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衡水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衡水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衡水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项是()A . 俏皮( qiào)鄙视(bǐ)参天(cēn)立椎之地(zhuī)B . 萧条(xiāo)心弦(xuán)骤然(zhòu)拙拙逼人(duō)C . 嘹亮(liáo)摧残(chuī)掩饰(yǎn)呼朋引伴(péng)D . 废墟(xū)贿赂(lù)憔悴(qiáo)别具匠心(jù)2. (2分) (2018七下·越秀期中)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嗥鸣(háo)迭起(dié)模样(mó)义愤填膺(yīng)B . 彷徨(páng)哺育(bǔ)字帖(tiè)迥乎不同(jiǒng)C . 凹凼(dàng)默契(qiè)晌午(xiǎng)烟雾缭绕(rào)D . 校补(jiào)亘古(gèn)惩罚(chěng)潜心贯注(qián)3. (2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历史上曾经人来人往的丝绸古道,如今已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

B . 班会上,在同学们指出了王军的许多缺点后,他锋芒毕露,百般辩解。

C . 一个又一个的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D . 转过水榭,是一条回环曲折的石桥,桥下流水潺潺。

走过石桥,美景亦复如是。

4. (2分) (2017七下·阳东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日本要想发展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关键在于它能否正确认识历史、重信践诺。

B . 据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透露,我国将从今年开始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1. C2. D3. B4. A5. D6. C7. B8. A9. D10. C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11.(1)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韧。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强调了在人生旅途中要持之以恒,不断追求进步。

12.(1)文章通过对比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坚持和放弃,突出了坚持的重要性。

(2)作者认为,只有坚持才能克服困难,实现人生价值。

13.(1)文章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努力和奋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2)作者认为,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到达终点。

14.(1)文章通过对比主人公在困境中的表现,强调了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2)作者鼓励读者在面对困境时,要勇敢地站起来,坚持自己的信念。

三、古诗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15.(1)望岳(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这首诗通过描写泰山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16.(1)滕王阁序(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这句话通过描写落霞、孤鹜、秋水等景物,表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17.(1)长恨歌(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永恒的追求。

18.(1)庐山谣(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这句话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四、作文(50分)题目:我的青春梦想答案:我的青春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师这个职业,对我来说,既神圣又充满挑战。

它需要我具备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我眼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困惑中找到答案,在挫折中找到勇气。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只要给他们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他们就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沉默不语沉鱼落雁B. 鸿毛纷至沓来沉鱼落雁C. 沉着沉鱼落雁沉默不语D. 纷至沓来沉鱼落雁鸿毛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对革命先烈为人民的英勇事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如:严格禁止乱砍滥伐、推广植树造林等。

C. 我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D.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公园吗?”她问道。

B. 他说:“我已经决定了,我要去北京上大学。

”C.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D. 我喜欢听音乐,尤其喜欢古典音乐。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丝不苟B. 青出于蓝C. 胸有成竹D. 惊天动地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星星像眼睛,月亮像眉毛。

B. 老师的话像春风,吹散了心中的阴霾。

C. 这座大楼就像一座巨大的书山。

D.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B.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

C. 《水浒传》描写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作者施耐庵。

D.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

7. 下列诗句中,表达情感最为强烈的一项是()A.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8. 下列对联中,上下联意思连贯、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 上联:春风杨柳万千条,下联:明月松间照清泉B. 上联:千里江陵一日还,下联:柳暗花明又一村C. 上联:春江水暖鸭先知,下联:明月松间照清泉D. 上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下联:明月松间照清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离骚》的作者是______,这篇诗篇以______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高二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文这门学科是我们每个作为中国人都需要掌握的重要学科,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二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高二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转基因作为一个词汇走进人类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但客观实际中,自然状态下的转基因从来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着,例如最常见的植物花粉借助昆虫、自然风等不同的媒介传播而进行的杂交现象;另外,人们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藉此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性。

这些过程实质上是基因在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不同品种间的一种转移方式。

自然界的基因转移是被动的、无序的、没有目标性,但这种基因转移模式也构成了生命进化的动因之一,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物种世界。

传统的杂交育种实践在农业发展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基因转移通常只能在近缘物种之间进行,基因转移的精确性和效率较低,转移的基因中还可能包括不良基因。

传统的转基因技术的诸多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传统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的最新成就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生命科学世纪的重要代表和具体体现。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转基因生物,是采用重组DNA技术,从生物体中鉴定和分离特定的基因,经精心构建后植入受体生物染色体基因组内,使之稳定整合、正确发挥功能并遗传给后代的技术。

这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的遗传改良的基因设计和基因操作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转基因。

现代转基因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育种技术的种种局限性,大大提高了转基因的效率,加快了种质改良进程,而且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拓展了新品种研发可选择的特征范围,同时人工设计加工基因的应用则更进一步扩大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

转基因生物是人类按自己的主观意愿有目的、有计划、有根据、有预见地进行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结晶,是人类从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跃迁,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定向驾驭生物遗传改良的新时代。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不语(yǔ)B. 雕梁画栋(diāo)C. 毛遂自荐(xuàn)D.美轮美奂(hu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他自己的刻苦努力。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C.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非常出色,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D. 由于天气原因,火车晚点了两个小时,导致许多乘客错过了航班。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次考试成绩优异,足以证明他的实力。

B. 这个项目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C. 他的言辞锋利,让人不敢反驳。

D. 她的厨艺精湛,做出的菜肴色香味俱佳。

4.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独树一帜。

B. 她的演讲慷慨激昂,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C. 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深受同事们的尊敬。

D. 那位领导工作能力强,运筹帷幄,把公司治理得井井有条。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

变换后:他锻炼身体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B. 原句:这本书对于我来说非常有价值。

变换后: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原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变换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D. 原句:他非常喜欢阅读。

变换后:阅读是他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6.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树梢,好像一个大玉盘。

B. 那座山像一头雄狮,屹立在远方。

C. 他的歌声像泉水一样清澈,像山风一样悠扬。

D. 他的眼神像一把利剑,直刺人心。

7.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籍之一。

B. 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作家。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

守望是一种角度。

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

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_,发号施令。

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率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

(_________)。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

他们关心物质价值甚于关心精神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或者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空虚,灵魂变得平庸,就绝无幸福可言。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B.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C.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D.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所以,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B.但是,在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之外,我们更需要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

C.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D.所以,在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之外,我们更需要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关心物质价值甚于关心精神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空虚,灵魂变得平庸,就绝无幸福可言。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礼”的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礼”强调秩序和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举止,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其次,“礼”注重道德修养。

礼仪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道德的体现。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最后,“礼”倡导和谐与包容。

礼仪的实施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都可以在“礼”的框架下得到尊重和包容。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一个有礼的社会中,人们遵守规范,尊重他人,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另一方面,“礼”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自律、尊重他人和责任感等品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秩序、道德和和谐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礼”的传统,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建设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始终。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礼”只强调外在形式,与内在道德无关。

C.“礼”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D.在当今社会,“礼”已经完全失去了现实意义。

【新教材】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期中考试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含答案)

【新教材】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期中考试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含答案)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期中考试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三)名篇名句填空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陈情表》中,作者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提出自己的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用________,_______概括了古代圣贤创作《诗经》的原因。

【答案】(1)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桂影斑驳风移影动(3)《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字形的书写:斑驳、大底、发愤。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6.补写出下面文段中的空缺部分。

(8分)第1页共7页(1)古人善于用典。

在《春江花月夜》中,“,。

”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2)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

(4)《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

16. (1)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春江花月夜》中,“▲,▲”两句,写出了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景。

(2)《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法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3)《李凭箜篌引》中,“▲,▲”两句,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第2页共7页引来一场秋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6分)(1)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二上考试题目及答案语文

高二上考试题目及答案语文

高二上考试题目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矍铄B. 桎梏C. 罄竹难书D. 恣意妄为2.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不顾他人意见。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令人敬佩。

C.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让老师非常失望。

D. 他桀骜不驯,常常与老师顶撞。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D. 他因为迟到,所以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4-10题略。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2. 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______》是其代表作之一。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作者是______。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______》。

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论语·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文言文略)1.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每题2分,共6分)- 谪:______- 箕:______- 稔:______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每题3分,共9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每题5分,共10分)- 请分析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 请分析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作文(共30分)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目:《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C4-10题略。

二、填空题1. 苏轼2. 《狂人日记》3. 范仲淹4. 《滕王阁序》5. 子张三、阅读理解1.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作为原生性的文明,延续数千年且历久而弥新,显示了极为强大的生命力。

中华文明特有的生命线,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深切体认。

以人为本位,而不是以超越人间的神明为本位,这是贯穿整个中华文明的第一道生命线。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他们用以现实的人为中心的真实世界取代了先前巫术以神统人的虚拟世界。

《尚书·泰誓》记述周武王一段名言:“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这更明白无误地说明决定国家命运的是民众而非神灵。

《老子》中强调:“天地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在这里,现实中的平民百姓才具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性地位,而不是天地、神明。

在中华文明中,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存在,是一个群体性的存在。

人的本质,从来都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就是人的群体联系的不断扩大、不断强化,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化,人越来越能够自觉地和合理地处理好这些关系。

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仁,孔子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仲弓问仁,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具有其他生物所没有的社会性。

作为社会群体中一个成员的人,对于社会群体中的其他人能够做到爱人、立人、达人,能够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然而,没有理由蔑视人工智能的作品质量。从韵味、风格到波动的意识轨迹,人工智能可能在模仿的意义上给予精确的再现。考察过阿尔法狗对弈的棋谱即可发现,人工智能可以自如地处理微妙的权衡、关联,以及种种起伏、迂回、呼应。如果阿尔法狗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投入文学艺术范畴,复制大师的水准并不困难。即使现今的作品尚未达标,未来的潜力无可怀疑。因此,问题的真正焦点毋宁是,我们是否接受这一切?
人工智能的介入在文学艺术圈制造了持久的喧哗,各种观点错杂交叠。欣然接受人工智能的作家不多,反对人工智能的观点指向不一:一些作家认为,人工智能的作品低劣粗陋,人工智能的“算法”无法企及幽深的精神世界,那些电子元件或者集成电路怎么可能体会微妙的韵味或者奇特的艺术风格?另一些作家感到,人工智能冒犯了人类的尊严,这些机械拼凑出来的作品不仅无可称道,而且包含了亵渎文学艺术的意味。
A.人工智能可以娴熟地驾驭新闻稿、侦探小说 “叙事语法”,但其创作的文学作品拼凑低劣,包含了亵渎文学艺术的意味。
B.人们接受烤箱烘焙的面包、电磁波转换的电话语音等,不抗拒人工智能创作的油画、雕塑、电影等,但对人工智能提供的文学作品有点反感。
C.人工智能提供了令人惊叹的诗作和绘画,这不过是人工智能献给人类的礼物,作为工具,它无法在美学的意义上重新设计文学艺术。
C.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程序模拟文学家的创作风格,但它没有生命、没有生活,没有思想情感,因此人工智能的作品很难撼动人类的主体地位。
作为工具,人工智能竭力完成任务,同时无法意识到任务的完成对于自身的意义。人工智能并未形成“类”的本质,更不存在独一无二的“自我”。然而,这种状况必须附加一个特殊的时间状语:“目前为止”。事实上,许多人文知识分子乃至科学家担心的恰恰是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如果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巨大的危险可能迅速临近。这并非无端的臆测,相似的事情已经在人类身上发生过一次了,人类的“自我意识”显然形成于进化的中途,尽管突变的机制还没有得到清晰的描述。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1、B2、D(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形影相吊:形容孤单;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摇旗呐喊:现比喻替别人助长声势,而语境中讲的是“为自己”,使用不当。

)3、D (A项“一代代艺术家”应放在“通过”的后面,另外,“优秀艺术传统”不能用“提高、升华”改为“发扬光大”。

B项搭配不当,“意识”不能与“提高”搭配,可改为“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明显增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项句式杂糅,可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删去。

)4、A5、B6、D7、C8、节省(或省钱)、安全、方便(或“便民”)9、第①句把“最杰出的”调到“20世纪”后(语序不当);第②句把“取得”改为“作出”,或把“贡献”改为“成就”(搭配不当);第④句删去“的殊荣”(语义重复)。

10、B(谢:道歉)11、C(④是孟光直言带来的后果,不是直言⑥是说郤正谨慎不乱说话)12、C(说郤正不高兴与原文意思相悖。

)13、①衰败困厄到极点,一定是万不得已,(只有)这样才可以暂且用一下罢了。

(“穷极”“权”各1分,语意流畅1分)②所以执掌政事的重臣心里都很不高兴,(他的)爵位得不到升迁;每当直言极谏时无所顾忌,被当时的人所忌恨。

(补充“他的”爵位1分;“嫌”1分,语意流畅1分)③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④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

14、(1)(3分)【答案】(1)生活的艰辛;(1分)(2)命途的不顺;(1分)(3)生命的衰老。

(1分)(2)(4分)【答案】(1)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2分)(2)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2分)(3)(3分)【答案】(1)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衡水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衡水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蔡衡水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B.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C.自以为关中之固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美好的②物格而后知至知:认识③自伐者无功伐:夸耀④复众人之所过复:弥补、补救⑤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劝阻⑥故亏兄而自利亏:使受损失⑦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达到⑧犹有大夫之相乱家家:家庭A.①④ B.③⑥ C.②⑦ D.⑤⑧3.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A.遒(qiú)劲遏(è)止彷徨(háng)橘(jú)子洲B.彳亍(chìChù)颓圮(tuí pǐ)瓦菲(fēi)寥廓(kuó)C.拊(fǔ)心火钵(bō)惆(chóu)怅骨髓(suí)D.凌侮(wǔ)漂泊(bò)峥嵘(róng)笙箫(shēng)4.下列短语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心情舒畅大家唱歌一个顾客生活朴素B.革命事业动作敏捷热爱生活我的信念C.翻了一下桃花盛开山穷水尽提高效率D.爱好文学尊重人才打扫积雪塑造形象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从积贫积弱到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建起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们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

②由于棚户改造政策深得民心,广州老城区中棚户区的居民搬迁积极性提高,不到一个月已经十室九空,大大加快了工作进程。

③西雅图市餐馆不分大小,经常接受清洁检查,经常有公开处罚勒令改进之事,值得喝彩,卫生行政人员显然不是尸位素餐之辈。

高二上学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是很重要的考试,大家要多做语文期中试卷的练习,做好期中考前的备考工作。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上学期中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上学期中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句子中字形与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攒聚陨命敬惮曩昔(nǎng)B.逋漫瞭望酋长龟裂(jūn)C.弃掷挣惴精湛镌刻(juàn)D.衍生夤缘赓续缧绁(léi)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望着旧城区的断壁残垣,谈到三年前地震的情形,赵常平仍感到心有余悸。

B.二战后,某些西方国家在外交政策上跟在霸权国家后面亦步亦趋,表面上可能获得了某些利益,实际上损害了自己国家的尊严。

C.“女排先飞”,中国女排在第17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荣获亚军,举国球迷无不振奋,深感大快人心。

D.我虽年高八十,但脑袋还在,思想还在,感情还在,理智还在。

我不甘心成为酒囊饭袋,必须干点事情。

3.古人常借“水”的意象比喻人生道理。

下列文句,借由“水”的意象比喻“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的选项是:(3分)A.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B.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C.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D.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阐述性的说明文与议论文相近,,有着更为严密的论证和更为充足的论据。

①只要求大体明白②因为两者都用了议论的方法③前者的写作目的是要使人有所知④都要探讨“为什么”⑤但是,两者也有着明显的区别⑥而后者则是要使人信服A. ④②⑤③⑥①B. ②④⑤③①⑥C.②⑤③④①⑥D.②④⑤⑥③①5.仔细阅读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6分)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答案】A2. 【答案】B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A6. 【答案】B7. 【答案】C8. 【答案】D9. 【答案】A10. 【答案】B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11. 【答案】(1)A. 美丽的风景(2)B. 精美的食物(3)C. 丰富的文化(4)D. 深厚的友谊12. 【答案】(1)作者通过对家乡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引用诗句和描绘景物,使文章更具诗意和画面感。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13. 【答案】(1)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了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挑战。

(3)作者呼吁人们要正确看待科技发展,既要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要警惕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古诗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14. 【答案】(1)A. 江南春(2)B. 渡荆门送别(3)C. 江雪(4)D.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5. 【答案】(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6. 【答案】(1)作者通过描绘寒山、古寺、落日等景象,表达了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2)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四、作文(50分)17. 【答案】标题:《科技的力量》开头: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主体:1. 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远程手术等,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2. 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教学等,为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

3. 科技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

结尾: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看待科技发展,既要发挥其积极作用,也要警惕其负面影响,让科技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考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考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考试卷含参考答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浩瀚的海洋,拥有数不胜数的宝藏,驱动着人类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深邃的海底世界更是充满了神秘与未知。

15世纪,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们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人类探索海洋的大幕,也由此影响了之后数百年的世界格局。

如今,海洋再度成为世界大国关注乃至争夺的焦点,而从大洋表面深入到海底,成为关注与竞争的新特征、新趋势。

如果问深海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就是黑,一片漆黑。

我们坐进一个深潜器,潜到海里去,在进入水层的时候,会发现上面是有光的,下面就逐渐暗下来,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整个就黑了。

在不到200米深的地方,基本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全靠深潜器的灯光照亮。

直到今天,人类对深海的了解也十分有限。

以前都以为“泥牛入海无消息”,什么东西到海洋就是终点。

人类到了20世纪末期才明白海底是漏的。

海底有东西下去,有东西上来,这是人类从前不认识的一个地方。

“深部生物圈”的科学发现,揭开了黑暗世界的神秘面纱。

虽然科学界对于深海海底来自地球内部核裂变产生能量的过程十分陌生,更不清楚这类过程在人类社会里的应用前景,但是,对深海的探索和发现逐渐打开了人类的视野,不断改变着我们对海洋的认知,围绕海洋资源利用形成的经济模式更是不断拓展、深化。

究竟还有多少未知的宝藏深藏在大洋之中?为什么说深海产业既有巨大的潜力,又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现在海洋四大支柱产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中,海洋油气业是居第一位的,这就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一个巨大的变化。

世界上的原油、天然气,差不多1/3是来自海底的,所以差不多一半的海洋经济都跟石油、天然气有关。

1947年人类开始在海里勘探石油,到了20世纪70年代能够采300米、500米水深的石油,到了1980年以后可以开采超过1000米水深的石油,现在最高可以开采3000多米水深的石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水市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我们的明星真的活在真空里么?去年央视春晚开场是众星诵高铁,殷桃穿“高姐”制服,韩庚、董洁、周冬雨等走下高铁唱啊跳。

老艺术家阎肃拔高声的那句“都到家了吗?”现在思来,震聋发聩。

B .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只有图书市场却没有文学界,这样的观点或许过于武断,但面对着秘史、耍酷文学的喧嚣,厚重原创作品的凋零,文学衰弱已是不争事实。

C . “直通现场”是一档民生新闻栏目,夏翼和主持人搭档,负责评论各类新闻事件。

因为言辞犀利,点评泼辣,时常针贬时弊,所以节目在当地收视率不错,个人也比较有名气。

D .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19日通过媒体向公众致谦,并承认展品被盗案和瓷器损坏等事件,暴露了平时管理工作的缺陷、漏洞和不到位。

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中华民族向来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长达5000多年的生态文化孕育着丰富的中华文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钱穆先生曾从地理生态学角度对人类文明进行了考察。

通过对比他得出一个结论,农耕文明所孕育的和平、包容、中庸、多样性等文化特征将是处于文明冲突中的人类未来的选择方向,()。

所以,重新阐述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对于理解农耕文明便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从伏羲天象、住宿大地而画八卦肇始,天水的伏羲庙里立着他的塑像,这是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形象:一个人矗立于高山之巅,头顶是浩瀚无穷、的星空,眼前是、连绵不绝的大地、山川、河流,人是其中一个既渺小又伟大的存在。

它说明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是,是人在广阔的生态环境中确立自身的存在。

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最早的生态文化。

一方面根据自然生态的偷构建人类社会的偷,将人伦确立;另一方面,又常常将人重新放置于浩荡的宇宙之中,使人在理解天地、效法天地的过程中与天地,忘却自己的主体性。

(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中华民族向来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B .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C .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生态文化孕育着丰富的中华文明。

D .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长达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2)下列在文号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中华文明具有上述的文化特征。

B . 中华文明即以农耕文明为标志。

C . 农耕文明对人类的未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D . 农耕文明以中华文明为标志。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神秘莫测不着边际道法自然浑然天成B . 讳莫如深广袤无垠人定胜天浑然一体C . 神秘莫测广袤无垠道法自然浑然一体D . 讳莫如深不着边际人定胜天浑然天成3. (2分) (2020高三上·绍兴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11月4日,王思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随后被该院查封其名下房产、车辆、银行存款和不动产。

12月24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告称,王思聪已还款5千万,涉1.5亿纠纷案和解。

B . 连日来,在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大厅设置的悼念处,市民自发赶来献花哀悼杨文医生。

这种自发的行为表达了人们对暴力伤医行为的绝不容忍、绝不认同。

对救死扶伤者挥刀,触犯法治社会底线,必须依法严惩。

C . 一个社会,能否快速和健康发展,从深层次上来说,主要取决于两个机制:一个是动力机制,一个是平衡机制。

任何社会的长短优劣,根本上都是由这两个机制及其相互之间的平衡决定的。

D . 《我爱我家》的一张旧剧照,葛优在沙发上那副慵懒的躺姿,走红网络,被网友戏称为“葛优躺”,其背后深藏了某种职业倦怠和精神困顿,借一张图片淋漓尽致地发泄了出来。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4. (6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

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

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

这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

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

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

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

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

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

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1)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突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B . 经典阅读可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C . 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但一定是越早安装越好。

D . 经典阅读作用于人的思维和情感模式,从而能让人们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

(2)下列有关“信息时代对年轻人的影响”正确的一项是()A .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使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在逐渐消逝。

B . 信息时代下,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使他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C . 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所以这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而很可能是“脾气”。

D . 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通过网络上的“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建立“三观”。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 对于年轻人来讲,信息时代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因为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

B . 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

C . 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很多年轻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

D . 经典阅读中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5. (12分) (2017高二上·钦州港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王振义:让癌细胞改邪归正1985年,年仅5岁的小静患上了晚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住进医院时出血严重,家人已经绝望了。

关键时刻,医生给孩子用上了王振义教授研制成功的一种全新疗法:全反式维甲酸治疗。

7天后,奇迹出现了:小静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达到完全缓解。

20多年过去了,小静依然健康地生活着。

“小静是我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第一个病人。

在首批治疗的24例病人中,完全缓解率达到九成多。

这是我最感欣慰的。

”王振义教授回忆道。

治疗白血病一般有两条研究途径:一是化疗,杀死白血病细胞。

另一途径是诱导分化,将恶性的白血病细胞转变为良性细胞。

在儒家“改邪归正”思想的影响下,王振义率领的研究组选择了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的途径。

他的研究组证明全反式维甲酸在体内可使新鲜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向成熟细胞分化。

王振义从1982年就开始指导研究生开展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研究,以后又开展肝素对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刺激作用的研究。

1997年应邀与沈志祥合写了《巨核细胞与血小板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变化》一文,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被邀在国际刊物上撰写有关血液学的论文。

他与李家增、阮长耿等合作编写的《血栓与止血》,经过多次修订,已成为我国在这领域中的代表性专著。

2002年,王教授指导的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有一个抗白血病药物的水溶性差,实验效果很不理想,课题组陷入了停滞。

听说郑州大学的教授在这方面有深入研究,当时已78岁高龄的王教授执意要亲自上门请教。

郑州大学接待的同志听了随行人员的介绍,怎么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位朴素和蔼的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院士。

这么一位著名的医学家怎么可能这么虚心地上门求教呢?人们从这件事中看到了一名科学家虚怀若谷、诚实谦逊的大家风范和品格。

王振义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也是一名成功的教育家。

60多年来,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血液学专家。

陈竺、陈赛娟夫妇不会忘记,是王教授手把手地指导他们进行血液病理生理的实验,耐心为他俩补习专业外语,后来又一起撰写论文。

王教授每一次都坚持把他们列为论文的第一、第二作者,而把自己排在了最后!这为当时年仅31岁的陈竺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984年,王教授力荐陈竺夫妇赴法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