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改善民生问题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力改善民生问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摘要】当前,我们正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到突显的位置,充分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民生问题,努力探索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等民生问题,早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民生问题;社会事业;和谐社会

民生,就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民生是和谐之本,民生关乎民心,而民心决定民意,为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出发,将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主题与根本目标所向,真正化解现实中的各项矛盾与利益冲突,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早就真正和谐与文明的社会。

一、充分认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后,就应侧重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将人民的幸福作为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尽可能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

(一)改善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决定了其执政目标与人民利益高度一致,党执政兴国的理念立足于民生,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着眼于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直接

的就是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把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于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民生状况的快速和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带来了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但是社会体制改革滞后,还没有形成相对合理的机制来调节利益关系。贫富差距扩大,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问题等比较突出。今天中国的稳定已不再是由单方面的政府供给和控制来实现,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民众生活的稳定,来自于社会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来自于民生的改善。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因此,当今中国的发展路径的侧重点开始立足改善民生,是真正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三)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

改善民生,就是从根本上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民生“五有”目标实现得如何,是衡量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程度的重要标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改善民生这一关键环节着手,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大好局面,使全社会呈现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清新气象。二、解决民生问题要处理的几个问题

解决民生问题关键在政府,政府要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政府作为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必须统筹兼顾、多策并举,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民生问题,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收入分配是关系社会公平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

要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前提下,进一步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鼓励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收入。解决民生之本要坚持扩大就业.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完善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在工作安排上,要把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被征地农民就业、退役军人就业和安置作为工作重点。同时,要统筹城乡就业,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逐步形成城乡统一、会平等的就业制度。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实质上是国家切实保障民生并使之制度化的具体体现,它带来的直接效应即是能够奠定维护社会和谐的稳定基础。要按照“增加保障线,扩大保障面,力争全覆盖”思路,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工作,逐步把农民工、国营企业职工、临时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进一步扩大医疗、业、伤、生保险和农村低保覆盖面。加强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保障体系建设和扶贫开支,落实好农村“五保”,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和老龄事业。

(三)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在发展中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脚长、一条腿短不协调现象。当前,落实民生举措,要立足于确保公益、激发活力,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着力解决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滞后问题,逐步建立健全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教育优化发展,加快义务教育普及和发展,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和水平,实现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落实对经济困难和残疾学生的教育资助,保障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完善助学和奖学体系,规范招生和教育收费。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保障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责任,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大力建设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生活[1]。

(四)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

解决民生问题应当包括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沟通,民生问题涉及的范围往往广泛而复杂。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