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合集下载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赏析介子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②,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③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④?”对曰:“尤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⑥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女⑦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⑧吾过,且旌⑨善人。

”注①禄:俸禄②祀者:原指掌管、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代一国的国君③诬:荒谬④怼:怨恨,不满⑤尤:责备,谴责⑥文:装饰,美化⑦女:通“汝”,你⑧志:记住⑨旌:表彰,发扬1.解释文中划线词:①亡()②及()③盗()④盍()⑤偕()2.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身将隐,焉用文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3.补充省略内容:①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②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③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5.介子推为什么“不言禄”?6.概括介子推的性格。

参考答案1.逃亡到(达)小偷何不(为什么不)一起2.A3.①之(介子推)②其(他们)③此(这个)4.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5.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6.淡泊名利、居功不傲、坚守节操、言出必行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春秋鲁国-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注释

春秋鲁国-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注释

春秋鲁国-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发生内讧,公子重耳出逃至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他只逃往齐国,途中没有吃的,大家只能吃野菜充饥。

重耳咽不下野菜,侍从介之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

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瘤一拐,经过追问才明白经过,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重赏介之推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

重耳对跟随他出逃的人都重重封赏,唯独忘了介之推。

介之推也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重耳一样会当上国君,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

此文即为记叙介之推决定隐居时与母亲的一段对话。

[2]原文:介之推不言禄春秋鲁国-左丘明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翻译: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推曰:“介之推说:“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介之推不言禄的译文

介之推不言禄的译文

介之推不言禄的译文以下是《介之推不言禄》的译文:从前啊,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好多人跟着他。

介之推也在里头。

重耳饿惨了的时候,介之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可仗义啦!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

那些跟着他流亡的人啊,一个个都争着说自己功劳大,想要封赏。

晋文公呢,也挺大方,给了不少人好处。

介之推可没去凑这个热闹,他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就剩下国君您啦。

老天一直护着您,那些跟着您的人啊,把这功劳说成是自己的,这不是瞎扯嘛!偷人家的财物,都算是强盗,何况这些把上天的功劳当成自己功劳的人呢!臣子们把罪过当成是正义,国君您还赏赐他们,上下都这样乱来,我可看不下去。

”他老妈就问他:“那你咋不去跟国君说说呢,说不定也能得点好处。

”介之推说:“我都嫌跟他们争功丢人,咋还能去要赏赐呢?再说啦,我要是说了,那罪过就更大喽。

”老妈又说:“那要不咱也去显摆显摆,至少让大家知道知道。

”介之推回他老妈:“哎呀,老妈呀,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算了。

要是去显摆,那多丢人现眼啊。

再说了,我都打算归隐了,还在乎这些干啥。

”于是呢,介之推和他老妈就跑到山里藏起来了。

晋文公后来想起介之推,哎呀,这功臣咋没封赏呢!派人到处找,没找着。

有人出主意说:“介之推最孝顺了,放火烧山,他肯定会背着老妈出来的。

”晋文公这傻帽还真就听了,放火烧山。

可没想到啊,介之推和他老妈抱着棵大树,死也不出来,最后给烧死啦!晋文公那叫一个后悔哟,把那片山封给介之推,还起名叫“介山”,说:“就用这来记住我的过错,也表彰介之推的气节。

”这故事出自《左传》。

您瞧瞧,介之推这哥们,真是够硬气,不贪功,不图利,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让人又敬佩又惋惜啊!。

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内外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子是对人的美称。

⑤蒙:欺骗。

怼(dui):怨恨。

尤:过失,罪过。

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⑦田:私田,封地。

8:置:立.9,诬:欺骗 10,文:花纹,装饰。

11、志:记载。

12、旌:表扬,表彰。

翻译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责备这种行为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能吃他的俸禄了。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翻译先秦:左丘明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发推曰:“献上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存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左威卫其奸。

上下相蒙,容易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矣!且出来怨言,不甲壳类其甲壳类。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锥果,焉用文之?就是谋显出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荣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试过,且旌善人。

”译文(背景直奔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著他逃的人们,介之推不去建议禄赏,而(晋文公)获赐禄大赏时也没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道:“你为什么不也回去建议赏赐呢?(否则)这样(贫困地)死(又能够回去)责怪谁呢?”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道:“也使国君晓得这事,不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道:“(你)能这样搞吗?(那么我)和你一起归隐。

”便(一直)归隐至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

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不言禄作者:唐惠忠来源:《初中生(二年级)》2008年第01期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

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⑤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阅读提示]介之推,又称介推,春秋时晋国贵族,曾随晋文公流亡国外。

本文表现了介之推与母亲清廉自持的节操。

同时,介之推的话语中也流露出一种对于天命的迷信。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

②从亡者:随晋文公流亡、共过患难的大臣。

③献公:重耳的父亲。

④惠、怀:晋文公之前的两个国君。

晋献公死,子吾、子圉先后继位,称惠公、怀公。

⑤绵上:地名,在今山西境内。

[牛刀小试]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外内弃之弃:厌弃。

B. 不亦诬乎诬:欺骗。

C. 是求显也显:显达。

D. 以绵上为之田田:田地。

2.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禄亦弗及/盍亦求之;(2)罪又甚焉/焉用文之。

A. 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不同。

B. 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也相同。

C. 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也不同。

D. 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相同。

3.“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一句中的“是”指代的是()。

A.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B. 身将隐C. 介之推不言禄D.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4. 对文章写介之推之母三次设问的目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古文观止·介之推不言禄》译文与赏析

《古文观止·介之推不言禄》译文与赏析

《古文观止·介之推不言禄》译文与赏析介之推不言禄介之推不言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题解】介之推是随从晋文公流亡国外的功臣,曾割股给晋文公充饥,备尝艰辛。

但晋文公登基后,封赏功臣,介之推没有向其他人那样向晋文公求取封赏,而是隐居绵山以终。

介之推认为皇帝上应天命,功臣不应徼功求赏,进而塑造了一个迷信天命、独善其身、安贫乐道的人物形象。

【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73];禄亦弗及。

【注释】[73]介之推:晋国贵族,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译文】晋文公赏赐曾经跟随他流亡国外的人,介之推不称功求赏,因此赏赐也没有他的份儿。

【原文】推曰:“献公之子九人[74],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75],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76]?以死谁怼[77]?”【注释】[74]献公:晋文公的父亲。

君:指晋文公。

惠:晋惠公。

怀:晋怀公。

惠公是文公的弟弟,怀公是惠公的儿子。

[75]二三子:相当于现在讲的“那几位”,指跟随晋文公逃亡国外的人。

[76]盍:何不。

[77]怼:埋怨,怨恨。

【译文】介之推说:“献公有九个儿子,现在只有文公还在世。

惠公、怀公还没有亲信,国外诸侯、国内子民都厌弃他们。

上天不灭绝晋国,就必定会有新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文公又会是谁呢?这实在是上天要立他为君,那些跟随他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欺君罔上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被称之为盗贼,何况是贪上天的功劳,而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呢?臣子将这种欺骗当做道义,君王却对欺骗者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我难以跟他们相处啊!”他母亲说:“你为何不去要赏赐呢,这样死了又能埋怨谁呢?”【原文】对曰:“尤而效之[78],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79]?是求显也。

《介之推不言禄》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注释:1. 晋侯:指晋文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 从亡者: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3. 介之推:晋文公的臣子,曾割自己的肉给文公吃。

4. 献公: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

5. 惠、怀:指晋惠公和晋怀公,他们都是晋文公的兄弟。

6. 外内:指国外和国内。

7. 主: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国君。

8. 天实置之:上天确实安排他做国君。

9. 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10. 诬:欺骗。

11. 下义其罪:下面的人认为有罪是正义的。

12. 上赏其奸:上面的人奖赏罪恶。

13. 怼:怨恨。

14. 尤:指责。

15. 文:修饰。

16. 显:宣扬。

17. 志:记载。

18. 旌:表彰。

翻译:晋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提及自己的功劳,也没有得到禄赏。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国君还在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都抛弃了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祭祀,一定会有新的国君出现。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还会是谁呢?这其实是上天安排的,而那些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这不也是欺骗吗?盗窃别人的财物,尚且被称为盗贼,更何况是贪图上天的功劳,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认为有罪是正义的,上面的人奖赏罪恶,这样上下互相欺骗,很难和他们相处。

介子推不言禄阅读答案_介子推不言禄翻译

介子推不言禄阅读答案_介子推不言禄翻译

介子推不言禄阅读答案_介子推不言禄翻译文言文《介子推不言禄》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介子推不言禄》选自《左传》,叙事简明生动,严谨有法,富于故事性,很有文采。

它特别善于描写战争,刻画人物形象也有一定特色。

记言委婉含蓄,典美博奥,尤其所记外交辞令,婉而不晦,显而不露。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杂说上》中称赞它“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

《左传》在史学上和文学上,都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女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注释】①禄:俸禄②祀者:原指掌管、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代一国的国君③诬:荒谬④怼:怨恨,不满⑤尤:责备,谴责⑥文:装饰,美化⑦女:通“汝”,你⑧志:记住⑨旌:表彰,发扬【翻译】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子推不谈俸禄,俸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子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orG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这是上天安排的,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荒谬吗?盗窃别人的财物,就叫做他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很难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俸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子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仿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阅读附答案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阅读附答案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⑤?”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子是对人的美称。

⑤怼(dui):怨恨。

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⑦田:祭田。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晋侯赏从亡者亡:逃亡B.禄亦弗及弗:没有C.能如是乎是:这样D.以志吾过志:志向小题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6分)①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②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小题3:读了本文,你觉得介之推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参考答案:小题1:D小题1:①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把贪天的功劳作为是自己的贡献呢?(3分)②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3分)小题1:介之推是一个不求荣华显达,不贪功好利之人(1分);孝敬母亲不遗余力(1分);最重要的是,他心中如何想,就如何表现在外,绝对不做心口不一的事情,(1分)这种品行是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的。

略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议介子推不言禄》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议介子推不言禄》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议介子推不言禄》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议介子推不言禄居争夺奔竞之中,而见旷逸高世之举。

嚣尘滞虑一扫而空,心开目明,顿还旧观。

暑风旱雨不足以喻其快也,渴浆饥炙不足以喻其美也,沂浴雩游不足以喻其清也。

晋文公反国之初,从行诸臣骈首争功,有市人之所不忍为者。

而介子推独超然处众纷之外,孰谓此时而有此人乎?是宜百世之后,闻其风者犹咨嗟叹颂而不能已也。

虽然盗跖之风不足以误后世,而伯夷之风反可以误世。

凡人之情,既恶之则必戒之,其所以陷溺而不知非者,皆移于所慕也。

推尤诸臣之贪功,其言未必非也;其言之所自发,则非也。

使晋文赋之以禄,推以此为辞禄之言,虽不尽中理,犹不失为狷介也。

而推之言不在于禄方赋之初,而在于禄不及之后。

吾固疑推之不主于理,而主于怨也。

推,高士也。

未易以凡心窥、利心量也。

事固有外似而中实相远者,安知推之果出于怨也?以怨断推之罪,非吾之言也,乃推之言也,非推之言也,推母之言也。

推自谓:“既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亦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母子之间,真实底蕴,举皆披露,推安所逃情乎?推若果以从亡之臣为不当赏,则狐、赵从亡之臣也,己亦从亡之臣也,其不赏,均也。

文公之赏狐、赵,固滥而可责也。

赏者为滥,则不赏者乃理之常也。

是文公失之于狐、赵,而得之于我。

君待我以常,我自安其常,怨何为而生?身何为而隐乎?是非无两立之理。

赏者是,则不赏者非;赏者非,则不赏者是。

今推既咎文公之滥赏,又怨文公之不赏,此近于人情乎?吾是以知推之言,特借理而逞怨也。

天下固有迹高而心卑,形清而神浊者矣,如推之徒是也。

聚争名者于朝,聚争利者于市。

山之巅、水之涯,忽遇如推者,焉非不萧然可喜也?怨心内积,则林麓未必非幽絷之网,涧溪未必非忿激之声也,吾未见此之果胜彼也。

(选自吕祖谦《东莱博议》,有删节,。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文言文阅读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文言文阅读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文言文阅读《左传》中有一篇名为《介之推不言禄》的文章,记叙了介之推在晋文公重耳复国后,不以功邀赏的高尚品德。

以下是其文言文原文及大致的译文: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晋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提及禄位,禄位也没有赐到他身上。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晋文公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国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不使晋国绝后,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这实在是上天立他为君,而他们这些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力量,这不是欺骗吗?偷别人的财物,尚且叫做盗,何况贪上天的功劳以为自己的力量呢?下面的人把贪功的罪过当成合理,上面的人对欺骗加以赏赐,上下相互欺骗,这就难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求赏?这样的死,又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错误而去效法,罪就更大了。

而且我口出怨言,不能吃他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让他知道一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文饰。

身体将要隐居,哪里用得着文饰?这只是去求显露自己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我和你一起隐居起来。

”于是就隐居而死。

晋文公派人寻找介之推,找不到,就把绵上的田封给他,说:“用这来记载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

【作文】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作文】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他的母亲说:“能够象 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 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 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 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译译文
分类: 作文 > 国学精粹 > 文言文 > 文言文翻译 >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创作时间:2009-04-06 17:16:37
原文阅读: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 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 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 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翻译译文或注释: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 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练习及答案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练习及答案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练习及答案《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阅读题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1)个亦诬乎诬:_________ (2)且旌善人旌: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1)斋亦求之,以死谁怼?(2)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3.阅读短文,说说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4.你对介之推的观点有何看法?《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阅读题答案1. (1)错误(2)表彰2. (1)为什么不也去请求他,这样苦哭至死又埋怨谁呢?(2)果真能如此吗?我和你一道去归隐。

3.有功不言,不重功名利禄。

4.介之推下重功名利禄的做法值得崇敬,但他把晋候登位归为天意的思想是不正确的。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3篇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3篇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现如今,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1晋侯赏从亡者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⑤?”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子是对人的美称。

⑤怼(dui):怨恨。

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⑦田:祭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

(3分)①侯赏从亡者()②能如是乎()③以志吾过()【小题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2分)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小题3】细读选文,你觉得介之推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答案【小题1】①亡:逃亡②是:这样③志:铭记【小题2】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小题3】介之推是一个有功不言,不重功名利禄的人。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亡”在此是“逃亡”的意思,不能理解为“丢失”等意思;“是”在此是“指示代词,这样”的意思,不能理解为“表正确的判断动词”;“志”在此用作动词,意思为“铭记”。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3篇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3篇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3篇《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3篇现如今,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1晋侯赏从亡者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⑤?”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子是对人的美称。

⑤怼(dui):怨恨。

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⑦田:祭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

(3分)①侯赏从亡者()②能如是乎()③以志吾过()【小题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2分)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小题3】细读选文,你觉得介之推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答案【小题1】①亡:逃亡②是:这样③志:铭记【小题2】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小题3】介之推是一个有功不言,不重功名利禄的人。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亡”在此是“逃亡”的意思,不能理解为“丢失”等意思;“是”在此是“指示代词,这样”的意思,不能理解为“表正确的判断动词”;“志”在此用作动词,意思为“铭记”。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介之推不言禄》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终老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象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介之推不言禄的文言文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的文言文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的文言文翻译介之推不言禄的文言文翻译导语:《介之推不言禄》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那它是怎么翻译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介之推不言禄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介之推不言禄先秦:左丘明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

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介之推不言禄》先秦:左丘明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白话译文】晋文公赏赐跟从他流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所以爵禄也没有给他。

介之推说:“献公之子九人,只有君侯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近之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天持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又是谁呢?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力量,不是骗人吗?偷别人的财物,还被称为盗,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同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赏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赏赐?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大。

并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可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答道:“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同去隐居。

”于是他们隐居而死。

晋文公寻找介之推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记载我的过失,并表彰好人。

”【文学赏析】故事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叙事富于故事情节性与戏剧冲突性,这是《左传》文学艺术特色之一。

介之推追随晋文公流亡在外长达十九年,曾割股之肉给晋文公充饥,但在回国后他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向晋文公索取封赏,而是超然隐遁,可谓高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考试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①赏从亡者。

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⑤!”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注] 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给文公食。

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子,是对人的美称。

⑤怼(duì):怨恨。

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市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⑦田:祭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尤.而效之,罪又甚焉尤:指责
B.盍.亦求之盍:何不
C.以志吾过,且旌.善人旌:表彰
D.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义:正义
【答案】D
【解析】“义”,此处为动词,把……当作正义。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
B.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
C.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
D.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
【答案】B
【解析】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之推不满于上下相蒙的现状,并在与其母的交流之后,隐居而死。

B.介之推和母亲一起隐居,母亲死后,他才接受了晋侯赏给他的
绵上之田。

C.晋侯在介之推死后,已经有悔改之意。

D.“介之推不言禄”一事表现了介之推和其母亲的高洁品质。

【答案】B
【解析】从“遂隐而死”及“晋侯求之,不获”来看,介之推隐居而死,并没有接受赏赐。

故B项叙述不正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译文:
(2)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译文:
【答案】(1)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2)偷窃别人的财物,还被人称为强盗;更何况贪求上天的功劳,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呢?
【注释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赏从亡者(跟随逃亡的人)。

介之推(晋文公臣子。

重耳逃入卫国国境时,头须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

重耳无粮,
饥饿难行,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养重耳。

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也成就了他的忠义之名,史称“割股奉君”)不言禄(不要求赏赐。

禄:古代称官吏的俸给),禄亦弗及(赏赐没有给他。

弗:否定副词,不。

及:通“给”。

供应)。

推曰:“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指晋惠公,姬姓,名夷吾,晋献公之子,晋文公之弟,春秋时期晋国君主。

公元前651年,在秦国的帮助下继位。

晋惠公继位后,背信弃义,诛杀大臣,国人都很不顺服他。

公元前637年九月,晋惠公去世,其子太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怀(晋怀公,晋国君主,姓姬名圉。

早年在在秦国做人质,后其父亲晋惠公逝世,太子圉做了君主。

但不久,晋怀公的伯父重耳在秦穆公支持下回国,晋怀公的心腹吕省和郤芮都临阵倒戈,晋怀公被迫出奔高梁,很快被即位为文公的重耳派人杀死。

死时只有22岁)无亲,外内(指国内外)弃之。

天未绝(灭绝)晋,必将有主(有主持国家大事的主人)。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实际已经安排好了),而二三子(几个人,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子,是对人的美称)以为己力,不亦诬(欺骗)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把天公的功劳据为己有。

贪,贪取。

天,天公,指自然界的主宰者),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将那罪过当做道义。

义: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道义),上赏其奸(形容词用做名词,奸诈的行为),上下相蒙(欺骗,隐瞒),难与处(相处)矣!”
其母曰:“盍(hé,兼词,何不)亦求(要求赏赐)之。

以死谁
怼(因为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埋怨谁呢?怼:duì,怨恨)!”
对曰:“尤(yóu,怨恨,责备)而效(效仿)之,罪又甚(加重)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不能吃他的俸禄了)。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固定结构,怎么样)?”
对曰:“言,身之文(文饰,装饰)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这)求显(乞求显贵)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xié,一同,偕同)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把)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市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为之田(祭田。

旧时族田中用于祭祀的土地,因其地租收入主要用于祭祀而得名。

旧时族田有多种名目,诸如祠堂田、寺庙田、墓田、祭田、义田、学田、公会田等皆为族田。

祭田即为祭祀而置的土地,属于供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费用。

祠堂田、寺庙田、墓田专供各自的祭祀之费用。

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

学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

跨宗族的地域性乡党公会田,往往汇集若干宗族的族田,用作联络乡党感情的会餐费用,以及砥砺名教、解决地方纠纷或与外地争讼的费用)。

曰:“以志吾过(用它来标记我的过失),且旌(表彰。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善人。


【参考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推不要求赏赐,赏赐也没有给他。

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必定要有主持(国家大事)的主人。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这一个二个的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荒谬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天的功劳,认为是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行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埋怨谁呢?”
回答说:“责备这种行为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不能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我)和你一起隐居。

”便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寻找他找不到,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

说:“用它来标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