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茶山分布
河红茶——后起的八大茶山(江西铜钹山河红茶)

后起的八大茶山(江西铜钹山河红茶)后起的八大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从北往南,分别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在西部。
一、曼糯茶山地理:勐海县最北端,属勐往乡勐往村,同普洱的澜沧和思茅区交界。
这里是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
海拔1200-1300米。
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树产地:主要有三个寨子,大寨、上寨、中寨。
茶山历史:这里曾是勐海通往澜沧的古道,历史上曾经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
后来勐海通往澜沧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区逐渐衰落。
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茶树资源。
古树现状:曼糯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经过较大破坏,很多古树被砍掉种粮食。
但目前仍保留了2000亩左右。
茶山环境历经破坏,植被比较单一。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清晰,苦涩明显,回甘较慢,香气较浓郁。
二、勐宋(勐海)释名:“山顶上的坝子”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
其中那卡茶区海拔1600米,保塘茶区海拔1700-1800米。
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那卡(腊卡)茶山历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那卡也是版纳最负盛名的产区之一,一百多年前即有汉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
大曼吕等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园,成为勐海茶厂的重要原料来源。
古树现状:勐宋地区的古茶园目前还有3000亩左右。
其中以那卡茶的最为出名,保塘茶区保护的最为完好。
那卡古茶园种植密度较大,其中有一定小叶种混生。
目前保留有300多亩。
保塘古茶区与森林灌木共生,古茶分布密度较低,散布在森林里。
还保留了一定量较粗大的老树。
茶质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树茶普遍茶香纯正,苦涩明显,山野气韵强,回甘较慢。
三、南糯山释名:“(产)笋酱(之地)”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
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
年平均气温16-18度。
普洱茶

普洱茶(茶之祖)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中文学名:普洱茶别称“普洱二名法”普洱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科”山茶科属:山茶属种:茶树分布区域: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勐海、思茅、耿马等地区主要生产地:云南目录1简介2产地3发展史4茶叶经典名句5功效▪四季饮用▪基本功能▪保健功能▪副作用6误区▪选购误区▪冲泡误区7产品分类▪按压制形状▪按发酵工艺▪规格▪按制法分类▪存放方式▪依外型分类▪等级分类▪按原料分类8熟茶发酵▪熟茶发酵▪普洱发酵进化——HEMA(黑马)9冲饮技巧▪喝法▪品饮技巧▪禁忌10适宜人群▪适饮人群▪不适人群11收藏与存放▪存储的物理条件▪存储方式12选购和鉴别方法13种植技术▪栽种▪树冠管理▪古茶树▪古茶树管理14疑惑解答▪感到口舌发干▪喉部感觉刺痛▪舌面发刺发麻▪有酸的口感▪有烟味▪杂味15文化旅游1简介编辑生茶饼云南普洱茶是云南独有大叶种茶树所产的茶,是中国名茶中最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的茶类,其饮用方法异常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
清饮指不加任何辅料来冲泡,多见于汉族;混饮是指于茶中随意添加自己喜欢的辅料,多见于香港、台湾,如香港喜欢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枸杞、西洋参等养生食料。
耐泡是普洱茶的一个优点,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陈年普洱茶,最多可以泡20次以上,其味与汤色会随着泡的次数增加慢慢的减淡。
普洱茶在产地、品种、品质、制作工艺、形状包装、饮用上皆独具特点。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
该地具有终年雨水充足、云雾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等优势,所产茶叶是纯绿色茶饮。
野生普洱茶树数百年历史的在正慢慢的减少,为了保护好先祖留下的自然文物,云南省政府正在加大力度保护上年份的普洱茶树,树龄达到500-800年的古树已经禁止采摘茶叶了。
2产地编辑六大茶山示意图普洱主要产于云南勐海、勐腊、普洱市、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
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介绍

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介绍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喝普洱茶养生,那么大家知道普洱茶产地有哪些吗?今天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一起看看吧。
普洱茶产地在古代和现代是不一样的以西双版纳而言,澜沧江以北的以易武为中心的地区称为“江内”,南以佛海为中心的为“江外”,江北江南各有六大茶山,虽然传统的`江内六大茶山包括易武、倚邦、革登、莽芝、蛮砖、曼撒和攸乐,但江外的布朗、巴达,南糯、景迈古茶山(澜沧县)等地茶产量高于江内,云南其他地区也开始引种茶。
现代普洱茶的产地普洱茶产地在古代和现代是不一样的,分为,古代普洱茶产地和近代普洱茶产地,今天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现代普洱茶的产地,近代普洱茶的产地在1973年以后,产地扩大至昆明、大理、临沧、红河、德宏,甚至省外和国外。
普洱茶四大产区1.六大茶山出普洱所属六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三日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蛮砖、六日慢撒。
而倚邦、蛮砖味较盛。
古六大茶山茶区有五座茶山位于今西双版纳勐腊县中北部,攸乐(基诺山)位于景洪市境内。
今易武茶区隶属古慢撒山。
以目前蛮砖、慢撒、攸乐均以大叶种为主,香气饱满、口感均布、滑顺甜水;倚邦、革登、莽枝则以中小叶种居多,香气扬、口感较集中、刺激性稍高。
2.下关茶区为2004年以前,下关茶厂主要茶青收购地区。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下关茶厂在顺宁、缅宁、景谷、佛海等四个茶区的茶青均有调拔,至90年代中期仍有少量西双版纳州的茶青调拨。
目前所谓下关茶区为早期顺宁及景谷茶区,也就是现今思茅市、保山市与临沧市北部,涵盖保山、昌宁、云县、景东、景谷、墨江、镇沅、思茅等县市此茶区的共同特点为高纬度与高海拔,日照少、气温低、雨量较少,质重、水甜柔、香气较沉、带微苦、微酸,是此茶区茶青的特色。
3.易武茶区现今狭义的“易武茶区”则只称易武与慢撒,广义的“易武茶区”涵盖范围包括易武、基诺山、攸乐、倚邦等茶区。
清朝普洱茶极盛时期即以普洱为集散地,所依赖为名的即江北的大山茶。
史上最全!普洱茶山头活地图!

史上最全!普洱茶山头活地图!普洱茶古树地理分布总说“普洱”是哈尼族语,意为“水湾寨”。
作为地名的确立,是在明代洪武年(当时称普耳)。
云南产茶的历史远至商周时期,《华阳国志》中即有濮人贡茶的记载,而“普(洱)茶”这个称谓最早来自于明万历年间谢肇浙《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这也是对普洱团茶的最早记述。
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中也有“普洱茶(普雨茶)”的明确记录。
到清朝中期,已经有“普洱茶名重于天下”的记载,当时上贡天朝的普洱,主要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普洱,其实正是一种特定地理区域才有的茶。
据2008年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 22111—2008),普洱茶定义为: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这意味着要想称为普洱茶,除按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原料和加工都必须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
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
这四大茶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陲,分布在澜沧江两岸,与缅甸、老挝等国家接壤。
普洱茶四大产区正是在这片少数民族聚居的神秘区域,被论证为茶的发源地。
可以说,目前全世界被称为“茶”的饮品,都是由云南传出去的。
而明清两代,正是普洱茶形成并走向辉煌的时代,大规模、有组织的种植栽培型茶树,也正是在这两朝完成的历史壮举。
如今,在澜沧江流域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经历了历史沧桑和自然灾害的古茶园依然郁郁葱葱,或成片分布,或单株散生。
整个云南还存有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27万亩以上。
易武茶山西双版纳版纳茶区综述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千亩(十二,傣语读为“西双”,“版纳”,意为“千亩”,即一个征收赋役的行政单位)。
整个西双版纳现有古茶园8.2万亩,分布于两县一市的19个乡镇100多个村寨之中。
普洱茶 茶文化 古“六大茶山”访问记

古“六大茶山”访问记一九五七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了一支全州各版纳茶叶普查工作队,当时笔者负责澜沧江以东“江内片”(注1)普查指导工作,顺便走访了云南普洱茶产区古“六大茶山”,从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起到十二月十五日止,历时一个月,行程一千二百多里。
为了研究普洱茶史,特将遭受林彪“四人帮”浩劫后幸存的零星访问随笔,摘录回忆整理刊登,供同行同志们参考。
由于走访当时路远时促,走马观花,谬误必多,胪 久桥 乐刚一、“六大茶山”的名称及位置六大茶山为易武、倚邦、攸乐、曼洒、曼专和革登(注2)位于澜沧江以东,西双版纳州勐腊和景洪县境,为西双版纳傣族古景龙金殿国在江内思茅、普腾、整董、勐乌、六大茶山和橄榄坝等六个版纳(行政区)中的一个行政单位(注3)。
一七二九年(清雍正七年)改土归流,“六大茶山”和其它五个版纳均划归普洱府管辖。
普洱为“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随着普洱茶的畅销,古“六大茶山”也就闻名中外。
据《普洱府志》稿卷之十九(注4),食货志六·物产篇,茶《檀翠滇海虞衡志》云:“普洱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专、六曰慢撒,周八百里。
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
”同篇《思茅厅采访》云:“倚邦、架布、习空、蛮专、革登、易武。
”六大茶山地名同篇先后各异。
笔者于一九五七年赴上述各处实地走访了解:莽芝即莽枝,位于倚邦区第四乡,又名勐芝大寨,与三乡革登只隔十五里,周围地区不大,实属革登茶山范围。
架布、习崆位于曼专、倚邦之间的架布河旁和习崆河旁,均在倚邦区第一乡内,架布为倚邦一乡第六互助组,仅产茶八百斤,而习崆产茶更少,架布、习崆二处范围比勐芝还小,显然包括在倚邦茶山之内。
而易武、攸乐两地区范围广,产茶多,各被列为六大茶山之一是理所当然。
根据各茶山所处地理位置地区范围大小分析,笔者认为“六大茶山”应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过去与现在》一书所指为准,那就是:曼洒(即慢撒)、易武、曼专(即曼庄)、倚邦(即迤板)、革登和攸乐。
普洱茶15个常识

普洱茶的15个常识1.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是原产于滇南、滇西澜沧江流域,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压制成型的各种紧压茶,经一定时间贮存转化而成。
2.什么是生茶?什么是熟茶?云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日凋(晒青)直接压成饼、沱、砖,称为生饼、生沱、生砖。
不压制的就叫毛茶。
云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日凋(晒青)再经过人工渥堆最后压制成型,称为熟饼,熟沱、熟砖。
3.如何区分生熟普洱茶?外观:生普洱年限10年以下颜色是墨绿色,熟普洱是深褐色。
气味:生普洱闻起来有股淡淡的清香,而熟普洱闻起来有股陈香味。
汤色:生普洱汤色是桔黄色,熟普洱是褐红色、暗栗色。
口感:生茶的味道和绿茶很相似,有苦涩味,但是清香,回甘好;熟茶的滋味是醇和,甘滑柔顺,绵甜爽口。
4.普洱茶属于哪类茶?如果你只是要很笼统的去讲这个问题的话,按旧时的说法,普洱是属于黑茶类。
新的分类就把普洱自己分出一个类,就叫普洱茶类。
如果你要玩得很精的话,可以说熟普和红茶可以算是一个类别,大家都是全发酵茶。
而新的生普和绿茶可以算是一个类别,大家都是未发酵茶。
而老生普才是黑茶类。
因为是唯一的一种后发酵茶,普洱茶(生普)很奇特,所以要灵活地去分析而不能硬给他套上到底是什么类茶。
5.什么是春茶、夏茶和谷花茶?公历2-4月,农历清明至小满为春茶,以清明节后15天内采收的春茶为上品,多采一芽一叶,芽蕊细而白.;公历5-7月,农历小满至小暑为夏茶,称雨水茶,如制作得当,茶质近似春茶.公历8-10月,农历小暑至寒露为秋茶,称谷花茶。
6.普洱生熟茶的制作工艺分别是什么?生普洱茶传统制作过程是:杀青---揉捻---晒干后进而压制成各种紧压茶,令其在自然存放中缓慢发酵陈化。
一般的茶厂只要保证原料的品质和能将各茶山的茶菁按消费者的喜好进行拼配即可生产。
熟普洱茶的制作过程是:杀青-揉捻---干燥-增湿渥堆-压制成品-干燥脱水。
但在生产过程中技术含量是极高的,除温度湿度要求外,它对生产环境、水质、酵种等都有严格的要求,熟普洱茶的工艺技术是茶厂的核心机密。
普洱市茶山分布

普洱市茶山分布普洱茶方兴未艾,为此更名的普洱市(原思茅市)正是应运而生。
普洱市是云南面积最大的市,普洱全市有野生古茶群落面积117.8万亩,栽培型古茶面积18.2万亩,其面积也远远超过传统普洱茶产区西双版纳(古茶园8.2万亩)。
普洱市辖1区9县,分别是思茅区、宁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孟连、澜沧、西盟。
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
说到“茶马古道”,就不能不说到普洱市,思茅就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出现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始祖),还有拥有活标本2700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世界“茶树王”和上千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1800多年的景迈山万亩人工栽培古茶园,足以证明茶叶在普洱市历史上的重要性。
普洱市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广泛,主要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
普洱市茶山分布普洱市史上有名的八大茶区,即景迈、邦崴、千家寨、无量山、板山、佛殿山、营盘山、牛洛河,分布在普洱市的东西南北四方。
从行政区划来说,主要茶产区有思茅,景东,景谷,澜沧,镇沅,江城等,还要提到目前逐步被发掘的困鹿山。
具体茶区信息如下表。
茶山名位置介绍景迈澜沧县惠民乡,惠民乡与勐海县勐满乡相邻现存有千年万亩古茶园,芒景(布朗族寨)和景迈(傣族寨)是云南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十分壮观。
主要分布在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村寨。
古茶园为布朗族所种,居住已有1300多年。
老茶树上所寄生之石斛科植物—螃蟹脚,成为茶区另一特色产品。
3.临沧市云南省2009年主要茶区产量临沧市人工栽培茶树,史料记载已有1000多年历史。
在凤庆、双江、沧源、云县境内均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型大茶树,其中凤庆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是已发现的大茶树中基围最粗的一株。
在这里,有南茶马古道蜿蜒通往国外,被称为南茶马古道第一镇的凤庆县鲁史古镇,以及南茶马古道第一桥的青龙桥,见证了历史上茶业在这里的辉煌。
名茶山简介

各大名山简介云南茶山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大产茶区。
即保山,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
每个产茶区,都有很多山头,每个山头的滋味也各不相同。
现如今的普洱市场上,最热的茶山,主要分布在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
南糯山概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南糯山是云南省六大茶山之一,山上有古茶树40亩,树龄均在300至800年之间。
地理环境:南糯山位于景洪到勐海的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
是西双版纳有名的茶叶产地。
位于东经100°31'~100°39',北纬21°~220 01'之间,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18°C,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南糯山村委会辖30个自然村寨,居民均为哈尼族。
名字释义:南糯,在傣语里南糯是“笋酱”的意思。
据传说有一年傣族土司到南糯山巡视,当地哈尼族头人设宴招待,席上的笋酱让土司吃得十分喜欢,于是要求哈尼族每年要进贡笋酱,南糯山因此而得名历史背景:爱尼人(哈尼族支系)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代南诏时期,就开始定居南糯山。
而在爱尼人定居南糯山之前,已有浦蛮人在此居住。
浦蛮人即今天的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裔,是他们最早在南糯山上开始种植茶叶。
目前南糯茶区保留着一千多公顷混生的古老茶园,应是一千多年以前布朗族所摘种、荒废遗留的茶园。
南糯山历史上就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口感特点:南糯山普洱茶属乔木大叶种,条索较长较紧结,苦弱回甘较快且持久,生津好,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山野气韵较好。
汤色桔黄、透亮。
杯底留蜜香较重,透着蜜香、澜香;汤质较饱满;香扬清甜,上颚中段舌尖甜香、甘韵在舌面中段。
南糯山古茶树分布:南糯山古树茶主要分布在:半坡老寨,石头老寨、拔玛、石头新寨,多依寨,姑娘寨,丫口老寨,向阳寨,水和寨巴拉寨等哈尼族山寨。
在复杂多变不同气候的南糯山中生长的古树茶皆有不同的特点,此茶味正,质厚,香扬,清甜,爽滑.新茶口感刺激性较高,茶气强,甘韵足.藏旧后醇滑味厚.长期受到普洱茶友的追捧,实为难得之好茶!南糯山螃蟹脚南糯山的古茶树上面还生长着一种十分珍贵的茶树寄生植物螃蟹脚。
易武、班章、景迈有名三座普洱茶山介绍

易武、班章、景迈有名三座普洱茶山介绍易武、班章、景迈三座茶山历来就是云南普洱茶原料大叶茶种最有名的茶山,所产茶叶是明清时期进贡给皇室的贡品。
随着普洱茶市场需求的扩大,名山茶叶因资源有限,供不应求,消费者要在市场买到纯正而不经拼配的名山名茶实属不易。
如何识别名山名茶?对此,在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三大茶山的特点,以便大家辨别。
普洱茶名产地——易武易武:外形上,茶叶为卵圆形,边缘齿明显,条索肥壮显豪;开汤后,汤色明亮,生茶呈微黄色,味道醇和甘甜,少苦涩味。
普洱茶闻名世界,享誉全球,在它背后,有这么一个地方,一直是普洱茶孕育的摇篮——易武。
易武是一古镇,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距勐腊县城约110公里,距勐醒30余公里,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的山顶上,气候比勐腊和勐棒坝子清凉,它也是著名的茶马古道源头和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
过去,易武曾经是镇越县城所在地,但却异常凋蔽,只是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镇。
如今易武有着新盖的商店、旅社、医院,簇新的建筑,都是小巧的瓦房掩映在绿树之中,成了边陲一座新镇。
根据历史记载,易武在清初时候“准以汉人伍善甫授易武土把总”。
“土把总”就是当地的土司。
伍善甫是抵御外侮捍卫边疆有功之臣,从而当了这里的土司,相沿世袭,直到1927年设置镇越县后,易武为第五区。
1930年时,将镇越县政府从勐腊迁到易武来。
1933年又以易武土司所属之地,划为第一区,辖易武镇。
易武很长时间以来就是边地一个重要小镇。
易武是历史上有名的六大茶山之一,以生产七子饼茶、沱茶、砖茶等普洱茶闻名,年产茶叶万担以上,远销西藏、东南亚各地。
明、清时期,这里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由于所产茶质好,每年都要进贡朝廷。
公元1845年,清朝政府为加强对茶山的管理和贡茶的运送,从思茅至倚邦、易武的崇山峻岭中修筑了一条用青石板铺成的运茶大道,宽两米,绵延数百公里。
随着清朝政府的衰落,茶叶贸易也受到影响,人祸天灾使易武镇逐渐衰败,古道也被乱草渐渐湮没。
茶树种植区域地形有什么

茶树种植区域地形有什么茶树的分布与生长发育,取决于一系列生态因素,其中热量、水分、光照以及土壤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树种植区域地形,一起来看看。
茶树种植区域地形1、准北茶区这是我国解放后(六十年代)新发展的一个茶区。
虽然试种的地区很广泛,但因自然条件比较严酷,目前具有生产意义的,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中南部和江苏省东北部的各县。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13℃,>10℃的积温在四月中、下旬开始,年达3400-4500℃之间;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为0-10℃,极端最低气温达-14--21℃;入冬后常有冻土,冻土深度一般在10厘米以上,最大冻土度可达30厘米以上。
全年平均降水量650-980毫米,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左右,雨势急,常有暴雨;冬春比较干旱。
年干燥度沿海地区小于1.00,内陆多在1.00以上。
全年日照时数超过2400小时。
植物类型是夏绿阔叶林,以栎树占优势。
土壤多为棕壤,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露多,不但淋溶作用不断进行,盐基含量低,而且有强烈的粘化作用,土壤比较粘重,微酸性反应。
目前种茶的土壤,多为已耕种的熟化棕壤;或者是生长灌木杂草,主要是山地薄层棕壤和山地棕壤和山地棕壤型粗骨土,土壤有机质贫乏。
本区种茶历史虽短,但分布范围较广,不少单位仍处在试种阶段。
从种茶历史较久已获成功的单位来看,六到八年生的直播茶园可以获得平均亩产干茶200-300斤的高产。
目前主要问题是冬春易遭冻、旱等自然灾害,产量还不稳定,因此强调提出选择茶地时要注意避风、向阳,微酸性土壤,有草源,有水源。
并且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要结合种茶搞好四个茶园基本建设工作。
一是在种茶前进行深翻改土,松土层达到1米左右;二是要在种茶的同时,在冬季寒风南下的风口及茶园周围,搞好防护林的建设;三是为了抗御冬、春干旱,要在规划的范围内开渠打井,兴修水利,加强茶园灌溉;四是强调要搞好茶牧结合,为茶园多积有机肥。
一句话带你读懂各山头茶

一句话带你读懂各山头茶近几年来,普洱茶成为越来越多茶友的心头好,说起普洱茶,老班章、冰岛、刮风寨等如雷贯耳的山头,相信资深茶友都不陌生。
但你真的明白什么是普洱茶吗?这些山头茶都产自哪里?今天,跟着我们的节奏,只需几张图片就能把困扰你许久的普洱茶知名产区一网打尽!根据地域位置,我们常将普洱茶知名产区大致分为临沧产区、普洱市(原思茅)产区和西双版纳产区共三大名产区。
茶树基因库——临沧产区临沧以前叫“缅宁”,后来因濒临澜沧江而得此名并沿用至今。
这里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茶树品种众多,号称“茶树基因库”,同时,它也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
冰岛——云南大叶种之正宗地理位置:主要是在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岛村、公弄村和大中山等地。
茶质特点:它是典型的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郁,非常独特,它是勐库茶的极品、也是云南普洱茶的极品。
邦东大叶种——昔归地理位置:昔归位于临沧邦东乡邦东行政村,乃山区。
昔归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古树茶树龄约200年,较大的茶树基围在60~110厘米。
茶质特点:昔归茶内质丰富,香气高锐,茶气强烈,滋味厚重,强烈的回甘与生津,且口鼻留香持久,柔和甜美,清澈的冰糖韵。
茶树自然博物馆——普洱市(原思茅)产区清朝雍正年间,思茅(今普洱市)就是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之一,当时的中央政府在此地设立了“普洱府”以方便管辖。
思茅茶区,北部是景东镇沅地区,这里是思茅茶最好的地区,包含了千家寨的野生茶,无量山系列古树茶,茶质非常棒。
景迈——中国六大茶山之一地理位置:景迈山是中国六大茶山之一,其千年古茶的面积堪称茶山之最。
景迈芒景古茶园是茶人心中的圣山。
古老的茶树与参天大树交错丛生,大山与村落、古茶与房舍、森林与茶人融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茶质特点:景迈茶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茶香,头五泡蜜香浓郁,五泡后淡淡兰香。
无量山地理位置:无量山处于我国西部型气候区,周围的安定乡、漫湾镇、林街乡、锦屏镇是景东县的主要产茶乡镇。
云南茶山细分既然还有江内六大和江外六大

云南茶山细分既然还有江内六大和江外六大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江内六大茶山(1)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
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如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江外六大茶山(1)南糯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
透着蜜香、兰香,谷花茶淡香如荷。
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2)布郎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
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3)巴达山: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
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
此山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
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4)南峤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
云南普洱茶主要茶区及茶叶特点小结

云南普洱茶主要茶区及茶叶特点小结临沧茶区:(1)勐库:云南省临沧双江地区。
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有勐库种。
勐库古树茶还有一大特点:持嫩性强,芽叶肥壮重实。
茶质肥厚度大,香型特殊、劲扬,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2)冰岛:冰岛村是勐库茶种的主要发源地。
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叶背隆起,叶脉明显。
毛茶外形粗老,黑条白芽。
春茶汤色金黄透亮,香气柔和,挂杯持久而不事张扬,以花果香为主。
生津快速,口腔内回甘部位较深。
十分耐泡。
(3)昔归:临沧邦东乡邦东村芒绿山(忙麓山)。
汤色明亮清澈、香高气扬、滋味微涩甘甜,喉韵沉香鲜爽、茶气醇厚、回甘生津。
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此茶年产量极低,多作政府用茶或由行家自藏,市面上极少有售,弥足珍贵。
(4)忙肺:云南省永德县,永德县市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汤色清澈明亮,滋味厚重,刺激性强,香气馥郁高扬,口感饱满协调,甘醇顺滑带微涩、舌底生津明显,喉韵甘润持久。
(5)坝糯:勐库古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各具特色。
坝糯大寨是勐库东半山茶的代表,也是现存古茶树最多的寨子。
品茗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此茶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高香、劲扬、味刚,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
不输易武正山。
(6)勐库大雪山:大雪山野生古茶树茶群落,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叶茶种群落。
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部,海拔高度为二千二百至二千七百五十米。
此茶采摘极难、产量极低,弥足珍贵。
该茶属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霸道。
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强。
(7)永德大雪山:永德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于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中,分布总面积10.05万亩,平均树高5米左右,树干基围最大的一棵达215厘米,树干最高的一棵达25米。
云南大叶种茶树分布及品质特点

云南大叶种茶树分布及品质特点--------云南古茶山及古树茶特色安东老王辑云南茶区辽阔,有120余个县产茶。
但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度以南、哀牢山以西、怒江以东、澜沧江中下游两岸地带。
按习惯分为滇西、滇南、滇中和滇东北四个茶区。
云南大叶种茶树集中分布在滇西、滇南两大茶区。
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地区19个市县。
该区为云南省最主要的产茶区,占全省茶区总面积的50.14%,茶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5.58%。
主要产茶县有凤庆、云具、临沧、双江、永德、镇康、沧源、昌宁、腾冲、龙陵、潞西等县。
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少数县为南亚热带山地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7-19.5摄氏度,年积温4000到7500摄氏度,年降雨量1100-2100毫米,相对湿度75%一85%,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ph值5.0-5.5左右。
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西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
滇南茶区:包括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共四个地州,24个县。
该区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38.06%,占总产量的36.14%。
主要产茶县有勐海、景洪、勐腊、思茅、景谷、景东、普洱、澜沧、江城、墨江、西盟、元阳、绿春、金平等。
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6.4-21.7摄氏度,年积温5069.2-7629.O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0.5-5.5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31.5-41摄氏度,年降雨量充沛,大多数县为1200毫米左右,全年降雨80%集中在5-10月,冬春雾日长达100天以上,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红壤等。
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南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云南滇中茶区的大理、楚雄、昆明,是一个大叶种茶树向中小叶种茶树过渡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大、中、小叶种茶树间而有之。
基本的分布规律是红水河、南盘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以南一线,是大叶种茶树的集中分布区,该线以北为大叶种向中、小叶种茶树的过渡区,微域环境里的茶树究竟是否属于云南大叶种,受云南立体农业气候决定,应区别对待。
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

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2016年第十一届云南茶博会古树名山推介易武古茶山易武古茶山地处今勐腊县易武乡境内,包括历史上的慢撒茶山,面积达750平方公里,在六大古茶山茶叶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半。
清乾隆初期实行移民殖边,云南石屏等地汉族和其他民族不断移居易武及慢撒等地,开辟开荒种茶和创办茶庄,茶号,设立茶坊制茶,易武茶业从此崛起,成为六大古茶山的后起之秀。
道光年后易武茶号、商号大增,至咸丰时六大古茶山的茶叶加工和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
茶叶主销东南亚和香港等地。
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年代,易武成为镇越县的县城,便成为六大古茶山贸易中心,成为六大古茶山之名山,滇藏茶马古道的起点。
至今易武茶山尚有9.8万余亩,其中古茶园7.8万亩。
现在最热的当数薄荷塘茶王,知名企业有易聘号老茶行等。
冰岛古茶山冰岛村委会位于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北部,东北与临翔区南美乡接壤,西面与耿马大兴乡相邻。
村委会距勐库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辖冰岛、地界、糯伍、坝歪、南迫5个自然村。
全村国土面积25.79平方公里,海拔在1400-2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400毫米,现有农户289户1101 人。
目前,冰岛村委会共有茶叶面积6300亩,可采摘面积2400多亩,百年以上古茶树5.7万株,其中:五百年以上古茶树1.6万多株,百年以下茶树 3900亩。
冰岛自然村距镇政府所在地30.5公里,现有农户47户212人,茶地面积1600多亩,可采摘面积588亩, 2.4万株。
其中:五百年以上古茶树4900多株;百年以下茶园804.2亩。
昌宁黄家寨古茶山漭水黄家寨古茶山地处昌宁县漭水镇境内,位于东经99°40′02"~99°43′05",北纬24°52′38"~24°57′42"之间,海拔跨度1780-2280米,坡度6-25度,山脉东西走向,植被主要以茶树为主,土壤以黄壤为主,共涉及联福、漭水、共裕、河尾4个村24个村民小组,古茶树分布面积959公顷,有古茶树29751株,其中基部径围50cm以上7492株。
普洱茶

普洱茶以其集散地与原产地的普洱县命名,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指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
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银生茶是为普洱茶的前身,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万历年才定名为普洱茶,极盛时期是在清朝,《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知当时盛况。
鸦片战后,中国被列强侵占瓜分,国势衰微,印锡茶叶兴起,占领国际市场,国内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盘剥,有“普洱产茶颇为民害”之说,茶农弃茶,另谋生计,清末普洱茶降为5万担,1938年降为3万担。
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数百年来以“普洱”二字出名,历来都有无数对于普洱茶这个名字的这种论断,然而,云南布朗族先民是最先种植茶树的民族,普洱茶的名称,也和该民族先民的名称有密切关系。
在云南有个叫“普洱”的地方,在唐宋元明时期,名为“步日睑”、“步日部”,到清代时才叫“普洱府”,而茶名却在清代前已称“普茶”。
“普洱”是佤语“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普”是“扑”、“蒲”、“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濮人”是最早种茶的民族,“普茶”即是“濮茶”。
“普洱”是“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
有论据说:(一)远在唐代,南诏已于今思(茅)普(洱)地区设银生节度于银生城(今景东县),普洱设治,名“步日睑”,宋代元代时期,称“步日部”,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称“普耳”,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普洱府”。
(二)佤族学者尼嘎(魏德明)先生作过调查,并在《“普洱”人考》中提出:“步日”或“普洱”是佤语,是佤族(布饶)和布朗族称呼“兄弟”的意思。
(三)调查考证发现,佤族布饶人称布朗族为“步耳”,有的方言为“步日”,布朗族则称佤族为“布嘎”,意为朝前走的同胞同伴。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带的布朗族和佤族布饶人都自称为“艾佤”,后来在迁徙的过程中,前面走的是佤族人,所以布朗族称他们为“布嘎”,后面跟来的是布朗族,故佤族称他们为“步日”。
普洱市

境内有普洱茶马古道、勐连大黑山、镇沅千家寨、普洱、景谷威远江等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及梅子湖公园、孟连宣抚司署、树包塔、千糯佛寺、景东文庙等重要景点。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面积3476平方千米,人口9万。邮政编码6659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勐烈镇。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面积1957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6658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娜允镇。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面积8807平方千米,人口47万。邮政编码6656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勐朗镇。
西盟佤族自治县面积1391平方千米,人口8万。邮政编码6657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勐梭镇。
世界茶乡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市级行政区。普洱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卖茶的地方,这里有近8万亩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树龄2700余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茶树王,还有树龄千余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和景迈万亩栽培型的古茶山,遗存的化石和古茶树都证明,普洱是茶叶原生地的中心地带,是“世界茶乡”。
思茅区
名族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总面积45385平方公里,市政府所在地翠云区距省会昆明市的公路里程570公里。区内世居着汉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傣族、布朗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苗族等14个民族,由于各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婚丧嫁娶礼仪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木鼓节、葫芦节、祭?节、火把节、泼水节等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形成了三道茶、三跺脚、跳秧歌、赕白象、扭股舞、芦笙舞、拉木鼓等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艺。神奇的高山密林、原始迷人的自然风光等更为普洱增添了诗情画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洱市茶山分布
普洱茶方兴未艾,为此更名的普洱市(原思茅市)正是应运而生。
普洱市是云南面积最大的市,普洱全市有野生古茶群落面积117.8万亩,栽培型古茶面积18.2万亩,其面积也远远超过传统普洱茶产区西双版纳(古茶园8.2万亩)。
普洱市辖1区9县,分别是思茅区、宁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孟连、澜沧、西盟。
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
说到“茶马古道”,就不能不说到普洱市,思茅就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出现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始祖),还有拥有活标本2700
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世界“茶树王”和上千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1800多年的景迈山万亩人工栽培古茶园,足以证明茶叶在普洱市历史上的重要性。
普洱市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广泛,主要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
普洱市茶山分布
普洱市史上有名的八大茶区,即景迈、邦崴、千家寨、无量山、板山、佛殿山、营盘山、牛洛河,分布在普洱市的东西南北四方。
从行政区划来说,主要茶产区有思茅,景东,景谷,澜沧,镇沅,江城等,还要提到目前逐步被发掘的困鹿山。
具体茶区信息如下表。
茶山名位置介绍
景迈澜沧县惠
民乡,惠
民乡与勐
海县勐满
乡相邻现存有千年万亩古茶园,芒景(布朗族寨)和景迈(傣族寨)是云南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十分壮观。
主要分布在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村寨。
古茶园为布朗族所种,居住已有1300多年。
老茶树上所寄生之石斛科植物—螃蟹脚,成为茶区另一特色产品。
临沧各区县地图
临沧是茶叶主要的原生地之一,是云南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和加工基地,如今拥有着滇红之乡和“普洱第一仓”的称号,被誉为“生物优生地带”。
共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
临沧是著名的下关茶厂沱茶原料的最重要的供应地,也为昆明茶厂、勐海茶厂提供无与伦比的优质茶叶,其普洱茶原料以“茶气重”闻名
作出茶叶供内地、港台、东南亚以至全世界人们享用。
在那片云之南的丰饶之地,普洱释放着她迷人的魅力和韵味,讲述着茶禅一味的隽永故事。
信息来源:海峡茶学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