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神话传说极为丰富 2
彝族传说故事
![彝族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696d3c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8.png)
彝族传说故事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
那你知道彝族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彝族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彝族传说故事篇【1】在位于弥勒县的立山与巡检交界地方有一堵陡峭的石壁,石壁上有个洞,人们叫它金银洞。
金银洞上有一个石门,可是却被鹅卵石严丝合缝地封住了。
据传说里边有很多金银珠宝,所以人们才叫它金银洞。
关于这个石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
很久以前,离金银洞不远的地方有个小寨子,寨子里有个小伙子叫阿双,阿双的阿爹早死,只有个年老的阿妈。
娘儿俩相依为命,靠阿双每天砍柴度日。
有一天,阿双到山上砍柴时迷了路,不知不觉来到一座深山里,怎么也找不着回家的路,太阳快要落了,他还在树林里转。
后来他转到一个洞跟前,听到里面有说话声,他就朝里面走去,向人家打听一下出山的路。
走到里边他看见有两个老馆在对阵下棋,连人走进来都晓不得。
阿双上前跟他们问路,他们只点点头说:“等一下,等一下”,连头也不抬一下。
看他们那集精会神的样子,阿双也不知不觉被他们的棋阵迷住了。
等到两位老馆下完棋抬起头来,问阿双有什么事的时候,天差不多就要黑了。
阿双这才惊醒过来!“阿呀!咋个整呀,今天光顾在这里看人家下棋,连问路的事也给忘了,再说今天连一根柴也没有砍得,明天吃哪样呀!”他慌里慌张就要往外走。
俩位老馆急忙拦住他,说:“小伙子,不要回去了吧!天已经快要黑了,摸不熟这里的路,最好在这里随便过一晚上,明天再回去。
”阿双想: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就在那里过了一夜,第二天,阿双要回去的时候,两位老馆对阿双说:“小伙子,昨天怪我俩耽搁了你一天的工夫叫你砍不成柴,这样吧?你今天也不消砍柴了,我们这里什么都有。
金银财宝,吃的用的,要嘛你拿点哪样回去,你娘俩度日子吧!从此以后就不用再砍柴了。
”说着把阿双领进洞子的里层。
一到里边,只见金光闪闪,金银珠宝,金碗银筷,金玉米银谷子,满洞皆是。
阿双看了,不知道要哪样才好。
这时两位老馆对他说:“阿双,要哪样你就拿吧,要多少拿多少”。
我身边的民族故事
![我身边的民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997766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5.png)
我身边的民族故事
民族故事是反映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方面,不同的地方和民族拥有独特而精彩的故事。
在我身边的民族故事中,有以下几个:
1. 傣族神话故事:傣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许多神话故事,其中一个著名的神话是关于傣族祖先的故事。
傣族人相信,他们的祖先是与天神和地神共同创造了世界的。
2. 彝族传说故事:彝族是中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彝族的始祖神鹿教材的。
据传说,神鹿教材教彝族人种植水稻和玉米,并教给彝族人其他农业技术和生活智慧。
3. 藏族神话传说: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信仰系统。
在藏族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关于神、鬼和仙的故事。
其中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西藏传统节日藏年的起源。
据说,藏族的始祖格萨尔在一次斗兽比赛中击败了一只邪恶的雄鹰,从而保护了藏族人的安全和繁荣。
4. 哈尼族民间故事:哈尼族是云南省的一个民族,他们有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其中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哈尼族的建筑传统。
据说,哈尼族人建造梯田时,他们会唱一首特殊的歌曲,以祈求土地之神的保佑和丰收。
这些故事代表了我身边的一些民族故事,它们不仅反映了各个
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和历史,也传承了人们对神秘、生活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彝族神话故事
![彝族神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9da635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6.png)
彝族神话故事在云南省的大山深处,生活着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彝族。
他们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着自己的语言、文化和神话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彝族神话的世界,听听那些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据彝族神话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名叫“阿吽”的神灵,他拥有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
阿吽看到人间的彝族民众生活艰辛,便决定下凡,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于是,他化身为一只美丽的孔雀,飞到了彝族的村落。
在彝族的村子里,有一位名叫阿娜的姑娘,她聪明伶俐,心地善良。
阿娜每天都会到山上去取水,她用心的态度感动了阿吽神。
于是,阿吽神便在阿娜的家门口留下了一枚闪闪发光的孔雀羽毛,希望阿娜能够将它好好保存。
阿娜将孔雀羽毛带回家后,奇迹出现了!孔雀羽毛散发出的光芒,将整个村子照亮,村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
阿吽神的力量让人们感到无比敬畏,他们开始将孔雀视为神圣的动物,每逢重要的节日,都会举行盛大的孔雀舞表演,以示对阿吽神的崇敬。
除了孔雀之外,彝族神话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神灵和传说。
比如,他们相信在山林中有着一位名叫“阿诺”的神,他是大地之神,掌管着丰收和生育。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彝族人民都会举行盛大的“阿诺节”庆祝活动,向阿诺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此外,彝族还相信在深山之中有一位名叫“摩耶”的女神,她是生命之母,能够赐予人们健康和幸福。
每当家族中有人病重或者遭遇困难时,彝族人民都会祈求摩耶女神的庇佑,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彝族神话故事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传说,比如关于天神、水神、山神等等。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彝族的文化传统,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生命、命运的理解和崇敬。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信仰和精神支撑,激励着彝族人民不断向前,奋发向上。
彝族神话故事,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着彝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通过这些古老的传说,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让我们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彝族神话故事的光芒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凉山彝族神话故事
![凉山彝族神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81a1bc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e.png)
凉山彝族神话故事
凉山彝族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彝族人民拥有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
凉山彝族的神话故事无不体现着彝族古老的文化传统与精神信仰。
凉山彝族的最著名的神话故事就是关于阿洛之父羊贤的传说。
据说,羊贤是一个勇敢而智慧的女子,她曾经用石头和泥土修建了一座用以防护家人的大型城堡,避免受到敌人的侵害。
有一次,羊贤在森林里遇到一条狮子,但是她没有害怕,反而让狮子成为自己的宠物,并被崇拜为神灵。
这也宣告着阿洛之父羊贤正式出现了。
另一个凉山彝族的神话故事是“艾凡的传说”。
艾凡是凉山彝族
的一个传说人物,他的出现使得彝族从动物世界进入了人类的文明社会。
在彝族传统文化中,艾凡被尊崇为彝族大先知文化的始祖,是彝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核心人物。
据说,艾凡被派遣到彝族人民中去,把彝族人民最落后的地方变成了最美丽的乡村。
他还把彝族诸多节日等文化习俗带到了彝族人民中,促进了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凉山彝族的神话故事不仅充满了神秘色彩,而且又充满了正能量。
它们不仅记载了凉山彝族的古老文化,而且也极大地丰富和调动了彝族民族的精神力量。
凉山彝族的神话故事让彝族人民有了一个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彝族的思想观念得以彰显。
凉山彝族的神话故事将永远是一面动人的镜子,让彝族人民珍惜兴盛的传统文化,坚定他们对未来的信心。
- 1 -。
彝族神话故事
![彝族神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984a8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7.png)
彝族神话故事彝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就包括了许多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活、信仰和价值观,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彝族神话故事中,有一则关于天神和人类的故事,讲述了天神和人类之间的情感纠葛。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女神,她名叫阿吽。
阿吽每天都会下凡,帮助人类解决各种困难和疾病,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崇拜。
而在人间,也有一位勇敢善良的年轻人,他名叫阿诺。
阿诺是村里的猎人,他勇敢善良,深受村民们的喜爱。
一天,阿吽下凡时遇到了阿诺,两人一见钟情。
他们在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时光,彼此深爱着对方。
然而,天界和人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们之间的恋情遭到了天界的反对。
天帝认为天神和人类不能有交集,否则会破坏天地之间的平衡。
于是,天帝下令阿吽必须回到天界,不能再和人间的阿诺相见。
阿吽被迫离开了阿诺,回到了天界。
阿诺十分伤心,他决定不顾一切去寻找阿吽。
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天界。
在天界,他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碍,但他依然不放弃,最终打动了天帝的心。
天帝答应了他,让他和阿吽在一起,但要求他们必须守护人间的和平和安宁,不能再随意来往于天界和人间。
阿诺和阿吽重逢了,他们决心守护人间的和平和安宁,用他们的爱来温暖人间。
从此以后,他们成为了彝族人民心中的神明,人们在祈祷和祭祀时,都会向他们祈愿平安和幸福。
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彝族人民对爱情和和平的向往,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是彝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彝族神话故事,如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着彝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传承着他们的文化基因和民族情感。
让我们一起走进彝族神话的世界,感受那份古朴而深厚的民族情怀,品味那份纯粹而美好的民族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神话赏析
![中国少数民族神话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5c379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a.png)
中国少数民族神话赏析中国少数民族的神话故事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这些神话故事,是中国少数民族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精神世界展现,反映了民族文化传承和演变的历程,是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一、苗族神话苗族神话丰富多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宇宙起源之神话。
据苗族神话,宇宙先有一片混沌,天空和地面不分清楚,没有生物,没有人类。
后有两位神仙,九天之主和地宫大王一起出现,他们有神力,行动随意,翱翔于天地之间,十分神秘。
九天之主和地宫大王,在混沌中移动,分开了天地,造出了生物。
在苗族神话中,有许多和水有关的传说。
比如灵长山脚下有一条大河,称为瓽江。
相传,瓽江水清洌如镜,可以反映出世界万物。
瓽江河神是苗族人构思出来的,他是神秘而庄重的,全身都由龟壳包裹。
瓽江河神可以操纵江水,给沿岸的百姓和动物带来祥和和祝福。
二、藏族神话藏族神话主要是藏传佛教故事的一种衍生,而又更具少数民族特色和民间色彩。
据藏族神话,西藏是“苯教”和“藏传佛教”的圣地,是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藏族人深信,宇宙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神灵,而这些神灵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比如藏族人相信,促进物质生产的“烈市扎”神,促进家庭和睦的“扎巴”神,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辔枷”神等等。
在藏族神话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阿旺康普湖,相传是圣者师格乐致心垢与毒药吞啃后留下的道印。
这座湖水晶莹剔透,湖中有三个小岛,三个小岛互相连通,但在不同的季节中岛屿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显得十分神秘。
三、蒙古族神话蒙古族神话中,最有名的自然灵物为草原上的“马蹄走”的马蹄条件,这也是蒙古人对草原的精神高度敬畏的反映。
蒙古族还有传说中的“青天大将”神话,据传他脸上有三个眼睛,八只手,十六个手指,拥有神力与魔邪斗争。
在草原上,蒙古族人还奉在“天佑”、“恶略”、“各处天神”、“祖先魂灵”等众多的神灵。
蒙古族的神话还有着鲜明的草原特色。
传说蒙古族最崇拜的是“可以看见它,但捉不着它”的狐狸神。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忽略礼仪和正义,都会失去面容和智力,成为狐狸精神的奴隶。
彝族文化概述
![彝族文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8d1fdc8a98271fe900ef979.png)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一道,共同建 设和开发了中国大西南这片富饶的土地。同时在长期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彝族灿烂的文化 和艺术。
(
(一)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
彝族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支(彝语支语言还有纳西、哈尼、拉 祜、傈僳、基诺等语言)。彝语分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和中部6大方言26个土语 ,各方言内部还分许多次方言和土语,方言间差别较大,基本上很难相互通话和交际。
语言文字
彝文是彝族文化的瑰宝。彝 语 称之为“诺苏补玛”、“乃苏讼 纳”、“聂苏索”、“纳苏缩”等。彝文是彝族文化的瑰宝。汉文 史志称之为“爨(cuan)文”、“毕摩文”、“倮倮文”、“韪 文”、“夷经”。
关于彝文的产生年代,现在还无定论。彝文是一种古老的 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其文字总数达万余字。 彝 文 字 从结构上看,有点、横、竖、横析,大致有象形、会 意、指事、假借四类。彝文独特体字多,合体字少。
婚嫁习俗
打扮新娘
饮食习俗
() (八)饮食习俗
饮食习俗
彝族居住的地区,地理环境和自 然条件复杂,植物和动物资源极为 丰富,虽无海味,但山珍较多。彝 族的饮食比较粗糙,以就地取材为 主。
蔬菜以圆根为古老,其次是萝卜、 青菜、白菜等。畜牧业以猪、羊为 主,同时畜养牛、马、鸡等。凉山、 昭通、毕节这些地方的彝族多食用 荞麦饼、米饭、玉米饭,无论猪、 羊肉做成“砣砣”或大块肉都喜欢, 喜欢喝用肉汤做成的酸菜汤。
彝族民间故事_彝族民间传说故事精选_民间故事
![彝族民间故事_彝族民间传说故事精选_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4ee5f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8.png)
彝族民间故事_彝族民间传说故事精选民间故事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门类之一.根据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彝族民间故事大致可分为故事、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笑话等。
彝族民间故事有哪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彝族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彝族民间故事篇1:射太阳和射月亮古时候,天上有九个太阳和八个月亮。
每逢太阳出来就要连续出九天,把地上的万物都晒死了。
山头上只剩下猴子和蚂炸,世间的人只剩俄普浦罗一家。
这家人有兄弟三个,老大名叫俄普浦罗,老二名叫俄普浦保,老三名叫俄普浦果。
有一天,俄普浦保被太阳晒得实在支持不住,就扛起一块扁石头去砸竹子,一棵粗大的竹子被砸断了。
俄普浦课于是想到:既然石头能砸断竹子,那么把扁石头弄得再薄些、锋利些,不就可以砍削竹子了吗?在俄普浦课的不断努力下,人类的第一把石刀,第一把石斧创造出来了。
哥哥俄普浦罗又用石刀石斧去砍竹子,在制造各种竹器的过程中,发明了人类的捕猎工具—弓和箭。
俄普浦罗用他的神箭连续把太阳射落了八个,月亮射落了七个。
剩下的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吓得躲起来,不敢出来了。
弟弟俄普浦果在家着急了,没了太阳,庄稼哪能生长,人世哪得温暖,于是他用牛到山上喊太阳,太阳不出来;用羊喊太阳,太阳也不出来;用狗喊太阳,太阳还是不出来;最后只得用公鸡喊太阳,一连喊了三遍,太阳才慢吞吞地从山肚子里钻出来。
太阳出来了,月亮也羞答答地跟着出来了。
所以,直到现在公鸡叫三遍,太阳就出了。
月亮出的时候,时儿圆,时儿缺。
彝族民间故事篇2:蛇洞的传说在阿哲人住的地方有个巨大的溶洞,好像一条巨蟒张着血盆大嘴;洞口笔立着两根石柱,好像两把锋利的剑。
就是这个奇异的洞子,在阿哲人中流传着一个神妙的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阿哲地区森林密布,山里泉水涂涂,山岭绿带起伏。
住在那里的阿哲人,勤耕苦织,日子倒还过得安宁。
有一夜,忽然狂风呼啸,森林里响起哗哗啦啦的声音,家里的门窗也吱吱呀呀乱摇乱晃,家畜、家禽和野兽都一齐惊叫起来,人睡在床上也颠来簸去。
彝神创世读后感四年级
![彝神创世读后感四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5a50fd5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3.png)
彝神创世读后感四年级【引言】在我国丰富的民间传说中,彝族的创世神话《彝神创世》独树一帜,充满了神秘色彩。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这部作品,深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彝神创世的内容概述】《彝神创世》讲述了宇宙起源、人类诞生、民族繁衍等一系列神话故事。
作品以彝族独特的宇宙观为基础,塑造了众多富有象征意义的神祇形象,如天神俄斯提、地神俄土、日月神等。
他们共同维护着世界的和谐与秩序,体现了彝族先民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读后感的具体分析】1.神话传说的魅力《彝神创世》作为一部神话作品,充满了奇幻色彩。
它把自然现象、民族习俗和道德观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富有诗意的世界。
这使得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气息,也能领略到神话传说的无尽魅力。
2.敬畏自然的智慧彝族先民在作品中对自然界进行了神化处理,赋予了自然现象以生命力和意志。
这种敬畏自然的观念,实际上是彝族先民在面对自然界的种种奥秘时,表现出的谦卑与智慧。
今天,这种智慧仍对我们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3.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彝神创世》是一部充满彝族特色的创世神话,它传承了彝族丰富的民间文化,展现了彝族独特的宇宙观和民族精神。
同时,作品在叙述方式和文化内涵上也有所创新,使得这部古老的传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总结与启示】《彝神创世》这部作品,让我对彝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它不仅展示了彝族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
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要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同时在新时代不断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作出贡献。
彝族文化解读
![彝族文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90ceea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8.png)
彝族文化解读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份。
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一、节日庆典
彝族的重要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火把节”,这是彝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彝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火把节通常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举行,为期三天。
节日里,彝族人民会举行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表演等活动,以此纪念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支格阿龙,同时祈求平安和丰收。
二、民间传说
彝族的民间传说融合了彝族的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如《梅葛》和《勒俄特依》等史诗,记载了彝族创世神话、民族迁徙、英雄事迹等内容。
这些传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彝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三、生活习俗
彝族的生活习俗深受其地理环境和民族历史的影响。
彝族的传统民居多为土墙或木结构的房屋,适应了山区的生活环境。
彝族的主食以玉米、土豆、大米为主,喜欢吃辣椒和酸菜。
在服饰方面,彝族的传统服装以黑、红、黄为主色调,上面绣有精美的图案。
彝族的婚姻习俗中,保留着说媒、订婚、迎亲等传统仪式。
四、宗教信仰
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彝族人民相信万物有灵,因此对山、水、树等自然元素都抱有敬畏之心。
此外,彝族地区也有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的影响,尤其是在节日庆典和丧葬仪式中,这些宗教的影响较为明显。
总的来说,彝族文化是一种融合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多种宗教信仰的文化体系。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彝族文化,同时也要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彝族神话故事
![彝族神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3d950f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5.png)
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神话故事和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个彝族神话故事的概述:
《昆仑山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昆仑山上生活着一对彝族的兄妹,他们名为昆玉和仑玉。
昆玉是一位勇敢善良的男子,而仑玉则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女子。
他们生活在一个神秘的部落中,这个部落的人们遵循着一种神奇的生活方式。
这个部落相信,人们的生命是与大自然和神灵相互联系的,而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和维护这种平衡。
一天,部落受到了一场可怕的洪水的威胁。
洪水蔓延,摧毁了人们的家园,并把他们逼到了山顶。
部落的长老们认为,只有昆玉和仑玉才能解救他们。
昆玉决定去寻找一个神秘的宝剑,这把剑据说可以控制水的力量。
他踏上了险象环生的征程。
在路上,他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不退缩,坚持着。
最终,他找到了这把传说中的宝剑,并骑着一匹神奇的宝马回到了部落。
昆玉挥舞着宝剑,控制水的力量,成功地将洪水引导到了山外,拯救了他的部落。
人们为昆玉的英雄事迹感到敬佩和感激。
他们庆祝胜利,重建了家园,并将这一天作为昆仑山的传说永远流传下去。
这个故事反映了彝族人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敬,以及他们勇敢和智慧的品质。
它也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平衡和共生的意识,以及他们对部落和家园的责任感。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价值观。
彝族民间故事
![彝族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e3ecb9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d.png)
彝族民间故事
彝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份。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文化,其中包括许多传统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传承了彝族人民的智
慧和勤劳,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理解。
下面,我们就来听
听一些彝族民间故事。
故事一,《石榴树下的誓言》。
从前,有一位彝族少年和一位美丽的姑娘相爱了。
他们在石榴
树下交换了誓言,决定要永远在一起。
然而,少年却因为一次意外
而失去了记忆,不记得自己和姑娘的约定。
姑娘为了不让他伤心,
便默默地守在石榴树下,每天为他讲述他们的故事。
终于,少年在
姑娘的陪伴和故事中重新找回了记忆,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故事二,《勇士的传说》。
在彝族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位勇敢的勇士,他曾经为了保护家
园和族人,不惜与凶猛的野兽搏斗,最终战胜了野兽,守护了族人
的安全。
他的勇敢和牺牲精神被族人传颂,成为了一代代人心中的
英雄。
故事三,《玉米精灵的传说》。
彝族人民对玉米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相信玉米是神圣的,是由玉米精灵赐予的。
传说中,玉米精灵会保护农田,保佑丰收。
每年的丰收节,彝族人民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感谢玉米精灵的恩赐。
这些彝族民间故事,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彝族人民对生活、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这些故事传承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彝族民间故事,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
彝族神话故事
![彝族神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d46af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6.png)
彝族神话故事彝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在这些传统中,神话故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彝族人民的智慧和信仰,传承着他们的文化精神。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彝族神话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名叫“阿吉玛”的女神,她生有一对儿女,一个叫“阿吉玛龙”,一个叫“阿吉玛妹”。
阿吉玛龙是一位勇猛善战的英雄,而阿吉玛妹则是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女。
他们兄妹俩常常一起在天上玩耍,过着快乐的生活。
然而,有一天,他们听说了人间的苦难和困苦,便决定下凡去帮助人们。
于是,阿吉玛龙化作一只雄壮的牛,阿吉玛妹则化作一只温柔的羊,一起来到了人间。
他们帮助人们耕种、捕鱼、狩猎,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然而,就在他们快乐地生活在人间的时候,天上的母亲却开始担心他们的安危。
她派出了一只神鸟来寻找他们,神鸟告诉他们母亲的担心后,阿吉玛龙和阿吉玛妹决定返回天上。
在他们离开的那一天,人们为了感谢他们的帮助,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他们能够平安健康,永远保佑人间。
从此以后,人们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用美酒美食和鲜花祭祀阿吉玛龙和阿吉玛妹,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这个祭祀活动就是彝族传统节日“阿吉玛节”,至今仍在彝族地区保留着。
这个神话故事不仅展现了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体现了他们对勇敢、善良、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的追求。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是彝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它们传承着古老的智慧,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通过这些神话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彝族人民的信仰和文化,更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神话故事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神话故事,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增添光彩。
彝神创世读后感四年级
![彝神创世读后感四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128d784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8.png)
彝神创世读后感四年级
【引言】
在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中,彝族的创世神话《彝神创世》颇具代表性。
这部作品讲述了宇宙诞生、人类起源的神奇故事,引人入胜。
作为一名四年级的学生,我对这部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阅读后有了许多感悟。
【内容概述】
故事开始于混沌之初,彝神Nuo 凭借勇敢和智慧,历经艰辛,创造了天地万物。
接着,人类在神的庇佑下繁衍生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忘记了神的恩赐,变得贪婪、自私。
彝神Nuo 为惩戒人类,发动了一场洪水。
在这场灾难中,只有彝族先祖阿普笃穆和他的妻子保存了人类的火种,为后世留下了希望。
【读后感悟】
阅读这部神话,我深感彝族人民的想象力和智慧。
故事中的彝神Nuo 具有创新、团结、奉献精神,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家园。
而人类在享受神的恩赐的同时,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
这让我想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忽视身边的美好,一味追求物质享受。
而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内心的满足和对责任的担当。
【现实意义】
神话故事《彝神创世》传递了创新、团结、奉献的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秉承这些品质,努力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我们要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总结】
《彝神创世》这部神话故事对我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它让我们明白,创新、团结、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彝族的传说文案短句
![彝族的传说文案短句](https://img.taocdn.com/s3/m/61ebbb7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4.png)
彝族的传说文案短句彝族的传说,凝结着这个古老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些传说以神话般的色彩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为彝族人民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和生活的方式。
接下来,将为您带来彝族传说的精彩片段。
在彝族的传说中,有一个神秘的山神——"阿诗玛"。
据说,阿诗玛能够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平安。
每逢重要的节日和仪式,彝族人会礼请阿诗玛,祈求他的保佑。
这个传说代表了彝族人民对自然界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还有一个传说,讲述了六个勇士的故事。
他们分别代表了雷电、火焰、山石、风、云和水。
这六个勇士合为一体,守护着彝族的土地。
这个传说告诉我们,只有和谐相处,才能保护我们的家园和文化。
此外,彝族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叫做"巴蛇娘娘"。
传说中,巴蛇娘娘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保护着人们。
每年,彝族人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巴蛇娘娘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除了这些传说,彝族还有许多关于神兽、神鸟和神人的故事。
这些神话和传说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传承着彝族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智慧。
彝族的传说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还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寓意和启示。
它们教会人们尊重自然、珍爱生命,秉持善良和友爱的道德准则。
这些传说不仅是彝族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展望。
总的来说,彝族的传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和智慧的宝藏。
通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让我们一同感受彝族传说的魅力,感受这个古老民族的智慧之光。
彝族的神话传说极为丰富
![彝族的神话传说极为丰富](https://img.taocdn.com/s3/m/958238e6f111f18582d05a09.png)
摘要: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光荣的成员,彝族是中国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的古老民族,从远古时代开始,在漫长的民族发展道路上创造了大量的、独特的、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本文主要从彝族的神话、历史、歌舞等方面探习俗传说等类型。
有许多英雄神话和万物生成神话,有一部分为后世传说所吸收,形成神话大小凉山广泛流传的《支格阿鲁》、《蜘蛛的故事》、《兄妹成婚》等。
而《生子不见父》、《石尔俄特找父亲》等传说又反映了彝族原始氏族社会从母系向父系过渡的历史面貌;从《火烧松明楼》的传说可以看到唐时南诏国的蒙舍诏吞并越折诏时的史事折影。
人物传说中诸如《阿细卜》、《望天公主》、《孟获的传说》等均以一定真实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背景,经过民间艺术加工而形成。
风物传说如《石林》、《邛海的来源》、《沙马甲谷水洞》、《母子岩》、《天上的强盗》等则十分生动地解释了彝区山川名胜、花草树木由来。
彝文碑刻,经典抄本,都是这段时间的产物。
到目前为止各地的彝文总数在万字左右,但较常用者只有一千多字。
1974年,制定了统一的彝文规范方案,简化统一的819个单字。
彝族音乐丰富多彩,歌曲、舞蹈、器乐优美动人,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
彝族音乐舞蹈艺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柔韧灵活的“烟盒舞”、情绪欢畅的“罗作舞”、浑厚古朴的“彝族打歌”、热情奔放的“阿细跳月”以及韵律独特的“铜鼓舞”、“金竹舞”、“仪式舞”、“冬格夺洛荷舞”等民间歌舞、乐舞独具特色,成为中华民族百花园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彝族谚语曰:“歌多多不过彝家,跳舞扭不过彝家,天上的星星能数尽,彝家的歌舞数不完,要问彝家歌舞为每段开头而得名",这是一种合唱的歌曲。
一般以十人为一队,列队边舞边唱,歌词由领唱者即席创作,一般是主客双方各自组队演唱,参加者女均可。
凉山是歌舞之乡,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凉山彝族音乐风格古朴,品种繁多,民族特色鲜明而浓郁。
民间音乐中的民歌和民间文学关系密切,很多普遍流传的抒情长诗,如《阿莫尼惹》、《阿依阿呷》、《阿惹妞》、《阿丝牛牛》等。
彝族神话传说
![彝族神话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94a0362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7.png)
彝族神话传说彝族神话传说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彝族神话传说,希望能帮到你。
彝族神话传说篇1斯日底里是彝族神话中掌管北方的神,最具智慧,是智慧神。
天地分开后,见地不平坦,斯日底里先用骏马去踏,骏马踏不平;后用牛去踩,牛也没踩平;再用绵羊去掏,羊也掏不平;最后让猪去拱,猪也拱不平。
斯日底里又请来工匠神革莫阿仑,铸造出九把铜扫帚和铁扫帚,派来九个仙女,扫天空,天空扫得蓝盈盈,再派九个仙女扫大地,大地扫得绿油油。
7.革莫阿仑革莫阿仑是彝族神话中的工匠神,有超凡的本领,住在吐鲁华物山。
他用膝盖当铁砧子,用嘴巴当鼓风箱,用拳头当铁锤,用手指当钳子。
铸造成四把铜叉和铁叉,用作开天启地;铸出了九把铜扫帚和铁扫帚,用来扫天空和大地;铸造出了四根铜柱和铁柱,把天的东西南北天撑开,天和地从此分开了。
彝族神话传说篇2传说哀牢山里有三座高山,山峰象竹笋一样,一座比一座高。
这就是有名的三尖山。
早晨,三尖山捧出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傍晚,太阳的余辉最后和三尖山告别。
三尖山下,彝家流传着一个故事。
古时候,天上有七个太阳。
阳光象乳汁一样哺育着万物。
那时,树木常青,鲜花不败,庄稼一年收七次,牛羊一年怀七胎。
人们的日子过得比蜜汁还香甜。
这样平平安安地度过了不知多少年后,出现了一只夜猫精。
夜猫精生性喜欢黑暗,怨恨太阳。
有一天,它变成一个无比高大的鹰嘴铁人,展开翅膀飞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头。
等到太阳刚一露脸,便拔下身上的羽毛当箭射太阳。
第一个太阳射落了,接着射第二个。
第二个射落了,又射第三个。
就这样,一连射下了六个太阳,第七个太阳就不出来了。
天上没有了太阳,庄稼不熟,牛羊不长,草木死了,花也败了。
人们向着天空哭诉,巴望太阳早些出来。
可是,太阳始终没有出来,夜猫精却在一旁得意忘形地笑。
人们选出最有本领的人去找太阳。
民家选去的人没有回来,傣家选去的人没有回来,苗家选去的也没有回来。
汉家选去的小伙子倒是回来了,满身都是伤痕,只说了“夜猫精”三个字就死去了。
彝族民间故事传说
![彝族民间故事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0d0440d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e.png)
彝族民间故事传说彝族民间故事是在彝族民间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那你知道彝族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彝族民间故事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彝族民间故事传说:彝族月琴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和动物一样,都不会说话,都愚味无知,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动不动就互相争斗残杀,整个世界一片混乱。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把人和动物分开。
把聪慧和愚笨分开,天神便在四川凉山的最高峰上, 放了四只碗:金碗、银碗、铜碗、木碗。
里面分别盛满蠢水、恶水、善水、智水。
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得去喝,但只能喝其中一种水。
至于哪个碗里装的是什么水,谁也不知道,但大家都想喝智水。
四川凉山一带有个彝族孤儿,听说邛海湖里有只神蛙,知道那几碗水的秘密。
于是,他便离开家乡,向邛海湖走去。
说来也巧,孤儿刚跑到邛海湖边,正遇见一只黑老鸦在欺负那只神蛙。
他急忙赶上前去,撵走黑老鸦,救起受伤的神蛙。
孤儿向神蛙说明来意,求它指教。
神蛙忍着伤痛,小声地说:“你来的正好。
刚才就是因为我不愿把水的秘密告诉黑老鸦,所以发生了战斗。
为了感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把秘密告诉你。
木碗里装的是智水,喝了它你就会变成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就可以主宰一切。
那水还能治病救伤,请你给我带一口回来。
”“我背着你去,先把你的伤治好,我再喝。
”“不行,那样黑老鸦会发现的。
你快去吧,我在这里等着你。
”孤儿告别了神蛙,马不停蹄地跑到凉山最高峰上,见各种动物和人混杂在一起,黑压压一大片,正围着那四只水碗看来看去,可是谁也不敢贸然先喝。
那只凶残的黑老鸦,在低空盘旋,窥测动静,时刻准备俯冲下来抢智水喝。
孤儿抬头看了一眼黑老鸦,迫不急待地从人缝中挤进去,端起木碗,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
“啊,我聪明啦!”孤儿欣喜若狂,激动得跳起来,放声高呼。
可当他意识到手中的空木碗时,一下子呆住了。
愣了一阵,他把木碗翻去复来地拍打,希望能拍出神水来给神蛙治伤。
可拍打了半天,除了木碗发出的“咯咯”声外,一滴水也倒不出来。
彝族的民间故事传说
![彝族的民间故事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c72e777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f.png)
彝族的民间故事传说彝族民间故事在彝族民间文学中占有很大比重,从已经整理出来的彝族民间故事来看,民间故事的组合内容和题材是多方面的。
那你知道彝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彝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彝族的民间故事传说:阿细跳月的由来据说在很久以前,竹山上有一对青年,男的叫阿者,女的叫阿娥。
他俩成婚不久,男的出门打猎,女的在家织布。
早上,妻子总要送丈夫出门;傍晚,她又到半路迎接丈夫归来。
阿者每天归来,满身挂的是鹿子、斑鸿、野鸡、松鼠,从来没有空手而归。
阿娥的手也最灵巧,每天能织九百九十九尺象自云一样的布。
人们常说织女最善于织布,要是她跟阿娥相比,真是天_L和地上相差一大截吧!阿娥和阿者就象月亮离不开太阳,星星离不开月亮一样,生活过得象冬月里的蜜一样甜。
到了这一年三月间,天__L忽突其然地出来十个太阳,这十个太阳就象十个大火球,不断地喷出熊熊的火焰。
山林里的鹿子、老虎、豹子吓得到处乱蹦乱窜,都想找一个比较合适的藏身之地。
人们也只能躲在屋子里哀声叹气。
这时,有一只绵羊也为了寻找自己的安身之处,当它跑到一间房子前,没想到有一头老牛早就躲在屋里,真是“蚂蚌脚长,蟋蟀脚短,”落在后了。
老牛见绵羊喘着粗气想闯进门来,想必是来跟自己争立足之地,于是用两足和角挡住门,睁大双眼瞪着绵羊。
绵羊见此情形也不示弱,破口大骂:“癫子皮,要是不一让我进去,你也不得好死!”屋里的老牛听了肺都快气炸了,便一头冲了出来。
绵羊也一跃而起,和老牛格斗起来。
它两你来我往,不知斗了几个回合,仍然不分胜败。
它两斗啊,斗啊!两双角相互撞击时不断迸发出点点火星,火星飞到枯草丛中,燃起熊熊大火。
这时正是风大季节,火势越烧越猛。
绵羊和老牛见了这大火便停止格斗,各自逃命。
它们各朝一方跑呵,跑呵!老牛终于发现了一条河,便急忙跳人河中藏起身来。
绵羊见火越烧越旺,心想:地上可能无立足之地了。
于是鼓足勇气向上一跃,便飞上了半空中。
因此,如今阿奥、阿么奥一旦发现空中有团团白云,便告诉孩子们:“那就是当年和老牛格斗过的绵羊。
对彝族的优美的句子
![对彝族的优美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cbcd4b0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1.png)
对彝族的优美的句子
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彝族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特点。
以下是对彝族的优美句子:
1. 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丽的家园。
2. 彝族的服饰色彩斑斓,图案精美,富有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彝族的音乐和舞蹈充满了热情和活力,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彝族人民的热情和豪迈。
4. 彝族的语言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语言,它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彝族的建筑风格独特,富有民族特色,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彝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 彝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有着独特的口味和风味,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彝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彝族人民的热情和喜庆。
8. 彝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 彝族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彝族人民的美丽和智慧。
10. 彝族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丰富多彩,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光荣的成员,彝族是中国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的古老民族,从远古时代开始,在漫长的民族发展道路上创造了大量的、独特的、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本文主要从彝族的神话、历史、歌舞等方面探讨了彝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及其发展历程。
彝族的神话传说极为丰富。
神话是彝族民间口头述讲中最古老的形式,涵盖了天地开辟、人类起源、万物产生、洪水泛滥以及人与鬼神斗争等方面的内容。
许多神话还涉及到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如氏族的形成与发展、生产工具的发明、婚姻制度的流变及婚俗的形成,可以说神话是彝族先民关于宇宙、万物、社会、自然现象等史谈。
彝族神话之所以如此丰富完整、主要得之于在神话形成的创世史诗所起的保存作用。
彝族创世史诗《梅葛》、《查姆》、《勒俄特伊》、《阿细的先基》等是韵文形式的神话。
彝族民间有大量散体形式的神话,如《洪水潮天》、《三族起源》、《天神的哑水》、《子居鸟》等。
这些口头述讲的神话十分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彝族民间传说在口头述讲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有神话传说、史事传说、人物传说、风物传说、习俗传说等类型。
有许多英雄神话和万物生成神话,有一部分为后世传说所吸收,形成神话大小凉山广泛流传的《支格阿鲁》、《蜘蛛的故事》、《兄妹成婚》等。
而《生子不见父》、《石尔俄特找父亲》等传说又反映了彝族原始氏族社会从母系向父系过渡的历史面貌;从《火烧松明楼》的传说可以看到唐时南诏国的蒙舍诏吞并越折诏时的史事折影。
人物传说中诸如《阿细卜》、《望天公主》、《孟获的传说》等均以一定真实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背景,经过民间艺术加工而形成。
风物传说如《石林》、《邛海的来源》、《沙马甲谷水洞》、《母子岩》、《天上的强盗》等则十分生动地解释了彝区山川名胜、花草树木由来。
彝族传说中习俗传说的比重为大,这些传说往往对某一民俗事角提供形象化的解释,如《火把节的传说》、《跳公节的传说》、《二月八的传说》、过《彝年的来历》等对彝族的岁时习俗起源作了生动的说明;《鸡冠帽的传说》、《护心帕》、《红绿腰带》、《铠甲的起源》等则对彝人的服饰习俗作了解释;《转转酒的传说》、《新娘出嫁前的禁食》、《口弦的来历》、《扎大路》的等则对彝族的饮食、禁忌、游艺等民俗作出了解释。
彝文的起源和历史,说法很多,迄今无定论,传说有毕阿史拉则(1500年前)在大森林听神鸟传经记写毕摩经书一事。
据彝族谱系,毕阿史则迄今已有六十多代,美姑县人,凉山解放后仍有石砌经库,(“文革”中被毁),其可推至汉晋时期。
到隋唐时期,彝文已具有一定规模,后世又续有增补,明清时代已相当发展,现在遗存的许多彝文碑刻,经典抄本,都是这段时间的产物。
到目前为止各地的彝文总数在万字左右,但较常用者只有一千多字。
1974年,制定了统一的彝文规范方案,简化统一的819个单字。
彝族音乐丰富多彩,歌曲、舞蹈、器乐优美动人,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
彝族音乐舞蹈艺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柔韧灵活的“烟盒舞”、情绪欢畅的“罗作舞”、浑厚古朴的“彝族打歌”、热情奔放的“阿细跳月”以及韵律独特的“铜鼓舞”、“金竹舞”、“仪式舞”、“冬格夺洛荷舞”等民间歌舞、乐舞独具特色,成为中华民族百花园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彝族谚语曰:“歌多多不过彝家,跳舞扭不过彝家,天上的星星能数尽,彝家的歌舞数不完,要问彝家歌舞有多少?请用海斗量一量”。
“彝族生来会唱歌,一唱就是几大箩,唱得太阳落西坡,唱得金星从东来,百灵鸟听歌停了叫,牛羊听声忘吃草,你若爱听彝家歌,请到彝家山寨来。
”这是彝族民间歌舞多姿多彩,形式繁多的真实写照。
可以说,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歌舞和音乐艺术,无论是劳动间隙,还是年节婚丧,都要以歌舞抒发其情感,歌舞音乐是彝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歌曲有俄、雅、左、格等名目。
俄,即唱的意思,有多种曲调,如“牛牛俄”,“阿莫尼惹俄”等。
雅,这是一种独唱山歌,常在高山放牧,野外耕种或游玩演唱。
演唱者一般为男女青年,多是即景生情,表达渴望自由、爱情,追求幸福的情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左,彝族称阿丝木莫左,是一种婚礼歌。
格,又叫策格或承阿古格,一种悼念死者或祭祀活动时演唱的歌曲,也是因为“阿古阿……哦叹嘎啦”为每段开头而得名",这是一种合唱的歌曲。
一般以十人为一队,列队边舞边唱,歌词由领唱者即席创作,一般是主客双方各自组队演唱,参加者女均可。
凉山是歌舞之乡,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凉山彝族音乐风格古朴,品种繁多,民族特色鲜明而浓郁。
民间音乐中的民歌和民间文学关系密切,很多普遍流传的抒情长诗,如《阿莫尼惹》、《阿依阿呷》、《阿惹妞》、《阿丝牛牛》等。
都是用歌曲形式传唱的。
除叙事性的歌曲外,有结婚时唱的歌曲如《惹打》,火把节唱的歌曲如《都火》、劳动时唱的歌曲如《犁地歌》、《牧学歌》等。
此外还有山歌,如布拖高胜山歌、儿歌等。
彝族民歌因地区的不同,其风格也有差异。
凉山南部地区的民歌高亢激越,中西部地区的民歌轻柔优美,东部依诺地区的民歌敦厚朴实。
过去的彝族民歌,总的说来给人以压抑低沉之感,但其朴素优美的民族、地区韵味十分鲜明。
民间器乐不是供作伴奏,而是独立发展,自成系统。
引人注目的是它展示的历史时空跨度极大。
常见的有口弦、月琴、马布、葫芦笙、胡琴、彝箫、竖笛、唢呐等。
此外,吹木叶,即以一片树叶来吹奏乐曲也是彝族人民喜爱的民间音乐。
口弦和月琴十分普遍,几乎所有的妇女,无论老幼,襟前都挂着一付口弦,随时可以演奏。
口弦是一种独特而简易的乐器,由几片长约七八厘米的薄簧片组成,有竹片和铜片两种,最少的两片,最多的达五六片。
竹制的音色深厚、低沉。
铜制的音色清脆、秀丽。
吹奏时以手指拨动黄片,利用口腔共鸣变化音色。
簧片除发出本音外,还发出十分优美的泛音,构成音乐较宽的曲调。
月琴多为中青年男子喜爱,其中不乏优秀的民间月琴手。
50年代,凉山彝族姑娘沙玛乌芝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奏的月琴.受到热烈赞扬。
乐器,彝族的民乐器较丰富,常见的有口弦、月琴、胡琴、笛子、唢呐、葫芦笙、皮鼓、铜铃以及木叶等,而以口弦、月琴和笛子流传最为广泛。
月琴是彝族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弦普遍为两根,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口弦是用竹质、铜质制成形状象竹叶的簧片在中间有一簧舌,靠控制呼吸来调节音色;“玛布”是彝族独特的乐器之一,其吹奏特点是利用鼻孔吸气,让鼓腮连续不断送气,可模仿婴儿啼哭,鸟雀鸣唱;葫芦笙和唢呐,多用于吹奏彝族民歌和曲调。
彝族传统的舞蹈有:节日舞、婚礼舞、悼念舞、或丧事舞、宫廷舞和铃鼓舞、劳动舞和征战舞、对脚舞、赶街舞、手帕舞、手镯舞、轮翻舞等。
节日舞主要有欢度火把节跳的“都火舞”。
这是一种大型的女子集体舞。
舞蹈队形有圆圈式和双行横队排列式两种,而以圆圈式为主。
一般以三至五十人组成,每圈有一人领舞领唱,其余舞伴都尾随其后边唱边舞,同时,每人左手持一把伞,右手拉着前面一人的衣襟,形在一个个舞圈。
一个火把场上,往往都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这样的舞圈在跳舞。
参加跳舞可达数百人、数千人之多。
这是凉山彝区火把节上最为壮观的场面之一。
彝族的美术,在劳动人民长期的积累和创造下,取得一定的成就,并别具风格。
银器工艺美术,常见的有各种银领花,银戒指、银手镯以及银耳环等。
有的土司和黑彝奴隶主还制作有打仗用的银护脸、银护腿等。
这些银制工艺品相当精致美观,上面还装饰着许多图案花纹,具有很高的水平。
绘画,凉山彝族没有专门的绘画艺术,仅在毕摩的经书可以看到日、月、人、鸡、虫等图形,所画的人物,鸟兽、花草等图形,所画人物则系神话传说中的神人支格阿龙。
传说支格阿龙曾经射日月,并将地上的动物打小,因而在画支格阿龙的时候,伴随画日、月、人、鸡、虫等。
这些由点、线组成的白描,给人一种原始古朴的美感。
雕刻,过去彝族的统治阶级的房屋、屋基、柱础、檐柱和锅庄石上,往往有工匠雕刻的人物、鸟兽、花草等图案。
此外在常用的宝剑、长刀柄上,也有工匠雕刻的美丽的花纹。
早在宋代就有记载了云南彝族精美的髹漆技艺;清代彝族漆器工艺已有了“嵌漆”、“描饰”、“罩明”、“金染”、“隐花”等,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皮胎漆葫芦是清代彝族漆器的代表作,其设计巧妙制帛精美,内装多套染术质盘、碗、杯、碟,充分表现了彝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彝族民居建筑极讲究装饰,大门入口和屋檐是装饰的重点,常常在大门上作各种拱形案图并常有门楣。
门楣刻有日、月、鸟兽等图案,封檐板刻有粗糙的锯齿形和简单的图案;屋脊中部及两端有简单的起翘及起拱,山墙的悬鱼、屋檐的挑拱、垂花柱、屋内的梁枋、拱架等也雕刻有牛羊头、鸟兽、花草等线脚装饰和连续案浮雕;室内锅庄石上及石础、石门槛上雕刻怪兽神鸟、卷草花木等彝族传统图案;门窗隔扇及室内木隔花纹、小花格窗等,极富建筑装饰效果,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建造艺术。
刺绣,凉山彝族妇女擅长刺绣,常常在擦尔瓦、头巾、衣袖、衣领、衣大襟、裤脚、挂袋、烟荷包、腰袋等上面,多以黑色或白色为基础,配上红绿黄等五色花线,绣上流云纹、方胜纹。
花边图案主要有以下几种:以天象日、月、星、云、彩虹为图的;以自然地理山、河等为图的,以自然地理山、河为图的;以动物鸡冠、牛眼、羊角以及獐牙为图的;以植物的某一部分为图,如花叶图等。
各种图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丰富多彩。
彝族妇女还常用“贴花”作装饰,以五彩色布剪成美丽的花纹和线条,镶于衣袖衣领、衣大襟裤脚、烟荷包、腰带上,千变万化,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总结:中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不论大小都有自己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而在彝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封闭性被打破,开放性、文化性和社会性得到增强,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的观念认识、发展、创造性地继承彝族文化,以促进彝族民族文化的发展及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华民族多元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