook里。
写这种综述文章的人有许多是权威人物,但也有一些是助教授级别的人写的,但作者一般都是在这个题目上做了相当贡献的人。
现在一般综述都是就作者擅长的一个方面写的,然后集在手册里。
另外一些研究生教材,写法很像综述。
另一种是“小综述”,就是论文第一部分Introduction部分的综述。
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核心功能是定义“Gap",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
文献检索综述论文范文(汇总4篇)
文献检索综述论文范文第1篇本科毕业论文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文献综述就是对特定的某一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而写成的一篇文章,它介于文献资料汇编和文献评述论文之间。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文献”性与一般的论文不同,文献综述以文献为文本和素材,而不是以现实中的数据和亲自调查得来的资料为素材。
它所归纳和分析的是文本中的观点和理论这样的事实,而不是外部客观世界的事实。
所以这要求围绕一定的选题范围(这一范围的选择决不是不重要的。
有些同学把文献综述的题目就定为“文献综述”,这就如同把论文的题目定为“论文”一样荒谬!),大量地搜集文献,包括各种类型,各种载体,以及各种历史时期的,经典以及非经典的文献。
(二)“综”合性文献综述要求具有全面、综合的特点,而不是要求“片面而深刻”。
它重视的是归纳的方法,而不是演绎的方法。
它主要关注的不是某一具体的法学观点,而是这一观点在学术谱系上的位置,即在学术研究历史过程中的逻辑地位。
当然,综述的过程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选取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高度浓缩式的阐述,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所有搜集到的文献中的观点,哪怕没有多大价值的观点。
文献首先贵“精”而不贵“多”,这主要就表现在对于文献中的观点的取舍上。
(三)阐“述”性文献综述重视对文献的叙述或描述,概括,但并不要求对文献的理论观点给以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进行论述。
文献综述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尤其不要排斥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学者的文献,根本不予搜集和归纳,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客观、中立的立场和角度,而不是先入为主,带着有色眼镜去搜集和概括文献资料,尽管绝对的客观是不可能达到的。
这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不是因为具有自己的创新的观点,而是具有自己的创新的系统化的,有条理的叙述方式。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和步骤首先,开篇引言,明确所欲探讨的文献的范围或领域。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很多领域,不可能一一详细阐述,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来进行探讨。
文献综述
如何做文献综述一、什么是文献综述1.文献综述的界定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信息资料后,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2.文献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
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
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
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二、为什么要开展文献综述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文献综述撰写的技巧与方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02:36:22
2
文献综述特点是“综”和“述”
“综”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
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
“述”则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 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客观的论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02:36:22
3
文献综述的分类
1、学科领域性文献综述 学科领域性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或者“文献 学习报告”更加相似,强调“综”而非“述”。 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整理使大家能够 对所关注学科领域的轮廓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因此, 介绍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归纳整理主要研究流派 和主要学术观点、理清热点研究方向是这个综述的 主要任务。 一般来说,学科领域性研究综述要求的文献搜索 和阅读量较大,内容也比较宽泛。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02:36:22
5
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能够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
重要专题的历史(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现 状(进展到何程度、有几个学术流派等)、最新 动态(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新趋势、新方法、新原 理等),并提供参考文献。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02:36:22
6
综述的形式特征 综述性文章的标题一般直接反映其综述类型, 如包含“综述”、“概述”、“述评”、“评 述”、“进展”、“动态”,或是“现状、趋 势和对策”、“分析与思考”等文字的标题, 该文献一般是综述性文章。
一般都包含以下部分具体格式: ① 综述题目:综述性文章的标题一般来说应紧扣主 题,高度地概括,突出重点,揭示主题内容,使人一看 标题就可了解综述的大致内容 ② 作者姓名、单位: ③ 摘要:文章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 有独立性和完整性 ④ 关键词:一般3~8个反映文章特征内容,通用性 比较强的词组,避免使用分析、特性等普通词组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通用7篇)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第1篇一、什么是文献综述1、文献综述的概念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
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
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2、文献综述的作用文献综述在于高度浓缩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散乱无序的同类文献之成果与存在问题或争论焦点,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使之达到了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程度。
3、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的意义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文献综述的选题与文献资料的搜集(一)选题原则1.结合所学知识选自己专长的或有基础的题目,否则难以写出水平较高的综述。
2.根据所占有文献资料的质和量选题。
3.选题一定要能反映出新的学科矛盾的焦点、新成果、新动向。
4.题目不宜过大、范围不宜过宽。
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二)文献资料的搜集1、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文献综述写法
正文
综述主体部分常见写作方法
搭架填空法、火车接龙法
列举法、阶段法、综合法
搭架填空法
所谓“搭架”,就是先提出论文综述所涉及的 各种问题,先将这些问题按学科理论的逻辑关 系排列,就像造房子一样按总体设计将房子各 部分搭起来。然后,将与各“房架”有关的问 题归并在一个标题下,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 分析写成小“综述”。最后,把这些小综述连 接起来。 这一写法的关键是各小“综述”(即小标题)的 确定和连接,它关系到一篇综述的质量优劣, 而抓住综述的专题的主线和内容主题间的逻辑 联系则是关键的关键。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步骤
综述写作步骤一般为:选题 → 收集材料 → 整
理材料→汇总成文。
1.选题
撰写文献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准备 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 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首先应明确目的。题 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个 方法、一个理论。
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材料后,就可以着手拟订 文献综述提纲,按这个提纲把材料分类整理、 归纳,并从中挑选出可靠的、有理论和实践意 义的内容,逐一述之。 在写作过程中,如发现材料不足,还需继续查 阅、收集,加以补充。
选题确定,并经初步构思后,拟写一个详细
的、适合操作的写作提纲。 提纲一般可根据逻辑关系将正文分几个部分 写。为条理清晰,拟写提纲时可以多分些小 标题。 正式写作时,根据具体资料与实际情况,可 不断修正、调整初定的框架。
4.培养文献信息研究能力
撰写综述文章需要查阅大量原始文献,并对其进 行整理和研究。目的有两个: 其一,学者可获得第一手情报信息,作为把握自己 所从事的专业研究状况的重要手段。 其二,通过综述撰写的过程训练,可快速提高文献 检索能力、快速阅读能力、分析整理能力、综合归 纳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利于发现问题、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文献综述的引言(范文)
文献综述的引言(范文)第一篇:文献综述的引言(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二.文献综述的正文包括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以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
三.文献综述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四.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格式排版说明:1.文献综述做成word格式文档打印(A4纸)2.标题四号字居中3.作者信息小五号居中4.摘要五号字行距为1.5倍5.关键词五号左对齐6.正文五号字分段落书字行距为1.5倍7.参考文献五号字左对齐行距为1.5倍8.注释五号字左对齐行距为1.5倍9.参考文献的序号以(1)、(2)……的形式进行标注10.注释的序号以右上标①、②……的形式,录入在参考文献中也以①、②……的形式进行序号标注。
第二篇:引言论未成年人教育失当问题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肖家乡第二中学原景富近年来,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滑坡、道德文化危机、心理失衡、违法犯罪突出。
据有关调查、统计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向低龄发展的趋势,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未成年人的犯罪,有呈智能、团伙性的趋势。
据统计,在犯罪案件当中,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占80%,其中30%属于性犯罪。
这么高的比例绝不是偶然,我认为这是长期以来教育失当的恶性积累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谓教育失当就是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机构、教育场所、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各种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导致其整体素质下降的诸多因素的总和。
这些因素作用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身上,必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因此这些毒素集中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
什么是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如何写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概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
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摘自《应用写作》杂志2004年12期,《怎样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
国内外大多数医学期刊都辟有综述栏目。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牛顿说过:如果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前人肩上的缘故。
对于创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欢迎参考~一、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或选题虽末最终确定,但至少已确定了比较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
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1、标题。
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若选题尚未最终确定,也可以以研究方向为名)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4、总结。
对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研究趋势及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
此部分应着重点明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已有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或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与尚存的研究空间(本课题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环节)。
5、参考文献。
要求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0种,并按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将作者名、文献名、文献出处、时间等信息全面标示出来。
二、格式要求:1、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2、打印格式:纸型—a4;单面打印;字号: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作者及单位名—宋体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行间距:1.5倍距离;字符距离:标准。
页码设置:居中。
3、排版格式:(示例)××××××××(选题)文献综述*班级作者指导老师××××××(正文)。
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_论文格式_
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文献综述可以帮助新研究者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所以撰写此章节时,要向读者交代论文不同于先前研究之所在。
它是一个新的有关此类研究主题方面的重要的学术研究。
但是研究生在撰写文献综述过程中易犯以下四种错误:1、大量罗列堆砌文章误认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显示对其他相关研究的了解程度,结果导致很多文献综述不是以所研究的问题为中心来展开,而变成了读书心得清单。
2、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利我国高等院校多以本校学生考本校研究生者居多,因而往往出现大量引用自己导师的研究成果而不注意其他同行的研究成果的现象,学生担心学位论文答辩通不过,所以难得见到学生批判导师已有研究的不足;遇到名校名师,学生更易放弃自己批判的权利。
由于大量引用他人的著作,每段话均以谁说起始,结果使自己的论文成为他人研究有效与否的验证报告,无法说服读者相信自己的论文有重要贡献。
3、回避和放弃研究冲突另辟蹊径对有较多学术争议研究主题,或发现现有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时,有些研究生的论文就回避矛盾,进行一个自认为是创新的研究。
其实将这些冲突全部放弃,就意味着放弃一大堆有价值的资料,并且这个所谓的创新,因为不跟任何现有的研究相关与比较,没有引用价值,会被后人所放弃。
遇到不协调或者互相矛盾的研究发现,尽管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但是不要避重就轻,甚至主动放弃。
其实这些不协调或者冲突是很有价值的,应多加利用。
将现有文献的冲突与矛盾加以整合是必要的,新研究比旧研究具有更好,更强的解释力,原因之一是新的研究会将过去的所得做一番整合与改善。
4、选择性地探讨文献有些研究生不是系统化鼗毓讼钟械难芯课南?找适合研究的问题或可预测的假设,却宣称某种研究缺乏文献,从而自认他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
如果有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则文献综述就变成了研究生主观愿望的反映,成了一种机会性的回顾。
因此一定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文献综述,以严谨的科学设计来寻找,评估以及整合科学研究的证据,确保文献综述完整不偏。
文献综述 (1)
《边城》文献综述
沈从文的《边城》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于此篇文章的看法和评论也各有不同。
杨昌国和晏杰雄在《复返初始的神话—<边城>水原型的整体解读》一文中,试图用文化批评的重要一支——神话原型批评,对《边城》的水原型做一个整体性的解读。
他们认为:由于沈从文对田园风光和素朴人情美的着力刻画,《边城》的确构筑了一个没有人间烟火味儿的的纯净世界。
在《边城》中,对自然景物描绘最出彩的地方莫过于“水色”了。
何玉嘉在《<边城>,隐喻和象征的哲学表征》一文中,提到:由于《边城》具有语言学、民俗学、文学、文化学、哲学的意义,“这一步”就是隐喻和象征。
这使得《边城》由此走向哲学的表征。
华北电力大学的何一鑫和陈慧良在《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边城>》一文中,有提到:沈从文自述其美学系统的最高范畴是生命、自然和力、其本体论最终落脚在追求真、善、美的最高统一。
他以认识认识生命、自然为始,以爱生命、爱自然达到最高潮圆满为终。
山东财经大学的苏科、闫宁在《<边城>小说中语言陌生化的审美辨析》一文中,分析《边城》在语言组合和意义表达层面的陌生化,研究《边城》中语言作用于视觉、声音和情感所造成的阅读的难度和时延性,以此探究沈从文“陌生化”写作所带来的语言魅力。
《边城》这部小说充满了自然美、人性美,然而它独特的文学美也在众家的评论浮现,让我想到古人那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如何写好文献综述(整理)
如何写好文献综述(整理)文献综述的界定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中关键的内容之一,也可以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专门的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
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问题的前沿(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它会不可避免的反映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及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其核心功能就是定义“Gap”,即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陷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等等。
因此,文献综述并不是强求非常全面细致,而应该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
文献综述的特定就是“综”和“述”。
“综”就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加精练和明确、更富有逻辑层次;“述”即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应该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作文献综述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如何确定选题既然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那么这“某一专题”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可以说选题是写作文献综述的首要前提。
那如何去选题呢?无论是何种情况,要想寻找一个比较合适自己的选题,必须阅读大量的文献,这样才能把握本领域的动态和方向。
我想,无论题目从何而来,都必须紧密追踪当前有关科学领域发展的动向。
当我们脑海中有一个大体的印象时,我们可以与导师或身边同学交流一下看是否可行。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清楚为什么我们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为什么我认为它是具有可写性的,它的学术焦点在哪里或者如果我解决了论题本身存在的问题,会有什么用处或者意义是什么?只有当我们弄清楚这些问题以后,我们才会在脑海中比较清晰的刻画出论题的轮廓。
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意义与作用 1.基于论文的角度 (1)梳理相关研究的“脉络”,清晰了解研究 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先“照着说”,后“接着说”,学术研究 是有历史继承性的,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以便在前人驻足的地方起步,以表明自己的研究 是有根基的,理性的与必要的,也是文献“综” 的部分。 (2)避免重复劳动,无病呻吟 只有详细占有资料,才能避免重做别人已经 做过的研究,浪费时间和精力,使科研工作止步 不前,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3.文献综述的展开 (1)分类式 按涉及的领域分;按研究方法分;按不同的视角分类 等,如通常按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进行分类。如《中国 上市公司并购动因与长期绩效的实证研究》,分短期绩 效与短期绩效展开。 (2)按历史发展阶段 起始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突破性阶段等,如《矿产资 源矿区善后处理活动会计问题的最新进展》一文(会计 研究,2007年第7期),将矿区善后处理成本会计处理 的变迁按时间顺序分为1970年以前的忽视阶段,1970 年的态度转变阶段,1980年代相关规则的制定以及 1990年代“将未来拆迁和恢复成本确认为负债”观念的 增强四个阶段来展开。
2.基于作者的角度 (1)作者有能力查找、总结、整理与课题有 关的资料,并且把这种总结应用到了自己的研究 之中; (2)作者对前人的成果进行了消化及吸收, 并对其进行了反思,并从中发现了不足,因此其 论文对相关专题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不是对前人 的重复。
二、文献综述时常易犯的“毛病” 1.范围界定不清,与文章关联性较差 范围太过宽泛,不是针对与文章有直接联系的内容 进行,如“家族型企业代理问题”,其从代理问题开始 (谁提出,经历了几个阶段)谈起,而不是从民营企业 的代理问题谈起。 概念界定 指标衡量 2.叙而不综 将各种文献资料简单地罗列、堆砌在一起,属于 “流水账”式的叙述,但对文献缺乏整理,没有找出各 种文献之间的内在关联,如现在的研究与以前研究之间 的关联性,未来研究与现在研究之间的关联性。
文献综述
摘要:从文献综述的概念、特点、作用、结构、写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了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关键词:文献综述;写作;规范1 文献综述的概念文献综述简称综述,与动物实验等科研论文不同。
科研论文是作者亲自对某一具体课题进行研究后所做的总结。
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内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技术的研究成果、发展水平以及科技动态等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选择、提炼,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实用文体。
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
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
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一篇综述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大得多。
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
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
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较好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2 文献综述的特点及作用2.1 文献综述的特点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向比较。
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更有逻辑性,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②评述性:是指专门、全面、深入、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
文献综述的优秀范文(热门9篇)
文献综述的优秀范文第1篇综述型论文的初稿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
对综述的修改与完善重点在于查看文献综述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囊括了选题领域的主要观点,是否包括了梳理、总结和展望等内容;文献综述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前后不衔接、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文献综述的语言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含糊、笼统和非学术化等言语问题。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p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p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p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p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p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p(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p(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文献综述的特点_论文格式_
文献综述的特点文献综述的内容特征前已述及,文献综述是一种高级情报研究产品,它是对原始文献的再创造。
其内容特点如下:内容的综合:这是文献综述最基本的特点,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文献综述首先表现出对大量文献的综合描述。
各种类型的综述,其基础都是综合叙述。
"必须将每一篇需综述的原始文献置于上下文里,并用某一方面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
另一方面,它综述广泛时空范围内的发展和情况,既有纵向描述,又有横向覆盖。
语言的概括:文献综述对原始文献中的各类理论、观点、方法的叙述不是简单地照抄或摘录,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将其概括出来。
因此文献综述不同于文摘,不是将原文献的中心内容摘录出来;也不同于节录,不必完全按照原文节选下来。
而是将文献中有用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用最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的描述,提炼出数据,同时舍弃原始文献中的论证、计算、推导过程等细节。
信息的浓缩: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定时期内一批文献的内容,浓缩大量信息。
一篇综述可以反映几十至上百篇的原始文献,信息密度大。
关于一篇综述需要有多少参考文献,国内外的学者们都做过不少研究,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评价综述文献的压缩程度可用综述文献正文每页所引用的参考书目平均数或者是被综述的原始文献页数与综述文献页数之比来考察。
各学科综述的浓缩度是不同的,要以是否集中足够的原始文献,以全面反映综述主题为依据来确定。
评述的客观::综述性文献的客观性有两方面,一方面叙述和列举各种理论、观点、方法、技术及数据要客观,必须如实地反映原文献的内容,不得随意歪曲,或是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同时还要避免因理解不同而出现的误解;另一方面,在分析、比较、评论各种理论、观点、方法时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应基于客观进行分析、评价,不能出于个人的喜好、倾向进行评论,更不能出于个人的感情有意偏袒或攻击。
另外,在做出预测时,要以事实、数据为依据,以科学的推导方法为手段,力求客观,而不是凭空想象,出于主观愿望盲目提出。
文献综综述的例子
FDI与环境规制一、背景与意义(一)背景在中国20余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做出了重要贡献,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伴随中国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从如何增加国民收入逐步转向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思考和探索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内涵。
外国直接投资(FD I)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关于外国直接投资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FDI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采用新技术的动机和机遇,促使他们实现清洁或绿色生产,进而提高全球环境质量和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由于环境管制并不是影响外商投资和企业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环境保护的要求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跨国投资也将更进一步地提高世界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使得生产活动和污染治理活动都具有规模效益递增的特征。
因此,环境保护与FDI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利互惠关系,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有利于全球整体环境质量的提高。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FDI会刺激经济增长,从而导致更多的工业污染和环境退化。
在此背景下,作为一种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一环境规制被提上日程。
但是,环境管制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如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污染型产业或企业向环境标准较低的欠发达地区转移,使之成为“污染者的天堂”(Pollution Heaven)。
因此对FDI对东道国(或地区)的影响的资源环境效应及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外国直接投资大量进入中国是否会使其成为“污染者天堂” ?环境规制如何发挥作用值得研究?(二)意义1、理论意义(1)对于中国来说,大量外资进入是否必然会带来环境的污染。
目前学术界也就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上进行了很激烈的讨论。
但是,可能很多学者忽略了一点,即在环境污染之后怎么办?为了回答该问题,本文尝试从环境规制这个角度来进行分析阐述,认为它是一种协调外国直接投资和工业污染关系的有效手段,但同时,环境规制对外资的引入也有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飞机文献综述08营销(1) Xc08530114 周育挺一、前言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婚纱摄影是从1992年开始出现在大陆,94年开始就出现了大量的婚纱摄影店,婚纱摄影行业发展迅速,至2007年,才短短的10几年时间,已经由一件奢侈品成为结婚的必需品,类似早期办结婚的三大件,一些婚纱摄影品牌名称也非常有艺术感、时尚、气势,如“雅尚婚纱摄影工作室”“微微新娘” 等。
婚纱摄影也随着摄影器材的不断发展,经过了几轮的更新换代,从最早的普通胶片,到120胶片机、到现在千万像素的高端数码相机,相册,相框也随着新花样的出现,逐渐丰富了结婚礼堂、新房里的结婚纪念品。
20世纪后,又出现了电子相册,通过视频软件的编辑,把二维的相片放入已经设计好的模板,生成可在VCD、DVD播放的光盘。
而近两年,有一家数码设备公司又推出了数码相框,又再此丰富了婚纱摄影的内容。
婚纱摄影在风格上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最早生硬的记录,再到时尚唯美、再到贴近生活的写实、个性的情节故事拍摄、场景拍摄、画意风格、等等,厦门倾国倾城婚纱摄影有限公司2007年又推出了漫画婚纱摄影。
根据情节拍好相片再进行漫画创作又为婚摄摄影行业推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进入21世纪,婚纱摄影的竞争主要由产品竞争和价格竞争逐渐转为企业品牌战略的竞争,如何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创造属于企业自身的品牌特色,成为婚纱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本项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品牌竞争力的分析,品牌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分析,总结出这些因素对提升婚纱企业品牌的竞争力的影响。
二、本土婚纱摄影品牌竞争力提升的研究一.品牌竞争力的内涵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有不可替代的差异化能力,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不易甚至是无法模仿的;具有使企业能够持续赢利的能力,更具有获取超额利润的品牌溢价能力;强势品牌竞争力强,有更高的认知品质,企业的品牌产品可比竞争者卖更高的价格,攫取超额利润,这就是品牌的溢价功能。
强势品牌具有高知晓和忠诚度,统领企业其它所有竞争能力,是处在核心地位上的能力。
是企业长期积淀下来的能力,深深地扎根于企业之中。
有持续性和非偶然性的特点;具有延展力,使企业得以扩展。
有构建竞争壁垒的能力。
自20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有关竞争力的概念和理论引入中国,很快为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重视并接受。
一时间,"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成为了非常热门的话题。
世人公认的对竞争力战略系统研究的权威当属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教授。
迈克尔•波特以创造性的思维提出了一系列竞争分析的综合方法和技巧,为理解竞争行为和指导竞争行动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
但其理论局限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培育上:波特主要强调成本和差异两方面因素,但这两个因素是属于企业的直接竞争力,事实上企业的竞争力还存在着间接竞争力,如管理、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
品牌竞争力属于竞争力的范畴,所以研究品牌竞争力可以从分析竞争力着手。
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主席、摩托罗拉公司董事长兼总裁George M.C. Fish 认为:竞争力是企业较其竞争对手更有能力去创造、获取、应用知识——广义地说是技术。
该定义认为企业对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力是取得竞争力的根基所在。
与该观点类似的有美国哈佛大学的Scott. B. R 及Lodge.C 的看法:竞争力是指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的公平竞争中,使用人力和资金资源以使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两个定义重点突出竞争力的来源和决定要素。
世界经济论坛常务理事长葛瑞理教授认为,竞争力就是“企业和企业家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其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和非价格特性比竞争对手更具有市场吸引力”。
与此定义类似的有科特勒,认为“竞争力是比竞争者更有效率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他们认为企业的产品优势和市场认定优势反映出竞争力。
综上所述,竞争力是指某个竞争主体在与对手相抗争时,在竞争过程中其所表现出来的市场力量,它是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能力、素质综合作用,最终在市场竞争中所体现的力量。
其具有相对性(没有竞争主体之间的相互较量也就没有竞争力问题)、资源性(竞争主体运用资源取得优势)和动态性。
品牌竞争力拥有竞争力的一般属性,同时,还具有一下特征:1.品牌竞争力是指品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区别或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并支持自身持久发展的市场力量。
2.品牌竞争力是企业对其内部资源有效配置的结果。
品牌竞争力的产生是企业利用可控资源所体现出来的综合实力,这是培育品牌竞争力的基点。
3.品牌竞争力是现代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
品牌是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象征,已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
从市场作用的结果看,品牌竞争力就等同于企业竞争力。
4.品牌竞争力有赖于消费者心理感知。
品牌是企业、产品或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只有消费者心里能感知到的品牌或企业的优势,才能转化成品牌竞争力。
品牌竞争力是品牌针对顾客心智资源展开的争夺,而品牌竞争优势是品牌在顾客心智资源上所占的份额优势。
5.品牌竞争力源于其独特的品牌文化。
顾客享用某个品牌的产品或服务,更多是为了体验品牌背后的文化,体验品牌所提供的信誉承诺,以得到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归宿。
因此,品牌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整合自身可控资源,使其产品或服务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快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高企业获得超值利润的能力。
二.品牌竞争力的构成和测量品牌竞争力不是一个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种集合的能力。
它是产品、企业以及外部环境等创造出的不同能力的集成组合。
有学者将品牌竞争力划分为八大层次力:品牌核心力、品牌市场力、品牌忠诚力、品牌辐射力、品牌创新力、品牌生命力、品牌文化力和品牌领导力,从核心力向领导力依次延伸递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品牌竞争力存在动态性、过程性等特征,因此,简单的将其各分力进行层次递进划分在现实企业中是不可行的。
企业在对品牌竞争力进行研究时,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以及产品的特性等多方面因素对品牌竞争力进行研究。
因此,应当将品牌竞争力各分为划分为平级关系。
根据企业对品牌竞争力各组成力的影响程度,将受产品和企业自身所影响的力归纳为品牌竞争力的竞争内力,企业可以对其进行控制;而受外部环境如市场、消费者、行业政策等影响的力归纳为品牌竞争力的竞争外力,企业对其无法进行控制。
竞争内力和竞争外力可以进一步分解成若干分力,如下图1所示;其中:产品力,指产品自身包括质量、价格、服务、生命周期等所体现出的竞争能力;文化力,指品牌所属企业所体现的企业文化以及品牌自身文化所体现出的竞争能力;资本力,指品牌所属企业的人力、财力等资本为品牌所带来的竞争能力;创新力,指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的能力;传播力指,品牌利用广告、营销网络等迅速向市场渗入传播的能力;延伸力,指品牌横向、纵向延伸出新的产品或品牌的能力;市场力,指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市场获利及对抗价格竞争等所体现出的竞争能力;忠诚力,指消费者对品牌的喜爱程度以及能够长期重复购买品牌的倾向;支持力,指政府为了扶植优秀品牌所实施的倾斜政策为品牌带来的竞争力。
(一)品牌竞争力的内在要素分析模型品牌竞争力的内在要素是构成品牌竞争优势的基本动因,按照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品牌竞争力源于产业竞争性因素(即本行业中企业的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关系)和产业组织规模(通过产业集中度来反映品牌竞争力的强弱)。
我们认为,品牌竞争力是企业长期以来整合运用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结果,因此,它可以包括以下要素:1.品牌竞争力的资源性要素。
资源性要素是品牌竞争力得以形成的基础性资源和管理性资源,是品牌竞争力的基本保障,包括品牌形成与竞争所需的技术创新、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和品牌基础管理要素。
其中一个强势品牌是充分能够运用人力、物力、才力和通过技术创新,保证不断增长的顾客需求和不断创造品牌让渡价值,以保持品牌市场份额和获利能力;而品牌基础管理要素是保证品牌战略计划得以科学制定、适时落实、适当控制的组织制度和方法,也是品牌竞争力提升的前提条件。
2.品牌竞争力的附加性要素。
附加性要素是品牌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支持性要素,主要是游离于产品之外而又与产品息息相关的外在素质,包括商标、装璜、说明、广告、信誉等,以及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和品牌运作等品牌管理手段。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而核心要素和支持要素也对其产品获得超额利润度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3.品牌竞争力的核心性要素。
核心性要素是品牌竞争力的实体部分,是满足顾客基本利益需求和品牌生存发展的前提。
品牌的实质内容是产品,产品质量是品牌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因此品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主要体现为品牌所依附产品或服务的特点、性能和优势,如顾客所关心的产品特性、价格、质量、服务和交付等。
一般企业通过品牌质量管理,如品牌质量设计、品牌质量计划实施、品牌质量监控等手段来保证品牌质量性能。
4.品牌竞争力的本质性要素。
本质性要素是品牌竞争力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产品能够长期保持超额利润度的根本,主要体现为品牌文化、品牌战略方针以及企业创新和学习能力。
品牌内涵可以通过精神提炼,不仅使全体企业员工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而且可以吸引、引导顾客心理与行为,产生与品牌文化相一致的思想意志,形成一项强势品牌的精神支柱。
(二)品牌竞争力的市场表现分析模型世界上最著名的品牌评估公司,提出了 Intebrand 价值评估模型,认为品牌竞争力决定品牌价值,品牌竞争力大则其品牌价值就大。
因此用品牌价值模型来考虑品牌竞争力的因素。
我们认为,品牌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整合运用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外在表现,是品牌作为竞争主体,其顾客对品牌的质量、性能、消费满意程度的体现。
品牌竞争力的市场表现因素是内在因素在市场竞争中的外在外化(指标),如品牌的市场占有能力、品牌的超额利润获取能力和品牌的发展潜力等。
我们对一个品牌竞争力的评价也往往从这些定量的、外在的指标来直接反映。
品牌竞争力市场表现要素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市场占有率是本品牌产品销售量与本市场同类产品销售量之比,是衡量品牌在市场上所拥有的销售份额的尺度。
市场占有率说明品牌的市场地位强弱。
2. 开发费用销售率是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技术开发经费的比例。
企业开发经费是进行技术开发活动的必要条件,该指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能说明企业的开发能力。
3.新产品产值率是企业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结果的直观反映,是品牌新产品产值与全年产品总产值的比率。
新产品产值率越高,说明品牌开拓市场的能力越强。
4. 品牌知名度是顾客对品牌的知晓程度,是形成和发展品牌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