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势能和电势》示范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势能和电势》精品教案(1)
八.课后作业: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4.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在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没有电场强度相同的两点,但有电势相同的两点
B .正电荷只有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一定从高电势向低电势处运动
C .电场强度为零处,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为零处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
D .初速度为零的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
5.如下图,在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中,将一个正的试探电荷由a 点沿直线移到o点,再沿直线由o点移到c点。
在该过程中,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大小和方向如何改变?其电势能又如何改变?
6.如下图,在真空中有两个等量的正电荷q1、q2,分别固定于A、B两点,DC为A、B连线的中垂线。
现将一正电荷q3由C点沿CD移至无穷远,那么在此过程中
A、电势能逐渐减小
B、电势能逐渐增大
C、q3受到的电场力逐渐减小
D、q3受到的电场力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电势能和电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2. 掌握求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方法。
3. 能够用电势能和电势解释电场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 求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方法的掌握。
3. 电势能和电势与电场现象的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实验设备:电势计、电压源、串联电容器、余弦定理实验装置等。
3. 手绘电场示意图。
四、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通过手绘电场示意图,向学生引入电场概念,并提问:“在电场中,电荷具有什么性质?电势能和电势分别与电荷的哪些性质有关?”激发学生思考。
2. 提出问题(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个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并提问:“在电场中,电荷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是否会发生能量的变化?这个能量变化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电势能的概念。
3. 电势能的引入(15分钟)通过探究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电势能与电荷位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并带领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同时,向学生提问:“通过计算,你认为电势能为正值还是负值?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电势能的正负与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方向有关。
4. 电势的引入(15分钟)通过展示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的变化情况,引入电势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并通过实验演示,教师用电势计测量不同位置处的电势值,并与学生讨论计算电势的方法和结果。
5. 电势能与电势关系的引导(10分钟)通过对比电势能和电势的计算公式,带领学生发现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归纳。
6. 课堂练习(15分钟)以电势能和电势的计算为例,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讲解电势能和电势在不同电场情况下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电势能和电势的物理意义,并展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成果。
五、课堂小结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电场现象,掌握了求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方法。
(完整word版)电势能和电势教案人教版(新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理解电势能的概念,理解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改变的关系.理解电势的概念,理解电势的值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知道什么是等势面,理解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二、过程与方法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静电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静电力的功和电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理解电势的概念理解电势的值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教学难点:1.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改变的关系2.电势能与电势的相对性3.等势面的空间模型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辩证思维、逻辑推理教学用具:图片视频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电场电场强度的基本概念点电荷的场强电场的叠加原理电场线二、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建立了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他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
倘若把一个静止的试探电荷放入电场中,他将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作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获得一定的速度,试探电荷的动能增加了。
我们知道,这是静电力做功的结果,而功又是能转化的量度,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是什么能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这个能具有什么特点?它还可以引申出与它紧密相关哪些物理量?这些物理量具有怎样的性质?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三、新课教学(一) 静电力做功的特点分别计算试探电荷在电场强度为的匀强电场中沿几条不同路径从点到点静电力所做的功甲 乙 丙过程与方法甲图 在沿直线从移往的过程中,受到的静电力 ,静电力与位移的夹角始终为 ,静电力对所做的功为θF qE =cos W F AM qE AMθ=⋅=⋅乙图 在沿折线从移往的过程中,在线段上静电力所做的功为在线段上,由于移动方向跟静电力垂直 静电力不做功。
在整个过程中静电力对 所做的功为所以 丙图 沿任意曲线从移往。
可以用无数组跟静电力垂直和平行的折线来无限逼近曲线。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案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案课标核心素养要求 知道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了解电势能、电势的含义学习目标 1.知道静电力做功的特点,掌握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2.理解电势能、电势的概念,知道参考点的选取原则. 学习重点电势能、电势概念学习过程【阅读比较】【合作学习·难点探究】任务一、理解电势能概念 结论:1、:处在电场中的电荷也和处在重力场中的物体一样,具有势能,称为电势能,电势能通过电场力做功实行转化 拓展:2、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W AB =E p A -E p B 。
⎩⎪⎨⎪⎧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3、若求某点电势能,需规定零势能点,一般规定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或大地表面为零势能点,电势能具有相对性和系统性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就等于将电荷从A 点推到无限远处电场力所做的功:E p A =W A 无限远。
注意:电荷有正负,电势能比重力势能更复杂一些【例1】关于在电场中移动电荷与电势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一定增加 B .电荷沿电场力方向移动,电势能一定增加 C .电荷逆电场力方向移动,电势能一定增加 D .电荷沿垂直于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一定不变【例2】将带电荷量为6×10-6C的负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克服静电力做了3×10-5 J的功,再从B移到C,静电力做了1.2×10-5 J的功,则:(1)该电荷从A移到B,再从B移到C的过程中,电势能共改变了多少?(2)如果规定A点的电势能为零,则该电荷在B点和C点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3)若规定B点的电势能为零,则该电荷在A点和C点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任务二、理解电势的概念1、【阅读比较】2、总结:电场中每一点都有高度,叫做电势,是电场特征(1)定义式:φ=E pq,电势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无关(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势的单位是伏(特),符号是V ,(3).特点:相对性:电场中各点电势的大小,与所选取的零电势的位置有关,一般情况下取离场源电荷无限远或大地为零电势位置。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势能的概念及其与电荷、电势差的关系。
2. 掌握电势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电势能的概念及其与电荷、电势差的关系。
2. 电势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电势能与电势差的区别和联系。
2. 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或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引入实例,如静电力做功、电池等,引发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电势能?电势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二、电势能的概念(10分钟)1. 介绍电势能的定义:电荷在电场中由于位置的改变而具有的能量。
2. 解释电势能与电荷、电势差的关系:电势能取决于电荷的大小和电势差的大小。
3. 举例说明电势能的计算方法:正电荷在电势高处具有较大的电势能,负电荷在电势低处具有较大的电势能。
三、电势的定义(10分钟)1. 介绍电势的定义: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
2. 解释电势的计算方法:电势差除以电荷的大小。
3. 举例说明电势的计算方法:电势差等于电场力做功与电荷的比值。
四、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10分钟)1. 解释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电势能是电势的积分,即电势能等于电势乘以电荷的大小。
2. 举例说明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电势能与电势差成正比,与电荷的大小成正比。
五、应用实例(10分钟)1. 通过实例,如电池、电场中的电荷等,引导学生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解决问题。
2. 提问:如何计算电池中的电势能?如何计算电场中的电势?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概念的理解。
2.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的理解。
六、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10分钟)1. 介绍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力做正功时,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时,电势能增加。
10.1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设计)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第1节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设计【讲述】如图,一个正电荷在匀强电场中只受到静电力F的作用,它在电场中由A点运动到B点时,静电力做了正功W AB。
【提问】由动能定理,该电荷的动能增加了多少?【提问】动能的增加意味着什么?【提问】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在减少呢?【提问】如图,将正的检验电荷q从A沿直线移至B,求电场力的功。
【提问】如图,将正的检验电荷q从A沿折线移至B,求电场力的功。
【提问】如图,将正的检验电荷q从A沿曲线移至B,求电场力的功。
【引导】x1+x2+x3+…=?【提问】如图,将+q沿蓝色曲线由A移到B,求电场力的功。
【提问】如果是-q呢?【提问】对比以上四种电场力做功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呢?说明:在非匀强电场中,这一规律也适用。
【提问】静电力做功的特点与什么力做功相似呢?【提问】如图,试探电荷q只受电场力作用由A 运动到B(图中灰色曲线),能量如何变化?【提问】由能量守恒定律,增加的动能由什么能转化而来?【提问】试探电荷q由不同位置运动到B,能量变化相同吗?【提问】由重力做功的特点,我们怎样引入重力势能?【提问】功和能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重力做功对应着重力势能的变化,那么,静电力做功又对应着哪种形式的能量变化呢?【讲述】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叫电势能,用符号E P表示。
【提问】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关系是怎样的?→W AB=−∆E p=−(E pB−E pA)=E pA−E pB【提问】重力势能有相对性。
电势能也有相对性吗?→电势能是相对的,具体数值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
→通常把电荷在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能规定为0,或把电荷在大地表面的电势能规定为0。
【提问】重力势能有系统性。
电势能也有系统性吗?→电势能为电荷和对它作用的电场组成的系统共有。
→我们说某个电荷的电势能,只是一种简略的说法。
【提问】电势能的标矢性如何?【提问】电势能的大小怎样计算?→如图,若A→B电场力所做功为W AB,若以A点作为零势能面,则有E pA−E pB=W AB,因E pA=0,E pB=−W AB若以B点作为零势能面,则E pA−0=W AB,即E pA=W AB【总结】1.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面时静电力所做的功。
物理:1.4《电势能和电势》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1)
选修 3-1第一章1.4 电势能、电势一【教材剖析】本节内容为物理选修3- 1 中第一章静电场中第四节的教课内容,它处在电场强度以后,位于电势差以前,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是课程教课中利用物理思想方法许多的一堂课,特别是用类比的方法达到对新知识的研究,同时让学生就详细的物理知识迁移埋下思想铺垫。
教材从电场对电荷做功的角度出发,推知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与挪动电荷的路径没关。
从而指出这个结论对非匀强电场也是合用的,并与重力势能类比,说明电荷在电场中也是拥有电势能。
电场力做功的过程就是电势能的变化量,而不可以决定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的数值,所以有必需规定电势能零点。
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对知识的迁徙、灵巧运用赐予了思想上的指导作用。
二【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色、电势能的看法、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理解电势的看法,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认识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认识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过与前方知识的联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认识电势能和电势的看法。
·培育对知识的类比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剖析、推理能力。
·经过学生的理论研究,培育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育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剖析、思虑、描述看法和规律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试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实质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
利用知识类比和迁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灵巧运用知识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利用等势面图象的对称美,形态美以获取美的享受、美的欢乐,自己绘图,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对美的感觉力和鉴识力。
·在研究问题时,要培育突出主要矛盾,忽视次要要素的思想方法。
三【教课要点和难点】1.要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看法及意义。
《电势能和电势》 教案4
物理选修3-1 4 电势能和电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三、主要讨论的问题: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2 电势能(1)电势能:(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3.电势4.等势面⑴.定义:⑵.等势面的性质:⑶.等势面的用途:⑷.几种电场的电场线及等势面5 例题分析:【例题1】.关于静电场的下列说法,哪是正确的A.带电粒子沿电场线运动,电势能可能增加B.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电势差仅与两点间距离有关C.电势降低的方向就是场强方向D.一点电荷在电场中由a点移到b点,电势能增量为零,则该电荷一定是沿着等势面移动的。
【例题2】.如下图所示,两个等量异号的点电荷在真空中相隔一定的距离,竖直线代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面,在此中垂面上各点的电力线处处与该平面垂直,在两点电荷所存在的某平面取如图所示的1、2、3三点,则这三点的电势大小关系是()A.U1>U2>U3B.U2>U3>U1C.U2>U1>U3D.U3>U2>U1四、实例探究:1.一个点电荷从静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的变化为零,则A.a、b两点的场强一定相等B.a、b两点的电势一定相等C.该电荷一定是沿等势面移动的D.该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一定总与其移动的方向垂直2.如下图所示,有一带负电的导体Q,Q附近的等势面用图中的虚线表示,关于在二等势线上a 点与b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势高低,以及电子在a、b两点电势能的大小的正确说法是()A.E b>E a B.U b>U a C.εa>εb D.εa<εb3.电场中有一条直线,在直线上有M、N两点,若将一检验电荷q从直线外的P点分别移到M、N 两点,电场力对q做功相等,则()A.该电场若是匀强电场,则M、N所在的直线一定与电场线平行B.该电场若是匀强电场,则M、N所在的直线一定与电场线垂直C.该电场若是由一个点电荷产生的,则M、N两点的电势和场强大小都相等D.该电场若是由一个点电荷产生的,则M、N两点的电势相等,电场强度不同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静电场中沿电力线方向的各点电势一定不相等,场强大小一定不相等B.在静电场中沿电力线方向的各点电势一定降低,场强大小不一定相等C.在静电场中同一等势而上各点电势一定相等,场强大小不一定相等D.在静电场中,点电荷q沿任意路径从a点移至b点,只要a、b在同一等势面上,则电场力一定不做功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场强为零的点,电势一定为零B.电势为零的点,场强一定为零C.场中某两点的电势相等,这两点的场强的大小可以不等D.场中某两点场强相等,电势不一定相等。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势能的概念和定义。
2. 掌握电势能的计算公式。
3. 理解电势的概念和定义。
4. 掌握电势的计算公式。
5. 掌握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 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电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通过实验引入电势能的概念,让学生体会电势能的存在和变化。
2. 介绍电势能的定义:电势能是带电对象由于位置、形状或者电场的存在而具有的能量。
3. 讲解电势能的计算公式:电势能 U = qV,其中 U表示电势能,q表示电荷量,V表示电势。
4. 通过例题演示电势能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
(二)电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引入电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势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 介绍电势的定义:电势是单位正电荷在某一点所具有的电势能。
3. 讲解电势的计算公式:电势 V = kQ/r,其中 V表示电势,k表示库仑常数,Q表示电荷量,r表示距离。
4. 通过例题演示电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公式的使用。
(三)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1. 引导学生思考电势与电势能之间的关系。
2. 讲解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电场中,两点A、B之间的电势能差等于单位正电荷从A点转移到B点时电势能的变化,即∆U = q∆V。
3. 通过例题演示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加深理解。
四、教学总结1. 总结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3. 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堂练习1. 问题一: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在电场中从A点移动到B 点,如果两点间的电势差为ΔV,那么电势能的变化量是多少?答案:ΔU = qΔV。
2. 问题二:一个电量为2μC的点电荷在电场中受力5N,它的电势能是多少?答案:根据电势能的定义 U = qV,可得 V = U/q = (5/2)N/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第一节《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第一节电势能和电势(新授课)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1.课程标准要求知道静电场中的电荷具有电势能。
了解电势能、电势的含义。
2.课程标准解读本条目要求学生通过与重力势能引入的对比,了解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知道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体验类比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让学生通过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关系来计算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了解电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通过对检验电荷在具体电场中电势能的分析,知道比值定义法表示电场另一方面的性质——能的性质——电势,体会类比法也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具体电场中电势的分析,了解电势的客观性、标量性和相对性。
二、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在匀强电场中移动电荷静电力所做的功,认识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
2.通过类比重力势能引入电势能,体会能量观点是分析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并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学的和谐统一性。
3.理解电势能的变化与静电力做功的关系。
知道常见的电势能零点的规定方法。
4.通过建立电势概念的过程,理解电势是从能的角度描述电场的物理量。
会判断电场中两点电势的高低。
三、重难点1.重点:本节的重点是明确静电力做功和电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本节的难点是电势能概念的建立, 通过类比和迁移、猜想论证, 归纳总结出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授五、教学流程图六、教学过程【引入】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善于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科学假说,进而获得巨大成功的。
什么是类比法?类比法就是根据两个( 或两类) 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推理方法。
牛顿正是通过类比,猜想可能是地球对苹果的引力造成它不能离开地球。
最终,把天上和地上的力统一,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今天运用类比法研究特殊的物质: 重力场和静电场。
一个试探电荷在匀强电场中某点由静止释放,将如何运动?动能如何变化?(不计重力)是什么能转化为动能?它具有什么特点?和重力势能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本节课就是要研究电场能的性质———电势能和电势( 板书标题)( 1) 场的基本特性对场中的物体( 电荷) 都有力的作用,且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的内容非常相似: 万有引力( 库仑力) 的大小都与质点( 点电荷) 间的质量( 电量) 乘积成正比,与两者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这种相似性使我们意识到两个场可能具有类比性.( 2) 场的强弱和方向思考: 可以直接用物体( 电荷) 所受的力来表示场的强弱和方向吗?解答: 不行.因为在场中的同一点,不同的物体( 电荷) 所受的力也不同.重力场( 如图3) : 如果把一个很小的物体m 用做试探物体,它在重力场中的某个位置受到的引力为F,另一个同样的物体m 在同一位置受到的引力一定也是F; 假如两个这样的物体都在这里,它们总的质量是2m,它们受到的力是2F.依此类推: 三个这样的物体放在这里,质量为3m,受到的引力为3F…比值Fgm表示场的强弱,方向指向地心静电场( 如图4) : 如果把一个很小的电荷q 用做试探电荷,它在静电场中的某个位置受到的静电力为F,另一个同样的电荷q 在同一位置受到的静电力一定也是F; 假如两个这样的电荷都在这里,它们总的电荷量是2q,它们受到的力是2F.依此类推: 三个这样的电荷放在这里,电荷量为3q,受到的静电力为3F…比值FEq表示场的强弱,方向指向负电荷.( 4) 场力做功特点思考: 如果物体( 电荷) 在匀强重力场( 匀强电场) 中运动,场力做功有何特点?重力做功特点重力做功的特点:与路径无关,由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来决定。
高三物理1.4《电势能和电势》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1)
1.4电势能和电势(一) 知识与技能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
重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教 学 活 动教学过程:(一)复习前面相关知识1.静电力、电场强度概念,指出前面我们从力的性质研究电场,从本节起将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电场。
2.复习功和能量的关系。
从静电力做功使试探电荷获得动能入手,提出问题:是什么能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结合课本图1。
4-1(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 在场强为E 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 运动到B 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1) q 沿直线从A 到B(2) q 沿折线从A 到M 、再从M 到B(3) q 沿任意曲线线A 到B结果都一样即:W=qEL AM =qEL AB cos θ结论: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与重力做功类比,引出:二.电势能(1) 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
(2) 静电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静电力做功改变电势能)。
PB PA E E W A B -= 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电场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电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
无论电荷的正负:正电荷顺着电场线移动,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正电荷逆着电场线移动,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负电荷顺着电场线移动,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负电荷逆着电场线移动,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3 )注意:①.电势能零点的规定: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②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
4电势能和电势-人教版选修3-1教案
4 电势能和电势-人教版选修3-1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2.掌握计算电势能和电势的方法和公式3.理解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重点1.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2.电势的概念和计算三、教学难点1.电势和电势能之间的关系2.电场和电势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1)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是指电荷在电场中由于位置的改变可以做功的能力。
在电场中,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其所具有的能量就是电势能。
电势能通常用符号U表示,其单位是焦耳(J)。
(2)电势能的计算电荷q在电势差为V的电场中移动所做的功为W=qV,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这个做功就等于势能的变化量。
因此,一个电荷在电场中从A点移动到B点所具有的电势能可以表示为:$$U=q\\cdot\\Delta V$$其中,$\\Delta V$表示从A点到B点的电势差。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适用于单个电荷在电场中的移动,当有多个电荷时,需要考虑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
2. 电势的概念和计算(1)电势的概念电势是指在电场中,单位电荷所具有的势能。
它是描述电场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伏特(V)。
(2)电势的计算电场里点A的电势表示为$$V_A=\\frac{U_{AB}}{q}=\\frac{kq}{r}$$其中,U AB表示从参考点B到点A的电势差;r表示从参考点B到点A的距离;k为常量,其值为$9\\times 10^9\\mathrm{N}\\cdot\\mathrm{m^2/C^2}$,是库仑定律中的比例常数。
3. 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根据电势的定义,电势能可以表示为U=qV因此,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为U=qV。
4. 电场和电势之间的关系电场是描述空间中电荷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场,电势则是描述这个相互作用力场中电荷所拥有的势能状态。
通常情况下,用电势来描述整个电场区域内的电势状态。
电势与电场之间的关系为:$$V=\\frac{W}{q}=-\\int_A^B\\vec{E}\\cdot \\mathrm{d}\\vec{l}$$其中$\\vec{E}$表示电场强度,W表示电荷q在电场中从A点到B点所做的功。
电势能与电势教案
电势能与电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势能的概念及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电势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3. 让学生了解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势能的概念及意义1.1 电势能的定义1.2 电势能的物理意义2. 电势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2.1 电势的定义2.2 电势的物理意义3. 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3.1 电势能与电势的相互转化3.2 电势能与电势的计算公式4.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4.1 电场力做功的定义4.2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5. 电势能的应用5.1 电势能的测量5.2 电势能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2. 难点: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势能与电势的基本概念及物理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电势能的应用领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自然界中的静电现象,引发学生对电势能与电势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电势能的概念、电势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阐述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电势能的转化。
4. 讨论:让学生探讨电势能在各领域的应用,如电力、通信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势能与电势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
2. 评估内容:2.1 学生对电势能与电势概念的理解程度。
2.2 学生对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关系的掌握情况。
2.3 学生对电势能在实际应用中运用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电势能与电势的物理意义及实际应用。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电势能和电势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势能和电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电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4. 电势能和电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势能和电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物理学中有关能量和势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电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结合示意图,讲解电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3. 讲解电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结合示意图,讲解电势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4. 分析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
5.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电势能和电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静电场中的电势能、电场力做功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电势能和电势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概念的理解,以及能否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基本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电势能和电势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能否运用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和原理。
3. 评价内容: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定义的记忆和理解。
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计算公式的掌握。
学生运用电势能和电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势能和电势》示范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节电势能和电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3)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4)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2)培养对知识的类比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学生的理论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
利用知识类比和迁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利用等势面图像的对称美,形态美以获得美的享受、美的愉悦,自己画图,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和鉴别力。
(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2.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类比探究、分析归纳、讨论分析、应用举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前面相关知识。
1.静电力,电场强度概念,指出前面我们从力的性质研究电场,从本节起将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电场。
2.复习功和能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从静电场中静电力做功使试探电荷获得动能入手,提出问题:是什么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结合课本图1。
4-1(右图)分析试探电荷运动到 B 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 1)q 沿直线从 A 到 B( 2)q 沿折线从 A 到 M 、再从 M 到( 3)q 沿任意曲线线 A 到 B Bq 在场强为 E 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结果都一样即:W=qEL AM =qEL AB cos与重力做功类比,引出结论:静电力做的功只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有关,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
《电势能和电势》 学历案
《电势能和电势》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掌握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2、理解电势能的概念,知道电势能的相对性,会求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
3、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知道电势的相对性和标量性。
4、掌握等势面的概念和特点,知道常见电场的等势面的分布情况。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及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2)电势能、电势的概念及意义。
(3)等势面的特点及常见电场的等势面分布。
2、难点(1)电势能概念的建立及相对性。
(2)电势概念的理解及与电场强度的区别与联系。
三、知识回顾1、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其表达式为:\(F =k\frac{q_1q_2}{r^2}\),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k = 90×10^9 N·m^2/C^2\)。
2、电场强度: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定义式为\(E =\frac{F}{q}\)。
四、新课导入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电场强度,它描述了电场的力的性质。
那么电场还有没有其他的性质呢?比如,当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会做功,这个功与电荷的位置有关,这就涉及到电场的能的性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电场能的性质相关的两个重要概念——电势能和电势。
五、知识讲解(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让试探电荷\(q\)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沿几条不同路径从\(A\)点移动到\(B\)点。
1、沿直线从\(A\)移动到\(B\)静电力做功\(W = F\cdot AB = qE\cdot AB\)2、沿折线从\(A\)经\(C\)移动到\(B\)在\(AC\)段,静电力做功\(W_1 = qE\cdot AC\);在\(CB\)段,静电力做功\(W_2 = qE\cdot CB\)总功\(W = W_1 + W_2 = qE\cdot AC + qE\cdot CB = qE\cdotAB\)3、沿任意曲线从\(A\)移动到\(B\)把曲线分割成无数小段,每一小段都可以近似看成直线。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电势能和电势》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电势能和电势》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 理解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了解电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掌握电势能和电势的相互关系 - 理解电势能守恒定律和电势守恒定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电势能和电势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电势能和电势的应用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电势能的概念2.电势的引入和定义3.电场中电势的计算4.电势能和电势的相互关系5.电势能守恒定律和电势守恒定律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电势能的概念,并进行计算练习2.通过多个实例引入电势的概念,并让学生尝试计算不同情况下的电势3.通过具体计算实例演示如何计算电场中的电势,并由学生模仿计算4.通过实践操作和模拟实验,让学生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相互关系5.通过对几个典型电势能和电势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电势能守恒定律和电势守恒定律并进行练习。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1.引入:重点讲解电势能的概念、电场和电场强度的概念及性质,帮助学生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物理意义。
2.计算电势:介绍电势的引入和定义,引导学生掌握电势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讲解电场中电势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演示和操作练习。
3.计算电势能:介绍电势能的概念,讲解如何计算电势能以及电势能与电势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和操作练习。
4.讲解电势能守恒定律和电势守恒定律:通过实例演示电势能守恒定律和电势守恒定律的应用,并让学生进行实际应用练习。
5.总结:总结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并进行复习和巩固练习。
授课技巧1.突出实例: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强化训练: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互动授课: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反思《电势能和电势》是高二物理选修3中的一节重要课程,本次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湖北省阳新高中物理选修3-1 1.4《电势能和电势》教案(新人教版)
1.4 电势能和电势【【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3.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重重点点难难点点】】1.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教教学学方方法法】】讲练结合【【教教学学用用具具】】课 件【【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1、推导:2、特点:在任何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只与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
二、电势能1、电势能(E p ):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
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1)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PB PA E E W AB -=① 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势能→其它形式的能② 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其它形式的能→电势能(2)与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的变化类似,但更复杂(因电荷有正负)。
(3)电子伏特(eV ):1eV =1.6×10-19 J3、电势能零点的规定:一般情况规定大地或无穷远处电势能为零。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
如上式若取B 为电势能零点,则A 点的电势能为:AB AB PA qEL W E ==4、电势能的正负:(1)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
(2)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
5、比较电荷在电场中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方法:根据静电力做功来判断。
将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 点电势能大于在B 点的电势能,反之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B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 点的电势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电势能和电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3)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4)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2)培养对知识的类比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学生的理论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
利用知识类比和迁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利用等势面图像的对称美,形态美以获得美的享受、美的愉悦,自己画图,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和鉴别力。
(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2.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类比探究、分析归纳、讨论分析、应用举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前面相关知识。
1.静电力,电场强度概念,指出前面我们从力的性质研究电场,从本节起将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电场。
2.复习功和能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从静电场中静电力做功使试探电荷获得动能入手,提出问题:是什么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结合课本图1。
4-1(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在场强为E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 运动到B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1)q沿直线从A到B(2)q沿折线从A到M、再从M到B(3)q沿任意曲线线A到B结果都一样即:W=qEL AM =qEL AB cos与重力做功类比,引出结论:静电力做的功只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有关,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
拓展:该特点对于非匀强电场中也是成立的。
二、电势能寻找类比点:力做功只与物体位置有关,而与运动路径无关的事例在物理中有哪些呢?属于什么能?(移动物体时重力做的功与路径无关同一物体在地面附近的同一位置才具有确定的重力势能。
)思考:静电力做功也与路径无关,是否隶属势能?我们可以给它一个物理名称吗?1.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我们叫做电势能。
电势能用E p表示。
【思考与讨论】如果做功与路径有关,那能否建立电势能的概念呢?2.讨论: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通过知识的类比,让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新知识的得出也可以通过已有获取。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电场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电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他们总量保持不变。
W AB=-(E pB-E pA)=E pA-E P【思考讨论】对不同的电荷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的变化情况:正电荷从A运动到B做正功,即有W AB>0,则E pA>E pB,电势能减少。
(1)正电荷顺着电场线的方向其电势能逐渐减少。
负电荷从A运动到B做正功,即有W AB<0,则E pA>E pB,电势能增加。
(2)负电荷顺着电场线的方向其电势能逐渐降低。
对此分析得出:电势能为系统所有,与重力势能相类似。
3.求电荷在某点处具有的电势能问题讨论:在上面讨论的问题中,请分析求出A点的电势能为多少?学生思考后无法直接求出,不妨就此激励学生,并提出类比方法。
类比分析:如何求出A点的重力势能呢?进而联系到电势能的求法。
则 E pA=W AB(以B为电势能零点)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撕所做的功。
4.零势能面的选择通常把电荷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能规定为零,或把电荷在大地表面上的电势能规定为零。
拓展:求电荷在电场中A、B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
将电荷由A点移动到B点,根据静电力做功情况判断。
若静电力做功为正功,电势能减少,电荷在A点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反之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A点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弄清正、负电荷在电场中电势能的不同特点,判断其做功特点再进行判断。
通过对不同内容的拓展,引导学生能通过自己对不同事例的分析,知道对问题考虑的全面性有所了解,同时能正确认识到在分析问题时还应该思考问题的不同侧面,达到对问题的全面解决。
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发散能力,达到对物理学习全面化的探究要求。
当堂练习:1、将带电量为6×10-6C的负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了3×10-5J的功,再从B移到C,电场力做了1.2×10-5J的功,则(1)电荷从A移到B,再从B移到C的过程中电势能共改变了多少?(2)如果规定A点的电势能为零,则该电荷在B点和C点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3)如果规定B点的电势能为零,则该电荷在A点和C点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2、一个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时,电场力做了5×10-6J的功,那么( )A.电荷在B处时将具有5×10-6J 的电势能B.电荷在B处将具有5×10-6J 的动能C.电荷的电势能减少了5×10-6JD.电荷的动能增加了5×10-6J3、如图1所示,a、b为某电场线上的两点,那么以下的结论正确的是()A.把正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B.把正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C.把负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D.从a到b电势逐渐降低三、电势:通过研究电荷在电场中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得出。
参阅P20图1。
4--3(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用ϕ表示。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2)公式:qEp=ϕ(与试探电荷无关)(3)单位:伏特(V)(4)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场线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
电势顺线降低;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与电势能相似,我们知道E p有零势能面,因此电势也具有相对性。
引导学生得出:应该先规定电场中某处的电势为零,然后才能确定电场中其他各点的电势。
(5)零电势位置的规定: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即电势的数值决定于零电势的选择。
因此电势有正负之分,是由于其零电势的选择决定。
通常以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
与零电势能的位置规定是否有相似之处呢?思考与讨论:参看书上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然后思考若是q当做负电荷来进行研究,其结果是否一样呢?四、等势面在地理课上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势的高低。
今天我们学习了电势的知识后,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电势的高低呢?学生:在电场中常用等势面来表示电势的高低。
1.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同的各点构成的面。
寻找等势面:找正点电荷和带电平行金属板中的等势面。
观看挂图,从中寻找不同电场中等势面的不同和相同点,进行合理猜想。
2.等势面与电场线的关系⑴在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所以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静电力不做功。
W AB=E pA-E Pb=qφA-qφB=0讨论: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力做功为零的情况?引导分析得出:F⊥v⑵电场线跟等势面一定垂直,即跟电场强度的方向垂直。
引导学生用反证法达到证明的目的,加深对知识点的应用。
而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归纳总结可得出: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若两个相邻的等势面间的电势之差是相等的,则能得到书上图1.4-5的图形。
观看图形或挂图,结合电场线的特点,可得出结论。
⑶等势面越密,电场强度越大。
⑷等势面不相交、不相切。
3.应用等势面:由等势面描绘电场线方法:先测绘出等势面的形状和分布,再根据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绘出电场线的分布,于是我们就知道电场的情况了。
当堂练习:4、有关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放在该点的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的多少决定B、由放在该点的电荷的电量多少来决定C、与放在该点的电荷的正负有关D、是电场本身的属性,与放入该点的电荷情况无关5、关于等势面正确的说法是()A.电荷在等势面上移动时不受电场力作用,所以不做功B.等势面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C.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D.两等势面不能相交6、一个点电荷,从静电场中的a点移至b点,其电势能的变化为零,则()A.a、b两点的场强一定相等B.该电荷一定沿等势面移动C.作用于该点电荷的电场力与其移动方向总是垂直的D.a、b两点的电势相等7、在匀强电场中有a、b、c三点,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3 cm,bc=1cm已知电场线与abc三点所在的平面平行,若将电量为-2×10-8C的点电荷从a 移到b,电场力不做功,而把该电荷从a移到c,电场力做功为1.8×10-7J(1)画出通过a、b、c 三点的电场线(2)求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布置作业:P22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