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关于山东运河历史文化长廊建设规划编制立项的意见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遗产办颁布的)
象为遴选出的370项在全国层面具有重要价值的大运河遗产,即“中国大运河遗产”。
规划范围涵盖遗产分布范围及其在文化遗产概念下的背景环境,规模总计7692平方公里。
3、项目成果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包括规划文本和图纸、分段规划图纸和表格、规划说明、基础资料汇编、以及GIS支持系统等。
规划文本对大运河遗产进行了认定,对遗产价值和现状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规划的原则、目标与基本策略;明确了保护区划与管理规定;制定了保护措施,提出了遗产的利用与展示以及管理的方案。
同时对遗产的研究和近期的工作也进行了规划。
图1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文本规划图纸是保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区位图、大运河遗产分段示意图、历史沿革图、遗产构成总图及分段图、保护等级现状图分段图、遗产年代图、保存现状评估图、河道遗存管理现状图、水资源利用现状图、航运功能现状图、遗产展示现状图、考古工作现状图、规划重要点段分布图、保护区划图、展示规划图和近期规划图等,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将中国大运河分为十个大段,为了更好的对运河遗产进行保护,分省分段的编制了分段规划。
图2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图纸图4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GIS支持系统:大运河遗产GIS支持系统建立了准确、完整的大运河遗产数据库,建成大运河遗产数据集成管理系统,对大运河遗产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为政府、文物管理部门、研究人员、社会公众等提供大运河保护管理、利用、研究的基础信息平台。
该系统用户登陆执行“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规划支持系统”目录下的“大运河保护规划辅助支持系统.exe”文件,就可进入程序启动。
GIS系统界面由系统标题、系统菜单栏、图形显示控制区、图形显示窗口、鹰眼图窗口和动态提示栏构成。
图6 GIS定位测量界面定位测量:单击快捷菜单中的按钮或“地图操作”菜单中的“点位量测”项,系统会自动弹出消息框,显示用户在地图中点击的当前点的坐标值。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实施《中国大运河遗产管理规划》的函-文物保函[2013]8号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实施《中国大运河遗产管理规划》的函
正文:
----------------------------------------------------------------------------------------------------------------------------------------------------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实施《中国大运河遗产管理规划》的函
(文物保函〔2013〕8号)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各成员单位:
根据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以下简称会商小组)第三次会议的工作部署,以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制了《中国大运河遗产管理规划》(以下简称管理规划)。
该规划仅适用于大运河申遗的27段河道遗产和58处遗产点,其主要条款的内容均与《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以及各省级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相一致。
经征求有关主管部门和专家意见,并经会商小组组长、文化部部长蔡武同志同意,现由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公布实施《中国大运河遗产管理规划》。
请会商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管理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切实做好大运河各申遗点段的保护管理工作。
专此。
附件:《中国大运河遗产管理规划》(略)
国家文物局
二〇一三年一月七日
——结束——。
_申遗_背景下的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_刘庆余
2. 发展 程 度 不 均,保 护 意 识 淡 漠, 保 护 理 念缺乏科学性,破坏现象频发
在现代文明和过度开发的冲击下,运河独有 的文化景观正在迅速流失,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 完整性正面临消亡的危险。京杭大运河流经线路 漫长,沿线十八地市的发展程度不均,导致运河 保护与 “申 遗 ” 工 作 在 部 分 城 市 面 临 困 境。 京 杭大运河的保 护 与 “申 遗 ” 是 由 国 务 院 统 一 部
[收稿日期] 2012 - 05 - 01 [作者简介] 刘庆余 ( 1979 - ) ,男,山东莒县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11CGL110)
—8—
“申遗” 背景下的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
利塞默林铁路、德国中上游莱茵河河谷、日本纪 伊朝圣之路、加拿大里多运河、荷兰阿姆斯特丹 运河 带 等 线 性 遗 产 相 继 被 列 入 《世 界 遗 产 名 录》。1994 年 9 月在加拿大安大略召开的以 “遗 产运河 ” 为 专 题 的 世 界 遗 产 会 议, 对 “运 河 ” 做出如下定义: “运 河 是 人 工 疏 凿 ( 或 开 凿 ) 的 水道。从历史或技术的角度看,无论是其固有的 还是作为此类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它都具有突 出的普遍价值。它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工程,体现 了线性文化景观的特征,又或是某个综合文化景 观中不可 或 缺 的 一 部 分。”[4]1996 年, 国 际 工 业 遗产保护 委 员 会 编 制 了 《国 际 运 河 遗 迹 名 录 》, 其中,京杭大运河被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
旅游资源整合的窘境破解——以江苏淮安为例
2020年1月下半月刊旅游资源整合的窘境破解——以江苏淮安为例潘岑欣 宋思捷 周 琳随着经济发展,旅游业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
淮安人杰地灵,位于运河沿线,是一代伟人周总理的故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业发展较于其他运河沿线城市较为落后。
其中,旅游资源的整合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资源未能完全开发,资源定位与宣传不到位,旅游产业体系难以形成等。
本文针对这样的窘境,分析当前的困境,提出旅游资源整合策略。
一、旅游资源及其组合情况(一)淮安当地旅游资源调查淮安目前共有A级旅游景区42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6家:里运河文化长廊、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淮安市博物馆、淮安府署、中国漕运博物馆、吴承恩故居、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洪泽湖古堰景区、第一山景区、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涟水五岛湖旅游区、金湖荷花荡旅游区、今世缘旅游区、淮安龙宫大白鲸世界、金湖水上森林;国家级水利风景区9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级乡村旅游区52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家、省级自驾游基地3家。
(二)旅游资源组合情况淮安既有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等红色旅游基地,有吴承恩故居、淮安漕运博物馆等历史人文景观,还有铁山寺森林公园、洪泽湖古堰、涟水涟漪湖黄嘴白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生态景观,同时有河下古镇这样的历史古镇。
同时,中国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也是京杭运河旅游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淮安目前旅游资源整合的困境(一)旅游资源缺乏整合受近几年红色旅游潮流的影响,到周恩来纪念馆的游客持续增加,但游览时间往往限于当天,地点也仅限于纪念馆。
这种观光式的旅游方式并不能让游客深入了解淮安。
缺乏深层次的游览体验,除周恩来纪念馆,其他旅游项目吸引力不足,且分布较为分散,需要进行整合和分类,并对旅游路线进行规划。
(二)资源定位和宣传问题将自然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对旅游资源进行定位是旅游开发的有效手段。
国家文物局关于泰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工作立项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泰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编制
工作立项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
•【公布日期】2012.11.20
•【文号】文物保函[2012]2126号
•【施行日期】2012.11.2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泰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工作立
项的批复
(文物保函〔2012〕2126号)
山东省文物局:
你局《关于申请<泰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编制立项的请示》(鲁文发〔2012〕146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世界遗产泰山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工作立项。
二、该规划应符合我国《文物保护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相关规定。
在编制过程中应注意总结以往相关规划的实施情况,归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实现该规划与当地其他相关规划的良好衔接。
三、请你局指导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具备相关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泰山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并按程序报批。
此复。
国家文物局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千年大运河文脉颂中华直播活动观后感心得
千年大运河文脉颂中华直播活动观后感心得千年大运河文脉颂中华直播活动观后感心得篇1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元代会通河和通惠河开通后,京杭运河完成,明代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建立了完善的漕运管理制度,600年间,运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北交通要道,商运繁盛,运河两岸兴起数十座商业城镇,对古代经济的贡献无法估量。
大运河的开掘加强南北交通和交流,巩固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了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相融合,并且方便南粮北运。
漕运之便,泽被沿运河两岸,不少城市因之而兴,积淀了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
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人们常赋予“中国大运河”各种不同的意象,有人说她是“中国脐带”,也有人说她是中国城市的“温床”,这些寓意都在于表达大运河对生命的创造和养护所作的贡献,正是因为大运河对其沿线自然、城市、文化生命的哺育,才使运河自身在漫长的2000多年的时间里有了“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运河儿女的勤劳智慧不断使运河呈现出新的生命气象。
在当代,“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迎来了运河变化发展新的契机,在现代化交通高度发达的时代,大运河因为申遗成功而实现其生命转型,她的文化生命将得到充分彰显,“活态的、线性的文化遗存”“复杂的、丰富的遗产档案馆、博物馆”是对其文化价值的高度评价,但是,应该认识到,“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只是运河变迁史上的一个新的起点,成为世界遗产不是“中国大运河”的终极目标,保护大运河,使其“生生不息”的精神品质得到可持续发展才能体现大运河最根本的意义。
千年大运河文脉颂中华直播活动观后感心得篇2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解读下的大运河聊城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报告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解读下的大运河聊城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报告201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除前言外,还有10章内容,紧紧围绕“怎样保护”“传承什么”“如何利用”等主题展开,明确要求“建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协调机制”,要求大运河沿线城市加快制订出台本地区的实施规划。
在此背景下,大运河沿线城市纷纷出台相关规划文件,实施具体办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
由于大运河在行政区域上跨越8省(市)35市,时空跨度较大,所以本文仅以大运河聊城段为例,基于对《纲要》的解读,分析其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怎样保护”“传承什么”“如何利用”等问题进行再思考,进而为更好地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提供参考。
一大运河聊城段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现状为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资源,聊城市严格执行《山东省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印发了《聊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深化整改方案(2019-2021年)》,确定了六项重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摸清资源家底,树立正确保护理念聊城段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部分之一,其流经的区域包括阳谷县、东昌府区及临清市,现沿岸保留着十余处水利工程设施及其他重要文化遗存。
据《大运河遗产山东聊城段保护规划》统计,该段物质文化遗产总计45项,包括6段河道、24处航运工程设施、3处古代运河设施和管理机构遗存、7处与运河遗产相关的古建筑、3处运河城镇、1处古遗址、1处运河生态与景观环境。
其中,鳌头矶、临清运河钞关2处遗产点/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纲要》中,大运河的文化内涵有三种解读,即“遗存承载的文化”“流淌伴生的文化”“历史凝练的文化”,这些都属于大运河文化遗产,被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
聊城市结合《纲要》的新要求、新标准,落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深化整改方案,通过运河沿线市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重新落实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做到细化分类,摸清资源家底(见表1、表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政策观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II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
但长期以来,大运河也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合作机制亟待加强等突岀问题和困难。
出台《规划纲要》,强化顶层设计,推进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对于打造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都具有积极意义。
《规划纲要》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化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科学规划、突出保护,古为今用、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
中国大运河景观带规划方案
旅游价值
打造具有吸引力的运河景 观带,可以推动沿线地区 的旅游业发展,带动经济 增长。
项目目标与愿景
短期目标
完成大运河沿线重点区域的景观规划和建设,提 升运河整体形象。
中期目标
实现大运河全线景观带的贯通和完善,打造具有 国际影响力的运河文化品牌。
长期愿景
将中国大运河景观带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 旅游胜地,推动沿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政策体系
制定涵盖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 方面的政策,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确保规划顺利推进。
加强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执法机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政策法规得到 有效执行。
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安排
多元化筹措资金
通过政府财政拨款、社 会资本引入、国际合作 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保 障规划实施所需资金。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建议
01
游客服务中心
在重要节点设置游客服务中心, 提供咨询、导游、餐饮、住宿等 一站式服务。
公共卫生间
02
03
休闲座椅与垃圾桶
根据人流量和需求合理布局公共 卫生间,提高卫生设施使用效率 。
在景观带沿线设置休闲座椅和垃 圾桶,方便游客休息和保持环境 整洁。
解说系统与标识标牌设计
解说系统
A 运河文化广场
位于历史文化展示区的核心位置, 设计大型雕塑、文化墙和互动设施
,展现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B
C
D
运动健身中心
在体育健身活动区内,设置室内运动场馆 、户外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提供多样化 的运动选择。
特色商业街区
结合现代商业服务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 的商业街区,引入传统手工艺、特色小吃 等,营造独特的商业氛围。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物保发[2013]11号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正文:----------------------------------------------------------------------------------------------------------------------------------------------------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物保发〔2013〕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财政厅(局):为妥善处理大遗址保护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引导,全面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共同研究编制了《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经财政部、国家文物局领导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2013年5月27日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大遗址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物证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大遗址保护既是一项文化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有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美化城乡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遗址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启动100处大遗址保护工程,殷墟遗址、元上都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成一批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有效保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风貌;国家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出台一系列专门性法规,初步建立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基本构建以“三线两片”为核心、10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进程中,大遗址保护既具备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21.10.12•【文号】文物保发〔2021〕29号•【施行日期】2021.10.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物保发〔2021〕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和旅游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引导,全面提升大遗址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我局组织制定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实际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国家文物局2021年10月12日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为明确新时代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定位,做好“十四五”时期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根据《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大遗址是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
做好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
“十三五”时期,我国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大遗址保护管理模式。
大遗址考古研究、保护管理、开放服务、队伍建设、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36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外开放,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多点启动,考古工作基地(站)、遗址博物馆等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良渚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推进。
大运河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
大运河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3200余公里,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和主要漕运通道,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为中华大地的经济和文化繁荣做出巨大贡献,留下了数不尽的文物古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运河的地位和价值进一步受到世界的关注和重视。
在新的时代形势下,继承和发展运河遗产,弘扬运河文化,进而发展运河旅游,深入发掘立体的大运河景观,在人民的愉悦体验过程中,实现大运河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的融合,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传统的大运河旅游开发多重视沿线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大运河乡村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则较少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日益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即国家因应新时代乡村全面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系统性全国性乡村发展战略。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战略规划》)。
全方位、分阶段实现乡村振兴已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必然抉择。
规划指出,“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此后,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系统阐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大意义和实施方针,对大运河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规划。
如何在推进大运河旅游过程中,实现其与大运河沿线乡村社会全面振兴的有机契合,便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学术界和广大民众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战略规划》《规划纲要》中对乡村旅游的阐述《战略规划》明确提出,在乡村振兴实现的过程中,要充分维护原生态村居风貌,保留乡村的景观特色,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注重融入时代感、现代性,强化空间利用的人性化和多样化,着力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繁荣的商业圈,让乡村居民过上更为舒适的生活。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原创)
聊城市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山东省工程咨询院二○○二年十月聊城市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院长:周建华项目负责人:韩玉林山东省工程咨询院二○○二年十月参加编制人员韩玉林高级会计师陈景福高级工程师杜敏高级经济师傅强高级工程师丁丕丛助理工程师李颖助理工程师刘滨助理工程师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2)第四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第五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3)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4)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4)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第三章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6)第一节建设地点 (6)第二节建设条件 (6)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9)第一节工程性质、规模 (9)第二节设计原则及设计理念 (9)第三节工程设计方案 (10)第五章配套工程 (18)第一节给排水 (18)第二节电气 (19)第三节弱电设计说明 (21)第四节空调、通风设计说明 (22)第六章消防 (27)第七章环保 (29)第八章劳动卫生、安全设计说明 (30)第九章项目建设机构及管理 (31)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32)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3)第一节估算依据及说明 (33)第二节投资估算 (33)第三节资金筹措 (34)第十二章项目效益评价 (37)附件1、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项目环保证明3、项目供水供电证明4、企业自筹资金证明附图1、运河博物馆规划图2、运河博物馆总平面图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聊城市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大型公共建筑三、建设单位聊城运河文化博物馆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项目联系人:张春杰职务:科长联系电话:0635-8860509四、项目拟建地点聊城市东昌湖风景区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山东省工程咨询院资格等级:甲级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9401016发证机关: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包括:1、《建筑设计资料集》;2、国家及山东省有关规范、标准、规定;3、聊城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4、聊城市规划设计局关于项目规划建设的批复;5、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08•【字号】鲁政发〔2023〕9号•【施行日期】2023.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鲁政发〔2023〕9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省人民政府2023年10月8日目录第一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主要原则第三节战略定位第四节空间布局第五节任务目标第二章贯通近岸绿带第一节河滩生态涵养带第二节河堤生态景观带第三节堤外生态防护带第三章扮靓沿线绿点第一节高标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第二节高水平提升东平湖生态功能第三节高质量建设自然保护区第四节高品质建设自然公园第四章优化全域绿网第一节水系绿网第二节交通绿网第三节城乡绿网第五章深化污染治理第一节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第二节加大工业污染协同治理力度第三节统筹推进城乡生活污染治理第四节开展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第六章打造美丽城乡第一节建设城河互融中心城市第二节建设城河相嵌滨河城镇第三节建设黄河特色和美乡村第四节建设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第七章强化安全保障第一节守住保护管控红线第二节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第三节完善水安全支撑体系第八章组织实施第一节完善推进机制第二节强化要素保障第三节强化法治保障第四节强化督导落实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第一章总体要求黄河山东段长628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11.5%,从东明县入境,流经菏泽、济宁、泰安、聊城、济南、德州、淄博、滨州、东营9市,在垦利区注入渤海。
有金堤河、大汶河、浪溪河、龙柳河、玉带河、锦水河、安栾河、幸福河、清水沟、南大沙河、北大沙河、玉符河12条一级支流。
山东省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几点思考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 文物鉴定与鉴赏线性文化遗产是指在拥有特殊地理空间概念下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文化遗产集群、地域文化纽带、线性文化廊道。
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儒家文化、泰山文化发源地,也是传统革命老区,文化遗产分布广而丰富,种类多样,内涵丰富,有以大运河为代表的水利工程、以齐长城为代表的军事工程、以黄河为代表的峡谷河流、以海疆沿线为代表的海岸地理、以胶济铁路为代表的铁路交通、以八路军进山东线路为代表的重要历史主题事件等,涵盖政治、经济、军事、自然地理、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的优秀成就,形成覆盖全省、跨越各历史时期的线性文化遗产网络。
1 山东省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在山东省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中,先后提出了“七区两带”和“七区三带”(图1)文化遗产片区保护战略,构建大运河、齐长城和山东海疆文化遗产带。
2019年以来,又把黄河作为重要轴线,积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带建设。
1.1 大运河文化遗产带近年来出台的《山东省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管理办法》是我国第一部由省级政府颁布实施的大运河保护专项规章,也是山东省第一部大运河遗产保护法规。
“十三五”期间又相继完成《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规划(2012—2030)》《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编制工作。
有效推进运河遗产本体保护,申遗期间山东省各级共投入资金10多亿元,打造出南旺分水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台儿庄月河及古城、戴村坝、中国运河博物馆等一批亮点工程。
南旺分水枢纽遗址的考古发掘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申遗后继续加大对运河遗产本体的保护力度,截至2019年年底,共实施省级以上运河本体保护项目37个,省级以上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7241万元。
加快实施张秋石桥、临清闸、伏羲庙等一批重点工程,有效保护了文化遗产及其环境景观。
运河沿线已建成旅游项目15个,聊城中华水上古城、枣庄台儿庄古城、泰安白佛山文化产业园、济宁微山湖旅游综合开发、德州四女寺运河综合开发等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项目相继建设或营业。
关于济宁运河文化发展的建议
关于济宁运河文化发展的建议
济宁运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为了促进济宁运河文化的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1. 保护和修复历史遗迹,济宁运河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包括古代运河码头、古桥、古城墙等。
建议加大对这些历史遗迹的保护力度,修复已经受损的部分,让这些遗迹得以保存并向公众开放,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济宁运河文化的魅力。
2. 开展文化活动,可以举办一些与运河文化相关的文化活动,比如运河文化节、运河文化讲座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增加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3. 建设运河文化主题公园,可以规划建设一个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公园,通过景观设计、文化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向游客展示济宁运河文化的魅力,让更多人能够在游览中了解和体验运河文化。
4. 加强文化教育,可以在学校开设运河文化课程,让学生从小
就接触和了解运河文化,培养对运河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5. 利用新媒体推广,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开展运河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和关注济
宁运河文化。
总的来说,发展济宁运河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通
过以上建议能够为济宁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国务院批转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审批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加强保护管理请示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审批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加强保护管理请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4.01.04•【文号】•【施行日期】1994.01.0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国务院批转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审批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加强保护管理请示的通知(1994年1月4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审批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加强保护管理的请示》,现转发给你们,请研究执行。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既要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又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规和本通知的要求,切实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建设与保护抢救工作的关系,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
关于审批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加强保护管理的请示国务院:1982年和1986年,国务院先后批准了两批共62个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对促进文物古迹的保护抢救,制止“建设性破坏”,保护城市传统风貌等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除已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外,还有一些城市文物古迹十分丰富,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及革命纪念意义。
为进一步保护好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从1991年起即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慎重提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荐名单。
对各地区提出的推荐名单,经有关城市规划、建筑、文物、考古、地理等专家,按照《国务院批转建设部、文化部关于请公布等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报告的通知》(国发〔1986〕104号)文件关于审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原则,进行反复酝酿,讨论审议,提出37个城市,建议作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附后),报请国务院审核批准并予以发布。
《瞭望》新闻周刊大运河沿线保护开发亟待统筹
大运河沿线保护开发亟待统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是我国从未遇到的崭新课题。
如何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与时俱进的政策,以实现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和永续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河北省沧州市大运河景观带牟宇摄/本刊大运河的深厚历史底蕴和开发价值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
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
2014年,历经8年申遗,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此后,大运河的保护开发揭开新的篇章。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大运河沿线六省市调研获悉,申遗成功以来,运河遗产的本地保护得到改善,一些地区积极探索运河文化的传承利用,取得一定效果,但总体而言,仍需加强顶层设计,以实现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和永续保护。
流动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是一张展示中华文明的“金名片”。
被视为扬州的文明源头、亦是大运河开端的邗沟,开凿于公元前486年。
《左传》记载:“秋,吴城邗,沟通江淮。
”意即吴王夫差为进军中原,筑邗城、开邗沟。
此后,历经隋炀帝开凿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及至元世祖忽必烈开凿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等河道,最终建成了直接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扬州市文物局局长、大运河遗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华德荣说,从邗沟到清朝末年停漕,大运河与我国封建社会在时空上几乎等同,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方交流,也使扬州从“蛮夷”通向繁华,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国际港口城市。
大运河申遗文本总撰稿人和管理规划编制总负责人张谨表示,与世界著名运河相比,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年代最早,并且其长度是巴拿马运河的22倍,是苏伊士运河的10倍。
流淌2500余年,贯穿5大水系,流经8个省市,大运河沿岸留下了数不清的码头、古闸、古桥、衙署等历史文化遗存。
大运河不仅是漕运通道,也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经由大运河,大量的丝绸、陶瓷、茶叶等物产被运往海外。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遗产,大运河的开通催生了一座座文化名城,融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阳、吴越等文化形态于一体,成为探求中华文明生命轨迹的一条重要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