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教学设计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鞍山市二十六中学那琳11.3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与计算.解决问题1、提高综合运算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初步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数学思考通过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演绎推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探讨角平分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运用。
难点角平分线性质的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情境引入:如图所示,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m,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000)?1.集贸市场建于何处,和本节学的角平分线性质有关吗?用哪一个性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2.比例尺为1:20000是什么意思?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有部分学生疑惑,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不了,引出新知识,等待学完再解决。
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最短的路线,可以复习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为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作铺垫;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活动2:根据表中的图形和已知,猜想由已知可推出的结论,并用符号语言填写下表:1、学生可以讨论,独立思考,然后说出答案。
已知条件符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所以Rt△PEO≌△PDO(HL).于是可得∠POE=∠POD.由已知推出的结论: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判定定理: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师]这样的话,我们又可以得到一个性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个性质有什么联系吗?[生]这两个性质已知条件和所推出的结论可以互换.[师]对,这是自己的语言,这一点在数学上叫“互逆性”.2、进一步引导学生用集合的观点概括两个性质,教师及时点拨讲解,让学生区别性质和判定两个的区别引导学生写出命题的已知、求证并加以证明,让学生熟悉证明文字命题的步骤,体会由实践活动得到的猜想,只能通过证明来验证,从而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证明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能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进行严密的证明。
2、能够灵活运用两个定理进行相关问题的计算或者证明。
教学重点: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教学难点: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在第二章,我们利用角的轴对称性质,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索出了角平分线的性质。
你还记得角平分线的性质吗?你能用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的真实性吗?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逆命题是:二、新课学习:知识点一、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已知:OE 是∠AOB 的平分线,F 是OE 上一点,若CF ⊥OA 于点C,DF ⊥OB 于点D 应用格式:例1.已知:如图,点B、C 在∠A的两边上,且AB=AC ,P 为∠A内一点,PB=PC ,PE ⊥AB ,PF ⊥AC ,垂足分别是E、F。
求证:PE=PFFBPA C E求证:CF =DF. BD证明: EFO 图4 C A知识点二、证明: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已知:如图5,点P 在∠AOB 的内部,且PC ⊥OA 于C,PD ⊥OB 于D,PC=PD 求证: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 已知:如图6,AP、BQ、CR 分别是△ABC 的内角∠BAC 、∠ABC 、∠ACB 的平分线求证:①AP、BQ 、CR 相交于一点I;②若ID、IE、IF 分别垂直于BC、CA、AB证明:应用格式:例2. 已知:PA、PC 分别是△ABC 外角∠MAC 和∠NCA 平分线,它们交于P,PD⊥ BM 于D,PF⊥BN 于F,求证:BP 为∠MBN 的平分线。
证明:于点D、E、F,则DI =EI=FI. AFRIQEB 图6 P D C三、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四.课堂检测1、有一点P 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则点P 一定是的交点2.如图2,在△ABD 中,AD=4 ,AB=3 ,AC 平分∠BAD ,则=3.如图3,在△ABC 中,∠C= ,AD 平分∠BAC ,DE ⊥A B于E,则下列结论:①AD平分∠CDE ;②∠BAC= ∠BDE ;③DE 平分∠ADB ;④BE+AC=AB 。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以及逆定理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以及逆定理教案姓名性别男年级初二总课时:课时第次课教学内容角平分线定理以及逆定理重点难点角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的逆定理教学目标掌握角平分线定理以及逆定理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与交流作业完成情况:交流与沟通:针对性授课角平分线定理以及逆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用数学符号可表示:∵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或OP平分∠AOB)∴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用数学符号可表示:∵∴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或OP平分∠AOB)探究一应用角平分线性质证明线段相等--------------------性质如图2,在△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F在AC上,BD=DF.求证:CF=EB.1.要证CF=EB,可以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已知什么?还需要证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还需证明的结论成立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讨论总结:根据以上的分析,本题的证明过程应该怎么书写呢?ODPE BA图2变式1.已知,如图BD 为∠ABC 的平分线,AB =BC ,点P 在BD 上,PM ⊥AD 于M ,PN ⊥CD 于D ,求证:PM =PN 。
CNPMDBA变式2.如图,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DF ⊥AC 于F,且DB=DC,求证:BE=CF.DF CB AE变式3. 如图所示,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垂足为E ,DF AC ⊥,垂足为F ,且BD CD =.求证:BE CF =.探究二 应用角平分线性质证明两角互补如图3,AC 平分∠BAD ,CD =CB ,AB >AD ,CE ⊥AB 于E ,CF ⊥AD 于F .求证:∠CBA +∠ADC =180︒.1.由于∠CDF +∠ADC =180︒,要证∠CBA +∠ADC =180︒,只需证明哪两个角相等?为此要证哪两个三角形全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证明1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总结:在利用角平分线性质解题时,应注意步骤的完整性,不要漏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DE B AFC练习:如图所示,∠1=∠2,P 为BN 上的一点,并且PD ⊥BC 于D ,AB +BC=2BD 。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教学内容本节课首先介绍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方法,然后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作图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领会其应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几何思维,启迪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几何的真正魅力.重点难点1.重点:领会角的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2.难点:两个互逆定理的实际应用.教具准备投影仪、制作如课本图11.3─1的教具.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领会定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探究】(投影显示)如课本图11.3─1,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教师活动】首先将“问题提出”,然后运用教具(如课本图11.3─1•)直观地进行讲述,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得出:根据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边边”课本图11.3─1判定法,可以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下面的作图问题.操作观察:已知:∠AOB.求法:∠AOB的平分线.作法:(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M,交OB于N.(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的内部交于点C.(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课本图11.3─2).【学生活动】动手制图(尺规),边画图边领会,认识角平分线的定义;同时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媒体使用】投影显示学生的“画图”.【教学形式】小组合作交流.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9练习.【学生活动】动手画图,从中得到:直线CD与直线AB是互相垂直的.【探研时空】(投影显示)如课本图,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学生活动】实践感知,互动交流,得出结论,“从实践中可以看出,第一条折痕是∠AOB的平分线OC,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PD、PE是角的平分线上一点到∠AOB两边的距离,这两个距离相等.”论证如下: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课本图11.3─4)求证:PD=PE.证明:∵PD⊥OA,PE⊥OB,∴∠PDO=∠PEO=90°在△PDO和△PEO中,,,,PDO PEO AOC BOC OP OP ∠=∠⎧⎪∠=∠⎨⎪=⎩∴△PDO ≌△PEO (AAS )∴PD=PE【归纳如下】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教学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三、情境合一,优化思维【问题思索】(投影显示)如课本图11.3─5,要在S 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米,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 000)?【学生活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究,获得问题结论.从实践中可知: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将条件和结论互换: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也在角的平分线. 证明如下:已知:PD ⊥OA ,PE ⊥OB ,垂足分别是D 、E ,PD=PE .求证: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证明:经过点P 作射线OC .∵PD ⊥OA ,PE ⊥OB∴∠PDO=∠PEO=90°在Rt △PDO 和Rt △PEO 中,,,OP OP PD PE =⎧⎨=⎩∴Rt △PDO ≌Rt △P EO (HL ) ∴∠AOC=∠BOC ,∴OC 是∠AOB 的平分线.【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帮助“学困生”.【归纳】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教学形式】自主、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上述两个结论,弄清其条件和结论,加深认识.四、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如课本图11.3─6,△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思路点拨】因为已知、求证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哪些线段是距离,而证明它们相等必须标出它们.所以这一段话要在证明中写出,同辅助线一样处理.如果已知中写明点P到三边的距离是哪些线段,那么图中画实线,在证明中就可以不写.【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子,分析例子,引导学生参与.证明:过点P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B C、CA,垂足为D、E、F.∴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PD=PE同理 PE=PF∴PD=PE=PF即点P到边AB、BC、CA的距离相等.【评析】在几何里,如果证明的过程完全一样,只是字母不同,可以用“同理”二字概括,省略详细证明过程.【学生活动】参与教师分析,主动探究学习.五、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50练习1、2.六、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学生自行小结角平分线性质及其逆定理,和它们的区别.2.说明本节例子实际上是证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的问题,•说明这一点是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为以后学习设伏).七、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51习题12.3第1、2、3题.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三部分,左边部分板书概念、定理等,中间部分板书探究,右边部分板书例题,重复使用时,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板书练习题.。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4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线段中点的性质等知识。
但由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直观演示、实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2.学会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推理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理解和运用;2.引导学生发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直观演示:利用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3.实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解决问题;4.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角平分线演示教具;2.实例:选取一些实际问题,用于练习和巩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3.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教具,引导学生回顾角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展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通过演示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教材中的实例,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解决问题。
角的平分线教案
角的平分线教案角的平分线教案角的平分线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应用.2.理解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和关系,会找一个简单命题的逆命题.3.渗透角平分线是满足特定条件的点的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是重点.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和灵活运用是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角平分钱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探求与证明1,复习引入课题.(1)提问关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2)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图3-86中的∠AOB的角平分线OC.2.画图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证明之.(1)在图3-86中,让学生在角平分线OC上任取一点P,并分别作出表示P点到∠AOB两边的距离的线段PD,PE.(2)这两个距离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学生度量后得出猜想,并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进行证明,得出定理.(3)引导学生叙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定理1),分析定理的条件、结论,并根据相应图形写出表达式.3.逆向思维探求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1)让学生将定理1的条件、结论进行交换,并思考所得命题是否成立?如何证明?请一位同学叙述证明过程,得出定理2——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2)教师随后强调定理1与定理2的区别:已知角平分线用性质为定理1,由所给条件判定出角平分线是定理2.(3)教师指出:直接使用两个定理不用再证全等,可简化解题过程.4.理解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都相等的点的集合.(1)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运动显示)到角的两边的距离都相等(渗透集合的纯粹性).(2)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运动显示)都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而不在其它位置,渗透集合的完备性).由此得出结论: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二、应用举例、变式练习练习1填空:如图3-86(1)∵OC平分∠AOB,点P在射线OC上,PD⊥OA 于DPE⊥OB于E.∴---------(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2)∵PD⊥OA,PE⊥OB,----------∴OP平分∠AOB(-------------)例1已知:如图3-87(a),ABC的角平分线BD和CE交于F.(l)求证:F到AB,BC和AC边的距离相等;(2)求证:AF平分∠BAC;(3)求证:三角形中三条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而且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4)怎样找△ABC内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5)若将“两内角平分线BD,CE交于F”改为“△ABC的两个外角平分线BD,CE交于F,如图3-87(b),那么(1)~(3)题的结论是否会改变?怎样找△ABC外到三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共有多少个?说明:(1)通过此题达到巩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第(1)题)和判定定理(第(2)题)的目的.(2)此题提供了证明“三线共点”的一种常用方法:先确定两条直线交于某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条直线上。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江镇中学刘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通过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想,逻辑证明、应用的过程,学会研究问题的一般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实际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难点:逆定理的推出及两条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四、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1)动动手:作∠AOB的角平分线OC,在OC上任取一点P,作出点P到∠AOB两边的距离OD、OE,量一量,OD、OE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吗?(2)请学生口述该结论的证明过程。
已知:OC平分∠AOB,点P 是OC上任意一点,P D⊥OA,P E⊥OB,垂足分别为点D、E 求证:PD=PEC(3) 由学生归纳得出命题:如果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那么点P 到∠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 2、出示性质定理3、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来描述性质定理4、练习(1)如图,已知∠1=∠2,P D ⊥OA ,P E ⊥OB ,PE=3cm求:PD 的长度 (请学生口答)(2)已知:如图,在△ABC 中,∠C=90度,BD 平分∠ABC ,D E ⊥AB 于点E ①如果DC=3,AB=6,则△ABD 的面积为_______②如果AE=4,△ADE 的周长为9,则 AC=_______5、蔡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是否成立6、请学生结合图形给出证明7、指出到一个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其实是在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上8、出示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9、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描述逆定理 10、练习(3)如图,要在M 区建一个大型超级购物中心G ,使它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离两公路交叉处1000米,这个超级购物中心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点G 的位置,比例尺1:50000)? 11、评讲例题例1 已知:如图,AO 、BO 分别是∠A 、∠B 的平分线,O D ⊥BC ,O E ⊥AB ,垂足分别为点D 、E 。
2022年初中数学精品教案《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公开课专用
1.4 角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作图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领会其应用方法.【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几何思维,启迪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几何的真正魅力.【教学重点】领会角的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教学难点】两个互逆定理的实际应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折线与剪刀,剪一个角,把剪好的角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再把纸片展开,看到了什么?把对折的纸片再任意折一次,然后把纸片展开,又看到了什么?【教学说明】通过折纸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让他们很快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思考教材第22页“探究”【教学说明】让学生明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利用“HL”证明两直角三角形全等得出来的,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得出新的结论.问题2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思考教材第23页“动脑筋”【教学说明】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互逆定理,让学生明白各自生成的条件,并加深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问题3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判定的应用例教材第23~24页例1【教学说明】体会角平分线上的点与这一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可以相互转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已知点P、D、E分别在OC、OA、OB上,下列推理①∵OC平分∠AOB,∴PD=PE;②∵OC平分∠AOB,PD⊥OA,PE⊥OB,∴PD=PE;③∵PD⊥OA,PE⊥OB,∴PD=PE.其中正确的个数有()2.如图,在△ABC中,∠B=90°,AD平分∠BAC交BC于D,BC=10cm,CD=6cm,则点D到AC的距离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连接EF,EF 与AD交于G,AD与EF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教学说明】让学生独立完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在完成上述题目后,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对应训练部分.⊥EF.证明:∵AD平分∠BAC,DE⊥AB,DF⊥AC,∴DE=DF.在Rt△ADE和Rt△ADF中,DE=DF,AD=AD,∴Rt△ADE≌Rt△ADF,∴∠ADE=∠ADF,又DE=DF,∴DA⊥EF.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谈谈你对本节课的认识,还有什么心得体会?请与大家共同分享.【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1.布置作业:习题1.4中的第2、3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作业部分.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像与角平分线有关的求证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而不必再去证明三角形全等而得出结论.第2课时代数式的值【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求代数式的值,感受代数式求值可以理解为一个转换过程或一个算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字母取值的变化与代数式值的变化之间的联系,能利用代数式的值推断一些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生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求代数式的值并解释代数式值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利用代数式求值推断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一位医生研究得出由父母身高预测子女成年后身高的公式:儿子身高是由父母身高的和的一半,再乘以1.08;女儿的身高是父亲身高的0.923倍加上母亲身高的和再除以2.(1)已知父亲身高a米,母亲身高b米,试用代数式表示儿子和女儿的身高;(2)女生小红父亲身高1.75米,母亲身高1.62米;男生小明的父亲身高1.70米,母亲身高1.60米.预测成年以后小红和小明谁个子高?【教学说明】利用学生十分关注的身高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由此也告知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求代数式的值问题1 教材第81页的“做一做”.【教学说明】学生先了解身体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列出代数式,再根据给出的数值求出代数式的值,体会求代数式值的方法.【归纳结论】求代数式的值分两步完成;(1)代入;(2)计算.问题2 教材第81页“议一议”上面的内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计算,掌握求代数式值的方法.【归纳结论】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叫代数式的值.代数式的值随着代数式中字母取值的变化而变化.2.认识数值转换机下面是一对“数值转换机”写出图①的输出结果;写出图②的运算过程及输出结果.【教学说明】使学生感受代数式求值可以理解为一个转换过程或某种算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填空:(1)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则2(a+b)-3cd的值为________.(2)当a=3,b=1时,代数式22a b的值为________.2.如图是一数值转换机,若输入的x为-5,则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3.教材第84页的“随堂练习”第1题.4.教材第84页下方的“随堂练习”第2题.答案:1.-3 (2)5 2 .3.(1)在6%akg到7.5%akg之间;(2)在2.1kg到2.6kg之间;(3)略.4.(1)(2)物体在地球上下落得快;(3)把h=20m分别代入ht2和ht2,得t(地球)≈2(s),t(月球)=5(s).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相互补充.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1.布置作业:教材“”第1、2、5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这节课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概念,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公开课)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
A C
D
∴ DB = DC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D C
×
A B
(3)∵ AD平分∠BAC, DC⊥AC,DB⊥AB (已知) ∴ DB = DC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 不必再证全等
三、定理应用 1、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 的一个动点,若PA=2,则 (1)P到OM距离是多少? (2)PQ的最小值为多少?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任意一点,PD⊥OA, PE⊥OB,垂足分别是D,E. 求证:PD=PE. A ∵PD OA, PE OB D 证明: ODP OEP 90
C
OC平分AOB 1 2
1 2
P
E B
推理的理由有三个, 必须写完全,不能 少了任何一个。
∴PD=PE (角平分线上的点 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的作用(两组等量转化的秘密通道):
一组角相等 转化成一组线段相等
深入理解定理
B
(1)∵ AD平分∠BAC(已知)
∴ DB = DC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2)∵ DC⊥AC,DB⊥AB (已知)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研究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2复习旧知1角平分线的概念2点到直线距离一条射线一条射线把一个角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一、自觉思考
1、激发好奇心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第一课时)
学问,学问,首先学“问”!
对于角平分线,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角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__学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应用。
2.回顾用尺规作角平分线的过程,并能说明其作法的依据;3.能够熟练的按照证明的格式和步骤对一些命题进行证明。
二、重点及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灵活运用。
三、预习并思考一下两个问题: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四、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几何语言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定理的内容,画出图形,并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给出证明。
注:在实际应用中,角平分线性质定理是用来证明线段相等2、写出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几何语言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定理的内容,画出图形,并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给出证明。
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用来证明角相等或证明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3、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法,作∠AOB的角平分线OP思考:这种画法的依据是:。
五、检测练习1、如图所示,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垂足为E ,DF ⊥AC ,垂足为F ,且BD =DC ,求证:BE =CF 。
2、已知:AC=BC , CA ⊥OA 于A ,BC ⊥OB 于B(试用多种方法证明)3、已知:如图,∠B=∠C=900,DM 平分∠ADC , AM 平分∠DAB 求证: M B=MC4、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E 是AC 上一点,ED⊥CD 于D ,EB ⊥BC 于B ,CA 平分∠BCD 。
求证:AD=AB 。
B A。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教案与反思
1.4 角平分线的性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2课时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基础上能应用角平分线的两个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演绎推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理性思维,从而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经历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索与形成的过程,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探索、概括归纳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两个性质解决问题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一个S区有一个贸易市场,在公路与铁路所成角的平分线上有一点P,要从P点建两条路,一条到公路上,一条到铁路上,怎样修建路最短?这两条有什么关系?画出来看一看.【教学说明】让学生动手画出最短的路线,可以复习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知识点,为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作铺垫,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联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思考教材第24页“动脑筋”【教学说明】让学生明白要找角平分线只需要找角的内部某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即可,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教材第25页例2【教学说明】既复习了三边关系,又能巩固加深了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思考教材第25页“动脑筋”【教学说明】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得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相交于一点的,同时等式的传递性也得到了充分利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AB=AC,BE⊥AC于E,CF⊥AB于F,BE、CF相交于D,则下列结论:①△ABE≌△ACF;②△BDF≌△CDE;③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①和②D.①②③2.如图所示,已知AB∥CD,O是∠BAC与∠ACD的平分线的交点,OE⊥AC于E,OE=2,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3.如图,△ABC中,试证明:(1)若AD为∠BAC的平分线,则S△ABD∶S△ACD=AB∶AC;(2)设D为BC上的一点,连AD.若S△ABD∶S△ACD=AB∶AC,则AD为∠BAC 的平分线.【教学说明】由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及时更正他们发生的错误,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必要时加强训练.在完成上述题目后,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对应训练部分.答案:1.D2.43.证明:(1)过点D作DE⊥AB于点E,DF⊥AC于点F.∵AD平分∠BAC,且DE⊥AB,DF⊥AC,∴DE=DF,∴S△ABD∶S△ACD=(1/2AB·DE)∶(1/2AC·DF)=AB∶AC.(2)∵S△ABD∶S△CD=(1/2AB·DE)∶(1/2AC·DF)=AB∶AC,∴DE=DF.又∵DE⊥AB,DF⊥AC,∴AD为∠BAC的平分线.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内容?还存在什么疑惑?与大家共同分享.【教学说明】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1.布置作业:习题1.4中的第4、5题.2.完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作业部分.对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的证明,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就是与角平分线有的面积计算问题,还不够熟练,以后的教学中对此加强训练.【素材积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掌握利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2. 掌握作已知角平分线的方法;了解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和格式.3. 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能够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4. 使学生能够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相应的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能够利用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难点:角平分线性质的推导过程.课前准备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教学过程问题1: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怎样得到这个角的平分线?用量角器度量,也可用折纸的方法.[追问1] 你能评价这些方法吗?在生产生活中,这些方法是否可行呢?[追问2] 下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 =AD ,BC =DC ,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 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 画一条射线AE ,AE 就是∠DAB 的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师生探究,说明其中的原理(利用“边边边”),进而得到利用尺规作角平分线的方法.教师出示作图过程:已知:∠AOB.求作:∠AOB 的平分线.作法:(1)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 于点M ,交OB 于点N.(2) 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 内部相交于点C. (3) 画射线OC.射线OC 即为所求.教师提出问题:角的平分线有哪些性质呢,请同学们与我一同来探究一下吧!【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通过实践探究角平分线的作法,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SSS)解决问题的能力.3.从试验抽象出几何模型,明确几何作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问题2 【探究1】如图,将∠AOB的两边对折,再折个直角三角形(以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你能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吗?[师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首先独立操作,然后观察操作后的图形,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发现,折痕DP和折痕PE与其他边有着特殊的关系:(1)PD⊥OA,PE⊥OB;(2)PD=PE.然后寻找上述结论成立的理由:(1)由折叠过程可以得到;由(2)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得到,△OPD≌△OPE,进而得到PD=PE.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独立操作、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对自己的看法作出判断.最后引导学生归纳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探究2】我们已经知道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若一个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是否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呢?谈谈你的看法.如图,已知PD⊥OA,PE⊥OB,且PD=PE,那么P点在∠AOB的平分线上吗?为什么?[师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问题.考虑连接OP,由条件OP=OP,PD=PE,可以判断Rt△OPD≌Rt△OPE,于是得到∠DOP=∠EOP,即OP 平分∠AOB.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推理,在推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最后归纳: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练习]练习1 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1)如图,OC 平分∠AOB,点P 在OC 上,D,E 分别为OA,OB 上的点,则PD =PE.(2)如图,点P 在OC 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则PD =PE.(3)如图,OC 平分∠AOB,点P 在OC 上,PD⊥OA,垂足为D.若PD =3,则点P 到OB 的距离为3.[练习2] 如图,△ABC中,∠B =∠C,AD 是∠BAC 的平分线, 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EB =FC.【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及理性精神.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究,获得问题结论,从实践中学习知识.3.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归纳、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通过举例,说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3:例1要在S区建立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且离公路与铁路的交叉处500米.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比例尺为1∶20000)?[师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发现若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则集贸市场一定在上述角的平分线上,于是可以用尺规作出角平分线,然后根据比例尺画出集贸市场所在地即可.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集贸市场所在地应在角平分线上这个结论.例2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 的距离相等.[思路点拨]因为已知、求证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哪些线段是距离,而证明它们相等必须标出它们.所以这一段话要在证明中写出,同辅助线一样处理.如果已知中写明点P到三边的距离是哪些线段,那么图中画实线,在证明中就可以不写.[变式]△ABC的面积是24 cm2,它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AB的距离为3 cm,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设计意图】1.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2.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在几何里,如果证明的过程完全一样,只是字母不同,可以用“同理”二字概括,省略详细证明过程.问题4:探究交流:你能找到OP=OP′的条件吗?已知点C是∠AOB平分线上一点,点P,P′分别在OA,OB上,如果要得到OP=OP′,需要添加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即可.请写出所有可能的条件的序号________.①∠OCP=∠OCP′;②∠OPC=∠OP′C;③PC=P′C;④PP′⊥OC;⑤CP⊥OA且CP′⊥OB.[解析] 这是一道角平分线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知识的综合题,可通过是否具备全等,是否具备角平分线性质中的条件来加以判断.①如果∠OCP=∠OCP′,又因为∠POC=∠P′OC,OC=OC,可证△POC≌△P′OC(ASA),得到OP=OP′;②如果∠OPC=∠OP′C,因为∠POC=∠P′OC,OC=OC,可证△POC≌△P′OC(AAS),得到OP=OP′;④如果PP′⊥OC,设PP′交OC于D,因为∠ODP=∠ODP′,∠POC=∠P′OC,OD=OD,可证△POD≌△P′OD(ASA),得到OP=OP′;⑤如果CP⊥OA且CP′⊥OB,因为∠POC=∠P′OC,所以CP=CP′.又因为OC=OC,可证△POC≌△P′OC(HL),得到OP=OP′;③如果PC=P′C,因为∠POC=∠P′OC,OC=OC,这样三个条件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当CP不垂直于OA时,以C为圆心,CP为半径画弧与OP有两个交点,其中的一个交点使△OP′C≌△OPC不成立.所以正确答案为①②④⑤.【设计意图】1.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及提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及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探究能力.问题5:课堂小结:(1)学生自行小结角平分线性质及其判定定理和它们的区别.(2)说明本节例子实际上是证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的问题,说明这一点是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为以后学习设伏).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课本P51中的习题12.3.【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发展潜能;布置作业,专题突破.问题6 知识网络:【设计意图】框架图式总结,更容易形成知识网络.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2.会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难点重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问题1:(1)交换角的平分线性质中的已知和结论,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这个新结论正确吗?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追问]你能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吗?证明略[练习]判断题:(1)如图,若QM =QN,则OQ 平分∠AOB;()(2)如图,若QM⊥OA 于M,QN⊥OB 于N,则OQ是∠AOB 的平分线;()(3)已知:Q 到OA 的距离等于2 cm,且Q 到OB 距离等于2 cm,则Q 在∠AOB 的平分线上.()(2)在S 区建一个广告牌P,使它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a.这个广告牌P 应建于何处?这样的广告牌可建多少个?b.若这个广告牌P 离两条公路交叉处500 m(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 000),这个广告牌应建于何处?C.如图,点P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M,CN 的交点,点P 在∠BAC的平分线上吗?这说明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有什么关系?证明:过点P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BC,CA,垂足为D,E,F.∵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PD=PE,同理PE=PF∴PD=PE=PF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设计意图】通过一步一步深入探究,由易到难理解新知识.问题2 如图,要在S 区建一个广告牌P,使它到两条公路和一条铁路的距离都相等.这个广告牌P 应建在何处?[变式1] 如图,△ABC 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BM 与∠BAC的平分线 AN 相交于点P,求证:点 P 在△ABC另一个外角的平分线上.[变式2] 如图,P 点是△ABC的两个外角平分线 BM,CN 的交点,求证:点 P 在∠BAC 的平分线上.[变式3] 如图,将问题3中“S 区”去掉,广告牌P到两条公路和一条铁路的距离相等.这个广告牌P 应建在何处?【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熟练的应用;通过不断深入的变式,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核心.问题3: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本节课的结论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3)应用本节课的结论时,常作的辅助线是什么?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2.3第3、7题.【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发展潜能;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湖南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角平分线的性质(省一等奖)
湘教版八年级(下)《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角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2、会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解决有关的证明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
3、在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推理证明过程中理解并掌握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探索和证明。
教学难点:会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解决有关证明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导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纸,几何画板演示一、问题情境:1、同学们,老师在生活中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请看:(出示PPT)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一起来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
三、温故知新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解了角平分线的定义,那么什么是角平分线2、熟悉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后,我们如何找到这个角的平分线呢(学生回答)除了这些方法外,还有没有更直接的方法呢四、自主探究(活动一)1、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形纸进行操作,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2、请两个同学上台展示一下。
3、其他同学有没有和他们相同的发现呢4、刚才老师发现还有个别同学的操作存在问题,下面我们再用几何画板直观演示一下整个操作变化过程。
5、通过观察,你们都会操作了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看看自己操作对不对。
6、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观察,我们在角平分线上移动的点R的位置,那么这点到角两边的距离又会怎样呢7、学生猜测回答。
8、刚刚我们只是猜想,到底正不正确呢请同学们证明这个猜想。
10、请一个同学上台来板书你的证明过程,并说说你的思路。
其他同学呢11、经过同学们的操作、猜想、证明,我们得出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这是文字语言,谁能说说它的符号语言五、合作探究(活动二)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角平分线上的点一定会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会不会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呢2、学生猜想。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教学设计-02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教学设计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角平分线的逆定理:在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不难发现,定理1的条件是定理2的结论,同时它的结论又是定理2的条件,它们互为逆定理。
定理1说明了角平分线上点的纯粹性,即:只要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它到此角两边一定等距离,而无一例外;定理2反映了角平分线的完备性,即只要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都一定在角平分线上,而绝不会漏掉一个。
在实际应用中,前者用来证明线段相等,后者用来证明角相等或证明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
用数学语言可表示如下:例题一:(1)∵OC平分∠AOB,点P在射线OC上,PD⊥OA于D,PE⊥OB于E∴PD=PE(定理1)(2)∵PD⊥OA,PE⊥OB,PD=PE∴OC平分∠AOB(定理2)例题二:如图,△ABC的ㄥB平分线BD与ㄥC的外角的平分线CE相较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 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
从P点向边AB做垂线,垂足为F,向BC边作垂线,垂足为G,向AC边作垂线,垂足为H因为BD是角ABC的角平分线所以PF=PG因为CE是角ACB的外角平分线所以PH=PG所以PF=PG=PH即,点P到三这AB,BC,CA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从P点向边AB做垂线,垂足为F,向BC边作垂线,垂足为G,向AC边作垂线,垂足为H 因为BD是角ABC的角平分线所以PF=PG因为CE是角ACB的外角平分线所以PH=PG所以PF=PG=PH即,点P到三这AB,BC,CA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这题对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 E,老师一边说,师生共
同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猜
想线段 PD 与线段 PE,线段
OC 与线段 OD 的数量关系。
3、 引导学生猜想当折痕与角
的的两边垂直时,线段 PD、
线段 PE 与边 OA、边 OB 的
关系,肯定它们的发现并引
导学生猜想通过这个特殊
的位置关系能得到什么结
论?
探究二:对上述猜想进行证明 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求证:_______________ 证明: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
1、 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思 考如何把猜想变成现实。学 生讨论交流证明的方法。在 学生证明之前提示学生,怎 么把文字语言变成数学语 言,根据图形写出已知和求 证。
2、 小组讨论结束,选取证明 完成较好的一个同学的导 学案在多媒体展示,并让其 他同学质疑。
的角,这条
_
叫做这个角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分
线。
2、 点到直线的距离:从______外一点到
这条直线的_________长度,叫点到直
线的距离。
提问学生
1、 角平分线的定义是什么? 2、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什么? 板书:
C
O
A
通过角的定义你也可以从中
得到哪些角的数量关系?
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激 发学生学习 兴趣和求知 欲。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证明及运用。
灵活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解决问题。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多媒体、导学案导学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板书标题,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找学生研读。
设计意图 明确本课 学习目标
一、复习导入
1、 角平分线:从一个 的顶点引出一
条
,把这个角分成两个
探究三:角平分线性质定理逆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几何语言描述:
1、 先让学生说出性质定理的 逆命题,并告知学生这个逆 命题在下一章会给出详细 证明过程,经过证明是个真 命题,也就是角平分线性质 定理逆定理。
2、 找学生完成角平分线性质 定理逆定理的几何语言描 述。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教学设计
课题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16.3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它主要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同时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 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思路,并为今后在圆一章学习内心作好知识准备。因 此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又是为后续学习作铺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在初一的时候有所了解,但对角平分线性质 的了解,是通过折纸得到的。而本节课是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角平分线的 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行严密的推理证明,是要求学生把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 思维的水平。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利用它们进 行证明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了解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 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中发展几何直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过程中,培养 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逐步 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P
l
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怎么表
示?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探究一
探究一:动手做做
1、 让学生把准备好的角∠
(1)在纸上任意画一个角∠AOB,用剪 AOB 拿出来,将纸对折,使
刀剪下,将纸对折,使这个角的两边重合, 角的两边重合,再将纸展
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开,让学生观察,提问角是
(2)把角对折后,设折痕为射线 OC,按 一个什么图形,中间的折痕
五、当堂检测 1、已知如图,BD 平分∠ABC,若要证明 AD=DC,则可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
A
B
D
C
1、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 成,并在学生之间巡查。
2、 订正答案。
2、如图所示,DB⊥AB,DC⊥AC,BD=DC, ∠BAC=80°,则∠BAD=________.
检测学生对 本节课内容 的掌握情况。 全面巩固本 节重点、难 点,及时发现 问题并纠正。
三、交流展示 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AD 平分∠BAC,DE⊥AB,垂足为
E.求证:DE=DC,AC=AE
BE
1、 学生交流讨论,让完成较
D
好的小组成员去黑板板演
C
A
自己的证明过程。
2.在△ABC 中,∠B=∠C,D 为 BC 的中点, 2、 认真听展示同学的分析,
并进行质疑与补充。 DE⊥AB,DF⊥AC,垂足分别为 E、F. 求 3、 展示同学处在“教”的位
使学生经过 合理推理发 现结论,演绎 推理证明结 论的活动,体 会合情推理 与演绎推理
用几何语言描述:
3、 打开幻灯片,展示证明过 程,规范学生证明过程。
4、 告知学生,经过证明的正 确的命题是真命题,这个真 命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的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并共 同完成性质定理的几何语 言描述。
的不同作用。
照课本 120 页方法再折纸,设折痕为直线 是角的什么,折痕将角分成
n,直线 n 与边 OA、OB 分别交于点 D、E, 的两个角是什么关系,所以
与折线 OC 交于点 P,将纸展开铺平后,猜 折痕是角的什么线?
想线段 PD 与线段 PE,线段 OD 与线段 OE 2、 将纸对折重合,再对按照
分别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证:点 D 在∠A 的平分线上。
置,比较有成就感,会更加 要求自己学好数学。
4、 体会把较难的或没有解决
的问题转化归结为简单的
或已学过的知识。
5、 能力提升由老师点拨,让
学生课下完成。
交流展示环 节,给学生提 供展示的舞 台,增强舞台 的表现欲和 自信心。
3、如图,在△ABC,∠C=90°,AD 是∠ABC
课本 120 页的方法对折,展
(3)特别的,当折痕 n 与 OA、OB 垂直 开,会发现有三条折痕,第 学生动手操
时 , 试 猜 想 结 论 一次折痕设为 OC,三条折 作,陶冶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痕的交点为 P,折痕与 OA 情操,引发学 边交点为 D,与 OB 边交点 生的求知欲
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 E.DE=EB.
求证:AC+CD=AB
能力提升
4、如图,△ABC 中, 外角 ∠CBD 和 ∠ BCE 的平分线交于 点 F,那么点 F 是否在∠DAE 的平分线上? 请证明你的结论。
D
B
A
四、课堂小结
F
C
E
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知识梳 理。
巩固学生对 本节课知识 的掌握,培养 学生的总结 归纳能力。
3、如图,△ABC 中,∠A=90°,CM 平分 ∠ACB,AB=16cm,AM:BM=3:5,则点 M 到 BC 的距离是多少?
B
六、布置作业
M
A
C
课本 122 页 A 组 、B 组 练习册 91 页-94 页
通过练习再 次巩固本节 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6.3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角平分线性质定理:
2、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几何语言描述:
几何语言描述:
重视情境创设,让学生经历求知过程。本节课引入问题教学的模 式,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投入到解题思路的探索过 程中,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深层次参与,倡导同学们要学会用大脑 去思考,用耳朵去倾听,用眼睛去观察,用双手去操作,使学生言语 与行动逐步起到自觉调控的作用,促进思维的“内化”,从而发展学 生的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