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童年二题》 牛汉 文学考研
名著阅读之《童年》含练习及答案
![名著阅读之《童年》含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6a3735580216fc700afdfe.png)
一、作家简介: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社会活动家。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生活的艰辛磨炼了他的意志,这些经历也成为了他以后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代表作有《海燕之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与世长辞,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
”二、故事梗概《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以作者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说。
《童年》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和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逝世后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艰难岁月。
《童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
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有一次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
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
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
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
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名著阅读《童年》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名著阅读《童年》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62cbc202768e9950e73825.png)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名著阅读《童年》专项练习题一、阅读名著片段后,回答下面问题。
1.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
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
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
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1)这个片段出自小说《童年》(2)文中的“我”是指(C)A.伊凡B.米哈伊尔C.阿廖沙D.雅科夫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问题外祖母在家做饭,缝衣裳,在菜园和花园里刨刨地,她像一个大陀螺,被一条看不见的鞭子抽得整天乱转,她闻鼻烟,津津有味地打喷嚏,一面擦脸上的汗,一面说:“好人啊,祝你们长命百岁!阿廖沙,我的心肝,你瞧,我们过得多么安静!多谢上天的圣母,一切都变得这么好!”以上文段选自作品《童年》,作者是高尔基。
在阿廖沙的眼中,外祖母慈祥善良,勤劳能干;而外祖父是个既残暴又慈爱的人,曾用树枝抽得阿廖沙失去知觉,也曾教他认字,关心他成长。
3.她的哭号吓得我心神不定,她可是从来也没有这么软弱过,她一向是态度严厉的。
她人高马大,骨头坚硬,手劲儿特别大,她总是打扮得利利索索的。
可是如今不行了,衣服歪斜凌乱,乌七八糟地;以前的头发梳得光光的,贴在头上,像个亮亮的大帽子,现在都套拉在赤裸的肩上,她跪在那儿,有些头发都碰到了爸爸的脸。
文中的“她”是阿廖沙母亲,她因为阿廖沙父亲去世而哭号。
4. 我又搬到外祖父那里。
“怎么啦,小强盗?”他用手敲着桌子,对我说,“现在我不养你了,让外祖母养你吧!”“让我养我就养,”外祖母说,“你以为这是个什么了不起的难题吗?”“那你就养好了!”外祖父大叫一声,但是马上又安静下来,对我解释道:“我和她完全各过各的了,如今我们样样都是分开的……”阅读上述文字,你能从人物的对话中推断出,“我”的外祖父是一个自私、冷酷的人;文中的“我”是外国文学名著《童年》的主人公,名叫阿廖沙。
1610-全国-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自考真题及答案
![1610-全国-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自考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d86555c1c708a1294a4445.png)
1610-全国-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
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
”这段话出自()(1分)A:《哦,香雪》B:《棋王》C:《鞋》D:《拾婴记》2、严歌苓小说《少女小渔》中,小渔男友江伟所持的主要价值观是()(1分)A:实利主义B:人与自然的和谐C:热爱祖国D:舍己为人3、王安忆小说《喜宴》描写了一场无声无息的喜宴,运用的笔调是()(1分)A:忧伤的B:冷峻的C:激烈的D:淡漠的4、刘庆邦小说《鞋》的主人公守明是()(1分)A:与洋老头假结婚的农村少女B:渴求科学文化知识的农村少女C:情窦初开的农村少女D:双目失明的农村少女5、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中,以“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这一句话描述的人物形象是()(1分)A:小弟B:朋友C:母亲D:祖父6、张晓风散文《母亲的羽衣》中,与少女华美浪漫的羽衣相对的、表现母爱神圣而伟大的物象是()(1分)A:砧板B:北平画片C:冰糖豆浆D:集邮本7、以下诗人中,有“农民诗人”美誉的是()(1分)A:余光中B:公刘C:臧克家D:流沙河8、穆旦诗歌《智慧之歌》全诗的节奏是()(1分)A:由激切转为舒缓B:由舒缓转为激切C:舒缓低沉D:激越高亢9、舒婷诗歌《双桅船》中最主要的一对意象是()(1分)A:船与岸B:船与风暴C:岸与灯D:风暴与灯10、海子诗歌《麦地》最后一节中写道,“月亮下/一共有两个人”。
这句诗中“两个人” 指的是()(1分)A:男人和女人B:穷人和富人C:家人和友人D:仇人和友人11、宗璞散文《哭小弟》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1分)A: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B: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C:通过日常生活画面托物言志D:心理描写12、西西散文《致西绪福斯》中,主要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形象是()(1分)A:奥德修B:西绪福斯C:奥菲尔斯D:石头13、柯灵散文《回看血泪相和流》控诉和批判了“文革”带来的灾难,叙述的对象是()(1分)A:夫人国容B:朋友波外翁C:小弟钟越D:邻居癞六伯14、牛汉散文《童年二题》中,“我”对“早熟的枣子”所持的态度是()(1分)A:苦涩与悲悯B:自豪与炫耀C:冷漠与憎恨D:欣喜与崇拜15、“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童年》第二章读书笔记,有赏析、有感想
![《童年》第二章读书笔记,有赏析、有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c781c2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1.png)
《童年》第二章读书笔记,有赏析、有感想摘要:I.引言- 介绍《童年》第二章的内容- 表达对此章节的理解和感受II.赏析- 描述第二章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 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 阐述第二章的主题和思想意义III.感想- 分享阅读第二章后的个人感受和启示- 联系自身经历和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反思- 表达对作者和作品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正文:《童年》第二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中的生活经历。
在这章节中,作者高尔基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深入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家庭环境。
在第二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阿廖沙与外祖父、外祖母及家人之间的关系。
他们虽然贫穷,但家庭成员间充满了关爱与温情。
尤其是外祖母的形象,她不仅勤劳善良,而且充满智慧,给阿廖沙的童年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此外,这一章节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如民间信仰、迷信思想和贫困现象等。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许多细腻的描绘手法,例如通过阿廖沙的视角来观察世界,让读者更加真切地体会到童年的纯真和好奇心。
此外,高尔基还通过生动的对话和富有生活气息的描绘,让读者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阅读这一章节,让我想起了自己童年时期的点点滴滴。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而正是这些因素塑造了我们的成长经历。
与阿廖沙相比,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但在成长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扰。
通过阅读《童年》,我们可以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勇敢面对困难,同时学会感恩和关爱身边的人。
总之,《童年》第二章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还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童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童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65b8e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9.png)
《童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童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知怎的,外祖父忽然来了,像是从天花板上掉下来似的。
他坐在床上,用冰冷的手抚摸我的头,说道:“你好,小爷子……你倒是说话啊,不要生气了!怎么,你怎么啦?……”我很想踢他一脚,可是一动弹就疼。
他的须发显得比平时还红,脑袋不安地摇晃着,放光的眼睛往墙壁搜索着什么。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山羊形的甜饼、两个糖角、一个苹果和一包青色的葡萄干,他把这些东西放在枕头上我的鼻子跟前。
“你瞧,我给你带来的礼物!”他弯下身来吻了吻我的额头;然后,一面用僵硬的.小手——染了一手黄颜色,特别是弯得像鸟嘴似的指甲更显得黄——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一面谈起来:“我当时对你太过分了,兄弟。
我火得厉害;你咬我,抓我,也把我惹火了!然而,你多挨几下并不算倒楣,我都记在账上!你要知道:挨自己亲人的打,这不算屈辱,是受教训!不要让外人打,自己人打没关系!你以为我没挨过打吗?阿辽沙,我挨的那个打啊,你连作恶梦都没梦见过。
我给人家欺辱成那个样子,大约上帝看见也会掉泪!结果怎么样呢?我这个孤儿,叫化子母亲的儿子,熬出头了,当上行会的头儿,手下管很多人。
”他那端正干瘦的身体轻轻靠着我,他开始讲他的童年时代,他的话沉重而且结实,轻巧流利地一句跟着一句。
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亲切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外祖父并不凶恶,也不可怕。
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残酷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
(节选自高尔基《童年》,刘辽逸译)1.外祖父毒打了“我”一顿,现在却来看望“我”,并和“我”说了这么多话,他的目的是什么?(3分)2.从选段可以看出,“我”对外祖父的感情是复杂的。
在“我”的眼中,外祖父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童年》中的其他情节具体分析。
(5分)参考答案:1. 外祖父的目的,一是为了安慰“我”,叫“我”不必太伤心;二是希望“我”理解他的举动,叫我不要记恨,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三是他的打是有道理的,他要警告我。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阅读题之童年作品分析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阅读题之童年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32231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48.png)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阅读题之童年作品分析【—阅读题之童年作品分析】,小说对他的逃学写得非常生动具体。
但本章的重点内容还是外婆给“我”讲父亲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
1914年,俄罗斯作家梭罗·古伯在其日记中写到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我在阅读时感到抱歉。
我不禁想起列夫·托尔斯泰芳香的童年。
相反,这里有战斗、战斗和鞭打……这是一种心理上无法理解的虐待狂。
”的确,整个“童年”描绘了一个坚强、多彩、奇异和难以形容的生活。
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讲出来一个悲惨的童话。
在那种黑暗生活中,残酷的社会事情太多了。
小孩子做错了一点事,要脱掉裤子挨打;父子兄弟间为了分家,吵架斗殴,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外祖母毫无过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脚踢;米哈伊尔舅舅为了寻开心,用烧红的顶针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亲跪在地上请求继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继父却用他穿着靴子的脚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当他双目失明,丧失劳动能力时,却被赶出染坊,流浪街头乞食为生;外公不但残酷剥削工人,而且六亲不认,与老伴一起煮茶时,茶叶也要放在手心里细细数过,生怕自己吃了亏。
最后,他把妻子和孙子孙女赶出家门,让他们自己找路。
然而,尽管作品中描述了那么多悲剧和丑恶的事情,整部作品仍然像太阳穿过云层一样散发出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芒。
主人公阿利奥莎没有被艰苦、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
他充满信心,努力工作,冲破各种障碍和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
这种乐观的精神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呈现出积极的色彩。
总结:作者高尔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说明:“每当我回忆起俄国令人压抑的龌龊野蛮的生活,我常常问自己:这种丑陋的行为有必要去写吗?。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测试题 (6)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测试题 (6)](https://img.taocdn.com/s3/m/5887ace2763231126fdb1136.png)
泛读部分《散文》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王小波的思想随笔的语言风格,表述错误的是()A、犀利幽默,妙趣横生B、既令人捧腹,又令人掩卷沉思C、诙谐中谈论沉重的主题D、语言严肃,思想沉重【解析】(P365):D 语言是幽默诙谐的。
2.对《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主题表述错误的是()A、对听任权势和命运摆布的否定与批判B、对理想主义理想和独立自由精神的赞赏C、对“文革”时代的荒诞现实的凸显和批判D、对猪的特立独行的怜悯和痛恨【解析】(P365):D 考查文章主题,全篇蕴含着的令人警醒的主题,即对听任权势和命运摆布的否定与批判,对理性主义理想和独立自由精神的赞赏。
作者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只猪其实是作者自己理想的化身。
在这只猪身上,体现了作者自嘲中的自许,又寓讽刺和批判于幽默诙谐之中。
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猪学会了()给它招致了麻烦。
A、汽车响B、汽笛叫C、拖拉机响D、人说话【解析】(P364):B考查内容情节,猪学会了汽笛叫给它招致了麻烦。
4.下列作家是“七月”派成员的是()。
A、牛汉B、周涛C、台静农D、丰子恺【解析】(P353):A 考查作家作品,牛汉(1923—),原名史成汉,生于山西定襄,“七月诗派”诗人。
代表作有诗集《温泉》、《沉默的悬崖》等,代表诗作有诗歌《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等。
5.《下列不属于张炜长篇小说的是()A、《古船》B、《九月寓言》C、《秋天的愤怒》D、《丑行或浪漫》【解析】(P355):C 《秋天的愤怒》是中篇小说。
6.《早熟的枣子》是对作者在()的同题诗歌的一个生动诠释。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解析】(P353):C 考查【提示】内容。
《早熟的枣子》是对作者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同题诗歌的一个生动诠释。
7.下列对《父亲,树林和鸟》一文的主题及艺术特色表述错误的是()A、这是一首含蓄的散文诗,具有浓郁的诗意。
《童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童年》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6636d80912a216147929ed.png)
《童年》阅读练习及答案《童年》阅读练习及答案《童年》阅读练习及答案童年高尔基情节链接父亲过世后,“我”一直住在外祖父家。
有一年,外祖父卖掉了原来住房,另买了一座,新房比过去住的那幢要漂亮、可爱。
新房院子内有一个不大的花园,花园左边围墙外住的是奥夫相尼科夫一家,他们家有三个小男孩。
外祖父家花园左边围墙外的院子里,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三个小男孩在玩耍。
他们都是灰衣灰帽灰眼睛,我只能从个子高矮来分辨他们。
我从围墙缝里观察他们,他们从未发现我,可是我倒希望他们发觉我。
我喜欢他们那么有趣、快乐、和睦地玩我没有见过的各种游戏,喜欢他们相互关心,特别使我喜欢的是两个哥哥对小弟弟——那个长得挺滑稽的、活泼机敏的小不点儿的态度。
倘若他跌跤了,两个哥哥就会笑起来,但并不像通常一些对栽跟头的人那样幸灾乐祸地笑,而是马上就去帮助小弟弟爬起来,如果他跌脏了手或膝盖,他们就用牛蒡叶子、手帕擦净他的手和裤子,二哥还对他说:“瞧你这笨样儿……” 有一次,我爬到树上,向他们打了个口哨。
他们一听到口哨就都站住了,然后不慌不忙地聚到一起,不时地看看我,开始悄悄地商量。
我想,他们一定要用石子扔我,便赶快下树,拾了好多石子,把几个口袋都塞满,停了一会儿又爬到树上,可他们已到离我很远的院子角落里去玩了。
很明显,他们已把我忘了。
这使我怅然若失,但我也不想先开仗。
过了一会儿,有人在通风的小窗口喊他们:“孩子们,快回家吧!” 他们像三只小鹅,听话地、不紧不慢地走了。
我有好多次坐在围墙上面的树杈上,期待着他们喊我去跟他们一起玩,可他们从来没喊过,但是,我在心中已经跟他们一起玩了,有时入了神,情不自禁地大声叫着笑了起来。
这时,他们便一起看看我,悄悄地在说着什么,我十分难为情,便爬下树了。
有一次,他们玩起了捉迷藏游戏,轮到老二找人,他跑到仓库拐角里,两只手老老实实地蒙住眼睛站在那儿,一点儿不偷看。
哥哥和弟弟跑去藏起来。
哥哥跑得很快,机敏地躲进放在仓库遮檐下的一架宽雪橇里,而那个小弟弟慌了神,围着井旁跑来跑去,找不到可以藏自己的地方。
童年每章赏析(初中用)
![童年每章赏析(初中用)](https://img.taocdn.com/s3/m/ca86fd88b9d528ea81c779dc.png)
《童年》各章赏析第一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母。
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女性的优秀代表,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本章末尾用充满诗意的美好语言描写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
年过花甲的外婆跟三、四岁的“我”见面时的第一次“对话“生动活泼,风趣盎然。
早已过不惑之年的高尔基,以三、四岁儿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为,真实而生动地描写、反映当时的客观现实,深刻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第二章可以分三大块,也就是三篇优美、精彩的散文。
它们可以分别标题为:“兄弟斗殴”、“凶残的外祖父”、“外祖父来病床看我”。
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父。
小说写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
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第三章分四大块,即由四篇散文或短篇小说组成。
它们也可以有明确的标题。
一、“一双金不换的手”。
伊万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二、“热闹的家庭舞会”,主角是伊万和外婆;三、“雅科夫的吉他”。
他当然也是舞会的核心;四、“小茨冈的惨死”。
别号“小茨冈”的伊万是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婆的养子,从他生下来被遗弃到他的惨死,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爱。
第四章着重写外婆,写她对上帝的虔诚,对人的良善、忠厚,对丈夫的容忍、体谅;写她的聪明,能干,健谈,会跳舞,会讲童话;火灾里指挥若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妇和顶梁柱,是“我“最贴心最亲爱的朋友。
小说对火灾场面的描写非常精彩。
第五章可分上、下两篇: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讲自己的苦难身世。
两人都是早年丧父的孤儿,都曾跟着母亲沿街乞讨,后来也都凭着聪明能干、吃苦耐劳而自立,最后共同挣到目前这种小康家境;二、占更多篇幅的是外祖父教“我”识字和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体念和生活哲理。
他对“我”的好奇心有问必答,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透彻明了。
【初中记叙文阅读】《童年》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初中记叙文阅读】《童年》阅读训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ca619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3.png)
【初中记叙文阅读】《童年》阅读训练题及答案二、《童年》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另有《在人间》、《我的大学》)。
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片断(2)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片断(13)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写作体会:念去令人深感可悲但不过于沈重,并使人在黑暗中看见光明,在恶魔中看见正直,在冷酷无情中看见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人物有关故事性格特征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例如一盏明灯点亮了阿廖沙脆弱而寂寞的心,她还经常谈一些仁慈穷人和弱者、颂扬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到。
慈祥正直、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敞、擅于顺从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我":逐渐蜕变为一个勇敢、坚强、正直和充满著爱心的人相应练习:1、《童年》就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自考真题 (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自考真题 (1)](https://img.taocdn.com/s3/m/555a11a0e45c3b3566ec8b25.png)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课程代码:005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的口头禅“就那么回事”,主要说明他( )A.怀疑一切,看不惯社会上的许多现象B.单纯质朴C.看透一切,极端冷漠,不思进取D.自私狂妄【解析】:C 对于一切不再操心,不再爱憎,“就那么回事”成为他的处世哲学。
2.《下放记别》中的默存是指( )A.巴金B.钱钟书C.沈从文D.台静农【解析】:B 钱钟书(1910年-1998年),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3.写于90年代初,但在诗的开头仍可品味出诗人青春历劫、中年归来之后苦涩心情的作品是( )A.艾青的《慕尼黑》B.冀汸的《我》C.海子的《麦地》D.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解析】:B 《我》是冀汸90年代初的作品,诗的开头仍可听出诗人青春历劫中年归来后心情的苦涩。
这不是个人的痛苦,而是历史上一代人心上留下的创伤,具有典型性所必须的普遍性。
4.“我爱咱们的国家,可是谁爱我呢?”在《茶馆》中说出这句台词的人物是( )A.松二爷B.秦仲义C.常四爷D.王利发【解析】:C “我在咱们国家,可是谁爱我呢”这是他对自己的一生发出凄凉的哀嚎!5.在小说《“锻炼锻炼”》中,“小腿疼”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A.懒惰B.狠毒C.狡猾D.伶俐【解析】:A “小腿疼“年轻时得过连疮,丈夫死后几年没有痛,儿子娶了媳妇儿之后开始痛。
高兴时候不疼,不高兴就疼。
看戏、逛会、游门、客串时就不疼,一做活儿就疼。
6.《记波外翁》一文结尾处引用一首题为《生查子》的悼亡诗,有“君去骨成尘,我住头如雪”两句。
此诗是( )A.台静农悼波外翁之作B.乔大壮悼亡妻之作C.台静农悼许季茀之作D.波外翁悼许季茀之作【解析】:B 波外翁有四子三女,都已成立,而夫人去世了,使他更为寂寞,尤其是一个心情沮丧的人。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7cfc8914791711cd791708.png)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她的声音很低,脸紧紧挨着我的脸,神秘地盯着我的眼睛,似乎从那里往我的眼睛里灌进了令人兴奋的力量。
她讲得流畅自然,非常好听,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说:“再讲一个!”“好,好,再讲一个!”“有一个灶神爷,坐在炉灶里,面条儿扎进了他的脚心,他哎哟哎哟地直叫:“‘哎哟,疼啊,我受不了了,小老鼠!’”讲着,外祖母抬起一只脚,晃来晃去,假装非常痛苦,好像她就是那个面条儿扎进了脚心的灶神。
和我一起听故事的还有船上的水手们,都是些留着胡子的高大的男人。
他们夸赞外祖母讲得好,要求:“再讲一个,老太太!”还说:“走,跟我们一起去吃晚饭!”餐桌上,他们请外祖母喝伏特加,让我吃西瓜,还有香瓜。
不过,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因为船上有一个人,禁止所有的人吃水果,他看见了会毫不犹豫地夺过水果来给你扔到河里去的。
这个人穿的衣服有点像警察的制服,上面钉着铜扣子,整天像喝得醉乎乎的,人们都躲着他。
(1)上面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文段中的“我”是指谁?(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母讲故事非常精彩?(4)这一情节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怎样的生活态度?【答案】(1)童年;高尔基(2)阿廖沙(3)外祖母每次讲故事时,手舞足蹈、声情并茂;每次她讲完一个故事,“我”总是说“再来一个!”;和我一齐听故事的水手听完故事后请外祖母喝伏特加,让“我”吃西瓜还有香瓜。
(4)有着乐观的热爱生活的态度。
【解析】【分析】(1)《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2)《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主人公)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3)从文段叙述来看,外祖母讲故事时带着肢体表演,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说:“再讲一个!”“好,好,再讲一个!”水手们也很喜欢听,这些都表现了故事的精彩。
(4)生活如此贫困的外祖母却能生活的这么快乐,可见其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中考名著导读:《童年》阅读练习(附答案)
![中考名著导读:《童年》阅读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11abc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5.png)
名著导读《童年》阅读练习(附答案)作者简介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世界社会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
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阿列克谢就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
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坚持勤奋自学,读了许多书。
加上他本人曾广泛地接触过社会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主要作品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家》《我的大学》】、《母亲》【长篇小说】《小市民》【剧本】《海燕》【散文诗】。
创作背景《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
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主要内容《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阿廖沙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让阿廖沙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作者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
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
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
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
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1)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e8310b3a21614791611285b.png)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1)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她的声音很低,脸紧紧挨着我的脸,神秘地盯着我的眼睛,似乎从那里往我的眼睛里灌进了令人兴奋的力量。
她讲得流畅自然,非常好听,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说:“再讲一个!”“好,好,再讲一个!”“有一个灶神爷,坐在炉灶里,面条儿扎进了他的脚心,他哎哟哎哟地直叫:“‘哎哟,疼啊,我受不了了,小老鼠!’”讲着,外祖母抬起一只脚,晃来晃去,假装非常痛苦,好像她就是那个面条儿扎进了脚心的灶神。
和我一起听故事的还有船上的水手们,都是些留着胡子的高大的男人。
他们夸赞外祖母讲得好,要求:“再讲一个,老太太!”还说:“走,跟我们一起去吃晚饭!”餐桌上,他们请外祖母喝伏特加,让我吃西瓜,还有香瓜。
不过,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因为船上有一个人,禁止所有的人吃水果,他看见了会毫不犹豫地夺过水果来给你扔到河里去的。
这个人穿的衣服有点像警察的制服,上面钉着铜扣子,整天像喝得醉乎乎的,人们都躲着他。
(1)上面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文段中的“我”是指谁?(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母讲故事非常精彩?(4)这一情节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怎样的生活态度?【答案】(1)童年;高尔基(2)阿廖沙(3)外祖母每次讲故事时,手舞足蹈、声情并茂;每次她讲完一个故事,“我”总是说“再来一个!”;和我一齐听故事的水手听完故事后请外祖母喝伏特加,让“我”吃西瓜还有香瓜。
(4)有着乐观的热爱生活的态度。
【解析】【分析】(1)《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2)《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主人公)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3)从文段叙述来看,外祖母讲故事时带着肢体表演,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说:“再讲一个!”“好,好,再讲一个!”水手们也很喜欢听,这些都表现了故事的精彩。
(4)生活如此贫困的外祖母却能生活的这么快乐,可见其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童年》阅读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童年》阅读课后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89d97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11.png)
《童年》阅读课后测试题及答案主题:生活、批判第一篇章:阅读与积累本节重点1.了解书籍创作的社会背景;2.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及人物的理解;3.感受俄国中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感悟成长内涵;一、书籍百科1.《童年》是以作者亲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和《》。
2.19世纪前期俄国盛行的制度是什么?A.封建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农奴制D.地主制3.请你选出俄罗斯的关键词?(多选)A.趴着的熊B.普京大帝C.伏尔加河D.密西西比河二、书籍内容(9题)1.阿列克谢和母亲回外祖母家的原因是( )。
A.父亲去世B.外祖母需要一个帮手C.母亲病了D.外祖父想他2.阿列克谢的童年遭受过什么痛苦?A.常被周围人表扬B.常遭外祖父毒打C.被外祖母丢弃D.被母亲虐待3.阿列克谢第一次看到两个舅舅吵架,是关于?A.分家的事B.谁抚养侄子C.谁继承父业D.谁的儿子最好4.是谁在大火扑灭后死了。
A.阿列克谢B.外祖父C.纳塔利娅舅妈D.阿列克谢的母亲5.阿列克谢第一次搬家因为?A.家里太穷B.茨冈尼克死了C.家里着火了D.憎恨这个家6.通读全书,知道阿列克谢的外祖母是一个( )的人。
A.诚实,讨厌说谎B.喜欢撒善意的谎言C.爱用神灵骗人D.假装诚实7.在( )身上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他看似薄情寡义但在内心深处也有残存的善良。
A.外祖父B.外祖母C.两个舅舅D.阿列克谢三、书籍思考1.《童年》中的正面人物物有哪些?他们身上有哪些特点?2.《童年》主要写了主人公公哪个时期的生活?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生活背景?请简要概述。
3.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下,阿列克谢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4.《童年》反映了什么主题题思想?参考答案一、1.《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2.C 3.ABC二、ABACC BA三、1.【参考】: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忍让,有着宽大的胸怀。
“小茨冈”--乐观淳朴。
《童年》第二章读书笔记,有赏析、有感想
![《童年》第二章读书笔记,有赏析、有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e5f9c27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0.png)
《童年》第二章读书笔记,有赏析、有感想(原创版2篇)篇1 目录1.《童年》第二章的概述2.赏析:童年的描写手法和意义3.感想:童年的启示和影响篇1正文【《童年》第二章的概述】《童年》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他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历程。
其中,第二章主要描绘了主人公童年时期的生活,包括他的家庭、学校和周围的社会环境。
通过童年的生活,高尔基展示了一个孩子从无知走向成熟的过程,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
【赏析:童年的描写手法和意义】在《童年》的第二章中,高尔基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童年的生活细节,刻画了一个真实而形象的童年。
他描绘了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父母的争吵、贫穷的生活和母亲的去世,都给童年带来了阴影。
而在学校,童年面临的是严酷的纪律和无趣的教学,这些都让他感到痛苦。
然而,童年也有快乐的时光。
高尔基描绘了童年时期的一些游戏和活动,如在河边玩耍、捉迷藏等,这些都给他带来了快乐。
同时,童年也开始接触社会,他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这使他开始思考社会问题。
【感想:童年的启示和影响】《童年》的第二章,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复杂性。
童年既有快乐,也有痛苦,它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描绘童年的生活,高尔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童年。
同时,童年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童年的生活让我们明白,生活中不仅有快乐,也有痛苦和困难。
我们需要学会面对和克服困难,才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童年的生活也让我们看到,社会并非完美,它存在许多问题。
我们需要关注社会问题,努力改变社会,让社会变得更好。
篇2 目录1.引言:介绍《童年》第二章的内容和主题2.赏析:分析篇章结构和文学手法3.感想:分享个人阅读感受和体会4.结论:总结全文并强调读书笔记的价值篇2正文《童年》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他从孩提时代到成年的成长历程。
在第二章中,作者通过许多生动的细节描绘了他童年时期的生活,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童年世界。
童年二帖 阅读答案
![童年二帖 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88340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7.png)
童年二帖阅读答案童年二帖阅读题目1.品尝一种回忆2.跑回故乡的小巷答案:1.(1)我去同学家吃饭,回忆起了小时候的味道(2)我在小巷中奔跑的样子(3)我对童年的留恋2.(1)跑步(2)做(3)经过我的童年有着特别美好而温暖的记忆。
我有一位慈祥的老祖母。
她有一头漂亮的银发,常拄着拐棍,倚在门口向人们极善良地微笑着。
她称呼我为“大孙子”。
后来我远行上大学了,她便日夜将我思念。
她一辈子未走出三里方圆的地方,所以根本不知道三里外还有一个宽广无垠的大世界。
她认为,这个世界除了她看见的那块地方外,大概还有一处,而凡出门的人都一律是到那一处去的。
因此,她守在大路口,等待从那地方归来的人。
一日,她终于等到一位军人,于是便向人家打听:“你见到我大孙子了吗?”母亲对我的爱是本能的,绝对的。
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对哪一种食品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地先紧孩子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
父亲的文化纯粹是自学的,谈不上系统,但他又几乎是一个哲人。
一次,我跑到八里外的一个地方看电影,深夜归来,已饿得不成样子了,但又懒得生火烧饭去。
父亲便坐起身,披件衣服对我说:“如果想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
”就在那天晚上,他奠定了我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还有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恩泽。
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水乡。
我是在“吱吱呀呀”的摇橹声中,在渔人“劈劈啪啪”的跺板(催促鱼鹰入水)声中,在老式水车的“泼剌泼剌”的水声中长大的。
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因为当我睁开眼睛时,一眼瞧见的就是一片大水。
在我的脑海里所记存着的故事,其中大半与水相关。
水对我的价值绝非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它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脾气,我之人生观,我之美学情调的构造。
这一切,使我的“舞文弄墨”成为可能。
苦难给了我幻想的翅膀。
我用幻想去弥补我的缺憾和空白,用幻想去编织明天的花环,用幻想去安慰自己,壮大自己,发达自己。
苦难给了我透彻的人生经验,并给我的性格注进了坚韧。
《童年》(答案版——
![《童年》(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8dee3f0b4c2e3f5727639e.png)
1童年一、作品导读(一)作者简介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高尔基是他的笔名。
高尔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代表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他出身贫穷,四岁丧父,十一岁便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自学成才。
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二十四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
当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着褴褛的流浪汉。
编辑对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要署个名才行。
”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就署‘马克西姆·高尔基’吧。
”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
从此,他就以此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他一生著作甚丰,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二)作品评价《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全书真实地描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
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尤为展现了一些下层劳动人民的正直、淳朴、勤劳。
而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
《童年》展现了高尔基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二、故事梗概 (一)内容简介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二题》牛汉
主题思想
作为一个诗人,牛汉的散文都带有浓厚的诗意。
《父亲,树林和鸟》就是一篇含蓄的散文诗。
它简练而又传神地描写了父亲对林中之鸟的生活习性的熟悉,对群鸟那充满生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一个寄情于自然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但文章的末尾突然话锋一转,父亲的一句“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的话,不仅使“我”惊愕,也把读者从柔美平和的人与自然浑然交融的境界,一下子拉回到严峻乃至残酷的人世现实中。
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使作者对人世间那些揣透真诚与善良的弱点,而又无情地遏制自由、残害生命的人及其势力的愤怒谴责,得到含蓄、凝练而有力地表达,体现出作者对人生与历史的沧桑感受。
《早熟的枣子》则是对作者写于80年代初的同题诗歌的生动诠释。
醉熟的枣子“看上去总觉得有点异样”,因为它不是正常地成熟;而虫蛀枣子的红色更是苦难所催生的颜色,是大树母亲绿色胸前凝结的一滴受伤的鲜血。
“早熟的枣子”这一中心意象,典型而形象地浓缩了作者苦涩又独特的人生体验,从而成为他们这一代人“命运的图腾”:正当青春焕发之时,一腔真诚的理想经受了猝不及防的现实无情打击,而为了能获得一个灿烂的结束,“我也把自己生命的全部能量在短暂的时间内英勇而悲壮地耗完”了。
这一首诗歌和这一篇散文,可以说是作者自己和具有同样经历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的写照,也是他们痛苦悲伤中更执着于理想追求的一份宣言。
艺术特色
注重情景与意象的对应契合,使长期凝聚或瞬间爆发的感悟具有物象的可感性,是牛汉散文的艺术特色。
《父亲,树林和鸟》是在是在惊愕的一瞬间点出题蕴的;而《早熟的枣子》的意象则是长期凝结而成。
感受以鲜明独特的形象熔铸在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反思中,但前者是取对童年直接回忆的视角;后者则从几年前一首诗作的写作萌动说出对人生历史的审视。
作者简介
牛汉,七月派成员,著有诗集《温泉》、《沉默的悬崖》等,代表诗作有《华南虎》和《悼念一棵枫树》。
原文阅读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上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
”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宁神静气的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
”父亲轻声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
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动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舒畅的呼吸着,深深的呼吸着。
”
“鸟要准备唱歌了。
”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乐的时刻。
”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乐。
过了一会儿,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是向天空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
“为什么?”我惊愕的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个猎人。
早熟的枣子
八十年代初,我写了一首小诗《我是一棵早熟的枣子》,有一段《题记》:“童年时,我家的枣树上,总有几颗枣子红得特别早,祖母说:‘那是虫咬了心的。
’果然,它们很快就枯凋。
”诗不长,抄在下面:人们
老远老远
一眼就望见了我
满树的枣子
一色青青
只有我一颗通红
红得刺眼
红得伤心
一条小虫
钻进我的胸腔
一口一口
噬咬着我的心灵
我很快就要死去
在枯凋之前
一夜之间由青变红
仓促地完成了我的一生
不要赞美我……
我憎恨这悲哀的早熟
我是大树母亲绿色的胸前
凝结的一滴
受伤的血
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
很红很红
但我多么羡慕绿色的青春
经过几十年心灵艰难的反刍和人生的造化,这点如萤火般闪光的记忆在我的生命中竟然幻变成为一个诗的意象。
祖母生前当然想不到,就连我也说不太明白这颗痛心的红枣怎么变成了我命运的图腾?有许多年,我确实
觉得自己就是一颗被虫子咬了心的枣子,因而我也把自己生命的全部能量在短暂的时间内英勇而悲壮地耗完,为了能获得一个灿烂的结束。
童年时,入夏以后,总眼巴巴地望着满树青青的枣子赶快能成熟起来,想寻觅几颗先红的枣子尝新。
说来也怪,每颗枣树,只有几颗先红的枣子,而且红得特别透。
幼小的枣子成草青颜色,渐渐地发白,渐渐地大起来,这时摘一颗吃,枣肉像木质一般,苦涩得钻心。
后来在枣子的顶端,枣把的周围,出现了一小圈儿红,仿佛是由仙人妙手画上去的,这一小圈儿红,一天天的扩大,远远望去,每颗枣子都在微微地笑,枣子一定都做着美梦。
枣子的红圈儿大了,汁液多了,但酸得很,还不好吃。
母亲制作醉枣,专门摘这种红圈子大了的枣子。
枣子从小到大,从草青和苦涩到发白变酸,从酸到酸甜,最后达到纯甜,这与人的生命的不断地成长和变化是多么相似啊!用酒醉枣显然是起着催化作用。
醉好的枣子比自然成熟的红枣还要大,它泡泡的,但醉红的大枣看上去总觉得有点异样,因为它毕竟不是正常的真正的成熟。
深秋季节,从树上打下来的红枣,那么有弹性,又红又亮,落地时一个个都是活蹦乱跳。
醉枣时,枣子被封在瓷坛里闷好多天,枣子当然是非常痛苦,然而,我们却又喜欢吃醉枣,它比自然成熟的红枣的味道还要醇chun美。
童年时,天天巴望着枝叶葱葱的枣树。
虫子咬了心的那几颗先红的枣子,总是挂在高高的树梢上,它们最多不过三五个,通常就只有一颗。
但只要被我发现,我一定能想法子弄下来。
我小心地攀到树的高杈上,如果手够
不到,就用手摇那一根细细的枝子。
虫咬了心的红枣,一般很容易就可摇下来。
但我不吃风吹下来的红枣,它们有瘪又皱,只剩下一张薄薄的发苦的皮儿,没有多少肉。
枣子被虫刚刚咬心,一两天之内弄下来,枣子的肉还没有被虫子掏空,虫子先噬咬靠枣核儿的那一小块,因此,枣肉大部分还在。
这种先红的枣子吃起来还挺解馋,特别甜,比正常成熟的红枣还要甜。
但必须小心地吃,先把枣子用嘴咬成两半,把那条万恶的又肥又白的虫子去掉,我总要用脚噗嗞puzi一下踏烂它,再把靠核儿的一层褐色的虫清除干净,这才可以闭起眼睛尽兴的吃它,一点一点地享受。
到现在我也说不清楚,八十年代初,我怎么突然写了那首《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的小诗。
六七十年代,我常做许多恶梦,几次梦到虫子一口口地咬我的心,直把我咬醒了。
但是,我怎么突然的记起了祖母的那句话,真说不清了。
祖母的那句话,使我想到了枣子的痛苦,而且晓得枣子为什么一夜之间红起来的那种悲伤。
提示
“早熟的枣子”这一中心意象,典型而形象的浓缩了作者苦涩又独特的人生经体验,从而成为他们这一代人“命运的图腾”:正当青春焕发之时,一腔真诚的理想经受了猝cu不及防的现实的无情打击,而为了能获得一个灿烂的结束,“我也把自己生命的全部能量在短暂的时间内英勇而悲壮的耗完”了。
这一首诗歌和这一篇散文,可以说是作者自己和具有同样经历的一代中国人知识分子的命运写照,也是他们在痛苦悲伤中更执着于理想追求的一份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