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 经验为基础,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感性认识,以便把偏 于理性的书本知识和偏于感性的个人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
(三)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要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质人才,就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每安排。
三、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 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和体力, 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一)关于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
3. 教师课堂教学散漫、不严谨
(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应以创新学习为核心
所谓创新学习是指学生以一种创造性的态度,充分调动自身的身心潜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 自主地参与去获得知识和金额给,自动地感知自然事物以及社会现象,同时形成他所未知世界的 态度和掌握未知世界所必须的方法。
3. 备学生
教学设计须以学生的基本特征为前提。
4. 备教师
教师自身的特征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主观条件。
5. 备教学资源
教师应考虑当地或本学校教学条件的可能性,要充分地控制、挖掘、利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某些教学资 源由潜在的状态上升到显性状态,服务于教学的需要。
1. 特殊认识过程说
其主要观点是: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特殊认识的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 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有相同之处,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2. 认识发展说
认识发展说强调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学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质得 到发展的过程。
第一节
一、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的含义
教学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有清晰描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这里的指的 “教”就是“教学”。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活动包括施 教者、学习者和教学内容,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成完整的教学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 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3. 实践说
实践说把教学过程看成为实践活动,可以从实践的高度认识教学活动(广义上的人类活动)。但严格地说, 教学过程还是有别于一般的社会实践和人类生活的。
4.认识——实践说
认识——实践说认为,教学过程是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过程。坚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人类的活动有两类, 即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第二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反应了教学中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 识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经验
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
(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u u u u u u u u 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 定位准确的教学重点; 实用必需的教具学具; 切中要害的学情分析; 突出活动的教学过程; 务实灵活的练习设计; 美观助学的板书设计; 有利成长的教学反思。
2. 一堂好课的标准
Ø 目标明确 Ø 重点突出 Ø 内容正确 Ø 方法得当 Ø 表达清晰 Ø 组织严密 Ø 气氛热烈
(三)布置和检查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组织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消 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技巧,训练学生独立工作力和习惯。 1. 课外作业形式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
1. 交往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
2. 认识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3. 发展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4. 教育性 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在任何时代、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有成效地教学的普遍规律。
(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 性
在教学中,学生不只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是有能动性的人。
(三)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 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涵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实现教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 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的意义
(二)上课
1. 课的类型与结构
• 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通常把课分成两大类: (1)根据教学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2)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 课的结构 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过分重视学生个人的经验积累,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获得知识,反过来轻视书本知 识的教学,忽视教师的系统传授,往往使学生难于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二)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五、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u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u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 u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
六、中学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流于形式 2. 教师讲课语言不规范
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 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人,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 意志培养的关系。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学习主体 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节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实施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 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备课
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 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时上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教师备课要做好 下列几项工作: 1. 备教学目标
3. 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检查作业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 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批改作业的方法可以多样,主要包括全批全改、重点批改、当面批改、 学生互相批改等。教师对批改的结果及时分析评讲。
5.交往说
交往说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是种有目的、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师生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中没有 师生共享的教学经验及成果,没有交往,也就称不上是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的实现的主要过程是师生交 往、互动。
6. 多本质说
教学过程本质的多层次、多类型具体表现为:从认识论角度看,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从心理学角度 看,教学过程是发展过程;从伦理学角度看,教学过程是培养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等等。因此,不能从单一角度去寻找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同时也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依据。
2. 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分析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后面的各个工作环节。一般来说,教学内容的分析从 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建构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二是确定知识点,三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注意一下几点: u 不能把教学内容简单地等同于教材内容。 u 教学重点是对全体学生学习和理解起重要作用的部分,教学难点是指大部分同学难以理解掌握、运用的 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等不易理解或掌握起来有困难的部分。
(一)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学是解决个体经验和人失冲会历史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工具之一。
(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一种目的性连续性计划性、规范性极强的育人活动。
(三)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课外作业的主要形式包括: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各种书面作业和各种实际作业。
2. 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Ø 第一,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启发性、典型性和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 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Ø 第二,作业分量要适当 ,难易要适度。 Ø 第 三 ,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教育知识与能力力(中学)
第三章中学教学
考纲解析
§ 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 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 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 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了解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与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 § 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救学原则、教学法;了解教学组 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 § 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6. 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形式,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
7. 选择适宜的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媒体选择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好坏。
8. 确定教学的操作步骤
确定课堂教学的操作步骤是指将前面确定的各个教学要素,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以一定的结构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 个有序的流程。教案是教师备课结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授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技能的客观反映。 一份优秀的教案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与要求:
通过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不等于智力,传授了知识不等于训练了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 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探索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转化的过程和 条件,以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认识能力。
(三)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要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质人才,就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每安排。
三、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 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和体力, 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一)关于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
3. 教师课堂教学散漫、不严谨
(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应以创新学习为核心
所谓创新学习是指学生以一种创造性的态度,充分调动自身的身心潜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 自主地参与去获得知识和金额给,自动地感知自然事物以及社会现象,同时形成他所未知世界的 态度和掌握未知世界所必须的方法。
3. 备学生
教学设计须以学生的基本特征为前提。
4. 备教师
教师自身的特征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主观条件。
5. 备教学资源
教师应考虑当地或本学校教学条件的可能性,要充分地控制、挖掘、利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某些教学资 源由潜在的状态上升到显性状态,服务于教学的需要。
1. 特殊认识过程说
其主要观点是: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特殊认识的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 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有相同之处,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2. 认识发展说
认识发展说强调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学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质得 到发展的过程。
第一节
一、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的含义
教学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有清晰描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这里的指的 “教”就是“教学”。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活动包括施 教者、学习者和教学内容,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成完整的教学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 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3. 实践说
实践说把教学过程看成为实践活动,可以从实践的高度认识教学活动(广义上的人类活动)。但严格地说, 教学过程还是有别于一般的社会实践和人类生活的。
4.认识——实践说
认识——实践说认为,教学过程是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过程。坚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人类的活动有两类, 即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第二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反应了教学中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 识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经验
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
(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u u u u u u u u 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 定位准确的教学重点; 实用必需的教具学具; 切中要害的学情分析; 突出活动的教学过程; 务实灵活的练习设计; 美观助学的板书设计; 有利成长的教学反思。
2. 一堂好课的标准
Ø 目标明确 Ø 重点突出 Ø 内容正确 Ø 方法得当 Ø 表达清晰 Ø 组织严密 Ø 气氛热烈
(三)布置和检查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组织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消 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技巧,训练学生独立工作力和习惯。 1. 课外作业形式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
1. 交往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
2. 认识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3. 发展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4. 教育性 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在任何时代、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有成效地教学的普遍规律。
(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 性
在教学中,学生不只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是有能动性的人。
(三)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 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涵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实现教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 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的意义
(二)上课
1. 课的类型与结构
• 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通常把课分成两大类: (1)根据教学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2)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 课的结构 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过分重视学生个人的经验积累,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获得知识,反过来轻视书本知 识的教学,忽视教师的系统传授,往往使学生难于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二)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五、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u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u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 u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
六、中学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流于形式 2. 教师讲课语言不规范
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 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人,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 意志培养的关系。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学习主体 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节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实施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 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备课
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 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时上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教师备课要做好 下列几项工作: 1. 备教学目标
3. 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检查作业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 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批改作业的方法可以多样,主要包括全批全改、重点批改、当面批改、 学生互相批改等。教师对批改的结果及时分析评讲。
5.交往说
交往说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是种有目的、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师生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中没有 师生共享的教学经验及成果,没有交往,也就称不上是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的实现的主要过程是师生交 往、互动。
6. 多本质说
教学过程本质的多层次、多类型具体表现为:从认识论角度看,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从心理学角度 看,教学过程是发展过程;从伦理学角度看,教学过程是培养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等等。因此,不能从单一角度去寻找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同时也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依据。
2. 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分析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后面的各个工作环节。一般来说,教学内容的分析从 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建构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二是确定知识点,三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注意一下几点: u 不能把教学内容简单地等同于教材内容。 u 教学重点是对全体学生学习和理解起重要作用的部分,教学难点是指大部分同学难以理解掌握、运用的 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等不易理解或掌握起来有困难的部分。
(一)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学是解决个体经验和人失冲会历史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工具之一。
(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一种目的性连续性计划性、规范性极强的育人活动。
(三)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课外作业的主要形式包括: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各种书面作业和各种实际作业。
2. 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Ø 第一,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启发性、典型性和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 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Ø 第二,作业分量要适当 ,难易要适度。 Ø 第 三 ,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教育知识与能力力(中学)
第三章中学教学
考纲解析
§ 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 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 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 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了解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与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 § 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救学原则、教学法;了解教学组 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 § 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6. 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形式,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
7. 选择适宜的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媒体选择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好坏。
8. 确定教学的操作步骤
确定课堂教学的操作步骤是指将前面确定的各个教学要素,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以一定的结构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 个有序的流程。教案是教师备课结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授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技能的客观反映。 一份优秀的教案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与要求:
通过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不等于智力,传授了知识不等于训练了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 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探索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转化的过程和 条件,以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认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