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学

合集下载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文化现象的分布和空间组合:研究各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地区的分
布情况,以及它们在地理空间上的组合特征。

这包括不同文化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文化景观:研究文化景观的形成、演变和文化意义。

文化景观是
地表文化现象的集合,反映了人类文化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3.文化的起源和传播:研究文化的起源和传播过程,以及不同地区
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

这包括对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以及对文化传播媒介的分析。

4.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文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
系,以及人类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并与之互动。

这包括对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利用和改造的研究,以及对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的研究。

5.环境的文化评价:研究环境问题中的文化因素,以及环境对人类
文化和地方发展的影响。

这包括对环境问题的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分析,以及对环境政策和规划的文化因素的评估。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近9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学科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对新旧文化地理学的教科书、经典著作、代表性文章的初步归纳,梳理出了有关文化地理学的4个方面内容:第一,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为“文化区”和“地方”;第二,围绕核心概念,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框架可分为两部分:文化区和地方的形成机制研究以及文化区和地方的尺度间转换研究;第三,针对形成机制和尺度转换的研究,文化地理学分别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论;第四,文化地理学核心概念可以为其他人文地理学分支提供学术支撑。

区域是地理学的核心概念。

文化区则是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

文化区或地城文化历来是区域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920年代,文化地理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大学诞生。

自此地域文化成为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文化地理学之父索尔(Carl 0.Sauer)从景观入手。

分析文化区的特征和范围。

地域文化以文化区(cultural region)的概念形式列为文化地理学研究的5大主题之一。

在传统文化地理学中,文化区被划分为形式文化区(formal region)、机能文化区(functional region)和乡土文化区(vernacular region)。

这些文化区已明显不同于区域地理中的“地域”。

例如汉语区为形式文化区,它覆盖了很多传统的地域文化区;再如岭南文化区或美国迪克西(Dixie)文化区作为乡土文化区。

比人类学研究的乡土文化单元耍大得多。

近年来。

中国文化
地理学者也开展了对文化区的研究。

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解析

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解析

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解析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文化形成、演变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关注如何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化,以及人类文化如何反过来影响地理环境。

文化地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地理学家们开始探索人类文化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变化。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文化景观、文化区域及其分布规律、文化特征在地理空间中的变化等。

在研究方法上,文化地理学主要运用实地考察、统计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

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文化景观、文化区域和文化特征。

文化景观是指地球表面上人类活动所形成的地理面貌和空间结构。

它是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改造所产生的结果,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文化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是指未经人类活动改造的自然地貌、地表和生态系统,而人文景观则是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包括城市、乡村、农田、工业区等。

文化区域是指在地理空间中以文化特点为主要标志进行划分的区域。

文化区域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例如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经济活动等。

文化区域的划分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多样性,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文化特征是指一个地区或群体所特有的文化属性和特点。

文化特征包括语言、宗教、价值观念、习俗、艺术形式等,它们是人类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

文化特征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地理环境中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会影响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文化地理,可以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从而增进相互了解和交流。

同时,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人类文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之,文化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研究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化地理

文化地理

一、文化与文化地理学(一)文化与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文化(culture)或文明: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E.B.Tylor文化地理学:研究文化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组合,以及各种文化的差异、变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文化的结构和特征1、文化的层次大多数学者认为文化的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物质文化(有形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非物质文化无形的)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

–如人类衣、食、住、行所形成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交通文化等都属于物质文化。

不仅包括具体的器物,还包括这些器物生产、工艺及技术,甚至体现在器物中人们的精神、欲望、智慧、趣味等。

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感、审美情趣、民族性格、宗教情感……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

–精神文化包括范围很广,有人将其分为书面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和心理文化。

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也称社会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各种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庭制度等。

按照流行的人群,文化可分为:•雅文化:又称上层文化和精英文化,在知识分子和上层统治集团中流行,具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系统性、理论性,通过文字、书籍和正规的教育传播•俗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在百姓中流行,具有较强的感性色彩,贴近生活,一般没有系统的理论形态,民间集体创作,主要靠口头和行为传播。

2、文化的几个特征(1)、文化结构的多层次性(2)、文化主体的抽象性和敏感性(3)、文化内涵的区域多样性(4)、文化主要载体的可移动性和文化区界限的模糊性(三)、文化资源的价值观(1)文化资源价值的潜在性(2)文化资源价值的滞后性(3)文化资源价值的整体性第二节文化地理学基本理论 一、文化源地文化起源地:文化现象与文化事物最初产生的地点。

第三章 文化地理学——文化区

第三章 文化地理学——文化区

汉方言分区图
欧亚大陆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里海。 所有的这些地理界限都为大家所熟悉,而且都在 俄罗斯境内。 乌拉尔山是一个天然的界限,但是,俄罗斯民族, 突破了这条界限,在空间上拥有更为广大的疆域 和空间范围。 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在空间上拥有一种跨越自 然界限的能力。
中国文化的南北差异要目
南楼北陵

黄鹤楼
岳阳楼
南繁北齐——汉语方言区分布特征
汉方言区人口简表(2004年)
汉方言分区图
三 、 中 国 的 文 化 区
阅读书目:
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
C.恩伯《文化的变异》
思考题:
选取某一个中国文化区,分析 该文化区的区域文化特征及其 成因。
功能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是受政治、经济或社会职能的影响, 内部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文化空间分布范围。 职能文化区的文化特征在空间上是均匀的。 每个功能文化区都有一个中心。 一般来说,功能文化区具有明显的边界,但并非 每个功能文化区都有明显的边界。 职能文化区有时是相互重叠的。 功能文化区和形式文化区由于形成机制的不同在 某些情况下会相互重叠。
自二战以来,北美的人文地理学出现以文 化为其核心理论来统帅人文地理学的各分 支的现象 。 几乎在所有人文地理学的教材中都把文化 列为核心理论,放在重要的地位。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可包含人 文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影响到人文地理学 的各个要素和方面。但是人地关系理论往往过 于笼统。以文化为切入点,会对人与环境的人 地关系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人类的出现与其对环境的适应
1、生物适应 ——生物适应是指人类在发展中,
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在体质方面发生的 变化,而这种变化具有遗传特性。(例如直立行走、 脑容量增加等。)

现代城市中的文化地理学研究

现代城市中的文化地理学研究

现代城市中的文化地理学研究现代城市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城市文化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和更新。

事实上,城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这涉及到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文化地理学。

那么,什么是文化地理学?简言之,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门学科。

在现代城市中,文化地理学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文化地理学对现代城市的研究帮助我们认识并解决许多问题,例如社会差异,社会认同,城市规划,地理环境,动态变化,人文景观和美学价值。

以下是几个例子,通过这些案例展示文化地理学如何影响现代城市的发展。

长沙市的文化地理学研究长沙市是中国湖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着多元化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当地居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长沙市城市规划的发展一直是区域中心的重点。

近几年来,长沙市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变得非常活跃。

通过对地方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分析,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环境与文化活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例如,长沙市政府将步入工业时代的老厂区转变为当代艺术中心,旨在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人士前来创新。

这不仅帮助了当地居民,同时也促进了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加利福尼亚的文化地理学研究加利福尼亚作为美国的文化中心之一,其社会和文化背景非常多元化。

许多文化研究学者在该区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探讨异质性和多元化如何影响城市的发展。

加利福尼亚州的桥梁和公路系统也是该地区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

这些桥梁和公路是当地居民交通的主要方式,同时也影响到加利福尼亚州的社交活动和文化交流。

许多城市规划师关注于这些因素,以指导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

伦敦的文化地理学研究伦敦是世界上最受欢迎和多元化的文化中心之一,其历史和地理位置是该城市文化发展的特殊背景。

伦敦的地理位置在欧洲和世界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和旅游者。

伦敦的文化地理学研究集中在其居民社会和城市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领域,它探讨了文化在地理空间内的特征、传播和演变规律。

文化地理学涉及到人类活动、环境、景观、空间和地域等多方面内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就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学科意义进行探讨。

基本概念文化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了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它研究人类文化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表现形式,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传统、价值观念等。

文化地理学关注的焦点在于文化如何影响地理空间的塑造和利用,地理环境又如何影响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性和差异性。

研究方法在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中,学者们常采用田野调查、案例研究、比较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进行研究。

田野调查是文化地理学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表现形式和演变过程。

案例研究则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挖掘特定文化地理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结果。

比较分析则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角度理解不同文化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共性和差异性。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展示文化地理数据,在地图上展现不同文化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交互关系。

学科意义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文化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

其次,文化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促进文化交流与交融。

再次,文化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为城市规划、生态保护等提供决策支持。

最后,文化地理学对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

综上所述,文化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跨学科领域,为我们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方法支持。

文化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文化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文化地理期末复习提纲文化地理学复习提要第一章绪论1-1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作用一、文化地理学的定义二、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三、文化地理学的作用思考题一、文化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的科学。

是大学地理系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近年来被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素养课程。

文化地理学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学科。

它研究人们在空间和环境中如何组织自身,从而更好地利用和改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文化地理学将一切人文事象视为人类的文化创造。

1、关于文化(1)“文化”名称的来源“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

(2)“文化”的广、狭义1)广义的“文化”——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

2)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3)常用的文化概念1)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例如原始的巫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宫廷服饰以颜色和样式代表等级、古代的科举和现代的高考、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等等。

文化事象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以及对其它文化事象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称作文化事象的功能。

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

2)文化现象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现象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有些现象带有单一性,例如捕鱼的方法、网捕不同样式和大小的鱼网;观察舞蹈的场合、人数、动作、道具等等,现代城市交通拥挤、改革开放出现的民工潮等等。

每一个具体的状态,都是一种现象。

在诗歌题材问题上,律诗盛行于唐代,词盛行于宋代,曲盛行于元代……这些都是人们观察出的现象。

3)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即事物的人文性的一面,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例如,汉文化的食具用筷子,西方文明的食具用刀叉勺;同时,有关它们的传说故事以及它们命名的由来均属于它们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也就是它们的文化内涵。

文化地理一教学讲义

文化地理一教学讲义
规律。
03
历史性
文化地理学关注文化随时间的变化,研究文 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播、演变和影响。
05
02
特点
综合性、地域性、历史性和实践性。
04
地域性
文化地理学强调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 响和塑造作用,研究不同地域的文化 特色和发展差异。
06
实践性
文化地理学与实际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研究成 果可为区域发展、城市规划、旅游开发等提供 指导。
文化生态
总结词
文化生态是指某一地区或民族的文化 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
详细描述
文化生态关注的是人类文化与自然环 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适应,强调人类 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环 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03
文化地理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文化地理学基础
介绍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理论和方法,阐述文化现象与
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化区与文化景观
分析不同文化区的特点、形成过程 及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探讨文化 景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化扩散与文化整合
研究文化扩散和文化整合的过程、 机制及影响,探讨文化传播和文化 交融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
文化生态与地方认同
分析文化生态系统的构成、功能 及演化,探讨地方认同的形成、
在环境教育中的应用
生态文化教育
01
结合地域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开展生态文化教育,提高人
们的环保意识。
地域文化景观教育
02
利用文化地理信息,介绍地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增强
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文化遗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教育
03
阐明文化遗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

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一书

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一书

《文化地理学》是英国达勒姆大学地理学讲师迈克·克朗的学术专著,对文化地理学进行了准确和跨学科的研究。

书中主要从地理的角度研究文化,着重探讨文化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起作用的,并将文化视为实际生活情景中可定位的具体现象。

迈克·克朗在书中研究了大量的实例,并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地区体验、地区与全球的关系、文化和经济的关系等。

此外,他还从多个角度探索了文化与空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文化如何塑造日常空间。

他深入思考了国家、帝国、民族、商业、公司、商店、商品、文学、音乐、电影等在文化中所起的作用,并研究了消费文化和生产文化。

此外,迈克·克朗还对地方(地区)如何对其居民产生影响和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界定人的“地方性”进行了探索。

他从现实生活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现象中,通过从世界各地撷取的丰富实例,对当今社会的变化以及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选择与融合”这一发展趋势进行了焦点透视。

总的来说,《文化地理学》一书对文化地理学这一复杂且生机勃勃的学科领域进行了深入和跨学科的研究,对于对文化地理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文化地理学复习资料

文化地理学复习资料

文化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概念1 、“文化”在传统汉语系统中的界定“ 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以后,“文”与“化”合成一个整词“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2、“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易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古语“文化”:反映一种过程;现代“文化”:反映一种现象,如文化的发展3、“文化”在西方语境中的界定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 泰勒(E. B.Tylor1832-1917):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1871年,《原始文化》)4、当前对“文化”的理解传统上的中文“文化”注重指精神领域,但是也是可以包含物质领域的,而传统的西文culture特指精神领域。

现在的“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广义的理解):文化包括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伦理道德、法律精神、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物质与精神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及其表现。

综上所述: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生物属性等自然性。

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

第1章绪论生计文化: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文化特质,包括物质形态的,如服饰、民居、聚落、交通形式等,非物质形态的,如饮食习惯、生产技术水平等。

【物质文化是有实体的,可大可小。

物质形态的东西附着了一些文化符号,如艺术品】制度文化(社会文化):它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等。

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律、婚姻等制度,以及相关的组织机构。

制度是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的一些模式或准则,制度一旦形成就对个人或群体具有制约作用。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的集中体现,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

【】所有文化要素组成一个文化系统,文化系统各个层次的联系就是文化结构。

文化特征和文化结构是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2章物质文化地理物质文化:是文化要素或文化景观的物质方面,是人们创造的可见的、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内容。

物质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具有色彩和形态。

简述索尔提出的农业发源的基本条件。

101.农业发源地的自然环境一定能供给适当的粮食给狩猎者或食物采集者。

缺乏粮食的地区不能成为农业发源地,因为该地不能使人有播种、收获的经验来驯化作物。

2.农业起源地的地貌和气候应是富于变化的,植物和动物品种多且繁茂。

3.因为当时尚无能力控制洪水。

大河流域的盆地很少有可能是农业起源地。

4.林地可能是农业起源地。

因为早期的耕种者尚不能翻掘草地除去草根,可是却可用剥树皮、烧火等方法除掉树木,而在林中空地耕种。

5.原始耕种者一定具有某种利用植物的技术,如用植物纤维等。

这样他们就具备了农作物的耕种经验。

6.具有游牧性的狩猎者和食物采集者很少有可能开始作物的种植。

因为农作物需要经常的照顾、保护和管理。

目前已知的农作物发源地:玉米和番茄发源于中美洲;咖啡发源于非洲;香蕉和茶始于中亚;花生、菠萝始于南美洲;向日葵、高粱始于北美洲;大蒜、大豆始于中国;大麦、小麦和小米始于西南亚。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一门人文地理分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及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有关文化景观、文化的起源和传播、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文化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各地区人类社会的文化定型活动,人们对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影响,人类文化在改变生态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地区区域特性的文化继承性,也就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

除此之外,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例如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因此就发展了牧业,进而形成了游牧文化。

社会组织作为制度文化,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所以说,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文化地理学发展简史编辑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近9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学科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远在希里多德、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和斯特雷波(古希腊地理学家)时代的学者有重大关系。

被称为人文地理学之父的德国地理学家卡尔·李特尔(1822年),关心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李特尔以后的几十年,美国学者G .P.马什(1864年)研究了人类活动改变陆地的方式。

可是另一位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克·拉采尔(1891年)为人类文化的地理研究或给他创造的人类学一词提供了一个线索。

他在1866一1875年考察了美国和墨西哥,被美洲生活方式的各种文化类型(德国人、中国人、印度人和非洲人)的贡献所感动。

他阐述了由文化的结合所引起的地理模式的总的思路。

与拉采尔在德国发现了人类地理学的同时,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1899年)带动了法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

维达尔在他开辟的索帮被任命为主席,他提出了人类文化与他的地理特征。

他发展了作为继承人类集聚特征的生活方式的概念。

[1]1822年,李特尔便对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兴趣。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与区域文化差异的解读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与区域文化差异的解读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与区域文化差异的解读文化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通过对地理环境、人类行为和社会文化的综合分析,揭示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差异和多样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首先,文化地理学通过研究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解读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差异。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它们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产生着重要影响。

例如,位于高海拔地区的藏族人民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

他们信奉藏传佛教,崇尚自然和谐,注重保护环境。

而位于沿海地区的汉族人民则受到海洋资源的影响,形成了以渔业为主的经济活动和与海洋相关的文化习俗。

这些文化差异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人类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塑造作用。

其次,文化地理学通过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文化,揭示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差异。

人类行为和社会文化是地理环境与人类互动的产物,也是地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反馈。

不同地区的人们在面对相同的地理环境时,由于历史、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

例如,中国的南北差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农业发达,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精细和谐,崇尚文人雅士。

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农业相对困难,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实用和豪爽,崇尚武士精神。

这种文化差异在饮食、建筑、艺术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最后,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日益加深,但也面临着文化同质化的风险。

通过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是多样性的体现,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只有尊重和保护这种多样性,才能实现文化的共存与共荣。

总之,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与区域文化差异的解读是一门富有深度和广度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文化,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2024年文化地理学读后感范本

2024年文化地理学读后感范本

2024年文化地理学读后感范本《2024年文化地理学》这本书让我对地理学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也拓宽了我的视野。

在这本书中,作者结合了地理学和文化学的理论,探讨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以及人类文化如何塑造和改变地理环境。

首先,本书提供了对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通过对各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分析和对当地居民文化的研究,作者揭示了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例如,作者详细描述了沿海地区的渔民如何依赖于海洋资源生活,他们的文化中融入了丰富的海洋元素,包括渔民的信仰、节日和娱乐活动等。

在山区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也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他们发展出与山地特点相适应的耕作和居住方式。

其次,本书着重强调了人类文化如何塑造和改变地理环境。

通过对历史和现实案例的研究,作者展示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改造和利用。

例如,大城市的建立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成就之一,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堵车、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人类活动如何导致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崩溃,进而对人类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研究,我认识到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过程。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

通过对世界各地的案例进行比较,作者突出了不同地理环境和文化之间的差异。

例如,作者对寒冷地区和热带地区的居民文化进行了对比,指出了气候和地理环境对这些地区人类文化的影响。

与此同时,作者也展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强调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思考。

首先,我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地理环境不仅仅是生存和生活的场所,更是塑造和定义人类文化的重要因素。

其次,我认识到人类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双向的。

地理环境不仅限制了人类的活动和发展,同时也被人类的行为所改变。

最后,我深刻意识到地理学和文化学的交叉学科性质。

地理学的研究需要借助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而文化学的研究也需要考虑地理环境的影响。

文化与文化地理

文化与文化地理

文化与文化地理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体所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地理空间中呈现出多样性。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文化与地理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探索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一、文化地理的定义与意义文化地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将人文地理学和文化研究相结合,研究地理环境如何塑造和影响人类文化的产生、传播和演变。

文化地理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行为、社会制度、语言、宗教、艺术、建筑等各个方面。

通过研究文化地理,我们可以深度理解各个地区的文化特点,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

二、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1. 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对文化具有直接的影响。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的自然条件促进了当地居民的温和、和谐的生活方式;河流和海洋成为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交通情况和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程度。

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得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

例如,丝绸之路上的沿线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中东地区的文化受到周边地区的影响等。

3. 土地利用: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农业发展使得人类在特定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定居点,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工业化和城市化则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三、文化对地理的影响1. 地理命名:文化在地理命名中起到重要作用。

地名往往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等。

例如,江南一词就把中国南方的丰美地区命名为“江南”,表达了丰沛的水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2. 建筑与城市规划:文化对建筑和城市规划有深远的影响。

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等都与当地文化息息相关。

城市规划则受到社会、历史和文化要素的塑造,反映了当地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

3.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包括建筑群、历史遗址、传统村落等。

这些文化景观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地理景观的一部分,成为吸引游客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四、文化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文化地理的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文化地理学 研究方法

文化地理学 研究方法

文化地理学研究方法文化地理学研究方法引言:文化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研究文化地理学时,我们需要运用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来获取数据、分析资料以及解释研究结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化地理学研究方法,并探讨它们的应用。

一、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文化地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研究者可以直接感知和了解不同地区的人类文化现象。

田野调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日志记录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从而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二、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告和文件等,研究者可以了解到过去和现在的文化地理学研究成果。

文献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对研究主题进行深入的了解,找到相关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三、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文化地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者可以量化不同地区的文化现象,并进行比较和推理。

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模型建立等。

定量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和验证文化地理学中的一些普遍规律,以及文化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文化地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不同地区和文化群体进行比较,研究者可以发现文化差异和相似之处,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比较研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区域比较、文化比较和历史比较等。

通过比较研究,研究者可以发现文化地理学中的一些普遍规律,以及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五、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是文化地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地理数据与文化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研究者可以揭示文化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GIS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空间分析、时空模拟和数据可视化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化地理学中的复杂关系。

(完整版)文化地理学

(完整版)文化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文化特质:是文化地理研究的基本单位。

人文学者将其分为三类:技术文化、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文化,在中国也称之为生计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大众传媒:是传播中最重要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它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书刊等特定的形式,面向广大群众进行定时的、迅速的、不间断的信息传递。

其特点是影响的广泛性和传播的直接性。

文化生态学:指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分支学科。

它不仅研究文化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更重要的是研究文化发展的各种复杂变量间的关系,特别是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以及社会价值观等对人的影响。

文化区:是指有相似文化特质的地理区域,它是以不同地区盛行的文化特征的差异而划分的一种空间单位,即在同一区域内,某一种或多种文化要素(语言、宗教、习俗、艺术形式、道德观念、社会组织、经济特色等)以及反映这些文化特征的景观呈现一致性的特征。

伯克利(景观)学派:指出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

代表人物有施吕特尔和索尔。

施吕特尔认为地理学应着眼于可见景观的研究,探讨未经人类活动重大改变以前的景观转变成人类文化所创造的文化景观的整个过程。

索尔则探讨人类按照其自身标准把地表改变成文化景观的问题.刺激扩散:指一种文化事象在扩散过程中,接受者抛弃了文化的外在形式,而接受了文化的思想实质的扩散过程。

如动物的驯化。

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是指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替代旧的文化形态,表现为文化的变革、进步过程。

文化转型的实质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社会群体中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新旧转换过程。

文化源地:是文化圈生长的核心,在文化形成之初,文化源地就是文化圈的核心地区。

广义上文化源地通常指人类文化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祥地。

文化创新:指一种文化的变革,它源于社会群体内部所创造的观念。

创新的事物可以是一项物质技术的发明或改进,也可以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现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地理学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一、名词解释:文化特质:是文化地理研究的基本单位。

人文学者将其分为三类:技术文化、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文化,在中国也称之为生计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大众传媒:是传播中最重要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它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书刊等特定的形式,面向广大群众进行定时的、迅速的、不间断的信息传递。

其特点是影响的广泛性和传播的直接性。

文化生态学:指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分支学科。

它不仅研究文化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更重要的是研究文化发展的各种复杂变量间的关系,特别是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以及社会价值观等对人的影响。

文化区:是指有相似文化特质的地理区域,它是以不同地区盛行的文化特征的差异而划分的一种空间单位,即在同一区域内,某一种或多种文化要素(语言、宗教、习俗、艺术形式、道德观念、社会组织、经济特色等)以及反映这些文化特征的景观呈现一致性的特征。

伯克利(景观)学派:指出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

代表人物有施吕特尔和索尔。

施吕特尔认为地理学应着眼于可见景观的研究,探讨未经人类活动重大改变以前的景观转变成人类文化所创造的文化景观的整个过程。

索尔则探讨人类按照其自身标准把地表改变成文化景观的问题.刺激扩散:指一种文化事象在扩散过程中,接受者抛弃了文化的外在形式,而接受了文化的思想实质的扩散过程。

如动物的驯化。

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是指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替代旧的文化形态,表现为文化的变革、进步过程。

文化转型的实质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社会群体中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新旧转换过程。

文化源地:是文化圈生长的核心,在文化形成之初,文化源地就是文化圈的核心地区。

广义上文化源地通常指人类文化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祥地。

文化创新:指一种文化的变革,它源于社会群体内部所创造的观念。

创新的事物可以是一项物质技术的发明或改进,也可以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现象。

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的成果,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地表痕迹,是文化赋予一个地区的特性,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

赫克托扩散模型:美国当代社会学家赫克托认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发展是由于经济发达的核心地区的文化向该国家或地区扩散的结果。

其扩散理论主要有文化扩散理论和社会结构扩散理论两种,文化扩散理论强调文化因素在实现国家发展中的绝对重要性;社会结构扩散理论则试图通过说明社会结构变迁来解释国家发展。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一门人文地理分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及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有关文化景观、文化的起源和传播、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文化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文明冲突:是文明交流的极端化或异形方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交流主体以对立的、不友好的、甚或是带有敌对态度的方式来使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对抗,最终以文明落后的一方主体或多方主体失败而结束,其后重新构建新的交流关系的过程。

索尔:20 世纪美国地理学家,曾任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教授,创立美国人文地理学景观学派,主张通过实际观察地面来研究地理特征,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着有《景观的形态》等。

二、辨析:1.文化特质与文化综合体:文化特质是文化地理研究的基本单位。

人文学者将其分为三类:技术文化、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文化,在中国也称之为生计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文化综合体是以文化生产为基础、文化体验为特色、文化休闲与文化商业为重点、创意产业为延伸、会展商务相配合,以及行政办公、综合商业、其它服务业、总部基地、居住等互补的泛文化产业的整合。

2.空间与地方:空间是抽象的,是对物质存在的广延性的反映,具有普遍性,不仅仅从属于任何具体事物;地方则无论作为处所或是一定行政区域,都是具体的,可感知的。

空间是均质的,任何空间都是描述物质运动广延性的标尺,不同空间具有相同的本质特征;地方是异质的,任何地方都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因而不同地方各有特色,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差异。

空间不随时间变化,两者互不影响;地方是具体的,必然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3.物质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所谓物质文化景观,是指具有物质形态的人类创造物,如建筑形式、农田形式、聚落形式等。

聚落是物质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内容,聚落分布的地区差异多与自然环境相关,但又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

非物质文化景观:指不一定具有物质形态的人类创造物,如音乐、戏剧、法律制度等。

相对于物质文化景观的研究而言,非物质文化景观的研究较少。

不过这不是因为物质文化景观的研究更重要,而是因为非物质文化景观研究难度较大。

区分物质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关键在于物质文化景观是可视的,而非物质文化景观是不可视的,但可通过其他感觉感知。

4.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是一种或多种相互间有联系的文化特征所分布的地域范围。

在空间分布上,它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

形式文化区的划分具有主观性。

功能文化区是一种在非自然状态下形成的,受政治、经济或社会功能影响的文化特质所分布的空间区域。

它往往是按照行政或者某种只能划分出来的,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都可以算作一个功能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一般有一个中心,如首都、省会等,且功能文化区边界无过渡带,具有确切的界限。

功能文化区与形式文化区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重叠,如日本作为国家的政治功能文化区与作为语言的形式文化区就完全一致。

5.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是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与。

文化生产是指把人类自身的思想、意志和情感作为文化资源,生产文化产品、提供和创造的能力。

同时,在文化生产中,生产者将自身强烈的思想、意志、情感、愿望渗透于一定的,表现为一个物化的过程,具有明显的物质性。

6.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一门人文地理分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及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有关文化景观、文化的起源和传播、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文化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二者在研究内容上没有本质的区别。

二者有共同的研究方法:经验主义方法、实证主义方法、结构主义方法、人文主义方法。

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分析人文事象。

三、简答1.文化景观的特性:1)物质与非物质属性难分性。

多数情况下,非物质文化景观常常需要一定的物质形态来体现,而物质文化景观都体现着非物质文化的内涵。

2)空间尺度不一,但文化学价值相等。

3)同类景观异形与单一景观多义。

比如同类型城市景观表现出多种形态,另一方面一个城市景观可以反映出多方面的文化意义,比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哲学意义等。

4)多景观综合体现文化体的整体特性。

5)文化景观的时代性。

2.自然环境在文化形成中的作用:影响文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水文、地质、生物等方面。

3.文化传播的规律:1)“器”文化往往比“道”文化更容易传播。

生产和生活文化属于“器”文化,思维方式、信仰和价值观等高层次抽象文化属于“道”文化。

2)文化传播总体走势是高质文化替代低质文化。

文化底蕴越深,品味越高,反映社会生活越集中,把握时代脉搏越准确,其价值性就越大,传播概率就越高。

精耕细作代替刀耕火种。

3)文化总是在地区间进行的。

不同地区的文化都有独特和合理的成分,因此那些不受地域约束的文化就可以在地区间扩散,其结果是繁荣了各个地区的文化,促进了各个地区文化向优化方向的发展。

4)强国文化传播力强。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综合国力是文化发展与传播的强大后盾。

4.地名的主要性能:1)地名的社会性。

地名来源于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地名由人类创造。

地名服务于社会,人类社会也离不开地名。

2)地名的历史性。

没一个地名都有其生成的年代和发展演变的独特过程。

如北京的一些列称呼。

3)地名的文物性。

地名是历史遗存下来的有音形意的实物。

4)地名的地域性。

具有共同特点的地名往往集中在一个区域里。

如中原“赶集”多“集”字地名。

5)地名的稳定性。

地名一旦命名或启用后一般都延续很长时间。

6)地名的指位性。

每一个地名都有其专指的地域。

7)地名的可变性。

地名多因王朝更替等政治原因而发生改变。

8)地名的衍生性。

一个地名可以派生一系列相关地名的现象。

5.地名景观的种类:1)山水地名。

因山因水得名,如漠河、黄山等。

2)示位地名。

中国古代常以山南水北为阳等原则命名,如衡阳、江阴、山东、江西等。

3)寄意地名。

安宁、长乐、兴隆等。

4)特产地名。

如江苏盐城,陕北榆林等。

5)民族地理地名。

如壮族语支方言中以“那”字地名表示水田。

6)历史政区地理地名。

如广东历代建立的县43%名称被沿用下来。

7)反映历史事件地名。

如东营、八所等。

8)移民地名。

如文昌东郊、东坡、东门等。

6.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们最初所崇拜的是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对其影响较大的有山谷、河流、土地、巨石等,继而产生一些如山神、河神、海神的崇拜。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都与严酷的环境有关,严酷的环境往往让人产生幻想,寻求精神寄托,继而产生神祗。

宗教源地的地理特征及属性对宗教特质的形成有巨大的塑造作用。

印度炎热的气候造成了避世的佛教,中东狂暴的沙漠环境产生了有冲击力的伊斯兰教,欧洲多元的地貌条件、适宜的气候造就了基督教的宽容。

地理环境还影响宗教的传播、发展和分布的特征。

如道教以山区野地作为修真炼养之地,从道教传播的角度来看,诸多名山无形中成为其扩散的结点和中心地。

基督教鸦片战争后多从海港登陆大陆,因而基督教在我国特殊时期东南部分布多于西北部,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便利与否决定了基督教传播、分散的程度。

7.文化地理学的两个研究方向:纵向方向为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它是地理学的一个根本研究内容——人地关系研究。

主要研究人类对地表自然空间过程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

横向研究方向为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它是人文地理学独有的研究内容。

许多人类活动、人文事象的空间特点的形成、空间过程的演变与自然环境没有联系。

如文化特质之间、文化区之间的空间关系。

四、论述。

1.如何理解文化转型与生态承载的关系文化发展与生态承载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为文化系统为维持其稳定和平衡必须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