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浇混凝土受冻有何危害教学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浇混凝土受冻有何危害,如何进行冬期施工
(一)什么是混凝土冬期施工,如何计算冬期施工期
当日平均气温降到5℃和5℃以下,或者最低气温降到0℃和0℃以下时,混凝土工程必须采用特殊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方能满足要求,即混凝土冬期施工。混凝土进入冬期施工,不仅在技术上要采取相应措施,而且工程也要增加冬期施工费用。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可以取第一个出现连续5d稳定低于5℃的初日作为冬期施工的起始日期。同样,当气温回升时,取第一个连续5d稳定高于5℃的末日作为冬期施工的终止日期。初日和末日之间的日期即为混凝土冬期施工期。
我国中部地区出现最低气温在0℃以下的日期较短,并不一定需要一整套严格的冬期施工技术措施,但不能认为温度不太低,混凝土冻一下影响不大,而忽视由于季节交替,气温突然变化可能会给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
因此,在施工期间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以防气温突然下降,混凝土遭受寒流和霜冻的袭击,造成混凝土早期遭受冻害。
(二)新浇混凝土受冻有何危害
新浇混凝土在养护初期遭受冻结,当气温恢复到正温后,即使正温养护到一定龄期,也不能达到其设计强度,这就是混凝土的早期冻害。
混凝土所以能凝结硬化并获得强度,是由于水泥水化反应的结果。水和温度是水化反应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水是水化反应能否进行的决定因素之一;温度则影响水化反应的速度。当温度降到5℃时,水化反应速度缓慢;当温度降到0℃时,水化反应基本停止。在混凝土强度发展初期,其内部的孔隙中含有尚未与水泥化合的游离水,当温度降至-2℃~-4℃时,混凝土内部的游离水开始结冰,游离水结冰后体积增大约9%,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冰晶应力,使强度尚低的混凝土内部产生微裂缝和孔隙,同时损害了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导致结构强度降低。
混凝土的早期冻害是由于混凝土内部的水结冰所致。试验证明,混凝土在浇筑后立即受冻,抗压强度约损失50%,抗拉强度约损失40%。受冻前混凝土养护时间愈长,所达到的强度愈高,水化物生成愈多,能结冰的游离水就愈少,强度损失就愈低。试验还证明,混凝土遭受冻结带来的危害与遭冻的时间早晚、水灰比、水泥标号、养护温度等有关。
(三)混凝土冬期施工有哪些方法
混凝土冬期施工常用的施工方法有:蓄热法、外加剂和早强水泥法、外部加热法以及综合蓄热法。在选择施工方法时,要根据工程特点,首先保证混凝土尽快达到临界强度,避免遭受冻害;其次,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要迅速达到出模强度,保证模板周转。一般情况下,优先考虑使用蓄热法,用提高混凝土入模温度,选择适宜的保温材料,对结构容易受冻部位加强保温措施,来提高保温效果。也可以在混凝土中掺外加剂或采用高标号水泥、早强水泥,使混凝土提前或者在负温下达到设计强度。当上述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外部加热方法和
改善保温措施,以提高混凝土冻结前的强度。常用的外部加热法有:蒸汽加热法、电热法和暖棚法。
(1)蓄热法
蓄热法就是利用对混凝土组成材料(水、砂、石)预加的热量和水泥的水化热,再加以适当的覆盖保温,从而保证混凝土能够在正温下达到规范要求的临界强度。
蓄热法使用的保温材料应该以传热系数小、价格低廉和易于获得的地方材料为宜,如草帘、草袋、锯末、炉渣等。保温材料必须干燥,以免降低保温性能。采用蓄热法施工时,最好使用活性高、水化热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
当室外最低温度不低于-15℃时,地面以下工程或表面系数(即结构冷却的表面积与结构体积之比)不大于5的结构,应优先采用蓄热法养护。蓄热法适用于气温不太冷的地区或是初冬和冬末季节。
当符合下列条件时,也应优先考虑蓄热法。
1)混凝土拆模时所需强度较小;
2)室外气温高,风力小;
3)水泥标号高,水泥发热量大的结构。
由于蓄热法施工简单,冬期施工费用低廉,较易保证质量,所以不论在国内或国外,都作为混凝土冬期施工的基本方法。
(2)综合蓄热法
综合蓄热法是在蓄热保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泥的水化热和掺加相应的外加剂或者进行短时加热等综合措施,创造加速混凝土硬化的条件,使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降低到冰点温度之前尽快达到受冻前的临界强度。
综合蓄热法一般分为低蓄热养护和高蓄热养护两种。低蓄热养护过程主要以使用早强水泥或掺加负温外加剂等冷操作方法为主,使混凝土在缓慢冷却至冰点前达到允许受冻的临界强度;高蓄热养护过程则主要以短时间加热为主,使混凝土在养护期间达到要求的受荷强度。这两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施工和气温条件。一般日平均气温不低于-15℃、表面系数6~12、且选用高效保温材料时,宜采用低蓄热养护;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5℃、表面系数大于13时,宜用短时加热的高蓄热养护。
(3)采用外加剂和早强水泥方法
掺外加剂法是指在冬期施工的混凝土中加入一定剂量的外加剂,以降低混凝土中的液相冰点,保证水泥在负温环境下能继续水化,从而使混凝土在负温下能达到抗冻害的临界强度。
掺外加剂法常与蓄热法一起应用,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初始热量及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加快混凝土强度的增长。
目前,混凝土冬期施工中常用的外加剂有:
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类、多环芳香族磺酸盐类、多元醇类、水溶性树脂磺酸盐类;
引气剂:松香类树脂、烷基苯磺酸盐类、脂肪醇类、木质素磺酸盐类;
早强剂: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硝酸盐、亚硝酸盐、三乙醇胺、尿素;
抗冻剂:氯化钠、氯化钙、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水、尿素;
阻锈剂:亚硝酸钠、重铬酸钾。
由于两种和两种以上的复合外加剂可以获得多种效能——降低冰点、快速硬化、提高抗冻性及和易性,故复合剂的使用已逐渐替代了单剂。在我国常用的复合剂有:亚硝酸钠和硫酸钠复合剂,NC早强剂及MS-F早强型减水剂。
(4)混凝土人工加热养护
人工加热养护是采用外加热源提高混凝土的温度,为混凝土硬化创造条件。一般情况下,人工加热要比蓄热法的费用高,因此,只在蓄热法达不到要求时才采用。工程实践证明,人工加热与保温蓄热或掺外加剂结合,常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人工加热法根据热源种类,分为蒸汽加热、电热、远红外加热、暖棚加热等。正确选择人工加热方法取决于技术经济的综合分析。
1)蒸汽加热法
蒸汽加热法是利用蒸汽在冷凝时放出的热量养护新浇筑的混凝土,使混凝土迅速达到受冻临界强度。
蒸汽加热法种类常用的是内部通气法,即在混凝土内部预留孔道,让蒸汽通入孔道加热混凝土。预留孔道可预埋钢管和橡皮管,施工后拔出,蒸汽养护结束后将孔道用水泥砂浆填实。此法节省蒸汽,温度易控制,费用较低。但要注意冷凝水的处理。内部通气法常用于厚度较大的构件和框架结构,是混凝土冬期施工中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此外,还有毛管模板法,即在混凝土模板中开成适当的通气槽,蒸汽通过汽槽加热混凝土;蒸汽套法,即在混凝土模板外加密闭,不透风的套板,模板与套板中间留出15cm的空隙,通过蒸汽加热混凝土。但上述两种方法设备复杂,模板损失严重,故很少采用。
蒸汽加热法施工采用蒸汽养护宜优先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掺氯盐的混凝土不宜采用蒸汽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