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方面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建筑节能行业节能技术标准

建筑节能行业节能技术标准

建筑节能行业节能技术标准随着全球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建筑节能成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为了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一系列专业标准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建筑外围围护、建筑设备、建筑用能等方面,介绍建筑节能行业的相关技术标准。

一、建筑结构标准1. 鲁棒度设计标准建筑结构的鲁棒度设计标准是指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建筑仍能保持基本完整和功能运行。

对于地震活跃区域的建筑,应采用更加严格的鲁棒度设计标准,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此外,对于建筑物的多功能结构设计,也应考虑到不同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确保建筑的整体鲁棒度。

2. 热桥设计标准热桥是指在建筑中存在导致热量流失的结构部位,如窗框、楼板连墙等。

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和地区气候条件,制定热桥设计标准,通过设计合理的断热结构和采用热桥隔断措施,减少热能损失,提高建筑的能耗效率。

二、建筑外围围护标准1. 建筑物外墙保温标准建筑物外墙保温标准是指在建筑物外墙保护层的设计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建筑物外墙保温效果和防水性能。

其中,对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建筑物,应制定相应的保温材料选择标准和施工要求,以提高建筑的保温效果。

2. 窗户隔热标准窗户是建筑外围围护中热量流失较为集中的部位,对选用窗户材质和设计进行标准化是保证建筑节能的关键之一。

应制定窗户隔热性能标准,包括窗框材质、玻璃类型、隔热层设计等方面的要求,以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降低热量传输损失。

三、建筑设备标准1. 供暖与制冷系统能效标准建筑的供暖与制冷系统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

制定供暖与制冷系统能效标准,对于设备的选用、安装和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以确保供暖与制冷系统的高能效运行,降低建筑的能耗。

2. 照明系统能效标准照明系统在建筑能耗中占有较高比例。

制定照明系统能效标准,包括灯具的能效要求、光照节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使用等方面,以促进照明系统的节能运行和使用。

四、建筑用能标准1. 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空调是建筑用能的主要来源之一。

建筑物保温与节能技术规范

建筑物保温与节能技术规范

建筑物保温与节能技术规范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物的能耗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并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在建筑行业中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温与节能技术规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建筑物保温与节能技术规范。

二、材料与施工规范1. 保温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保温材料是建筑物保温与节能的核心,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

常见的保温材料包括聚苯板、聚氨酯泡沫、岩棉等。

施工时应注意材料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环境友好性。

2. 外墙保温系统的施工规范外墙保温系统是建筑物保温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施工应符合相关规范。

施工前应进行工程勘察和设计,合理确定保温层的厚度和材料使用量。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保温材料的质量,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检查。

3. 屋面保温与防水施工规范屋面保温与防水是保证建筑物整体保温效果的重要环节。

施工前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选择适当的保温与防水材料,并进行专业的施工工艺设计。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温材料与防水层的施工顺序和质量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三、系统与设备规范1. 空调与供暖系统的设计与运行规范空调与供暖系统是建筑物保持室内舒适温度的关键。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物的面积、朝向和使用要求,合理确定空调与供暖设备的容量和数量。

同时,要注意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控制系统。

2. 能源管理与监控系统的规范能源管理与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能耗情况,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参考。

建筑物应配备合适的能源计量设备和监控系统,根据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制定合理的能源管理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维护与评估规范1. 建筑物保温与节能的维护和保养规范建筑物保温与节能系统的维护和保养对保持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要定期检查和清洁保温材料,及时修补和更换损坏的部分,确保系统的完整性和性能。

2. 建筑物保温与节能评估的规范建筑物保温与节能技术的评估是衡量其实际效果和改进空间的重要手段。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一)节能技术选用
1、采暖系统节能技术应采用有效节能技术,如温度调节技术、循环
水贮存节能技术等,选用低温低湿空调工作方式,并采用高效节能装置。

2、采用热电联产及热电联供等技术。

3、采用节能型冷水机组、节能调节器等,以降低电耗。

4、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光伏分布式发电系统等技术,有效节约能源。

5、采用太阳能联合供热系统、空气能源联合供热系统等技术,提高
热效率,优化能源结构。

(二)耗能控制
1、建筑应选择节能装修材料,采用有效节能技术,保证适当的室内
温度,降低能源耗费。

2、采用节能玻璃、节能门窗等,建立通风平衡系统,节约能源。

3、采取节电技术和节水技术,使用节能设备,提高用电的效率,减
少能源的消耗。

4、开展能源检测,保证节能设计的有效性,控制能耗,满足居民安
全需求。

(三)节能监督
1、深圳市政府将定期对居住建筑的节能情况进行检测,以检验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是否符合节能要求。

2、严格执行《深圳市建筑能耗节能规范》,在建筑物建设和运行中严格实施节能设计。

建筑物节能技术标准

建筑物节能技术标准

建筑物节能技术标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能源资源的日益重视,建筑节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引导建筑行业向着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建筑物节能技术标准,以规范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本文旨在介绍一些重要的建筑物节能技术标准。

一、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是制定建筑节能设计的依据,其中包括了建筑热工性能计算、建筑结构热工性能评估、建筑外墙保温设计等内容。

根据各国的气候特点和建筑区域的差异,制定了不同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例如,欧洲的Passivhaus标准以实现建筑零能耗为目标,要求建筑采用高效隔热、透气的外墙材料,实现室内舒适度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最优化。

二、建筑节能施工规范建筑节能施工规范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材料选用、施工工艺、设备安装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例如,要求采用低能耗建筑材料,如高效隔热材料、可再生能源系统等;要求对建筑外墙进行严密检查以确保隔热层和保温层的质量;要求设备安装符合节能标准,并对其运行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建筑系统的高效运行。

三、建筑节能使用规范建筑节能使用规范主要从居民和建筑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要求合理利用建筑内部空间和设备资源,以减少能源的浪费。

例如,要求建筑内部采光设计符合舒适度和节能的要求,以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要求合理安置节水设备和采用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冷却系统,减少用水量和冷却能耗;要求建筑设备和电器设备的选择符合能效等级标准,减少能源的消耗。

四、建筑节能评价标准建筑节能评价标准是衡量建筑节能效果的重要依据。

通过评价标准,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估建筑物的能耗水平和节能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例如,美国的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评价标准通过对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得出建筑物的节能等级。

五、建筑节能监测标准建筑节能监测标准要求对建筑物的能耗进行监测与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前言在当前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筑业也面临着急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挑战。

为了推动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技术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规程和标准。

第二部分:建筑节能设计规范1. 室内照明设计规范针对照明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自然光的充足利用、灯具能效和场景调控等因素。

同时,在光源选择、灯具布置以及光控技术等方面制定规范,以实现能耗最小化和照明舒适度的最大化。

2. 空调系统设计规范空调系统在建筑能耗中占比较大,应采用节能型设备,并且建立合理的分区控制和温度调控策略。

另外,通过综合运用通风、自然采光和夜间冷却等技术手段,减少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间和能耗。

3. 建筑外围围护结构设计规范在外墙、屋顶和地板等外围围护结构的设计中,要注重隔热、保温、防水等功能,选择适宜的材料和施工工艺。

同时,对建筑外围围护结构进行热桥分析和处理,以减少能量传输和热量损失。

4. 新风系统设计规范新风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换气需求、空气质量和能耗。

通过合理的新风量控制、换气方式选择以及热回收技术应用,实现新风系统的节能和舒适性。

5. 电梯系统设计规范电梯系统在建筑中的能耗也十分重要,应选择高能效的电梯设备,并结合楼层分布和使用需求合理设置电梯数量和布局。

同时,通过电梯能量回收等技术手段,降低电梯能耗。

第三部分: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规范1. 施工材料和设备规范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选择节能材料和设备对于提高建筑节能性能至关重要。

应制定相应的规范,例如要求使用符合能效标准的建筑隔热材料、低能耗设备等。

2. 施工工艺规范在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应制定相应的施工工艺规范,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节能效果。

例如,规定进行墙体、屋顶和地板保温时的施工工艺、热桥处理等。

3. 施工质量检测和验收规范为了确保建筑节能设计的实施效果,需要建立有效的施工质量检测和验收规范。

建筑节能方面技术规范

建筑节能方面技术规范

建筑节能《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GB50787-20121.0.4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太阳能空调系统,必须经过建筑结构安全复核,满足建筑结构及其他相应的安全性要求,并通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

3.0.6 太阳能集热系统应根据不同地区和使用条件采取防过热、防冻、防结垢、防雷、防雹、抗风、抗震和保证电气安全等技术措施。

5.3.3 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建筑部位,应设置防止太阳能集热器损坏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设施。

5.4.2 结构设计应为太阳能空调系统安装埋设预埋件或其他连接件。

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承载力设计值应大于连接件本身的承载力设计值。

5.6.2 太阳能空调系统中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应设置剩余电流保护、接地和断电等安全措施。

6.1.1 太阳能空调系统的施工安装不得破坏建筑物的结构、屋面防水层和附属设施,不得削弱建筑物在寿命期内承受荷载的能力。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3.0.6 建筑物上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不得降低相邻建筑物的日照标准。

3.0.7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必须进行建筑物结构和电气的安全复核,并应满足建筑结构及电气的安全性要求。

14.1.6 设置带油电气设备的建(构)筑物与贴邻或靠近该建(构)筑物的其他建(构)筑物之间必须设置防火墙。

14.2.4 35kW以上屋内配电装置必须安装在有不燃烧实体墙的间隔内,不燃烧实体墙的高度严禁低于配电装置中带油设备的高度。

总油量超过100kg的屋内油浸变压器必须设置单独的变压器室,并设置灭火设施。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4.0.4 各朝向的单一朝向窗墙面积比,南、北向不应大于0.4;东、西向不应大于0.30。

当设计建筑的外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4.0.5 建筑的卧室、书房、起居室等主要房间的房间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是为了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减排,促进节能文明建设,提高建筑能效,减少能源消耗而制定的一部规范。

以下是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的具体内容:
首先,要加强公共建筑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加大节能设备的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可持续建筑。

推进节能改造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比如采用节能玻璃、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空调、节能锅炉等节能设备,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能耗。

其次,应加强公共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改造。

电气系统的节能改造要以更换节能灯具为主,采用节能灯具、智能控制器等节能设备,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能耗。

第三,要加强公共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改造。

要采用节水技术,将节水设备安装在给排水系统中,以节约用水,降低能耗。

最后,要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监测和管理,推广节能文明建设,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要建立健全监测制度,加强能源监管,确保节能改造的顺利实施。

总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规范是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减排、促进节能文明建设、提高建筑能效、减少能源消耗的重要依据,是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规范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规范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规范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规范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变更不得降低建筑节能效果。

2.建筑节能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应按照有关规定
进行评审、鉴定及备案。

3.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内容。

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方案并经监理
(建设)单位审查批准。

5.施工单位应对从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实
际操作培训。

6.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检测,除外墙节能构造的现场实体检验可在监理(建
设)人员见证下由施工单位实施外,其他的质量检测均应由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

7.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设备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有关标准的
规定。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与淘汰的材料和设备。

8.材料和设备进场应遵守下列规定:进场的屋面保温材料要有中文标志的出
厂质量合格证、企业标准、技术性能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软化系数、抗拉强度、导热系数等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9.检验批按屋面面积每100m2抽查一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查阅有关文件或咨询专业人士。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为应对气候变化,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我国立法机关特制定本通用规范。

本通用规范适用于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新能源设备等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

一、节能减排1、建筑建设阶段需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比如节能设计、节能材料选择、节能照明技术、节能采暖通风技术、节能施工技术等。

2、建筑运行期间需实行能源管理、节能维修保养,同时采用集中控制、节能硬件、节能软件等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实现建筑节能。

3、推进节能降耗技术的落地,鼓励节能节能效果明显的建筑项目及设备进行节能鉴定,并发放节能减排补贴。

二、可再生能源利用1、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系统应用,推进建筑屋顶绿色能源覆盖,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综合利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改造升级。

2、在建筑运行期推行电源多样化、可再生能源拓展,积极引导相关客户积极参与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建设节能环保建筑。

3、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储能研究与应用,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灵活可控,实现绿色能源的利用。

三、节能减排监督1、设立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实行节能减排定期监督,对节能降耗和环保减排目标实行评估,对技术及产品质量等进行检测,保证节能减排的达标性。

2、实行持续培训和督导,建立节能减排信息管理体系,加强对相关机构或企业等节能减排情况的督导检查,加强技术力量和实施力量的指导,加强形成合理的节能减排利用机制。

3、对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改进,不断追踪节能减排技术及产品发展动态,根据最新技术及产品概念,改进建筑节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节能减排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建筑节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目标,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有关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动态,加强技术研究,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机制,积极推进节能减碳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实施,全面推行更加先进、更加环保的建筑技术,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通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通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通用规范第一节:规范的概述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话题。

建筑节能是指采用一系列措施,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可再生能源是指会不断补充并且不受限制地使用的能源。

本规范以提高建筑节能环保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为目标,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详细规定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相关技术规范。

第二节:建筑节能的要求1.选材节能:建筑用材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以减少对冷、热源的散失。

2.设备节能:采用节能设备,如高效空调系统、LED照明等,以减少对电力能源的消耗。

同时,可以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

3.建筑设计:精心设计建筑,以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并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风、地形、气候等元素,减少采光照明需求和建筑冷热负荷,提高建筑节能性能。

4.节能管理:建筑应具备智能化节能管理系统,对建筑的能源消耗、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耗。

第三节:可再生能源的应用1.太阳能:应用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顶部、墙面等位置安装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建筑使用。

此外,太阳能热水等技术也可以用于建筑的热水供应。

2.风能:利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在适当的地方安装风力发电设备,可以为建筑提供清洁、可再生的电力能源。

3.地热能:利用地下深层地热进行供暖和制冷。

在地下深层进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可以为建筑提供安全、环保的能源。

4.水能:利用水力发电技术,通过水流转化为电能。

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利用水力发电技术为建筑提供电力支持。

第四节: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通用规范1.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新建、改扩建建筑,以及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2.设计原则:建筑节能设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充分考虑建筑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建筑功能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物保温与节能技术规范

建筑物保温与节能技术规范

建筑物保温与节能技术规范概述: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物的保温与节能技术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中的一项重要议题。

本文将为各行业提供一个针对建筑物保温与节能技术规范的综合指南,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一、保温材料选择建筑物的保温效果与所选用的保温材料密切相关。

合理选择保温材料可以提高保温效果,同时也需要考虑材料的耐久性和环保性。

常见的保温材料有聚苯板、岩棉、玻璃棉等,应根据具体建筑物的需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

二、保温层厚度保温层的厚度是影响保温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保温层厚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以提供良好的保温效果。

同时,应注意保温层的一致性和均匀性,避免出现保温层的局部缺陷。

三、隔热窗户与门的设计建筑物的窗户和门是热量传输的主要通道,因此其设计也对保温效果产生着重要影响。

隔热窗户和门的采用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效果。

合理选择材料、结构和施工方式是保证隔热窗户和门效果的关键。

四、外墙保温外墙保温是建筑物保温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外墙保温的目的是减少冷热桥效应,提高建筑物整体的保温效果。

在外墙保温时,需要注意保温材料的牢固性和耐久性,确保其能够长期有效地发挥保温效果。

五、屋顶保温屋顶是建筑物热量传输的主要区域之一。

合理的屋顶保温设计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建筑物的整体保温效果。

屋顶保温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防水性能和保温效果,确保屋顶的保温效果稳定持久。

六、室内环境设计在建筑物保温与节能的规范中,室内环境设计也是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室内隔热设计可以减少室内温度的波动,达到节能的效果。

同时,应注意采光与通风的设计,以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和舒适度。

七、智能化控制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建筑物保温与节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内外环境的监测和控制,达到最佳的保温与节能效果。

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施工需要严格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确保其稳定可靠。

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规范

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规范

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规范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关注点。

在建筑业中,施工技术规范对于实现节能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几个方面,分别探讨建筑节能的技术规范,以期为行业提供指引和借鉴。

I. 综述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规范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针对节能要求的一系列规程和标准。

它们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手段,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II. 建筑设计和材料选择的技术规范1. 建筑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建筑朝向、周边环境、气候特点等因素,合理布局、降低能耗。

2. 在材料选择上,应优先选用具有良好保温、隔热性能的材料,减少能源流失。

3. 对于窗户、门等开口部位,应选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并加装隔热玻璃,以减少能量传输和室内外温度差异。

III. 施工工艺和控制的技术规范1. 在施工工艺中,要注重保护建筑外墙保温层,避免破损和渗漏,以确保建筑保温性能。

2. 吊装和安装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热桥的产生,严禁将冷热桥材料接触,防止能量传输和能耗增加。

3. 对于建筑外墙的夹层、隔墙等空腔,应填充保温材料,减少热交换和热损失。

4. 关注建筑空调、供暖、照明等系统的安装,确保设备选型合理,运行效率高,减少能源浪费。

IV. 施工质量和监控的技术规范1.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操作,确保建筑保温、隔热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强化工艺和材料的质量把控,减少质量缺陷对节能效果的影响。

3. 使用检测设备和工具,对施工过程中的能耗、热传输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

V. 施工人员培训和评估的技术规范1. 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人的节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节能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遵循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2. 在工人考核和评估中,要加强对节能施工要求的考核,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节能建设。

VI. 监督和法规的技术规范1.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建筑节能改造施工技术方案与规范

建筑节能改造施工技术方案与规范

建筑节能改造施工技术方案与规范
建筑节能改造施工技术方案与规范包括以下内容:
一、施工条件
1.基层墙面及找平层应干燥并已验收合格。

2.施工现场环境温度和找平层表面温度,在施工中及施工后24小时内部不得
低于2℃,风力不大于5级。

3.施工面应避免阳光直射,必要时在电动吊篮上设临时遮阳设施。

4.雨天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雨水冲刷。

二、墙体保温施工方案
1.采用矿棉板等保温材料,厚度不少于6厘米,进行外墙保温施工。

2.对部分局部冷区,采用进口蓝泡沫板材进行保温施工,厚度不少于10厘
米。

3.对于部分阳光直射的外墙,采用陶瓷太阳膜进行包覆,减少太阳能的照
射。

三、窗户防漏改造方案
1.对老旧窗户进行维修或更换,使用双层中空玻璃等材料提高保温性能。

2.对窗户四周的缝隙进行防水处理,防止渗漏。

四、其他注意事项
1.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工人安全。

2.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并做好记录,确保符合节能改造的要求。

以上是建筑节能改造施工技术方案与规范的基本内容,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建筑节能行业节能技术标准

建筑节能行业节能技术标准

建筑节能行业节能技术标准为了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减少能源消耗,建筑节能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技术标准。

本文将分为四个小节,分别探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在设计、施工、材料和设备方面的规范。

一、设计规范设计是建筑节能的基础,合理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建筑节能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设计规范,包括建筑外墙、窗户和屋顶的隔热材料使用标准,建筑的采光、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求等方面。

在建筑外墙的隔热材料使用标准方面,要求在选用材料时考虑材料的导热系数、反射率和传热性能,以确保建筑在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效果。

禁止使用导热系数高或不符合要求的隔热材料。

对于建筑的采光、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求,建筑节能行业规定要根据建筑的朝向、气候条件和建筑高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尽量利用天然光源,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采用可调节的自然通风系统,并选择高效的节能型空调设备。

二、施工规范建筑节能行业对施工过程中的细节要求也做出了一系列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建筑外墙隔热层的施工要求、窗户和门的密封性能要求、空调和暖通设备的安装要求等方面。

建筑外墙隔热层的施工要求包括隔热材料的厚度和密度的控制、隔热层的防水和防潮处理等。

施工过程中要保证隔热层的完整性,避免出现温度漏点和热桥现象。

对于窗户和门的密封性能要求,建筑节能行业要求在安装过程中确保窗户和门与墙体之间的密封性能。

禁止使用未经检测的窗户和门。

在空调和暖通设备的安装要求方面,建筑节能行业要求在设备选型和安装过程中考虑设备的效能和运行能耗,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节能。

三、材料规程建筑节能行业对建筑材料的规范也非常严格。

这些规范包括隔热材料、门窗材料、建筑保温材料等方面。

对于隔热材料的规范,建筑节能行业要求使用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隔热材料,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禁止使用质量不合格的隔热材料。

在门窗材料的规范方面,建筑节能行业要求选择高效节能的门窗材料,并考虑材料的传热系数、隔热性能和密封性能等因素。

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技术规定

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技术规定

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技术规定在当前全球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建筑节能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建筑节能的关键在于采取科学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定,从源头上降低能量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从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技术的规范、标准、方法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建筑节能设计的规范1.1 导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筑节能设计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章将规范建筑节能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1.2 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建筑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热工特性,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构造形式,以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减少能耗。

1.3 建筑采光设计规范建筑采光设计应考虑室内光照的需求和室外光照条件,合理设置窗户、天窗和采光井等采光设施,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并减少室内照明能耗的目的。

1.4 建筑空调设计规范建筑空调设计应根据建筑的用途、室内热负荷和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供暖、制冷和通风设备,并合理设计管道布局和气流组织,以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和减少能耗。

二、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规范2.1 导言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和操作规范,以确保建筑的节能效果和施工质量。

本章将规范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原则、方法和操作细则。

2.2 建筑节能材料的选用与使用规范在建筑施工中,应选用符合节能要求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避免使用含有有毒物质和危险废弃物的材料。

同时,应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材料的储存、运输和使用,确保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2.3 节能建筑施工工艺与技术规范建筑节能施工工艺与技术包括墙体、屋面、窗户、地板和隔热层等施工工艺的规范和技术要求。

应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装备,保证施工效率和质量。

2.4 外墙保温系统施工规范外墙保温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规范要求选用保温材料、进行基层处理、施工保温层和装饰层,并采取合适的防水、防火和防霉措施,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能。

建筑节能技术规范

建筑节能技术规范

建筑节能技术规范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保护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

建筑节能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建筑节能技术规范,可以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本文将从建筑外墙、采光系统、空调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等多个方面,系统地介绍建筑节能技术规范。

一、外墙节能技术规范建筑外墙是隔离室内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建筑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因此,在外墙的节能设计上,应遵循以下规范:1. 保温层的选择及施工要求:建筑外墙保温层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和保温层厚度。

保温层的施工要求包括保温层的平整度、保温材料的厚度控制、保温材料的固定方式等。

2. 外墙窗户的节能设计:在外墙窗户的选材和设计上,应考虑到窗户的隔热性能、光透过性能以及遮阳性能。

合理选择窗户的材料、框架结构和玻璃类型,并合理设置遮阳设施和窗帘等。

3. 外墙的防水、防潮措施:为了防止外墙受潮和渗漏,需要在外墙的施工中采取适当的防水措施,如防水层的设置、外墙的防水涂料等。

二、采光系统节能技术规范采光系统是建筑室内光照和舒适性的保证,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减少建筑内部因人工照明而消耗的能源。

以下是采光系统节能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1. 自然采光的设计与使用:建筑应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合理设置采光窗户和天窗,并注意采光窗户的大小、朝向和位置布局,以最大化地利用自然光资源。

2. 人工照明系统的能效要求:在人工照明系统设计中应选用节能灯具,并合理设置灯具的数量和布局。

此外,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需求,设计合理的灯控系统,实现按需调节照明亮度和时间。

三、空调系统节能技术规范空调系统是建筑内部环境控制的重要手段,但也是消耗能源较多的系统之一。

为了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以下是空调系统节能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1. 空调设备的能效要求:在选购和设计空调设备时应选择能效比较高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设备的额定工况来进行选择。

建筑物节能施工技术规范

建筑物节能施工技术规范

建筑物节能施工技术规范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球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节能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节能施工技术规范,以指导建筑行业的实践工作。

本文将从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建筑模式、节约资源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减少能源消耗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我们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

1. 设计阶段要注重建筑的朝向和布局,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对电力和空调的依赖。

2. 采用节能型玻璃窗户和保温材料,减少能量的散失,并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减少电力消耗。

3.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

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个全面的工作,包括建筑设计、材料选择、设备安装等多个方面。

1. 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在使用阶段的能源消耗,合理安排建筑的功能分布和通风、采光等设施的设置,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节能的材料,如热阻较大的保温材料和造价低、密度小的材料。

3. 设备安装要合理布局,避免短路和浪费,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以减少能源消耗。

三、优化建筑模式建筑模式是指建筑物的布局、结构、系统等方面。

通过优化建筑模式,可以提高节能效果和施工效率。

1. 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应得到优化,包括热传导、隔热、保温等方面的设计,以减少能量的损失。

2. 建筑物的结构布局和使用率应得到合理规划,避免空间浪费和能源浪费。

3. 建筑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自动控制和监测,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管理的合理化。

四、节约资源在建筑施工中,不仅要注重能源的节约,还要注重其他资源的节约,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1. 优化建筑的设计,合理利用降雨水、污水、废水等资源,进行再利用和回收利用。

2.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和可再生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建筑节能技术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能源资源的不断紧缺,建筑节能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品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本文将从建筑外墙隔热、建筑窗户玻璃节能、建筑供暖通风规范以及建筑节能管理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建筑外墙隔热建筑外墙隔热是提高建筑节能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隔热材料的选择、外墙保温结构设计以及保温层厚度的确定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外墙保温材料和施工工艺也需符合相应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标准要求保温层的导热系数不超过一定范围,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抗渗性和抗风压性能。

二、建筑窗户玻璃节能建筑窗户是建筑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热量交换的关键部位。

在建筑窗户玻璃的选择上,应遵循一定的节能标准,如选择高隔热性能的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等。

此外,建筑窗户的密封性能和开启方式也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以确保窗户在严寒季节和酷暑季节对外界温度的隔离效果。

三、建筑供暖通风规范建筑供暖通风系统是保证室内温度适宜和空气新鲜的重要设备。

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节能技术标准。

例如,供暖设备的选型应符合高效、低耗、长寿命的原则,采用能源利用率较高的燃气锅炉、热泵等系统。

通风系统的设计和使用也需要符合相应的规范,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此外,建筑供暖通风设备的运行调节以及维护保养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四、建筑节能管理除了具体的技术标准,建筑节能还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来推动实施。

建筑节能管理涉及到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使用等多个环节,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

在管理方面,可以制定建筑节能设计评估标准,促使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节能问题;同时,建立建筑节能验收和认证机制,对符合标准要求的建筑予以认可和奖励。

此外,建立建筑节能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建筑的能耗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的推进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节能意识的重视。

建筑节能方面技术规范

建筑节能方面技术规范

建筑节能1.0.4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太阳能空调系统,必须经过建筑结构安全复核,满足建筑结构及其他相应的安全性要求,并通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

3.0.6 太阳能集热系统应根据不同地区和使用条件采取防过热、防冻、防结垢、防雷、防雹、抗风、抗震和保证电气安全等技术措施。

5.3.3 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建筑部位,应设置防止太阳能集热器损坏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设施。

5.4.2 结构设计应为太阳能空调系统安装埋设预埋件或其他连接件。

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承载力设计值应大于连接件本身的承载力设计值。

5.6.2 太阳能空调系统中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应设置剩余电流保护、接地和断电等安全措施。

6.1.1 太阳能空调系统的施工安装不得破坏建筑物的结构、屋面防水层和附属设施,不得削弱建筑物在寿命期内承受荷载的能力。

3.0.6 建筑物上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不得降低相邻建筑物的日照标准。

3.0.7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必须进行建筑物结构和电气的安全复核,并应满足建筑结构及电气的安全性要求。

14.1.6 设置带油电气设备的建(构)筑物与贴邻或靠近该建(构)筑物的其他建(构)筑物之间必须设置防火墙。

14.2.4 35kW以上屋内配电装置必须安装在有不燃烧实体墙的间隔内,不燃烧实体墙的高度严禁低于配电装置中带油设备的高度。

总油量超过100kg的屋内油浸变压器必须设置单独的变压器室,并设置灭火设施。

4.0.4 各朝向的单一朝向窗墙面积比,南、北向不应大于0.4;东、西向不应大于0.30。

当设计建筑的外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4.0.5 建筑的卧室、书房、起居室等主要房间的房间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

当房间窗地面积比小于1/5时,外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

4.0.6 居住建筑的天窗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4%,传热系数不应大于4.0W/(m2•K),遮阳系数不应大于0.4。

建筑节能方面技术规范

建筑节能方面技术规范

建筑节能⽅⾯技术规范建筑节能1.0.4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太阳能空调系统,必须经过建筑结构安全复核,满⾜建筑结构及其他相应的安全性要求,并通过施⼯图设计⽂件审查合格后,⽅可实施。

3.0.6 太阳能集热系统应根据不同地区和使⽤条件采取防过热、防冻、防结垢、防雷、防雹、抗风、抗震和保证电⽓安全等技术措施。

5.3.3 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建筑部位,应设置防⽌太阳能集热器损坏后部件坠落伤⼈的安全防护设施。

5.4.2 结构设计应为太阳能空调系统安装埋设预埋件或其他连接件。

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承载⼒设计值应⼤于连接件本⾝的承载⼒设计值。

5.6.2 太阳能空调系统中所使⽤的电⽓设备应设置剩余电流保护、接地和断电等安全措施。

6.1.1 太阳能空调系统的施⼯安装不得破坏建筑物的结构、屋⾯防⽔层和附属设施,不得削弱建筑物在寿命期内承受荷载的能⼒。

3.0.6 建筑物上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不得降低相邻建筑物的⽇照标准。

3.0.7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必须进⾏建筑物结构和电⽓的安全复核,并应满⾜建筑结构及电⽓的安全性要求。

14.1.6 设置带油电⽓设备的建(构)筑物与贴邻或靠近该建(构)筑物的其他建(构)筑物之间必须设置防⽕墙。

14.2.4 35kW以上屋内配电装置必须安装在有不燃烧实体墙的间隔内,不燃烧实体墙的⾼度严禁低于配电装置中带油设备的⾼度。

总油量超过100kg的屋内油浸变压器必须设置单独的变压器室,并设置灭⽕设施。

4.0.4 各朝向的单⼀朝向窗墙⾯积⽐,南、北向不应⼤于0.4;东、西向不应⼤于0.30。

当设计建筑的外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4.0.5 建筑的卧室、书房、起居室等主要房间的房间窗地⾯积⽐不应⼩于1/7。

当房间窗地⾯积⽐⼩于1/5时,外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不应⼩于0.4。

4.0.6 居住建筑的天窗⾯积不应⼤于屋顶总⾯积的4%,传热系数不应⼤于4.0W/(m2?K),遮阳系数不应⼤于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节能1.0.4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太阳能空调系统,必须经过建筑结构安全复核,满足建筑结构及其他相应的安全性要求,并通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

3.0.6 太阳能集热系统应根据不同地区和使用条件采取防过热、防冻、防结垢、防雷、防雹、抗风、抗震和保证电气安全等技术措施。

5.3.3 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建筑部位,应设置防止太阳能集热器损坏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设施。

5.4.2 结构设计应为太阳能空调系统安装埋设预埋件或其他连接件。

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承载力设计值应大于连接件本身的承载力设计值。

5.6.2 太阳能空调系统中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应设置剩余电流保护、接地和断电等安全措施。

6.1.1 太阳能空调系统的施工安装不得破坏建筑物的结构、屋面防水层和附属设施,不得削弱建筑物在寿命期内承受荷载的能力。

3.0.6 建筑物上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不得降低相邻建筑物的日照标准。

3.0.7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必须进行建筑物结构和电气的安全复核,并应满足建筑结构及电气的安全性要求。

14.1.6 设置带油电气设备的建(构)筑物与贴邻或靠近该建(构)筑物的其他建(构)筑物之间必须设置防火墙。

14.2.4 35kW以上屋内配电装置必须安装在有不燃烧实体墙的间隔内,不燃烧实体墙的高度严禁低于配电装置中带油设备的高度。

总油量超过100kg的屋内油浸变压器必须设置单独的变压器室,并设置灭火设施。

4.0.4 各朝向的单一朝向窗墙面积比,南、北向不应大于0.4;东、西向不应大于0.30。

当设计建筑的外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4.0.5 建筑的卧室、书房、起居室等主要房间的房间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

当房间窗地面积比小于1/5时,外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

4.0.6 居住建筑的天窗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4%,传热系数不应大于4.0W/(m2•K),遮阳系数不应大于0.4。

当设计建筑的天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4.0.7 居住建筑屋顶和外墙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4.0.7的规定。

当设计建筑的南、北外墙不符合表4.0.7的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表4.0.7 屋顶和外墙的传热系数K[W/(m2.K)]、热惰性指标D注:1 D<2.5的轻质屋顶和东、西墙,还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所规定的隔热要求。

2 外墙传热系数K和热惰性指标D要求中,2.0<K≤2.5,D≥3.0这一档仅适用于南区。

4.0.8 居住建筑外窗的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综合遮阳系数应符合表4.0.8-1和表4.0.8-2的规定。

当设计建筑的外窗不符合表4.0.8-1和表4.0.8-2的规定时,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表4.0.8-1 北区居住建筑建筑物外窗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综合遮阳系数限值表4.0.8-2 南区居住建筑建筑物外窗平均综合遮阳系数限值注:1 外窗包括阳台门。

2 ρ为外墙外表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4.0.10 居住建筑东西向外窗必须采取建筑外遮阳措施,建筑外遮阳系数SD不应大于0.8。

4.0.13 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地面面积的10%或外窗面积的45%。

6.0.2 采用集中式空调(采暖)方式或户式(单元式)中央空调的住宅应进行逐时逐项冷负荷计算;采用集中式空调(采暖)方式的居住建筑,应设置分室(户)温度控制及分户冷(热)量计量设施。

6.0.4 设计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或采用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的电机驱动压缩机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或采用蒸汽、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及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作为住宅小区或整栋楼的冷热源机组时,所选用机组的能效比(性能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规定值。

6.0.5 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作为户式集中空调(采暖)机组时,所选用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21454中规定的第3级。

6.0.8 当选择土壤源热泵系统、浅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地表水(淡水、海水)源热泵系统、污水水源热泵系统作为居住区或户用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时,应进行适宜性分析。

6.0.13居住建筑公共部位的照明应采用高效光源、灯具并应采取节能控制措施。

4.1.1 当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用于外墙外保温时,必须进行耐候性检验,耐候性性能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 涂料饰面经80次高温(70℃)、淋水(15℃)和5次加热(50℃)、冷冻(-20℃)循环后不得出现开裂、空鼓或脱落。

2 面砖饰面经80次高温(70℃)、淋水(15℃)和30次加热(50℃)、冷冻(-20℃)循环后不得出现开裂、空鼓或脱落。

3 抗裂面层与保温层拉伸粘结强度:Ⅰ型保温砂浆不应小于0.10MPa ,Ⅱ型保温砂浆不应小于0.15MPa ,Ⅲ型保温砂浆不应小于0.25MPa ;且破坏部位应位于保温层内。

4 经耐候性试验后,面砖饰面系统的拉伸粘结强度不应小于0.4MPa 。

6.1.1 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期间以及完工后24h 内,在夏季,应避免阳光暴晒。

在5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雨天不得施工。

6.1.2 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外墙保温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保温砂浆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 保温砂浆层应分层施工。

保温砂浆层与基层之间及各层之间应粘结牢固。

3 采用塑料锚栓时,塑料锚栓的数量、位置、锚固深度和拉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塑料锚栓应进行现场拉拔试验。

3.1.6采光顶与金属屋面工程的隔热、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性或难燃性材料。

4.5.1有热工性能要求时,公共建筑金属屋面的传热系数和采光顶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应符合表4.5.1-1的规定,居住建筑金属屋面的传热系数应符合表4.5.1-2的规定。

表4.5.1—1 公共建筑金属屋面传热系数和采光顶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限值表4.5.1—2 居住建筑金属屋面传热系数限值注:D 为热惰性系数4.6.4 光伏组件应具有带电警告标识及相应的电气安全防护措施,在人员有可能接触或接近光伏系统的位置,应设置防触电警示标识。

6.1.2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1.2的规定。

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表6.1.2 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6.1.3商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1.3的规定。

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表6.1.3 商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6.1.4旅馆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1.4的规定。

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表6.1.4 旅馆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6.1.5 医院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1.5的规定。

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表6.1.5 医院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6.1.6 学校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1.6的规定。

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表6.1.6 学校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6.1.7 工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1.7的规定。

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表6.1.7 工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4.1.2 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

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4.2.2根据建筑所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分别符合表4.2.2-1、表4.2.2-2、表4.2.2-3、表4.2.2-4、表4.2.2-5以及表4.2.2-6的规定,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值Km 。

当建筑所处城市属于温和地区时,应判断该城市的气象条件与表4.2.1中的哪个城市最接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那个城市所属气候分区的规定。

当本条文的规定不能满足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表4.2.2-1 严寒地区A 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表4.2.2-2 严寒地区B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表4.2.2-3 寒冷地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限值注:有外遮阳时,遮阳系数=玻璃的遮阳系数×外遮阳的遮阳系数;无外遮阳时,遮阳系数=玻璃的遮阳系数。

表4.2.2-4 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限值注:有外遮阳时,遮阳系数=玻璃的遮阳系数×外遮阳的遮阳系数;无外遮阳时,遮阳系数=玻璃的遮阳系数。

表4.2.2-5 夏热冬暖地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限值注:有外遮阳时,遮阳系数=玻璃的遮阳系数×外遮阳的遮阳系数;无外遮阳时,遮阳系数=玻璃的遮阳系数。

表4.2.2-6 不同气候区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热阻限值注:周边地面系指距外墙内表面2m以内的地面;地面热阻系指建筑基础持力层以上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地下室外墙热阻系指土壤以内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

4.2.4 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0。

当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小于0.40时,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

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4.2.6 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5.1.1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5.4.2 除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1 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地区的建筑;2 以供冷为主,采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3 无集中供热与燃气源,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5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地区的建筑;6 内、外区合一的变风量系统中需要对局部外区进行加热的建筑。

5.4.3锅炉的额定热效率,应符合表5.4.3的规定。

表5.4.3 锅炉额定热效率 5.4.5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5.4.5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