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系统学:案例研究方法
城市建筑导视系统的国外设计案例研究
![城市建筑导视系统的国外设计案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155dfd05ef7ba0d4b733b00.png)
学研探索150交互摘要:为了让我国的城市建筑导视系统的设计更加完美,指引功能更加健全。
文章分析了日本、美国、法国、德国和芬兰等国家的经典城市导视系统设计案例,概括了各个国家导视系统独特的设计特色,分析了各个案例导视系统独特的设计方法,这些独具特色的导视系统设计方法能够为我国的城市建筑导视系统设计提供指导,指引我国的城市建筑导视系统设计迈向新的高度。
关键词:城市建筑 导视系统 国外设计案例 启示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3-0150-02Abstract:Modern society city is constantly evolving ,the scale of urban architecture is also expanding ,in the large-scale urban buildings ,the urban architectural guidance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information guidance. Through the case analysis of the excellent guiding system of urban architecture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 design essence is drawn from the classic design case of urban building guide system. 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Urban building guide system in China.Keywords:Urban architecture Guided Vision System Foreign design Cases Enlightenment常州大学 艺术学院 张娜婷江苏理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邰 杰引言现代社会城市在不断地演进,城市建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大规模的城市建筑群中,城市建筑导视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信息指引功能。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6f83ea9351e79b89680226fa.png)
依据研究目标的不同,研究工作可分为 下述一些类型:
第一,描述性研究。主要目标是以科学的语言描述出所研究事物的准确 图像,使人们对该事物形成清晰完整的讣识,知道它是什么。 第二,解释性研究。丌仅回答是什么,而且更要回答为什么,主要目标 是揭示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 第三,预测性研究。主要目标是在描述戒解释的基础上,对社会现象戒 社会问题的未来变化做出推断。 第四,评价性研究。主要目标是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现象、社会政策戒 社会行劢,分析其后果不影响,看是否合乎人们的需要和预期目标, 是否合乎社会发展的价值标准和客观要求。 第五,对策性研究。主要目标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以应用为目的。在立题的过程中确定自己的研究类型,对研究者明确 自己的具体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3)设计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对全部研究行为的规划不指导。无论是观 察、实验还是社会调查,研究乊处都需要制定完整的方案 一保证研究的科学性。研究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 方面: 1、提出研究假设 2、理论解释 3、拟定调查提纲 4、设计调查表 5、决定研究的方式不方法 6、制定研究的组织计划 7、试验研究
4、设计调查表(问卷)
调查表和问卷是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具体问题组成的。 它是调查提纲所提问题的迚一步条理化、具体化。它最后 具体确定了该调查研究将收集哪些具体资料。调查表和问 卷是大规模调查必用的收集资料的工具。从调查提纲到设 计成调查表和问卷,中间有一个设计指标的过程。关亍如 何设计调查表和问卷我们将在后面迚一步说明。
城市综合体研究及经典案例
![城市综合体研究及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3f8bc1dcc7931b765ce1588.png)
α—room
Box-Living的建筑形式
Block4(塔楼):“超标准服务式公寓相关建议”
超标准服务式公寓标准 标准化自控管道输送空调系统 标准 相对宽大的露天生活空间 配置 完善的厨房配套设施 提供可供将来之需的家具组件 高速电梯 常规 私密性安全性极佳的地下停车场 设施 紧急情况下用于电梯及照明的发电系统
Block3:“Box-Shopping”
模式2 功能性举措——景观型购物中心(新型商业建筑形式)
Box-Shopping
形成整体多中心效应: 与传统的Shopping Mall不同,并
Block3
非由大型的百货主导,而是包括一组 中心,(例如小型电影院/俱乐部), 餐饮中心(数个精致餐馆),以及带 有“情景化服务”(show case stores)的一组名牌专卖店
68层高中航广场及南、西两面的建筑群, 与赛格广场、地王大厦呼应,形成深圳 城市主天际线
沿街环境的营造
号
“纪念公园”式的公共场所——人文符
国际都市景观创作营
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 法国艺术家协会
艺术家的创作基地 彰显深圳都市魅力 国际化的文化路标
国际都市 景观创作营
沿街环境的营造(“街道家具”/景观元素——人文符号)
模式二:以写字楼为核心功能的发展模式 shoppingcomplex =office (主) +apartment(次) +hotel … 案例:广州中信广场、深圳信兴广场 模式三:以酒店为核心功能的发展模式 shopping complex = hotel(主) +apartment(次) + office 案例:上海商城
产生的条件
建筑综合体的出现是城市聚集的产物,当人口聚集、用地紧张到一定程度的 时候,在这个区域的核心部分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综合物业。而且随着城市聚 集度的提高,土地资源的紧张,这种综合体建筑形式会越来越多。
写城市规划论文常用的18种研究方法
![写城市规划论文常用的18种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22cea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1.png)
写城市规划论文常用的18种研究方法城市规划论文通常使用多种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和回答研究问题。
以下是城市规划论文中常见的18种研究方法:1.面试法:通过与相关利益相关方,如城市规划师、政策制定者和居民等的面对面交流,获得深入的理解和观点。
2.调查法:利用问卷调查等工具来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以了解和分析城市规划问题。
3.实地考察法:对实际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包括观察城市区域、建筑物和公共空间,以获取详细的情境信息。
4.数据分析法:利用已有的城市数据和统计信息进行分析,揭示规律和问题。
5.文献综述法:对过去的研究和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已有的研究结果和理论,并从中得出结论。
6.案例研究法:选择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城市案例,深入研究和分析其中的规划问题和实践经验。
7.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城市、区域或国家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规划政策和实践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8.模拟模型法:建立数学或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城市规划问题,如交通流量、土地利用等,用于预测和优化。
9.空间分析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城市空间和地理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城市规划问题的空间关系和影响。
10.概念分析法: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分析,澄清概念的含义和适用性。
11.参与研究法:通过与城市规划师、政策制定者和居民等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进行共同研究和决策。
12.系统评估法:通过评估城市规划政策和项目的效果和影响,提供决策支持和改进建议。
14.效益评估法:利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城市规划项目和政策进行经济效益评估。
16.整合研究法:将多个方法和途径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结果。
17.可视化方法:利用可视化工具和技术,如地图、图表、模型等,呈现城市规划问题和解决方案。
18.实验研究法:通过设计并实施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以验证城市规划假设和评估政策措施的效果。
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在城市规划论文中采用,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目标来选择和组合使用,以获得准确、全面和可行的研究结果。
城市研究方法
![城市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89b2805e87101f69e3195e4.png)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有标题、摘要、目录、 导言、文献评论、研究目的、方法和程序、 发现、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 表、图、资料:一定要来源(笔者调查 ××统计 ××报告)
发现。报告分析过程的结果(发现),提出和解释分析的结 果,据此决定是否达到了分析过程的目标。 总结和结论。总结最经常地是对整个研究提供总体考查, 重点是问题、目标、方法和程序以及发现,它的目的是为 读者提供对研究项目的总的理解,总结应该使读者对研究 工作有一个准确然而是简要的全面理解。结论由研究者对 发现的解释所构成,它越过从分析过程得出的发现而揭示 出发现所具有的含义,研究者主动向读者提供他或她从研 究中所获得的洞察。 附录。附录对组织研究报告的材料是非常有用的,它们可 以提供那些可能只引起部分读者兴趣或可能使报告的思想 显得凌乱的材料。
文献检索
―科学”的文献––已经经过鉴定和评论的文 献––才应该包括在正式的文献评价中报纸、 新闻杂志等各种“大众”出版物不是恰当 的文献评价的资料来源。
文献评价的写作
1、组织: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 2、评价: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的研究的优点、不足和 贡献进行分析的评论。 3、避免过长引用原文、原图表 4、不要忽视背景、基础文献的引用 5、在没有真正阅读别人文献时不要注明一个观点的资料 来源 6、注明资料的来源
与要研究的问题一致吗? 可完成吗? 可观察或可计量吗? 非常具体吗?
E.研究者有足够的资源(教育、训练、设备、资料和资金)用于项目吗? F.立项书如背景调查所显示的那样指出了研究是可能出成果的吗? G.研究的预期价值大于取得成果的成本吗? H.研究是按照其成果可以得到广泛应用(适用于许多人、情况、地方 等等)的方式设计的吗?
基于分向引力模型的点轴城市系统双重虹吸效应研究——以沪杭一线(上海—嘉兴—杭州)为例
![基于分向引力模型的点轴城市系统双重虹吸效应研究——以沪杭一线(上海—嘉兴—杭州)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65c87f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7.png)
基于分向引力模型的点轴城市系统双重虹吸效应研究——以沪杭一线(上海—嘉兴—杭州)为例姚文捷;朱磊【摘要】对引力模型加以分向改进,分析点轴城市系统的双重虹吸效应,结合2007—2016年嘉兴市、上海市、杭州市的相关数据,以沪杭一线为例说明地域间相互作用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处在点轴城市系统中的某一地域会因其非农产业增长对非农人口增加的高度依赖而深陷来自两大增长极的双重虹吸效应中,一旦非农人口流失,非农产业必将萎缩,导致原本相对其邻域的中心地位弱化和集聚效应丧失.并且,它对双重虹吸效应所产生的抵御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其邻域得到了增长.%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ouble siphon effect in point-axis urban system with a gravity model im-proved in directionality in order to show empirically the evolution law in regional interaction.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gravity model,a viewpoint is put forward that grav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s comes from popu-lation migration influenced by demographic factors related to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For this idea,with a grav-ity model improved in directionality,it is possible to measure the siphon effect conveyed by some output related to the population size in urban system.In the case of Shanghai-Hangzhou line urban system, the conclusions are ar-rived as follows:in the point-axis urban system,a region such as Jiaxing City can be caught deeply in the double siphon effect from the two growth poles,Shanghai City and Hangzhou City,for the growth of its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increase of its non -agricultural population,and to theregion just like Jiaxing City,once the non-agricultural population runsoff,the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will atrophy,so that the weake-ning of center position occurs and the loss of accumulative effect happens;in addition,its spontaneous resistance to the double siphon effect makes its neighborhood areas under administration growth to a certain extent.【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8(037)002【总页数】5页(P20-24)【关键词】引力模型;城市系统;虹吸效应;嘉兴市;杭州市;上海市【作者】姚文捷;朱磊【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文化与水资源经济研究所,杭州310018;中共丽水市委党校,浙江丽水3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0 引言受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社会物理学的引力模型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环境管理名词解释(1)
![环境管理名词解释(1)](https://img.taocdn.com/s3/m/6510803f4b73f242336c5f81.png)
名词解释:1.环境:围绕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体。
2.环境质量:指环境总体或各要素对人类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优劣程度或适宜程度。
3.环境问题: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干扰下,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或环境系统的结构损毁,从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4.环境管理:人类有意识地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手段,调整人们自身的思想观念与行为,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的活动的总和。
5.物资生产:指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所需物资的总过程。
6.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包括人口的再生产(繁衍、生育)和人口在其生存过程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费。
7.环境生产:指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生产加工过程、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和产出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的总过程。
8.界面: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共同部分或联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是时间上的;可以是直接,也可以是间接的。
9.行为科学: 研究在特定环境下和一定组织中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
人类行为包括自然行为、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
10.环境管理手段:为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管理主体根据实际情况对客体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11.“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三同步,三统一”方针:在国家计划的统一指导下,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2.“三同时”制度: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b81bee0029bd64783e2cb3.png)
场所结构分析理论的贡献主要有四方面:
(1)明确了单凭创造美的环境并不能直接带来一个改 善了的社会,向“ 美导致善”的传统概念提出了挑 战;
(2)强调城市设计的文化多元论;
(3)主张城市设计是一个连续动态的渐进决定过程, 而不是传统的、静态的激进改造过程,城市是生成的, 而不是造成的;
(4)强调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个时间连续统,提倡 设计者“ 为社会服务”,面对现实的职业使命感, 在尊重人的精神沉淀和深层结构的相对稳定性的前提 下,积极解决处理好城市环境中必然存在的时空梯度 问题。
在雅氏看来,柯布西埃和霍华德是现代城市设计的 两大罪人,因为他们都是城市的破坏者,都主张以 建筑为本体的城市设计,她认为城市多元化是城市 生命力、活泼和安全之源。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 的活动。人的活动总是沿着线进行的,城市中街道 担负着特别重要的任务,是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 “ 器官”,也是最主要的公共场所。路在宏观上是 线,但在微观上却是很宽的面,可分出步行道和车 行道,而且也是城市中主要的视觉感受的“ 发生 器”。因此,街道特别是步行街区和广场构成的开 敞空间体系,是雅各市分析评判城市空间和环境的 主要基点和规模单元。
场所结构分析理论在城市设计应用领域中亦有重大 影响。它主张从外向里设计,从外部空间向建筑物 内部过渡,这里的“外”包涵的内容决不止于形体 层面。其代表人物有克莱尔兄弟、罗西、霍莱因等。 美国学者索兹沃斯曾收集了1972年以后70项城市设 计案例资料,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场所 分析是规划人员最常用的分析方法,1972年以后的 实例城市中,大约40%运用了这种方法。不过除少 数城市在分析之前就已建立起分析的理论构架和方 法,通常完成得并不令人满意,分析结果显得比较 零散、模糊。
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外部空间的形成外部空间的形成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外部空间的要素外部空间的要素尺度尺度质感质感外部空间爱女的设计手法外部空间爱女的设计手法外部空间的布局外部空间的布局空间的封闭空间的封闭外部空间的层次外部空间的层次外部外部空间的序列空间的序列其他手法其他手法空间秩序的建立空间秩序的建立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后记后记外部空间的构成与建筑空间论的动向外部空间的构成与建筑空间论的动向2场所文脉分析法人的各种活动及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的种种要求是现代城市设计的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如何进行论文中的案例分析与解释
![如何进行论文中的案例分析与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3c05e9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7.png)
如何进行论文中的案例分析与解释引言:在学术界,案例分析与解释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探索和解释特定的现象、问题或事件。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论文中的案例分析与解释,包括案例选择、案例分析方法、案例解释等方面。
通过系统地分析和解释案例,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案例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为学术研究和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案例选择在进行案例分析与解释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
案例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目标: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选择与之相关的案例。
例如,如果研究的是企业创新策略,可以选择具有创新成功经验的企业作为案例。
2. 代表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能够反映出普遍现象或问题的特征。
例如,如果研究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可以选择具有典型城市化特征的城市作为案例。
3. 数据可获得性:确保案例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可以获得。
有时,由于各种原因,某些案例的数据可能难以获取,这将影响案例的分析和解释。
二、案例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是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从中获取有关现象、问题或事件的相关信息和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案例分析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案例的背景、历史和相关理论。
这有助于研究者对案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为后续的分析和解释提供基础。
2. 采访调查:通过与案例相关的人员进行深入访谈,获取案例的详细信息和内部视角。
这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案例的动机、决策过程和实施情况。
3. 数据分析:对案例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案例的特征和规律。
例如,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企业创新策略的成功率和影响因素。
三、案例解释案例解释是对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揭示案例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案例解释方法:1. 比较分析:将不同案例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和差异,从而解释案例的特征和规律。
例如,可以比较不同企业的创新策略,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因素。
2. 理论解释:将案例与相关理论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案例与理论之间的关系。
IEC案例收集与分析方法论研究初探——以IEC_SRD_63273为例
![IEC案例收集与分析方法论研究初探——以IEC_SRD_63273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0fb12d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e.png)
学术研讨IEC案例收集与分析方法论研究初探——以IEC SRD 63273为例■ 朱荷欢 孙玉婷 王芙蓉 卞雨凡 葛笑玫(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摘 要:案例研究是从具体行为到经验的提炼,国际标准编制进程中多采用案例研究形式开展新兴技术标准化探索。
在不同领域全面收集和分析应用案例,可以为明确标准制定需求、技术路线等提供支撑。
本文介绍了国际标准研究中IEC系统方法论的六个阶段,阐述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得到案例收集与分析的方法,最终能够识别标准需求的差距。
在此基础上,以国际标准IEC SRD 63273《智慧城市案例收集与分析:城市信息模型》为例,探索实践包含“应用场景——用户故事——案例分析”的案例收集方法和流程,并通过分析找准未来城市信息模型标准化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IEC,案例收集,案例分析,方法研究,IEC SRD 63273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8.004Study on Methodology of IEC Cas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Taking IEC SRD 63273 as an ExampleZHU He-huan SUN Yu-ting WANG Fu-rong BIAN Yu-fan GE Xiao-mei(Nanjing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Abstract:Case studies refi ne specifi c actions into experienc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development, case studies are often used to explor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cases in different fi elds can provide support for clear standards development needs and technical routes, etc.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ix stages of IEC system methodology i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research, expounds the research emphases of different stages, obtains the method of cas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and fi nally identifi es the gap of standards requirements. On this basis,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EC SRD 63273, Smart cities use cas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City Information Modelling,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and practice the case collection methods and processes including “application scenario—user story—case analysis”, and identify the needs of future city information model standardiz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Keyword: IEC, case collection, case analysis, methodology research, IEC SRD 632730 引 言案例研究是一种收集运用历史数据、档案材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可靠技术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带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
城市导向设计案例研究报告
![城市导向设计案例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d67627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f.png)
城市导向设计案例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导向设计成为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的重要手段。
城市导向设计旨在通过系统化的视觉传达,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清晰、高效的信息指引。
本研究聚焦城市导向设计案例,探讨其设计理念、方法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
研究的背景在于,当前我国城市导向设计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如缺乏统一性、创新性和人文关怀。
因此,深入研究城市导向设计案例,对于提升我国城市导向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提出以下问题:城市导向设计案例中存在哪些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于我国城市导向设计实践?为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设定以下目的:分析典型城市导向设计案例,总结其设计原则和策略;探讨城市导向设计与城市文化、功能、环境的相互关系;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城市导向设计建议。
研究假设为:优秀的城市导向设计能够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和游客的出行效率,增强城市吸引力。
本研究范围限定在国内城市,以具有代表性的导向设计案例为研究对象。
鉴于研究资源有限,本报告对案例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报告将从城市导向设计的背景、重要性、研究问题、目的与假设出发,系统呈现研究过程、发现、分析及结论,以期为我国城市导向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在城市导向设计领域已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理论框架方面,Kostelnick和Dunbar(1993)提出了城市导向设计的五要素模型,包括标识、地图、信息点、导向线和公共艺术。
这一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Burgess(2005)强调了城市导向设计应注重用户体验,提出以人为中心的 设计理念。
主要研究发现方面,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成功的城市导向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与城市文化相结合、具备高度的可识别性、易于理解和操作、注重无障碍设计。
然而,也存在一些争议和不足。
如,部分研究指出,当前城市导向设计过度追求视觉冲击力,忽视了信息传递的实效性(Lupton,2004)。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913d8ad0d233d4b14e690d.png)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邓 清 博士 任何一门学科在研究城市问题时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城市社会学是建立在这样一些假设的基础上的:城市本身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某些社会现象是“城市空间”中所特有的,城市社会学所要研究的是那些与“城市空间”有关的特定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过程。
古典社会学家们是依据对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的研究来探讨城市问题的。
他们关注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变迁,比如阶级分化、官僚理性、社会解体和集体意识的衰落等。
因此,尽管他们在研究的具体问题和方法论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却都得出了一个相似的结论,即,“城市”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历史性的特殊作用。
一旦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城市就不再具有历史意义了,因为城市已经不再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不再是形成人类社团、身份等级和政治统治的基础(韦伯),或已不再是劳动分工的地域分界(迪尔凯姆)。
他们并没有把城市本身当作研究对象来分析。
作为一门分支学科的城市社会学,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究竟哪些社会现象与社会过程是城市所特有的,应该如何研究那些与“城市空间”有关的特定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过程。
西方城市社会学家们所关注的问题和研究的方法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11人口与空间的关系——人文区位学派本世纪初,在美国崛起的人文区位学派(芝加哥学派)从人口与地域空间的互动关系入手,探讨了城市发展的动态过程。
人文区位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派克(R.Park)、伯吉斯(E.Burgess)和麦肯兹(R. M cKenzie)于1925年发表了三人合著的教科书《城市》,为城市社会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派学者认为,城市的区位布局与人口的居住方式是个人通过竞争谋求适应和生存的结果。
城市空间组织的基本过程是竞争和共生,自然的经济力量把个人和组织合理地分配在特定的功能位置上,使之各尽其才,各得其所,最终导致最佳的劳动分工和区域分化,使整个城市系统保持平衡。
城市设计 研究方法
![城市设计 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036715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6.png)
城市设计研究方法
城市设计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文献研究:通过收集、分析和综合已有的城市设计相关文献,了解和把握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包括书籍、期刊、学术论文、报告等。
2. 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城市现状,了解城市的居民、空间、功能和问题,以及城市与环境、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3. 数据分析:通过搜集和分析城市的统计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遥感数据等,以及居民调查等数据,揭示城市发展的特点、趋势和问题。
4. 社会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居民对城市设计的需求、期望和评价,以及对城市发展的态度和行为。
5. 模型建立与模拟:通过建立城市设计的数学模型或计算模型,模拟城市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效果,优化城市规划和设计。
6. 参与式设计:通过居民参与和合作,进行城市设计和规划的过程,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地位和智慧,提高城市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性。
7. 案例研究:通过对已实施的城市设计案例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取
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指导新的城市设计实践。
综合运用以上研究方法,可以全面、深入地理解城市的特点、问题和需求,为城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https://img.taocdn.com/s3/m/627238fa551810a6f5248689.png)
• •
5.6电脑分析技术 电脑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它逐渐使规划者从 繁琐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并大大提高了规划设计的科学化。
• • •
2.3认知意象分析 这是一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方法的城市分析理论,其分析结 果直接建立在居民对城市空间形态和认知图式综合的基础上。
• •
1960年,凯文· 林奇根据人们有关城市景观儿时记忆的测验进行了调查分析, 在城市意象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研究进展,其结论集中发表在《城市的形象》 一书中。 认知意象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可识别性和意象性。 通过研究,林奇概括出城市意象五要素:路、边、区、节点、标志。
• •
5.3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 在“心智地图”分析基础上,可进一步调查分析居民对城市某些标志性节点, 如塔、教堂、庙宇等建筑物及其空间的主观感受。这些标志性节点在所在城 市中一般都有相当的空间影响范围,并且在城镇景观、居民生活和交通组织 方面具有一定的集聚功能。
• •
5.4序列视景分析 过程:在待分析的城市空中,有意识地利用一组运动的视点和一些固定的视 点,选择适当的路线,对空间视觉特点和性质进行观察,同时在一张事先准 备好的平面图上标上箭头,注明视点位置,并记录视景实况,分析的重点是 空间艺术和构成方式,记录的常规手段使拍摄序列照片、勾画透视草图和做 视锥分析,今天还可利用电脑或模型—摄影结合的模拟手段取得更连续、直 观和可记载比较的资料。
5.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
• • •
5.1基地分析 这里的基地分析是广义的,是指对城市设计地段相关的各种外部条件的综合 分析,也是场所文脉分析理论的具体深化内容之一。 基地和用途是一对孪生概念。对于城市设计来说它有两重性,一方面,只有 当基地所形成的限制条件被认识时,才能考虑其可能性;而另一方面,同时 又只有在用途提出后,基地分析才可进行。
学术研究中的案例分析方法与应用
![学术研究中的案例分析方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295c3b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3.png)
标题:学术研究中的案例分析方法与应用一、引言案例分析作为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学术领域。
这种方法强调对具体情境的深入理解,通过对个别案例的剖析,探索一般性规律,以此指导对其他类似问题的解决。
在学术研究中,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增强研究的深度和精度,还能为理论的验证和扩展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案例选择与设计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案例分析的关键步骤。
一般来说,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反映研究主题的本质。
设计案例时,应考虑情境的复杂性、变量的多样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限制因素。
同时,案例的设计需要确保其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案例分析方法1.描述性分析:通过对案例的详细描述,展示情境的全貌,帮助研究者理解问题的背景和特点。
2.因果分析:通过分析案例中的变量关系,挖掘潜在的因果机制,为理论构建提供依据。
3.对比分析:将相似或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为实践提供指导。
4.综合分析:结合多种分析方法,全面理解案例,发现问题的本质,为理论研究提供素材。
四、应用领域案例分析在各种学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社会科学领域,如管理学、市场营销、公共政策等,案例分析常被用于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医学领域,案例分析常用于新药或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
在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案例分析被用于理解复杂系统的运作机制。
此外,在教育、心理学、文学等领域,案例分析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案例应用实例以一项关于企业创新的研究为例,研究者选择了三家不同规模、行业的企业作为案例。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研究者发现了影响企业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如领导力、企业文化、资源投入等。
这一发现对其他企业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一个例子是,在一项关于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中,研究者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案例,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策略,如优化交通规划、推广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等。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5d2af5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4.png)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通常包括文献综述、深度访谈、案例研究等,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以及对相关参与者的深度访谈和观察,来深入了解城市管理的实际情况、问题和挑战。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深入挖掘城市管理的本质和特点,从而形成对城市管理问题的深刻理解。
定量研究方法通常包括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来探索城市管理问题的普遍规律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对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和建议。
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城市管理问题的全貌和本质,为城市决策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建议。
因此,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衔接,不断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市政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市政学的具体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f20ffe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5.png)
市政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市政学是研究市政管理和城市政府职能的学科,其具体研究方法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研究法
市政学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对市政管理和城市政府职能进行分析和理论
探讨,探索城市管理和市政决策规律,揭示城市管理现象的本质特征
和发展规律。
该方法对于深入掌握市政管理和城市政府职能的概念、
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市政管理实践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二、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市政学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实际市
政管理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和归纳市政管理和城市政府职能的规
律性和实践经验。
该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分析
市政管理和城市政府职能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市政管理实践。
三、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市政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实
地考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对市政管理和城市政府职能进行调查和研究,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该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把握市政管理和城市政府职能的实际情况,为市政管理实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市政学研究的一种基础方法,主要是依据客观的数据和实证事实,对市政管理和城市政府职能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和规律。
该方法可以使研究者更加科学地了解和分析市政管理和城市政府职能的实际情况,为市政管理的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总之,市政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从而为市政管理和城市政府职能的促进和发展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参考。
课题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
![课题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d1cc9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6.png)
课题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1. 引言课题研究是大学生科研实践的重要环节,通过研究课题可以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和案例分析的运用对于研究工作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在实际研究中如何应用这些方法。
2. 课题研究方法2.1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一个系统地收集、整理和评价已有研究成果的过程。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可以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沿问题,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在课题研究中,进行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并从中获取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启示。
2.2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实证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的研究方法。
通过采集数据,并利用相关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可以验证研究假设,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证研究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实验等。
在课题研究中,实证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从实际数据中获取客观的研究结果,为问题解决提供依据。
2.3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一种详细、深入地研究特定事例或个案的方法。
通过对个案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揭示出个案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案例研究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访谈、观察和文档分析等。
在课题研究中,案例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研究问题,并从实际案例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和启示。
3. 案例分析3.1 案例一: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某公司希望改进其市场营销策略,以提升销售业绩。
研究者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到,目前许多企业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是基于消费者行为的细致分析。
于是研究者决定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偏好数据,并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目标消费群体对产品质量和价格敏感度较高,因此公司应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和优化价格策略,从而提升销售业绩。
3.2 案例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某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了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和生活质量。
案例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3b9779240c844768eaee0c.png)
案例研究长期以来,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对案例研究持有不尽相同的认识。
1984年,罗伯特K.尹为“案例研究”给出了一个经典定义,即: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探究,它研究现实生活背景中的暂时现象;在这样一种研究情境中,现象本身与其背景之间的界限不明显,研究者只能大量运用事例证据来展开研究。
围绕这一定义及尹、罗伯特·E.斯特克等学者确立的案例研究的分析框架,人们开始逐步就案例研究的性质、研究对象及其作用这类问题形成大体一致的判断。
这些共识可以概括为4点:首先,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而不是一种纯理论性的研究。
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回答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Yin,1994,Stake,2000),而不是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其次,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是现实社会经济现象中的事例证据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属于现象学的研究范畴。
再次,案例研究对整体性的要求。
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中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决定了案例研究应该是一个整体性的体系,也许它的各个部分并不运转得那么良好,也许它的目的是非理性的,但它始终成为一个整体性的体系。
最后,案例研究的作用。
在被研究的现象本身难以从其背景中抽象、分离出来的研究情境中,案例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它可以获得其他研究手段所不能获得的数据、经验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检验和发展已有的理论体系。
案例研究不仅可以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现象,它还可以满足那些开创性的研究,尤其是以构建新理论或精炼已有理论中的特定概念为目的的研究的需要。
此外,案例研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判断力、沟通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研究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区分出不同的案例研究型。
服务于不同案例研究类型的方法是不同的,有一些案例研究方法只适用于特定的案例研究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研究的类别
探索性案例研究——“是什么”
探索性案例研究未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之前,凭借研究者的直觉线索到现场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形成 案例,然后再根据这样的案例来确定研究问题和理论假设。
描述性案例研究——“什么人,在哪里,做什么” 描述性案例研究是让研究者对案例进行深入了解,并获得丰富的资料。
当一些案例包含以下因素时,深入了解变得十分重要: 启示性案例:社会学家通过一般渠道无法获悉的情况。 典型案例:极其成功的案例。 独特的案例:单一的情形。 极端案例:极端的情况。 传统案例:普通情况
1.在不同方法中(包括案例研究方法)进行选择时,可通过某研究试图强 调的研究问题类型来确定。 案例研究是有的放矢的。
2.通过是否强调真实情景中的现象来判断。 案例研究倾向于在自然情境中收集数据,而不是依托“得出的”数据
3.常被用于评估。
设计案例研究的三个步骤
1.界定“案例”——基于初步的定义提出研究问题,设立高标准,筛选有特色的案例研究。
公司成立
谢伯德,斯沃特仁屈伯,斯伯茨以及其他社区居民发起了JVL公司,一个由市民控制的独立组织。1966年10 月24日公司正式成立,谢伯德当选董事会主席。
c、资金来源
领导人的个人资金 初始阶段 私人资金为主 社区群众 支付各项运转费用
提供印刷等费用 基本技术支持
城市联盟组
林德尔证券公司 默诺耐特教堂 发展阶段 获得更多外援 华盛顿大学教师和学生 富兰克林大街商人协会 默诺耐特农场主 阿诺赫德基金
JVL被访者:担心本社区实际上将被 彻底拆除和重新建设 原因:这个地区会成为新工业基地, 修建贯穿南北的高速公路。
结果:在JVL社区的努力以及南边白人居民的支持下,公债发行失败。
JVL被访者:不自住的房主受到的罚 款较少,而自主的房主却被要求对 房屋进行大修。
问题2: JVL地区执行住房法规不力 市政当局对“贫困区”建筑的检查只根据明确的投诉,不会在整个社 区范围内。 JVL地区的房主们投诉违法者,但发现被检查的是自己的 房子。 结果:通过与市政的谈判, JVL可以购买结果完好的废弃房屋,修 复后再卖给居民。
组织保持着一定的职能关系。
四、与市政府的关系
JVL在开始阶段与市政府的关系很糟糕。
债券问题
高速公路开发问题
有冲突问题 工业园区占地问题 法规的实施问题 社区发展整体资金的使用问题 废物堆积场许可问题
社区规划员:直到1977年市里才提 供地方改善资金以支持社区改善项 目。 这是公众要求的结果。
JVL与市政府的关系一直保持下来并且有所改善,并有许多正式的沟通; 尽管JVL与市政府有联系,但是JVL坚决反对有害于JVL的市政府行动。
理论在案例研究中的作用
1、选择要研究的案例,无论对于单案例设计还是多案例设计 2、当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时,界定探究的对象 3、当进行描述性案例研究时,定义什么是完整适当的描述 4、当进行解释性案例研究时,提出竞争性理论 筛选案例
在地方层次上建立职业培训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①确定分析单位:组织间的共同效应和联合行动,共同效应会出现在三种不同的背景中:联合项目、联合 计划和跨组织行动。 通过查阅文献及理论确定以跨组织行动为分析单位。
提供贷款支持两个家庭的住处
提供3万美元无息贷款用于房屋修复
提供技术援助(开发、研究和分析) 提供资金援助
提供技术援助
提供资金和无息贷款
2、组织的演化
随着活动、计划、项目的增多, JVL在成员规模、工作力度和组织结构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JLV住房开发活动的拓展,促成1970年成立了一个独立的JLV住房公司。 除房屋建设外, JVL的重要转变: 1969年 20世纪 70年代 早期 1970年 1973年 1973年 底 1974年 春天 JVL为布朗鞋业公司设立了一个职业介绍所 JVL与富兰克林大街商人协会共同合作,通过模范城市计划促进了公共改良 JVL设立了一项住房管理计划
直接的复现:单个案例可以预测得出类似的结果(与预测结果一致) 理论的复现:单一案例基于预先的假设,最终结果可能事先已被预测,但单一案例可能会产生一 个不同或完全相反的结局。(不同于预测的结构,仅仅在理论上复现了)
对案例研究的概括
概括的两种类型: 统计性概括 分析性概括:对于案例研究而言更适用 大部分学者认为每个案例只代表已知的、大样本的一个样本点,无法理解一小部分案例如何可推及更广 泛的人口。答案是,这种单一的或小众的案例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推广,而且这也不是它的目的。 一种错误的认知:统计性概括从取样到推广,是唯一能够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概括结果的方法。
②选择案例的标准:最初的设计是选择多个案例,但存在两个限制因素: a:从每个参加的组织直接收集数据,而不是仅仅从主要组织采集数据——基于理论问题 b:研究要适应全国的政策 多案例的选择要遵从复现逻辑,首要的标准是每个案例都应当展示出典型结果的发生。第二个标准则反映 了研究的政策取向;第三个标准是,这些案例要涵盖不同的地理区域,尤其是不同经济条件下的案例。 ③案例筛选 依据标准选定了六个案例——都有成文的典型的结果,三个案例存在作为领导机构的协作组织,三个的组 织处于边缘地位,六个案例均覆盖了不同特色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区域。
解释性案例研究——“如何,为何” 解释性案例都在寻求一系列时间是如何以及为何发生的。 虽然案例研究无法提供实验研究方法的确定性,但是其中包含的对事件的解释通常能够扩展我们 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理解。(其他研究方法是检测,案例研究是理解) 通过寻找与检验竞争性解释可以提升案例研究的可靠性。
何时使用案例研究方法
房屋修缮、儿童教育、老年人项目,所有的活动都是与默诺耐特教堂共同组织的。
(2)叶特曼社团 JVL与叶特曼社团共同为年长者设立了“上门送餐服务”项目。
(3)圣·路易斯公办学校
与圣·路易斯公办学校合作,发展成为社区资源和学校中心。
b、JVL在城市、地区乃至整个州的更大网络的角色
JVL不是某一网络的正式成员,它通过自己的员工和志愿者与圣·路易斯的其他开发公司以及社区
开展日间照料活动
JVL老年中心启动 JVL出版了第一份报纸,名为《JLV瞭望》 在《自豪》杂志帮助下改版,更名为《JVL新闻》
1975年 11月
1976年 1977年
由美国劳动部提供资助,JVL启动青年计划 夏季行动计划扩展而来的JVL交流中心又获得资助
JVL始终将住房开发 放在主要位置
二、社区重建活动及其支持
JVL
压力与对抗
市政府
五、结果
1、社区的条件
社区的改善是巨大的。住房开发,无论是新房还是修理后的房屋是JVL的主要成就。
a、住房开发
• • 住房开发,无论是新房还是修理后的房屋,是JVL的主要成就。 至今,已经完成了18个一揽子计划,包人行道、植物、停车站、小巷的街心花园等的改善
1969年
1967-1970年 1970年 1971年 20世纪70年代 早期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开办了第二个日间照料中心
协同国家住房合作商在HUD计划下修复98套废弃房屋 从莫特基金接到14.8万美金的资助用于JVL交流中心的翻新
1977年
三、自愿合作与网络的关系
a、JVL与其他组织的合作 JVL是一个特殊的社区联合组织 (1)默诺耐特教堂
提交案例研究证据——在案例中呈现足够的证据(文本、表格),让读者 独立研判你对数据的解释
案例研究的数据分析
分析始于系统地组织你的数据,进行分层关系、矩阵和其他阵列分析。 分析案例研究数据的技术—— 模式匹配:案例研究一开始就假定预期结果的一些模式,随后将帮助你对 基于实证的模式(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 解释构建:案例研究不以任何预测模式开启,但以一个开放式研究问题开 始。 时间序列分析:在案例研究中,最简单的时间序列可以是关键事件组成的 大事记。结果阵列不仅会形成一个有深刻见解的描述性模式,也会暗示潜 在的因果关系。 另外,可以设定适用的竞争性解释,将这些信息用于检验大事记的模式。 当竞争性解释不符合这个模式,其排异性将更好地支持原有的结论。
案例研究的定义
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一项事实或一组事件,它提供一个问题或一连串问题以供读者思考,并尝试去解决它的一份资料, 它被看成一项引发思考、判断、和正确行动的工具。
什么是[案例研究]—— 将当前现象比如“案例”置于现实世界的情境中所做的实证探究,尤其是在现象和社会背景情境没有明 显边界的情况下。 重点特征:探究与被研究案例相关的情境和其他复杂条件。
分析性概括:
利用研究的理论框架来构建一种可能适用于其他情况的逻辑,需要特别注意解释构建。 案例研究分析性概括两个步骤: 1.提出概念性的主张,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显示一组特定概念、理论构建或时间序列之间的关系。 2.运用涉及其他情况的相同理论假设,除了完整的案例研究,类似的概念、理论构建或时间序列可能是 相关的。 案例研究更倾向于推广到其他情况(基于分析主张) 问卷法及其定量他方法倾向于推及更多样本(基于统计主张)
温特大街,圣·路易斯大街。
b、成立的原因、创立的支持者 JVL公司的诞生是一系列问题、事件和三个主要人物互动的结果。 谢伯德(室内装潢店主) 三个主要领导人 斯沃特仁屈伯(年轻的牧师) 斯伯茨(退休的中学教师)
于1964年被选为第19区美化委员会的
主要官员,致力于一个住房修复计划
背景现状 第19区存在大量旧房和危房 促成JVL公司成立的两个问题 问题1:公债发行政策 城市宣布发行总数达7930万美元的公债,要求全市给予支持,但公债不 可使用于19区美化委员会。
当足够的定量数据是相关的和可用的 当多个相关时间间隔是相关的,且有足够的数据可用,案例分析将呈现不 同的情形。
多案例研究的跨案例综合分析
希望应用复现逻辑来解释多案例研究的调查结果。 跨案例综合分析的逻辑,超越用于处理这类问题的逻辑、从一组多实验中获得的结果能否(数据 太少而无法成为任何定量元分析的组成部分)支持更广泛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