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教案课件-三、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三、课外古诗词诵读 - 庭中有奇树 教案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学常识,能读出古诗的音韵美和意境美,疏通诗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和教师点拨,会用丰富的语言、专业的术语来鉴赏诗歌,并按类别归集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歌中女主人公凄美的形象和细腻的相思,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会描绘诗歌意境并从中让心灵受到美的熏陶。
2、会用丰富的语言、专业的术语来鉴赏诗歌,并适当迁移。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相思诗句趣导入(师):在我们朴素的生活情感中,相思无疑是重要的一种味道。
正是相思,让日子变长了,让遥远的人仿佛变近了,让我们的生活也有了诗意。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抒发相思情的古诗句都有哪些?(生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生2):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生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师逐次评价问生:这是谁对谁的相思……)这么多的相思呀,这么美的情境呀,读出的那一刻,让我们仿佛与诗人心意相通。
今天就让我们去采撷相思之树的花茎与枝叶,嗅它的芬芳气息,探它的美丽纹路。
请大家翻到课本69页,一起读第一首诗的诗题。
(教师板书诗题)二、读诗味,感知音韵美1、(师):《庭中有奇树》是南朝梁《文选》中《古诗十九首》里的其中一首,谁来给大家读读注释○1。
(生读):……(师):这番介绍使我们了解了一个重要的文学常识,大家要注意积累。
2、(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分为几读?(生齐):五读。
(师):我们一起读出来。
(生齐读):读诗味,感知音韵美;理诗意,探寻意境美;赏写法,品析艺术美;强记忆,再享诗意美;巧迁移,美境更辽阔3、(师):看来大家已经非常熟练了,那首先就请大家把《庭中有奇树》读一读,看能不能读通顺,不会读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开始吧。
(生读):……4、(师):好了,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不论读得如何,能代表自己对诗歌的喜爱就好。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优质课教案_15
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诗句。
2.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基本特点,文学地位,表现手法等。
3.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千古五言之祖”名家点评《古诗十九首》的地位、特点。
例如:南朝钟嵘在《诗品》中说《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评论它:“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冠冕:居于首位)补充:朱自清也曾感慨道《十九首》可以说是我们最古老的五言诗,是我们诗的古典之一。
二.总览芳华——浅识《古诗十九首》教师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概述:经过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对《古诗十九首》的反复诵读与揣摩,我们认为它的语言精炼准确,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决无虚情与矫饰,更无着意的雕琢,因此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有意的将事、景、情相融合,往往能通过白描,比兴,象征等手法寓情于景中。
感情的抒发委婉含蓄,纯真诚挚。
此外,《古诗十九首》还较多使用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二.园中奇葩——《庭中有奇树》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简宗梧认为,《古诗十九首》中诗情最明朗,手法最明快的一首,当属《庭中有奇树》。
今天我们就从《庭中有奇树》一诗走进《古诗十九首》。
1. 经典诵读(1)教师范读教师诵读,学生聆听,画出停顿。
(同时指名学生在板示上画停顿,读毕共评。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读后点评:2、3字停顿,准确的把握好节奏。
(2)学生自由诵读方法:指明学生请按照2/3停顿的节拍示范诵读。
同时感受诗歌韵脚(滋、思、之、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教案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2、运用想象描绘诗歌的艺术画面;3、理解、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到达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一起品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和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二、评价及文学地位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
钟嵘给过“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高度评价;?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明代谭元春说:“在诸古诗之上,千古无异议。
〞问一下学生:“?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开展。
三、文学常识介绍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
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开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四、诗歌细读与合理想象先让全体学生齐读一遍,接着与学生一起一句一句地品读诗歌。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
前后四句分别描写了一幅图景〕前四句讲解-----先释词:第一句中的“奇〞字是指“不一般、珍贵〞;第二句中的“华〞同“花〞、“滋〞是指“繁〞;第三句中的“荣〞也是指“花〞〔板书“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第四句中的“遗〞是指“赠送〞,读音便为“wei〔去声〕〞〔提醒学生这是一个重要的古文知识点〕。
部编】【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部编】【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相关知识;2.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研究《庭中有奇树》1.《古诗十九首》得名古诗十九首》诞生于东汉末年,原本不是一人所作,因风格相近,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因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这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古典诗歌抒情诗的典范,被誉为“诗母”。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2.产生年代研究者认为,《古诗十九首》虽非一人之作,但它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大概产生于东汉后期数十年间,即至早当在顺帝末年,至晚应在献帝以前(约公元140—190)。
无论从五言诗的发展情况或是从某些篇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来看,这样的推测都是合理的。
3.产生背景政治:社会动荡、宫廷暴乱、徭役赋税沉重、农民起义、外戚宦官专权经济:破坏严重、两极分化、朝不保夕思想:儒家经学、文学观念转变、老庄思想盛行、传入4.诵读庭中有奇树。
珍贵花繁。
庭中有一棵奇特的树,绿叶茂盛,花朵繁华。
女主人攀折下最好看的一朵花,要把它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但是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5.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景象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庭中有奇树》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2)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明确:诗人用“盈”字将人和花密切融会,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执花在 手痴痴久立,任它香满胸怀衣袖而无可奈何的景象,将女主人折花之 后的忧愁传达得出神入化。
(3)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明确: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 题。
(4)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 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 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主人公折花,原是 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安慰;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 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5.译文: 明确: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盛的花朵,显得格外 春意盎然。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 夜思念的亲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可是路途遥远,不能送到 亲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 达怀念之情罢了。
板块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诗句赏析 (1)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明确:这四句诗写得很朴素,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思妇怀远 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 前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首句中的“庭中”就暗 示了这里的风景不是大自然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画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 解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久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 自然的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 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惜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方法定位在阅读教学法上, 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规范和习 惯,从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优质课教案_16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师)庭院里有一棵珍贵的树,满树绿叶,开满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生)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师)春意盎然.我攀引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生)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师)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手执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生)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师)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生)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师生齐读原诗)《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课题】《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授课对象】初二学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语(PPT展示,并配图配音)古诗词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从《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再到近期的《经典咏流传》,古诗词被赋予新时代的意义重新登上了文化舞台。
请欣赏经典咏流传《迢迢牵牛星》。
《经典咏流传》是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
节目原创“和诗以歌”的模式,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经典文学作品,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向上向善的主流价值。
这首出自《古诗十九首》第十首的《迢迢牵牛星》能够唱的如此凄美、哀婉。
最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全册)第三单元-三、课外古诗词诵读 - 庭中有奇树-评课稿
老师执教的《庭中有奇树》这堂诗歌教学课是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的第一篇,大纲上没有做出明确的教法要求,而今天老师的执教给我们打开了课外古诗词教法、学法的大门。
他的这堂课教学思路清晰,语言精练,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别融入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如:一开始老师就以旧带新,让学生通过回顾复习相思的古诗句,让学生明确了古诗按照内容层面的分类;再比如,老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与鉴赏,丰富的语言评价来激励学生进行正确的吟诵与鉴赏;又比如,在诵读延伸环节,老师又采用了情景交融类的手法归集的方式使学生再次明确了古诗按照手法层面的分类,学一首诗带动学生学习一系列诗,我想这也是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初心之一吧。
老师的这堂课中,我认为最大的优点是处处在为学生提高自信心,不论个别提问还是整体提问,他对学生的评价非常到位,让学生为自己的回答而感到骄傲,不怯场,这样最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探究兴趣,至于他的板书也很精彩,与诗歌中的奇树想契合,文与质相统一,从而促进了学生对美感的探寻,更是提高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总体来说,老师的这堂课流畅高效,学生在课堂上成了主人,而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启发了学生的多元思维,进一步理解了诗歌的审美性和工具性;至于老师的情感教育也让学生对诗歌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相信他对学生的祝愿“在成长的路上与诗歌同在,与诗意同行”一定会得以成真的。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优质课教案_10
草木有本心,此物最相思——《庭中有奇树》《涉江采芙蓉》寻同探异《庭中有奇树》《涉江采芙蓉》,这两首诗一首选自201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四首古诗的第一首,另一首选自校本教材《墨香沉醉》第四卷十七课,这两首是都出自于《古诗十九首》,因此我们将这两首诗进行整合,将本节课定位为古诗整合教学课。
教学解读的标题是“此物最相思”,副标题是“《庭中有奇树》《涉江采芙蓉》寻同探异”,下面我将围绕以下几个关键词进行阐述。
一、背景(一)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反复提出“语文课程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经典古诗文无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最灿烂的瑰宝。
新课标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特别是注重素养的要求。
所以传统的教学侧重的是理解,而新课标注重的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去感悟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
(二)教材解读部编版新教材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目,体裁也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庭中有奇树》作为一首五言古诗首次被编入教材,安排在第三单元后的“课后古诗诵读”,所选的四首诗都属于古体诗,与第三单元12课《唐诗五首》在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这四首古体诗的编选有助与学生全面的了解中国诗歌,构建比较全面的诗歌认知体系。
《墨香沉醉》是初中语文学科开发的校本课程,它的编写目的旨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助力。
《墨香沉醉》按时间顺序选录了不同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品,如第一卷的《诗经》《楚辞》,第二卷诸子暖语百家鸣,第三卷世间万象史家笔,第四卷赋本霓裳乐入骨,《涉江采芙蓉》即选编在第四卷。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指不局限于原有的教科书,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找准整合点,对教材进行大胆地取舍。
构建课程内容时的整合点不同,有的是增加,有的是减少,有的是拓展,有的是深入,有的是合并,有的是分类,有的是比同,有的是存异……《庭中有奇树》《涉江采芙蓉》虽然出自不同教材,但两首诗都选自《古诗十九首》,两首诗歌以质朴凝练的语言,通过男女不同的口吻表达千古时空中共同的相思,在相思中又有各自幽微的情感。
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人教版部编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共张) 名师教学课件PPT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美丽,那样芬芳,无奈相隔的路途 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 惋惜.
D.七、八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此物何足贵”语中已流露出了对所思 念的人离家太久的些许责备.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
,
,
此馨攀庭 物香条中 何盈折有 足怀其奇 贵袖荣树
但路将绿 感远以叶 别莫遗发 经致所华 时之思滋
,
,
庭 中 东有 奇 汉
《
树 古
诗 十 九 首 》
.
.
.
.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
壹贰 叁 肆
文
朗
古
链
常
读
诗
接
积
感
鉴
中
累
知
赏
考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E.整首诗围绕着“庭中有奇树”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 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3
感谢观看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4
谢谢观看!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5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0
03.古诗赏析
名句赏析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 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 题.人生苦短,女主人公如她手中的鲜花,经不起时间的等待,更经受不起风吹雨 打.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 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儿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 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手法及其在诗词创作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一手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欣赏古诗词时能够更好地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学生在诗词鉴赏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鉴赏方法,需要教师指导并训练学生运用相关方法。
举例:比较阅读法、情感分析法等鉴赏方法,教师需指导学生在实际鉴赏过程中运用,提高鉴赏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庭中有奇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通过观察自然景物而引发情感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通过观察自然来表达情感的。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感受诗词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通过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中,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上目标充分符合新教材要求,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内容的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准确理解《庭中有奇树》等四首古诗词的文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 课件PPT(附教案、说课稿)
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注释】 1、发:生长。 2、条:枝条,枝叶。 3、莫:不能,表示否定。 4、但:只,不过。
赏写法,品析艺术美
强记忆,再享诗意美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巧迁移,美境更辽阔
含情景交融手法的诗歌: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王湾《次北固山下》 刘禹锡《秋词》 ……
作业设计 请挑选本节课里提到的一两首诗,
把它改写成情景交融的小散文。
同步教案
双击打开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说课稿
双击打开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同步练习
双击打开
语文 八年级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
教师:文小语
2020年9月28日星期一
肆 课
堂
课 小
结 ,
堂 课
堂 练
小 习
, 拓
结 展
延 伸 。
目 录
叁 细
读
品 感
悟 ,
读 品
味 语
感 言
, 写
悟 法
探 究 。
贰 扫
清
初 障
碍 ,
读 整
体 感
感 知
, 把
知 握
内 容 。
壹 了
解
预 作
者 ,
习 了
解 背
检 景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导学案
双击打开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感谢 倾听
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许多蜜。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教学优秀课件(共21张PPT)
3.如何“奇”?试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手法上:
一抑一扬,其实对花先抑的一笔,正是为 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 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 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扬一 抑中,诗的感情增加了,也尽显诗的千回 百折之态,委婉含蓄之妙。
4.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 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 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 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 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 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1.庭中有奇树,“奇”在何处? 2.此树 “奇”还是“何足奇”? 3.如何“奇”? 探究奇特的艺术手法。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学习目标】
1. 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相关常识;落实字词, 理解诗歌大意。 2. 熟练朗诵并能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3.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诗的千回百折之态,委婉 含蓄之妙。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 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 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 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 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 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 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 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三、课外古诗词诵读 - 庭中有奇树-评课稿
吴老师执教的《庭中有奇树》这堂诗歌教学课是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的第一篇,大纲上没有做出明确的教法要求,而今天吴老师的执教给我们打开了课外古诗词教法、学法的大门。
他的这堂课教学思路清晰,语言精练,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别融入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如:一开始吴老师就以旧带新,让学生通过回顾复习相思的古诗句,让学生明确了古诗按照内容层面的分类;再比如,吴老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与鉴赏,丰富的语言评价来激励学生进行正确的吟诵与鉴赏;又比如,在诵读延伸环节,吴老师又采用了情景交融类的手法归集的方式使学生再次明确了古诗按照手法层面的分类,学一首诗带动学生学习一系列诗,我想这也是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初心之一吧。
吴老师的这堂课中,我认为最大的优点是处处在为学生提高自信心,不论个别提问还是整体提问,他对学生的评价非常到位,让学生为自己的回答而感到骄傲,不怯场,这样最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探究兴趣,至于他的板书也很精彩,与诗歌中的奇树想契合,文与质相统一,从而促进了学生对美感的探寻,更是提高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总体来说,吴老师的这堂课流畅高效,学生在课堂上成了主人,而吴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启发了学生的多元思维,进一步理解了诗歌的审美性和工具性;至于吴老师的情感教育也让学生对诗歌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相信他对学生的祝愿“在成长的路上与诗歌同在,与诗意同行”一定会得以成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庭中有奇树》教学反思
在我看来,语文诗歌教学不仅要具有审美性,更要注重它的工具性,尤其是对于初中学段的学生。
因此,我把《庭中有奇树》这首古诗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生诵读诗歌和鉴赏诗歌。
上完这堂课,我发现了自己有了很多的新的收获和体会,但也存在一些不恰当以及认识上的不足。
成功之处:
一、在课堂上一定要创设情境,我将相思的古诗句回忆起来的时候,加以点拨,学生感受到了相思的情意,可见情境的创设不但能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还能让他们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
二、整节课上,学生十分投入,他们的表现比平时好了很多,如果说每一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如此地精心设计,学生自然会很愿意接受知识,而且也会接受得很快,所以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各种新颖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学习。
三、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吟咏诗韵、分类讨论”的诗歌鉴赏方法。
分小组讨论,深入探究诗句中的思想情感。
提高了学生的诗词鉴赏和审美能力。
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我提出一个可能学生凭借思考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后,急于给学生讲解,甚至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打断学生,这样就致使学生思考不深入不彻底;再者讲完诗歌的手法奇美之后忘记板书了,而是在语言风格之后补充进去的,显得脉络稍有些乱,所以在以后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间,我自己也要准确把握课堂的节奏。
第 1 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