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的转换
当代教育教师角色转换
今世教育教师角色变换一、教师的角色1.导师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人们很简单从外面数据资源中获取信息和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流传者、讲课老师或组织优异的知识系统的表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成“导”,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1)指引:辅助学生决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正确门路。
(2) 指导:指导学生形成优异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水平。
(3) 引诱:创建丰富的教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育学习兴趣,充分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
(4) 指导:为学生供应各样便利,使他们可以很快在网络上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利用新技术辅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实现智力技术的迁徙。
(5) 教育: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和楷模,教育学生养成崇高的道德、完美的人品、健康的心理等切合时代精神的各样优异的质量,具备划分良劳信息的水平,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防止信息舞弊、侵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在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特色的各样技术把跨学科领域联络起来,形成一个世界化讲堂,它们支持地理上分别的研究单位、学科以及个体之间的合作,供应更公正地获取特意知识、信息和工具的门路,因此对教育改革提出了重要的挑战—成立新式的合作关系,改变过去制度上分别以及个体之间的工作互相隔断的状况。
在教课的准备过程中,不一样国家和地域的教师可一同合作,设计课程,议论教课方法和教课模式的改革,互换建议,分享经验,议论难题的解决方法。
学科教师还可合作开发教课软件。
在教课中还可以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别的,教师还可经过网络与学生推行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并推行商讨,促进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发展批评性思想和创建性思想的水平。
在信息时代的新教育系统中,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在其众多角色中显得十分重要。
由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课程和教课典范不行防止地发生改变。
教师的角色如何转变
教师的角色如何转变一、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教育者教师是教育劳动的主体,是学校师生关系的主体。
他总是要受一定社会的委托,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以知识信息传播为终结,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全面影响,把他们塑造成为社会所期望的合格公民。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内容、进程和方式,乃至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身体健康。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
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古话说得好,'正人先正己"。
要教育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就要自我教育,完善自己的人格。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要学生听师言,信师道,教师自身就需不断提升精神境界。
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因此,这种力量表现在三个方面: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
其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
在孩子们眼里,教师是具有绝对权威的人,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效仿的榜样。
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对每一种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乃至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浇灌与培育,影响到我们整个民族。
教师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还可以影响学生领悟和体验生活与艺术,让学生学会不但用眼睛而且用心灵去感受真、善、美。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都是自古以来社会对教师个人品德的要求。
今天要做好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教师的传统美德,更需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这种品质不仅表现为"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坚强意志与奉献精神,在今天还应体现在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探索的自觉行动中,不为任何困难所动摇。
教师角色转变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教师角色转变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不断变化,教育也必须不断适应这些变化进行调整与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一个单向传授知识的角色,而在今天,随着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改革,教师的角色开始向引导者、服务者、探究者、合作者等多元角色转变。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本质工作是帮助学生从各方面全面成长,满足学生对知识、技能、情感、人格等方面的需求。
这种转变挑战着传统教育的思维和方法,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责任和机遇。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展现教师的新角色呢?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思考和实践的:一、引导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扮演自觉的引导者,而不是过程的控制者。
引导者的角色意味着教师应该了解学生背景、需求和兴趣,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探究、自学、自觉思考,指引学生向自主、探究、创新的方向前进。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逻辑思维等。
二、服务者教师的新角色是服务者,意味着教师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除了传授知识,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
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和选择,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未来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探究者探究者的角色意味着教师应该具备不断探究和创新的精神。
教师应该不断进修学习,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紧跟学科前沿的发展。
教师需要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同时也需明确教师个人的教学目标和专业规划,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合作者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各方之间的合作。
教师需要运用协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慢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的六个转变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整合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的六个转变内容提要:本文从信息时代教育的学习化、社会化、终身化、开放化和个性化等典型特点出发,重点讨论了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的六个变化:①由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向学习活动的“主持人”、“投资人”的转变;②由“信息的传播者”向“意义建构的协助者”的转变;③由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的“确定者”向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的“预定者”的转变;④由传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者向学习技术、思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传授者和培养者的转变;⑤由考试结果的反馈者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者的转变;⑥由学习纪律、道德规范的维护者向情感的凝聚者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者的转变。
论文的目的是提请教师注意到自己所承担的新角色,以使得信息时代的教育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质量。
关键词:整合主持人和投资人协助者预定者传授者和培养者评价者凝聚者和提高者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整合进入了关键时期。
这次科学技术与教育的整合不同于以往和任何一次,如果说以往历次的技术与教育的整合采取的都是叠加的方式,那么,这次整合则是以教育理念变革为先导、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契机、以学生的个体受益程度为标志、以整合为手段的教育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传统教师的地位、角色和作用所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方方面面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于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段论述,不仅已经完全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师理念,就是与“启发式”教育理论下的教师作用也已有了很大的区别。
首先,教师的地位不再是“主”——既不是“填鸭式”的“主讲”,也不是“启发式”的“主导”,相反,学生是主人,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是以学生的需要为指针的。
当代教育教师角色转换
当代教育教师角色转换一、教师的角色1.导师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人们很容易从外部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师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表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为“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协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水平。
(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辅导: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够很快在网络上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利用新技术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实现智力技能的迁移。
(5)教导: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的品质,具备区分良劳信息的水平,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信息作弊、侵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在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各种技术把跨学科领域联结起来,形成一个世界化课堂,它们支持地理上分离的研究单位、学科以及个体之间的合作,提供更公平地获取专门知识、信息和工具的途径,因而对教育改革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改变以往制度上分离以及个体之间的工作相互隔绝的状况。
在教学的准备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可一起合作,设计课程,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交换意见,分享经验,讨论难题的解决办法。
学科教师还可合作开发教学软件。
在教学中还能够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通过网络与学生实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并实行研讨,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在信息时代的新教育系统中,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在其众多角色中显得十分重要。
因为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课程和教学范例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
教师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实行课程开发。
教师角色的转换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角色至关重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尝试着转换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以下是我对教师角色转换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从知识传授者到引导者在过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逐渐意识到,作为教师,我的角色应该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
在引导学生方面,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二、从管理者到合作者在过去,教师是班级的管理者,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
然而,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因此,我努力将角色从管理者转变为合作者。
在合作方面,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2. 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则,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让学生在管理中学会承担责任,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
三、从评判者到激励者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评判者,对学生进行评价。
然而,这种评价方式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因此,我努力将角色从评判者转变为激励者。
在激励方面,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学生在取得成绩时感受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2. 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发挥特长。
让学生在发挥特长中找到自信,激发他们的潜能。
3. 对学生的不足给予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让学生在改正错误中不断成长,增强抗挫折能力。
教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
教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教育是塑造社会未来的重要力量,而教师则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演变。
他们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现代的学习引导者。
本文将探讨教师角色转变的原因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原因1. 教育理念的改变过去,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积累。
教师是班级中的主导者,他们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人们开始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师角色已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2. 科技进步的影响科技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信息、培养创新能力。
他们需要成为学生的导师、引路人。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育的意义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习引导者,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他们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创新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应当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应提供多种资源和途径,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具备合作与交流能力的人才。
作为学习引导者,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技能。
他们可以设计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学习、成长。
4. 基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教育。
他们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教学中,教师是最常见的角色之一。
他们负责传授知识并指导学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扮演其他角色,例如,辅导员、课程设计者、评估者等。
这些不同角色之间的转换需要教师具备不同的技能和知识,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全面的支持。
本文将讨论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及教师应该如何适应这些角色。
一、辅导员角色在课堂外,教师被要求扮演辅导员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个别支持。
这种支持可能是解决个人问题,例如,生活上的一些挑战,或者是解决学习障碍。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准确把握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二、课程设计者角色教师还需要设计和制定适当的课程,以确保学生可以获得高品质的教育。
在这个角色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制定适当的教学计划,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
这个角色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知识和教育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评估者角色教师还需要扮演评估者的角色,以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
这个角色需要教师具备准确的评估工具,包括测试、考试、作业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能够给出有建设性的反馈,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角色教学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授课,还需要把自己的思想、观察、理念分享给师范生。
一名教学方面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师渴望把他的经验和知识传给需要他的学生,对于未来老师们这种学术与思想共享非常重要,从而为年轻的老师提供指导和灵感。
总体而言,教师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具备多个技能和知识领域的深入了解。
教师需要意识到不同的角色之间的差异,以便能够适应和引导学生。
教师角色的转换还需要教师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以确保学生获得最佳的教育体验。
最后,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新的角色和新的教育趋势。
新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与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师观提出了挑战,新课标热切呼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界定,新理念下的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有全新的意识。
一、新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再界定(一)变课程体系的传播者为文本阅读的首席对话者传统的教学,以系统传播学科知识的严谨性,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性而成为一大特点。
教师主宰课堂上的一切,我讲你听,我出题你做题,不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
即使是问题,也是教师问学生答,最后又回归到教师或教参的标准答案上来。
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处于从属地位,始终是个听话者,一旦要求其自己说话,势必造成“失语”和“妄语”。
新课标确认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在对话过程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
因此,教师身份应由传播者变为首席对话者,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平台”,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学习的可能成为现实。
(二)变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多年来课程的编制有一定的既定性、一贯性和权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课程计划(方案)的忠实执行者。
很少有人对教科书进行自主地选择和重组,更不要说对校园内外的多种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研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开发者,只有教师充分地参与,积极主动地工作,校园内外的资源才能得以有效的利用,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得以实现。
新课程富于开放性和弹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自我封闭中走出来,主动构建与社会、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使书本知识与鲜活的现实相结合,并将报刊、影视、网络、文物古迹、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课程资源引入教学流程,这样的课程才能真正做到面向生活、面向来来。
新教师怎样完成职业角色转换
新教师怎样完成职业角色转换新教师怎样完成职业角色转换新教师入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新教师的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对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新手来说,不但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更是其职业发展生涯中的奠基之举。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职业生涯的头几年是决定其一生专业素质的关键时期。
所以新教师在登上讲台的那一刻,就应该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念,完成现代教师的角色转变,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教师,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教师要顺利完成角色转变,首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教师的角色意识,首先是教师对自己职业职责的自觉认识。
在技术型教师观下,教师被看作是依照一定的教学程序进行操作的技术人员,他们只需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即可。
也就是说,他们只需关心已给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在各种可能的完成途径中,确认哪一些具有相对更大的效用,以便在实践中予以选择和运用……与技术型教师不同,反思型教师将注意力转向了教育的目的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教育的伦理背景以及教育方法与课程的原理基础等更广泛的教育问题;转向了所有这一切与其课堂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上。
是做传统的技术型教师还是做现代的反思型教师,这是新教师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其次是教师对自己职业意义的自觉的认识。
必须明确自己所肩负继承的传播人类文化成果和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这样才能具有职业成就感,才能有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
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是新教师顺利完成角色转换的前提条件。
二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这是新教师完成角色转换的关键环节。
知识老化速度的加快和在校所学知识与实践需要的差距,使新教师面临重新构建知识结构的任务。
但知识结构的完善知识水平的提高只是提高教学能力的一个前提。
新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把所学知识形象生动地讲授出来,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
教师要融汇贯通,把教材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知识。
但仅限于此还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反应做出预期,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设计好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以学生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方式传授给他们。
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角色转换
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角色的转换面对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应该调整自身角色,以适应其需要的转换。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工作,同时充当了多种社会角色。
美国学者格兰布斯将教师角色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习指导者,另一类是文化传播者。
从这些分析来看,教师工作的繁重与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
在新课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
教师是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从教学与教育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学与教学研究是教师工作的统一主题,旧课程却把教师排斥于教学研究之外。
教研组织只发挥了教学作用。
他们所进行的教学研究只是表面性的或修补性的研究,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一方面,专家、学者的课题研究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不一定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的要求。
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于解释和应付的。
教师应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育教学质量也就随之提高。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材是由专家编写的,形式为“一纲一本”,即统一的大纲和统一的并且是唯一的课本。
教师的任务是钻研大纲和教材并给学生教教材。
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完全看课本上写的是什么,教师不知道为什么要教,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
因此,教师备课是对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的执行,上课是执行教案。
新课程的编制上超越了单纯由专家编写教材的局限性,突破了一纲一本的旧模式,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推行一标多本的新模式,使课程具有开放性、民主性和科学性的新特点。
教师转换角色,切身体验心得体会
教师转换角色,切身体验心得体会教师是一种令人尊敬并且具有挑战性的职业。
他们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的成长,积极培养学生的才能和能力。
在我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我决定选择一个不同的角色,即担任学生。
通过切身体验学生的生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两种角色之间的转换中所面临的挑战。
以下是我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和心得体会。
一、体验学生的生活:作为一名教师,我通常在课堂上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
然而,当我决定转换角色,担任学生时,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全新而有趣的体验。
不再是教导者,我成为了一个接受知识的学习者。
我开始体验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包括课堂上的学习、课后作业和考试等。
在课堂上,我发现自己需要认真聆听老师的授课内容,并积极参与讨论。
与以往不同,我不再负责解答问题,而是要在课堂上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
这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和困惑。
此外,课后我会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与同学们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和困惑。
除了课堂学习,作为一名学生,我也经历了大量的课后作业。
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完成作业和准备考试。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我发现自己无法理解某个概念或者解决某个问题,这使我感到挫败和沮丧。
然而,我也体验到了取得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当我解决了一个难题或者得到了一个好成绩时,我感到十分兴奋和满足。
二、体验心得体会:通过体验学生的生活,我有了一些深刻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教师,我们习惯于站在高处,指导学生的学习。
然而,当我们变成学生时,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困惑和挑战。
这种体验不仅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还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学生的角色中,我体验到了学习的困难和挑战。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但是我们很少意识到学习本身可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在作业和考试中,我体验到了学生们经常面临的压力和挫折。
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
作为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1. 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
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 。
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 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
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教育领域中,网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
无疑,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决无法回避网络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网络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网络时代教育的特征人类的教育型式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人类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而逐渐变化的,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知识型、智能型、创新型。
知识型从诞生之日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则持续到70年代),其特征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推一和至高的目的。
虽然知识型教育为人类文明进化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它那种以“知识就是力量”为价值取向的原始性和局限性,必然导致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无法培养出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新人。
智能型教育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知识爆炸”时期的到来而逐渐兴起的,教育的重心由知识的传授为主转移到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主,告别了知识累积式的消极被动的教育形态。
教育发展到了今天,人们进入了加速更替的开放时代,凭借人类已有的文明之总和,再也无法从容应对未来之冲击,许许多多的人越来越感到无法适应新事物、新变化。
因此,人类不但要与过去的时代告别,而且在网络时代还要扮演新的角色,即从消极接受的被奴役者变为独立自主的创造者,从适应未来、复制未来的智者变为驾驭未来的先导者,为此,教育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一)教育观念现代化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网络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
信息可以便捷地获得和使用,社会发展也进入了空前的加速期。
因此,对于教育,必须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传统的教育观念,把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指教育应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以带动社会求新求变。
若忽视了这一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识迅速更新的网络时代,将失去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而加强教育对未来的导向功能,则将会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育必须要现代化,具有未来意识,这是网络时代赋予教育的新的使命。
网络社会飞速发展,不但不允许我们留恋“过去”,而且也不允许我们留恋“现在”,“现在”的东西马上就要变成“过去”,留恋“现在”,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面向“过去”。
我们惟有选择“未来”,面向未来,才能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二)教育内容信息化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
网络社会可以说是人类的信息共同体,它所实现的是信息的共享,并且在网络社会中,信息资源超时空的传递交流,消除了跨地域沟通的时滞,使处于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在同一时刻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师生也不例外。
因此,网络时代的教育内容具有信息化的特征。
网络时代,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图像、文本等构成的动态的教材,并且通过互联网,使教育内容信息化。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
但有一点应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信息不同于知识,信息之于知识犹如声音之于音乐,需要加工才能成为知识。
知识是对信息有意识、有目的地应用与归类,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把信息加工成真正的知识,赋予其实际的意义。
(三)学习方式自主化无法设想一个置身于信息海洋之中却对之束手无策的人,能够在网络时代大展身手;同时也无法想像网络时代的个体,能够依靠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有效地实现自我的发展。
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同时也加快了知识与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与范围,个体的发展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个体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而并非他固有的知识水平。
网络时代的学习,应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一种基于信息的学习,一种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学习,一种建立在网络之上的学习。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现实的必然的选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由“要我学”切实转变为“我要学”。
学习方式自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在网络时代获得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
(四)师生交往平等化网络时代是一个普遍交往、平等交往的时代。
网络时代使以往的交往模式发生了深刻、根本的变化,世界性的普遍交往已成为一种现实,交往方式也由单向度向交互式转变。
网络时代的师生交往也将日益平等化、普遍化。
在师生教学交往中,教师应从传统教学的传道、授业即信息直接提供者的位置上退下来,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均应能充分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丰富性,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个性投入教育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交流、对话、感染成为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方式。
交往权威趋于模糊或消退,交往关系更趋平等、宽容与和谐,教师不再是至高的权威,而是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奇特效果影响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普遍交往的关系。
二、教师角色的重塑与转换网络时代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具有了新的特征,这一切呼唤着教师角色更深层次上的重塑与转换。
面临网络时代的挑战,教师一般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是保守的选择,即坚持自己原有的角色,排斥角色更新,表现为对新的信息技术的恐惧与不安,怯于去接近网络、掌握网络,而是避而远之。
这些人往往过于崇尚或迷恋书本知识,只是与他们同类的人来往,疏离外部新世界,遮蔽现实中的摩擦与冲突,固守旧有的“师道尊严”,面对变化束手无策。
第二种是激进的选择,即放弃自己原有的角色,向新角色投降,对新的信息技术盲目崇拜,对新事物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
持这种观念的人,往往是由激进的性格决定的,乐于接受新事物,勇于接受挑战,但这样往往会造成教师角色体系的全盘崩溃。
第三种选择则是辩证选择,既不放弃自己的原有角色,也不固守不变,对信息技术既不盲目崇拜,也不盲目排斥,而是向网络中的权威挑战,不断整合新的角色以重构教师角色体系。
很显然,第三种观点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它给教师角色以新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向国际教育局提供的报告中,指出了教师角色转换的一般趋势。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地承担组织教学的任务。
第二,教师应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组织学生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的新的知识资源。
第三,教师应注重学习的个性化,改进师生关系。
第四,实现教师间更为广泛的合作,改进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第五,教师应更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第六,教师应更密切地与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合作,更经常地参与社区生活。
第七,教师应更广泛地参加校内服务和课外活动。
第八,教师应削弱加之于孩子们身上——特别是大龄孩子及家长身上的传统权威。
这个报告仅对教师角色转换作了笼统的概括,但对于面临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教师角色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
网络时代,教师的社会地位、身份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全新变化,教师在网络社会中应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
教师角色转换,意味着教师的真正功能将更加凸显,教师原有的不适应网络时代的角色将不断地被解构,被消除,被更换,而整合为新的角色,即将由知识学习指导者、文化知识传授者、课程教材执行者、教育教学管理者逐渐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知识体系建构者、课程教学研究者、人际关系艺术家。
(一)知识学习指导者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习之于生活,不再仅仅是一个先行准备的阶段,而是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乃至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了学生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
学习的目标,也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为了掌握各种技能,培养发展包括生存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关心。
因此,教师应不仅仅扮演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而应努力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与学生一道,共创美好的未来。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未来教育,了解未来社会。
要根据对未来时代发展前景的预测,使学生不仅能够科学地预见未来,适应未来,而且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去大胆地构想未来,创造未来。
其次,教师要具有面向未来的意识。
所谓面向未来的意识,就是广大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活动同未来联系起来,并具有努力为未来去工作的意识。
这种意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时间倾向性。
所谓时间倾向性,主要包括对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间向度的认识态度。
教师应从面向过去、现在转向面向未来,“未来不仅要渗透到他的骨髓里,而且还要铭刻在他高瞻远瞩,富有想象力的头脑和见多识广的胸怀里”。
(2)变化意识。
众所周知,教师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未来是变化的,教师要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必须具有变化的意识,理解并适应网络时代的变化及变化的要求,进而根据这种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3)超前意识。
如果说在教师面向未来的意识中,时间的倾向性是表示教师对时间向度的认识态度的转变,变化意识表明了他们的适应性的话,那么超前意识就表明了他们的主动性。
超前意识在教师面向未来的意识中具有核心地位,超前意识是形成人的主动行为的基础。
再次,教师要具备创造未来的能力。
这包括预见能力和拓展能力。
(1)预见能力。
教师成为未来生活设计者,最为重要的是应具备预见能力,对未来社会进行预测,在事件刚刚出现某种趋向的时候,就能预见到它的未来发展。
人类所面临的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昨日之是今日之非,今日之是明日之非,有时甚至是瞬息万变,并且这种变化的复杂性也增强了。
尽管人们试图认识未来,尽管未来也是可以认识的,但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是极其复杂的,它是多种因素影响、作用的结果,不是人们简单地设计个什么模型和系统概括得了的。
不但一个社会的未来是复杂的,社会中的每个具体的人也都面临着一个把握不定的未来。
作为在知识、经验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学生的教师应具有预见能力,帮助学生去尽可能地预见不确定的未来。
(2)拓展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教师要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具备拓展自己的能力。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首先应成为自己未来生活的设计者,才能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
(二)文化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体系建构者教师应从文化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束缚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去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师已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不再是“先学先知”之师和信息的权威拥有者甚至惟一的传播者。
网络四通八达的信息源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这就使教师的“讲”必定大为减少,而突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