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细答案(128页)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细答案(128页)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课后习题详解1.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

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中的哪一种?答: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

著作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

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

著作有《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著作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2.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答: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员学习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吸收,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1)我国学习下岗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

对西方经济学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学习目标是不适用的。

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还不如去从事其它的活动。

“经济学”这一名词的英文来源是希腊文的名词“家庭管理”。

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致用”的性质。

(2)既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那么就必须注意到它涉及对西方“致用”的两个特点:其一,它宣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便巩固西方社会的共识或凝聚力,即增加西方学者所说的“社会无形资本”;其二,它总结西方市场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提供对策。

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西方,其原因即在于此;这就是说:它存在于西方的原因正是由于他对西方国家有用。

(3)在以上两个特点中,第一个特点显然对我国不但没有用处,反而会引起有害的作用。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答案第二章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应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应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应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应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Q d衡数量的影响.解答:(1)将需求函数d Q= 50-5P和供应函数s Q=-10+5P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有:50- 5P= -10+5P得: P e=6以均衡价格P e =6代入需求函数d Q=50-5p ,得:Q e=50-520⨯6=或者,以均衡价格Pe =6 代入供应函数s Q=-10+5P ,得:Qe=-10+5206=⨯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d Q =60-5p 和原供应函数s Q =-10+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60-5P=-10=5P得7=Pe以均衡价格 7=Pe 代入dQ =60-5p ,得Qe=60-5257=⨯或者,以均衡价格7=Pe 代入sQ =-10+5P, 得Qe=-10+5257=⨯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7=e P ,25=Qe (3) 将原需求函数d Q =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 供应函数Q s =-5+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50-5P=-5+5P 得 5.5=e P以均衡价格5.5=e P 代入d Q =50-5p ,得5.225.5550=⨯-=e Q或者,以均衡价格5.5=e P 代入s Q =-5+5P ,得5.225.555=⨯+-=e Q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5.5=e P ,5.22=Qe .如图1-3所示.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Pe-例,在图1-1中,均衡点E 就是一个表达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到达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应函数 s Q =-10+5P 和需求函数d Q =50-5p 表示,均衡点E 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6=e P 且当6=e P 时,有d Q =s Q =20=Qe ;同时,均衡数量 20=Qe ,切当20=Qe 时,有e s d P P P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的参数(50,-5)以及供应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6=e P ,20=Qe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素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1-2和(3)及其图1-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2,1i E 都得到了表达. 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所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1-2中,由均衡点 变动到均衡点 ,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 和 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应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类似的,利用(3)及其图1-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应增加,即表现为供应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总之,一般地有,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应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2. 假定表2—5是需求函数Qd=500-100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某商品的需求表〔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5 解:由以知条件M=100 Q2 可得Q=√M/100于是,有:进一步,可得:观察并分析以上计算过程即其结果,可以发现,当收入函数M=aQ2 (其中a>0为常数)时,则无论收入M为多少,相应的需求的点弹性恒等于1/2.6 解由以知条件可得:由此可见,一般地,对于幂指数需求函数Q(P)= MP-N而言,其需求的价格价格点弹性总等于幂指数的绝对值N.而对于线性需求函数Q(P)= MP-N而言,其需求的收入点弹性总是等于1.7 解: 另在该市场上被100个消费者购得的该商品总量为Q,相应的市场价格为P。

根据题意,该市场的1/3的商品被60个消费者购买,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都是3,于是,单个消费者i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Edi=-(d Qi/d P)即d Qi/d P =-3P/Q2 (i=1,2……60) (1)且(2)相类似的,再根据题意,该市场1/3的商品被另外40个消费者购买,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都是6,于是,单个消费者j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 Edj=-(d Q/d P)*(P/Q)=6即d Qj/d P=-6Q j/P(j=1,2……40)(3)且(4)此外,该市场上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QP dPdQ dPdQ QP dPQQ d QP dPdQ E j ji i j ji i d ⋅+-=⋅+-=⋅-=∑∑∑∑====)()(401601401601将(1)式、(3)式代入上式,得:QP Q PQ PQP PQ PQ E i j j i j j i i d ⋅-+--=⋅-+--=∑∑∑∑====]63[])6()3([601401401601再将(2)式、(4)式代入上式,得: 5)41()32633(=⋅---=⋅⋅-⋅--=QPP Q Q P Q P Q P E d 所以,按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5。

高鸿业版微观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鸿业版微观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生产论1.(1)可变要素的数量可变要素的总产量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1222212610324812448122456012126661167701048708.7509637-7(2)是;从第5单位开始2.略3.(1)TP L=-0.5L2+20L-50;AP L=-0.5L+20-50/L;MP L=-L+20(2)L=20时, TP L最大;L=10时, AP L最大;L=0时, MP L最大(3) AP L= MP L=104.(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1)此时Q=2L=3K,∴L=18,K=12(2)TC=L*P L+K*P k=12805.(1)均衡条件MP L/MPk=P L/Pk①K=2P L L/Pk②K=(P L/Pk)1/2L③K=P L L/2Pk④K=3L(2) ①K=200*21/3,L=100*21/3②K=2000,L=2000③K=5*21/3,L=10*21/3④K=1000,L=1000/36.(1)规模报酬不变(2)是7(1)a0=0;(2)略8(1)L=K=1000 ;Q=1000(2)L=K=800;Q=24009.10. 略第五章成本论1.(1)L1234567TP L103070100120130135 AP L101570/3252465/3135/7 MP L1020403020105(3)L Q TVC A VC MC1102002020 23040040/310 37060060/7 541008008 20/3 5120100025/310 61301200120/1320 71351400280/27402.略3.(1)TVC(Q)=Q3-5Q2+15Q;AFC(Q)=66(2)TVC(Q)=Q3-5Q2+15QAC(Q)=Q2-5Q+15+66/QA VC(Q)= Q2-5Q+15AFC(Q)=66/QMC(Q)=3Q2-10Q+154.Q=10时,A VC(Q)=65.(1)TFC=500;(2)TC(Q)=Q3-15Q2+100Q+500TVC(Q)= Q3-15Q2+100QAC(Q)=Q2-15Q+100+500/QA VC(Q)=Q2-15Q+1006.根据MC1=MC2求解Q1=15,Q2=257. TC(Q)=Q2/8+32TVC(Q)= Q2/8AC(Q)=Q/8+32/QA VC(Q)= Q/8MC(Q)=Q/48.(1)L=2Q(2)TC=10Q+500;AC=10+500/Q;MC=10(3)利润=Q2-4Q+1009.STC=Q3-4Q2+100Q+800SAC=Q2-4Q+100+800/QSVC=Q3-4Q2+100+800/QA VC=Q2-4Q+10010-13.略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1.(1)Q=20(2)P<5(3)P≥5 ,Q= [4+(1.2P-2)1/2 ]/0.6P<5,Q=02.(1)P=100,Q=10,SAC=20,利润=800(2)P=4,Q=6(3)1003.(!)P=5,Q=7000(2)P=9,Q=82004.(1)P=6,Q=3900(2)处于长期均衡,数量= 78(3)P=6,Q=5600(4)处于长期均衡,数量=112(5)成本不变行业(6)34家5.(1)P=200(2)N=6006.(1)Q=20,LAC=200,利润=8000(2) 未处于长期均衡(3)Q=10,LAC=100, 利润=0(4)规模不经济7.Q=80, 利润=1608.9.10.略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1.(1)MR=2(2)MR=23.根据MR=MC求解Q=20;P=854.(1)Q=2.5;P=7;TR=17.5; 利润=4.25(2)Q=10;P=4;TR=40; 利润=-52(3) 略5.Q=10;P=100;A=1006.(1)销售量3.6和4;价格84和49;总利润146 (2)P=56;Q=4; 总利润487.(1)P=138;Q=200(2)e d≈6(3)P=A-BQ=161-0.115Q或Q=(161-P)/0.1158(1)Q=8;P=72; 利润=320(2)Q=10;P=88;A=100; 利润=4809.10.11略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1.2.3.4.5.略6.由W=VMP L=P*MPP L=P*dQ/dL求解:L=607.(a)由W=VMP L=P*MPP L=P*dQ/dL得L=a/2b-W/2bP由上表可知,L=79.Q=30,L=15,W=70,P=8010.L=40,q=3760,W=180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1.2.3.4.5.6.7略8.(a) W=40(b) W=45(c) 由厂商和工人恰好平均承担了政府征收的10美元税款;(d)税收总额为:175009略10.准租金:由R1=TR-TVC=(P-A VC)*Q 得R1=500元经济利润:R2=TR-(TVC+TFC)得R2=100元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答案略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1.2.3.4.5.略6.(a) Q=200,P=60,π=8000(b)由P=MC :P=20,Q=400, π=0(c)损失了40007.(a)T=43.75(b) T=62.58.(a) x=80(b) x=400, 后果:牧场因为过度放牧而在数年后一片荒芜,这就是所谓的公地问题。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版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word精品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版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word精品

可變典索的敘绘说码* 14L (I )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 )和边际产量(2)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本题的生产函數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栗,具体地说,由表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董由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嗦的边厢产量由黒举的24下降为IX(I ).过TPL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NPL的值.(2)连接TPL曲线上热和一点和坐标隊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IM. 的值“(3 )雪幡L>APL3^4 APL曲线是上升的.当M)L<APL时’APL曲线是下降的.SW)L=APL时* APL曲线达到极大遛L3.解答:(I )由生产数QJKL-Q.孔‘理.5K.且結1 0、可得起期生产函数为:Q=20L- 9 5L:-0 5*102=20L-0* JL2-50于是,粮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飾定义*有以下函教: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f2UL$1?・50mhtnl:II I e: C; '■ Documnt i^Oiid^OSell I ngi\Adai niilril Df 桌面i 西方「- 2QD9- 7-20可变坐索的数量页码’ 2H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數51.- 50/L劳动的边I乐严童西数L(2 )关于总产量的最丸值:20-L=D解得L“Q所以*劳动投入量为H时、总产量达到极丸值°关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0.5+50L'2=OL=1O (负值舍去)所”劳动投入量为lO&t*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关干边际产董的議大位:际产寿八环川严“厂知.迪际尸寻购经乏一纟74:说:飞厲线°考虑到劳动投入量恳是非负的、所以,L胡时,劳动的边除产量达到极大值。

(3 )当劳动的平均产董达到最丸值时,一定冇APLuMPL*由(2)可知- 当劳动为10时’劳动的平均产豈APL达最丸值勺及相应的鼓大值为:APL的最丸值KPL=20-10=10很显然APUVPL^IO(1 }生产函數晨示该函數是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數’所以,厂商进行生产时* Q=2l=3K.相应的有L二18, K=I2(2 )由Q=2L=3K,且Q=480i 可得:1=240. 4160又因为PL=2. PK=5.所以C=2*24#+3M6G=US0即最小成本.5,(I)思路:先求出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要素的边际产量很据最优要素俎合的均衝条件,整理即可得.(a)K=(2P /1 )L’ 、11 2(b ) K=( PJ* %(c ) K=(P /1P K)Lnllt mi:f i I fi:UC Docvm^nt $%2Qand^2GSei t i ng; Admi m $1 r^t or<: E^ihi )$. . . 20 03-1 20可变藍素的数量页码.(d ) K=J L(2)思路:把PLT. PK叮“ QlMth 代人扩展线方程与生产虜数即可卑出(a ) L=2OO,4> l;J K=400M' 1/3(b) L=2000 K=2DOO{c) L=IO*2IB K=5,2IB(d) L=IOOO/3 K=IOOft6 (l).Q=AL1/3K h'F( AH At )=A (M ) h 3 (XK) [ ;?= XAL1 Ll K1 ;5= Xf(L:K}所以.此生产画盘属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2)假定在短期生产中.资本投入量不变* M 巖示;而劳动投入整可变,以L表示"对于生产*48tOAL l/3K r\有:M1]L=]HAL'1;3K k\ 且(1 M^/dLz^/Q AL'5n这表明:在短期资札I殳入量不曼的繭提下,随着一种可愛要素劳动投入量的増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相类似的,在短期劳动投入量不愛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愛要索资本投入量的增加,资本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八(1 )当Of。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引 论【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引 论【圣才出品】

第1章引论1.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

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中的哪一种?答: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

著作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

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

著作有《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

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著作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2.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答: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吸收,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1)我国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

对西方经济学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学习目标是不适用的。

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还不如去从事其他的活动。

“经济学”这一名词的英文来源是希腊文的名词“家庭管理”,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致用”性质。

(2)既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那么就必须注意到它涉及对西方“致用”的两个特点:其一,它宣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便巩固西方社会的共识或凝聚力,即增加西方学者所说的“社会无形资本”;其二,它总结西方市场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提供对策。

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西方,其原因即在于此。

这就是说:它存在于西方的原因正是由于它对西方国家有用。

(3)在以上两个特点中,第一个特点显然对我国不但没有用处,反而会引起有害的作用。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绝对详细啊).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绝对详细啊).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课后习题详解1.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

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中的哪一种?答: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

著作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

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

著作有《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著作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2.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答: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员学习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吸收,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1)我国学习下岗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

对西方经济学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学习目标是不适用的。

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还不如去从事其它的活动。

“经济学”这一名词的英文来源是希腊文的名词“家庭管理”。

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致用”的性质。

(2)既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那么就必须注意到它涉及对西方“致用”的两个特点:其一,它宣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便巩固西方社会的共识或凝聚力,即增加西方学者所说的“社会无形资本”;其二,它总结西方市场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提供对策。

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西方,其原因即在于此;这就是说:它存在于西方的原因正是由于他对西方国家有用。

(3)在以上两个特点中,第一个特点显然对我国不但没有用处,反而会引起有害的作用。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宏观部分)完整答案高鸿业第四版课后答案(1)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宏观部分)完整答案高鸿业第四版课后答案(1)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课后答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不是存量。

购买一辆用过的车,这辆车在以前已计入往年的GDP了,现在购买是财富转移,不能重复计入GDP。

(3)购买股票不能计入GDP。

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减少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

(4)购买一块地产不能计入GDP。

土地不是最终产品,它用于生产产品或劳务时,只有当产品或劳务的价值得到实现时,土地的价值才能得到补偿。

这时如果计算土地的价值将会使价值重复计算。

购买土地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故不能计入GDP。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四五章课后题答案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四五章课后题答案

第4章 课后习题详解1.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1)在表中填空。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答:(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 )、平均产量(AP )和边际产量(MP )之间的关系,可以完成对该表的填空,其结果如表4-2所示:(2)是。

由上表中数据可知,从第5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出现规模报酬递减。

所谓边际报酬递减是指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

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具体地说,由表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 f L K 的TP L 曲线、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短期生产函数的TP L 曲线、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的综合图,如图4-5所示。

图4-5 生产函数曲线由图4-5可见,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 L 曲线呈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A 以后又下降的趋势。

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MP L 曲线出发,可以方便地推导出TP L 曲线和AP L 曲线,并掌握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关于TP L 曲线。

由于LL dTP MP dL=,所以,当MP L >0时,TP L 曲线是上升的;当MP L <0时,TP L 曲线是下降的;而当MP L =0时,TP L 曲线达最高点。

换言之,在L =L 3时,MP L 曲线达到零值的B 点与TP L 曲线达到最大值的B'点是相互对应的。

此外,在L <L 3即MP L >0的范围内,当MP L '>0时,TP L 曲线的斜率递增,即TP L 曲线以递增的速率上升;当MP L '<0时,TP L 曲线的斜率递减,即TP L 曲线以递减的速率上升;而当MP L '=0时,TP L 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换言之,在L =L 1时,MP L 曲线斜率为零的A 点与TP L 曲线的拐点A'是相互对应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微观+宏观)答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微观+宏观)答案

解(1)根据中点公式 ed
Q P
Q1
2 Q2
2
24
,有: ed
200 2
2 300 100
1.5
2
(2) 由于当 P=2 时, Qd 500 100 2 300 ,所以,有:
ed
dQ P dP Q
100 2
300
2 3
(3)根据图 1-4 在 a 点即,P=2 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 ed
求:(1)A、B 两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分别为多少?
(2) 如果 B 厂商降价后,使得 B 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 QB=160,同时使竞争对 手 A 厂商的需求量减少为 QA=40。那么,A 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EAB 是多少? (3) 如果 B 厂商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那么,你认为 B 厂商的降价是一个正
100
进一步,可得: Em= dQ M 1 1 1 100 ( M )2 / M 1
d M Q 2 M 100
Q 100 2
100
观察并分析以上计算过程即其结果,可以发现,当收入函数 M=aQ2 (其中 a>0 为常
数)时,则无论收入 M 为多少,相应的需求的点弹性恒等于 1/2.
6
假定需求函数为 Q=MP-N,其中 M 表示收入,P 表示商品价格,N(N>0)为
常数。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解 由以知条件 Q=MP-N
可得:
Eda
dQ P (-MNP-N-1 ) P MNP-N
dP Q
QQ
MNP N MP N
N
Em=
dQ dM
M Q
P-N
M MP N
1
由此可见,一般地,对于幂指数需求函数 Q(P)= MP-N 而言,其需求的价格价格点弹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1.(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可以完成对该表的填空,其结果如下表:(2)所谓边际报酬递减是指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

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具体地说,由表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1).过TPL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L的值。

(2)连接TPL曲线上热和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L的值。

(3)当MPL>APL时,APL曲线是上升的。

当MPL<APL时,APL曲线是下降的。

当MPL=APL时,APL曲线达到极大值。

3.解答:(1)由生产数Q=2KL-0.5L2-0.5K2,且K=10,可得短期生产函数为:Q=20L-0.5L2-0.5*102=20L-0.5L2-50于是,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有以下函数: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 L=20L-0.5L2-50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 L=20-0.5L-50/L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20-L(2)关于总产量的最大值:20-L=0解得L=20所以,劳动投入量为20时,总产量达到极大值。

关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0.5+50L-2=0L=10(负值舍去)所以,劳动投入量为10时,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

关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由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20-L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

考虑到劳动投入量总是非负的,所以,L=0时,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

(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一定有APL=MPL。

由(2)可知,当劳动为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L达最大值,及相应的最大值为:APL的最大值=10MPL=20-10=10很显然APL=MPL=104.解答:(1)生产函数表示该函数是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所以,厂商进行生产时,Q=2L=3K.相应的有L=18,K=12(2)由Q=2L=3K,且Q=480,可得:L=240,K=160又因为PL=2,PK=5,所以C=2*240+5*160=1280即最小成本。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_高鸿业)第四版_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_高鸿业)第四版_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_高鸿业)第四版_课后部分习题答案需求的价格弹性在a点、b点和c点是相同的。

它们都是:ed = of/PE (2)需求的价格弹性是:eda =GB/OG f需求的价格弹性是:edf =GC/OG e需求的价格弹性是:ede =GD/ OG因此eda 5。

解决方案:Q=0.01M1/2,eM=(dQ/dM)(M/Q)=0.02M-1/2M/Q,当M=6400时,Q=8,因此eM=1/206.ed = N;eM=17。

解决方案:已知edi= -(dQi/dP)(P/Qi)=3,∑ Q I = QT/3 (I = 1,2,...,60),EDJ =-(DQJ/DP) (P/QJ) = 6,∑ QJ = 2QT/3 (J = 1,2,...,40)。

因此,存在DQi/dP =-3Qi/P;p;dQj /dP)= -6Qj /P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为ed =-(dqt/DP)(P/Qt)=-[(d∑Qi+d∑Qj)/DP]Qt/P =-[∑dqi/DP+∑dqj/DP]Qt/P =-[∑-3qi/P+∑-6Qj/P]Qt/P =-[(-3∑Qi 6∑Qj)/P]Qt/P =[(1)2.6%;(2)11%9。

(1)EdA = 3;EdB=5。

(2) eAB≈1.7。

(3)降价前销售收入为25,000元,降价后销售收入为35,200元。

降价是正确的。

第三部分问题答案(第4版)1。

MRSc,f=1/42。

(1)本人=60元;(2)P2=3元;(3)60=2X1+3X2,或:x2 = 20-2/3x 1;(4)-2/3;(5)MRS12=2/34。

预算约束为540 = 20x 1+30x 2;效用函数是:u = 3x1x2均衡:进入预算方程求解X1,x2将求解出的X1=9,X2=12代入效用函数,得到U=38886.X1 = 3M/(8P 1);X2=5M/(8P2)7。

如果:a>P1/P2,最佳组合为:(M/P1,0);If: a0)L=40,q=1880,W=180第9部分练习参考答案(第4版)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答案第二章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Q d衡数量的影响.解答:(1)将需求函数d Q= 50-5P和供给函数s Q=-10+5P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有:50- 5P= -10+5P得: P e=6以均衡价格P e =6代入需求函数d Q=50-5p ,得:Q e=50-5206=⨯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 s Q =-10+5P ,得: Qe=-10+5206=⨯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d Q =60-5p 和原供给函数s Q =-10+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60-5P=-10=5P得7=Pe以均衡价格 7=Pe 代入dQ =60-5p ,得Qe=60-5257=⨯或者,以均衡价格7=Pe 代入sQ =-10+5P, 得Qe=-10+5257=⨯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7=e P ,25=Qe (3) 将原需求函数d Q =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 供给函数Q s =-5+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50-5P=-5+5P 得 5.5=e P以均衡价格5.5=e P 代入d Q =50-5p ,得5.225.5550=⨯-=e Q或者,以均衡价格5.5=e P 代入s Q =-5+5P ,得5.225.555=⨯+-=e Q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5.5=e P ,5.22=Qe .如图1-3所示.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Pe-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1-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s Q =-10+5P 和需求函数d Q =50-5p 表示,均衡点E 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6=e P 且当6=e P 时,有d Q =s Q =20=Qe ;同时,均衡数量 20=Qe ,切当20=Qe 时,有e s d P P P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6=e P ,20=Qe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素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1-2和(3)及其图1-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2,1i E 都得到了体现.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所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1-2中,由均衡点 变动到均衡点 ,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 和 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类似的,利用(3)及其图1-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总之,一般地有,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2. 假定表2—5是需求函数Qd=500-100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某商品的需求表(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2是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作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解(1)根据中点公式222121Q Q P P P Q e d ++⋅∆∆-= ,有:5.121003002422200=++⋅=d e (2) 由于当P=2时,3002100500=⨯-=d Q ,所以,有:()323002100=•--=•-=Q P dP dQ e d(3)根据图1-4在a 点即,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32OG GB e d 或者 ⋅==32AF FO e d 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结果是相同的,都是32=d e 。

3. 假定下表是供给函数Q s =-2+2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某商品的供给表(1) 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2) 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3) 根据该供给函数或供给表作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Q300O解(1) 根据中点公式222121Q Q P P P Q e s ++⋅∆∆=,有:3428425324=++⋅=s e (2) 由于当P=3时,22+-=sQ ,所以 5.1432=⋅=⋅=Q P d d Es P Q(3) 根据图1-5,在a 点即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5.1=⋅=OBABEs(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s=1.54. 图1-6中有三条线性的需求曲线AB 、AC 、AD 。

(1)比较a 、b 、c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

(2)比较 a 、f 、e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

解 (1)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 、b 、e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其理由在于,在这三点上,都有:AFFOEd =(2)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同样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三条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e.f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不相等的,且有 da E <df E <de E 其理由在于: 在a 点有,OG GBE da =在 f 点有,OGGCE df =在 e 点有,OGGDE de =在以上三式中, 由于GB<GC<GD 所以 da E <df E <de E5. 假定某消费者关于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Q 与收入M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M=100Q2。

求:当收入M=6400时的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解:由以知条件M=100 Q 2 可得Q=100M于是,有:⋅⋅⋅=⋅1001100121M d d MQ Q进一步,可得: E m =21100/)(10010011001212=⋅⋅⋅⋅=⋅M Q M M Q M d d M Q 观察并分析以上计算过程即其结果,可以发现,当收入函数M=aQ 2 (其中a>0为常数)时,则无论收入M 为多少,相应的需求的点弹性恒等于1/2.6. 假定需求函数为Q=MP -N ,其中M 表示收入,P 表示商品价格,N (N>0)为常数。

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解 由以知条件Q=MP -N 可得:N MPMNP Q Q P d d E NN P Q da===⋅-=⋅-=---N 1-N -MNP Q P )-MNP ( E m= 1P N -=⋅=⋅-NM Q MP MQ M d d由此可见,一般地,对于幂指数需求函数Q(P)= MP -N 而言,其需求的价格价格点弹性总等于幂指数的绝对值N.而对于线性需求函数Q(P)= MP -N 而言,其需求的收入点弹性总是等于1.7. 假定某商品市场上有100个消费者,其中,6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1/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均为3:另外4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2/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均为6。

求:按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多少?解: 另在该市场上被100个消费者购得的该商品总量为Q ,相应的市场价格为P 。

根据题意,该市场的1/3的商品被60个消费者购买,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都是3,于是,单个消费者i 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3=⋅-=iPQi di Q Pd d E 即60......2,1(32=-=⋅i Q Pd d PQi ) (1) 且3601QQ i i =∑= (2) 相类似的,再根据题意,该市场1/3的商品被另外40个消费者购买,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都是6,于是,单个消费者j 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 6=⋅-=QPd d Edj PQ 即)40.....,2,1(6=-=j PQ d d j Pj Q (3)且32401QQj j=∑= (4) 此外,该市场上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QP dP Q Q d Q P dP dQ E i j j i d ⋅⎪⎪⎭⎫ ⎝⎛+-=⋅-=∑∑==601401 Q P dP dQ dP dQ i j j i ⋅⎪⎪⎭⎫ ⎝⎛+-=∑∑==601401 将(1)式、(3)式代入上式,得:Q P P Q P Q E j j i i d ⋅⎥⎦⎤⎢⎣⎡⎪⎪⎭⎫ ⎝⎛⋅-+⎪⎭⎫ ⎝⎛⋅--=∑∑==40160163 Q P Q P Q P i j j i ⋅⎥⎦⎤⎢⎣⎡-+--=∑∑==60140163 再将(2)式、(4)式代入上式,得:QP Q P Q P E d ⋅⎪⎭⎫ ⎝⎛⋅-⋅--=32633 ()541=⋅---=QP P Q所以,按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