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大学语文纸质作业2答案
最新2018年中南大学大学语文(专科)考试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专科)考试试卷总共50题共100分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4. 王小波的作品不包括() (2分)二. 多选题(共20题,共40分)9. 唐寅的对联“题酒家”在审美上()(2分)三. 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判断题:1、电缆线路不容易受大气中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可妨碍交通和地面建设。
2、更换熔断器的熔体时,应带护目眼镜和绝缘手套,必要时还应使用绝缘夹钳。
3、电容器所安装环境应无易燃、易爆危险或强烈震动。
4、接地线应用多股软裸铜线,其截面应符合短路电流的要求,但不得小于16mm2。
5、装设接地线必须先接导体端,后接接地端,并应接触良好。
拆接地线的顺序与此相反。
6、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
7、电击的主要特征有:伤害人体内部。
8、线路上的重复接地宜采用集中埋设的接地体。
9、电火花是击穿放电现象,而大量的电火花汇集形成电弧。
10、在使用时应注意,组合开关每小时的转换次数一般不超过5~10次。
11、在爆炸危险场所,必须将所有设备的金属部分、金属管道以及建筑物结构部分接地(或接零),并连接成连续整体,以保证电流途径不中断。
12、当电容器喷油、爆炸着火时,不应立即断开电源,并用砂子或干式灭火器灭火。
13、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14、熔断器实际上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保护电器。
15、增湿是加速静电电荷的泄露,避免静电电荷积累到危险程度。
16、绝缘手套主要用于操作高压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等,以预防跨步电压。
17、发生电气火灾后,高压设备应先操作油断路器,而不应先拉隔离刀闸,防止引起弧光短路。
18、事故报告应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中南大学大学语文(专科)考试习题及答案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8.张爱玲的中短篇小说集为()〔2分〕
A.?传奇?
B.?流言?
C.?十八春?
D.?半生缘?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9.标志着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是()〔2分〕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20.郑夑又号()〔2分〕
7.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在艺术表现上()〔2分〕
☆考生答案:B,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8.散文的记叙顺序有()〔2分〕
☆考生答案:A,B,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9.唐寅的对联“题酒家〞在审美上〔〕〔2分〕
☆考生答案:A,B,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0.?车站?中的矛盾冲突有〔〕〔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5.?蝜蝂传?与?二丑艺术?都属于文。〔2分〕错误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6.?枯河?中写人“一下子化在地上,浑身上下都流出透明的液体〞,用的是魔幻的手法。〔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7.李煜?相见欢?的核心意象是落红。〔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7.崔护?题都城南庄?所抒发的物是人非之慨也可以从哪些诗歌中见到()〔2分〕
A.李清照?如梦令?
B.韦庄?台城?
C.刘希夷?代悲白头吟?
D.刘禹锡?乌衣巷?
☆考生答案:B,C,D
中南大学入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练习-大学语文-01总共20题共100分一. 单选(共8题,共40分)1. 由个别情况归纳出一般性原理的论证方法是()。
(5分)A.归纳论证B.演绎论证C.举例论证D.对比论证★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2. 所谓“后叙”是指()。
(5分)A.补写于文后的后记B.置于文前的序C.纯粹的议论性文字D.纯粹的记叙性文字★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的修辞手法是()。
(5分)A.比喻、夸张B.比拟、借代C.比喻、借代D.比拟、夸张★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4. “中原干戈古已闻”中用的修辞手法是()。
(5分)A.借代B.比喻C.拟人D.夸张★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5. 下列唐代诗人属于晚唐的是()。
(5分)A.李商隐B.李白C.王维D.杜甫★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6. 下列作品中属于元曲的是()。
(5分)A.《天净沙·秋思》。
B.《国殇》C.《行路难》D.《北方》★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7. 《白氏长庆集》的作者是()。
(5分)A.白居易B.韩愈C.柳宗元D.王维★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8. 下列诗人中属于古代田园诗派开创者的是()。
(5分)A.陶渊明B.李白C.王维D.曹操★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二. 判断(共10题,共20分)1. 判断句中成语使用是否全部正确。
“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 (2分)错误正确★标准答案:错误☆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2. 判断句中成语使用是否全部正确。
“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大学语文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部分习题答案【篇一】一、填空题1. 词性转换题:(1)形容词转名词:老人喜欢在公园里散步。
(喜欢散步的人)(2)动词转名词:他的写作水平比较高。
(高水平的写作)(3)名词转动词:他是学校篮球队的一员。
(成为学校篮球队的一员)(4)副词转形容词:他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形象逼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2. 名词与代词:她没告诉我这个消息。
(消息)这件事对他来说一点儿都不重要。
(这件事)3. 词语搭配:大胆创新、淘汰落后、迎接挑战、不断进步、提出建议、形成风气、争先恐后、盲目跟风4. 句子填空:(1)历史又一次证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精神是民族的“摇篮”。
(民族)(3)好的教育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教育)(4)这座小区因为环境优美而备受追捧。
(被)(5)孩子们纷纷为老师送上自己精心制作的礼物。
(送上)二、解答题1. 请简述《鹿鼎记》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所著的武侠小说,该小说出版于1969年。
该作以嘉庆朝盛衰为背景,通过描述韦小宝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并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进行讽刺和揭露。
2. “望断南飞雁,思君万里绵”是唐代杜甫的诗句,请解释其中的意思。
这句诗描绘了远离家乡的游子思念故乡的情景。
南飞的雁代表着离开家乡的人,游子对雁的眺望表明他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和故土。
而“思君万里绵”则表达出游子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
3. 请问一下,“气质”一词在不同上下文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不同上下文中,“气质”一词的意思可能有所变化。
一方面,它可以指一个人内在的精神特质、性格和个性,比如某人有一种文雅的气质。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指一个人外在的形象和风度,比如某人有一种高贵的气质。
【篇二】一、填空题1. 词性转换题:(1)形容词转名词:苹果很好吃。
(好吃的苹果)(2)动词转名词:她喝了一杯咖啡。
(喝咖啡的人)(3)名词转动词:他成了公司的总经理。
中南大学专科 大学语文在线考试题目和答案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0.散文是易写而难工的艺术。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6.被誉为“正式的作为正统小品文的美文”的是() (2分)
A.《苍蝇》
B.《雅舍》
C.《故乡的野草》
D.《济南的冬天》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散文
C.诗歌
D.戏剧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8.戏剧最突出的审美特性表现于() (2分)
A.人物
B.语言
C.冲突
D.情节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9.《二丑艺术》讽刺的性格类型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名字叫 (2分)
A.狗腿子
B.汉奸
C.衙役
D.帮闲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0.张岱生活的朝代是() (2分)
A.元末
B.晚明
C.鲜明的感官经验的书写
D.叙事时间的移位处理
☆考生答案:C,D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17.曹禺的代表作有() (2分)
A.茶馆
B.雷雨
C.日出
D.北京人
☆考生答案:B,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8.“语语转,笔笔转”指的是《孟尝君传》() (2分)
A.层次丰富
B.层次分明
C.行文之妙
D.转折跌宕
3.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是一篇传记。 (2分)
错误
正确
大学语文作业(二)参考答案

一、《诗经》是一部怎样的诗集?它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点?《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此书的主要艺术特点是: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2.重章叠句的结构造句方式;3.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二、李斯的《谏逐客书》是怎样用对比手法来论述道理的?1.昔与今的对比,以前的秦国皇帝与现在的秦皇对客卿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2.物与人的对比,秦王喜欢外国出产的东西却不喜欢外国的人的对比。
3.纳与逐的对比,秦王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的对比。
4.利与害的对比,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对秦国利与弊的对比。
5.己与仇的对比,秦王驱逐客卿对自己和仇人利害关系的对比。
6.损与益的对比,秦王驱逐客卿损伤国家的力量和不驱逐客卿对国家有益的对比。
7.强与亡的对比,接纳客卿可以使国家强大与驱逐客卿使国家灭亡的对比。
三、为什么说屈原的《湘夫人》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篇?屈原的《湘夫人》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取材、抒情、幻想、语言四个方面,具体如下:1.取材:浪漫主义作品主要写幻想的题材,现实生活当中不存在的题材。
诗中湘君、湘夫人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人,是幻想出来的人物,取材于神,体现了取材上的浪漫主义。
2.抒情:浪漫主义作品都有很强的抒情性,重视抒情,感情丰富。
本诗每段都在抒情,体现了浪漫主义抒情的特点。
3.幻想:浪漫主义作品一般都充满幻想,作者可上天入地,既能写人又能写神,充满幻想。
本诗第5段中最集中体现了幻想,幻想如何布置新房的华丽、以及神仙从九凝山上下来参加主人公的婚礼,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
4.语言:浪漫主义作品语言比较华丽,本诗用词也比较华丽,尤以体现在第五段里面描写布置新房用的器具、木料以及香草,本诗以六言为主,带有五言、七言,句式灵活多变。
句子皆有一个语气词“兮”字,体现了浪漫主义作品的特点。
一、《论语》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它的编者是谁?书中主要宣扬怎样的思想主张?答:《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出现的一部语录体散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论语》的编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Ⅱ)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晰,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划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许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其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菁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吸收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奇妙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中南大学入学考试《大学语文02》模拟试卷及答案

练习-大学语文-02总共20题共100分一. 单选(共8题,共40分)1. 对说明对象的特征、功能等进行解释的说明方法是()。
(5分)A.诠释法B.定义法C.引用法D.比喻法★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2. 为方括号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准确的一项是()。
[ ] 崖壁下有几处故地,故地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5分)A.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罗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B.一道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3.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5分)A.相形见绌喧宾夺主斑驳陆离B.不求深解墨守成规人才辈出C.各行其是脉脉含情淋漓尽致D.直截了当惹事生非一筹莫展★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4. 选出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
(5分)A.广义的散文,包括余文、随笔、通讯、报告文字、回忆录等……B.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C.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我是怎样思念你呀,银杏!★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5. 郭沫若《炉中煤》一诗表达的中心内容是()。
(5分)A.眷恋祖国之情B.旧地重游之感受C.仕途失意之苦D.留学异乡之欣喜★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6. 下列词作者属于北宋的是()。
(5分)A.柳永B.陆游C.辛弃疾D.李煜★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考生得分:0 分评语:7. 下列诗歌里属于“新乐府诗”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学习中心:专业: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1.限制叙事答:如果叙述者知道的和人物一样多,人物不知道的,叙述者也无权叙说,这就是限制叙事,也就是所谓的叙述者等于人物。
2.意象答: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抒情单位,简言之就是寄寓了作者情感的物象,也可以说是借助客观物象表达出来的主观情感。
3.干校六记答:“干校”是“干部学校”的简称,是“文革”时期根据毛泽东《五七指示》精神举办的农场,是集中容纳党政机关干部、科研文教部门的知识分子并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的地方。
《干校六记》就是表现的在政治非常时期知识分子的遭遇与心灵异化,总共六记:“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
4.三一律答:即戏剧动作的一致(剧本只表现一个单一的故事)、时间的一致(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的一致(故事发生在一个地点)。
这当然是过于僵化的理论,但其目的正在于造成高度“微缩”的场景,从而凸显戏剧的冲突之美。
二、简答题: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三者之间有何关系?答:议论文有三个基本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三个要素不可或缺,对于他们有一定的要求。
论点即论文的主张和观点。
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是议论文的灵魂,所以文章成败的关键首先在于确立的论点是否正确、明确、集中、深刻、新颖等。
论据是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和依据。
论据是论点存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论文的成败。
因而论据应该紧密围绕论点,精确、典型、新颖、充实,这样才富有说服力,才能支持论点立起来。
论证是借助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联结论点与论证,使之具有某种逻辑联系,从而保证议论文的说服力。
2.崔护《题都城南庄》建立了一种怎样的抒情模式?答: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思想感情。
《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
这首诗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
开头两句追忆去年今日的情景,先点出时间和地点,接着描写佳人,以“桃花”的红艳烘托“人面”之美;结尾两句写今年今日此时,与去年今天有同有异,有续有断,桃花依旧,人面不见。
两个场景的映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
此诗脍炙人口,尤其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句流传甚广。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3.周作人的《苍蝇》是怎样表现“闲话体”风格的?答:周作人在《苍蝇》一文中,曾对日本的俳句诗人小林一茶的诗歌十分推崇,因为他能“以一切生物为弟兄朋友,苍蝇当然也是其一”。
并且特意举了几首咏苍蝇诗为例。
由此可见,他对于自然界的任何生物都是“疼爱有加”,把它们放在与人类平等的地位去抒写。
对待读者,周作人也能保持自己与读者之间人格与心理的平等,形成了其散文委婉、平和、温润的特色。
4.举例说明莫言在《枯河》中用到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答:小说基本在主人公小虎的感觉世界中展开,一开篇,作者就让读者移位于小虎“漂浮”、“漂动”的身体,而“漂浮”、“漂动”正是奄奄一息、身心俱残的小虎感官经验的呈现,也拉开了这个深受摧残的孩子亦真亦幻的经验世界的序幕。
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瞬间的非常态的感觉,创造出具有陌生化效果的审美意象,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小虎蹲在河堤上时,“心像只水耗子一样在身体内哧溜哧溜地跑着,有时在喉咙里,有时在肚子里,有时又跑到四肢上去,体内仿佛有四通八达的鼠洞,像耗子一样的心脏,可以随便又轻松的滑动。
”作者用具象化的手法,将小虎无形的痛苦感受写得有形可感,并且夸张放大了。
又如写到小虎回忆村里小媳妇死时,村支书“一下子化在地上,浑身上下都流出透明的液体”。
这种魔幻的感觉,表现了村支书的夸张情绪与异常状态,暗示他对小媳妇的不轨行为。
同时,作者善于利用通感手法,将感觉转移,引起不同感觉之间的交叉体验,强化了对感觉的审美把握。
作者或将听觉转换成触觉,例如小珍在树底下的叫声“像火苗子一样毁着他的屁股”,或将视觉转换为触觉,如小虎在树上看到“狗毛上泛起的温暖渐渐远去”,或将视觉转换为听觉,如小虎爬在树上,“脑后有两根头发很响地直立起来”等等。
此外,莫言还通过颜色的变异,来呈现感官经验。
除了带有莫言风格的红色,如“一轮巨大的水淋淋的鲜红月亮”,还有“蓝色的血”,“绿色的眼泪”等,构筑了变异的感觉世界。
通过鲜明的感官经验的书写,人物的忍耐、挣扎、悲愤、夭折的情感与命运获得生动地勾画。
三、分析题1. 寂寞是一种清福。
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
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
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
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
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
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
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
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
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
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
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
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
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
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
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梁实秋《寂寞》)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说的“寂寞”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寂寞”有何不同?分析这段文字的行文线索与叙述层次。
答:这段文字中的‚寂寞‛指的是不为外物所困扰,保持自我和内心宁静的一种心境。
作者对这种心境是持肯定态度的。
这与我们寻常所说的‚寂寞‛不同。
寻常的寂寞指的是因孤单或环境的单调而引起的内心孤独、心绪低落。
主要是从情感的层面进行描述。
而作者的‚寂寞‛是上升到内心与人生态度的层面。
从感情色彩来说,寻常所说的寂寞是低沉的,通常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是略显消极的,而作者的‚寂寞‛是积极的,以享受寂寞为福。
行文线索主要是寂寞的涵义。
作者对寂寞的涵义逐层阐释。
首先说寂寞是一种清福,即从日常感受的角度来描述寂寞的状态;然后通过在礼拜堂的经历来说明寂寞时的内心感受。
最后通过一些反例来说明寂寞是一种难得长久享受的清福,实际上点出了寂寞的深层涵义:不为外物所困扰、保持自我和内心宁静的一种心境。
2. 唐代的韩愈,强调不要埋没人才,在其《杂说》之中谈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提醒人们,有了识才之士才会涌现出无数的人才。
宋代黄庭坚在《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诗中感叹:“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确实,人才如果遇不上“伯乐”,就会被埋没。
要发现人才,贵在识才。
关于这一点,古人的认识也颇有见地。
三国的诸葛亮在其《便宜十六策·阴察》中论述:“洗不比江河,要之却垢;马不比骐骥,要之疾足。
”就是说,洗涤不一定非要去大江大河,重要的是能够除掉污垢,马不一定非要骐骥,重要的是能够跑得快。
而汉代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指出,挑选马匹,往往因为是瘦马就不予理睬,结果漏掉了良马;选拔人才,往往因为是贫士就看不起,结果失掉了贤人,“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
识别贤才,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辨明。
汉代徐干在《中论·修本》篇说:“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
”三国曹植《矫志诗》道:“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两段之间的层次关系如何?答:中心论点是贵在识才。
主要用到举例论证的方法。
两段之间的关系是层递关系,第一段的观点句是‚提醒人们,有了识才之士才会涌现出无数的人才。
‛指出要有识才之士,否则人才会被埋没。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贵在识才‛,通过大量的事例,阐明了这个层次的分论点: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辨明而识才的方法,是对上一段的深化,也是进一步对中心论点的论证。
四、作文什么是真正的美食?根据你的感受与理解,写一篇说理表意的散文。
题为《美食的必备条件》,不少于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