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两次鸦片战争(已修改)

合集下载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一语评历史
鸦片战争前,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西方列强在全球 范围内侵略扩张,而作为中国统治者的清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变化 浑然不觉,中国社会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危机四伏。鸦片战争 爆发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在此背景下,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编译和撰写著作介绍西方,开 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知识梳理(二) 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1)原因:
英国蓄意要打开国国门,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市 根本原因
场和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 虎__门__销__烟__。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_禁__烟__的决心
(2)经过: 1840 年,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和士兵开 进广州 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1842年8月29 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借口
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__场__ 清政府拒绝了列强的修约要求
“_亚__罗___号__”事件
(2)经过: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 1860年8月占领天津,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 后, 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2.19世纪中期的中国
政治 停留在封建社会,君__主__专__制__统治依旧顽固 经济 自给自足的_小__农___经__济__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科技 科技落后,处在传统状态
作战能力低下,主要使用的是_冷__兵___器_,远远落后于 军事

《中外历史纲要》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之初中内容

《中外历史纲要》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之初中内容

《两次鸦片战争》之初中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在初中课本里是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1课鸦片战争第一子目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第一段简介中英的状况清危机四伏,英国成为头号强国对外扩张抢夺殖民地。

英国为开辟海外市场向中国运来呢绒、布匹等遭自然经济排斥滞销,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出超,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第二段首先介绍鸦片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道光帝派林则徐查禁鸦片以及虎门销烟。

本目下的其他内容有:1、课文底下的注释有:出超、鸦片、道光帝2、课文中有柱状图: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图片:英国东印度公司鸦片仓库、鸦片走私船3、人物扫描:林则徐图片附带林则徐简介4、材料研读:有两则材料分别出自黄爵滋的《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马克思的《鸦片战争贸易史》设计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5、相关史事:虎门销烟的办法第二子目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简介英国发动战争的经过,本目涉及的其他内容还有:1、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2、相关史事: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图片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三元古庙3、问题思考:鸦片战争中,清朝为什么会失败?第三子目《南京条约》的签订本目的内容有:1、《南京条约》的内容(附图片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2、《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3、鸦片战争的影响本课的其他内容:1、课文注释: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2、知识拓展:东方威尼斯3、课后活动:(1)、中国称这场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一直称为“通商战争”。

在你看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2)、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子目英法再次发动战争简介英法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发动战争并签订《天津条约》以及随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迫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部编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部编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中英
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 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广夏福宁上)等
《虎门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1843年 1844年 1844年
中英 中美 中法
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导火索—— 虎门销烟 2、时间:1840.6——1842.8.29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4、影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开五口,割香港岛
领土、领海、司 法、关税等
增开11口;英国割九龙, 俄国割100多万平方千米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 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化程度
半封建社会
进一步加深
《状元桥》第59页
——广州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
三、开眼看世界
代表人物
林则徐
思考2:根据材料说明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提示2: 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为资本主义 发展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导火索—— 虎门销烟 (1)原因: 鸦片走私使得中国白银外流严重;鸦片烟毒损害健康,加剧腐败, 削弱军队战斗力,加重百姓负担。 (2)经过: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收缴鸦片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3、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对历史的尊重和正确认识,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掌握两次鸦片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条约。
4.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2.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组织全班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概括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强调两次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心得体会。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小组讨论任务,如分析两次鸦片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条约。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30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30张PPT)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二、两次鸦片战争三、开眼看世界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
本课时间轴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中美《望厦条约》
中英《虎门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详见教材93页历史纵横各地民众自发抵抗侵略军恩格斯指出:“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
二、两次鸦片战争
4.反侵略斗争
这次战争为何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三)探究: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两半社会性质: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两大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 阶级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3)双重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民族独立: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4)政治:把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5)经济:自然经济开始并逐步解体,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40余艘,士兵4000多名,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组织了抵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但最终战败
2.过程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问题:1856年,时隔14年,为何战火再起?

《中外历史纲要》经典题集锦两次鸦片战争含解析

《中外历史纲要》经典题集锦两次鸦片战争含解析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1。

(2020·江苏卷·7) 《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

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倭人(日本军队)在旅顺制造了大屠杀,在威海卫围攻北洋舰队,因此与此报道有关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择C项;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没有提出“割地之请”,排除D项。

2。

(2020·浙江卷·9)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

”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

A。

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

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C。

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D。

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答案】D【解析】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的治外法权条款严重破坏力中国的司法主权,但是当时的统治者却认为这一条款是权宜之策,一方面能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同时还能减轻官员管辖外国人的负担,一举两得,并未意识到这一条款的危害,说明晚清统治者对于列强通过治外法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行径懵懂无知,D正确;治外法权属于司法领域,与朝贡贸易体制无关,排除A;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说明其在观念上依然坚持了闭关锁国,排除B;清政府将签署治外法权作为一种对外国人的恩赐看待,充分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C. 3.(2019.4·浙江高考·8)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番客篇》D.《华事夷言》【答案】D【解析】《华事夷言》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为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故选D项;《四洲志》由林则徐主持编译,书中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排除A项;《海国图志》由魏源所作,书中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排除B项;《番客篇》,番客指代客居南洋的中国人,排除C项。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在我们重新审视鸦片战争的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 发展 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 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林则徐禁烟运动只是导火线(英方的借口)——直接原因,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的市场。
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五单元
第16课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中国
英国
枪 鸟枪长2米,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
枪长1.42米,射程300米,射速3-4发 /分钟。

铁质差,炮架、瞄准器不全或不完善,炮弹只有效 采用先进铁模工艺,火炮设计合理,
能最差的实心弹。
炮弹种类多、质量好。
军舰 最大军舰船面宽不超过2丈,安炮10门。
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五单元
第16课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一、19 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世界 (3)主要殖民主义国家矛头指
向中国
①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 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②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③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 ④美国: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 美国资产阶级成了英国侵华的帮凶
2020
【Ⅱ】28·外资企业在华发展 【Ⅲ】28·洋务运动时期的民用企业
2021
【Ⅰ】28·书商盈亏与戊戌变法政局变化 【Ⅱ】28·太平天国的严峻形势
【Ⅰ】28·陈宝箴上奏销毁《孔子改制考》目的 2022 【Ⅱ】28·进口货值下降与列强侵华
【Ⅱ】29·百日维新前维新派变法策略未统一
地方卷
海南·清朝外交观念的变化 江苏·《南京条约》 浙江·《辛丑条约》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统编版中外历史刚要必修上册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统编版中外历史刚要必修上册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材分析《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6课)的开篇章。

本节课上承第四单元清朝前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君主专制不断走向顶峰。

下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开始融入工业文明。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篇,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一共三个子目,分别是“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一子目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中外经济、思想、政治、军事状况冲突,即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子目意在说明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大致经过、战败的结果与影响;最后一子目则体现了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为挽救危局所做出的诸多努力。

三个子目逻辑联系紧密,以唯物史观透视当时的世界形势,说明中国落后挨打的必然性。

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学生储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是高中历史难度变大,侧重的对学生历史知识的应用。

虽然难度变大,但历史学科的知识富有魅力,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历史学科还是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的。

关于本课,学生在初中已学过鸦片战争的内容,对鸦片战争的背景和经过以及影响有一定的了解,同时,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理论理解能力,但阅读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有限。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进行启发和点拨。

同时学生对战争史比较感兴趣,初中阶段应该对鸦片战争比较了解。

但是在对鸦片战争的前的中国和世界(背景)不是特别了解。

而这与鸦片战争的爆发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很有必要,同时注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注意史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失败原因分析,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时空观念】认识两次鸦片战争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16课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背景,以唯物史观透视当时的世界形势,说明中国落后挨打的必然性。

2.时空观念:通过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使学生能够将鸦片战争置于当时的时空条件下进行思考,培养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数据图表、文献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简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对外国侵华历史的学习,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通过学习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不平等性质、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性质。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通过预习新课,完成学案。

2.教师准备:课件、学案、习题。

3.第一步:导入新课[引入] 直到今天,还不乏有外国人认为中国人一定剃阴阳头,扎辫子,一脸菜色吃不饱穿不暖,而且跟还喜欢抽鸦片,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人会有如此偏见呢?第二步:讲授新课[问] 鸦片战争爆发前,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清政府的统治者还活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对外界缺乏了解,盲目自大。

那么,当时中英双方在社会背景方面到底有哪些不同呢?请同学们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去思考总结。

[学生回答]略。

[讲] 首先看欧美世界,政治方面: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775年美国发生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随着资产阶级代议制度逐渐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国逐步确立起来。

经济方面: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外交方面:各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五课《两次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通过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和中国,认识19世纪中期中外历史的发展走向,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客观评价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时空观念通过教材和配套课件,认识两次鸦片战争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图表材料,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让学生认识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认识林则徐、魏源等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感悟仁人志士要求向西方学习以自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的原因、爆发的必然性、结果与影响难点: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对比;多角度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的时空背景和历史影响时空思维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言框新课讲授:一、基础知识梳理二、重难点问题解析(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对比(二)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爆发的必然性根本原因/必然性: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变中国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三)二鸦是一鸦的继续:根本目的,战争性质二鸦是一鸦的扩大:侵略国家,侵略范围,社会性质变化(四)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对中国的影响失败原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实力强大。

主观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落后。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中国社会性质变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由开始到加深,主权被严重破坏。

经济上: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客观上有利于新经济因素的生长。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精品课件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精品课件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材料1:
割让香港岛、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对英赔款银400
万两库平银,对法赔款银200万两库平银;开放广州、
上海、汉口、南京、天津等16处通商口岸;中国向英
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
——南京、天津、北京条约条款整合
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
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法。 ——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材料5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 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遂使家家 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旧时妇女 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 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摘编自《川沙县志》等
材料4: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 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 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 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 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在 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
材料3:(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 让夷人管夷人。至于协定关税,
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 他们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
即请华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 材料2:漫画一则
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第13款规定
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 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虎门条约
法国享由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 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黄埔条约
茶叶与鸦片的“较量”
东印度公司进口中国茶叶,17世纪晚期
每年是200磅,18世纪中期是40万磅,19 世纪初是2800万磅,茶叶成为中英贸易 的主力品种。而英国货物在华销量不畅, 1837-1839年间,英国年均售华合法商品 总值是91万多镑,而从中国进口商品总 值是427万多镑。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 对华大量走私鸦片:1800年走私鸦片 4570箱,1831年达到2万箱,1838年更是 超过4万箱。罪恶的鸦片走私给中国造成 严重的危害,为此,林则徐在道光帝指 示下,厉行禁烟,并于1839年6月间实施 了“虎门销烟”。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共上)第五单元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共20张PPT)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共上)第五单元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共20张PPT)

三 隐雷惊醒梦中人,半醒仍半梦——开眼看世界
材料2:在《四洲志》基
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
书。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 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 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
◎ 魏 源
◎ 林 则 徐
材料1: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 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 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 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 俄三国签订《北京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6年,英国以“亚罗 号事件”为借口,发起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四 第二次鸦片战争
国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三国签 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1840年,英军开进广州海 口,发动侵略战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2:鸦片战争的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 的落伍。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 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 不仁,妄自尊大。直到清咸丰年末,英法联 军攻占了北京,然后有了少数人觉悟,知 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思 考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次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活动的?
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英法为主,美俄帮凶 1856-1860
从沿海深入内地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增开11处口岸,割九龙和北方领土
主权进一步丧失 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思 考 :结合上述内容思考两次次鸦片战争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是一个正面交锋的地方
◎早在1833年,广东珠海淇澳岛就曾组 织过抗英斗争
两次 战争
时空观念:鸦片战争始末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印象中的鸦片战争
设问:通过你的学习和阅读,你会选择怎样的语句来描述鸦片 战争留给你的印象?试写出你的答案,并简要阐述理由。
样本总数74人,每人写3条印象,共222条,这里选取最多的六条




鸦片战争(1840.6-1842.8)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时空轴
1840.6-1842.8
4年 从沿海一直到北京
不 战 开放口岸 同 争 和割地
五口通商 割香港岛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 俄割100多万平方公里
危 害
主权破坏
领土、领海、司 法、关税等
主权进一步丧失 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和 影 响
社会性质
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中
近史开端
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任务二:请根据上述表格和回顾初中所学,理清鸦片战争爆 发的来龙去脉,请组织语言或者图示的方式呈现。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1775-1783年,北美殖民 地通过独立战争获得独立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1750-1850
英国殖民扩张重大事件
1756-1763 英国打败法国,成为北美第一殖民帝国;
1757
英国人打赢普拉赛之战,征服印度次大陆的打谷仓孟加拉邦。
1790
英国商人大举进攻南印度的迈苏尔王国
1810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洋务派开启洋务运动
1825英国发 生经济危机
1843.10
第二次鸦片战争
《虎门条约》及附件
1851 1856 1860
1864

高中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高中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高中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项目英国中国政治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君主专制顽固,停留在封建社会经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禁锢思想科学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传统科技落后军事船坚炮利,热兵器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冷兵器外交殖民扩张闭关自守文明先进的工业文明落后的农业文明二、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①原因:外国商人逐年扩大对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加剧了政府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人民负担。

②经过:1839年6月3日,湖广总督林则徐将呈缴的英美商人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③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

经过: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

1842年,清政府战败投降,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条约内容危害《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五香税银)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中英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中英《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英法获得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及内河航行权等权益。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继续根本原因和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战争性质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扩大战争过程侵略力量英国英法两国为主,美俄帮凶侵略时间两年四年侵略范围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战争危害和影响开放口岸和割地开放五口割香港岛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俄割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主权遭到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三、开眼看世界1、背景: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方面,可能对历史事件产生强烈的民族情感,但需要引导他们理性看待历史,正确认识国家的发展。
4.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有待改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史料分析、问题研究等能力。
5.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需要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技巧。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盲点、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历史素养。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对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深层原因和国内外背景,学生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容易受到片面观点的影响,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探讨鸦片战争背后的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等因素,理解历史事件的必然性。
6.教学过程中注重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研究能力。
-例如: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7.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通过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例如:讲述民族英雄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3.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历史资料,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例如:为什么两次鸦片战争会发生?战争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历史图片、地图和相关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事件。
-例如:通过观看相关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战争过程和关键战役。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两次鸦片战争》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两次鸦片战争》




课前篇 自主预习
预习提醒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由19世纪中期中国与西方的对比可以得出,鸦片战争是英国完成 工业革命后,对外掠夺原料和强占商品市场必然产物。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1)背景 ①鸦片走私: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 使中国一年流失的白银超过1 000万两。 ②鸦片危害: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 战斗力,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③虎门销烟: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鸦片,向世界表明了清政 府禁烟的决心。英国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的利 益,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探究点一 探究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 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 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开放通商口岸 题目立意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一系列 主权,本题旨在通过对史料的解读,考查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犯,重 在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体现了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
课前篇 自主预习



(3)结果
英 1858 年 《天津条约》 法 1860 年 《北京条约》
俄 国
1860 年
《北京条约》
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 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实 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抢占黑 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 100 余万平 方千米的中国土地,把俄方提出的边 界走向强加给中国
D
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要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破坏了中国的贸 易主权,故 D 项错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州兵”:奋勇格 杀,至血积刀柄,滑 不可持,尚大呼杀贼, 全部壮烈殉国。 “敢
于殊死奋战,直到最 后一个人”,“如果 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
到同样的抵抗,他们
绝对到不了南京”。
日本1862年《万国人物图会》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思考:中国英雄为何受到外国人高度评价?
角度二:两面看中国
◇1800年的世界工业生产中,中国占全球 1/3;
◇1820年的世界GDP总量中,中国占 28.7%,比排名第二至四位的国家的总和 26.6%还要多。
◇1840年清朝有八旗兵80万,侵华英军只 有7000人,后才增至2万人。
角度二:两面看中国
红缨枪与来复枪
对于《南京条约》的条款, 在今天看来绝对不平等的卖国 条款,如割地、协定关税、领 事裁判权等,清朝朝野上下都 予认可;而对于中英文书平等 往来等在今天看来绝对平等的 条款,清朝君臣惶恐不安,表 现的誓死不从。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皇上, 居住在这样 的国家多安
全啊!
清朝水师旧式船只
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
装自备然落经后济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资“本M义英主in国o经义ta的ur君早济”)(三期主的“角铁立马贸甲发那宪易舰展杜示制”意图
清闭军道关的男光锁简耕皇陋国女帝装织备
维多利亚对女船英外王坚国扩棉《炮张纺权利织利厂法案》
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
年份
正当货物 (万英镑)
1844 230.5
1846 179.1
1848 154.6
1850 157.4
1854 152.1
1. 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2. 假如你是一名受雇于英国商人的市场调查 人员,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 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马克思: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 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 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总值
出(+)入(-)

1765- 1192915 2190619 (+)997704 1769
1795- 5373015 579972 (+)346957 1799
1830- 7335023 1833
1839
9950286
(+) 2615263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2、禁烟运动 (偶然性)
(1)起因:鸦片走私 (2)虎门销烟
看两个世界的碰撞明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的两种文明的对比
英国
中国
政治 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经济
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 义经济
军事
船坚炮利
自给自足自然经 济
装备落后
外交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二、鸦片战争(1840--1842)
1、鸦片战争的原因
1799
英国等向中国走私鸦片
年度
英国输 华总值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
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 海面,鸦片战争开始。
2、路线
第一阶段 1840年广东——厦门——浙江 定海——天津白河口——和谈 (道光、琦善)
第二阶段
1841年初强占香港——威逼广 东——攻占东南沿海——驶抵 南京下关
角度一:外眼看中国
细看战争
只 怕 江 南 陈 化 成 ! ”

不 怕 江 南 百 万 兵 ,
原因:扭转贸易逆差
影响:掠走大量白银,严重摧 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时间:1839年6月 领导人:林则徐 意义: 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 气焰,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 略者的坚强决心。
结论:
根本原因 —— 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 料
直接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禁烟运动
二 鸦片战争过程
1、爆发:
《南京条约》 《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时 间
1842
国 家
中英
1843 中英
1844 中美
1844 中法
割占香港岛,赔款
内 2100万银元,接受 英法美三国从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容 协定关税以及五口通 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

影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 响 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
自然经济的抵制
马克思: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
毒品。 购买力低下
英国输华的商品中,有许多西方人的日常用 品,如刀叉、睡帽、钢琴……
输华产品不合中国人习惯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1、背景
1)西方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2)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直接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5.影响
(1)政治: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2)经济: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 (3)思想:开始向西方学习; (4)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鸦片战争成为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 的签订,长期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5)是客观上促进中国的发展进步。
2.概况
(1)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 鸦片战争,美俄以调停人面目出 现; (2)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 《天津条约》; (3)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 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 沽炮台; (4)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 劫、焚烧圆明园后,进北京城, 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形式上独立,但受外国列强控制,丧失部 分主权; 半封建:保留封建主义,但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 义。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 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 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 欣喜若狂。
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 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 不必更多,那英格兰 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 不应求了” 。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 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 需要23个月,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 爆发战争呢?
硝烟起
平等与不平等
思考:1、“全球GDP第一”的大国为何照样 挨打且战败?2、中国战败的根源何在?3、对 当时和今天有何启示?
3. 中国战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根本原因——制度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 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农耕 文明无力对抗先进的工业文明。
4、结果:
1842年8月中英签订中国近代史上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