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直方图解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常规五分类直方图讲解

© 2007 HORIB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12页,共39页。
形态学标记
血小板类
默认情况下阈值设定为25fl
2fl和30fl之间有256个通道 阈值在18 fl和25fl之间移动 取决于各个标本具体情况
© 2007 HORIB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HORIB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2页,共39页。
ALY不典型淋巴细胞
不典型淋巴细胞散点图中位于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 之间的一群细胞,包括:小原始粒细胞、大淋巴细胞、 反应性淋巴样细胞 、刺激性淋巴细胞、浆细胞等
© 2007 HORIB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可能原因:
中性粒细胞片段过多 嗜酸性粒细胞颗粒过少
中性粒细胞带有毒性颗粒
© 2007 HORIB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29页,共39页。
白细胞平衡检测原理
(WBC Balance):通过比较若干个通道的白细胞计数结果,当参比通道与 参考通道之间的偏差超过仪器设定的偏差范围时,仪器会自动提示,从而保证 了白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可靠
OK
WBC LMNE
WBC LMNE < WBC
结果
WBC 通道 和 LMNE -
© 2007 HORIB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36页,共39页。
WBC 1
WBC 2
WBC2 wbc baso WBC2 wbc LMNE
WBC Baso
OK
WBC LMNE
血常规(图文精美)ppt课件

幼单核细胞增多,成熟型亦见
增多;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可
见大量幼稚单核细胞;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时除贫血、白细
备注:单核细胞减少在临床意义不大。
胞减少之外,白细胞分类时常
见单核细胞增多。
精选课件
43
淋巴细胞—增多
生理性 儿童 病理性 绝对增多(计数值)
相对增多(百分比值)
精选课件
44
淋巴细胞—病理性绝对增多
单核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某些感染
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 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 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 多,可达15%或更多。
如亚急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 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等单核细胞增多;活动性肺结 核可致血中单核细胞明显增多 。
某些血液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时可见
某些急性传染性疾病
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 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 淋巴细胞常明显增多。
某些慢性感染
如结核病恢复期淋巴细胞也 增多,但白细胞总数一般仍在 正常范围内,须借助白细胞分 类来识别。
精选课件
45
淋巴细胞—病理性绝对增多
淋巴细胞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轻度增高可 作为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一个早 期征象,持续大于0.1×109/L则 是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共同特 征。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 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
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多可达 20%以上,多为幼稚型。
备精注选:课件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在临床意义不大。42
剧烈运动可于短时间内使白细胞高达35×109/L,以 中性粒细胞为主,当运动结束后迅速即恢复原有水平。 这种短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粒细胞 重新分配所致。
血细胞直方图解析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13
三.白细胞粒度分布异常实例
完整版课件
14
LD度数高,存在T1和T2谷
存在T1和T2谷值的粒度分布时,WBC 的 所 有 参 数 将 标 上 警 号 WL 。 常 见 于 存 在红细胞溶血不全,出现有核红细胞, 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 析出等现象时。
完整版课件
15
LD高,有T1,没T2
完整版课件
31
(一)基本概念
仪器在36-360fL范围内分析红细胞。 横座标表示红细胞体积,纵座标表示不同体积
的红细胞出现的频率。
直方图上可见两个细胞群体,从50-150fL区 域有一个几乎两侧对称,较狭窄的正态分布曲 线,在主峰右侧约分布在125-200fL区域的细 胞为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
交点高,提示存在红细胞溶血不全,出现
幼稚粒细胞,白细胞聚集,血小板卫星现
象等情况。 WBC结果标有警号WU,余参
数的结果都没有警号。
完整版课件
25
四. 小结
完整版课件
26
1. 分类结果不输出
T1:监视淋巴细胞区域和中间细胞区域。 T2:监视中间细胞区域和中性粒细胞区
域。
仪器在该分布曲线上找不到谷低T1或T2, 或T1、T2同时找不到时,T1和T2负责监 视的细胞群结果就不输出。
完整版课件
20
T1正常,没有T2
T2警号表示不能设定中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的波谷鉴 别线,常见于出现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红细胞溶血不全, 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情况。
完整版课件
21
仅T1高
警号F2表示T1或T2鉴别线位置
上相对度数超过预定值。常见于存
在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单核细
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的临床意义ppt课件

Laser Scatter
V o l u m e
H
*
未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见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Region K 异常现象
Laser Scatter
V o l u m e
K
*
*
*
*
*
*
*
*
*
WBC 4.7 Neut % 1 Blast % 72 PLT 8 Flags ImmGrans/Bands 2 Blasts
*
*
Laser Scatter
V o l u m e
*
*
*
*
*
正常散点图
*
杆状核细胞(未成熟中性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巨多核粒细胞
Region A
Laser Scatter
V o l u m e
A
*
细胞体积增大,有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等。在 AML-M3中的早幼粒细胞就在此区域。
*
WBC 13.6 MCV 83.3 RBC 3.42 MCH 28.3 HGB 9.7 MCHC 34.0 HCT 28.5 RDW 20.7
*
RBC 5.61 R MCH 16.7 R HGB 9.3 MCHC 37.5 R HCT 24.9 R RDW 32.9 R MCV 44.4 R PLT 80.0 R
*
IRF的临床意义: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也称移动或张力细胞,正常情况下不足网织红细胞总数的5%。未成熟网织红细胞在大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的刺激下会释放到外周血中,如出血,某些贫血或对刺激骨髓造血治疗的反映。IRF 类似于中性粒细胞的核左移,能够提供额外的红细胞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缩短疾病从诊断到治疗或单纯的治疗时间。
血常规检查(最新版)ppt课件

遗传,且增多多为终身存在 (9)内分泌疾病
17
减少可见于 应用皮质激素后,严重疾病如伤寒、心肌
梗阻、各种损伤通过应激使垂体释放ACTH 增多等。昼夜生理变异较大。临床上以上 午8时采血最合适,做为基础水平。
18
嗜碱性粒细胞
• 在某些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贫血、 慢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抗血清治 疗、脾切除术后及何杰金氏病中偶可见增 高。
3. 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也可使促红细胞生 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导致如上结果。
6
减低见于
1.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 2. 慢性疾病——感染、炎症造成或伴发的贫
血 3.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 4. 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溶血性贫
血 5. 急性失血——大手术后
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23
临床意义
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 • 诊断是否贫血 • 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 • 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
24
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1. 空腹:检查前一天,避免吃油腻食物,8点之后更 应禁食。
2. 饮水:除白开水外,其余饮料一律不能喝。 3. 衣服:宽松、干净。 4. 24小时内针孔不沾水。 5. 按棉签止血:伸直前臂,棉签按压5分钟,不要屈
14
减低见于 1.某些感染:细菌(伤寒,副伤寒),病毒
(流感,麻疹)及各种重度感染。 2.脾功能亢进:肝硬化,班替氏综合征的患者。 3.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4.化学因素:抗癌药物(环磷酰胺),解热镇痛 药(阿司匹林),抗生素(青霉素、氯霉素)。 5.物理因素:X线,放射性物质。
• 减少无意义。
19
淋巴细胞
17
减少可见于 应用皮质激素后,严重疾病如伤寒、心肌
梗阻、各种损伤通过应激使垂体释放ACTH 增多等。昼夜生理变异较大。临床上以上 午8时采血最合适,做为基础水平。
18
嗜碱性粒细胞
• 在某些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贫血、 慢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抗血清治 疗、脾切除术后及何杰金氏病中偶可见增 高。
3. 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也可使促红细胞生 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导致如上结果。
6
减低见于
1.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 2. 慢性疾病——感染、炎症造成或伴发的贫
血 3.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 4. 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溶血性贫
血 5. 急性失血——大手术后
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23
临床意义
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 • 诊断是否贫血 • 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 • 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
24
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1. 空腹:检查前一天,避免吃油腻食物,8点之后更 应禁食。
2. 饮水:除白开水外,其余饮料一律不能喝。 3. 衣服:宽松、干净。 4. 24小时内针孔不沾水。 5. 按棉签止血:伸直前臂,棉签按压5分钟,不要屈
14
减低见于 1.某些感染:细菌(伤寒,副伤寒),病毒
(流感,麻疹)及各种重度感染。 2.脾功能亢进:肝硬化,班替氏综合征的患者。 3.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4.化学因素:抗癌药物(环磷酰胺),解热镇痛 药(阿司匹林),抗生素(青霉素、氯霉素)。 5.物理因素:X线,放射性物质。
• 减少无意义。
19
淋巴细胞
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ppt课件

桑葚状。 • PH对红细胞的影响: • 酸性尿中,红细胞膜脂质内层面积增加,体积变小。碱性
红细胞 吞噬细胞
白细胞
.
上皮细胞
33
1.红细胞
• 未染色的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状,淡黄色,直径大约 7~8μm
• 渗透压对红细胞的影响: • 低渗透压尿中红细胞胀大,使血红蛋白溢出,仅留下细胞
膜,成为大小不等的空环形或面包圈样,称为影红细胞。 • 高渗透压尿中红细胞皱缩,体积变小,似锯齿形、棘形或
.
24
.
25
尿液分析的内容
➢ 尿液理学检查 ➢ 化学检查 ➢ 显微镜形态学检查
.
26
一、尿液的理学检查
☺包括对尿量、颜色、透明度、比密、气味、 (酸碱度)、渗透量、电导率等物理指标 进行分析检验。
.
27
二 尿液的常规化学检查
☺尿液干化学检验项目主要有:pH、比密、 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 亚硝酸盐、红细胞(潜血)、白细胞(粒 细胞酯酶);维生素C。
.
28
干化学检查和镜检
• 已经有很多研究和文献证明,尿干化学检查中的红 细胞和白细胞项目,不能取代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查, 尿液干化学检查的所有内容也都是过筛性检查内容, 并不能取代显微镜检查内容;而显微镜检查也不能 取代化学检查。
• 在某些情况下干化学检查与湿化学检查的敏感性、 特异性和应用价值也有不同。
– 尽可能同一体位(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 细胞计数于站位时增加)、一定时间和近似生 理条件下采血
.
3
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分析仪实质上是指
对一定体积内血细胞数量及异
质性进行分析的仪器,包括血
细胞计数与分类、血红蛋白测
红细胞 吞噬细胞
白细胞
.
上皮细胞
33
1.红细胞
• 未染色的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状,淡黄色,直径大约 7~8μm
• 渗透压对红细胞的影响: • 低渗透压尿中红细胞胀大,使血红蛋白溢出,仅留下细胞
膜,成为大小不等的空环形或面包圈样,称为影红细胞。 • 高渗透压尿中红细胞皱缩,体积变小,似锯齿形、棘形或
.
24
.
25
尿液分析的内容
➢ 尿液理学检查 ➢ 化学检查 ➢ 显微镜形态学检查
.
26
一、尿液的理学检查
☺包括对尿量、颜色、透明度、比密、气味、 (酸碱度)、渗透量、电导率等物理指标 进行分析检验。
.
27
二 尿液的常规化学检查
☺尿液干化学检验项目主要有:pH、比密、 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 亚硝酸盐、红细胞(潜血)、白细胞(粒 细胞酯酶);维生素C。
.
28
干化学检查和镜检
• 已经有很多研究和文献证明,尿干化学检查中的红 细胞和白细胞项目,不能取代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查, 尿液干化学检查的所有内容也都是过筛性检查内容, 并不能取代显微镜检查内容;而显微镜检查也不能 取代化学检查。
• 在某些情况下干化学检查与湿化学检查的敏感性、 特异性和应用价值也有不同。
– 尽可能同一体位(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 细胞计数于站位时增加)、一定时间和近似生 理条件下采血
.
3
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分析仪实质上是指
对一定体积内血细胞数量及异
质性进行分析的仪器,包括血
细胞计数与分类、血红蛋白测
血常规化验单的解读PPT

SD
CV 贫血类型
常见疾病
增高 正常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
增高 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正常 减低
正常 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增高 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正常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增高 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G6PD缺乏 症等
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
22
A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减少:
(1)感染 (2)血液系统疾病 (3)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4)自身免疫性疾病 (5)物理、化学因素损伤
4
A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
抗癌药:烷化剂,抗代谢药,蒽环类,长春新碱类,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 氮芥,长春新碱,阿霉素,阿糖胞苷,顺铂,羟基脲等化疗药物。
11
A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 血液病 某些恶性肿瘤 寄生虫病 皮肤病 某些传染病
支气管哮喘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 血液病 某些恶性肿瘤
过敏性结肠炎
荨麻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
嗜酸性 粒细胞 ↑
嗜碱性 粒细胞 ↑
吸入物超敏反应
药物及食物过敏
药物及食物过敏
12
A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生成 少
挑食、吸收差
丢失 多
痔疮、月经过多、血尿
破坏 多
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
19
A 血液一般检测——红细胞
引起红细胞减少的药物
(1)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乙琥胺(少见)、氯霉素(与剂量无关)、 磺胺嘧啶(偶见)。 (2)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药物:苯巴比妥(罕见)、苯妥英钠(常见, 可用叶酸加VB12防治)、秋水仙碱、抗叶酸药、抗肿瘤药、异烟肼 (3)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的药物:非那西丁、甲基多巴(少见)、普鲁卡因胺、 磺胺嘧啶(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患者中易发生)。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 直方图定义 以血细胞体积大小为横座标,不同体积的细 胞出现的相对频率为纵座标,来描绘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 曲线图形称作血细胞直方图。
• 白细胞直方图 在计数白细胞时,要加入溶血素使红细胞 破坏,此时白细胞膜受到破坏,细胞浆流失,使白细胞体 积大小发现变化,因此需要强调的是在白细胞直方图上细 胞排列的顺序不是细胞的原始大小,而是经溶血液修饰的 细胞大小。
(2)T1高,T2高,:WBC结果标有警号WU, LYM%、LYM#结果标有警号F1,MXD%、
MXD%结果标有警号F2,GRAN%、GRAN#结 果标有警号F3。警号F3表示T2鉴别线位置上相 对度数超过预定值。常见于存在幼稚粒细胞, 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增高,红
细胞溶血不全,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情况。
• 1)WL:低辨别线(LD)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可能存(
• (3)T2:当第二谷值不能决定时。
• (4)F1:小白细胞分布异常。T1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 (5)F2:中白细胞分布异常。T1或T2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 (6)F3:大白细胞分布异常。T2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N:10-14µm L:大12-15µm
小6-9µm M:12-20µm
E:11-16µm
B:10-12µm
RBC:平均7.2µm PLT:2-4µm
图1,加入溶血素前的细胞大小
LYM→
RBC、PLT→
MO
EO→
BASO
←GRAN
图2.为加入溶血素后的细胞大小
2.白细胞分类原理
(一)辨别线的设置 • 1.低辨别线(LD): 在30至60fL之间自动寻找最适位置. • 2.高辨别线(UD):定在300fL ,用作粒度分布异常监视
• 白细胞直方图 在计数白细胞时,要加入溶血素使红细胞 破坏,此时白细胞膜受到破坏,细胞浆流失,使白细胞体 积大小发现变化,因此需要强调的是在白细胞直方图上细 胞排列的顺序不是细胞的原始大小,而是经溶血液修饰的 细胞大小。
(2)T1高,T2高,:WBC结果标有警号WU, LYM%、LYM#结果标有警号F1,MXD%、
MXD%结果标有警号F2,GRAN%、GRAN#结 果标有警号F3。警号F3表示T2鉴别线位置上相 对度数超过预定值。常见于存在幼稚粒细胞, 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增高,红
细胞溶血不全,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情况。
• 1)WL:低辨别线(LD)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可能存(
• (3)T2:当第二谷值不能决定时。
• (4)F1:小白细胞分布异常。T1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 (5)F2:中白细胞分布异常。T1或T2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 (6)F3:大白细胞分布异常。T2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N:10-14µm L:大12-15µm
小6-9µm M:12-20µm
E:11-16µm
B:10-12µm
RBC:平均7.2µm PLT:2-4µm
图1,加入溶血素前的细胞大小
LYM→
RBC、PLT→
MO
EO→
BASO
←GRAN
图2.为加入溶血素后的细胞大小
2.白细胞分类原理
(一)辨别线的设置 • 1.低辨别线(LD): 在30至60fL之间自动寻找最适位置. • 2.高辨别线(UD):定在300fL ,用作粒度分布异常监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的细胞数。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2
操作时,位于小孔两侧的电极产生恒定电流。根 据欧姆定律电压变化与电阻变化成正比,电阻值 又同细胞体积成正比,血细胞体积越大,电压越 高,在甄别器上的脉冲幅度就越大,各种大小不 同细胞产生的脉冲信号分别送入仪器内电脑的各 个通道,经运算得出各种细胞参数。目前,多数 仪器在给出细胞数据结果的同时还提供细胞群体
细胞,它分叶多,颗粒多,体积可大至160fl以上。 Y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X
4
血小板和红细胞共用一个小孔管。正常人红细胞体积和血 小板体积有明显的界限。因此血小板计数准确容易。当血 细胞悬液中含有异常血细胞(如小红细胞)时,划分界限 不清。为使血小板计数有较高的准确性,计算机对血小板 和红细胞分布图进行判断,将血小板计数的上限阈值判定
• 1)WL:低辨别线(LD)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可能存在血小板聚集或
• 较(多2)的T巨1:大当血第小一板谷。值不能决定时。(
• (3)T2:当第二谷值不能决定时。
• (4)F1:小白细胞分布异常。T1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 (5)F2:中白细胞分布异常。T1或T2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 (6)F3:大白细胞分布异常。T2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线放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分布图交叉部分的最低处计数 。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5
二.白细胞直方图解析
• 三分类的血液分析仪一般都以电阻抗原理进行白 细胞分类,仪器依据大多数正常形态的白细胞细 胞在溶血素作用后的大小排列,人为设置了4个辨 别线,将白细胞直方图划分三个区域,来辨别小 白细胞、中白细胞和大白细胞。
• 白细胞直方图 在计数白细胞时,要加入溶血素使红细胞
破坏,此时白细胞膜受到破坏,细胞浆流失,使白细胞体
积大小发现变化,因此需要强调的是在白细胞直方图上细
胞排列的顺序不是细胞的原始大小,而是经溶血液修饰的
细胞大小。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7
N:10-14µm L:大12-15µm
小6-9µm M:12-20µm
E:11-16µm
B:10-12µm
RBC:平均7.2µm PLT:2-4µm
图1,加入溶血素前的细胞大小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8
LYM→
RBC、PLT→
MO
EO→
BASO
←GRAN
图2.为加血常入规直溶方图血解析素后的细胞大小 9
2.白细胞分类原理
(一)辨别线的设置
• 1.低辨别线(LD): 在30至60fL之间自动寻找最适位置.
11
2.监视白细胞粒度分布的情况提供异常分布信息
• 白细胞粒度分布正常时,白细胞直方图显示三峰性分布,在低 辨别线(LD)与高辨别线(UD)之间有两个谷值(T1)和(T2 )。当谷值辨别线不能设定,或在设定的辨别线位置的度数比规
定值高时,将标有白细胞粒度分布异常警号。下面将白细胞分布 异常的警号按优先顺序来介绍,当有两个以上的警号符合时,将 标上优先顺序最高的警号。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SYSMEX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1
一.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
• 血细胞与等渗电解质溶液相比为相对的不良导体,其电阻
值大于稀释液的电阻值。当血细胞通过检测器小孔管微孔
的孔径感受区时,检测器内外电极之间的恒流源电路上电
阻值瞬间增大,造成两极之间电压的变化,产生一个电压
脉冲信号。每次检测中产生的脉冲信号数,即相当于检测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6
1.白细胞直方图的基本概念
• 电阻抗原理 根据血细胞是非导电的性质,悬浮在电解质 溶液中的血细胞颗粒,在通过检测小孔时可引起电阻的变 化为基础,对血细胞进行计数和体积测量。
• 直方图定义 以血细胞体积大小为横座标,不同体积的细 胞出现的相对频率为纵座标,来描绘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 曲线图形称作血细胞直方图。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10
(二)辨别线的作用 1.对正常形态的白细胞进行粒度分类 从以下
两图可以直观地看到白细胞分类情况
• WL与T1之间为W-SCR%,相当于LYM%;
• T1与T2之间为W-MCR%,相当于MEX%单核、嗜酸、嗜碱
• T2与WU之间为W-LCR血%常,规直相方图当解于析 NEUT%。
聚集,纤维蛋白析出等现象时。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13
(2)当LD高,有T1,没T2的粒度分布分布 时,在WBC、LYM%、LYM#结果上标有WL,
余分类结果不出现结果,但也有WL警号。
• T2警号表示不能设定中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之
间的波谷鉴别线,常见于出现幼稚粒细胞、红
细胞溶血不全,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情况。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14
(3)当LD高,没有T1、T2的粒度分布时,仅出现 WBC结果,并标有警号WL,其他分类参数均不输
出结果。???
• 2.高辨别线(UD):定在300fL ,用作粒度分布异常监视 。
• 3.辨别线1(T1): 自动寻找从LD至UD之间白细胞分布 曲线的波谷,第一波谷值设为“TROUGH”辨别线1(T1).
• 4. 辨别线2(T2): 自动寻找从LD至UD之间白细胞分布
曲线的波谷,第二波谷值设为“TROUGH”辨别线2(T2).
大小分布情况图形,称之为细胞体积直方图。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3
血细胞分析仪在进行细胞分析时,将每个细胞的脉冲根 据其体积大小分配并存储在相应的体积通道中,每个通道 收集的数据被统计出相对数,表示在Y轴上,体积数据以
飞升(fl)为单位,表示在X轴上。可将白细胞体积从30~ 450fl分为256个通道,每个通道1.64fl,依据体积大小分 别将其放在不同的通道中,得到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初步确认:第一群是小细胞区,主要是淋巴细胞,体积在 35~90fl之间;第二群是中间细胞群,主要是单核细胞, 体积在90~160fl,;第三群为大细胞区,主要是中性粒
• (7)WU:高辨别线(UD)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可能为溶血不充分或存 在较多的异常细胞所致。
• (8)AG:为小于LD的粒子数超过规定值。可能为血小板聚集所致。对血小
板有异常警号。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12
3.白细胞粒度分布异常实例分析
1.LD度数高: (1)当LD度数高,存在T1和T2谷值的粒度分布时, WBC的所有参数将标上警号WL。常见于存在红细胞 溶血不全,出现有核红细胞,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