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麻醉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

麻醉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麻醉医师是医疗团队中至关重要的一员,他们负责给患者提供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等医疗服务。
为了确保麻醉医师的专业水平和安全能力,制定麻醉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麻醉医师定期能力评价旨在评估麻醉医师的专业能力和临床实践水平。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医学基础知识、麻醉技能、药物使用、安全管理等方面。
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考试、讨论、模拟操作、病例分析等多种形式,通过多个环节的评估,全面了解麻醉医师的能力水平。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合格的麻醉医师可以继续从事麻醉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再授权管理。
不合格的麻醉医师则需要接受进一步培训和补充教育,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再评价。
如果不合格的麻醉医师在再评价时仍然不能达到要求,将不再再授权从事麻醉工作。
再授权管理主要是对已经评价合格的麻醉医师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其在实践中依然具备良好的临床能力和安全性。
再授权的方式可以包括定期考试、观摩实践、病例讨论、持续教育等形式。
再授权的周期一般为2-5年,根据不同情况可以调整。
麻醉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麻醉医师的专业水平。
首先,通过定期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麻醉医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使其持续学习和提高。
其次,再授权管理制度可以监督麻醉医师在实践中的表现,确保其持续符合麻醉医师的标准。
最后,该制度还可以推动麻醉医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学习分享,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当然,制定和实施麻醉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是评价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评价的方法和流程。
此外,对于不合格的麻醉医师,如何提供有效的培训和补充教育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麻醉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在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麻醉医师专业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评价和管理,可以确保麻醉医师具备良好的临床能力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麻醉科考核评价标准

3、镇痛效果正确评价,有记录
1、无规范扣2分
2、提问、掌握不熟悉扣0.5分
3、无评价、无记录扣1分.
5
五、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有效沟通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证
合理、安全输血、合理用血
1、有手术中用血的相关制度与流程手术用血有严格的指证
2、有麻醉科与输血科沟通的流程
3、有手术用血评估和用血疗效评估
4、科室定期对术中用血进行总结、分析、整改
2、按规定内容书写麻醉单。
3、麻醉的全过程在病历、麻醉单上得到充分体现。
4、麻醉师参与手术安全核查并签字。
5、麻醉单及相关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符合规范。
查看麻醉单,一项不规范扣0.2分。
麻醉单记录不完整缺一项扣0.1分
3
7、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1、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及流程。(1、有及时报告的流程,2、处理过程应该得到上级医师的指导,3、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2、麻醉医师对规范和流程熟悉。3、有预防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1
7、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护人员熟练掌握
基本要求:1、急危重患者应急预案。2、纠纷应急预案。3、非医疗事件应急预案4、医疗事故应急预案等。
无不得分,内容不完整缺一项扣0.1分,医护人员不熟悉1人扣0.1分。
1
二、患者安全目标与持续改进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
1、在麻醉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二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5
4、具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制定麻
1、麻醉医师为每位患者制定麻醉计划。
2、与麻醉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拟行麻醉方式,麻醉适应症及麻醉中需注意的问题应记录在“麻醉术前访
麻醉科《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梳理情况汇报

麻醉科《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梳理情况汇报4.7.1.1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并有明确的制度。
(需与医务科协调,能达C、B、A级)【C】3. 独立实施麻醉的医师必须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值班时仅有一个麻醉医师,不能保证都是中级以上职称资格的医师,需医务科协调决定)【B】符合“C”,并职能部门对授权情况实施动态管理。
有监督检查、反馈、处理。
(需与医务科之间共同努力)4.7.1.21.对麻醉医师有定期职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经过努力能达C、B、A级)【C】有定期对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并落实。
(需与医务科之间共同努力)【B】符合“C”,并有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档案资料。
(需与医务科之间共同努力)4.7.1.3麻醉医师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完成继续教育。
(达到C、B、A级)4.7.1.4手术麻醉人员配置合理。
(达C级,经过努力能B级)【B】符合“C”,并麻醉科主任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努力)4.7.2.1有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麻醉前讨论制度。
(经过努力能达C、B、A级)【C】2.有手术前讨论制度,对高风险择期手术、新开展手术或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前讨论。
(需与手术科室协调,共同努力下方能达标)【B】符合“C”,并职能部门履行监督职责,有监督检查、反馈、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
(需与医务科协)【A】符合“B”,并评估与讨论的病例记录完整性100%。
(努力下能争取)4.7.2.2由具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制定麻醉计划。
(达到C,通过努力能达B)【B】符合“C”,并1.科室对变更麻醉方案的病例进行定期回顾、总结、分析。
2.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定期监督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
(暂无1,需努力,2需与医务科协调)【A】符合“B”,并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追踪评价,有持续改进(需努力)4.7.3.1履行麻醉知情同意。
麻醉医师资格授权管理制度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一、各级医师的授权必须在遵循《执业医师法》的前提下,根据医师的技术资质(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其实际能力水平,确定该医师所能实施和承担的相应有创操作的范围与类别。
麻醉分级授权管理应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医师,权限与其资格、能力相符。
定期对麻醉医师进行一次技术能力再评价与再授权,再授权是依照实际能力提升而变。
二、外聘及脱离本专业临床工作一年以上的医师,应由本科室和医务科对其技术能力和资质进行再评价与再授权后,方可从事临床诊疗活动。
三、麻醉与镇痛病人的分类(一)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V级ASA分级标准:第一级:病人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第二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用代偿阶段;第三级: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用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第四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用处于失代偿阶段;第五级:无论手术与否,均难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二)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控制性降压,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
(三)新展开项目、科研手术。
(四)参考手术分级标准。
四、麻醉医师级别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范麻醉医师的级别。
所有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1.低年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三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三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任务二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1.低年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三年以内,或获得临床硕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二年以内者。
2.高年资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三年以上,或获得临床硕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二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三年以内。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_麻醉科

3.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存放在病历中。
【C】—1.1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关于签署医疗活动知情同意书的规定”
【C】—1.2麻醉知情同意制度
【C】—1.3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C】—1.4自费药品、材料知情同
2.与麻醉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拟行麻醉方式、麻醉适应证及麻醉中需注意的问题”应记录在“麻醉术前访视记录”中,保存在住院病历中。
3.根据麻醉计划进行麻醉前的各项准备。
4.按照计划实施麻醉,变更麻醉方法要有明确的理由,并获得上级医师的指导和同意,家属、授权委托人知情,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C】—1.病人麻醉计划书
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
评审标准
评 价 要 点
支撑材料
4.7.1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4.7.1.1
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并有明确的制度。
【C】
1.有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相关制度与程序。
2.麻醉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医师,权限设置与其
资格、能力相符。
3.独立实施麻醉的医师须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麻醉医师知晓率100%。
【C】—1.1《执业医师法》
【C】—1.2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
【C】—1.3麻醉科医师资格授权评审专家小组及职责
【C】—2.1麻醉医师申请授权表
【C】—2.2麻醉医师资格准入审请表
【C】—2.3麻醉医师执业权限
【C】—2.1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
和讨论制度
【C】—2.2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C】—2.3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单
「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

「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它旨在保障麻醉医师的执业能力,提高麻醉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下面将对这一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麻醉医师是医疗团队中至关重要的一员,他们承担着术前评估、术中麻醉操作和术后麻醉监护等任务。
因此,麻醉医师的执业能力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安全。
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主要包括两个环节: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
执业能力评价是对麻醉医师在具体工作岗位上技术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评价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
评价方法主要有考试、技能演示、实地考察等。
通过执业能力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估麻醉医师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再授权提供依据。
再授权是对麻醉医师的执业能力评价合格者颁发的一种授权证明。
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合格者在经过评价后,经医院或麻醉专科委员会决定后,可以获得再授权。
再授权的时间一般为一定的时间段,比如3年或5年。
在这段时间内,麻醉医师可以正常执业,但执业所涉及的范围和规模有一定的限制。
再授权的次数一般也会有限制,经过一定次数的再授权未能通过的麻醉医师可能会失去执业资格。
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的实施,对医疗质量和安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通过评价可以筛选出专业能力较强的麻醉医师,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高质量的麻醉服务。
其次,再授权制度可以激励麻醉医师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推动医疗领域的发展。
再授权制度的实施还可以促进麻醉医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的实施需要确保公正、公平和透明。
评价过程要客观、科学,评价标准要合理、准确。
同时,应该为麻醉医师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以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麻醉医师资格准入与分级授权制度

麻醉医师资格准入与分级授权制度Ⅰ目的为提高临床麻醉与镇痛质量,提高临床工作效率,规范化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麻醉医师。
Ⅲ制度本规定适用于各级麻醉医师;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麻醉与镇痛医师级别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范麻醉医师的级别。
(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者。
二、资格准入麻醉与疼痛的诊治资格准入麻醉与镇痛是指市级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专项资格认证或授权的麻醉与镇痛。
已取得某种类别麻醉与镇痛资格准入的麻醉医师才具有主持相应的麻醉与镇痛的权限。
独立实施麻醉的医师须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开展ASA分级Ⅰ~Ⅱ级患者的麻醉如神经阻滞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及部分全麻,一、二级手术的麻醉,气管插管术等。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开展ASA分级Ⅱ~Ⅲ级患者的麻醉,二、三级手术麻醉;初步熟悉“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详见附件4,下同)。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独立开展ASA分级Ⅱ~Ⅲ级手术患者的麻醉,一、二、三级手术麻醉;初步掌握“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并开展术后镇痛治疗。
麻醉科三甲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麻醉科三甲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评价要点支撑材料4.7.1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4.7.1.1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并有明确的制度。
【C】1.有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相关制度与程序。
2.麻醉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医师,权限设置与其资格、能力相符。
3.独立实施麻醉的医师须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麻醉医师知晓率100%。
【C】—1.1《执业医师法》【C】—1.2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C】—1.3麻醉科医师资格授权评审专家小组及职责【C】—2.1麻醉医师申请授权表【C】—2.2麻醉医师资格准入审请表【C】—2.3麻醉医师执业权限【C】—3.中级以上麻醉医师任职资格【C】—4.麻醉医师分级授权培训试题【B】符合“C”,并1.独立实施全身麻醉的医师须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或中级四年以上)资格。
2.职能部门对授权情况实施动态管理。
有监督检查、反馈、处理。
【B】—1.1全身麻醉医师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B】—1.2麻醉医师全身麻醉资格授权表【A】符合“B”,并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执行良好,无超权限操作情况。
4.7.1.2对麻醉医师有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C】1.有定期对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制度,并落实。
2.麻醉医师均能知晓。
【C】—1.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与程序。
【C】—2.麻醉医师执业能力与在授权培训记录【B】符合“C”,并有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档案资料。
【B】—1.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表【B】—2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审批表1.每二年一次的能力与质量安全再评价、再授权的工作制度与程序。
2.公开麻醉医师权限,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A】—1. 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与程序【A】—2.各麻醉医师执业权限。
4.7.1.3麻醉医师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完成继续教育。
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评审标准考评办法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执行良好,无超权限操作情况。
【现场核查】抽取一定时间段手术病例50例(其中实施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等麻醉方式分别占一定比例),通过麻醉记录单核对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情况,无一例超权限操作情况。
4.7.1.2对麻醉医师有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C】
2.从职能部门的检查记录中抽取1各事例作为案例,评价职能部门的检查、反馈及改进措施是否按要求执行,整改是否有效。
【A】符合“B”,并
1.麻醉师参加手术安全核查并签字达100%。2.麻醉单及相关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符合规范,合格率100%。
【现场核查】抽取手术病例20份,
1.抽查病历中的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麻醉师参与率100%;
【B】符合“C”,并
主管部门有检查、反馈、总结,有改进措施。对麻醉意外和并发症专题讨论,定期自查、分析、整改。
【跟踪核实】从职能部门或科室的检查记录中,随机抽取1个检查所发现的问题,追踪职能部门组织科室进行专题讨论的记录,并根据讨论所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评价整改的效果,整改有效率100%
【A】符合“B”,并。
4.7.1.4
手术麻醉人员配置合理。
【C】
1.人员配置合理,基本满足临床需要。
2.有明确的岗位职责,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查阅资料】(时限为1个年度)
1.医院制订的麻醉科各岗位职责。
2在岗麻醉医师一览表(含学历、执业资格、技术职称和从事专业年限)
3.统计一个月的手术麻醉台数,按照当月麻醉科安排表,计算麻醉医师与手术台次比例,符合相关要求。
【B】符合“C”,并
有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档案资料。
【现场核查】
麻醉医师分级授权、能力评价、再授权制度

麻醉医师分级授权、能力评价、再授权制度为了确保麻醉质量和手术病人的安全,根据卫健委《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麻醉医师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一、麻醉技术分级(一)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手术病人全身状况分级:I~V级I级:为健康病人,无系统性(心、肺、肝、肾、神经)疾病;II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重要器官功能仍在代偿范围;III级:有明显系统性疾病,部分功能失代偿,对麻醉耐受程度差;IV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重要器官功能失代偿,常面临生命危险;V级:危重病人,不论是否手术,均可能在24小时死亡,即频死状态。
(二)参考手术分级标准,如创伤大小、时间长短、复杂程度、风险高低等,将手术分为四级(见手术分级标准);(三)参考实施麻醉技术的难以程度、风险高低及特殊要求等。
具体麻醉分级如下:一级麻醉(ASA I~II级病人实施一、二级手术麻醉)1、腹部、盆腔及四肢手术的全身麻醉,包括气管插管或非气管插管的全麻;2、四肢骨折手法复位或体表短小手术的静脉复合麻醉;3、低平面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部和下胸段硬膜外阻滞;4、常见五官科短小手术(无气道管理困难)静脉或静吸复合麻醉。
二级麻醉(ASA III级及以上的病人,实施一、二级手术均列为二级麻醉)1、常用神经(丛)阻滞,上胸段硬膜外麻醉,小儿骶管阻滞麻醉;2、普通颅脑外科、胸科手术的麻醉;3、小儿常见口腔颌面外科,如唇裂手术,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麻醉;4、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电复律患者的麻醉;5、经鼻气管内插管技术;6、常见普通外科、创伤外科及颅脑外科的急症麻醉。
三级麻醉(ASA III级及以上的病人,或实施三、四级手术的麻醉)1、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心包剥脱术,复杂胸科手术的麻醉;2、内分泌疾病手术,肾移植手术,复杂颅脑手术的麻醉;3、合并严重系统疾病患者,如心功能不全、冠心病、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病人的麻醉;4、控制性低血压、低温麻醉;5、严重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麻醉,口腔颌面部手术、困难气道患者的麻醉;6、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
麻醉管理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有监管,持续改进有成效,质量有提高。
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
【C】
1.依据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制订本科室质量与安全培训计划并实施。
2.相关人员知晓培训内容,掌握并执行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循。
【B】符合“C”,并
1.对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诊疗常规、操作规程等进行检查落实。
2.对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培训重点内容进行考核。
【B】符合“C”,并
独立实施麻醉的医师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
【A】符合“B”,并
主管部门对授权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有监督检查、反馈、处理。
3.24.1.2
对麻醉医师有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C】
1.有定期对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制度,并落实。
2.麻醉医师均能知晓上述制度。
【B】符合“C”,并
1.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的监护结果和处理均有记录。
2.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评分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3.24.6建立分娩镇痛和术后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能有效执行。
3.24.6.1
建立分娩镇痛和术后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流程,能有效地执行。
【C】
1.麻醉医师掌握分娩镇痛与术后镇痛管理与治疗规范,至少还应做到:
相关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监管检查、反馈、改进措施,改进有成效。
3.24.2.2
由具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制订麻醉计划。
【C】
1.由具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为每位手术患者制订麻醉计划。
2.麻醉计划记录于病历中,包括拟施行的麻醉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
对麻醉科的检查反馈改进措施

麻醉科查反馈及整改措施麻醉科检查情况及整改措施(1)、无对麻醉医师有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整改措施:已制定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但无定期对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的档案资料,需医务科尽快完善我科对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的档案资料。
(2)、由于人员少,麻醉医生不能定期接受继续教育知识更新。
整改措施:需院方尽快增加麻醉医生,定期接受继续教育知识更新。
(3)、有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麻醉前讨论制度,但职能部门未履行职责定期检查、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需医务科履行职责对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麻醉前讨论制度的定期检查、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4)、科内无对变更麻醉方案的病例进行回顾总结分析,职能部门未履行职责定期检查、分析、反馈、进行整改。
整改措施:我科于5月起已开展科内对变更麻醉方案的病例进行回顾总结分析,但须医务科对变更麻醉方案的病例进行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整改措施。
(5)、无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整改措施:已制定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6)、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的监护结果和处理均有记录,但无科内定期自查分析整改记录,且职能部门未履行职责定期检查、分析、反馈、进行整改。
整改措施:已建立对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的监护结果和处理的定期自查分析整改记录,但需医务科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分析、反馈、进行整改。
(7)、未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的规范与流程。
整改措施:需医院增加麻醉医师尽快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
(8)、未对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重点内容进行考核。
整改措施:已进行对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重点内容进行考核。
(9)、未对麻醉与镇痛质量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已于5月起对麻醉与镇痛质量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整改措施。
2015年5月10日。
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制度

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1. 概述麻醉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麻醉医师是负责对患者进行麻醉的专业人员。
由于麻醉涉及到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因此麻醉医师的能力和水平要求极高。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各国纷纷建立了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以保障麻醉医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2. 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制度麻醉医师的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制度是指定期对麻醉医师进行能力评价和审查,在评价和审查中确定麻醉医师的职业素养、技术水平和职业操守是否符合职业要求。
评价周期和内容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和麻醉医师的工作情况而有所不同。
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职业素养评价评价麻醉医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医德医风等。
在评价中,考评人员将根据麻醉医师的工作表现、医学伦理操守、患者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麻醉医师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医学伦理操守。
(2) 技术水平评价评价麻醉医师的技术水平,主要包括麻醉操作技术和麻醉相关知识。
在评价中,考评人员将根据麻醉医师的临床操作、病例讨论、医学知识测试等方面进行鉴定,以评估麻醉医师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3) 客观评价评价麻醉医师的客观情况,主要包括患者满意度、医疗纠纷处理、医疗事故等。
在评价中,将根据麻醉医师的患者评价、医疗纠纷处理结果、员工意见调查等方面进行評估,以确定麻醉医师的综合表现。
3. 再授权制度再授权制度是指在定期执业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对符合要求的麻醉医师进行再授权的制度。
通过再授权制度,可以保障麻醉医师持续学习和发展,让符合要求和标准的麻醉医师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职业提升。
再授权制度通常会设置一些要求和标准,如基本执业时间、培训、国家资格考试等。
只有符合这些要求的麻醉医师才能够参加再授权,以获得更高的职业发展和职称晋升等。
4.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是确保麻醉医师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其能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麻醉评审标准

评审标准评价要点自评结果支撑材料情况说明及工作计划4.7.1 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4.7.1.1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并有明确的制度。
【C】1.有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相关制度与程序。
2.麻醉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医师,权限设置与其资格、能力相符。
3.独立实施麻醉的医师须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麻醉医师知晓率100%。
达到C 1麻醉科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
【B】符合“C”,并1.独立实施全身麻醉的医师须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或中级四年以上)资格。
2.职能部门对授权情况实施动态管理。
有监督检查、反馈、处理。
达到B 1科室落实。
2医务科有监管资料【A】符合“B”,并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执行良好,无超权限操作情况。
达到A 科室麻醉医师按权限执行分级管理,有自查登记记录。
4.7.1.2对麻醉医师有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C】1.有定期对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制度,并落实。
2.麻醉医师均能知晓。
达到C 1医院有定期对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制度。
科室有对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的资料。
2科室有培训记录【B】符合“C”,并有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档案资料。
达到B 技术档案资料【A】符合“B”,并1.每二年一次的能力与质量安全再评价、再授权的工作制度与程序。
2.公开麻醉医师权限,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达到A 医院有相关制度与程序4.7.1.3麻醉医师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完成继续教育。
【C】1.麻醉医师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
2.每一位麻醉医师均经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能熟练掌握。
跟踪最新指南,及时更新心肺复苏流程。
达到C 科室有麻醉医师专业培训、心肺复苏培训资料。
【B】符合“C”,并麻醉医师定期(至少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知识更新。
达到B 科室有医师接受继续教育资料。
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1. 引言麻醉医师在医疗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障麻醉医师的执业能力和医疗工作质量,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服务的质量,许多地方逐渐引入了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的背景、目的、实施过程和效果,以及存在的挑战和对策。
2.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麻醉医师的执业能力成为了医疗机构和患者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麻醉医师执业方式往往以学历和职称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实际工作能力的评估。
3. 目的引入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的目的在于:- 提高麻醉医师的工作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 -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服务满意度 - 建立全面的麻醉医师执业能力测评体系 - 促进麻醉医师的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4. 实施过程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4.1 自我评价麻醉医师需要根据规定的评价指标,对自己的执业能力进行自我评价。
评价指标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操作能力、风险防范意识、医疗纪律等。
4.2 专家评审专家组对麻醉医师的执业能力进行评审。
专家组成员一般由相关专业的医学权威、麻醉科主任、临床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等组成。
4.3 考试评估麻醉医师需要完成一定的理论与实践考试,以评估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考试内容可能包括麻醉知识、急救处理、监测设备操作等。
4.4 定期执业能力评价根据制定的评估周期,麻醉医师需要定期进行执业能力评价。
评价形式可以是面试、评分表、医疗事件分析等。
评价结果将作为麻醉医师再授权过程的重要依据。
4.5 再授权根据麻醉医师的评价结果,医疗机构将进行再授权决策。
如果麻醉医师表现优秀,将授予授权并继续执业;如果表现不佳,则需要参加再教育培训,并在一定时间后重新评估。
5. 效果引入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可以带来以下效果:5.1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定期评价和再授权,可以发现并纠正麻醉医师的工作不足,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

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1. 引言麻醉医师作为医疗团队中的关键成员,其专业能力和持续的教育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制度及程序框架,以确保麻醉医师的专业水平符合行业标准。
2. 目的2.1 确保患者安全通过能力评价,确保麻醉医师能够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2.2 持续专业发展鼓励麻醉医师持续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
2.3 符合法规要求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医师执业资格的有效性。
3. 能力评价标准3.1 专业知识评估麻醉医师对麻醉学及相关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2 临床技能评估麻醉医师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决策能力。
3.3 沟通能力评估麻醉医师与患者、同事及医疗团队的沟通能力。
3.4 职业道德评估麻醉医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
3.5 患者安全记录评估麻醉医师在患者安全管理方面的表现。
4. 评价程序4.1 自我评估麻醉医师定期进行自我评估,识别自身的优势和改进领域。
4.2 同事评价通过同事评价,收集对麻醉医师专业能力的反馈。
4.3 患者反馈收集患者对麻醉医师服务的反馈,作为评价的一部分。
4.4 继续教育评估麻醉医师参与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活动的情况。
4.5 临床考核通过模拟病例或实际临床考核,评估麻醉医师的临床能力。
5. 再授权条件5.1 能力评价结果根据能力评价的结果,确定麻醉医师是否符合再授权条件。
5.2 持续教育要求确保麻醉医师满足持续教育的要求,以维持专业资格。
5.3 法规遵守情况评估麻醉医师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5.4 患者安全记录考虑麻醉医师在患者安全管理方面的表现。
6. 再授权流程6.1 申请再授权麻醉医师根据规定时间提交再授权申请。
6.2 材料审核审核麻醉医师提交的相关材料,包括教育、培训和工作经历等。
6.3 能力评价进行能力评价,包括自我评估、同事评价、患者反馈和临床考核。
6.4 决策制定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再授权决策。
6.5 再授权通知向麻醉医师发出再授权或需要进一步评估的通知。
2018麻醉医师能力评价及再授权制度和程序(修订版)

山东良庄矿业有限公司医院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修订版)实施麻醉操作权限化管理,是确保麻醉安全的有效措施,是麻醉分级管理的最终目的。
依据本院《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的规定,对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实施动态化管理。
一、麻醉医师能力评价1、对已获得相应专项准入资格的麻醉医师进行能力评价,时间为每年度复评一次,根据本院《手术、麻醉、腔镜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考评表》由科室组织进行考评,合格线为80分,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从事本级别工作或有资格晋升上一权限级别。
2、考评后科室管理小组,统一填写《手术、麻醉、腔镜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表》,交医务科组织审批。
二、权限变动管理1、权限升级1)受聘相应新的技术资格或承担原级别麻醉与镇痛的时间满两年度。
2)根据本院《手术、麻醉、腔镜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考评表》考评合格。
3)在参与高一级别手术中,做为一助完成例数>15例,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例数>5例。
4)承担原级别麻醉手术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医疗纠纷发生。
5)经科室评议通过者。
6)越级麻醉需根据医院人员结构、技术水平、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现场操作等综合考评合格后,经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方可进行。
2、权限降级或取消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或降低其麻醉操作权限。
1)根据《手术、麻醉、腔镜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考评表》考评不合格者。
2)对于同一项操作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及以上严重并发症或医疗纠纷且负主要技术责任者。
3)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者。
4)达不到其他规定的操作许可必需条件者。
3、权限恢复对资格取消或降低操作者,当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例数>5例;该类操作及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及医疗纠纷发生时,经评定合格者可再次获得准入资格。
三、工作程序1、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根据上述规定,对科室《麻醉分级目录》进行梳理、讨论,制定新年度《麻醉分级目录》,提交医务科。
「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监管措施,旨在确保麻醉医师始终保持良好的执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本文将从制度的背景、目的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供更加深入的了解。
麻醉医师是医疗机构中负责为患者提供麻醉操作和监护的专业人员。
麻醉操作的精确性、安全性和及时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并对医疗机构的信誉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深入,麻醉医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执业能力。
因此,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应运而生。
该制度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确保麻醉医师具备安全有效地实施麻醉操作和监护的能力,保证患者的安全;二是鼓励麻醉医师继续学习和进修,提高执业水平;三是规范麻醉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评价和再授权。
评价是通过一系列考核手段对麻醉医师的执业能力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评估。
评价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考试、技术操作考核、临床案例讨论等,通过综合评价来确定麻醉医师的执业能力。
再授权是根据评价结果,通过授权机构对麻醉医师进行再授权,使其具备继续执业的资格。
该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评价内容要与麻醉医师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包括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例等。
其次,评价要注重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操作能力。
再次,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麻醉医师,为其提供改进和进步的机会。
最后,再授权的周期要根据不同麻醉医师的执业经验和水平而定,既要保证再授权周期的合理性,又要避免过度频繁的再授权。
总结起来,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监管措施,旨在保障患者安全、规范麻醉工作、促进麻醉医师的继续学习和提高。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评价内容与医师实际工作的结合、注重评价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给医师,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对麻醉科的检查反馈改进措施

麻醉科查反馈及整改措施麻醉科检查情况及整改措施(1)、无对麻醉医师有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整改措施:已制定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但无定期对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的档案资料,需医务科尽快完善我科对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的档案资料。
(2)、由于人员少,麻醉医生不能定期接受继续教育知识更新。
整改措施:需院方尽快增加麻醉医生,定期接受继续教育知识更新。
(3)、有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麻醉前讨论制度,但职能部门未履行职责定期检查、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需医务科履行职责对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麻醉前讨论制度的定期检查、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4)、科内无对变更麻醉方案的病例进行回顾总结分析,职能部门未履行职责定期检查、分析、反馈、进行整改。
整改措施:我科于5月起已开展科内对变更麻醉方案的病例进行回顾总结分析,但须医务科对变更麻醉方案的病例进行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整改措施。
(5)、无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整改措施:已制定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6)、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的监护结果和处理均有记录,但无科内定期自查分析整改记录,且职能部门未履行职责定期检查、分析、反馈、进行整改。
整改措施:已建立对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的监护结果和处理的定期自查分析整改记录,但需医务科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分析、反馈、进行整改。
(7)、未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的规范与流程。
整改措施:需医院增加麻醉医师尽快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
(8)、未对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重点内容进行考核。
整改措施:已进行对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重点内容进行考核。
(9)、未对麻醉与镇痛质量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已于5月起对麻醉与镇痛质量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整改措施。
2015年5月10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
实施麻醉操作权限化管理,是确保麻醉安全的有效措施,是麻醉分级管理的最终目的。
依据我院《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的规定,对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实施动态化管理。
(一)、麻醉医师能力评价:
1、麻醉医师能力评价时间为每两年度复评一次。
2、评价标准:
(1)高年资、副高及正高级别麻醉医师,无违反操作常规者,视为手术能力评估合格,授予同级别手术权限;
(2)高年资、副高及正高级别麻醉医师授权疼痛门诊及疼痛患者诊治;
(3)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低年资、高年资、副高级别麻醉医师,对本级别麻醉种类完成80%者,视为手术能力评估合格,可授予同级别麻醉手术权限。
预申请高一级别麻醉权限的医师,除达到本级别麻醉种类完成80%以外,尚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受聘卫生技术资格,对资格准入手术,麻醉者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麻醉的准入资格者;
(2)在参与高一级别麻醉中,依次从辅麻到主麻做起,分别完成该级别麻醉5 例者;
(3)承担本级别麻醉时间满两年度;
(4)承担本级别麻醉期间无医疗过错或事故主要责任(以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结果为准)。
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或降低其麻醉操作权限:
(1)达不到操作许可必需条件的;
(2)对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
(3)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
(二)工作程序:
1、科主任组织麻醉医师资格准入检查考核组领导组员成员,根据上述规定,对科室“各级医师麻醉分级及麻醉范围”(所称“麻醉范围”,系指卫生行政部门对我院核准的诊疗科目内开展的手术)对低年资、副高以下级别医师的医师资格进行审核、讨论,确定其下一年度的分级及麻醉范围;
2、低年资、副高以下级别医师,每年度需填写“铁三局医院麻醉科医师资格准入申请表”,交本科室主任;
3、科主任组织麻醉医师资格准入检查考核组领导组员成员对其技术能力讨论评价后,签字生效,交医务处;
4、医务处组织相关专家小组,对其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评估,提交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5、对取消或降低其麻醉操作权线的医师,科主任组织麻醉医师资格准入检查考核组领导组员成员讨论,形成书面意见后,报医务处,医务处提交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6、学术管理委员会主任签批;
7、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结果院内公示;
8、医务处备案。
(三)监督管理
(一)医务处(质控办)履行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工作的管理、监督职责;
(二)对违反本规定的相关人员调查处理,并按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